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合集下载

清热以治鼻炎拒绝鼻炎手术鼻炎喷剂偏方

清热以治鼻炎拒绝鼻炎手术鼻炎喷剂偏方

鼻炎,即鼻出清涕,闷气头疼。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田道法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指出:“鼻炎的发生,内因素体虚寒,肺虚不固及脾肾阳虚,外因风寒异气(变应原)入侵。

病机表现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肺脾气虚,水湿泛鼻,肾气亏虚,肺失温煦等特征。

”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鼻黏膜苍白或紫暗,伴形寒肢凉,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夜尿多,容易感冒,舌淡,脉虚弱等,临床上多从温阳、益气、补脾着手,拟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附桂八味汤,中药喷剂,或以西药麻黄等。

中医高校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第四、五、六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以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材,莫不如是,验之临床,也确能取得一定疗效。

但是,笔者临床,每见有一类鼻炎,虽亦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却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舌质偏红,舌苔或微黄,脉兼数象,用温阳益气之剂往往无效。

因探寻先贤所论,见历代医家对鼻炎、清涕之症亦有从热因立论者。

根据上述医论,笔者自拟“世纪本草鼻舒爽”治疗鼻炎,用于临床,颇为应手。

其组成为:丹皮、连翘、辛夷子、鹅不食草、黄芪、白术、防风、当归、五味子、石菖蒲、蝉蜕、甘草等成分。

此方丹皮凉血活血,含丹皮酚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等功效,中医认为:鼻炎患者久病成瘀,通过丹皮活血作用才能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直达病灶。

鹅不食草、辛夷、白芷、苍耳子:能宣通鼻窍,保护鼻粘膜,可促进鼻粘膜分泌物的吸收,消除炎症,使鼻窍通畅,为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病症所必用。

连翘、黄芩:含连翘酯苷、黄芩苷,药理实验证实其抗炎作用突出,清热去火,对于长期慢性鼻炎和干燥萎缩性效果良好,体外实验证实对多种耐药菌株均有强力杀灭作用。

例1:周某,男,36岁,6月28初诊。

诉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如注两年余,早晚明显,白天亦作,伴口苦咽干。

检查见鼻甲红肿,鼻道干净;咽部暗红,小瘰增生。

舌偏红少津,脉洪缓。

鼻炎、鼻甲肥大,证属郁热上干。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第二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外鼻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外鼻皮肤黏附性:上松下紧,上薄下厚,富含丰富皮脂腺、汗腺。

3、外鼻动脉源自眼动脉和颌外动脉分支,静脉汇入面静脉及内眦静脉。

由于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向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感染如治疗不恰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

轻微时为蜂窝织炎。

二、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1、固有鼻腔:前起鼻内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和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

利特尔动脉丛:在鼻中隔前下方的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

并有克氏静脉丛,此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外壁:3个鼻甲,3个鼻道。

下鼻甲:为一独立的骨片,粘膜富含丰富的血管、血窦组织。

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0~15mm.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道附着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中鼻甲:是鼻内镜筛窦手术内测界限的重要解剖标志,术中尽量保留。

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

2、嗅区粘膜:中鼻甲内侧面游离缘以上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

三、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有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有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上壁肌眶壁,底壁为牙槽突。

鼻的生理:鼻腔有呼吸、保护、嗅觉和共鸣功能。

第二节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咽的分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位,首选放疗。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

8~10岁后消失。

2、口咽咽峡是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腭咽弓和舌背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食物易停留的地方:舌根组织、腭扁桃体、会厌软骨和梨状窝。

咽的淋巴内环: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二、咽的生理:呼吸、吞咽、共鸣、调节中耳气压、防御和保护、免疫功能。

中西医结合2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2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2执业范围引言中医与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综合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执业范围,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资质要求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应用领域。

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学和西医学有机结合,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医学诊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医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资质要求中西医结合医生是拥有中医和西医双重医学知识背景的医生,他们在中医学和西医学方面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资质要求如下:1.学历要求:中西医结合医生需要具备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相关学历,通常需要获得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双学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学位。

2.执业证书:中西医结合医生需要取得中医师和西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中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对中医师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证明文件,而西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对西医师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证明文件。

3.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应用领域中西医结合在各个医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内科中西医结合在内科领域中可以应用于治疗慢性病、免疫调节、综合治疗等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2.外科中西医结合在外科领域中可以应用于手术前后的康复治疗、手术创伤的处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妇科中西医结合在妇科领域中可以应用于调理月经不调、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

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辅助西医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左耳廓不完全断离伤1例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左耳廓不完全断离伤1例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左耳廓不完全断离伤1例曹焕光; 李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18【总页数】4页(P253-256)【关键词】不完全耳廓断离伤; 中西医结合; 清热解毒祛邪; 活血祛瘀消肿; 黄连解毒汤; 桃红四物汤加减【作者】曹焕光; 李湘【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广东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耳廓断离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车祸、人咬伤、动物咬伤及机械切割等外伤造成患者外耳部分或全部断离。

外耳缺失造成患者心理和身体重大创伤,医生应采用有效、简单修复此类耳廓断离伤,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耳廓的轮廓、颜色、质地[1-2]。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成功治疗1 例不完全耳廓断离伤病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8 年7 月30 日上午,患者肖XX,男,36 岁,因“机器外伤致左耳离断流血1 小时”由外地送来本院急诊就诊,体征:左耳廓损伤严重,耳廓不完全断离,耳道软骨在耳道口完全被切断,仅有耳前1.5cm 皮肉相连,伤口渗血,局部创面污秽。

左颞部见皮肤散在小裂伤、浅层热烧伤。

急查颞部CT 示:1.左侧额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积血。

2.左耳局部缺损,左侧耳部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气,其内高密度影,考虑异物可能;左侧外耳道积血。

请结合临床,建议必要时乳突CT检查。

患者诊断:左耳廓不完全断离伤,急诊入院手术治疗。

入院检查:急诊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五分类)+CRP 示,白细胞:19.53 ↑×109/L,淋巴细胞:0.73 ↓×109/L,淋巴细胞比例:3.70 ↓%,粒细胞计数17.95 ↑×109/L,粒细胞比例:91.90 ↑%,C-反应蛋白测定(CRP:干化学法)正常,凝血功能无异常,心电图、胸片无异常,X 线拍片:双侧颧弓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颞颌关节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图1a、b)。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鸣1 范围本《指南》提出耳鸣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以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耳鸣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鸣tinnitus。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为突出症状的疾病。

原发性耳鸣idiopathic tinnitus。

伴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的特发性耳鸣。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临床症状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或头颅内外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这种声感可出现一种或数种,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患者常因听到这种鸣声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

3.1.2 局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1.3 其他检查3.1.3.1耳鸣严重性评价耳鸣的负性反馈(如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的测试有助于对耳鸣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的判断,测试结果有助于决定治疗的优先顺序。

常用的问卷有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耳鸣评价量表、耳鸣评残量表(THI)等。

推荐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耳鸣评价量表。

3.1.3.2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测听等听力学检查显示听力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

3.1.4.3 耳鸣心理声学测试有条件时进行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等检查,有助疾病的诊断。

3.2 鉴别诊断3.2.1 幻听幻听与耳鸣均可在无声源时产生声音听觉。

区别在于耳鸣为单调、无意义的鸣响声音,而幻听为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唱歌或音乐。

3.2.2 体声体声有客观的声源,如血管的搏动声、肌肉的颤动声、呼吸气流声等;耳鸣无客观声源。

3.2.3 耵耳、外耳道异物耵耳及外耳道异物可出现耳鸣,取出耵聍或异物后耳鸣即消失。

3.2.4 耳胀、脓耳耳胀及脓耳可出现耳鸣,但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本病鼓膜一般无异常,听力检查正常或呈感音神经性聋。

耳鼻喉科介绍

耳鼻喉科介绍


临床特色

慢性咽炎
根据慢性咽炎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表现,进 行中医辨证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治疗,如 穴位贴敷,穴位封闭、雾化吸入、红光治 疗等,能够明显缓解病人症状,取得良好 的临床效果。
教学


在教学方面,不断加强教研室建设,编写了耳鼻 喉科临床实习手册、耳鼻喉科定向班教材、耳鼻 喉科教学大纲、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 医耳鼻喉科研究生培养大纲、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科学等。 开展电化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完成历届5 年制、7年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台港澳学 生临床教学及实习、网络教学等工作。
红光、微波、脉冲、声信息、雾化吸入等 治疗。
科室人员情况



科室有6名医务人员,其中医师4名 主任医师2名 副主任医师2名 技师1名 主管护士1名
近3年耳鼻喉科年均门诊量


年度 2008 2009 2010
年 门 诊 量人 次 12858 14231 主任医师。 任耳鼻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 联合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耳 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编及参加撰写专业书籍8部,主持及参加科研课题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变应性鼻炎 的临床研究。
临床特色

鼻息肉
用中药注射疗法治疗鼻息肉在我科已开展 了二十余年,也是我科最早使用的一种局 部疗法,尤其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 疗的病人更为合适。 用此疗法治疗了大量鼻息肉病人,深受广 大患者欢迎。

临床特色

嗓音病
多发于用声较多的教师、演员、服务类职 业。 本科开展以中医为主对嗓音病的防治有近20 余年历史。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部分1. 喉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哪几部分?2.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3. 西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常用药物有哪些?4. 请列举三种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5. 常见的耳鼻喉科检查方法有哪些?二、临床病例分析1. 患者男性,30岁,反复鼻塞、流涕3年,近期加重,伴有嗅觉减退。

请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2. 患者女性,45岁,右侧耳鸣、听力下降2个月,伴头晕、失眠。

请分析可能的病因。

3. 患者儿童,8岁,声音嘶哑1周,伴有咳嗽、发热。

请给出初步诊断及治疗建议。

三、中医辨证论治1. 患者男性,55岁,鼻衄(鼻出血)反复发作,舌质红,苔黄,脉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治法。

2. 患者女性,40岁,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舌红少津,脉细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方药。

3. 患者儿童,5岁,扁桃体炎,发热,咽喉疼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治疗原则。

四、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2. 鼻咽癌的西医治疗手段有哪些?3. 喉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哪些方面?4. 请简述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

五、预防与康复1. 如何预防慢性鼻炎的发生?2. 耳聋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 常见的耳鼻喉科健康教育措施有哪些?六、案例分析1. 患者女性,65岁,左侧鼻翼出现一肿块,逐渐增大,无痛。

请分析可能的疾病及诊断方法。

2. 患者男性,50岁,声音嘶哑半年,近期加重,伴有吞咽困难。

请给出可能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建议。

七、诊断技术与应用1. 耳鸣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哪些检查?2. 鼻内镜检查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有哪些?3. 声带息肉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是什么?4. 请描述纯音听阈测试的步骤及临床意义。

八、中医特色疗法1. 耳针治疗耳聋的常用穴位有哪些?2.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的操作方法是什么?3. 请列举三种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外治法。

4. 中医推拿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手法有哪些?九、跨学科知识1. 耳鼻喉科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是什么?2.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哪些耳鼻喉科问题?3. 颈椎病与耳鼻喉科疾病有哪些联系?4. 请简述糖尿病对耳鼻喉科疾病的影响。

试论干祖望老中医中西医结合观—喜读《干氏干鼻咽喉口腔科学》有感

试论干祖望老中医中西医结合观—喜读《干氏干鼻咽喉口腔科学》有感

因为参考 , 西医检查和诊断方法为依据, 中医病因病
机辨证论 治为基 础 , 了更为详 细 的论述 , 这样 的 作 象 内容结构 均贯 穿于全 书各病 之 中。其使 用西 医病 名
的鲜明观点, 正如书中各论第十一节举例认为, 过去
中 医的“ 鼽嚏 一病名 , 括 了常年性 变 应性 鼻炎 、 揽 季
中医耳鼻喉科是 一 门古老 和新 兴学科 。 说古 老 ,
不失 时机 , 屈尊讨 教 。作 为一名 早 已功成 名就 、 享誉 杏林 的老 中医能够 提 出和 实 践 中西 医结 合 观 , 在 这 当时是非常难 能可贵 的 。
过去传统中医耳鼻喉科由于历史认识水平的局
限性 , 理论 体系 不 同程度 地 尚处在 现 象 的描 述 和 其 猜测性 的思 辨阶段 , 人体解 剖认 识 不足 , 名使 用笼 病
界一大盛事, 它对推动 中医耳鼻喉科事业发展必将 产 生积极和 深远 的影 响。 当年 , 忆 干老 中医就 以其 深
邃 的思维 , 锐 的跟 光 , 次 向我们 提 到 , 继承 和 敏 多 在
发 扬光太 中医 同时, 注意 吸收西医 的理论 知识 , 不但
要古 为今用 , 还要西 为中用 , 中西结 合 , 辅相成 , 相 使
之更好地为发展 中医耳鼻喉科事业服务 , 并将其 比 作 “ 山之石 可 以攻玉 ”这 些观 点 事实 证 明 已成 为 他 ,
先哲 之见 , 后学共识 他这 么说 , 也是 这 么做 , 授课 时 尽其 所知 , 时常插人 西医 内容 , 如胆脂 瘤 型 中耳炎 要 做 中耳乳 突手术 ; 急性 喉阻塞 必要 时行气 管切 开 ; 鼻
统, 概念 不 清 , 断含 糊 , 响 了 中医辨证 论 治优 势 诊 影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简介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耳鼻喉器官疾病的学科,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研究内容涉及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负责声音的接收和转化、味觉的感受、空气的过滤以及咽喉食物的吞咽等功能。

耳鼻喉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遗传因素、生活习惯、情感状态等有关,其中尤以内外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书大医谷正岐,《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耳聋、鼻塞、喉痛等疾病的阐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耳鼻喉科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代表性的医家有张仲景、王叔和、李时中等。

在现代医学发展之初,中西医学相继传入中国,一度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然而,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耳鼻喉科学逐渐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主要源自于中医经典理论和古代医家的实践经验。

其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以气血、精神、五脏六腑等为中心的全身系统观察,包括:1. 气机升降学说气机升降是指人体生理过程中通过气机升降的运动来实现调节的过程。

气机升降学说认为,耳聋、鼻塞、喉痛等疾病与人体的气机升降不畅、阻滞有关。

所以,中医治疗这些疾病首先要解除气机升降的障碍。

2. 虚实辨证学说虚实辨证学说是中医诊断方法的基础,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它认为人体生理状态和疾病症状的变化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情况。

因此,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要根据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如实施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治疗方法,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3.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体经络是血气运行的通道,是整个脏器、器官及组织的联系和调节中枢。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常常采用调理经络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BL教学初探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BL教学初探
程 ,临床上和 很多学科如小 儿科 、外科 、内科特别是 内科 中的呼 吸内 科 、脑病科 、甚至消化科 等紧密相连 ,相互渗透 。无 论将 来从事 临床
虱 | — 睚 囡 圈同
21 年 8 01 月第 9 第 2 期 卷 2
・管理 ・ 育 ・ 教 教学 ・ 3 5 9
中西 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 L B 教学初探
丁 玲 李 丽 申 琪 ( 河南 中医学 院第一临床医学 院五官学科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8
【 要 】 近 年 来 , 耳鼻 咽 喉 疾 病 的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耳 鼻 咽 喉 科 学成 为 中西 医院 校 的 非 常 重 要 的课 程 ,本人 对 以 问题 为基 础 的 学 习 摘 (rb m—ae a ig B ) 中西 医结合 耳 鼻咽 喉科 学 临床 教 学 中的 应 用进 行 了初 步探 索 ,从 中 西 医结合 耳鼻 咽喉 科 学总 论 与各 论 的 Po l b sdl r n ,P L 在 e en 关 系、 中西 医结 合耳 鼻 咽喉各 论各 疾 病的 关 系等方 面探讨 了中西 医结合 耳 鼻咽 喉科 学 P L教 学的运 用以及 应 用中存 在的 问题 。 B 【 键词 】F L i 关 B ;t床教 学 ;中西 医结合 耳鼻 咽喉 科 学 盏
PL B 是以问题为 中心的教学方法 ,由美 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r w ao s r 在加拿大 的麦克马斯 特大学首创 。是 目前发达 国家乃至全球 流行 的一 种 新颖 教学方 法…,并逐渐 成为 中国医学教 育模 式改革 的趋势 。该 1 模 式通过 问题 “ 触发 ”学 生进行独 立思考 ,使学生在 提 出问题 、解决 问题 以及寻找 答案的过程 中获取知 识,培养能力 。它的基本特点 是打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保障人们的耳鼻喉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中医对于耳鼻喉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耳鼻喉生理、病理的初步论述。

其中对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都有所涉及。

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这表明当时的中医已经认识到心与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秦汉时期,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耳鼻喉疾病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一些与耳鼻喉相关的病症及治疗方法。

如“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这里的“咽中伤,生疮”就是对咽喉疾病的描述,而苦酒汤则是相应的治疗方剂。

到了隋唐时期,中医耳鼻喉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耳鼻喉科的多种疾病进行了详细的病因病机分析。

如在“鼻病诸候”中,对鼻鼽(类似于现代的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病症的病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与风邪、寒邪、肺热等因素有关。

同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也收录了不少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剂和方法。

宋金元时期,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医籍中,对耳鼻喉疾病的分类更加细致,治疗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强调火热致病的观点,其学术思想对耳鼻喉科的临床治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论述耳鼻喉科的著作。

如明代的《口齿类要》,对口腔、咽喉、牙齿等疾病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清代的《重楼玉钥》,是一部专门论述咽喉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喉风、喉痹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创立了“养阴清肺汤”等著名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在发展过程中,中医耳鼻喉科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耳鼻喉科学心得

中医耳鼻喉科学心得

中医耳鼻喉科学心得
作为一位中医耳鼻喉科医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医学在治疗耳鼻喉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首先,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脏腑的相互关系,认为听觉、嗅觉和咽喉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疾病时,我们会对患者的整个身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与耳鼻喉疾病相关的其他脏腑病变。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找出病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中药治疗。

其次,中医重视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

耳鼻喉疾病往往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比如耳鸣、鼻塞等症状常常与肝肾阴虚有关。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我们会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达到阴阳的平衡,从而改善耳鼻喉疾病的症状。

此外,中医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理。

中医强调病从口入,讲究饮食调理和增强体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对于一些慢性耳鼻喉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通过长期的调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在耳鼻喉科学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通过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调整阴阳平衡以及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理,中医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耳鼻喉疾病的症状,并提
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我相信,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下,中医耳鼻喉科学会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7
8
咽喉结核(喉癣)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8
9
10
咽炎(喉痹)作业
1
扁桃体炎(乳蛾)作业
1
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作业
1
喉炎(喉喑)作业
1
喉阻塞(急喉风)作业
1
咽喉神经官能症(梅核气)作业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鼾眠)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31
A
B
C
D
32
A
B
C
D
33
A
B
C
D
34
A
B
C
D
35
A
B
C
D
36
A
B
C
D
37
A
B

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疾病

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疾病

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疾病耳鼻喉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包括耳部的中耳炎、耳鸣、耳聋;鼻部的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喉部的咽喉炎、声带息肉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例如,耳部疾病多与肾、肝胆有关;鼻部疾病常与肺、脾有关;喉部疾病则多与肺、胃、肾相关。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中医师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中耳炎伴有流脓、耳痛的患者,可能会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利湿通窍;对于耳鸣、耳聋属肾精亏虚的,可能会用耳聋左慈丸来滋肾降火、收摄精气。

中药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还能调节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针灸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针刺耳部、鼻部、喉部周围的穴位,如耳门、听宫、听会、迎香、印堂、廉泉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此外,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可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

西医在耳鼻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借助先进的检查设备,如耳内镜、鼻内镜、喉镜等,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的情况,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在治疗上,西医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针对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等,会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对于过敏性鼻炎,会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来减轻过敏反应;对于耳部的突发性耳聋,可能会使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

手术治疗则在一些严重的耳鼻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鼻息肉、声带息肉等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严重的中耳炎可能需要进行鼓膜修补术或听骨链重建术。

XXXX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1)

XXXX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1)
100501中医根底理论
内经
内经
?内经选读?北京市精品教材烟建华主编
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
?中医康复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傅世垣主编1992年,第1版2;
?中医饮食营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翁维健主编1992年,第1版;
?中医养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玉川主编1992年,第1版;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人卫出版社第4版陈慰峰主编
100601中西医结合根底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人卫出版社王家良主编?循证医学?人卫出版社王家良主编
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细胞生物学50%
分子生物学50%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李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00820临床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黄兆胜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821中药化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507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含皮科〕
中医外科学
〔含皮科〕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
100510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临床研究?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在医学的领域中,耳鼻喉科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中医耳鼻喉科学和西医耳鼻喉科在诊断、治疗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了解这些异同对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中医耳鼻喉科学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根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耳鼻喉的疾病常常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等等。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脉象、舌苔、面色等,来判断疾病的根源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平衡。

而西医耳鼻喉科则主要基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它更注重对局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各种先进的检查手段,如内窥镜、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疾病的具体部位和性质。

西医认为耳鼻喉的疾病往往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在诊断方法上,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耳部、鼻部、喉部的外观,如颜色、形态等;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声等;问诊则是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切诊就是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情志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西医耳鼻喉科则更多地依赖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使用耳镜、鼻镜、喉镜等直接观察病变部位,进行听力测试、声阻抗检查、过敏原检测等,以获取准确的诊断依据。

此外,西医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做出明确的诊断,并进行分类和分期。

在治疗方面,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特色之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开具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方剂。

针灸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此外,还有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对于一些慢性耳鼻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进行诊治。

中医耳鼻喉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一、耳部疾病的治疗1、耳鸣、耳聋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肝胆火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起到清肝泻火、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

例如,对于肝胆火旺型耳鸣、耳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对于肾精亏虚型,常用耳聋左慈丸加减,以补肾益精;对于气血不足型,常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

2、中耳炎中医将中耳炎分为风热侵袭、肝胆湿热、脾虚湿困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滴耳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风热侵袭型中耳炎的治疗中,银翘散可疏风清热;肝胆湿热型则常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脾虚湿困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

二、鼻部疾病的治疗1、鼻炎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医根据其症状和病因分为多种类型,如风寒鼻炎、风热鼻炎、气虚鼻炎等。

风寒鼻炎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治疗常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麻黄汤;风热鼻炎则以清热疏风的药物为主,如桑菊饮;气虚鼻炎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2、鼻窦炎鼻窦炎在中医中属于“鼻渊”范畴,多由肺热、胆热、脾湿等引起。

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选用清肺泻火、清胆泻热、健脾利湿等方法。

如黄芩汤可用于肺热型鼻渊,龙胆泻肝汤用于胆热型鼻渊,参苓白术散用于脾湿型鼻渊。

三、咽喉部疾病的治疗1、咽喉炎咽喉炎常见的有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

中医认为急性咽喉炎多由外感风热或热毒所致,慢性咽喉炎则与阴虚火旺、肝郁气滞等有关。

对于急性咽喉炎,常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等清热解毒;慢性咽喉炎则根据不同证型,如阴虚火旺型用养阴清肺汤,肝郁气滞型用逍遥散等进行调理。

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耳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耳鸣是一种慢性病,无法治愈 B. 只有年轻人会患上耳鸣,老年人不会 C. 耳鸣通常是由噪音和压力引起的 D. 耳鸣可以通过针灸和药物进行治疗答案:D2、关于鼻炎,以下哪种情况最为常见? A. 急性鼻炎 B. 慢性鼻炎 C. 过敏性鼻炎 D. 鼻窦炎答案:C3、关于鼻咽癌,以下哪种情况是真实的? A. 鼻咽癌是鼻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B. 鼻咽癌通常不会影响其他器官 C.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唯一方法 D. 鼻咽癌可以通过自我诊断来发现答案:A二、简答题4、请简述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方法及其优势。

答案: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其中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势;推拿则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炎症等;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41、请简述鼻炎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鼻炎的成因包括过敏、感染、空气污染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411、请简述鼻咽癌的症状及其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答案:鼻咽癌的症状包括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等。

早期发现对于鼻咽癌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三、论述题7、请论述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答案: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有关,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内环境,可以使疾病得到治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成为耳鼻喉科疾病治疗的新方向,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71、请论述鼻窦炎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

答案:鼻窦炎的成因包括感染、过敏、气压创伤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组胺药、鼻喷剂等。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重点整理一、名解:1.嗅裂:又称嗅沟,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而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间隙特称为嗅沟或嗅裂。

2.鼻疖:是发生于鼻尖、鼻翼和鼻前庭等部位单个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

其形小根紧,状如钉盖,顶有脓点,相当于中医的“鼻疔” 。

(鼻疔走黄)3.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以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疼痛,或干痒、结痂、鼻毛脱落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属中医“鼻疮” 。

4.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以鼻腔黏膜萎缩性或退行性病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

主要临床特点是鼻粘膜、鼻甲萎缩,鼻腔宽大,鼻腔内积结黄绿色分泌物和痂皮,恶臭,嗅觉障碍。

中医属于“鼻槁”范畴。

5.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为鼻粘膜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临床类型。

6.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发生病理性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

本病主要见于儿童。

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因某种原因致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造成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白天嗜睡等症的综合征。

8.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会厌充血肿胀、咽喉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9.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多因感染或用声不当所致,以声音嘶哑,声带红肿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医称“暴喑” 、“急喉喑”。

10.慢性喉炎:是喉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以声音低沉,讲话费力,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主要特征,是喉科常见的慢性疾病。

11.喉阻塞:也称喉梗阻,为喉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导致喉气道狭窄,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四凹征:在吸入性呼吸困难时,胸壁和周围软组织如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肋间隙、剑突下窝及上腹部于吸气时内陷,称此为四凹征。

13.外耳湿诊:为发生于外耳、耳廓等处皮肤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多见于小儿,分急性和慢性两型。

14.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胀闷堵塞感、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1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16.梅尼埃病:因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疾病,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为主要临床特征,属耳源性眩晕之一。

17.特发性突聋:亦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原因不明性感音神经性聋。

18.贝尔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为原因不明、起病突然的常见面神经疾病,属于周围性面瘫。

19.Hunt 综合征: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又名耳带状疱疹。

主要表现为患侧耳颞部疼痛,周围性面瘫伴耳部疱疹。

20.危险三角:由于内眦静脉跟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感染如治疗不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21.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腭咽弓和舍背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22 .声门裂: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之裂隙,称之为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处。

23.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是指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临近器官的并发症。

二、填空、判断、选择:1.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咽隐窝;临床症状:痰中带血、耳鸣、头痛、鼻塞、不明原因的渗出性中耳炎、颈部 包块、复视。

3. 鼻窦共有4对,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前组有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有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额窦是鼻窦中 最大的一对,因窦口位置较高而不易引流,故易患炎症。

4. 鼻腔的主要功能:呼吸、保护、嗅觉和共鸣。

5. 咽的淋巴内环构成: 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和咽后壁淋巴结。

6.咽的生理:①呼吸功能;②吞咽功能;③共鸣作用;④调节中耳气压功能;⑤防御和保护功能。

7. 喉的软骨共9块,包括单个而较大的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而较小的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及楔状软骨。

甲状软骨是最大的喉软骨,其上缘正中有一“ V ”陷,称甲状软骨切迹;环状软骨是喉部唯一 呈完整环形的软骨,对保持喉腔形状、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具有重要作用。

8. 喉的韧带包括喉外韧带和喉内韧带两类。

喉的肌肉分喉外肌和喉内肌两类。

9.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鼻咽咽口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称 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10. 喉的生理:①呼吸功能;②发声功能;③保护功能与反射机制;④屏气功能。

11.中耳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分组成。

12.鼓膜可分为松弛部和紧张部。

13. 鼓室内容物:听小骨、听骨韧带和鼓室肌肉。

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的三块骨头,分别称之为锤骨、砧骨 和镫骨,相互连接成听骨链,联系骨膜和前庭窗。

14. 内耳又称迷路,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15.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由于左侧喉返神经路径比右侧者长,故左侧声 带麻痹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右侧。

16. 小儿急性喉炎易发作的原因:①小儿喉腔较小;②粘膜下腺体和淋巴组织丰富,粘膜于粘膜下层附着不 紧密,组织疏松,发生炎症时粘膜下易水肿,出现呼吸困难;③小儿抵抗力较弱,咳嗽机能差,喉分泌物 不易排出;④神经系统尚不稳定,易发生喉痉挛。

17. 鼻疔,即中医所言的“鼻疔走黄”,好发部位为鼻尖、鼻翼和鼻前庭等的单个毛囊、皮脂腺或汗腺。

禁忌 一切挤压、触碰及局部灸治和早期切开,以免邪毒扩散。

18. 慢性鼻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 性鼻炎。

19. 上颌窦穿刺冲洗:须在患者无发热并于抗生素控制下施行。

20. 鼻出血的诊断要点: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失血量,查找出血原因。

治疗原则为首先止血,然后循因施治; 体位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

应急处理:简易止血法,烧灼止血法,填塞止血 法。

21. 慢性咽炎的分类:①慢性单纯性咽炎;②慢性肥厚性咽炎;③慢性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

22. 慢性扁桃体炎病理分类: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

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治疗禁忌:①炎症期; 经期;③有全身性疾病的人。

23. 鼻咽炎的致病为表皮葡萄球菌。

24. 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颌及面颅骨发育不良,致上颅骨狭长,腭骨高拱变窄,咬合不良,上下唇不闭合呈半张口状,表情淡漠,面容呆板,即所谓“腺样体面容”。

咽喉疼痛,畏寒发热,急性痛苦面容。

以抗感染,防止喉阻塞为基本治疗原则,可给予足量抗生素和糖皮 质激素治疗。

治疗:①抗生素疗法;②糖皮质激素;③保持气道畅通;④会厌脓肿的处理。

26. 小儿急性喉炎呼吸困难的原因:小儿喉腔较小,黏膜下腺体和淋巴组织丰富,黏膜与黏膜下层附着不紧 密,组织疏松,罹患炎症时易发生黏膜下水肿,出现呼吸困难。

27. 喉梗阻的病因:①喉解剖变异;②喉及其邻近结构急性炎症;③喉水肿;④喉部外伤;⑤喉肿瘤;⑥异②女性月牙列不齐, 25.急性会厌炎症物;⑦声带外展麻痹。

28.先天性耳前痿管若感染不愈,或反复发生感染者,则需要手术(炎症发生后)切除痿管。

29.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所在。

分泌性中耳炎禁行咽鼓管吹张法。

30.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侵袭耳的途径有咽鼓管途径、骨膜途径、血行感染。

3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表现:(1 )症状:初期可表现为耳闷胀感,随即出现明显的耳部疼痛。

稍后,严重的耳深部刺痛或跳痛成为其主要症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或牙齿,吞咽或咳嗽时耳痛加重。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患儿可因耳痛而表现为抓耳、哭闹、不睡觉等,或伴高热惊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有耳鸣及力下降,但常被耳痛症状掩盖。

一旦鼓膜穿破流脓,耳痛及全身症状即迅速缓解。

(2)体征:疾病早期,鼓膜多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膨出,标识不清。

鼓膜穿破流脓后,若为紧张部小穿孔,可见分泌物呈搏动性溢出征(灯塔征);若为鼓膜大穿孔,则脓液引流一般较为通畅。

急性期可有鼓窦区皮肤红肿及压痛,即急性中耳炎的乳突反应。

32.梅尼埃病的症状:主要为“四联症”,即发作性眩晕、波动性与渐进性耳聋、耳鸣、耳胀满感。

检查:甘油试验,即比较甘油脱水前后的听力变化,空腹口服50%生理盐水油,脱水后患耳听力提高15dB以上为阳性。

33.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①先天性聋;②老年性聋;③传染病源性聋;④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耳聋;⑤ 耳毒性聋;⑥自身免疫性聋;⑦其它:梅尼埃病、耳蜗性耳硬化、小脑脑桥占位性疾病、多发梗化症。

34.鼻咽纤维血管瘤易致出血,一般不主张术前取活检。

35.声门上型喉癌: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发展快,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转移,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36.黎氏区动脉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7.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38.在喉腔内部,借室带和声带将之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三个部分。

39.声音的传导途径包括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以空气传导为主。

40.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在肺、脾、肾三脏虚损基础之上,感受风寒异气,鼻窍受邪所致。

主要症状为喷嚏、鼻涕、鼻塞、鼻痒、嗅觉减退,鼻镜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或淡白,灰白或呈浅蓝色,以下鼻甲明显。

41.儿童鼻窦炎,上颌窦和筛窦发育较早,故常先受感染,额窦和蝶窦一般在2~3岁后才开始发育,故受累较迟。

新生儿即可患急性筛窦炎,婴儿期可患上额窦炎。

42.急慢性扁桃体炎的常见全身并发症有风湿热、急性关节炎、心肌炎、急性肾炎等。

43.声带小结在间接喉镜下,表现为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接处声带黏膜不同程度隆起,一般呈对称结节状,表面光滑,可有分泌物黏附。

44.气管切开术应避免切开第一气管环及气管后壁,以防形成气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痿,也不应低于第以防伤及5环, 大血管发生大出血。

45.耳廓假囊肿属于无菌性炎症,局部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培养无细菌生长。

穿刺抽液后需要加压包扎。

46.外耳道疾病均会出现耳屏压痛和耳廓牵拉痛。

47.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检查:平坦型(B型)鼓室导抗图为鼓室积液的特征性表现,负压型(C型)鼓室导抗图则提示鼓室呈负压,咽鼓管功能不良48.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相当于中医的“脓耳变证”,主要包括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及黄耳伤寒等。

49.鼻骨复位术在常规麻醉后,用鼻骨复位钳复位。

鼻骨骨折复位有效时间为2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