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秦汉文学
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教案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授课题目汉代辞赋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2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历史背景,背诵中国朝代表。
2、知道汉赋内容,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各自特点。
3、知道汉赋四大家以及相关成语。
重点与难点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增加趣味性。
2、结合现实生活应用,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1、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2、用故事,成语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课堂导入:(15-20分钟)大家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物吗?以秦始皇引出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讲解。
但是秦朝短暂而亡,后被汉朝取代,由于秦朝存在时间较短,文学成就少,所以一般将秦汉文学放到一起学习。
※可以将秦汉和隋唐时期做简单对比。
课堂呈现:1、文学历史背景介绍秦始皇介绍统一六国,焚书坑儒,法制思想※秦始皇与烟台的故事楚汉战争(刘邦、项羽故事)※讲解中国象棋的由来,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2、以表格的形式整理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家形式如下:※枚乘生平、思想,《七发》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七”体※司马相如生平与思想,《子虚》与《上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可穿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子虚乌有的典故由来)思考题、讨论题、作业让学生百度汉赋四大家的生平思想和作品及特点。
下节课让学生来讲。
教学后记1、单纯的理论授课会让课堂枯燥,所以可以穿插爱情故事和成语典故。
2、留一部分空白,让学生自己学习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授课题目司马迁和《史记》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4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的文学历史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知道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内容,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增加趣味性。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1.1 秦汉文学的背景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等。
强调秦汉时期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2 秦汉文学的特点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探讨秦汉文学的主题、风格、形式等。
1.3 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介绍秦始皇、司马相如、曹操等重要作家。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楚辞汉赋2.1 楚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楚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楚辞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2 楚辞的代表作品分析《离骚》、《九歌》等楚辞代表作品。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情感、意象等。
2.3 汉赋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汉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分析汉赋的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章:唐诗3.1 唐诗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和唐诗的起源。
强调唐诗的特点,如音乐性、抒情性、艺术性等。
3.2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介绍李白、杜甫、王维等代表诗人。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3.3唐诗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唐诗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
强调唐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章:宋词4.1宋词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宋朝的历史背景和宋词的起源。
强调宋词的特点,如抒情性、音乐性、形式多样性等。
4.2宋词的代表词人与作品介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代表词人。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4.3宋词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宋词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
强调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五章:元曲5.1元曲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和元曲的起源。
强调元曲的特点,如戏曲表演、音乐性、抒情性等。
5.2元曲的代表曲家与作品介绍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曲家。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5.3元曲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元曲的主题,如爱情、社会、人生等。
强调元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六章:秦汉小说与散文6.1 秦汉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秦汉时期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秦汉文学教案--------------------------------------------------------------------------------【字号:大中小】【背景色】《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
教学进程:按总纲要求执行。
教学资源: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教学目的: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
计划课时:3课时。
三、教学重点: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P131]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大功劳。
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
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
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
门下聚士数千。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
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
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家班固和《汉书》。
乐府和乐府诗。
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乐舞的发展。
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
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
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
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3. 理解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2. 秦汉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的兴起,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3.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班固等。
4.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史记》、《汉书》等。
5. 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分析屈原、司马迁、班固等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加深学生对秦汉作家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秦汉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对秦汉文学的深入思考。
第二章:屈原与楚辞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 理解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楚国的衰落和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离骚》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3. 《离骚》的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离骚》,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欣赏其艺术魅力。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 《史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史记》的特点:真实、客观、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和事件。
4. 《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3. 学习秦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领会其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发展概况。
2. 诗歌:汉乐府、古体诗、近体诗等,分析《诗经》、《楚辞》等作品。
3. 散文:先秦诸子百家、汉代史传文学等,分析《左传》、《史记》等作品。
4. 辞赋:汉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5. 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2. 鉴赏法:分析秦汉时期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4.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文学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对秦汉文学的理解。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汉文学相关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研究》等。
2. 参考书目:秦汉文学相关研究著作,如《诗经译注》、《楚辞校注》等。
3. 网络资源:秦汉文学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影视资料:秦汉时期的历史剧、纪录片等,如《汉武大帝》、《楚汉传奇》等。
教学计划:第1-2周:秦汉文学概述第3-4周:诗歌第5-6周:散文第7-8周:辞赋第9-10周: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六、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诗经》、《楚辞》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散文阅读:选取《左传》、《史记》等作品的部分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古代散文的魅力。
秦汉文学教案
第一编第二分编秦汉文学教案(33课时)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对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学样式汉赋和史传散文、及其他文学体裁和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培养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李斯、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大赋;司马迁、班固的史传散文;汉乐府民歌等的文学成就。
目录与课时分配:第一讲:秦汉文学概述1课时第二讲:秦及西汉散文2课时第三讲: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6课时第四讲:司马迁与《史记》8课时第五讲:两汉乐府诗 4课时第六讲:东汉辞赋 4课时第七讲:《汉书》及东汉散文 4课时第八讲:东汉文人诗 4课时教材:主要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周建忠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讲秦汉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秦汉文学的基本态势2、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教学重点和难点: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课时本节主要讲授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的嬗变与分期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
秦朝文化上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统治,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汉初采取了一些与民生息的政策,如制定律令、减轻田赋、宽政省刑等,使国力日益强盛。
文化思想上除秦挟书律和訞言诽谤之罪,尊黄老无为之说,对各家学说也采取了宽容并蓄的政策,思想文化比较活跃自由。
汉初为了娱乐和制礼作乐的需要,沿承秦制设置了乐府机构。
一些楚歌广为传唱。
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实行统一货币、均输平准、官营盐铁等经济措施,确保国力富足;北击匈奴、打通西域,扩大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主要文学形式及其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学的兴趣,认识秦汉文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诗歌:讲解秦汉时期的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等,分析其韵律、意象等特点;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3. 散文:讲解秦汉时期的散文特点,如辞赋、论辩文、叙事文等,分析其语言、结构、表达手法等;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散文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
4. 小说:介绍秦汉时期的小说形式,如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等,分析其情节、人物、表现手法等;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5. 戏剧:讲解秦汉时期的戏剧形式,如杂剧、传奇等,分析其角色、唱腔、表演等特点;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文学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秦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学手法等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文学的手法和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秦汉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作业完成等情况。
2.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基本知识、代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汉文学的兴趣。
秦汉文学(25课时)
秦汉文学(25课时)第二编秦汉文学(25课时)龙文玲编撰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对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学样式汉赋和史传散文、及其他文学体裁和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培养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李斯、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大赋;司马迁、班固的史传散文;汉乐府民歌等的文学成就。
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绪论(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2.把握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2.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情况三、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秦汉历史回顾一、时代特征秦的统一,是为第二次历史巨变: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确立,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二、秦代(前221-前207)政治上,实现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文化上,“以吏为师”;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西汉(前206-8年)政治制度上,汉承秦制;文化政策上,汉初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
四、东汉(25-220)经学内部分化,造纸术发明对学术文化的促进。
第二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一、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1.《诗经》解读3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所谓经典之“经”,即“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刘勰《文心雕龙》),解读《诗经》等经典,在汉代人看来,目的是“经世致用”。
2.楚辞解读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硃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秦汉文学教案设计
秦汉文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代表作家和作品。
2、引导学生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3、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汉时期的辞赋、散文、诗歌等主要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难点理解秦汉文学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体会秦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品。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出秦汉文学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秦代文学简要介绍秦代的政治、文化状况,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点讲解李斯的散文,如《谏逐客书》,分析其写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汉代辞赋讲解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汉大赋的兴盛。
介绍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分析其铺陈夸张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容。
探讨汉赋的特点和局限性。
汉代散文讲述贾谊、晁错等政论散文家的作品,如贾谊的《过秦论》,分析其论证的逻辑性和思想深度。
介绍司马迁的《史记》,包括其创作背景、体例、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体会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和文学追求。
对比班固的《汉书》与《史记》,分析两者在体例、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汉代诗歌讲解汉代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分析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和艺术表现手法。
介绍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如《古诗十九首》,体会其抒情的真挚和意境的营造。
3、作品鉴赏选取秦汉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然后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课堂总结回顾秦汉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体裁、代表作家作品、文学特点等,强调秦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秦汉文学教案
秦汉文学教案————————————————————————————————作者:————————————————————————————————日期:第二篇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秦代国祚短促,可提及的散文家只有李斯一人。
他的作品主要还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
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史记》《汉书》等史传作品,汉代散文的创作主流就是政论文。
它们的文风朴实厚重,内容切近时事。
四百年间风格历经数变:西汉初贾谊等情感浓郁,饶有策士遗风;中后期董仲舒、刘向等引经据典,风格典重;东汉初王充晓畅平易,通达深刻;后期王符、仲长统等愤世嫉俗。
行文用语在东汉后期也向骈俪方向发展。
两汉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抒情、叙事的散文。
第一节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集合宾客编撰的著作。
它适应秦统一中国的需要,杂糅儒、道、法、阴阳等诸子学说,成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吕氏春秋》出于众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颇有精练畅达的特点。
尤其突出的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并且在论述中常常用数个寓言从不同侧面说明道理。
二、李斯李斯是秦代唯一称得上作家的人物。
他为秦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王朝的建立立下殊功。
李斯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此文辞才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带有鲜明的战国纵横家说辞的色彩。
李斯还为秦始皇作过许多刻石表功的碑铭,文辞整饬简洁,气度宏伟对后世碑铭文字影响甚巨。
第二节汉代散文一、贾谊与晁错1、贾谊是汉初年轻的政治家。
他的作品集中收录在《新书》中,可分为专题政论文、疏牍文和杂论三类。
2、《过秦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
此文思维严谨,说理透辟,见解不凡,处处闪现作者的政治热情和深刻思想。
文风仍带战国纵横家遗风,用词讲究,感情充沛,行文流畅。
3、贾谊疏牍文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4、晁错与贾谊同时而稍后,是汉初另一个著名政论家。
《论贵粟疏》是其代表作。
其文精辟深刻,擅长分析;铺排驰骋,有战国纵横家风。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教案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教案古代文学课程导言导言【教学目的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个大概的了解,简单介绍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教学内容】现在我们开古代文学课程一般用两套教材,一套文学史,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
不妨从这两套教材的关系说起,来说明我们应当怎样学习。
文学史顾名思义是一门历史科学,就是研究文学(包括内容、形式、思潮、流派等等)的发生、发展、变迁、兴衰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通史和断代史里都要讲到文学方面的内容,文学史则是所谓专史,与科技史、宗教史、政治史、经济史、哲学史等等并列。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学史是以文学为对象的学科,这样的学科可以分三大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一是文学理论,从理论的角度研究文学,讲文学内部外部的各种一般规律,与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有密切的关系;二是文学批评,一般来说它是指对于当前文学创作的评论,是运用理论来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等等;评论古代作家作品当然也可以说是文学批评,但由于这与文学史关系特别大,一般就纳入文学史研究之中了。
这三大类关系很密切,有时简直分不开,为了术业有专攻,分开还是必要的。
近年来赏析之风很盛,有人说可以成为第四大类。
这还要再研究。
中国文学史从字面上看应当包括从古到今的全部,但这个词一般指古代的文学史,即从上古到五四运动之前,而五四到解放这一段称为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后到当下的文学称为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时间长,精华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都应当学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因为时间甚长,内容太多,一般要分段研究,分段学习。
分段有不同的办法,例如可以分这样三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也可以这样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二种分法更有道理,因为这恰恰相当于中国文化史上的上古、中古、近古。
我本人主要从事第二段,兼顾一、三两段。
分段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更重要的还是要打通,不仅这三段要打通,古今也要打通,中外也要打通。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教案是现在学习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类文体,教案是现在每一门课程之前都要制定好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2. 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3. 通过学习秦汉文学作品,体会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4.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文学流派。
2. 诗歌:楚辞、汉赋、乐府民歌、五言诗、七言诗等。
3. 散文:先秦诸子百家、汉代史传文学、司马迁与《史记》等。
4. 辞赋:楚辞、汉赋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5. 秦汉文学作品选读:屈原《离骚》、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作品等。
2. 鉴赏法:分析秦汉文学作品的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秦汉文学作品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秦汉文学概述2. 第二课时:诗歌3. 第三课时:散文4. 第四课时:辞赋5. 第五课时:秦汉文学作品选读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秦汉文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分析秦汉文学作品的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研究》等。
2. 参考书目:《楚辞校注》、《史记集解》、《汉书补注》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文学作品、历史资料等。
4. 影视资料:改编自秦汉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如《红楼梦》、《楚汉传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汉文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作家。
3. 鉴赏:分析秦汉文学作品的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秦汉文学作品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策略:1. 对比法:通过比较秦汉文学与其他时期文学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
秦汉文学教案分享
秦汉文学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3、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秦汉散文的发展和代表作品,如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史记》。
(2)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2、难点(1)理解秦汉文学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2)体会秦汉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品。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
3、阅读分析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分析其文学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引出秦汉文学这一重要阶段。
提问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秦汉文学概述1、秦朝文学秦朝存续时间较短,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但李斯的《谏逐客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秦朝散文的特色。
2、汉朝文学(1)汉赋汉赋是汉朝文学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铺陈夸张、辞藻华丽。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是汉赋的代表作家。
(2)散文贾谊的政论散文,如《过秦论》,分析秦亡的原因,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其文学性也备受推崇。
(3)诗歌汉朝的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三)重点作品分析1、《史记》(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分析《史记》的体例和叙事艺术,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3)选取《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进行详细解读。
2、汉赋(1)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例,讲解汉赋的结构、语言特色。
(2)探讨汉赋的发展变化,从大赋到小赋的转变。
(四)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秦汉文学与先秦文学相比,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变化?2、如何评价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五)总结回顾秦汉文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二编秦汉文学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秦朝不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戒惧于500多年列国纷争的历史,对先秦学术的百家争鸣局面和士阶层的文化创造精神大为敏感和忌刻,从而导致焚书坑儒悲剧的发生。
这个悲剧体现出的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士人们对统治者的任何失敬、抗礼都最在不赦。
士人独特不羁的文化观念必须要被剥夺,其广泛多样的文化样式必然受到制约。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 吕不韦《吕氏春秋》(其门客集体编著)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 李斯《谏逐客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p1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也是一个建国时期最长的封建王朝。
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没有象秦朝那样实行文化专制。
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一节汉代社会概况汉代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概而言之,汉代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政治方面1 两汉王朝都是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2西汉前期、东汉初年,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较为稳定,学术文化繁荣,出现了“润色鸿业”的新文体——汉赋。
3 武帝以后,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势力日益增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东汉后期,由于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政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一些在野的士人和一部分正直官僚结合,批评朝政,品核人物,形成影响很大的清议力量,遭到宦官的压制,酿成两次“党锢”之祸。
二思想文化方面1西汉初年,思想比较活跃自由,黄、老之学盛行。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思想开始定于一尊,束缚着学术文化的发展。
2 东汉时期,经学极盛,谶纬之学占居统治地位,经学走向神学。
其间,也出现了反谶纬、疾虚妄的进步思想家,如桓谭、王充、张衡等。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1.1 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1.2 秦汉文学的特点1.3 秦汉文学的重要地位第二章:先秦文学2.1 先秦文学的分类与特点2.2 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品2.3 先秦文学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汉代文学3.1 汉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3.2 汉代文学的重要作品3.3 汉代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学4.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类与特点4.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要作品4.3 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第五章:秦汉文学的主题与艺术特色5.1 秦汉文学的主题5.2 秦汉文学的艺术特色5.3 秦汉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第六章:秦汉诗歌6.1 秦汉诗歌的发展概况6.2 秦汉诗歌的主要形式与风格6.3 秦汉著名诗人的作品与影响第七章:秦汉散文7.1 秦汉散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7.2 秦汉散文的重要作品解析7.3 秦汉散文家的文学成就与影响第八章:秦汉辞赋8.1 辞赋的起源与发展8.2 秦汉辞赋的特点与代表作品8.3 辞赋在秦汉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秦汉小说9.1 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9.2 秦汉小说的特点与主题9.3 秦汉小说的重要作品与影响第十章:秦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0.1 秦汉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2 秦汉文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10.3 秦汉文学研究的未来展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秦汉文学概述难点解析: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秦汉文学特点的深入理解,秦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
二、先秦文学难点解析:先秦文学的分类与特点的区分,先秦文学重要作品的深入解读,先秦文学对后世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三、汉代文学难点解析:汉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的辨别,汉代文学重要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汉代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的关联性分析。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难点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类与特点的界定,魏晋南北朝文学重要作品的风格和主题的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的联系。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了解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2. 秦汉文学的主要特点3. 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 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秦汉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分析:分析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4.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强调秦汉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阅读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品,加深对秦汉文学的理解。
第二章:先秦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了解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2. 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3. 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 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分析:分析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4.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先秦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阅读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品,加深对先秦文学的理解。
六章:汉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汉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
2. 熟悉汉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家。
3. 分析汉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汉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
2. 汉代文学的主要体裁:辞赋、散文、诗歌等。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二编秦汉文学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秦朝不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戒惧于500多年列国纷争的历史,对先秦学术的百家争鸣局面和士阶层的文化创造精神大为敏感和忌刻,从而导致焚书坑儒悲剧的发生。
这个悲剧体现出的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士人们对统治者的任何失敬、抗礼都最在不赦。
士人独特不羁的文化观念必须要被剥夺,其广泛多样的文化样式必然受到制约。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 吕不韦《吕氏春秋》(其门客集体编著)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 李斯《谏逐客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p1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也是一个建国时期最长的封建王朝。
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没有象秦朝那样实行文化专制。
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一节汉代社会概况汉代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概而言之,汉代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政治方面1 两汉王朝都是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2西汉前期、东汉初年,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较为稳定,学术文化繁荣,出现了“润色鸿业”的新文体——汉赋。
3 武帝以后,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势力日益增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东汉后期,由于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政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一些在野的士人和一部分正直官僚结合,批评朝政,品核人物,形成影响很大的清议力量,遭到宦官的压制,酿成两次“党锢”之祸。
二思想文化方面1西汉初年,思想比较活跃自由,黄、老之学盛行。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思想开始定于一尊,束缚着学术文化的发展。
2 东汉时期,经学极盛,谶纬之学占居统治地位,经学走向神学。
其间,也出现了反谶纬、疾虚妄的进步思想家,如桓谭、王充、张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韩红宇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2课时)一、学习提示绪论对秦汉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主要内容分四节作了全面介绍及分析。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且终其二代,人才辈出,他们是新兴文体的主要创作者。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从汉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历史和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士人命运的起伏,民间和文人创作的双向互动等方面反映出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从6个方面论及了汉代文学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交流是相互的,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
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在此间孕育生成,汉赋、史传散文、五言古诗便是其中的代表。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转变期四个时期,它们综合反映了汉代文学蓬勃发展的全貌,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秦代文学的概貌,要求重点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线索及其主要内容,对秦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本章内容将以文体的区别划分为五个部分,故学习中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章节顺序。
二、重点和难点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2、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3、汉代文学的分期第一节秦代文学概况统一后的秦王朝由于实行了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加之统治时间短暂,故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却体系完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散文。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极富文采。
第二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即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体。
这里主要指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批辞赋作家。
他们仅仅凭藉文学才能而得到官职,并以文学写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
这一现象,是先秦时期所未曾有过的,而在此后的中国文学史上则成了惯例和常态。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一、社会风尚的影响。
汉代教育以讲授儒家五经为主,解读辞赋也为当时社会所推崇,这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了催化作用;二、献纳辞赋的风气。
汉代以文才录士,大量士人因此围聚在天子、诸侯王和外戚的周围,把文学当作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三、文化机构的设立。
汉代相继设立了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教育机构,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游学游宦的兴盛。
两汉游宦风气时断时续,不管是入仕成功的文人,也不管是游宦失意的文人,他们都成为汉代作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作家群体的生成,教材上讲了五点:①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②兴起献纳辞赋的风气;③汉代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④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⑤游宦的兴盛。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三点。
西汉初,战国时代养士的风习还残留在人们的意识中,那些诸侯王像战国诸侯一样,喜欢在自己的宫廷中收罗人士;那些士人也像战国游士一样,投靠在诸侯、王公的门下,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之服务,作为谋生的手段。
但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汉时的诸侯王已经不具有战国诸侯的独立地位,也不愿或不敢以“富国强兵”为号召,因此,他们宫廷中士人的任务,也不能像战国时代那样,以外交、军事等活动为君主谋取霸权。
他们只能从纵横之士向宫廷文人转化,主要以文学活动为君王提供精神享受,同时在政治上提供一些建议、批评。
枚乘、司马相如,起初都曾在梁孝王宫中担任过这种角色。
武帝对辞赋特别爱好,即位后,便大力搜罗这一类文人到中央宫廷中来。
例如,枚乘死在受召入宫途中,他的儿子枚皋代替了他;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叹,以为是一位古人,恨不同时,一听说他还在世,马上把他征召入宫。
他们之所以被赏识,完全是因为文学的关系。
完全可以说,在武帝的宫廷中,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群体。
大致到东汉以后,文人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宫廷;开始出现在社会中活动。
他们以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再是取悦于君主的文人。
第三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从汉初到汉武帝时的七十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强大的汉帝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受时代的感召,文人们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
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具有一种能够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例如,司马迁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如果在先秦那种诸侯称雄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大一统的强大的国度里才有可能;而且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同时,汉代文人普遍具有一种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史料】《汉书·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二、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两汉是中国历史的上升期,文人普遍具有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强烈愿望,正因为如此,汉代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
同时,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往往把圣主贤臣的结合视为自己的理想。
三、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士人的命运和其所处的时代、形势密切相关,尽管不同时期文人对命运的慨叹有所不同,但罕有悲观失望的没落情调。
四、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汉代文学从汉初对历史的批判发轫,经由武帝始后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以东汉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完成了一次循环。
五、文人的独立和依附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不过后期个性独立的回归,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六、从浪漫到现实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因此,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但进入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浪漫色彩逐渐减弱,理性精神则日益增强。
七、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汉代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极为兴旺,民间的创作主要表现为乐府诗,随之文人五言诗也出现了,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第四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王朝吸取了秦代“焚书坑儒”的教训,在文化上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造成了文化上的繁荣。
我们现在读到的一些先秦典籍几乎都是得益于汉代一些学者如刘向、毛亨、毛苌等人的挖掘、整理。
西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汉武帝采纳了大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建立起完整的社会统治思想。
并在政治制度上把读经和士人求官谋禄的出路密切结合,使读书人全都成为儒生,从而有效地结束了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历史。
两汉经学十分发达。
汉代经学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的交流是相互的,经学作用于文学,文学也影响经学,二者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
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交流是相互的,经学作用于文学,文学也影响经学,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
具体说来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汉代作家大都受到过经学教育,他们是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二、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经学也存在着繁琐解读的习尚;三、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四、汉代文学重摹拟,缺少创造性,经学则重承袭,强调传授先师之言;五、汉代文学和经学都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六、汉代经学的基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第五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一、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1、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
它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的一种新文体。
(关于“赋”,在下面的“汉赋概说”中还要专门讲到,此处略)2、汉代的楚辞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多是摹拟屈原《离骚》、《九章》而作。
楚辞体作品和新体赋形成了大体明确的分工。
在发展过程中,楚辞类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称为骚体赋,有时也以赋命名。
3、在叙事散文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式样。
班固的《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
《吴越春秋》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小说的滥觞。
东汉时期大量出现的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走向成熟的新文体。
东汉马第伯《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4、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并且,七言诗在汉代也开始孕育(参教材170页注释13)。
二、汉代文学的分期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1、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3、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一批无名诗人。
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