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增权视角下江西古村落旅游发展思考以婺源县为例

增权视角下江西古村落旅游发展思考以婺源县为例

增权视角下江西古村落旅游发展思考———以婺源县为例□洪霞芳[摘要]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关系,社区居民普遍处于利益被排斥的无权状态,导致了旅游发展中尖锐的社会冲突,这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约束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源。

增权是促进旅游发展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试图基于增权视角,以江西省婺源县古村落旅游发展为例,探索旅游增权去权理论应用于江西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实践。

[关键词]增权;古村落;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3-0141-04[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婺源乡村旅游教育功能的开发及传统文化的弘扬: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11YB127)[作者简介]洪霞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江西南昌330013)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e community residents stay the state without rights due to the interests,whoseinterests have been generally excluded,resulting in acute social conflicts,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biggest constraints and the source of triggering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 empower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ing fair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rave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mpowerment,and taking the trave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Wuyuan,Jiangxi Province as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o apply the empowerment theory to the practice of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in Jiangxi.Key words :empowerment ;ancient villages ;tourismdevelopment一、引言增权(empowerment /empower ),是指一定组织的个人或群体为了提高自身内在能力的确认和自立自强的行动,通过外部的干预或帮助充实或提升其权力或权能的过程,向获取权力的社会采取行动并导致社会改变。

婺源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婺源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婺源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了解婺源的历史文化在婺源的社会实践中,我意识到了婺源的独特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

婺源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村落、古建筑、祠堂、碑刻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婺源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文化对当前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实践中,我去了婺源的各个景点和古村落,了解了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风情。

我参观了婺源的大红袍村、江岭村、宋村等古村落,领略了这些古村落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文化,更加了解了婺源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参观了婺源的一些文化遗产和古建筑,如篁岭书院、江岭书院等,深入了解了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婺源的历史文化。

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婺源的社会实践中,我也深入参与了乡村振兴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婺源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重要性,也深入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婺源的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了解了当地的乡村振兴政策和发展规划。

我参观了当地的乡村旅游景点和特色民宿,了解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还参与了当地的乡村振兴项目,比如志愿者服务、生态保护、农业产业发展等,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和成果。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不仅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体验并学习农村生活在婺源的社会实践中,我还深入体验了农村的生活和文化。

在实践中,我住在了当地民宿,与当地乡亲交流、合作,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生活和文化。

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当地的农耕活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亲身体验了农村的生活和劳动。

在实践中,我了解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感受到了农村的朴实、淳厚和真诚。

加强文物保护,推动旅游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文物旅游的几点思考

加强文物保护,推动旅游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文物旅游的几点思考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文物,是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

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婺源县文物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们承载着婺源建县一千多年来的厚重历史,是婺源的先民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

因此,对文物古迹实施保护意义极其重大。

文物旅游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大有可为。

如何对其精心呵护、传承发展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神圣责任。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保护文物古迹对于我国旅游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1]。

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理论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

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

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2]。

婺源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问题

婺源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问题

婺源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问题整体缺乏科学规划浏览整个婺源地区的景点分布可以明确看出很多特色、主打的产业大多分布零散,难以产生集聚效应。

同时各个产业之间联系性不强,比如,在饮食特色上婺源拥有许多当地的美食,但是却在食宿方面没有体现给游客,只有个别几家专注经营产业,而来这里的大多是组团模式,以及各大高校的学生,却并没有和他们进行联系起来!同时,在文化传播方面,只有婺源的徽文化一种文化存在,单一,色调不足!婺源古时处于古徽州,完全可以融并一些安徽周边地区其他特色的文化,增加多元性!乡村旅游发展未能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考察期间,发展当地一些村民都是默然视之,没能和游客进行积极的互动以及讲解,让游客仍然感觉是一个异乡人排斥在外!并且传统文化更应该由他们本身来传承,加上向导以及导游多由中年、老年大叔组成,而不是当地的一些青年以及与我们年龄相符,和我们沟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冷淡和障碍,没能给游客留下一个比较好的映像。

交通建设方面,很多自然景观自然景区都在偏远的山村,相距甚远以及紧密度不是很强,在沱川地区体现明显,地处深山地区,山路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才能出山到达马路!还有部分工业布局不合理,在清华镇通往沱川乡的道路上有一个采石场,采石场的防扬尘措施不足,运输的货车没有做覆盖棚顶布,大量灰尘散落到道路及两旁,导致道路坑坑洼洼,周围的植被变成了白色,很影响游客对婺源的印象。

各个景点的相互联系不强,,在一个景点只知道这一个景点,在路边乃至食宿没有相关提示其他景点的广告语以及宣传栏,,没有相互推销的措施,以及婺源景点的整体介绍安排!以下具体分析一些情况:接待能力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交通设施方面。

首先,婺源县境内路网不够发达,部分道路没有信号覆盖。

很多公路都是由原有乡村马路改造而来,道路弯弯曲曲,忽上忽下,不尽合理,且很多路都是断头路,不能够相互连通以致四通八达,而导致车流、人流不能在县区内顺利流通。

其次,境内旅游车况较差,根本不能与发达的旅游业相匹配,游客乘坐其中,车内破旧、狭小、拥挤,影响了游客游玩的心情。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江西省婺源县作为历史文化古镇、浓浓民间文化的大宗,抬头望去山上的白片片的云雾,微风中带着淡淡的荷叶香,丰富的自然山水风光更显得这里美丽无比。

古镇容貌犹存,文化底蕴深厚,是婺源的重要资源。

婺源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对婺源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规划是一项重要工作,改变旅游地形成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重要环节。

规划包括重点强化旅游资源,改善旅游景观,综合提高旅游环境,统一旅游规划,加强旅游设施,优化旅游环境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把婺源发挥出最大的旅游价值。

首先,应重点配套旅游资源。

婺源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类型的旅游资源,如婺源古镇、婺源宗教文化资源、婺源乡土文化资源、婺源博物馆特色景点等,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

其次,要知晓地理环境特点,改善旅游景观。

婺源县的旅游资源多方面多层次,地形学的社会-自然环境共同影响着婺源的古镇风貌并建构了婺源独特的自然风物,所以要准确认识婺源的环境特征,改造景观,以实现婺源的自然风物真实表现。

再次,要统一旅游规划,划定发展范围,控制资源数量,有节能考虑,以便更有效地发展旅游产业。

基于婺源的特色,确定旅游规模和结构,把握科学的优化标准,进行明确的分析和评估,充分考虑投资、用户使用的质量标准,来确定旅游产业规模发展的台阶。

此外,为了打造适宜旅游的外来文化氛围,还需要加强设施建设和服务改善,使婺源古镇具有一流的旅游服务品质,增强旅游者的舒适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游客服务收入,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需优化旅游环境,改善网络通信系统,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持续的培训投入和完善旅游服务规范,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为,改善旅游环境,以实现以婺源古镇为突出的旅游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要打造一个高品质、安全高效旅游发展体系,为江西省婺源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和根基。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一、县情和旅游资源情况1、县情概况。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

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

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0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

下辖18个乡镇,16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

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婺源境内的古村落古建筑堪称一绝,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更是遍布乡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美誉。

自宋至清,全县出过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有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万余件,被誉为“全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婺源山青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林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生态、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000余株。

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四色”(红、绿、黑、白)特产。

特点: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均以婺源优美的整体环境作依托,只有在婺源大环境中才能凸显特色和魅力。

全县294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一个大公园、大景区。

3、区位特征。

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

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

位处三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之上,一条是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是我省重点推出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一条是庐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一条是黄山—婺源—千岛湖。

婺源旅游感想(范文)

婺源旅游感想(范文)

婺源旅游感想婺‎源旅游感想‎篇一:江‎西旅游心得体会.‎江西游记为增‎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展示‎企业精神面貌和企‎业形象,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下,20‎1X年7月23日‎我公司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年‎一度的外出旅游活‎动,行程为江西龙‎虎山、三清山、婺‎源、景德镇、石钟‎山,对于常年身在‎工地的同仁来讲,‎这是个绝对放松的‎好机会。

我们第一‎工程部也把此次旅‎游作为工程部的一‎次集体活动,全体‎报名参加。

江西‎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庐山、三清山‎、滕王阁、婺源、‎龙虎山等闻名海内‎外,是外出旅游必‎选之地。

24日‎早,经过一夜火车‎的路程我们来到了‎“英雄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在这里能明显‎感觉到历史的足迹‎。

全体同仁在吃过‎早饭后分发储备水‎、带齐所需物品,‎点名完毕,我们有‎序地坐进了大巴,‎向第一站——“龙‎虎山”出发。

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春游的感觉,为‎枯燥的大巴添上了‎重重的色彩。

通过‎导游的细致讲解,‎我们了解龙虎山的‎得名与故事,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

‎龙虎山自古以道教‎名山、山水胜景扬‎声于外。

历史已经‎封尘,故事依然流‎传。

“今夕何夕兮‎,骞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一曲低‎缓而沉郁的《越人‎歌》,唱尽古越风‎情与神韵。

走进洞‎天福地龙虎山——‎曾经的古越人聚居‎之地,丰富的人文‎与奇绝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龙虎‎山煌煌荣耀,更加‎璀璨夺目。

我们‎得知龙虎山原名云‎锦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看悬‎棺表演项目使大家‎思索古越崖墓千古‎悬疑,竹排漂流使‎人感受山的峰峦雄‎伟、水的波澜壮阔‎。

通过参观龙虎山‎地质博物馆和道教‎博物馆,我们看到‎了龙虎山地貌的形‎成过程、体会道‎教文化的传承。

江西婺源的可行性分析

江西婺源的可行性分析

江西婺源的可行性分析1. 简介江西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传统村落和生态文化保护示范区,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婺源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2. 自然资源婺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景区内有千年古村落、山峦叠翠、清澈湖泊、茂密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为婺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英矿、钨矿、铁矿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

3. 历史文化婺源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清代古民居、明代碑刻、古桥等。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婺源的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4. 地理位置和交通婺源地处江浙沪皖四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婺源县城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相隔不远,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这使得游客可以轻松前往婺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旅游基础设施在婺源,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的建设和发展。

景区内有舒适宜人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此外,景区还配备了导游、旅行社等服务机构,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指导和咨询。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婺源的旅游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 当地政府支持婺源地区的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为此提供了大力支持。

政府在旅游开发、景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了婺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还积极吸引企业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

7. 可持续发展婺源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政府加强了景区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婺源还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对旅游业的参与和支持度。

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
婺源是江西省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婺源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其中乡村旅游是婺源旅游的亮点之一。

婺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风光秀美,古村落保存完好。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婺源乡村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因此,深入了解婺源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将对婺源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婺源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为婺源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一)婺源乡村旅游的现状
1. 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

2. 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婺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 客源市场狭窄,缺乏多元化。

2. 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3.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 乡村旅游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

(三)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1. 开发多元化客源市场。

2. 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

3.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4. 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和维护机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婺源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及探讨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婺源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婺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婺源旅游提升工作方案

婺源旅游提升工作方案

婺源旅游提升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婺源,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婺源旅游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竞争。

为了进一步提升婺源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制定一套有效的旅游提升工作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定位1. 目标- 促进婺源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 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再次出游率;- 增加旅游产业收入;- 保护和传承婺源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2. 定位- 打造“中国最美丽的农村”品牌;- 建设五星级旅游目的地;-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提升婺源旅游的策略与措施1. 提升婺源的形象和知名度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宣传力度,提高婺源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具体措施包括:- 招募知名旅游品牌或明星代言人,打造婺源的形象代言;- 开展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吸引媒体报道,提升宣传效果;- 加强社交媒体的运营,增加互动和粉丝数量;- 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会和交流活动,扩大婺源旅游的影响力。

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出游率,需要开发具有婺源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具体措施包括:- 深化当地农田画村、古村落、山水田园等旅游景点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推出主题旅游活动,如摄影、画画、民俗体验等,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与需求;- 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吸引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的参与;- 加强当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打造生态、有机的农业观光园。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员工培训与团队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完善景区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建立健全旅游维权机制,保护游客合法权益;- 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流量,避免拥堵和安全隐患。

四、推动婺源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1. 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从政府到企业,从管理者到员工,都需要提升旅游管理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背景下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三省交界处,为我国山区县代表,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自合福高铁开通以来,婺源县依托其美丽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多元完整的旅游体系,从而成功搭上经济发展的便车,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因此,本文在探究婺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启示,从而为其他县域乃至全国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2.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婺源县主导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当地基础设施及第三产业趋于完善。公路、住宿、餐饮、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贫困居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与旅游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如导游等日渐增加,当地居民依托旅游产业进行自我发展,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3.对生态的促进作用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在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上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得到增值,加大了当地政府与居民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该地政府始终围绕生态主题,对当地自然风光与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同时,推出多项绿化与动植物保护工程,创新旅游模式,从而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婺源发展乡村旅游启示
1.项目生态化
婺源县成为中国旅游强县与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密不可分。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的基础之上,因此,当地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保持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大量投资生态旅游产业,创新旅游开发模式,防止因旅游业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形成了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反哺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当地旅游业逐渐踏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往学者在乡村旅游的不同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以乡村旅游中具有代表性的婺源县为例进行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分析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并从其发展经验中获得一定启示,从而为当地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提供一定帮助。

婺源发展生态旅游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婺源发展生态旅游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 的潮流 , 态 旅 游在 8 生 0年 代 起 步 , 0年 代 迅 速 发 9
展 , 19 于 9 8年 初 确 立 了 6个 高 水 平 、 起 点 的 重 点 高 生态 旅游 开 发 区 ( 九 寨 沟 、 庆 、 农 架 、 绸之 即 迪 神 丝
路 、 江 三峡 、 伦 贝 尔草 原 ) 婺 源 在 这种 背 景下 长 呼 。
收 稿 日期 :0 1 0— 6 20 —1 2
旅 游对 象保 护 , 视 了旅游 资源成本 , 获近期 经济 忽 为 效益 , 顾 旅游 环境 容 量 , 求 人园 游 客 数 , 掠 夺 不 追 属 式 的 开 发 , 作 为 旅 游 主 体 的 旅 游 者 或 追 求 自然美 , 而 赞 美 的 是 大 自然 的 鬼 斧 神 功 ; 追 求 人 文 美 , 美 的 或 赞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2期
2O O 2年 4片 。 嗯
上 孺 盎 r 誊 。 。
ⅧA.2 .N 22 DO 20 rO ..
婺 源 发 展 生 态旅 游 要 注 意 的几 个 问题
臧 敏
(z A 饶师范学院 , 江西 上饶 340 ) 30 1
但 只 注 重 了 三 大 效 益 的 横 向联 系 , 纵 向 联 系 重 视 而 少, 也缺 乏 落 到 实 处 的 通 道 。 在 旅 游 开 发 中 不 重 视
类 环 境 意 识 , 先 发 起 了保 护 环 境 的 绿 色 浪 潮 , 出 首 提
了“ 色旅 游 ” 即生 态 旅游 。我 国顺 应 国际 旅游 发 绿 ,
筑风 格 、 筑文化 内涵 、 筑布局 等方面 应 与 当地文 建 建 化 和 环境协 调 ; 旅 游 区 道 路设 计 上 充 分 利 用古 驿 在

婺源文旅发展经验

婺源文旅发展经验

婺源文旅发展经验(一)持续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1.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展示我县的旅游风貌,提高婺源旅游的知名度。

对接开展了2023主流媒体走进婺源采访活动、“水墨秧青,希望的田野”最美乡村--婺源全国摄影大赛活动;指导县内各景区开展了第六届篁岭花朝节、第一届安慕希江岭油菜花节、安慕希花田音乐会、婺女洲度假区星云青燥音乐节、2023中国婺源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旅游名村名镇分会成立大会暨微度假乡村振兴(篁岭)展望会。

在北京召开的“美好乡村等你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山里DOU是好风光”助力乡村文旅复苏发布会上,篁岭作为活动唯一“抖音公益助农、乡村旅游数字化”实践样板代表向全国进行分享。

2.组织参与各类旅游交易会和客源市场推介会,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一是组织文旅企业参与2023“温暖过年嘉游赣”全省旅游宣传推广月活动新闻吹风会、“物华天宝·赣鄱有礼”首届江西手礼展示周系列活动、“大美上饶自在山水”春野篇“趣乡村·一起野”春季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江西风景独好(深圳)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2023年上饶市“大美上饶·自在山水”(杭州)文旅推介活动;二是继续加强我县与周边知名景区景点之间的旅游合作。

对接张家界天空国际旅行社董事长一行赴篁岭和婺女洲景区开展踩线洽谈工作。

4月1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织的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4大洲16个国家,涵盖多个专业的“新汉学计划”研修新汉学博士生来婺源李坑开展研修活动。

组织婺篁水梦洲景区宣传联盟参加井冈山管理局领导来婺考察学习座谈会。

我中心报送的最美乡村赏花之旅线路被市局选中,收录于江西风景独好公众号,报送的“婺”里看花寻芳之旅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3.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宣传,树立维护婺源旅游品牌的新形象。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网站、微信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我县旅游产品。

江西婺源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江西婺源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江西婺源的现状及发展前景----2c798b00-6eb6-11ec-ac16-7cb59b590d7d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摘要: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烈,乡村旅游在中国从南到北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的旅游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在婺源,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景区建设缺乏规划,管理混乱,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节假日游客人满为患。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婺源的发展,亟待解决,以期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一、江西婺源发展的背景、意义(一)婺源发展的背景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具有非常明显和强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加强各地文化交流。

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而婺源,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因境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深厚潜力。

(二)婺源发展的意义1.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拓宽了农村经济增收渠道。

乡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传统农业增加了价值,进一步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各地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把农业变成幸福高效的产业,把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把农民变成富有尊严的群体。

旅游业已成为扩大农业功能、拉动内需的新引擎,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丰富旅游资源,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新场所。

2.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谈婺源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谈婺源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9年3月下半月刊谈婺源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周佳慧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于1993年开始发展旅游业。

婺源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同时婺源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着其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本文将评估其旅游发展的积极以及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在城市生活或工作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旅游模式,他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

因此,我国涌现出一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的村落,其中,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的婺源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典型。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如今婺源已经拥有一个5A级旅游景区和12个4A级旅游景区,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婺源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分析婺源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实现婺源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一、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首先,婺源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旅游接待从2007年的340万人次猛增到2017年的2 100万人次,综合收入也从2007年的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0亿元。

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增加值占GDP的53.9%,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

此外,旅游业带动了当地住宿和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就会,目前,近9万名当地居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

其次,使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婺源加大了对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强了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约3 450万元,对各地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比如,思溪延村,已投资700万元,用于建设该村的停车场、建筑标志、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

最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且具有必要性。

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谈谈婺源县旅游发展的认识

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谈谈婺源县旅游发展的认识

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谈谈婺源县旅游发展的认识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原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婺源有句古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过去的婺源十分贫穷,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走出大山。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饶市委、市政府和婺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依托婺源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作为婺源的核心产业、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坚持“以村兴旅、以花作媒、以绿当底、以文铸魂、以客为先”,打响了婺源最美乡村品牌。

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婺源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带动了全县三分之二群众就业创业,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如今,因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婺源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一、婺源乡村旅游资源概况1.婺源,人杰地灵。

婺源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蕴育了朱熹、詹天佑、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婺源也是同志的祖籍地。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婺源绿茶是香天下的江西茶“四绿一红”之一。

婺源是中国古村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拥有传统村落101个,拥有理坑、汪口、篁岭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凤山、晓起、江湾等27个中国传统村落。

婺源非遗文化绚丽多彩,有源于远古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体现“敬、和、俭、静”的茶道,还有别具情趣的抬阁、灯彩、鼓吹等,其中徽剧、傩舞、徽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婺源,山清水秀。

森林覆盖率达 2.6%,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县共开发精品景区30多个,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国县级之最,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县命名的全域3A级景区;有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3家,4A级乡村旅游点3家,3A级乡村旅游点19个,省级工业旅游点3个;先后荣获了中国旅游强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30多张国家级旅游名片。

婺源篁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篁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篁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婺源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北部,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婺源篁岭也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本文将对婺源篁岭的发展过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婺源篁岭作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发展历程十分丰富多样。

最初,篁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吸引了旅游者的眼球。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婺源篁岭的知名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入这个地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商务和酒店业也逐渐兴起。

篁岭成为一个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目的地。

婺源篁岭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篁岭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

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休闲胜地。

其次,婺源篁岭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传统的建筑风格、历史悠久的村庄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都使得篁岭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景点。

此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质的服务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然而,婺源篁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是人流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文化冲突。

游客的涌入使得婺源篁岭的环境负荷增加,很多自然景点遭受到人为破坏。

同时,文化冲突也随之而来,传统村庄的居民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和价值观的冲击。

其次,婺源篁岭的旅游业还存在着单一性和依赖性的问题。

目前,篁岭主要依靠旅游业来发展经济,一旦旅游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篁岭的经济也会受到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婺源篁岭应该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除了旅游业,可以考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其他领域,以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此外,应加强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力度,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管理等方式来减少环境负荷。

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强文化保护,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婺源篁岭的独特文化。

未来,婺源篁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婺源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婺源是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的一个乡村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而闻名。

近年来,婺源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婺源乡村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婺源乡村产业的现状1. 自然资源优势:婺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山川河流、森林湖泊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资源为婺源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旅游业的崛起:近年来,婺源乡村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婺源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村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政府和民间资本的投入也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酒店、民宿、景点等。

3. 传统产业的转型:婺源乡村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为了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婺源开始探索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差异化发展。

4.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婺源乡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崭露头角。

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活动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剪纸、民间音乐等。

二、婺源乡村产业的未来趋势1. 融合发展:婺源乡村产业将更加注重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产业的结合,将为乡村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例如,农家乐可以与文化展示店、手工艺品店等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多样化的体验。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婺源将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婺源将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下,婺源乡村将更加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等产业,以实现乡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4. 互联网+农业的前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将为婺源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技术,乡村农产品可以更加高效地销售和推广,这将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并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婺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婺源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境内,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婺源县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婺源县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对婺源县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就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婺源县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得益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婺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从数据来看,婺源县的旅游收入占比超过了80%,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次,婺源县还发展了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

农业作为中国传统的基础产业,在婺源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地的优质土地和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茶叶、油菜等作物为主,以及养殖业为辅。

近年来,婺源县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了旅游业和农业,婺源县还在积极发展其他产业。

其中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康养产业、特色手工艺产业等。

文化创意产业以婺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发文化产品、设计创意工艺品等方式,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力。

生态康养产业则利用婺源县的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发展养生旅游、康复疗养等相关产业。

特色手工艺产业则借助婺源县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然而,婺源县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业仍然是婺源县最主要的产业,过于依赖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一旦旅游市场出现波动,婺源县的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农业产业虽然在婺源县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农民收入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婺源县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应积极作出应对。

首先,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多元化发展。

除了旅游业、农业产业之外,婺源县还应积极发展工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汪汉新(作者系婺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婺源是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多年来如同一颗久居深山中的绿色明珠,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近年来,随着“中国最美乡村”这样一个品牌的日益唱响,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游览,旅游业一年一个台阶。

短短几年,婺源发展成了江西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

婺源旅游的发展成效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发展到今天,对婺源旅游业的发展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对于今后婺源的旅游业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地方发展旅游产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婺源旅游业发展的历程2001年以来,婺源县抢抓机遇,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李坑等20余个旅游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区5个,形成了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婺源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县为整体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回顾过去,婺源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经历了三次跨越:(一)2001年,婺源旅游业实现了第一次转变。

婺源旅游启蒙于九十年代中期,是在市场自发环境下,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的过程。

通过外界散客,尤其是摄影团体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中国最美乡村”从少数游客的感受,通过民间口耳相传和互联网多媒体传播,逐渐成为婺源的旅游形象和地区形象。

但由于婺源的旅游资源分散,政府财政乏力,决定了在产业发展初期,婺源旅游不能象其他景区那样,集中资源,成立机构统一开发。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打破常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举措。

一方面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县政府拿出最好的旅游资源(包括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等)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投资的热潮。

另一方面,政府舍得“让利于民”。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尤其是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投资企业,做到“放水养鱼”,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为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开绿灯。

正是这种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撑起了旅游产业的一片天空。

2001-2005年,我县共引进县内外旅游开发资金达5亿余元,其中,三清集团拆资近2亿元用于开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明清古建筑群思口延村,江湾景区以公开竞标的方式拍出了3830万元的标价,成为江西省历史上旅游景区出让的大手笔。

在充满生机的旅游机制下,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日趋完善。

2000年婺源县内只有宾馆10余家。

2005年,全县共有宾馆、旅店170余家,标准床位共达6000多个。

其中,三星级的有三家,二星级的有八家。

县城新城区的天佑路、文公路在几年内发展成为“宾馆路”、“饭店街”。

婺源在接待能力方面走在了江西省县级的最前列。

五年内,全县投入4.9亿元,完成县乡公路路基改造330公里,路面硬化334公里,出县主干道和通景区公路均铺上了油路,县城至乡镇和景区形成了1小时通达圈。

(二)2007年,婺源旅游业实现了第二次转变。

随着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产业初期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带来景区点多面散、特色不明显,带来了无序竞争、形不成规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景区的恶意竞争影响了产业素质的提升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为改变这种现状,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2007年,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旅游发展策略,在充分征求各景区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思路,通过股份合作、股份收购等方式,将县内10个精品景区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近2亿元。

股份公司成立以来,在对外营销和景区深度开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扩大了“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影响力,我县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

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5%、37.7%,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0亿元,相当于全县GDP的27.4%,三产比重由2001年的30∶36∶34优化为2008年的16∶42∶42。

同时,增强了婺源旅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对县财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三)进入2009年,婺源旅游业迎来了第三次转变。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积累,尤其是2001年来,婺源旅游业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次、门票、综合收入三大指标上增长迅猛。

进入2009年,婺源旅游业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大转变。

我县审时度势,调整了发展思路,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增效,实现三大转变,在旅游增长方式上,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旅游产品结构上,由单纯观光浏览型向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游、专项旅游和会展商贸旅游结合型转变;在旅游产品结构上,由大众旅游为主,向大众旅游与高端旅游统筹发展转变。

通过实现三大转变,使旅游产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达到既富县又富民的目的,全力打造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婺源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婺源旅游业起步较晚,却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除了自身具备的优异旅游资源外,关键之处是婺源能够把外界的赞誉之辞“中国最美的乡村”提升到自身的工作标准上来,并有力、有效地进行宣传,从而使婺源的生态、人文之美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婺源旅游产业发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科学定位,准确决策,明确了一个思路。

婺源境内山青水秀,生态优美,古村落古建筑堪称一绝,生态与文化在婺源实现了完美结合。

“中国最美的乡村”品牌的定位,有力地彰显了婺源的旅游特色。

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目标,我县把文化与生态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着力打造大景区理念。

为此,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县长任组长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从全县办旅游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齐心协力服务于旅游业发展。

(二)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抓住了“两个环节”。

一是放手民营,有效解决了旅游资源开发紧张难题。

产业发展初期,为了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开发,我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举措。

一方面县政府拿出最好的旅游资源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投资的热潮。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2001年出台了《婺源县鼓励兴办私营旅馆优惠办法》,2004年又下发了《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实施意见》,为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开绿灯。

二是规划领先,明确了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方向。

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的建设,先后编制了四个层次的规划:第一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战略,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婺源县旅游产品总体规划》;第二聘请专家编制具体的景区开发、发展及保护性规划;第三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公路沿线乡村建设的控制性详规;第四围绕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高标准编制了《江西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规划》。

规划明确了婺源旅游发展的条件并给予科学、准确的开发定位。

为了推进规划的落实,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

各景区景点也相应聘请专家编制了各自的景区开发、发展及保护性规划,并细化完善了景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三)营造环境,保护为先,强化了“三大举措”。

在生态保护上:一是全力打造“油菜花景观”。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油菜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上升到新的产业来培植,出台了一系列油菜种植奖励措施,县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对油菜种植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

2009年初,全县完成油菜种植面积10.7万亩,同比增长2.7万亩。

县内主要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可视范围,油菜种植覆盖率达90%以上。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油菜种植产业,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

仅今年3月份,到婺源观赏油菜花的游客多达36万人,平均每天1.2万余人,婺源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花海”中接待游客最多的地方。

二是借鉴打造“油菜花景观”的经验,出台了果树种植的激励措施,启动了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茶园套种开花果木工程,每年套种梨树、桃树等带花苗木15万余株,打造“花开百村”的婺源景观。

三是高标准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建设。

先后实施了以封山育林为重点的绿化工程,以改燃改灶为重点的能源替代工程,以优化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水土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美化工程,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3个,国家和地方公益林达150万亩,全县活立木储量10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2%。

关闭了年纳税近千万元消耗阔叶木材近10万立方米的迈尔泰木业有限公司,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的若干规定》,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实施十年内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工程。

在文化资源保护上,为了保护好县内的人文资源,我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文化遗迹的抢救和整理。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强化对古村落内重点文物的保护;成立了婺源文化研究会,负责对县内民间文化进行整理;保留了徽剧团,编排节目,徽剧、傩舞、抬阁等一系列民间艺术纷纷亮相。

开展文物资源普查,启动“婺源千村”调查,对全县辖区内1100多个自然村的建村历史、文化特色、民间风俗进行调查摸底。

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年久失修的建筑进行了抢修。

为进一步彰显地方建筑特色,制定下发了《公路沿线景点非徽派建筑改造实施方案》,投入8000万元对三条旅游精品线村庄和旅游景点3000户非徽派建筑进行全面改造。

婺源的傩舞、三雕艺术(木雕、砖雕、石雕)、歙砚工艺、徽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婺源在古文化保护上的努力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门的肯定,被授予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

在发展环境上,各乡镇、各部门齐心协力服务于旅游业发展。

公路部门大力开展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几年来,全县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7.2亿元,改造路基586公里,改善路面560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32条233公里。

所有县通乡镇、景区公路都铺上了油路或水泥路,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江西段顺利建成通车,彻底改写了婺源交通闭塞的历史;民政部门对公路沿线各主要景区景点可视范围内的4000座坟墓组织实施了搬迁;农业部门加强了渔政管理;水利部门开展了河道整治;环保部门关停了多家小型污染企业;公安部门制定了游客失窃“预赔制”,交警、稽征部门对外地来婺旅游车辆实行“不拦车、不检查、不扣车、不罚款、不收费”的“五不”政策,有关乡镇积极地为景区开发建设协调处理矛盾,为旅游公司排忧解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