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6百分数(一):百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6 百分数(一):百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考试成绩、商品打折促销等,来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百分数,以及他们对百分数的初步理解。
•简要介绍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过程•百分数的定义:•教师详细解释百分数的定义,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通过举例(如“50%表示一半”)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0.5 = 50% = 1/2”)展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百分数的应用:•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的例子,如折扣计算、利率计算等,展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尝试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给出多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百分数,哪些不是,并解释原因。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包含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并互相解答。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在其他领域(如统计学、科学研究等)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的形式,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见解。
二、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在导入和拓展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独立完成练习:在练习巩固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尝试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拓展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教师详细讲解了百分数的定义、与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第一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数学四则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数学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练题帮助我们巩固了这些知识。
接着,老师介绍了乘法和除法的原理和运算规则,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还强调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优先级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小数的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小数的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回顾了小数点的位置和读法,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演示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接着,老师讲解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并进行了一些练。
在课堂上还提到了小数的特殊情况,如小数乘以10、100或1000等。
最后,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些小组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分数的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回顾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演示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接着,老师讲解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并进行了一些练。
在课堂上还提到了分数的化简和通分的方法。
最后,老师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检验我们对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四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比例和百分数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老师首先介绍了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解释了比例的应用。
接着,老师讲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进行百分数的转化和运算。
在课堂上还进行了一些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综合应用题,要求我们利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首先介绍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物体的例子解释了它们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记录表课堂信息- 教师姓名:[填写教师姓名]- 所教班级:[填写班级名称]- 课程名称:数学- 上课时间:[填写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填写教材版本]- 主题:[填写本课堂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研究并掌握[填写知识目标1]- 理解和应用[填写知识目标2]- 能够解决[填写知识目标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填写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填写能力目标2]- 激发学生的[填写能力目标3]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填写情感目标1] - 培养学生的[填写情感目标2] - 培养学生的[填写情感目标3]教学内容- 内容一:[填写内容1]- 子内容1:[填写子内容1]- 子内容2:[填写子内容2]- 子内容3:[填写子内容3]- 内容二:[填写内容2]- 子内容1:[填写子内容1]- 子内容2:[填写子内容2]- 子内容3:[填写子内容3]- 内容三:[填写内容3]- 子内容1:[填写子内容1]- 子内容2:[填写子内容2]- 子内容3:[填写子内容3]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填写相关知识点]- 准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与展示:- 详细讲解[填写知识点1]- 以案例、图表等方式展示例子3. 练巩固:- 设计合适的练题,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并解决问题4. 拓展应用:-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 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感想和建议教学评估- 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课堂练中的准确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与改进:-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参考资料- [列出使用的教材、工具和参考书籍等信息]。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听课记录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听课记录一、概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百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学习和掌握百分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地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本文将记录一节六年级数学上册关于百分数的课堂听课记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
二、课堂内容1. 定义与概念1.1 什么是百分数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百分率的简称,是将每百分之一的数量作为基准,用来表示一个量与全体的比例关系。
百分数通常用百分号“”来表示,例如50就表示一半,100表示全部。
1.2 百分数的表示方法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了如何将一个数表示为百分数,例如将分数1/2表示为百分数,即50,将小数0.25表示为百分数,即25。
2. 百分数的应用2.1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物品的打折、考试成绩的评定等。
2.2 百分数的转化老师还向学生介绍了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的方法,以及将分数和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讲解和练习。
3. 百分数的运算3.1 百分数的加减法老师向学生讲解了百分数的加减法,介绍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解。
3.2 百分数的乘除法老师还介绍了百分数的乘除法,特别强调了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乘除法计算的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技巧。
三、课堂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百分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让我更容易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尤其是在百分数的转化和运算方面,老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对百分数的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四、总结百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并且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讲课教案
生1:因为6÷4=1.
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因为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D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2倍,长方形D的宽也是A的宽的2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
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3)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1:我们发现了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师板书)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生:也用除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笔记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笔记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六年级数学课堂
主题:分数乘法
记录员:XXX
参与教师:XXX、XXX、XXX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起整数乘法的规则。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数乘法应用到分数中,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分数乘法。
二、新课讲解
1.分数乘整数: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了如何将整数乘法应用到分数中,
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子与分母的约分:教师详细讲解了如何对分数进行约分,并举例说明约
分的过程和必要性。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
的计算方法,并强调了约分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
1.教师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点评,并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分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分数乘整数、分子与分母的约分、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等。
2.教师强调了约分在分数计算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约分的步骤和规
则。
3.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分数乘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例的基本性质》听课记时间:2020年3月16日,第六周星期一第2节学校:XXX科目:数学听课人:XXX意见: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值得我们研究。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授课人:XX老师班级:六年级一、复旧知在本节课之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两个比相等的情况下,可以组成比例。
例如,40:8和10:2可以组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
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比例由四个数组成,其中两端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2.4和40是外项,1.6和60是内项。
2.练一练对于6:10=9:15,9和15是外项,6和10是内项。
对于1/2:1/3=6:4,6和4是外项,1/2和1/3是内项。
对于3.6:1.2=3/4:1/4,3/4和1/4是外项,3.6和1.2是内项。
对于20/5=4/1,20和1是外项,5和4是内项。
3.例题对于2.4:1.6=60:40和3/5=9/15,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都相等。
对于1/2:1/3=6:4和3.6:1.2=3/4:1/4,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也都相等。
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管理。
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落实好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严格要求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行为惯,保证课堂秩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板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位置与方向(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例三)》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方向(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例三)》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首先与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路线图,如公园导览图、城市交通图等,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使用过这些路线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描述一个路线图给别人听,应该怎么说才能让别人清楚地知道路线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2 教学过程•引入概念:•教师解释路线图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起点、终点、方向、距离和转折点。
•通过一个简单的路线图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实际路线图中的表示方法。
•描述示范:•教师展示一个包含多个转折点的简单路线图,并详细描述如何根据路线图上的信息来叙述路线。
•示范时,教师强调方向描述的准确性(如东、南、西、北、东南、东北等)和距离的明确性(如走多少米、多少公里等)。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简单的路线图进行描述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描述路线的方法。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描述方式,如先描述方向再描述距离,或先描述主要转折点再补充细节等。
•分享与讨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描述所选的路线图。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帮助改进描述方式。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强调描述路线图时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二、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理解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所选路线图的描述方式,并相互补充和完善。
•分享展示: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并描述所选的路线图,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明确了描述路线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练习环节设计合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分享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表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并分享经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 概 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概
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概率》本次听课主题为《解概率》,以下是对课堂内容的记录和总结。
引言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了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概
率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了学生对概率的兴趣。
概率的基本定义
老师从点名的例子开始,向学生解释了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
的概念。
通过抛掷骰子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概率的基
本定义。
概率的计算方法
老师介绍了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
通过
实际的练题,学生掌握了用频率法计算概率的步骤和方法。
概率的应用
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了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赌场
中的赢钱概率、天气预报中的降雨概率等。
学生通过这些应用场景
的讨论,更好地理解了概率的实际意义。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概率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概率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课
堂氛围积极,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本次数学课《解概率》的听课记录。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
课的研究,能够对概率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研究打下坚
实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上课时间:2020/10/8。
上课班级:小学六年级。
上课内容:数学。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1、老师采用图片引导学生具体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半正方形让
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
2、老师提出关于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
3、通过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帮助学
生熟悉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4、课堂上通过反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一上来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蛋糕吗?”这一问,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喊着喜欢。
老师接着说:“那假如老师有一个大蛋糕,把它平均分成 8 份,我吃了其中的 3 份,那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呀?”同学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这导入可真够吸引人的!(二)新授。
1.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长方形,说:“咱们就把这个长方形当成一块大蛋糕,现在要把它的 3/4 涂上颜色,谁来试试?”一个小手举得高高的同学跑上去,涂得还挺像样。
老师就趁机问:“那这涂了颜色的部分表示什么呢?”同学们都抢着回答,老师点点头,说:“对啦,这就是 3/4 。
那如果我再把这 3/4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这可把大家难住了,都皱着眉头思考。
2. 老师也不着急,慢慢地引导着大家:“咱们可以先想想,3/4 里有几个 1/4 呀?”同学们恍然大悟,齐声说:“3 个!”老师笑着说:“那把 3 个 1/4 平均分成 2 份,一份是几个 1/4 呢?”同学们这下明白了,喊道:“3÷2 = 1.5 个,也就是 3/2 个 1/4 。
”老师竖起大拇指:“真聪明!那咱们就可以写成 3/4 ÷ 2 = 3/4 × 1/2 = 3/8 。
”3. 接着,老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同学们练习,大家做得可认真了,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时地指点一下。
(三)巩固练习。
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些题目,有分数乘法的计算,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
同学们都埋头苦干,做完了还互相检查。
老师挑了几个同学的答案放在投影仪上展示,一边批改一边说:“这位同学呀,计算的时候要细心哦,可别把分子分母弄混啦。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四)课堂总结。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大家:“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了什么呀?”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满意地说:“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回家可要好好复习哦,说不定明天老师还要考考你们呢!”三、听课感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开场白】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上数学课,主题是“小数的读写和运算”。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知道小数是什么?请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很好,大家都对小数有一定了解。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读写和运算,一起来探索一下吧!【第一节】小数的读写教师:同学们,小数的读法和整数有什么不同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1:整数可以直接念出来,小数要在整数后面加上“点”。
教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35,这个数应该读成?学生2:两点三五教师:正确!那么,我们继续看例子:0.47,这个数应该读成?学生3:零点四七。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整数前面的0可以省略不读,我们依然要读出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几个例子。
(教师展示若干例子并让学生读出)教师:同学们,小数可以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读写。
我们刚才读的是口语,那么,书面语怎么读呢?学生4:口语读法是“两点三五”,书面语就是“二又三五分之一”。
教师:非常好!学生们在书写小数时,一定要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读写方式。
【第二节】小数的比较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吗?请回答。
学生5: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
教师:很好!我们来看一个例子:0.25与0.43,这两个数哪个大?学生6:0.25比0.43小。
教师:不对哦,要注意整数部分的大小。
0比1小,所以0.25比0.43大。
同学们明白了吗?学生7:明白了!教师:再给大家一个例子:0.4与0.35,这两个数哪个大?学生8:0.4比0.35大。
教师:错误!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小数。
学生9:0.35比0.4大。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比较小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第三节】小数的乘除运算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数是怎么计算的吗?请回答。
学生10:小数可以通过变成分数来进行计算。
教师:非常好!请举例说明。
学生11:比如0.2乘以0.3,可以写成2/10乘以3/10,再计算分数相乘得到6/100。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六( 2)记录者题目比的认识时间第 12周第1节课教学内容: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一)实例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生:图 B 和图 D 与图 A 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 C 和图 E 为什么与图 A 不像呢?生:图 C 变矮变胖了,图 E 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 B 和图 D 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 1 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66 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1.数一数 ,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 A 、B、D 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长方形 D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倍 ? D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倍 ?(3)长方形 B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分之几 ?B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分之几 ? 3. 议一议 ,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六上数学听课记录
六上数学听课记录六上数学听课记录听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
那么听课记录怎么写呢?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六上数学听课记录一、导入:1、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2、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课件:唐老鸭骑方形车轮的车子)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3、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没有棱角)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平稳)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5、(课件:小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圆的中心)(课件:小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圆点到圆边的长度一样)板书: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几条?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3、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4、边展示边指出定义:圆心、半径(一样长、无数条)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有什么特性?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
(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三、会画圆吗?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指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角。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折角的实践活动,探索角的本质特征和大小比较方法。
课堂上还进行了课本练和角的应用拓展,让学生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通过充分利用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让研究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通过总结全课和布置作业,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并在家中进一步探索。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他们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研究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3.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图画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通过小组活动和汇报,引导学生分类图形,并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在小数乘法的课堂中,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其意义,进行小组讨论算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听课时间:1课时听课人:小学数学教师一、引入问题教师通过一道实际问题引入课题:“XXX买了1/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3元,他需要支付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六( 2)记录者题目比的认识时间第 12周第1节课教学内容: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一)实例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生:图 B 和图 D 与图 A 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 C 和图 E 为什么与图 A 不像呢?生:图 C 变矮变胖了,图 E 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 B 和图 D 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 1 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66 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1.数一数 ,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 A 、B、D 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长方形 D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倍 ? D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倍 ?(3)长方形 B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分之几 ?B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分之几 ? 3. 议一议 ,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生 1:我们发现了 A 、B、D 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 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因为 6÷ 4=1.5,3÷2=1.5,12÷8=1.5 4÷6=2/3,3÷2=2/3, 8÷12=2/3(师板书)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2:因为 12÷6=2,8÷ 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 D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长的 2 倍,长方形 D 的宽也是 A 的宽的 2 倍。
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生3:因为 3÷6=1/2, 2÷ 4=1/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 B 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 A 的长和宽的 1/2,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说得真好,我们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 A 不像的图形 C、 E 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生4:长方形 E 的长是宽的 6 倍, 12÷ 2=6(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 A 、B、D 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5:长方形 C 的长是宽的 8/3 倍, 8÷ 3=8/3(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A 、B、 D 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6:长方形 C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长的 8/6 倍,而宽是它的 3/4,长和宽的的倍数不同,因此不像。
而长方形 E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 2 倍,宽是它的1/2,这两个倍数关系也不同,因此也不像。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
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 A 、B、D 的长都是宽的 1.5 倍,宽是长的 2/3,所以它们比较像;也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 B 的长和宽分别是 A 的 1/2,长方形 D 的长和宽分别是 A 的 2 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 6 宽是 4 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出示课件)鼠标点击长方形图下面的每一句话,每点击一次长方形变化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张长方形图片怎样变就像怎样变就不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同时放大或缩小,变化后的图形就会和原来的图形相像。
生:用除法。
师: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
请大家看下面这幅图。
(二)、实例 21、(出示课本第 67 页第 2 的情境图)师:这两道题在我们书上第 67 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
师:你是怎样比较的?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 20 千米,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15 千米,再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
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生:因为路程÷时间 =速度,所以用 40÷2=20(千米) 45÷ 3=15(千米)(师板书)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生:也用除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1、引出“比”的概念。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两个数的比。
(电脑出示概念)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 页,边读概念边画线。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的比。
师:如: 6÷4 我们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 A 的长与宽的比是 6 比 4,8÷3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 C 的长与宽的比是 8 比 3,40÷2 可以说成是马拉松选手所跑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40 比 2,,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吗?生1: 45÷3 可以说成骑车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45 比 3。
生2: 12÷8 可以说成是长方形 D 的长与宽的比是 12 比 8。
生3:------------师:把你要说的比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介绍比的读写法和认识各部分名称(1)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如: 12÷8 可以写作 12 : 8 ,读作 12 比 8 (板书)师: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 页(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教师接着板书)12÷8= 12 : 8 =12/8= 1.5,6||||前比后比项号项值师指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表示。
(2)“:”这个读作比号,那么比号是怎么来的呢?出示幻灯片。
(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 : ”就成了比号。
(3)出示幻灯片:“比的自述”让学生读后再说出比中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并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我们知道,比的意义与除法有关,比又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看来比与分数和除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出示表格,组织学生(每人一张)在独立填写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
比、除法、分数三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公布答案。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一)、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说我们全班有53 人,那么全班人数与老师人数的比就是53 :1。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灯片)1、游园活动开始了, 3 张奖票可以换 2 个玩具奖票与玩具之间的比是什么?比值等于几?():()=()2、奶昔真好喝 !妈妈怎么做的 ? 2 杯香焦原汁加 3 杯牛奶就成了。
那么香蕉原汁与牛奶的比什么?比值等于几?( ):( )= ()(二)我是审判官:小强的身高是 1 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 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7是 1:173,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生:不对。
因为小强身高单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单位不同不能这样写比。
师:对,单位不同的时候,写比要带上单位,或把单位化成相同的再写比。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生活中的比,并且会判断所写的比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再来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么意思?(三)解释应用(出示课件)1、消毒液中的比 1 :160 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 1 :160 表示配制消毒餐饮具的消毒水需产品原液 1 份,水160 份。
师:配这种消毒液如果产品原液 2 份,水要几份?生: 320 份。
2、安利配比瓶中的 1 :1,表示什么?生: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也1份。
师:1 :2、1 :3呢?生:1 :2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2份,1:3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3份。
生:1:2 和 1 :3 也可以表示水是产品原液的 2 倍、3 倍。
3、产品外包装纸上印有[规格]5ml :5mg 表示什么?生:表示这瓶容液容量为5 毫升,重量为 5 毫克。
简析:让学生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4、当比中的两个量单位不同时怎样写比(出示课件)居里夫人提炼 1 克镭用了 8 吨沥青。
师:镭和沥青的单位不同怎样写比呢?生:像包装纸上印的一样带上单位来表示 1 克:8 吨(课件显示)师:如果我不想带单位又怎样表示它们的比呢?生:把它们的单位化成相同: 8 吨=8000000 克所以它们的比可以写成:居里夫人提炼镭和所用沥青的比是 1 :8000000(课件显示)(四)轻松的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比《数学万花筒》这些知识只是让学生了解,教师做简单的解释。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吗?(课件显示)1、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28∶152、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 1 :7;人的两手臂伸长的距离与身高的比大约是 1:1;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比大约是1:1 ,,3、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63:274、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 0.618:1 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
所以,许多建筑作品、艺术作品都是按“黄金比”来设计的。
5、厦华高清晰数字彩电有 16:9 的宽屏幕,与未来标准接轨,超值影院享受。
6、活力 28 洗衣粉广告词:1:4 , 价钱低 1:4 , ,,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