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初等代数1. 二项式定理(a + b)^n = C(n,0)a^n + C(n,1)a^(n-1)b + C(n,2)a^(n-2)b^2 + ... + C(n,n-1)a b^(n-1) + C(n,n)b^n2. 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多项式加减法: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乘法:展开式,按每一项分配展开多项式除法:长除法或者直接使用因式分解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求根公式:x = (-b ± 根号(b^2 - 4ac)) / 2a判别式:Δ = b^2 - 4ac根的情况:Δ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Δ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 < 0,无实数根4. 不等式解不等式的方法与解方程式类似,但需要注意不等式号的方向常见的不等式:线性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写法:用数轴表示或者写成区间形式5. 函数函数的定义:对于每个元素x,存在唯一的元素y 与之对应函数的图像:以y 轴为对称轴的曲线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平面几何1. 几何基本定理射影定理:两平行线被一截线相交,所成的两对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SAS、ASA、AAS、HL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SSS、SAS比例定理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 cosC2. 圆圆的相关性质:半径、直径、周长、面积圆的弦、割、切切线与半径的垂直性:切线与半径垂直于接触点圆内角的性质:内切圆、外切圆4. 向量向量的表示:用一个有向线段或者坐标表示向量的模:|a| = √(a1^2 + a2^2)向量的运算:加减法、数量积、向量积5. 空间几何点、直线、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及夹角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篇示例: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在职校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超详细中职数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精华版)

超详细中职数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精华版)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1. 常见数集: N---自然数集2,充要条件:N * ---正整数集Z---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实数集( 1)充分条件:如pq ,就 p 是 q 充分条件 .( 2)必要条件:如 q p ,就 p 是 q 必要条件 .( 3)充要条件:如 pq ,且 q p ,就 p 是 q 充要条件 .注:假如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就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3,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a0)( 1)求根公式: xbb24ac 2a( 2)根与系数的关系: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x 1 x 2b c , x 1 x 2aa( 1)如 ab ,就 ac b c ;( 2)如 a b ,且 c ( 3)如 a b ,且 c 5,一元一次不等式( 1)( 2) 0 ,就 ac bc 0 ,就 ac bcb ab a( 3)留意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最终肯定要求两个不等式解集的交集才是整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6,一元二次不等式( 1) ax2bx c 0(a 0) 的解集: x x x 1或x x 2 x 1 , x 2 是对应方程的两个根且 x 1 < x 2( 2) ax 2 bx c 0( a 0) 的解集:x xx x x , x 是对应方程的两个根且x < x12 12127,含肯定值的不等式( 1) xa(a 0) a, a( 2) xa(a 0) , a a,( 3) axb c(c 0) ax bc 或ax b c( 4) axb c(c 0)c ax b c8,定义域口诀: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零;偶次方根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零的零次方无意义,正切函数角不直;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形求交集;9,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ax b 0( a 0)ax b x ax b0(a 0)ax bx0) .( 1)解析式: 一般式: y ax 2 bx c顶点式: y a xb 2a24ac 4ab 2交点式: y a x x 1 x x 2( 2)图像与性质 10 ,分数指数幂 (1) m an 1n am ( a 0, m , n N ,且 n 1 ). (2) amn 1m an ( a 0, m, n N ,且 n 1 ).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s a r s ( a0, r , s Q ) .(2)(a r )s a rs (a0, r , s Q ) .(3)(ab )ra rb r (a 0, b 0, r Q ) .12,常用指数值 : a 0 1 a 0 ;a11 a 0 a 1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a NbabN (a 0, a 1, N14.对数的四就运算法就如 a >0, a ≠ 1, M > 0, N > 0,就 (1) log a ( M N ) log a Mlog a N ;(2) logM log Mlog N ;aaaN(3) log a Mn l og a M (n R ) .15,常用对数值 : log a 1 0 ; log a a 116,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y a x(a 0且a 1)y log a x( a 0且a 1)定义域, 0,值域0,,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17,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定义: a na n 1 常数 d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 (n 1)d ;( 3)如 a, b, c 成等差数列b 是 a,c 的等差中项2b a c( 4)其前 n 项和公式为 s n18,等比数列n(a 1 2a n )na 1n(n 1)d . 2( 1)等比数列定义:a n 常数 qa n 1(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a qn 1a 1 q n (n N *) ;n1q( 3)如 a, b, c 成等比数列 b 是 a, c 的等比中项b2ac( 4)其前 n 项的和公式为 s na 1 (11q n) , q 1q na 1 , q 1n2219,三角函数定义 已知角终边上一点P( x,y) ,设OP rx 2 y 2就: siny,cos x, tan y ;rrx20,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口诀: 一全正;二正弦正;三正切正;四余弦正; 21,诱导公式: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cos21 ; tan =sin ;cos2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 ) sin cos cos sin;cos() cos cossin sin ;tan()tantan 1 tan tan;(子同母异)24,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cos 2cos2sin22cos21 1 2sin2;tan 22 tan .1 tan 225, yAsin( x) B 的周期与最值 (A, ω , 为常数,且 A>0)2(1) 周期: T(2) 最值:1 sin x 1 A Asinx AA B AsinxB A B(3)(3)y a sin x b cos x a2b 2sin( x)26,正弦定理 a b c 2 R .27,余弦定理sin A sin Bsin C( 1) a 2b 2c 22bc cos A ; b 2c2a22ca cos B ; c2a2b 22ab cosC . ( 2)推论: cos Ab2c22bca;cos B a 2c22acb;cos C a2b2c22ab28,三角形面积定理(1)S 1ah1bh1ch (h ,h ,h 分别表示a,b,c 边上的高).a b c2 2 2 a b c(2)S 1ab sin C1bc sin A1casin B .2 2 22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 ABC中,有 A B C C ( A B)C A B2C2 2 230,向量的加减运算2 2( A B) ;(1)AB BC AC (首尾相连)(2)AB AC CB (同一起点)3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 ,μ 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 μa)=( λμ) a;(2) 第一安排律:( λ+μ) a=λa+μa;(3) 其次安排律:λ( a+b)= λa+λb.3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b= b ·a (交换律);(2) (a)·b= (a·b)= a·b= a ·(b);(3) (a+b)·c= a ·c +b ·c.33,a 与b 的数量积( 或内积)a·b=| a|| b|cos θ.a bcosa b34. 平面对量的坐标运算(1) 设a= ( x1, y1 ) , b= ( x2, y2) ,就a+b= ( x1x2, y1y2 ) .(2) 设a= ( x1, y1 ) , b= ( x2, y2) ,就a-b= ( x1x2 , y1y2 ) .(3) 设A (x1, y1 ) ,B( x2, y2 ) , 就AB OB OA ( x2x1, y2y1) .(4) 设a= ( x, y), R ,就a= ( x, y) .(5) 设a= ( x1, y1) , b= ( x2, y2) ,就a·b= ( x1x2y1y2 ) .35,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x1x2y1y2( a= ( x , y ) , b= ( x , y ) ).x2 y2 x2 y2 1 1 2 21 12 23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中0 0d= | AB| AB AB ( xx )2 ( yy )2(A( x , y ) , B (x , y ) ).A, B3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21211122设 a= (x 1, y 1) , b= ( x 2 , y 2 ) ,且 b 0,就a|| bb =λ ax 1 y 2 x 2 y 1 0 .a b(a 0)a · b=0 x 1x 2y 1 y 2 0 .38,线段 AB 的中点,长度公式如A ( x 1, y 1 ), B ( x 2 , y 2 ),中点 M (x 中,y 中)就 x x 1 x 2, y y 1 y 2 2239,斜率公式k tany 2 y 1( P (x , y ) , P (x , y ) ).x 2 x 111122240,直线的三种方程( 1)点斜式y y 1k( x x 1)( 直线 l 过点P 1 (x 1, y 1 ) ,且斜率为 k )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 3)一般式 Ax By C0 ( 其中 A ,B 不同时为 0).41,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 如 l 1 : yk 1x b 1 , l 2 : y k 2x b 2① l 1 || l 2k 1 k 2, b 1 b 2 ;② l 1l 2k 1k 21 .(2) 如 l 1 : A 1x B 1 y C 10 , l 2 : A 2 x B 2 y C 2 0 , 且 A 1,A 2,B 1,B 2 都不为零 ,① l || l A 1 B 1 C 1 A B A B 0且A C -A C =0 ; 121 22 21 2 2 1A 2B 2C 2② l 1l 2 A 1 A 2 B 1B 2 0 ;42. 点到直线的距离d | Ax 0 By 0 C | ( 点P(x , y ) , 直线 l : Ax By C 0 ). 留意直线肯定要是一般式; A 2 B243. 圆的两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 a)2( y b)2r 2.圆心坐标:( a,b )半径: r( 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 Ey F 0 ( D 2E24F > 0).圆心坐标:D,E2 2半径:rD 2E 2 4 F2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ax by c 0 ,圆C :x 2y 2Dx Ey F 0 ,圆的半径为r ,圆心( D,2E) 到直2线的距离为 d ,就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d r 时,直线l 与圆C 相离;(2)当d r 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3)当d r 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45,二次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椭圆看大小 a 最大,双曲线看正负c最大;45,抛物线的标准方程n *P m4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弦长公式AB ( x x )2( yy )2= (1 k 2)2xx4 x x1212121 2(弦端点 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 ,由方程y kx b 消去 y 得到 ax 2bx c 0 ,0 , 为直线AB 的倾斜角, k 为直线的斜率).47,分类计数原理( 加法原理)N m 1 F( x, y) m 2 0m n .48,分步计数原理( 乘法原理 )49,排列数公式N m 1 m 2m n .Pm =n( n 1)(n m 1) .( n ,m ∈ N ,且 m n ) .注 : 规定 0. 1.50,组合数公式P mn( n 1)(n m 1)Cm=n=m1 2( n ∈ N , mN ,且 m n ).m51,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C m =C n m ; (2) C m + C m 1 = C m ; 注: 规定 C 01 .n n n n n 1 n52,排列组合应用重复( 3信4邮) 在于不在用优先分类有序( 排列) 相邻问题用捆绑分步 不重复无序( 组合)相隔问题用插空* n。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 × a × b ×sin C2、圆柱体体积公式:V = r2 × h × π3、球体的表面积公式:S=4πr^24、圆的面积公式:S=πr^25、椭圆的面积公式:S=π × a × b6、平面向量内积公式:a•b= |a||b|cos<a,b>7、圆段面积公式:S=1/2 × R2 ×2θ8、矩形面积公式:S=a × b9、正多边形面积公式:S=1/2 × a2 ×sin(2π/n )10、梯形面积公式:S= 1/2 × (a+b) × h11、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S=a2/4 × √31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 × b ×sin C13、三维空间两向量夹角公式: cos<a,b>= a•b/|a||b|14、切线斜率公式:k=1/tan α15、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sin2α+cos2α=116、边长关系公式:a2=b2+c2-2bc cosA17、余弦定理公式:a2=b2+c2-2bc cosA18、角平分线公式:tanα/2=√(1/2-cosα/1+cosα)19、平面角平分线公式:1/tanα/2=1-cosα/1+cosα20、椭圆长轴短轴公式:a2-b2=e221、内切圆半径公式:r=abc/(4s)22、外切圆半径公式:R=abc/(4S-a)23、法线方程公式:nx+ny+c=024、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公式:(x-x0)^2+(y-y0)^2=(x0x1)^2+(y0y1)^225、中心弦长公式:2R sin (1/2α)26、中心角公式:α=2sin-1(2R/2a)27、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n/2 ×(a1+an)28、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1-q29、等分被积函数求定积分公式:∫f(x)dx=1/n × (f(a1)+f(an))30、双曲线椭圆方程: x2/a2-y2/b2=131、积分计算公式:∫f(x) dx = Rf(x) + C32、利用抛物线方程计算公式:x=Vt+1/2at233、发散函数求和公式:∑a(n) = a+2a2 + 3a3 + …… + n an以上就是中职数学的一些常用公式汇总,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中职生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考试分数。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基本运算公式1.加法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a+b)(a-b)=a²-b²2.乘法公式:- (a + b) · (c + d) = ac + ad + bc + bd- (a - b) · (c - d) = ac - ad - bc + bd- (a + b)² = a² + 2ab + b²3.除法公式:-(a+b)/c=a/c+b/c4.平方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二、代数公式1.因式分解公式:-a²-b²=(a+b)(a-b)-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2.二次方程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根的求法:x = (-b ± √(b² - 4ac))/(2a)- 二项式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b²- 二项式差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几何公式1.周长和面积:-正方形:周长P=4a,面积S=a²- 长方形:周长P = 2(a + b),面积S = ab- 三角形:周长P = a + b + c,面积S = 1/2bh-圆形:周长C=2πr,面积S=πr²2.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3.三角恒等式:- sin²A + cos²A = 1- 1 + tan²A = sec²A- 1 + cot²A = csc²A四、概率统计公式1.期望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E(X)=Σx·P(x)- 连续型随机变量:E(X) = ∫xf(x)dx2.方差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D(X)=Σ(x-E(X))²·P(x)- 连续型随机变量:D(X) = ∫(x - E(X))²f(x)dx 3.二项分布公式:-P(x)=C(n,x)·pˣ·(1-p)^(n-x)4.正太分布公式:-P(x)=1/√(2πσ²)·e^(-(x-μ)²/(2σ²))五、常用结论1.公倍数与公约数:-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两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2.平行线与三角形:-平行线截割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线截割等腰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角形中位线和中心线:-三角形的中位线交于一点,分割成6个全等的小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线交于一点。

中职数学相关公式

中职数学相关公式

中职数学相关公式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其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石。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公式和定理,它们对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与中职数学相关的重要公式。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对于形如ax + b = 0的一元一次方程,其中a和b为常数,x为未知数,它的解为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于形如ax^2 + bx + c = 0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b和c为常数,x为未知数,它的解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 = (-b ± √(b^2 - 4ac)) / (2a)。

3.平方根:对于一个非负实数x,它的平方根表示为√x。

例如,√25=54.平方和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和b,它们的平方和差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2 ± 2ab + b^2 = (a ± b)^25.比例关系公式:对于两个具有比例关系的数值a和b,它们之间的比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b=c/d,其中c和d为常数。

6.百分比公式:对于一个百分数p%和一个实数a,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a=(p/100)×a。

7.三角函数公式:在中职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

其中,对于一个给定的角度θ,这些三角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in(θ) = 对边/斜边;cos(θ) = 临边/斜边;tan(θ) = 对边/临边。

8.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前n项和:等差数列:Sn = (n/2)(a1 + an),其中Sn为前n项和,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等比数列:Sn=a1(1-q^n)/(1-q),其中Sn为前n项和,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

9.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对于一个半径为r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面积:A=πr^210.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它们之间满足以下关系:a^2+b^2=c^2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与中职数学相关的重要公式,实际上数学是非常广泛的,还有许多其他公式和定理可以探索和学习。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代数运算常用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b²=(a+b)(a-b)3.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a ≠ 0),其解为 x = [-b ± √(b² - 4ac)] / (2a)4. 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公式:ax² + bx + c = a(x - α)(x - β),其中α和β是方程的两个根。

二、几何公式和结论:1.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C为圆的周长,r为半径。

2.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其中A为圆的面积,r为半径。

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c为斜边,a和b为两条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高的关系:底边中线的长度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高。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A=底边×高,其中A为面积,底边为底边的长度,高为平行于底边的线段的长度。

三、函数与方程常用公式:1.直线的斜率公式:斜率m=(y₂-y₁)/(x₂-x₁),其中P₁(x₁,y₁)和P₂(x₂,y₂)为直线上的两个点。

2.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3.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其顶点坐标为(-b/2a, -(b² - 4ac)/4a)。

4.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解为x = -b/a。

四、概率与统计常用公式:1.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P(A)=n(A)/n(S),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为样本空间中的总次数。

中职数学公式

中职数学公式

中职数学公式中职数学公式那可是中职学习中的重要“武器”呀!咱先来说说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它就像是一列有规律排列的士兵,an = a1 + (n - 1)d 。

这里的 a1 是首项,d 是公差。

就好比你每天存零花钱,第一天存 5 块,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存 2 块,那第 n 天你存的钱数就可以用这个公式算出来。

还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a1×q^(n - 1) ,其中 a1 是首项,q 是公比。

这就像细胞分裂似的,一个细胞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第 n 次分裂后的细胞数量就能用这个公式搞定。

再来说说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y - y1 = k(x - x1) 。

记得有一次我去爬山,站在半山腰的一个点(x1, y1),我知道山坡的倾斜程度 k ,就能用这个公式算出我沿着这个坡走到任意一点的直线方程。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y^2 = 2px ,想象一下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的轨迹就像个抛物线,这个公式能帮我们准确描述它的形状和位置。

中职数学里的三角函数公式也不少,比如正弦函数的和角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

有次学校举办活动,布置舞台要计算灯光照射的角度,这公式可就派上用场啦。

还有向量的数量积公式a·b = |a|×|b|×cosθ ,这就像是两个人合作干活,他们出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通过这个公式就能算出共同的效果。

在学习这些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要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和用途。

就像你学会了用钥匙开锁,得知道为啥这把钥匙能开这把锁,而不是只记住怎么插钥匙。

多做些练习题,把公式用熟了,遇到问题才能手到擒来。

总之,中职数学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多有点复杂,但只要用心去学,就会发现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工具,能帮我们解决好多实际问题,让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无阻。

所以,别害怕这些公式,和它们交个朋友,让它们为你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助力!。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a某^2 + b某 + c = 0,解的公式为某 = (-b ± √(b^2 - 4ac))/(2a)。

- 因式分解公式: 根据巴斯卡定理和二项式定理,可以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如(a+b)^2 = a^2 + 2ab + b^2。

- 平方差公式: (a+b)(a-b) = a^2 - b^2,(a+b)^2 - (a-b)^2 =4ab。

- 三角函数公式:例如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2(a) + sin^2(a) = 1等。

2.几何公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满足a^2+b^2=c^2。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为πr^2,周长为2πr,其中r为半径。

-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海伦公式或两边夹角的正弦公式计算,如S = 1/2ab某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两边夹角。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可以用点斜式、截距式或一般式表示。

3.概率公式:-计算概率公式:概率P=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对于互斥事件A、B,概率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P(A∩B)/P(B)。

-乘法定理: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P(A∩B)=P(A)某P(B)。

4.统计公式:-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量。

-方差公式:方差是指每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正态分布公式:正态分布可以由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公式为f(某)=(1/√(2πσ^2))某e某p(-(某-μ)^2/(2σ^2)),其中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职中数学公式的总结,仅包含了一小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公式。

在数学学习和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题和计算非常有帮助。

中职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中职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中职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数学1. 代数- 一次方程:ax + b = c-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 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dx + ey = f2. 平面几何- 长方形面积公式:A = l * w- 正方形面积公式:A = s^2- 圆面积公式:A = πr^2- 三角形面积公式:A = 1/2bh-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公式:c = √(a² + b²)- 三角形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圆周长公式:C = 2πr3. 概率统计- 概率公式:P(A) = n(A) / n(S)- 条件概率公式:P(A|B) = P(A∩B) / P(B)- 期望公式:E(X) = ∑(x * P(x))- 方差公式:Var(X) = E((X - μ)²)- 标准差公式:σ = √Var(X)-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f(x) = (1/√(2πσ²)) * e^(-(x - μ)²/(2σ²)) 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 - 1)d-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ₙ = n/2(a₁ + aₙ)-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r^(n-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ₙ = (a₁(rⁿ - 1)) / (r - 1) 物理1. 运动学- 位移公式:Δx = v₀t + 1/2at²- 速度公式:v = v₀ + at- 加速度公式:a = (v - v₀) / t- 动量公式:p = mv- 力的大小公式:F = ma- 动能公式:K = 1/2mv²- 功率公式:P = Fv2. 电学- 电压公式:U = IR- 电流公式:I = U/R- 电功公式:P = UI- 电阻公式:R = U/I- 电能公式:E = Pt- 安培定理:I = Q/t- 欧姆定律:U = IR化学1. 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 摩尔公式:n = m/M2. 摩尔浓度及溶液的计算- 摩尔浓度公式:C = n/V- 摩尔浓度计算:n = C*V- 溶液稀释计算:C₁V₁ = C₂V₂3. 反应热及化学平衡- 反应热公式:ΔH = q/m- 热化学方程式:ΔH = ∑(nΔH)-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K = [C]^c[D]^d/[A]^a[B]^b 生物1. 细胞生物学- 细胞分裂:n = 2^n- 细胞有丝分裂:2n→4n→2n- 细胞减数分裂:2n→n→n2. 生物迹象- 脉搏计算:P = 60/t- 呼吸频率计算:R = 60/t3. 生物化学- 蛋白质摄入计算:P = 0.8g/kg- 糖类摄入计算:C = 50-65%- 脂肪摄入计算:F = 20-30%工程技术1. 机械原理- 力的做功公式:W = Fs cosθ- 力的平衡公式:ΣF = 0- 力矩公式:M = Fd sinθ2. 电子技术- 电阻的串并联:R = R₁ + R₂ + ... (串联) 1/R = 1/R₁ + 1/R₂ + ... (并联)- 电容的串并联:1/C = 1/C₁ + 1/C₂ + ... (串联) C = C₁ +C₂ + ... (并联)3. 材料学- 弹性模量公式:E = (F/A)/(Δl/l)- 抗拉强度公式:σ = F/A总结中职知识点的公式总结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中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概念。

- 集合是由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总体。

例如,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A。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A = {1,2,3}。

-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例如B={xx >0,x∈ R},表示所有大于0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 真子集:如果A⊆ B,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A是B的真子集,记作A⊂neqq B。

- 相等:如果A⊆ B且B⊆ A,那么A = B。

4. 集合的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例如A = {1,2,3},B={2,3,4},则A∩ B = {2,3}。

- 并集:A∪ B={xx∈ A或x∈ B}。

对于上面的A和B,A∪ B={1,2,3,4}。

- 补集:设U是全集,A⊆ U,则∁_UA={xx∈ U且x∉ A}。

二、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对称性:如果a > b,那么b < a;如果b < a,那么a > b。

- 传递性:如果a > b,b > c,那么a > c。

- 加法单调性:如果a > b,那么a + c>b + c。

- 乘法单调性:如果a > b,c>0,那么ac > bc;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般形式为ax + b>0(a≠0)或ax + b < 0(a≠0)。

- 求解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职高数学公式范文

职高数学公式范文

职高数学公式范文1.代数公式:-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0,方程的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x = (-b ± √(b^2 - 4ac)) / (2a)-二项式展开:(a+b)^n=C(n,0)a^nb^0+C(n,1)a^(n-1)b^1+C(n,2)a^(n-2)b^2+...+C(n,n-1)a^1b^(n-1)+C(n,n)a^0b^n其中C(n,k)表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几何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根据三条边长a、b和c来计算,使用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a+b+c)/2是半周长。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a、b和c分别表示两个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a^2+b^2=c^2-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半径为r,面积可以计算如下:S=πr^2周长可以计算如下:C=2πr3.指数与对数公式:-指数运算法则:a^m*a^n=a^(m+n)(a^m)^n = a^(mn)(a*b)^n=a^n*b^n-对数运算法则:log_a (mn) = log_a m + log_a nlog_a (m/n) = log_a m - log_a nlog_a (m^n) = n * log_a m4.统计与概率公式:-加法原理:对于两个事件A和B,它们不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P(A)+P(B)-P(A∩B)-乘法原理: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P(A)*P(B)-排列组合:排列公式用于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不同排列个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n,m)=n!/(n-m)!组合公式用于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不同组合个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n,m)=n!/(m!*(n-m)!)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职业高中数学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应用有所帮助。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一、基础公式: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A(x1,y1)和B(x2,y2),则AB的距离d为:d=√((x2-x1)²+(y2-y1)²)2.直线的斜率公式:设直线上两点A(x1,y1)和B(x2,y2),则直线的斜率m为:m=(y2-y1)/(x2-x1)3.一次函数的一般式:设一次函数为y = kx + b,则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为y = ax² + bx + c,则顶点坐标为:x=-b/(2a)y=c-b²/(4a)5.定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定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aₙ为:aₙ=a₁*qⁿ⁻¹6.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Sn为:Sn=(2a₁+(n-1)*d)*n/27.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和Sn为:Sn=a₁*(qⁿ-1)/(q-1)二、几何公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S=1/2*a*h2.三角形周长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周长P为:P=a+b+c3.三角形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S=√[s*(s-a)*(s-b)*(s-c)]其中,s=(a+b+c)/2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b,斜边的长度为c,则有:c²=a²+b²5.正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a / sinA =b / sinB =c / sinC6.余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c² = a² + b² - 2ab * cosC7.正切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tanA = a / h三、统计与概率公式: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设n个数的平均数为A,总和为S,则有:A=S/n2.方差的计算公式:设n个数的方差为V,n个数的平均数为A,第i个数为xᵢ,则有:V=Σ(xᵢ-A)²/n其中,Σ表示求和3.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σ=√V4.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设随机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m,试验次数为n,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为:P(A)=m/n以上是中职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1.基本运算法则:-加法法则:a+b=b+a-减法法则:a-b≠b-a-乘法法则:a×b=b×a-除法法则: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2.整数运算:-整数的加法:a+b=c-整数的减法:a-b=c-整数的乘法:a×b=c-整数的除法:a÷b=c3.分数运算:-分数的加法:a/b+c/d=e/f-分数的减法:a/b-c/d=e/f-分数的乘法:a/b×c/d=e/f-分数的除法:a/b÷c/d=e/f4.代数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二次根式:√a,其中a为非负数-平方根:√a=b,其中b为满足b^2=a的数-根式的运算:a√b+c√d=e√f-指数运算:a^b,其中a为底数,b为指数- 对数运算:loga(b),其中a为底数,b为真数5.平面几何:-长方形的面积:A=l×w,其中l为长,w为宽-正方形的面积:A=s^2,其中s为边长-圆的面积:A=πr^2,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A = 1/2bh,其中b为底,h为高-梯形的面积:A=1/2(a+b)h,其中a、b为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为高6.空间几何:- 立方体的体积:V = lwh,其中l、w、h为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V=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底圆半径,h为高-锥体的体积:V=1/3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底圆半径-球的体积:V=4/3πr^3,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半径7.概率统计:-简单事件的概率:P(A)=m/n,其中A为事件,m为A发生的情况数,n为总的可能情况数-加法原理:P(A∪B)=P(A)+P(B)-P(A∩B),其中A、B为两个不相交的事件-乘法原理:P(A∩B)=P(A)×P(B,A),其中A、B为两个事件,P(B,A)表示在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以上是中职数学常见的运算和公式,其中涵盖了基本的数学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和概率统计等内容。

最新中职数学常用公式总结

最新中职数学常用公式总结
10.交集,记作:A∩B.即 A∩B={ x | x A,且 x B}.图的表示方法为:
11.补集,(1)全集: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记作:U 或 I.
(2)补集: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CUA.即 CUA={ x | x U,且 x A}. 图的表示方法为:
(1)若 a,b R ,则 a2 b2 2ab .
(2)若 a,b R ,则 ab a2 b2 .
2
4.均值不等式
若 a, b R* ,则 a b 2 ab .
注:由于 ( a b )2 0 a 2 ab b 0 a b 2 ab .得证.
两个重要变形:(1)若 a, b R* ,则 a b ab .(2)若 a, b R* ,则 ab a b 2 .
判断方法:(1)定义法:首先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若不对称, 则为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则再判断 f (x) f (x) 或 f (x) f (x) 是否在定义 域内恒成立,若都不成立,则为非奇非偶函数.
第 4 页 共 22 页
(2)图象法; (3)性质法:设 f (x) , g(x) 的定义域分别是 D1, D2 ,那么在它们的公 共定义域 D D1 D2 上:奇 奇 奇,偶 偶 偶,奇 奇 偶,偶 偶 偶, 奇 偶 奇; (4)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f (-x)+f (x) 0 , f (x) 为奇函数; f (-x)+f (x) 2 f (x) ,
2
2
第 2 页 共 22 页
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特别说明:以上不等式中,当且仅当 a b 时取“=” 5. 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6. 常用结论 (1)若 x 0 ,则 x 1 2 (当且仅当 x 1时取“=”). x (2)若 x 0 ,则 x 1 2 (当且仅当 x 1 时取“=”). x (3)若 ab 0 ,则 a b 2 (当且仅当 a b 时取“=”).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1.几何概念和公式-长方形:周长P=2(l+w),面积A=l×w-正方形:周长P=4s,面积A=s^2-圆:周长C=2πr,面积A=πr^2-三角形:面积A=0.5×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对应的高-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其中c是斜边的长度-平行四边形:面积A=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对应的高-梯形:面积A=0.5×(a+b)×h,其中a和b是上下底边的长度,h是对应的高2.代数概念和公式-相反数:两个数的和为0,则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一个数与0的距离-平方: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乘以自身,即a^2=a×a-立方: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该数乘以自身两次,即a^3=a×a×a-公式:一种用字母和符号表示的数学关系式- 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 的方程,其中 a 和 b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二次方程: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b 和 c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表示为若干个因子的乘积的过程-根式:形如√a的表达式,表示使得x^2=a的解x-比例: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百分数:以百分号%表示的分数,表示每一百份中的几分之几-方程组:包含多个方程的集合3.概率与统计概念和公式-事件:一次试验的结果-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概率: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P(A)表示-互斥事件: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独立事件:两个事件发生与否互不影响-随机变量:对应样本空间到实数集上的映射-期望:随机变量的平均值,记为E(X)- 方差:随机变量离期望的平均距离的平方,记为 Var(X)-正态分布:一种连续型概率分布,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中心极限定理:大量独立同分布变量之和的分布收敛于正态分布这些只是职高数学中的一小部分概念和公式,但它们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基本数学知识。

职高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高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高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设U为全集,∁_U A={xx∈ U且x∉ A}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

1. 一次函数y = kx + b(k≠0)- 斜率k=(y_2 - y_1)/(x_2 - x_1)(两点(x_1,y_1),(x_2,y_2)在直线上)- 当b = 0时,y=kx为正比例函数。

2. 二次函数y=ax^2+bx + c(a≠0)- 顶点坐标(-(b)/(2a),(4ac - b^2)/(4a))- 对称轴方程x = -(b)/(2a)- 判别式Δ=b^2 - 4ac,当Δ>0时,方程ax^2+bx + c = 0有两个不同实根;当Δ = 0时,有两个相同实根;当Δ<0时,无实根。

3.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 D(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且x_1。

- 如果f(x_1),则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如果f(x_1)>f(x_2),则y = 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4. 函数的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x,都有f(-x)=f(x),则y = f(x)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果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三角函数。

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180^∘=π弧度,所以1^∘=(π)/(180)弧度,1弧度=frac{180^∘}{π}。

2. 三角函数定义(在单位圆中)- 设角α终边上一点P(x,y),r=√(x^2 + y^2),则sinα=(y)/(r),cosα=(x)/(r),tanα=(y)/(x)(x≠0)。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4.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 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ax max ()(),()(),()2bf x f f x f p f q a =-=;[]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7.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8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9.函数的单调性(1)任取 []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0.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1.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1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16.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2)指数函数()x f x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 (4)幂函数()f x x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17.分数指数幂(1)m na =(0,,a m n N *>∈,且1n >).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18.根式的性质(1)n a =.(2)当n为奇数时,a =;当n为偶数时,,0||,0a a a a a ≥⎧==⎨-<⎩.1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20.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a Nb a N =⇔=(0,1,0)a a N >≠>.21.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m a m 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22.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 a a MM N N=-;(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23.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24.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2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 211()22d n a d n =+-. 2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 n a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27.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28.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 co n co απαα+-⎪+=⎨⎪-⎩29.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30.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3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 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 3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 33.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34.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 3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37.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12210x y x y ⇔-=38.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 θ.39.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40.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 =22(,)x y ). 4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11(,)x y ,B 22(,)x y ).4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4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4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 4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 46.斜率公式2121y yk x x -=-(111(,)P x y 、222(,)P x y ).47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48.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49.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50.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51. 圆的2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5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 5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A CBb Aa d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5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55.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56.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57.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AB =AB =A ),(),,(2211y x B y x ,由方程⎩⎨⎧=+=0)y ,x (F bkx y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58.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59.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60.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6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向向量)64.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 65.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66.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6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68.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12n N m m m =+++.69.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12n N m m m =⨯⨯⨯. 70.排列数公式m 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 71.组合数公式mnC =m n m m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72.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n n C - ;(2) m n C +1-m n C =m n C 1+.注:规定10=nC . (6)n n n r n n n nC C C C C 2210=++++++ . (7)14205312-+++=+++n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73.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m m n n A m C =⋅! .74.二项式定理n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r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 =. 75.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mP A n=.76.互斥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 +B)=P(A)+P(B).77.n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78.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B)= P(A)·P(B).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8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0(1,2,)i P i ≥=; (2)121P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