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二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这反映出(C)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
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少数民族灭亡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但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日益衰微,诸侯逐渐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故答案选C项。
2.(2019·安阳高一检测)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最终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D)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被破坏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进一步瓦解,一些诸侯被实力强大的卿大夫所取代,“田氏代齐”就是这一现象的表现。故选D项。
3.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D)
A.分封制度B.世袭制
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故选D项。
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B)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
[解析]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而为一,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故选B项;从题干表面上看有炫耀文治武功的特点,但不是主观目的,C、D两项与题意无关。
5.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任命郡守和县令
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命,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C、D三项错误。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A项正确。
6.(2019·长沙高一期末)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D)
A.立法权B.财政权
C.军事权D.监察权
[解析]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故D项符合题意。
7.(2019·阳江高一期末)2019年2月5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D)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材料体现了因犯讳而改称谓,以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故D项正确。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C)
①中央和地方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②④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中规定皇帝大权独揽,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因此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所无法解决的。故C项正确。
9.(2019·郑州高一检测)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C)
A.统一了六国B.建立皇帝制度
C.推行郡县制D.设置三公九卿
[解析]统一六国,是秦始皇统治天下的前提条件,而非统治举措,故A项错误;建立皇帝制度,体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与题意也不相符,故B项错误;秦始皇之所以能控制四海统一全国,主要得益于郡县制的推行,使地方完全服从中央,丧失独立性,故C项正确;三公九卿制规定官员之间的职权分工与制约,故D项错误。
10.(2019·浙江瑞安中学高一检测)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今嘉兴南湖区)……”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
A.秦以郡县制作为地方管理制度
B.会稽郡的长官由皇帝任命并可世袭
C.长水县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D.长水县的长官由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
[解析]“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今嘉兴南湖区)”说明说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在江南设会稽郡,郡下设了长水县,所以A项说法符合史实;B项中会稽郡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命的,但是不能世袭,故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错在了长水县是会稽郡的下辖县,不是其郡守的封地,故排除C;在郡县制下,长水县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免和调动的,故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
11.(2019·南昌高一检测)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D) 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D.依据功绩任免官吏
[解析]郡县制的设立是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是地主阶级建立政权后强化统治的手段,故A项错误;察举制按照德才选拔官员,故B项错误;西汉为了加强皇权曾形成过“布衣将相”的局面,故C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免,故D项正确。
12.(2019·泰州高一期末)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C)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郡县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刀刻诏书版文,版文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图二为我国某一朝代的度量衡和货币。
材料二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