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浪漫派的基本主张
内容:主张“自然”和“真实”; 形式:提倡“自由”和“独创”。 (比较德国的,主张回到中世纪,回到自我,
回到自然,并且强调创造力、想象力) 德国浪漫派追求的“自然”是高山流水的自
然,而法国浪漫派追求的是与“文明”相对 的那个“自然”,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
德国浪漫派文学追求“真实感”,试图以此 建立文学的独立地位,但是未被继承,到了 法国浪漫派手里,又开始了对“真实”的追 求。
而对“真实”的追求来自英国文学的影响。
法国浪漫派所追求的自由的想象力主要表现 为异国情调,如夏多布里昂笔下描绘的美洲 和东方。
自由遐想最突出地表现在“美丑对比”上。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 生活并不检点,但却以伟人自居。
虔诚信仰基督教,以此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阿塔拉》“描绘两个在孤独中漫步和交谈的
法国年轻人都积极拥护雨果,反抗伪古典主 义。
成立了第二文社,展开了类似文艺复兴运动 的热潮。100多天热潮不退,这是法国人的激 情。
与德国不同,法国浪漫派是在同古典主义的 对抗中产生的。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
一元——多元; 向心——离心; 崇尚理性——鼓吹非理性; 道德,服务王权——非道德; 人物高大,多贵族——畸形、困苦的人物; 严整、规范——多变、诡谲; 语言规范化——反规范化。
雨果认为,文艺的真实“产生于崇高优 美和滑稽丑怪的非常自然的结合”。
当然雨果所描写的美丑现象都是理想化 的和十分夸张的。
美丑对照原则
反抗古典主义的陈规,积极推行自由想象的 创作原则,浪漫派就在这种对抗中将自己的 主张发展到极致,即用极度的美对照极度的 丑。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19世纪浪漫派运动的大背景
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回声,特别是在大革命复 辟与反复辟斗争白热化的19世纪20、30年代, 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 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
人们逐渐意识到作为人应该把自己从宗教的 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人是一个独立 自主的个体。人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尊严、 自己的情感和自由。
情侣”,表现神圣之爱对世俗爱情的胜利。 小说的形式是古典的,分为开场、讲故事和 尾声,描写的是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文笔也 是古典的。写景细腻,有象征性,登峰造极。
《墓外回忆录》(1830-1848)
写作目的:1. “我想解释我难以解释的心”; 2. 力图治好时间之箭的创伤,或者在岁月的 奴役中找到慰藉;3. 自我崇拜。
自由与保皇、激情与宗教、天才与无赖。
另一方面,夏多布里昂诗情画意的文字使 《墓外回忆录》成为法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 作,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家,如普鲁斯特。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 表人物。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1870年法国以不流血的革命推翻拿破 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 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 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 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 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 贤祠”。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是浪漫主 义文学的一篇重要理论文献,雨果指 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 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法国浪漫派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1. 卢梭的间接影响:卢梭直接影响了德国文 学,而德国文学又影响了法国文学。
2. 18世纪哥特式文学的痕迹,其夸张、幻想 的风格同19世纪法国浪漫派文学很投合。
3. 对德国浪漫派的误读。斯达尔夫人《论德 意志》认为浪漫即为一种格调。
4. 欧洲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如莎士比亚。
大革命过后,人们得到的不是启蒙运动者们 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是一幅幅人 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讽刺画。人们发现 革命原来是如此残酷,于是汇成一股自我崇 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对上 帝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实的诅咒, 汇成了一股情感的热流。
而之前,作为浪漫主义先声的感伤主义文学 潮流也曾经流行一时,为读者慢慢接受,所 以当浪漫主义潮流汹涌而至的时候,读者们 并不感到陌生。
这篇序言发表以后,雨果成为了浪漫 主义运动的领袖。
小说创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悲惨世界》《笑面人》等。
对古典主义的突破
雨果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艺术,所以 一味盲目摹仿古典主义是荒谬的,在他 的时代,艺术应该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 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 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 光明与黑暗相共。”
展示众多历史人物的画卷(拿破仑时代)
“墓外回忆录”题目及其自传真实性问题, 真实仅仅是作者的良好愿望,而事实上,虚 伪、谎言、矫情充满全篇,乔治·桑认为此书 “令人忍无可忍”。
作者夏多布里昂本人的矛盾性,“在虔诚的 正经的大作家下面,生活着一个嬉皮笑脸、 谈吐随便、神态放荡的夏多布里昂”。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 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 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 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 作。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 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 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 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 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 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 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 的耻辱对比。
法国浪漫派的具体表现
一场新的古今之争。 法国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影响力深远;司汤
达《拉辛与莎士比亚》,反对古典主义,景 仰莎士比亚,推崇散文式语言。 维克多·雨果作为年青一代诗人,以自己的声 望成为领袖;1827年《<克伦威尔>序》成 为整个法国浪漫派运动的理论纲领。
雨果创作的《欧那尼》成功上演,引起轰动, 对浪漫派运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