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资料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起源于三个希腊文字:ge代表地球,morphe代表形态,Logos 代表学科。因此,地貌学是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

陆壳地貌类型

平原:地面起伏微弱的广大平地,海拔0-600米

高原:地面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的平原

山地:四周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由山顶、山麓、山坡组成,海拔高程在500米以上,分为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

丘陵:相对高程100米以下或绝对高程500米以下的孤立高地。

盆地: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地形低平的地区,盆地与周围山地高差大雨500米。

台地:具有坡度较陡的台坡(一般大于10度)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小于7度)的隆起地貌。

山的形态分类

名称绝对高程(m)

极高山>5000

高山3500-5000

中山1000-3500

低山500-1000

几个概念:

1 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 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地壳物质的运动,并产生了各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地壳活动。

2 内营力endogenic force:由地球内部能量(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地震等,都是内营力作用导致的。

3 外营力exogenic force:地球表面以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外营力作用总趋势是削平山岭、填塞低地、夷平地表,使地表元素发生迁移、分散或富集。

地貌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地貌学定义: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

坡地地貌:坡地上的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有时又叫重力地貌。

坡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可分成两个阶段:

1 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

2 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分为:

1 崩积物崩塌这类崩塌是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砂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蚀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2 表层风化物崩塌这是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厚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松散,形成崩塌

3 基岩崩塌在基岩山坡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

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分为

1 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2 滑动型崩塌这类崩塌沿一滑动面发生,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

3 流动型崩塌降雨时,斜坡上的松散岩屑、砂和粘土,受水浸泡后产生流动崩塌。

滑坡

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影响滑坡的因素

1 地下水

2 地表水

3 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

4 地震

5 人为因素

醉汉树:滑坡体上的树木,因滑坡体滑动而歪斜,这种歪斜的树木称为醉汉树。

马刀树:如果滑坡形成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歪斜的树干又会慢慢长成弯曲形,叫做马刀树

滑坡的发展阶段

1 蠕动变形阶段:斜坡上岩(土)体的平衡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有些部位因滑坡阻力小于滑坡动力而产生微小滑动。随着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裂隙形成后,地表水下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逐渐形成

2 滑动阶段:滑动面已形成,滑动体向下滑动,滑坡前缘形成滑坡鼓丘,一些滑坡裂隙也相继出现,裂隙错距不断加大,在滑动面的下方出口处,常有浑浊的地下水流出

3 停息阶段:滑坡体滑动后,不断受阻,能量消耗,滑坡体趋于稳定。滑坡停息以后,滑坡体在自重作用下,一些曾滑动的松散土石块逐渐压实,地表裂隙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变缓,甚至生长植物。滑动时一些东倒西歪的树木又恢复正常生长,形成许多弯曲的马刀树

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土屑蠕动

第三章河流地貌

河流:地表线形凹槽内天然流水的通称。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是塑造地貌最普遍最活跃的外营力之一。

从整个流域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段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

横向环流(helical flow pattern):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波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漩涡流。

沙波sand wave:河流河床底部泥沙以集合体方式向下游移动的形式,也叫沙浪

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统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1冲蚀作用(cavitation, hydraulicking(水力冲蚀)

2磨蚀作用(abrasion or corrasion)

3溶蚀作用(corrosion)

河流侵蚀按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vertical erosion)和侧方侵蚀(lateral erosion)两种。

1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从源头开始,或从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

2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

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水流搬运的方式有三种:

1推移:推移是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河床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

2跃移:跃移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

3 悬移:悬移是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

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同时进行、错综交织在一起的,但河流不同段落有差别,一般而言: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曲流河段内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床(bed) :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

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 base level):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 base level)

地方侵蚀基准面(local base level):就各个河段而言,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或支流汇入主流的汇口处等等,它们都起着控制上游河段下切的作用,可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local base lev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