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摘要:本文对框架结构节点处的钢筋与施工缝进行分析,并对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及处理做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缝留置处理
对于框架结构,梁柱交叉点处为节点,节点承受由梁柱传递来的轴心、弯矩、剪力的共同作用,受力状态很复杂,其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将形成多种交叉裂缝,把节点核心区分为若干混凝土块体,将大幅度降低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为此,施工时应确保节点处的强度。 大量工程结构震害实例表明,框架结构节点普遍破坏较重,往往导致结构失效,中外学者分析表明,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设计失误,没有加强节点强度,实现强节点强锚固等原因。同时施工中也存在施工质量弱点,难于保证设计预期目标。施工中新老混凝土施工间隔期,接续面方位,接续面处理方法,新老混凝土生熟配料及振捣控制质量都密切的影响着节点粘结强度,因此在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每一层柱子施工中必然与下层柱子存在施工缝,怎样留置施工缝,怎样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框架结构节点处的钢筋与施工缝分析梁柱柱内往往竖向钢筋非常多,而梁内上下横向钢筋也按锚固要求弯曲插入柱内。一般情况下,柱内竖筋和梁内钢筋的规格数量及锚固长度,都是在现场加工区或预制厂按图成型,现场绑扎的。该处的钢筋往往非常密集,会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差错(特别是主筋)。但由于节点区附近钢筋非常密,加之钢筋与模板的工序配合问题,应在固定模板之前将箍筋绑扎完毕,如果绑扎梁筋前固定模板,则必须加密的箍筋。由于不好绑扎,也往往不能加密。因此,该处模板应当在箍筋加密完成后,再进行固定。浇筑柱混凝土之前将同一层内的柱、梁钢筋固定就位完成。 对于现浇高层框架结构,限于钢筋的敷设、模板的支设,以及下层混凝土强度未达龄期强度等工序和技术上要求,常常不能进行上部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施工,不留施工缝是不现实的。同一次性现浇结构相比,施工缝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第一次表面已终凝第二次浇筑时在原界面上存在冷缝,新旧界面粘结力受到削弱,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假若施工缝留设及处理措施不当,这种危害将成为潜在的隐患。设计上根据框架节点的受力特点,常考虑使用不同等级混凝土浇筑,而决定着施工时的施工缝的留设。施工缝留设遵循的原则应是首先保证结构强度,而后考虑施工方便 出于工序上的原因,施工缝也经常留设在节点的上部或下部,此位置承受着较大的剪力,是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存在影响节点混凝土强度。在节点处有不同等级混凝土需浇筑情况下,应将施工缝留在梁顶柱底处。如将缝留在柱顶梁底,则在浇筑水平梁板混凝土时,需二次浇筑节点处柱等级的混凝土,增加施工麻烦,还会造成梁内节点上部钢筋不能伸入柱内,使节点主梁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故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同一层内的柱、梁钢筋固定就位
完成,并采取柱顶留施工缝。
二、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1、施工缝的含义
施工缝是一种特殊的工艺缝。浇筑时由于施工技术 (安装上部钢筋、重新安装摸板和脚手架、限制支撑结构上的荷载等)或施工组织(工人换班、设备损坏、待料等)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且停歇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部位留置施工缝。由于施工缝处“新”“老”混凝土连接的强度比整体混凝土强度低,所以施工缝一般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这里所说的施工缝,实际并没有缝,而是新浇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混凝土浇筑后,缝已不存在,与房屋的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不同,这三种缝不管是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或建成后,都存在实际的空隙。 2、施工缝设置原则
(1)现行《馄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04—92)》中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故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柱、梁、板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2)柱、梁、墙、板内力简析:对于混凝土柱,最大弯矩往往位于两端,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无变化,由此看来,施工规范对于施工缝的设置在柱两端的提法主要是基于施工便利,而目前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就不应视为质量问题。混凝土梁、板两端常常是最大剪力处或最大负弯矩处,但装配式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均设有施工缝,多年来,此类结构在柱、梁相交处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浇筑问题、模板支设问题、施工操作问题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浇筑。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认识,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因此施工缝问题。主要是对施工缝处理方法需认真研究,谨慎从事。(3)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较长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因此,“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包括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浇带的抗渗措施。(4)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度问题,而且对池(箱)壁能否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漏问题也有很大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池(箱)底板同池(箱)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内侧支模无坚硬的硬基层支撑造成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几何尺寸歪斜变形,底板钢筋踩踏位移,严重影响蓄液池或地下室外墙及箱形基础的质量。正确作法是在池(箱)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era设水平施工缝一道,该缝可以是凹缝、凸缝,也可以是平缝,平缝内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由于池(箱)及地下室底板与侧壁相交处侧压力最大,该处都可以设施工缝,那么,在池(箱)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