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

合集下载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2、《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3、《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杂剧家,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4、《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人物评价: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元曲四大家之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引言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戏曲体裁,盛行于元代(1271年-1368年)。

元曲的创作大多以折子戏和散曲为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表演形式而著称。

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的四位杰出戏曲作家,分别是白朴、郑光祖、关汉卿和郑之珍。

本文将对这四位元曲家的生平和代表作进行介绍。

一、白朴白朴,字希节,号朴山,生于元末明初,被称为元曲之宗。

白朴精通音律,擅长折子戏,被誉为“折子戏金针手”。

他的作品通常以婉约清丽的风格为主,情感真挚,表现了人们的欢乐和悲伤。

代表作之一是《汉宫秋》,这是一出以汉武帝宫廷为背景的折子戏。

通过歌舞和白描,展现了宫廷中的宴会、游乐和爱情纠葛。

该剧以其婉约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音乐结构,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另外,白朴还创作了《汴京岁时记》,以北宋京城为背景,通过描写不同季节中的各种习俗和风物,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情风貌。

该剧内容丰富多样,情节曲折,是元曲中的佳作之一。

二、郑光祖郑光祖,字明叔,号山居士,生于元末明初,是元曲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郑光祖的作品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而闻名。

郑光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窦娥冤》,该剧是以唐朝的窦娥夫人被冤枉致死为故事背景,通过剧中人物的争议和反思,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复杂性。

该剧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也被称为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

另外,郑光祖还创作了《南柯记》,以宋代文士杨志的南柯梦为主线,通过梦幻与现实的交替描绘了杨志的悲欢离合和对人生的追求。

该剧形式多样,表现出郑光祖的独特创新精神。

三、关汉卿关汉卿,字子长,生活在元代晚期至明代初期,是元曲四大家中唯一的南方作家。

关汉卿是元曲中最富有民间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民间特色。

关汉卿最有名的作品是《窦娥冤》,与郑光祖创作的同名剧有所区别,关汉卿的版本更侧重于描绘窦娥的悲情遭遇和她对冤屈的呐喊。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乃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关汉卿成就最高,以《窦娥冤》为代表;白朴(1226-1306),字仁甫,号兰谷。

著有十五部杂剧,有词集《天籁集》,风格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以《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其散曲共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郑光祖(1264-?),字德辉,为南方戏剧圈的巨擘,其作品《倩女离魂》最为著名,另有散曲《塞鸿秋》《蟾宫曲》等作传世。

元代杂剧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代杂剧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代杂剧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一、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由于他写了一个名叫《伊尹扶汤》的剧本,经过认真排演后,拿到宫廷献演,得到了皇帝和官员们的称赞,关汉卿由此声名大振。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圆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

国学常识之元曲四大家

国学常识之元曲四大家

国学常识之元曲四大家导语: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名称来历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

一新制作。

”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中,关汉卿是元杂剧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浑厚,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白朴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作曲家、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情节多为名流才子之事,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等。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节奏紧凑,意境深远,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情节生动,代表作有《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元杂剧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也指杂剧。

元杂剧的特点是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自由,善于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杂剧四大家的作品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水平,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考生付出很多的努力,才可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备考期间,考生就需要积存一些做题的体会,让自己做题的时候更加顺利。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一、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绩,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写出传世名剧《西厢记》的元杂剧作家王实甫并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立刻》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二、元曲四大悲剧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三、元曲四大爱情剧元曲中有著名的四大爱情剧分别为: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立刻》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中国四大经典名剧在我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文学史上,有侧重要的地位。

这几部文学作品创作年代并不局限于元代,而是贯穿于元明清几个朝代。

这四大名剧分别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通过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反应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文主义思想。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了爱情所做的不屈斗争。

深入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并且终究写出了情克服理的结局,十分真实地反应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独裁统治的时期特点。

产生于清朝初年的《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更具有鲜明的时期特点。

洪昇的《长生殿》通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钗盒情缘”,总结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原因,以“垂戒来世”。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衰历程,寄寓了深沉的反思。

因此,这四部剧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爱好,在戏曲舞台上独领风骚。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引言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郑光祖四位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他们的作品在元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这四位大家及其代表作,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元曲艺术的精髓。

关汉卿和其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公元前1241年-?)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他的代表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是源于唐代文学作品《窦娥冤》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窦娥被冤杀、冤魂入梦为主要线索,通过展示窦娥和她的情人包拯英勇无畏、为民除害的精神和坎坷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

关汉卿通过细腻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思考,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郑光祖和其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1236年-1306年),字子鱼,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是《汉宫秋》。

《汉宫秋》是一部以汉宫宫廷的纷争和爱情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以叙事诗的形式抒发情感,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该剧表现了女性在权力体系中的悲惨遭遇和爱情的痛苦,以及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郑光祖通过描绘精细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白朴和其代表作《西华山》白朴(1253年-1324年),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华山》。

《西华山》是一部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生死的无常。

该剧通过描绘多个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展现了人与神的冲突和宿命的力量。

白朴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佛教的智慧融入剧作中,给观众带来了沉思和启示。

马致远和其代表作《汉宫秋》马致远(1254年-1321年),字子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是《拜月亭》。

《拜月亭》是一部以历史传说为题材的戏曲作品,表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以及爱情的坚守。

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

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

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在元代,有一批著名的戏曲家,后人称之为元代四大戏曲家,那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希望对你有帮助!四大戏曲家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大约生于1220-1300年间,字不祥,号已斋,关于其出生地有很多个版本,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山西运城人,也有人说他是河北安国县人,还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北京人,人一出名很多地方就会争着要成为其出生地,由此也可见关汉卿的名头跨国历史的长河在今天也确实是够响亮的。

关汉卿生于金末元初,因为元代统治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也可以说关汉卿生活元末明初。

总而言之关汉卿生存的那个时代确实是处于动荡之中,元朝统治下,将人分为四等,关汉卿就属于低等人的汉人,而且关汉卿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有着“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可见文化人的地位是相当的低的。

同时元朝的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就已经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是相当黑暗的,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联合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开始抗争,可以说从元朝统治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抗朝廷的斗争。

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又黑暗的社会,关汉卿感受是丰富的,他将这些感受都诉诸笔端,那个时代造就了一个属于世界的关汉卿。

关汉卿的作品相当的多,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杂剧67部,小令40多首,套曲十多首,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产的戏剧作家,也是一个成功的词曲作者。

关汉卿的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在其作品中充满着昂扬的战斗精神,让人鼓舞,让人向往幸福的生活。

关汉卿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外国人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四大戏曲家白朴简介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天净沙》、《水调歌头》、《水龙吟》等等。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和诗人元好问十分交好。

在当时,白朴的家庭十分幸福美满,家境优渥。

白朴在这样一个家庭出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分别有哪些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分别有哪些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分别有哪些代表作)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也被后世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原名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斋,也作一斋、已斋叟。

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也是元杂剧的奠基人,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关汉卿的一生创作很多戏剧,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他编写的剧本有67部,流传至今的有18部杂剧和一百多首散曲。

创作题材的覆盖面相当的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关汉卿的代表作中最出名的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其他作品有《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望江亭中秋切鲙》等。

白朴白朴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号兰谷。

他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与关汉卿不同的是,他的创作题材大多出自历史传说,剧情也大多是爱情韵事。

他的语言雍雅华丽、绚丽多彩,情意深切绵长,他的戏剧属于文采派,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杂剧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等。

马致远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戏剧大多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还兼备豪放清逸的特点。

马致远的杂剧有十六种,最杰出的作品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被后人称为元曲的最佳杰作。

其他作品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衫泪》、《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

郑光祖郑光祖,字德辉,他的生平记载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

郑光祖的作品有两个主题,一是描写男女爱情生活,二是历史题材的故事。

据记载,郑光祖的杂剧剧本有18种,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名称来历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

一新制作。

”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圆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旨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本段具体介绍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的名词解释: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

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

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
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

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谁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谁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谁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

人物介绍: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时代背景元代是外族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

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

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某某某。

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

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朝。

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中央集权。

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

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的前沿,底蕴也更加深厚。

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

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

关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历史重任。

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

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窦娥、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

可关汉卿并没有放大出所应有的先进性,在对社会弊端的揭露程度上,都只是略微的碰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
在元代,有一批著名的戏曲家,后人称之为元代四大戏曲家,那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下面是为你搜集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汉卿大约生于1220-1300年间,字不祥,号已斋,关于其出生地有很多个版本,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山西运城人,也有人说他是河北安国县人,还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北京人,人一出名很多地方就会争着要成为其出生地,由此也可见关汉卿的名头跨国历史的长河在今天也确实是够响亮的。

关汉卿生于金末元初,因为元代统治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也可以说关汉卿生活元末明初。

总而言之关汉卿生存的那个时代确实是处于动荡之中,元朝统治下,将人分为四等,关汉卿就属于低等人的汉人,而且关汉卿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有着“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可见文化人的地位是相当的低的。

同时元朝的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就已经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是相当黑暗的,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联合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开始抗争,可以说从元朝统治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抗朝廷的斗争。

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又黑暗的社会,关汉卿感受是丰富的,他将这些感受都诉诸笔端,那个时代造就了一个属于世界的关汉卿。

关汉卿的作品相当的多,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杂剧67部,
小令40多首,套曲十多首,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产的戏剧作家,也是一个成功的词曲作者。

关汉卿的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在其作品中充满着昂扬的战斗精神,让人鼓舞,让人向往幸福的生活。

关汉卿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外国人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四大戏曲家白朴简介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天净沙》、《水调歌头》、《水龙吟》等等。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和诗人元好问十分交好。

在当时,白朴的家庭十分幸福美满,家境优渥。

白朴在这样一个家庭出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白朴出生没有多久,南京已经被蒙古军所包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重臣,每天为国家的存亡而四处奔走,根本无暇顾及白朴母子。

后来,蒙古军决定炮轰汴梁城,白华和皇上渡河而走,不得已把妻儿留在汴京,蒙古军攻入城后,抢劫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战争中,白朴母子走失了。

幸亏元好问将白朴姐弟解救出来,将白朴姐弟带入他家抚养。

后来,白朴的父亲投靠了元朝,元好问知道后,便将白朴姐弟带去还给了白华,白朴父子相见抱头痛哭。

政治稳定后,白朴和父亲也安定下来,白朴听从父亲的指导,安心做学问。

而白朴在诗歌等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期间有人提拔他做官但是白朴都谢绝。

白朴一生最恨蒙古军的恶行,他写了大量的诗歌
以抒发自己对蒙古军的憎恨之感,这也是白朴不为官的理由。

白朴决定寄情于山水之间,白朴一生行走在祖国的山河之中,他以景观为创作基点,写了大量的诗歌、小令、元曲等作品。

《梧桐雨》、《墙头马上》都是白朴的杂剧代表作,通过描写曲折的爱情故事,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情。

四大戏曲家王实甫简介王实甫,名信德,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

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最著名的剧作是《西厢记》,流传到今天的杂剧一共有十三种,王实甫很好的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元代的口头语言,创造了璀璨的元曲词汇,堪称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王实甫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生动的刻画了崔莺莺、张生和红娘,特别是红娘堪称是女中豪杰。

这部戏是从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两部作品改编而来的,特别是故事情节与《西厢记诸宫调》情节变化不多,只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的成功。

成为后世交口称赞的一部佳作。

王实甫不仅仅在杂剧上具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散曲流传下来,无论是杂剧还是散曲王实甫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就,作品不仅仅语言生动活泼,具有非常高的美感,而且思想也非常的积极向上,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先进性,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是具有非常浓烈的进步的思想价值的。

王实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堪称是当时
的楷模。

四大戏曲家马致远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

虽然也是为官,可老是调来调去,官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离马致远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遥不可及了啊。

所以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

当马致远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后来也因为自娱自乐而离开人世。

虽然马致远他的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创作的曲子,却还都是很不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词,还有一小部分都是开始必备的题材,现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