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多媒体名词解释

多媒体名词解释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

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展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开展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开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展加速。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

1. 媒体( Medium )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一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 多媒体( Multimedia )多媒体译自英文的"multimedia" ,multimedia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产生的一个英文名词。

1976年首次用到"Multiple Media" 一词,其中"Multiple"的意思是明确的,是"多"的意思,"Media"是"Medium"的复数形式。

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信息,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动画等。

到了80 年代就把这两个词复合成"multi-media" ,用得多了之后就写成"multimedia" 。

与multimedia 对应的一词是mono media,其中mono是"单一"的意思。

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Multimedia Computing)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简单地说:(1) 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2) 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

4. CD-l(Compact Disc-I nteractive)系统早期卓有成效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之一。

由Philips/Sony 公司研制开发,1986年4月在光盘国际会议首次公布和演示了基本的CD-I 系统,受到好评,同时还公布了CD-ROM 文件格式,这就是以后的ISO 标准。

CD-I 音频系统采用ADPCM 压缩编码方法,CD-I 视频子系统采用了一维DYUV 编码、RGB 5:5:5 编码、CLUT(Color Look-Up Table)编码及一维行程编码。

多媒体名词解释题

多媒体名词解释题

多媒体名词解释题多媒体是指利用多种媒体技术(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多媒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娱乐、广告等。

以下是一些与多媒体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1. 文字:文字是多媒体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通过书写和排版文字可以传达各种信息。

在多媒体中,文字可以用于标题、标签、说明文字等,起到概括和解释的作用。

2. 图片:图片是多媒体中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使用静态的图片,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以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多媒体中,图片可以用于插图、背景、图表等。

3. 音频:音频是多媒体中用于传达声音的一种媒介。

通过添加音频,可以为多媒体内容增加声音效果、音乐、配音等。

音频在多媒体中的应用广泛,包括音乐、广播、语音导航等。

4. 视频:视频是多媒体中用于传达动态影像的一种媒介。

通过录制和播放视频,可以在多媒体中呈现连续的图像和声音,具有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效果。

视频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

5. 动画:动画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静态图像或者图像的变化来制作的一种影像形式。

在多媒体中,动画可以用于展示物体的运动、表达抽象概念、增加趣味性等。

动画可以是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不同形式。

6. 互动:互动是多媒体中的一种重要特征,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使用户能够主动参与到多媒体的内容中。

互动可以通过按钮、滑动、点击等方式实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和探索多媒体内容。

7.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模拟现实环境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声音和其他感官刺激,为用户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虚拟体验。

虚拟现实在游戏、培训、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词,还有许多与多媒体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如交互设计、数据压缩、流媒体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和扩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体验。

辽宁省三校生高考复习题-[多媒体]名词解释

辽宁省三校生高考复习题-[多媒体]名词解释

音频:是泛指各种声音、包括语音、音乐及音乐效果。
图像:凡是能被人类视觉系统所感知的信息形式,或人们心目中有形想象都成为图像。
图形:是指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形,也称向量图。
动态图像: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在时间轴上,每隔一段时间在屏幕上展现一幅有上下关联的图形、图像就形成了动态图像。
光盘存储器:是媒体信息存储设备。包括光盘与光盘驱动器两部分。
音频卡:音频卡也称声卡,是处理和播放多媒体声音的关键部件,它插入主板扩展槽中与主机相连。
数码相机:是一种把用户拍摄的相片或影像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输入设备。
动画制作软件:是指一系列画面连续显示达到动画效果的软件。
名词解释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或信息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是指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法。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动画: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在时间轴上,每隔一段时间在屏幕上展现一幅有上下关联的图形、图像,每帧图像是由人工或计算机生成的图形时成为动画。
视频: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在时间轴上,每隔一段时间在屏幕上展现一幅有上下关联的图形、图像,当图像是实时获取的自然景物图像时,就称为动态图像视频,简称视屏。
多媒体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来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的系统。
电子出版物: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象、影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贮存在光、磁盘、硅片等非纸张载体上,并通过电脑或网络通信来播放以供人们阅读的出版物。

多媒体名词解释解答题

多媒体名词解释解答题

多媒体名词解释解答题名词解释1、积件:教师或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利用素材库和从互联网是下载的素材,通过组合平台,自行选择和组合教学或学习的课件。

2、知识对象:知识对象是对模块的扩展,在理解了模块的概念之后,知识对象也就容易。

3、流媒体:所谓流媒体是指视频、声音和数据从源端同时向目的地传输,它可以作为连续实时流在目的地被接收。

这里的源指的是服务器端的应用,而目的地或称接收端是指客户端应用。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一种教学形态,是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生,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

5、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

6、开放性策略:开放性策略亦称随机性策略,是指设计的多媒体CAI课件应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

7、多媒体:多媒体是指多种物化的信息传递工具和手段组合8、多媒体课件结构: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按课件设计要求建立起的各图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9、课件打包:一般课件在最后发布时都需要打包以脱离其使用平台10、变量:是其值可以改变的量,可以利用变量存储不同的数值,比如计算结果、用户输入的字符串以及对象的状态等等。

11、群组图标:用于容纳多个设计图标的图标。

12、按钮响应:它可以在展示窗口创建按钮,并用此按钮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13、移动图标:用于移动屏幕上显示的对象,制作出各种动画效果的图标。

14、函数 : 是用于执行某些特殊操作的程序语句的集合。

15、永久响应:永久响应是指当一个响应被设置为永久性响应后,在整个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随时被匹配。

简答题1、说明图像素材的获得方法。

(至少列举5种)答:图像数据的获取方法: 1)使用扫描仪扫入图像, 2)使用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拍摄图像, 3)使用摄像机拍摄图像,然后通过视频采集卡将摄像机等视频源的视频信号实现单帧或动态捕获并存储, 4)利用绘图软件创建图像以及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程生成图像, 5)购图像光盘。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传媒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和载体传递信息,并且能够同时携带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的一种技术。

以下是对多媒体技术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媒体:媒体是指用于传达信息的工具或载体。

多媒体技术中,媒体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

2. 数字化:数字化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中,将各种媒体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和传输。

3. 编码:编码是将数据转换为特定格式的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中,通过编码将各种媒体数据转换为特定的数据格式,以便存储、传输和解码。

4. 解码:解码是将编码后的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中,通过解码还原编码后的媒体数据,以便呈现给用户。

5. 压缩:压缩是减少数据量的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中,通过压缩技术将数据的大小减小,以便更高效地存储、传输和处理。

6. 流媒体:流媒体是一种实时传输媒体数据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中,通过流媒体技术可以在数据传输的同时实时播放音视频内容,而不需要完全下载。

7. 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与多媒体内容进行实时互动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中,通过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使用户能够与多媒体内容进行互动、操作和反馈。

8.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

多媒体技术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使用户感觉身临其境。

9. 增强现实: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内容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内容,使现实环境具有增强的信息呈现能力。

10. 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是一种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通过建模技术创建三维物体的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中,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创建逼真的三维模型,用于游戏、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

总体而言,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涉及计算机、传媒和通信等多个领域。

多媒体的名词解释有哪些技术产品

多媒体的名词解释有哪些技术产品

多媒体的名词解释|有哪些技术产品多媒体的名词解释:多媒体(duō méi tǐ) 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

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

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或者用现在的术语:音响和电视。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使我们展望到,随着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它正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

多媒体技术更一步地促进了我国的科技发展。

多媒体的技术产品:一、全息影像全息影像其实就是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

一般的三维图只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构图及色彩明暗变化实现人眼的三维感觉,而全息立体投影产生的全息图则包含了被记录物体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提供视差。

观察者可以通过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来观察图像的不同形象如同有个真实的物体在那里一样。

辉煌影音数字科技全息投影技术在形式上不断丰富着视觉体验,在内容上不断契合着互动满足,给观赏者带来观看的立体特效,让观众感觉是完全浮现在空气中。

全息影像技术是在数字科技创新发展的技术上,结合技术与艺术的双重魅力带来的一种全新的视觉体感,内容可随意制作,适合表现细节或内部结构较丰富的个体物品,如名表、名车、珠宝、工业产品、也可表现人物、卡通等。

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普及,全息影像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应用也范围越来越广。

二、互动投影互动投影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来营造一种奇幻动感的交互体验,辉煌影音数字科技互动投影系统可在你脚下产生各种特效影像。

让你进入一种虚实融合、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

比如地面互动投影采用悬挂在顶部的投影设备把影像效果投射到地面,当参访着走至投影区域时,通过系统识别,参访者可以直接使用双脚或动作与投影幕上的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各种互动效果就会随着你的脚步产生相应的变幻。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后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后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名词解释媒体:媒介、媒质,是指承载或传播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是指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技术,它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动画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和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

简答题1.按照CCITT 的定义,媒体是如何分类的?答:可分为5种:感觉媒体 (声音,图形,动画,文本等)表示媒体(文本编码,图像编码等)显示媒体(输入~和输出~)存储媒体 (磁盘,光盘等)传输媒体(光纤,无线电波等)2.多媒体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教育与培训、咨询服务与广告宣传、娱乐和游戏、多媒体通信、模拟训练、电子出版物、工业领域3.简述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层次结构。

答:呦底层硬件系统和其上各层软件系统组成4.简述多媒体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答: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第二章名词解释:MPC :即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是指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HD DVD :高清晰DVDBD :蓝光盘平均寻址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一般以它来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

平均寻道时间越小,硬盘的运行速率就越快。

简答题:1.MPC 曾有几个等级标准?简述目前MPC 标准的基本配置指标。

答:基本性能指标有:数据处理能力(包括CPU ,系统总线,内存和主板等);存储能力及数据传输速度;输入手段丰富;输出种类多、质量高;显示质量高;软件资源丰富2.声卡、视频卡、显示卡在MPC 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声卡:又称音频卡,它是处理各种类型数字化声音信息的主要硬件。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1. 多媒体:指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集成处理,以便用户可以同时获取并交互地使用这些信息。

2. 图像处理:是一种用于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增强和压缩等操作的技术。

它包括了从采集到显示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

3. 视频编码:是将模拟或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可存储在计算机上,并能够有效传输和播放的数据格式。

常见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2, MPEG-4 和 H.264 等。

4. 音频编码:也称为音乐压缩,是一种将原始音频信号经过特定算法进行压缩以降低文件大小而保持较高质量听感效果的方法。

常见音频编码标准有MP3, AAC 和 FLAC 等。

5. 三维建模与渲染:三维建模通常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创建虚拟物体或场景,并确定其外观属性(如纹理)和行为规则(如动画)。

渲染则表示根据光照条件逼真图片或影片来展示已构造好对象/场景。

6. 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的模拟环境,使用户能够与虚构或真实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

常见应用包括游戏、培训和仿真等领域。

7. :指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模仿并执行类似于人类智力活动(如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技术。

在多媒体技术中,可被运用于图像识别、语音处理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8. 数据压缩:也称为无损/有损能量编码,在不显著降低数据质量前提下减少文件大小所采取的方法。

其中 Huffman 编码和 Lempel-Ziv-Welch (LZW) 算法是两个经典例子。

9. 数字水印:将特定信息隐藏到数字媒体内容(如图片或视频)之中,并具备鲁棒性保证其抵御攻击行为而不易删除或修改该信息。

这可以帮助确认版权归属者并防止盗版传播。

10. 大数据分析: 是对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集合进行整理, 分析, 挖掘出潜藏价值知识点过程.11.增强现实: 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进行融合的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传感器等设备来增强用户对于环境的感知。

多媒体课件名词解释

多媒体课件名词解释

多媒体课件名词解释多媒体课件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结合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的教学工具,旨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1. 多媒体(Multimedia)多媒体是指通过多种媒体元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来传达信息的技术形式。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交互体验,使信息更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娱乐、广告等。

2. 课件(Courseware)课件是一种用于教学的电子化教材,它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呈现,包含了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

课件可以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展示,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3. 交互性(Interactivity)交互性是指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交互式设计,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件中,与其进行互动、探索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交互性可以通过点击、拖拽、填空等方式实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4. 视觉呈现(Visual Presentation)视觉呈现是指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图片、图表、动画等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

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视觉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选择。

5. 听觉呈现(Audio Presentation)听觉呈现是指多媒体课件中运用音频元素来传达信息。

通过配音、背景音乐、音效等方式,可以增强学习的氛围和情感色彩,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音频呈现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多媒体课件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6. 视频呈现(Video Presentation)视频呈现是指多媒体课件中运用视频元素来传达信息。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多样化展示和传递。

1.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

它包括图像的获取、存储、压缩、增强、分割、识别等多种处理方法,可以改变图像的色彩、亮度、对比度等特性,以及提取图像中的目标信息。

1.2 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指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它包括音频的录制、存储、压缩、去噪、降噪、混响等多种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音频的质量和效果,使其更适合于媒体播放和传递的需求。

1.3 视频处理:视频处理是指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和编辑的过程。

它包括视频的录制、存储、压缩、剪辑、特效处理等多种方法,可以改变视频的画面质量、播放速度、颜色调整等特性,以及增加特效和转场效果。

1.4 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物体进行建模和表达的过程。

它通过虚拟的三维空间来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可以用于游戏、电影、工程设计等领域。

1.5 动画制作:动画制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和动画效果的过程。

它通过对物体的位置、形状、姿态等属性进行计算和渲染,连续的图像序列,创造出动态的视觉效果。

2、法律名词及注释:2.1 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益。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改编等权利。

2.2 版权:版权是指作者或作品的合法权益。

它保护了作品的独创性和合法性,确保作者享有对作品的权利以及获得合法的经济利益。

2.3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在商业和技术领域中产生的知识、创造性和创新性成果所享有的权益。

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种形式,保护了创新和创意。

2.4 数字版权管理:数字版权管理是指对数字内容进行版权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措施。

它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防止不合法的复制、传播和使用。

多媒体名词解释

多媒体名词解释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

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发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

多媒体名词解释

多媒体名词解释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

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发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

地理教育学名词解释

地理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地理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种地理教育活动(现象)和为实现地理教育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P32. 地理教育研究中的“教育”:狭义:(主要)地理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向学生施加某种政治影响,以期使他们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广义:地理教学研究中的“教学”一词,则相对集中于地理知识、技能的传授。

P43. 学校地理教育:是由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材、地理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教育系统。

P204. 多媒体:原义为多种媒介或多种媒体。

当前流行的“多媒体”一词为狭义的多媒体,专指通过计算机处理成数字化信息的各种媒介表现形式。

而本书中教学原则中的“多媒体”是广义的,泛指所有的地理教学媒体。

P325. 学校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

P446. 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理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知识中的基础部分,即适合与学校学生年龄特征的,相对成熟稳定的作为国民素质基础的地理知识,成为地理基础知识。

P697.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育学研究中设计具体问题较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的领域。

P114 8. 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度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P1149.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地理教学过程。

10.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地理教材,先单独自学再讨论交流,并由教师答疑解难,深入探讨,最后联系巩固。

11.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意志力。

12.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是师生活动中学生自由度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1:摄影摄影是通过使用相机等工具将图像投射到感光材料上的艺术和科学过程。

摄影技术包括曝光、焦距、光圈等。

2:录音录音是指将声音输入设备记录并保存为音频文件的过程。

录音技术包括麦克风、声卡、编码等。

3:视频视频是指由一系列静态图像连续播放而形成的运动图像。

视频技术包括采集、编码、解码、压缩等。

4:音频音频是指由一系列声音信号组成的波形。

音频技术包括采样、量化、压缩、混音等。

5: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算法对图像进行修改、增强和分析的过程。

图像处理技术包括滤波、图像识别、重建等。

6:视频编辑视频编辑是指将已经采集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合成和处理的过程。

视频编辑技术包括剪切、转场、特效等。

7:音频编辑音频编辑是指对已经采集的音频素材进行切割、混音和处理的过程。

音频编辑技术包括剪辑、降噪、音效等。

8:动画制作动画制作是指使用一系列连续的静态图像来模拟运动的过程。

动画制作技术包括绘制、插帧、骨骼动画等。

9: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是指使用计算机三维模型的过程。

三维建模技术包括建模、纹理映射、渲染等。

10: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环境的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手柄、模拟环境等。

11:增强现实增强现实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结合的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包括识别、跟踪、投影等。

12: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设计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和界面。

交互设计技术包括用户研究、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评估等。

1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指使用图形、图表等方式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形式的过程。

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图形绘制、交互控制等。

14:多媒体编程多媒体编程是指使用编程语言开发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过程。

多媒体编程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

附件:附件1:摄影技术实例图片集附件2:录音技术实例音频文件附件3:视频编辑技术实例视频素材法律名词及注释: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权和保护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

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发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

16.影响显存性能的参数包括:显存的容量、显存的数据位数与宽带和显存的速度。

17.所需显存=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 对于三维图形,所需显存(帧存)=图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18.显存宽带=运行频率×数据宽带/819.调制解调器:利用模拟信号传输线路传输数字信号。

电子信号分两种:一是模拟信号,另一种是数字信号。

20.网卡: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又称为网络卡或网络接口卡,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后在网络上发送出去。

21.USB设备: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是由Compaq、DEC、IBM、Intel、Northern Telecom、Microsoft和Nec等7家公司为简化pc与外设间的互联而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总线规范。

22.主流的存储技术:NAS、SAW、DAS、IP存储、光存储、虚拟存储。

23.USB设备的优点:使用方便、速度快、连接灵活、独立供电、支持多媒体、低成本。

24.USB的硬件结构:USB结构简单,采用四线电缆,信号定义由2条电源线和2条信号组成,它是一种基于令牌环网或FDDI。

USB主控制器广播令牌,总线上的设备检测令牌中的地址是否与自身相符,通过接收或发送数据给主机来响应。

USB通过支持悬挂/恢复操作来管理USB总线电源。

25.USB系统采用级联星形拓扑,该拓扑由3种基本部分组成:主机、集线器和功能设备。

26.USB的软件结构:USB总线接口、USB系统(有3个基本组件:主控制器驱动程序、USB驱动程序、USB客户软件).27、USB数据流传输:USB总线每毫秒传输一帧数据,每帧数据可由多个数据包的传输过程组成。

USB设备可根据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来判断是否响应该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的4种方式:同步传输方式、中断传输方式、控制传输方式、批传输方式)28、USB的典型产品是Intel930USB控制器。

USB中应用最广泛的是U盘。

(U盘是USB盘的简称,是闪存的一种,因此也叫闪存盘,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

其特点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

)29、数字摄像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参数;最大分辨率、传感器像素、接口类型、色彩位数、感光器件、最大帧数。

30、数码相机:是指能够进行拍摄,并且能够通过自身内部进行处理,把拍摄到的景物转换为数字格式进行存储的照相机。

31、数字摄像机是指能够拍摄连续动态视频图像的数字影像设备,它能提供500线的水平解析度,色彩也比较传统模拟摄像机高6倍之多,色彩及影像更清晰,配备数字立体声模式,音质可媲美专业级CD音质。

名词解释32采样:采样也叫抽样,是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即按照一定时间间隔△t在模拟信号x(t)上逐点采取其瞬时值。

33量化:量化是对幅度值进行离散化,即将振动幅值用二进制量化电平来表示。

采样长度:采样长度就是采样时间的长短。

34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傅立叶分析是将原始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的正弦波,是将时域信号转变为频域信号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数字化信号需要采用相关的离散化方法,这就是傅立叶变换。

35亮度:亮度是指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系数。

36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色调的表现程度。

37真色彩:真色彩是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值都分成R、G、B三个基色分量,每个基色分量直接决定其基色的强度,这样产生的色彩成为真色彩。

38变换编码:变换编码就是将时域信号(如图像光强矩阵)变换到頻域信号(系数空间)上进行处理的方法。

39 GIF:GIF是CompuServe公司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称为图形交换格式。

40 PNG:PNG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它是一种类似GIF、JPEG和TIFF的位图图象压缩存储格式,其母的是代替GIF和TIFF文件格式。

41 JPEG:JPEG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CCITT)会关于静止图像编码的脸和专家组名称(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的缩写。

42 PEG:MPEG是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中IEC/JTC1/SC2/WG11的一个小组。

43 PEG-1标准:MPEG-1标准叫做“运动图像和伴随声音的编码-----用于传输在以下的数字存储媒体”,主要用于多媒体存储与再现。

44 MPEG-2标准:MPEG-2标准是继MPEG-1之后,MPEG制定的又一视频压缩标ISO/IEC 13818(其中视频部分即为)。

45 MPEG-7:1996年10月,MPEG启动了一个新的工作项目,试图对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提供解决方案。

这个MPEG家族的新成员成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即MPEG-7。

46 MPEG-21标准:MPEG-21标准是MPEG组织即将制定的一个新标准,它是由MPEG-7发展而来的,其名称是multimedia framework,目的是希望定义一个包含各种媒体的框架,从而使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一个安全统一的、跨平台的、用于信息的制作、发布、处理等功能的框架平台。

47 ;是CCITT制定的国际上第一个视频压缩技术,主要用于电视电话和会议电视,以满足ISDN日益发展的需要。

48 :是关于低于64kpbs的窄带通道视频编码建议,其目的是能在现有的电话网上传输活动图像。

49 标准:标准是CCIT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标准,也称为MPEG-4 Part10-----高级视频编码。

第4章音频信号和声卡50声音声音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波形声音、语音和音乐。

51.声音分类声音分类根据不同声音的特性,通常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不规则声音和规则声音。

52.声音三要素:音调、音强、音色。

53.人的发音、听觉器官人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为80Hz ~ 3400Hz ,人的听觉器官能感知的频率范围为20Hz ~20000Hz 。

54.量化、对幅度的离散化称为量化。

量化可以采用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两种方式。

55声音质量的度量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客观质量度量,另一种是主观质量度量。

声音客观质量主要用信噪比来度量。

它是建立在度量均方误差基础上的,其特点是计算简单,但不能完全反映人对语音质量的感觉。

主观质量度量最常用的方法有MOS。

MOS得分采用5级评分标准。

56语音质量在数字语音通信中,语音质量分为4类:广播质量、网络质量、通信质量和合成质量。

57数字化的音频信号必须经过编码处理,以适应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并且在音频信号再生时得到最好音质的声音。

数据压缩的主要依据是人耳的听觉特性,使用“心理声学模型”来达到压缩声音数据的目的。

58音频压缩技术.一般,音频压缩技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而按照压缩方案的不同,又可分为时域压缩、变换压缩、子带压缩以及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混合压缩等。

59时域压缩(或称为波形编码)技术是直接针对音频PCM码流的样值进行处理,通过静音检测、非线性量化、差分等手段对码流进行压缩。

60 .子带压缩技术是以子带编码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编码方法。

子带编码理论最早是由Crochiere等在1976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信号分解为若干子频带内的分量之和,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性,对各子带分量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以降低码率。

61变化压缩技术与子带压缩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技术对一段音频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对所获得的变换域参数进行量化、传输,而不是把信号分解为几个子频段。

62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olation,PCM)是该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但也是数据量最大的编码系统。

63声音数字化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样,第二部是量化。

64 量化放法,但可归纳成两类:一类称为均匀量化,另一类称为非均匀量化。

65 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量化后的样本值Y和原始值X的差E=Y-X称为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

66 增量调制(Delta Modulation,DM)是一种预测编码技术。

增量调制虽然简单,但存在两个缺点:一是会出现斜率过载(slope overload),二是会产生粒状噪音(granular noise)。

增量调制器的输出不能保持跟踪输入信号的快速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为增量调制器的“斜率过载”。

粒状噪声是指在输入信号缓慢变化部分,即输入信号与预测信号的差值接近零的区域,增量调制器的输出会出现随机交变的“0“和“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