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峪地质图分析策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 策划]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

松岭峪地质图上虽然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红石崖、彩云岭、松岭、云

岭山、杉岭、松岭峪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还有一条NW,SE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判断出该图的地形轮廓是:图区总体呈NW-S晌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松岭峪地质图是一幅很复杂的地质图,对该图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图区的下寒武统底面、下泥盆统底面和古新统底面是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根据这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可以把图区分为四大构造层,从下向上分别是前寒武系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和新生界构造层,各构造层具有不同的地层组成和构造特点。

1. 四大构造层的主要特点

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角王村—任村—杉岭一带,主要由中元古界(Pt2)片岩组成,片岩中发育枢纽近EW向的褶皱,褶皱的轴面向北倾斜。该构造层内还分别发育NWSE向延伸的、断面向NE倾斜的F4正断层和断面向SW厅向倾斜

的F3逆断层。断层截切片岩中的褶皱,F4正断层被刘村一带的辉长岩体截切, 而F3 逆断层的上盘则覆盖了刘村辉长岩体,表明断层形成于褶皱作用之后,而且

F3逆断层形成于F4正断层之后。在下构造层的丁村和刘村一带发育辉长岩侵入体。从丁村辉长岩体被下寒武统覆盖的地质事实知道,辉长岩体侵入活动发育在早寒武世之前,很可能与F4正断层同时,刘村辉长岩体截断F4正断层只是同一次伸展活动中的相对早晚关系的反映。

下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部,主要围绕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由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组成。该构造层内发育NW-SE向褶皱和NW-SE

向延伸的F2逆断层。F2逆断层的断面向SW厅向倾斜,由于该断层的作用,范村背斜的NE翼和毛村向斜的SW翼地层倒转。后期的剥蚀作用在毛村东南部形成了一个由中—上寒武统地层组成的飞来峰构造。在该构造层的东北角发育花岗岩体,该花岗岩体侵入于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之中。

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的东南部和中部,由下—中泥盆统、

下—中石炭统和下三叠统地层组成,其中缺失上泥盆统、上石炭统和二叠系,地层

缺失部位发育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该构造层内发育NV—SE向的大规模褶皱和

NW SE向的F1逆断层。松岭和彩云岭一带是两个大型背斜。彩云岭背斜由于位于

F1逆断层的上盘,背斜的NE翼地层倒转。香溪和白玉山是两个比较大的向斜,白玉山向斜的SW翼由于受到F1逆断层的影响而倒转。F1逆断层与F2逆断层的断面均向SW方向倾斜,这二者很可能形成于从SW向NE方向的同一次挤压构造活动。

F1 逆断层截切下三叠统地层,在彩云岭一带又被花岗闪长岩截切,据此推断F1 逆断层形成于早三叠世之后,花岗闪长岩侵入活动之前。由于图区缺失中—上三叠统,推断导致该构造层中NW SE向褶皱和逆断层的SW向挤压活动应该发生在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初。在该构造层的松岭背斜范围内发育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它们截切背斜。该构造层内还发育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它们截切前期的构造线,显然是后期岩浆活动叠加的产物。

新生界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的西侧,由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上第三系组成,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5?,构造变形较弱,基本属于水平地层。

2. 图区反映的构造演化史

中元古代(Pt2) 晚期,图区的东北部受到从北向南的挤压,片岩中形成轴面向北倾斜的东西向褶皱。中元古生代末,图区东部的应力机制转变为近南北向的伸展

活动,形成断面向NNE顷斜的F4正断层和刘村、丁村辉长岩侵入体。晚元古代(Pt3) ,前寒武系构造层抬升遭受剥蚀,导致图区缺失上元古界。早寒武世初,图区的东北部持续沉降,在前寒武系构造层之上接受了寒武系和下奥陶统地层。早

奥陶世末,东北部受到近南北向的挤压,致使下古生界构造层中形成近东西向延伸的褶皱,并使前寒武系构造层和下古生界构造层抬升剥蚀,使图区缺失中—上奥陶统和志留系。早泥盆世初,图区的东部和中部稳定沉降,沉积了下—中泥盆统砂岩。中泥盆世末,下—中泥盆统沉积区抬升,致使上泥盆统缺失。早石炭世初,图的东南部和中部又一次沉降,沉积了下—中石炭统砂岩和砂页岩。中石炭世末,本区再一次抬升,致使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缺失。早三叠世初,图区再一次迅速沉

降,沉积了下三叠统灰岩。早三叠世末,本区受到从SW向NE方向的强烈挤压,在上古生界和下三叠统中形成NWSE向褶皱和轴面向SW方向倾斜的F1 F2和F3逆断层,强烈的

逆冲推覆活动使这F1和F2逆断层断面附近的地层倒转,F2逆断层的上盘在后期的风化剥蚀过程中在毛村东南部形成了飞来峰构造。在这次大规模的

从SW向NE方向的逆冲推覆活动中,下古生界构造层中原来的EW向褶皱被改造成为NV—SE向。作为古新世伸展活动的前奏,晚白垩世末,图区发生广泛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体侵入活动,在图区形成了多个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侵入体。古新世初开始,图区的西部持续沉降,水体不断加深,形成了从古新统砾岩至上第三系灰岩的向上水体变深的沉积系列。

划分构造层的目的是确定地质演化阶段,划分构造层的依据是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因此,是否需要把某个界面作为构造层的界面对待,需要考虑该界面所反映的地质意义。

图中的第四系分布范围非常局限,仅分布在香溪河中下游的河谷地带,属于河流相冲积物,第四系与下伏下三叠统之间确实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但是考虑到图区从古新统至新近系基本为水平地层,第四系与下伏下三叠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

界面显然不反映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把它作为构造层的界面是不合适的。在图西侧的云岭山东侧,虽然在三个冲沟处可以见到渐新统的底界截切始新统底界的现

象,但实际上渐新统与始新统之间是整合接触关系,它们之间的截切关系主要是在地势坡度较陡的情况下由于河谷剥露作用造成的,并不反映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所以在E3与

E2之间划分构造层是不合适的。由于下石炭统与下伏中泥盆统之间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在C1/D2之间划分构造层也是不合适的。

松岭峪地质图上确实有一些断层的性质无法判断,但是可以根据区域地质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推断。在白玉山南侧的 2 个小型断层、彩云岭南部的 1 个小型断层和松岭南北的5个小型断层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推断它们很可能是小型平移断层:(1) 它们的规模较小,数量较少,不构成区域性的断层,它们应该是派生的小型断层;(2) 它们的平移特征比较明显,既有左行平移断层,又有右行平移断层,暗示它们形成于同一期大的构造活动;(3)它们与NW-SE向逆断层的断面倾向基本一致,反映它们

很可能是逆断层形成过程中的派生小型断层。松岭峪南部4条NNE-SSV向断层的断面倾向未知,虽然可以根据背斜核部下泥盆统与中泥盆统的出露宽度变化判断断面两侧断盘的相对升降方向,但是由于不能确定上盘和下盘,断层的性质不能确定。

但是由于图区不发育NNE-SSV向的其它挤压构造,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断层是正断层,推断其形成于与F5 正断层同期的伸展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