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 体重)÷标准体重}×100%
肥胖分度
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30-49% 重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59% 极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60%
2、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 。
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还影响孩子 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也往往是成人期发生高 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的隐患。因此,应引 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儿童肥胖率
目前,中国城市儿童、 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 行期,而北京等大城市则 更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 发生率仍在迅速增长, 5年增幅达到12%到15%。
遗传性疾病
1、贝一韦综合症(Prader-wili syn)
周围型肥胖,肌张力低下、智能障碍 和性发育不良。出生时即有肌张力低下、 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迟缓。一 般2~3岁开始长胖,性格暴躁,伴有特殊 外表,如矮身材,颅盖高、眼小、手足小 。血浆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临床分类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的95%~97%,不伴 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约占3%~5%,继发于各种内 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 们不仅体脂分布特殊,且常伴 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肥胖儿童大多有家族肥胖史,目 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父母皆肥胖的,子女约70%~80%的 肥胖, 父母单方肥胖,子女约40%~50%的 肥胖, 双亲体重正常,子女约10%~14%。
小儿肥胖症
(0besity)
定义:
肥胖症(obesity)是由于能量摄入 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 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 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肥胖儿童是成人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
* 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
以幼儿 期 、学龄期男孩多发,继 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变。临床以肥胖 、性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 伴源自文库崩症,脂肪分布不均匀,主要分 布 在 颈、乳房、会阴、下肢、臀部, 而手指显纤细,身材矮小,第二性征 延迟或不出现 , 头颅CT和MRI可发现 病灶。
甲低、生长激素缺乏症,都 有肥胖的症状,各自有其特征性 的表现。
二、鉴别诊断 :
内分泌疾病
1、皮质醇增高症 (又称库欣氏综合症—Cushing,s syn)
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皮 质醇所致,临床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 脸、多血质面容。常伴高血压、皮肤紫 纹、多毛,血皮质醇水平升高,昼夜节 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不能被抑 制(单纯性肥胖被抑制)。
2、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 ( Froehlich syn)
扁平足和膝外翻、下肢静脉曲张
身高多高于同龄儿,骨龄正常或提前。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酯、胆固醇均↑,严重β-脂蛋白↑ 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刺激实验的峰 值较正常小儿低,高胰岛素血症 肝:脂肪肝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身高体重法
肥胖标准: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20%以上可诊断(国内常用标准) 计算方法为:
2、饮食因素
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摄入的营养超过 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便会转化为脂肪 储存于体内,因而导致肥胖。
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
婴儿出生前3个月, 生后第一年, 11~13岁三个阶段,
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就会引起肥胖。
饮食习惯、食品的质和量受社 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大城 市中绝大多数家庭已逐步步入小康, 因此除摄食过度外,尚有偏爱荤食、 油腻、甜食和零食,使能量更多的 储存,导致肥胖发病率增高。
该方法的实用性强、可靠,已广泛应用于区别正 常或肥胖和各种肥胖度(国际上常用标准)
BMI=体重(kg)/身高平方( M2 ) 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 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25为轻度肥胖; ≥30为中度肥胖; ≥40为重度肥胖。 ≥25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 ≥27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
4、其 他
进食过快,如调节饮食感及饥饿 感的中枢失去平衡可导致多食,精神 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 以及心理异常等可致儿童多食。
继发性肥胖
又称病理性肥胖,约占3 %~5%,继发于各种内分泌、 代谢病和遗传综合症。
肥胖是长期能量正平衡的结果
Fat Stores
营养素摄入 > 机体消耗 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3、运动因素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 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的 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 多,但如活动过少,也 可引起肥胖。如学龄儿 童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 大量课后和课外作业, 或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 视、玩电脑,均可导致 肥胖。
中国预防医学科 学院营养与食品 卫生研究所日前 公布的一份抽查 结果显示,儿童 肥胖率随看电视 时间的增加而增 加,平均看电视 时间每增加1小时, 肥胖发生率增加 约1.5%。
脂肪细胞数量 脂肪细胞体积
肥胖
病理生理
肥胖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尿酸
内分泌变化
糖尿病 肥胖、骨质病 男性性功能低下 女性月经不调、不孕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一般1岁以内,5~6岁和青春期好发。 一、症状
患儿食欲旺盛且喜食甜食、油腻荤 食、淀粉类和零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 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疼。日 久会造成心理障碍、自卑、孤独、胆怯, 影响社交。
二、体征
体格检查患儿皮下脂肪丰富,但分布均匀, 面部脂肪堆积形成双下颏,口、鼻相对变小,躯 干脂肪以双乳、腹、髋、肩部堆积为多。
乳房脂肪堆积,常会被误诊为乳房发育。
男童往往因阴茎陷于阴阜组织被误诊为小阴 茎或睾丸缩于腹股沟被误诊为隐睾。
重度肥胖儿腹部、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 或紫纹,部分患儿皮肤有棕色或褐色色素沉着, 表皮增厚,以颈、腋下鼠蹊或肘部好发。
肥胖分度
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30-49% 重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59% 极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60%
2、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 。
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还影响孩子 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也往往是成人期发生高 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的隐患。因此,应引 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儿童肥胖率
目前,中国城市儿童、 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 行期,而北京等大城市则 更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 发生率仍在迅速增长, 5年增幅达到12%到15%。
遗传性疾病
1、贝一韦综合症(Prader-wili syn)
周围型肥胖,肌张力低下、智能障碍 和性发育不良。出生时即有肌张力低下、 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迟缓。一 般2~3岁开始长胖,性格暴躁,伴有特殊 外表,如矮身材,颅盖高、眼小、手足小 。血浆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临床分类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的95%~97%,不伴 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约占3%~5%,继发于各种内 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 们不仅体脂分布特殊,且常伴 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肥胖儿童大多有家族肥胖史,目 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父母皆肥胖的,子女约70%~80%的 肥胖, 父母单方肥胖,子女约40%~50%的 肥胖, 双亲体重正常,子女约10%~14%。
小儿肥胖症
(0besity)
定义:
肥胖症(obesity)是由于能量摄入 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 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 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肥胖儿童是成人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
* 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
以幼儿 期 、学龄期男孩多发,继 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变。临床以肥胖 、性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 伴源自文库崩症,脂肪分布不均匀,主要分 布 在 颈、乳房、会阴、下肢、臀部, 而手指显纤细,身材矮小,第二性征 延迟或不出现 , 头颅CT和MRI可发现 病灶。
甲低、生长激素缺乏症,都 有肥胖的症状,各自有其特征性 的表现。
二、鉴别诊断 :
内分泌疾病
1、皮质醇增高症 (又称库欣氏综合症—Cushing,s syn)
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皮 质醇所致,临床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 脸、多血质面容。常伴高血压、皮肤紫 纹、多毛,血皮质醇水平升高,昼夜节 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不能被抑 制(单纯性肥胖被抑制)。
2、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 ( Froehlich syn)
扁平足和膝外翻、下肢静脉曲张
身高多高于同龄儿,骨龄正常或提前。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酯、胆固醇均↑,严重β-脂蛋白↑ 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刺激实验的峰 值较正常小儿低,高胰岛素血症 肝:脂肪肝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身高体重法
肥胖标准: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20%以上可诊断(国内常用标准) 计算方法为:
2、饮食因素
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摄入的营养超过 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便会转化为脂肪 储存于体内,因而导致肥胖。
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
婴儿出生前3个月, 生后第一年, 11~13岁三个阶段,
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就会引起肥胖。
饮食习惯、食品的质和量受社 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大城 市中绝大多数家庭已逐步步入小康, 因此除摄食过度外,尚有偏爱荤食、 油腻、甜食和零食,使能量更多的 储存,导致肥胖发病率增高。
该方法的实用性强、可靠,已广泛应用于区别正 常或肥胖和各种肥胖度(国际上常用标准)
BMI=体重(kg)/身高平方( M2 ) 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 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25为轻度肥胖; ≥30为中度肥胖; ≥40为重度肥胖。 ≥25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 ≥27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
4、其 他
进食过快,如调节饮食感及饥饿 感的中枢失去平衡可导致多食,精神 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 以及心理异常等可致儿童多食。
继发性肥胖
又称病理性肥胖,约占3 %~5%,继发于各种内分泌、 代谢病和遗传综合症。
肥胖是长期能量正平衡的结果
Fat Stores
营养素摄入 > 机体消耗 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3、运动因素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 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的 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 多,但如活动过少,也 可引起肥胖。如学龄儿 童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 大量课后和课外作业, 或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 视、玩电脑,均可导致 肥胖。
中国预防医学科 学院营养与食品 卫生研究所日前 公布的一份抽查 结果显示,儿童 肥胖率随看电视 时间的增加而增 加,平均看电视 时间每增加1小时, 肥胖发生率增加 约1.5%。
脂肪细胞数量 脂肪细胞体积
肥胖
病理生理
肥胖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尿酸
内分泌变化
糖尿病 肥胖、骨质病 男性性功能低下 女性月经不调、不孕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一般1岁以内,5~6岁和青春期好发。 一、症状
患儿食欲旺盛且喜食甜食、油腻荤 食、淀粉类和零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 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疼。日 久会造成心理障碍、自卑、孤独、胆怯, 影响社交。
二、体征
体格检查患儿皮下脂肪丰富,但分布均匀, 面部脂肪堆积形成双下颏,口、鼻相对变小,躯 干脂肪以双乳、腹、髋、肩部堆积为多。
乳房脂肪堆积,常会被误诊为乳房发育。
男童往往因阴茎陷于阴阜组织被误诊为小阴 茎或睾丸缩于腹股沟被误诊为隐睾。
重度肥胖儿腹部、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 或紫纹,部分患儿皮肤有棕色或褐色色素沉着, 表皮增厚,以颈、腋下鼠蹊或肘部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