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选修1_课题3_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43页PPT

高二生物选修1_课题3_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43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二生物选修1_课题3_分解纤维素的微生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物的分离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20张PPT)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20张PPT)

菌的培养基上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一)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 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 酵。
(二)纤维素酶测定方法: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 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选择培养
2. 制备选择培养基

3. 具体操作: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
梯度稀释
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

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Fra bibliotek2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 菌的培养基上
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 择培养。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①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 ②使菌体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分子 式为(C6H10O5)n,不能给动物直接利用吸收。
华师附中汕尾学校 杨宇涛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
糖苷键
(1)化学组成: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 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2)分布作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C、刚果红不能与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若培养基上产生了透明圈,则说明已筛选出了纤维素分解菌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
〖旁栏思考1〗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 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梯度稀释
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是将土样制成
↓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
菌的培养基上
的稀释菌悬液直接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
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细菌增殖后,再涂 布在鉴别培养基上。其它操作基本相同。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高中生物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课件

高中生物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课件
目录 退出
5.通过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 步的筛选,这只是分离提纯的第一步。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还需 要进行( )。 A.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B.提取纤维二糖的实验 C.浓缩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 D.提取葡萄糖的实验 解析:对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常用的方法是对分离的菌种进行发酵产 纤维素酶的实验。 答案:A
目录 退出
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提示: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 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 10 cm 的 腐殖土壤中。 4.阅读教材第 29 页旁栏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成分回答 下列问题。 (1)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 提示:是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 (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 择的? 提示: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粉,所以只有能分 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可以大量繁殖。
目录 退出
(2)自然界中的纤维素是如何被利用的? 提示:自然界中的纤维素主要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其余的 一部分被草食动物取食利用(实质上也离不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一部 分作为能源被人类燃烧利用。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来自步可省略)→梯度稀释→将样 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目录 退出
2.在加入刚果红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 是( )。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 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解析: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 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答案:D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修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修1

①鉴别培养基 的特点? ②如何鉴别?
根据:微生物 对生存环境的 要求,到相应 环境中去找;
目的:增加纤维素 分解菌的浓度,以 确保能够从样品中 分离到所需要的微 生物;
刚果红染色法
挑选 菌落
挑选什 么样的 菌落?
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基”,回答以下几问题:
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纤维素
C1酶、Cx酶
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
葡萄糖
如何证明纤维素酶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滤纸崩溃法
在2支20mL的试管中,分别放入 1×6cm的滤纸条,再分别加入pH为4.8、 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醋酸-醋酸钠 缓冲液10mL、11mL。在加入10mL缓冲 液的试管中加入1mL纤维素酶 (70~80U/mL)。将二支试管固定在 50mL的锥形瓶中,在摇床上以140r/min 的转速振荡反应1h,观察结果。
〖思考1〗U表实示验1个分酶析活:力P单2位7的,是小指实在验温度是为如25何℃构,其成他对反照的?
应条件,如pH等,均为最适的情况下,在1min内转化
在一支试1m管m中ol添的底加物纤所维需的素酶酶量,。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_刚___果__红__染__色___法_。该方法可以通 过_颜___色____反应直接筛选。
2、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 _红__色__复__合__物___,当纤维素被_纤__维__素__酶__分 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 纤__维__素__分__解__菌___为中心的_透__明__圈___,可以 通过是____否___产___生___透____明___圈_______ 来筛选纤维素 分解菌。

高中生物选修1课件: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共33张PPT)

高中生物选修1课件: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共33张PPT)

们能量,还可以用于酿酒、酿醋等食品加工业,成为葡萄糖的 链

替代品。
请思考:
1.如何将纤维素分解成人类可以利用的单糖?

2.从何处可得到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又如何分离?



栏 目 链 接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的化学组成
含C__、__H_、__O_三种元素,是一种多糖。纤维素的基本组
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 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解析:自然界中部分能够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
纤维素。

答案:D
目 链

变式 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纤维素、纤维素酶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B.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是因为人体可分泌纤
维素酶而直接利用它
栏 目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 基上
变式
训练
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
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
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 栏

离的微生物。
链 接
答案:A
【学习力-学习方法】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解析:选择培养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所用培养基
是液体培养基,以便于下一步的稀释涂布操作。


答案:A


变式 训练
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
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纤维素粉 NaNO3、酵母膏 (2)液体 (3)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操作
•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
• (1)实验流程:土壤选取择培样养→
(此步可
省 略 )→ 梯 度 纤稀维释素分→解菌将 样 品 涂 布 到 鉴 别
的透培明养圈 基上→挑选产生
的菌落。
• (2)土壤取样
• 纤维素粉
5g
• NaNO3
1g
• Na2HPO4·7H2O
1.2 g
• KH2PO4
0.9 g
• MgSO4·7H2O
0.5 g
• KCl
0.5 g
• 酵母膏
0.5 g
• 水解酪素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 分别是______、______。
• ①配方组:分
含量 /g
提供的主要营养
纤维素粉
5
碳源、能源
NaNO3
1
Na2HPO4·7H2 O
1.2
KH2PO4
0.9
MgSO4·7H2O 0.5
KCl
0.5
无机盐
•②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选择培养基 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①配方:
组分 含量
CMC- 5~ Na 10 g
酵母膏 1 g
KH2PO 0.25
4
g
琼脂 15 g
提供的主要营养 碳源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无机盐 凝固剂
•②此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其中加入刚果红 可形成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可 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 【巩固1】 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下 面的问题。
•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程标准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2.探讨微生物的利用。 •课标解读 •1.简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 •2.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纤维素酶 (1)组成: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酶 、 Cx酶 和 葡萄糖苷酶 。 (2)作用 纤维素―C―1酶――、―C―x―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 采集土样时,可纤以维选素择丰富
的环
境。
•(3)选择培养
•①目的:增加纤维素分浓解度菌的 够从样品微中生物分离到所需要的
,确保能 。
•②选择培养: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
装有30 mL培养基的锥摇形床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
上,在一定温度下混振浊荡培养1~2 d,直至培养液

。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2)此配方为______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
•(3) 此 培 养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 择 出 的 微 生 物 主 要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粉,氮源有 NaNO3、酵母膏。因没有凝固剂成分,因此,该 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液体培养基。因该培 养基仅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因此,可用于选 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 A.C1酶和Cx酶 萄糖苷酶
显示出颜色
优 反应基本上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
点 是纤维素分
问题
解菌的作用
操作繁琐, 缺 加入刚果红 点 会使菌落之
间发生混杂
①由于琼脂、土豆汁中均含 有淀粉类物质,可能使产生 淀粉酶的微生物也形成透明 圈,即假阳性反应;②有些 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 ,它们会降解刚果红形成透 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 区分
•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 分解菌少
•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 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 解析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 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选择
纤维素和纤维素酶
• 【例1】 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 二糖的酶是( )。
•1.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流程
•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比较
项目
方法一
方法二
内容
培养基长出菌落→覆盖 配制CR溶液→灭菌→ CR10~――15→min倒去CR→加 按照1 mL CR/200 mL 过程
入NaCl溶液1―5―m→in倒掉 培养基比例混匀→倒平 NaCl溶液→出现透明圈 板→培养→出现透明圈
•特别提醒 (1)本实验方案中应设置普通培养基 (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实验。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先经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增 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然后经梯度稀释后,再 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
• 【巩固2】 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的 叙述,错误的是
• ( )。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 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
法。
• (2) 筛 选 原 理 : 刚 果 红 可红以色复与合纤物 维 素 形
成 纤维素酶 ,当纤维素被

解后,刚果红——以纤纤维维素分素解的菌复为中合心物的就透明无圈法形成,

养是否产生透明基圈




,我
们可以通过
来筛选
纤维素分解菌。
•[思维激活1]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选 择因子”是什么?
的实验液,体纤发维酵 素
酶固的体发发酵酵方法有


两种。
• (2)纤对维纤素维酶素酶的分测解定滤纸方等法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 进行一定般量采测用


•[思维激活2] 由“选择培养”实验操作过程请你 推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异化类型是需氧型还是厌氧 型?
•提示 由选择培养操作中“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 可推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异化类型为需氧型。
•③挑选菌落
•a.刚果红染色法,产生挑透选明圈 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的菌落,
•b . 常 用 的 刚 果 红 染 色 法 包 括 两培养种微,生物一 种 是
先 刚果红
颜色 ,再加入 倒平板
进行
反应,另一种是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
• 2.课题延伸
• (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
解发酵菌产,纤需维素要酶进行
•提示 纤维素分解菌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 粉”,唯有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方可在该培养 基上生存,其他微生物将因缺乏碳源而无法生存, 以此,可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 •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 2.筛选过程中涉及的两种培养基
•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