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3章第2节课时作业含解析

合集下载

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含WORD版版及课本中的图片集)--第二节 产业转移

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含WORD版版及课本中的图片集)--第二节 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思考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住选择各有什么优点?像图5.7中展示的外资或合资工厂,在我国有成千上万,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

它们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为什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它们建厂的目的地?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0世纪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图5.8)。

思考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试解释其原因。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三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以我国或世界某一区域为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比较不同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的差异。

知识梳理与巩固 知识点1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知识梳理]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二、德国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对比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 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距离铁矿近,水资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 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存在 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综合整 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方法技能]1。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

2。

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资源开发条件差异→生产结构差异→面临的问题不同→治理措施和发展方向不同.[典例巩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图甲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区这三种能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图乙表示的是某种能源在全国的开采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C 分别代表的能源名称和图乙所表示的能源名称。

(2)省区③所处的地形区是 ,这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简述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省区③建立了一批炼铝企业,分析其建设炼铝企业的主要原因。

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梳理]一、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1。

【高中地理】2017高中必修三课时作业(17份) 人教课标版3

【高中地理】2017高中必修三课时作业(17份) 人教课标版3

[基础巩固]201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9月在北京举行,为此我国利用多颗气象卫星对北京的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据此回答1~2题。

1.在此期间,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主要运用了()A.全球定位系统B.卫星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2.对寒潮、台风、暴雨、洪涝等进行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①台风中心位置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④台风的移动方向⑤台风的登陆地区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1题,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拍摄的卫星遥感图像,主要运用了卫星遥感技术,B对。

第2题,通过对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台风中心位置,①对;台风的强度和速度,②对;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③对;台风的移动方向,④对;台风的登陆地区,⑤对。

答案:1.B 2.D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B.能对地理事物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C.能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广泛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D.主要由空间部分、传感器和地面系统三部分组成解析:选A。

能对地理事物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的是GPS;能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广泛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是RS;RS主要由空间部分、传感器和地面系统三部分组成。

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16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的各个部门。

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此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A.RS B.GPS+RSC.GPS+GIS D.GIS+RS5.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计算机技术B.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解析:第4题,先明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GPS的主要功能为定位;GIS的主要功能为数据分析;RS的主要功能为获取信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产生原因的是()A.冬季燃煤取暖B.汽车尾气排放C.农村大量使用沼气D.尾气处理技术的落后2.针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煤炭的使用B.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C.全部使用电动交通工具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1题,由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SO2和NO x造成的,因此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使用。

第2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轻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2.D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区域性集聚特征更为明显,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亦逐渐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

下图为1995—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轨迹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图表明环境污染事件()A.转移速率在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明显较低B.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排污有关C.西部和东部是高危风险发生区域D.发生区域在我国分布均匀4.2004—2010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是()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题,由图所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可知污染发生的主要区域也在南方地区;转移速率取决于相同的时间内重心转移的距离;环境污染主要由污染工业引起,发生区域在我国并不均匀分布,且其重心位置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变化。

第4题,由图可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2004—2010年向中部和东部地区转移,结合时政可知,主要原因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对转移产业的承接和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4.A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

不幸的是,它现已濒临灭绝,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

高中地理必修3第3章 第2节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3第3章 第2节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巩固](2016·潍坊期末)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有很大影响,但各河段存在不同的“病症”。

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A.“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B.“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C.“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C.中、下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D.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解析:第1题,黄河源头“脱发”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放牧;上游河段的“动脉阻塞”指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中游的“腹泻”是指中游的水土流失现象;下游“脚肿”是指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的现象。

第2题,黄河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多峡谷,宜进行梯级开发;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中游应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疏浚河道;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基地。

答案:1.C 2.C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回答3~4题。

3.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A.水电、人才密集B.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4.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的意义是()A.加快了河水下渗,减少了下游径流量B.建多个水库,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C.有利于洪水下泄D.将洪水全部拦住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降水较多,水能丰富,适合梯级开发。

第4题,梯级开发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渐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

答案:3.D 4.B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5~6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word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word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必备知识基础练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把未来的长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千帆竞渡”的生态走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三峡水库“蓄清”的时间可能是()A.4—5月B.7—8月C.10—11月D.12月至次年1月2.三峡水库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不是因为()A.伏旱天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B.河流含沙量大,减少水库的淤积C.处于主汛期,腾出库容防洪D.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3.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A.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增加B.增大下游水量供给C.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D.流域内水土流失减轻近年来,中国各地太阳能电站迅猛发展,沙漠、荒野、山地、滩涂、湿地、湖泊……都成为它们的领地,其风头之劲,盖过了曾经火热的风电。

然而,这些带着“绿色”光环的电站,也正在引发诸多的争议和忧思。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中国太阳能电站高速发展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降低能源生产成本②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③优化能源结构④促进新兴产业发展⑤替代矿物能源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③5.太阳能电站发展势头盖过风电的原因是()①运营与维护的难度更低②对地理环境的干扰更少③对电网来说更稳定和友好④政策扶持力度更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太阳能电站引发的争议和忧思不可能是()A.切割自然景观B.是环境脆弱区的新型“入侵者”C.侵占生产用地D.太阳能发电废弃物的回收困难(2021·江南联考)读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某可再生资源开发图,完成7~8题。

7.该资源最有可能是()A.水能B.太阳能C.风能D.天然气8.制约P省进一步开发该资源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富集地()A.资源蕴藏量小B.人口分布稀疏C.资源分布分散D.地质条件复杂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2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作业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2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作业

其次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平安题组1突发环境大事影响国家平安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枯燥。

同时又削减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整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答复1~2题。

1.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A.人类生活污染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D.港口建设2.关于海洋沙漠化产生危害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海洋生物由于氧气缺乏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酷热枯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水温降低1.C2.D[第1题,海洋污染物来源众多,但由材料中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的形成主要与废油入海有关,所以,其来源主要是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

第2题,海洋沙漠化使海洋被油膜掩盖,抑制了海水蒸发,削减了海面潜热释放,使其水温上升。

]题组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国家平安的影响及对策自2017年12月底开头,中国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24种洋垃圾。

读塑料瓶进化为打火机的旅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打火机的旅程表达的地域联系方式不包括()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C.信息联系D.产业集群联系4.关于我国进口洋垃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制造业原料本钱降低B.我国高端制造业盈利下降C.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开展D.兴旺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3.D4.A[第3题,前面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是后面国家和地区的原料,有投入产出联系,包括生产协作联系,A包括;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活动,是商贸联系,还有信息联系,B、C包括;分散在不同国家地区,没有产业集群联系,D不包括。

第4题,我国进口洋垃圾,可使我国制造业原料本钱降低,A正确;我国高端制造业占比重少,B错误;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开展,C错误;是兴旺国家将废弃物处理环节转移到开展中国家,D错误。

]阅读材料,答复5~6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作业2-2中国的能源安全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作业2-2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后作业提升5中国的能源安全【基础演练】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

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下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

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

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据此完成1~2题。

1.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A.潮汐涨落的影响B.流域降水集中C.城区地形起伏小D.河涌纵横交错2.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A.乌涌B.猎德涌C.海珠涌D.大冲口涌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突破60%,5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

读中缅油气管道(昆明—马德岛)路线图,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管道运输、铁路运输B.铁路运输、海洋运输C.海洋运输、管道运输D.铁路运输、内河航运4.中缅油气管道沿线()A.旱涝灾害较少B.以种植小麦为主C.穿越众多高山峡谷D.地质条件相对稳定5.关于中缅油气管道建成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我国从缅甸大量进口石油②减少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缩短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运费③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④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3:4.2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3:4.2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在2013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广州、深圳两市仅次于北京、上海两直辖市,分列第3、4位,佛山市和东莞市分列第11、18位,显示了广东省的经济实力。

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 ( )A.国际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C.优越的区域条件D.著名的侨乡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区位条件的是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国家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3~4题。

3.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4.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第5~6题。

5.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6.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8.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9~10题。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通过引力确定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的主要原因。

2.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线,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3. 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英国位于0度经线上。

4. 纬度是指垂直于地轴的线,赤道位于0度纬线上。

5. 符合“六分之一”原则的世界时区分带,地球公转一周分为24个时区。

6.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唯一,纬度也是唯一的。

7. 通过观察北极星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是极角测量法。

8. 屈曲于赤道两侧的纬线为副高纬线。

9. 地图的用途主要有定位、导航和分析等。

10. 副经线上纬度信号北面向南。

第二章:生产活动与区域联系1. 牧业适宜于气候湿润、草木茂盛的地区。

2. 水力资源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用于灌溉、水运等。

3.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金融等活动。

4. 就近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就近选择和原材料、能源来源距离较近的地理位置。

5. 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地区属于农业区。

6. 工业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7. 我国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区包括川渝黔、长江中下游和福建等地。

8. 我国西南部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原因是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9. 农产品的产地和市场之间不存在空间隔阂。

10. 我国东北地区适合发展森林工业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丰富。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分布的人口数量。

2. 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条件。

3. 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自然增长等。

4. 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城市人口流动呈现循环性。

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 中心城市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7. 人口的流动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要形式。

8. 人口流动会造成就业压力、城市交通负荷等问题。

9. 垂直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扩张和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作业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作业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课后作业提升7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基础演练】1.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其复杂特殊主要表现在()A.海洋空间范围广B.海洋环境恶劣C.人类对海洋了解很少D.海洋能源密度低,开发利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2.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肾”B.沿海滩涂属于海洋生态系统C.三江平原是我国主要森林分布区之一D.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浮游植物3.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读海底地形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B.①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和沙矿C.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D.④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4.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令人关注。

海洋空间包括()A.海面、海底、海洋上空B.海面、海底、海洋水体C.海面、海底、海洋水体、海岸地带D.海面、海底、海岸地带、海面上空5.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A.海洋捕捞B.海洋化工C.潮汐发电D.海洋航运6.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礁组成。

如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马尔代夫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岛上还分布有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缺乏,解决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2节课时作业含解析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2节课时作业含解析

[基础巩固]1.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B.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滞蓄大量降水C.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50%D.亚马孙雨林的降水量全部是自身产生的解析:选B。

放出氧气主要是对大气的作用,A错误;热带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涵养水源体现的,B正确;亚马孙雨林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C错误;亚马孙雨林的降水约有50%来自于海洋,D错误。

2.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解析:选D。

对于森林这种可再生资源,我们的开发应该以保护其更新环境为前提,要用养结合,即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自然更新与人工培育相结合,开发注意延长产业链,加强综合利用。

3.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因为()①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②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D.①④.③④C解析:选A。

热带雨林的养分主要集中在地上植物体部分,而土壤非常贫瘠,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即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被人们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

读下表,回答4~5题。

) 4.探究结果表明(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8月份均温较低.该地C7、.林地比裸地的平均气温低D)5.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③减弱噪声④吸烟除尘⑤防风固沙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A.①②B.②⑤.③⑤D .③④C解析:第4题,一般地,夏季林地温度较裸地低,表中显示4~10月林地气温低于裸地,说明此时为该地夏半年,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A、C两项;从表中数据看出,林地月均温在夏半年低于裸地,冬半年高于裸地,其年温差应小于裸地,排除B项。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3.2 流域的综合开发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3.2 流域的综合开发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答案】1.A 2.D2.田纳西河流域多山,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明显;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末春初多降水,雨热不同期;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

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

下图为郑国渠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郑国渠的支渠引水大致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4.指出郑国渠从泾水“引水淤田”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3.D 4.B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

据此回答5—6题。

5.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6.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答案】5.A 6.C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3.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作业(提升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3.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作业(提升版)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2.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答案】1.A 2.C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B.①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4.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下列做法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C.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答案】3.A 4.B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

读“红水河流域图”,完成5-6题。

5.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地形④植被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6.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答案】5.C 6.A【解析】第5题,水能资源与河流的径流量和流速有关,流域的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则水能资源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2016·潍坊期末)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有很大影响,但各河段存在不同的“病症”。

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A.“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B.“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C.“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C.中、下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D.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解析:第1题,黄河源头“脱发”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放牧;上游河段的“动脉阻塞”指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中游的“腹泻”是指中游的水土流失现象;下游“脚肿”是指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的现象。

第2题,黄河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多峡谷,宜进行梯级开发;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中游应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疏浚河道;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基地。

答案:1.C2.C题。

4~3回答,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3.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A.水电、人才密集B.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4.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的意义是()A.加快了河水下渗,减少了下游径流量B.建多个水库,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C.有利于洪水下泄D.将洪水全部拦住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降水较多,水能丰富,适合梯级开发。

第4题,梯级开发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渐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

答案:3.D4.B题。

6~5完成,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5.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土地肥力消耗大、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B.为扩大耕地和炼铜而毁林、烧炭C.大规模开采当地矿产D.炼铜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6.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 A)在“统一管理,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将下列哪个因素作为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核心()A.河流的梯级开发B.河流的洪涝治理C.流域内农业的多种经营D.流域内的矿产开发解析:第5题,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中,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该流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非常有利于棉花的种植。

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第6题,河流的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核心。

答案:5.A6.A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读阿斯旺题。

8~7回答,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7.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C.阿斯旺工程的唯一目标是防洪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8.从年泄洪量来看,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解析:第7题,任何工程对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三峡工程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可以防止或减轻洪涝灾害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

第8题,三峡工程年泄洪量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长江流域面积较尼罗河大,支流多,更重要的是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而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答案:7.B8.C9.(2016·南京调研)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中)游河段,图中试述其发挥的综合效,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益。

(2)近年来长江中游出现湖泊面积缩小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以及给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

(3)填写下表。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影响、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等,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长江上游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发挥的综合效益体现在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方面。

(2)近年来长江中游出现湖泊面积缩小现象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乱砍滥伐,中游围湖造田;给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涝灾害多发等。

(3)长江上、中、下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上三峡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

(2)原因:上游乱砍滥伐,中游围湖造田。

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涝灾害多发。

(3)(自上而下,自左至右)退耕还草还林,植树造林等洪涝灾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及有机农业等10.(2016·柳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可进行梯级开发,流域内建有多座水电站。

.(1)说明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解析:(1)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2)从能源供应、环保、防洪等方面分析。

(3)从发展旅游业、有色冶金工业、养殖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表崎岖,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使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海岸受侵蚀后退现象;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

(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业等。

[能力提升](2016·广州六中月考)某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水运占全国水运量的70%。

该河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梯级开发为重点,进行全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渔业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下图为该流域综合开发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对图中数字的解释合理的是()A.①表示梯级开发B.②表示发电.④表示灌溉、供水D .③表示航运C.2.关于梯级开发对该流域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梯级开发不会对鱼群洄游产卵产生影响B.梯级开发会促进当地工业发展C.梯级开发会避免当地产生环境污染D.梯级开发不会淹没耕地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④能为工业和生活提供水源,同时也有利于小麦种植,故表示灌溉、供水;②表示梯级开发;③表示发电;①表示航运。

第2题,对河流进行梯级开发,可以提供电能,同时也有利于发展航运,从而促进当地工业发展。

答案:1.D2.B3/s),从2013年7为应对长江上游最大入库洪峰(49 000 m月19日开始调度三峡水库加大3/s,并维持至7月25日12时,累计拦蓄洪水约泄洪量至35 000 m95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29%。

经三峡水库拦洪调蓄后,洪峰对中下游没有造成明显影响。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A.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服务B.改善荆江河段的航运条件C.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D.利用三峡水能发电,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4.下列关于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三峡工程可以有效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彻底解决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问题③重庆市夏季炎热的天气将有所缓和④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A.①②B.①③D C.①②③.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第4题,三峡工程的兴建只能延缓但不能彻底解决中下游地区湖泊萎缩和泥沙淤积问题;会提高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

4.B3.C答案: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

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天险”的地学成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3)根据图文材料,从生产协作的角度举例,乌江流域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并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提出促进该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两条建设性意见。

解析:第(1)题,本题要抓住题目信息“流急、滩多、谷狭”和图中信息来综合分析。

第(2)题,水能资源开发背景评价主要从水能丰富程度、开发难度和代价、投资大小、电能市场、电能输送等方面进行。

第(3)题,流域产业活动综合开发,要立足于本地水能及矿产资源优势(结合图示矿产资源图例),走资源开发、生产协作之路。

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促进产业发展,即提高交通运输、信息通畅度,加强内外联系和科技信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答案:(1)乌江的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形落差大,水流快;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在局部河段,河流中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优势:水量大,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需要。

修建难度大。

,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劣势:喀斯特地区(3)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炼工业机械工业(任答三个)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之间商贸联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