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完整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一程山一程水的诗
一程山一程水的诗
一程山一程水的诗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全诗原文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全诗解释为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其中“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这首词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上片描写行军跋涉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乡梦,倍觉惆怅,寄寓了词人的思乡情怀,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鉴赏答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鉴赏答案《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译文及注释二《长相思》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长相思·山一程》古诗_作者纳兰性德_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长相思·山一程》古诗_作者纳兰性德_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鉴赏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分类标签: 思乡诗小学婉约诗羁旅诗作品赏析【古词今译】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是明珠的长子。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当时纳兰性德年仅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
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
“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榆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以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那畔”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
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下,在群山里,一排排营帐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于是于寂寞无奈之中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作品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及注释一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在那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精华赏析】这首词牌名很像描写爱情的《长相思》,实际上主要是在描写边塞的风光。
很可能,纳兰这首《长相思》的上片写的是出巡塞外夜晚扎营时的景象,下片则是描写暴风骤雪来临、气候骤变时的情形。
“山一程。
水一程。
”这两句词极言征途遥远,路途跋涉;从北京到山海关外,一路跋山涉水,路途当然是十分艰辛的。
不过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写了山遥水远的路程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该直接写边塞的风光了呢?我们读过很多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的笔下呈现过非常壮观又极其荒凉的塞外风景,因此在纳兰写到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我们似乎就只等着他接下来如何写塞外的苍茫壮阔了。
可是纳兰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紧接着一句“夜深千帐灯”,这就完全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啊。
为什么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呢?因为“夜深千帐灯”不是自然的边塞风光,而是那个特殊日子里“人造”的边塞风光。
这句词其实是在突出康熙御驾出巡的宏大气势,大队人马扎营之后已经是深夜,无数营帐中透出的万点灯火,远远望去恍若繁星满天,照亮了苍茫漆黑的塞外。
这就是纳兰眼中豪迈的大国气度吧?所以啊,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保护御驾出巡的自豪感与思念故乡的孤独感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将大国豪情与思乡柔情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特别的美感。
“夜深千帐灯”是这首词中最有名的金句,也是整首词描写塞外风光最有特点的一句。
王国维说这句词足堪媲美唐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经典名句。
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实写自然风景,而“夜深千帐灯”却只是把自然风景作为背景,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的壮美风景,而且,这不是人为刻意去制造的风景,而是皇帝的边塞生活无意中营造出来、与自然完全和谐融为一体的风景。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寥寥几句,纳兰就让这首词的气势达到了最高潮。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由我国清代纳兰性德所作,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长相思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
此诗为清代女诗人纳兰性德所作,题为《长相思》。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旅在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翻译:
山连着山,水接着水,我向着榆关的那边行进。
夜深了,千帐灯火通明,风一阵,雪一阵。
喧闹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故乡里没有这样的声音。
赏析:
首句“山一程,水一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山水的连绵不断象征着路途的漫长。
次句“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目的地,榆关是古代边关要塞,此处可能暗示了诗人离家远行的背景。
第三句“夜深千帐灯”描绘了夜晚行军的场景,千帐灯指的是军队中的帐篷,灯火通明显示了军队的规模庞大。
接着“风一更,雪一更”通过数字的重复,强调了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也映衬出行旅的艰难。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两句,诗人通过“聒碎”和“无此声”表达了因风雪交加而无法入眠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在诗人心中,故乡的宁静与和平是如此珍贵,而旅途中的喧嚣与不宁更是加剧了思乡之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纳兰性德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会。
【经典诗句】长相思山一程原文_翻译和赏析_纳兰性德
【经典诗句】长相思?山一程原文_翻译和赏析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相关内容鉴赏作者:佚名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意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意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长相思·山一程》,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其作品原文如下:一、作品原文《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词句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三、白话译文《长相思·山一程》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四、创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五、作品鉴赏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②。
夜深千帐灯③。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④,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本篇选自纳兰性德《饮水词》。
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随康熙巡行途中。
②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那畔,犹“那边”。
③千帐,极言军营帐幕之多。
④聒(guo锅),声音喧扰嘈杂。
〔解析〕唐人边塞诗中有《从军行》一类绝句,多以简短的篇幅描绘同中原内地绝异的边塞风光,展现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抒写出征戍边将士复杂变幻的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的作者往往具有那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生活的亲身体验,因此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真切自然,情感深挚,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
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写此类题材的较为少见。
而纳兰性德的这首小令《长相思》不落窠臼,突破成法,与唐人《从军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中进士、授侍卫以后,多次伴驾下江南、出边塞,巡察全国各地。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后,豪兴大发,于是东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巡视满族的发祥地。
纳兰性德在随行途中,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写下这首记叙军旅生活与抒发思乡之情的词作。
全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上阕描写白天行军以及晚上驻宿的盛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作者以重叠复沓的笔法,极其简约地勾勒出千里行军的漫长旅程。
读着这几句词,我们仿佛见到了那伴随御驾的万千人马,翻越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条条河,正向山海关那个方向进发。
“夜深千帐灯”一句,异峰突起,落墨非凡。
它摄取了夜阑更深,千帐灯红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大军夜晚驻宿的情状。
被无边夜色笼罩着的广袤的原野上,数以千计的营帐一座紧连着一座,帐外的马灯火光闪烁,彻夜不熄。
远望过去,气势是何等的恢弘,规模又是何等的壮阔! 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要极力赞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
榆关,即今山海关【试题】(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
(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
(3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2分,“韵律之优美”1分)(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
(2分)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2分)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二:(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答案:(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1分)(2)C三:(1)这首词上下两片的开头,“一”字反复出现,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
上片“一程”的反复,写诗人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远行,表现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长相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长相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以下是课文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全词以抒发思乡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行军途中的艰辛和寂寞,表达了词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首句“山一程,水一程”,形象地描绘了词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历程,山山水水,一路前行,寓意着旅程的漫长和艰难。
接着,“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的行军场景。
夜晚的千帐灯火,既显示出军队的规模之大,也反衬出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人以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寓言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困扰。
风声、雪声嘈杂刺耳,打断了词人的梦境,使他无法安眠。
这种声音在故乡是不存在的,因此更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行军途中的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成功地传达出了词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纳兰性德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情的人格魅力。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③灯。
风一更④,雪一更,聒⑤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⑥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此外指关外。
③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④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⑤聒:声音嘈杂。
⑥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往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
上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
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赏析】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长相思cháng xiāng sī【清】·纳兰性德山一程,shān yīchéng水一程,shuǐyīchéng ,身向榆关那畔行,shēn xiàng yúguān nàpàn xíng夜深千帐灯。
yèshēn qiān zhàng dēng风一更,fēng yīgēng雪一更,Xuěyīgēng聒碎乡心梦不成,guōsuìxiāng xīn mèng bùchéng故园无此声。
gùyuán wú cǐshēng【注释】:①程:道程,路程。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
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
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并不是我们的大榆树!“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导读:《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五年级诗词长相思
五年级诗词长相思《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衍生注释:1. “长相思”: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之称。
2.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 “那畔”:那边,指关外。
4.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二、赏析: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了行程的漫长,路途的遥远。
词人随着队伍向榆关进发,一路山水相伴。
“夜深千帐灯”,画面感极强,众多帐篷里的灯火在深夜中闪烁,既有壮观之感,又透着一种漂泊的孤独。
下阕“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的夜晚,恶劣的环境更加深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那风雪声吵得人无法入眠,而故乡是没有这样的声音的,对比之中,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是清朝初年的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婉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他出身显赫,却向往平淡的生活,其词作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一个很远的露营活动。
坐在车上,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我就想到了“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像是古代远行的人一样,远离熟悉的地方。
等到晚上搭好帐篷,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帐篷里透出的点点灯光,真的有点像词里说的“夜深千帐灯”的感觉。
虽然我们是去玩的,但是那种远离家的感觉,还是让我有点想念家里的温暖。
《长相思·汴水流》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一、衍生注释:1. “汴水”:源于河南,流经安徽注入淮河。
2. “泗水”:源于山东,流经江苏入淮河。
3.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4.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完整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
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
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
声音呢?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
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来说,一切都是那么荒凉,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
填下这首《长相思》。
赏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
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使用
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
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
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
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
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
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
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
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
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
备就寝;不过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
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
“山一程,水
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
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
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
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
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
夜分为五更。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
风雪交加夜,一
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
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
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
原因。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
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
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
词人亲自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
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
为前人称道的。
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格调清淡朴素,自
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鉴赏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
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
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
阻隔持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
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
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
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
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
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
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
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看似无理,反见
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
使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
的佳处。
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
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