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11章(弯曲应力)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 梁的弯曲应力
正应力计算可近似用公式,其误
差e ≈ 1%
(4)ρ/h≥5的曲梁弯曲正应力计算可近似 用公式,其误差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1 M
M EI W W
EI
动脑又动笔
撑杆跳过程中某时刻跳杆最小 曲率半径为 7.5m,增强玻璃钢跳 杆直径为 40 mm,E = 120 GPa, 求此时杆中的最大正应力。
dh
分析
b
max
M max Wz
[ ]
强度最大 能够承受的荷载最大
荷载相同时应力水平最低
max
M max W
W 为最大
例3(例10.2) 欲把直径为 d 的圆木锯成承受竖直方向荷载的 矩形截面梁,若要使梁具有最大的强度,矩形的高 h 和宽 b 应成什么比例?
dh
b
若要使梁具有最大的强度,则应使截面的 Wz 为最大。
2 a 下两部分各自承担的弯矩之比。 习题10.21
a
分析 横截面上各处的正应力关于中性轴的矩的积分构成截 面上的弯矩。
每一部分上各处的正应力关于中性轴的矩的积分构成这 一部分所承担的弯矩。
3a/2 1 2a 例4 梁由两根材料相同的梁牢固粘合而成,其 横截面如图。若截面上承受的总弯矩为M ,求上
W 1 bh2 6
h2 d 2 b2
W 1 (bd 2 b3 ) 6
dW 1 (d 2 3b2 ) 0 b2 1 d 2
db 6
3
h b
2 3
2
宋代李诫《营造法式》(1103年)结论
3a/2 1 2a 例4 梁由两根材料相同的梁牢固粘合而成,其 横截面如图。若截面上承受的总弯矩为M ,求上
2 a 下两部分各自承担的弯矩之比。 习题10.21
工程力学第十一章弯曲应力课件
2.两个概念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 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3.推论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 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纵向对称面 中性层
纵向纤维间无挤压、 只受轴向拉伸和压缩。
中性轴(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4、需要校核切应力的几种特殊情况:
梁的跨度较短,M 较小,而Q较大时,要校核切应力。 铆接或焊接的组合截面,其腹板的厚度与高度比小于型钢的相
应比值时,要校核切应力。 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的抗剪能力较差,要校核切应力。
q=3.6kN/m
A
Q
qL
2+
L=3m
M
qL2/8
+
例2 矩形(bh=0.12m0.18m)截
P1=9kN
A
C
P2=4kN
B
D
1m 1m 1m
2.5kNm M
x -4kNm
A1
A3
y1 G
y2
A2
A4
4
例3 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如图,
铸铁的[sL]=30MPa,[sy]=60 MPa,
其截面形心位于G点,y1=52mm, y2=88mm, Iz=763cm4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并说明T字梁怎样放置更合理?
假设:纵向纤维互不挤压。于是,任意一点均处于单项应力状态。
由胡克定律知:
sx
sx
sx
E x
Ey
...... (2)
3、静力学关系:
①
Nx
AsdA
A
Ey
dA
E
A
ydA
工程力学第17讲 弯曲应力:正应力 惯性矩(完整)
第 11 章 弯曲应力
本章主要研究:
单辉祖:工程力学
对称弯曲正应力 对称弯曲切应力 梁的强度分析与设计 非对称弯曲应力
1
§1 §2 §3 §4 §5 §6 §7
引言 对称弯曲正应力 惯性矩与平行轴定理 对称弯曲切应力 梁的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单辉祖:工程力学
Ai yCi AyC
yC
i 1
n
A y
i 1
n
i Ci
21
A
A1 yC 1 A2 yCb 2 2
bd db
0.045 m
3. 惯性矩计算
I z I z1 I z 2
2
bd 3 d 3.0210 -6 m4 I z1 bd yC 12 2
d b3 b I z2 db d yC 5.8210 -6 m4 12 2
I z I z 1 I z 2 8.8410 6 m 4
2
4. 最大弯曲正应力
M B yC 30.5 MPa Iz M ( b d yC ) s c,max B 64.5 MPa Iz
dA 0 (b) F x 0 , s A M z 0, A ysdA M (c)
10
物理方面:
s ( y ) E ( y )
单辉祖:工程力学
s E
y
(a)
sdA 0 A
(b)
A ysdA M
yC y dA A 0 A
(c)
(a)(b)
A ydA 0
2
§1 引 言
弯曲应力与对称弯曲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研究:
单辉祖:工程力学
对称弯曲正应力 对称弯曲切应力 梁的强度分析与设计 非对称弯曲应力
1
§1 §2 §3 §4 §5 §6 §7
引言 对称弯曲正应力 惯性矩与平行轴定理 对称弯曲切应力 梁的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单辉祖:工程力学
Ai yCi AyC
yC
i 1
n
A y
i 1
n
i Ci
21
A
A1 yC 1 A2 yCb 2 2
bd db
0.045 m
3. 惯性矩计算
I z I z1 I z 2
2
bd 3 d 3.0210 -6 m4 I z1 bd yC 12 2
d b3 b I z2 db d yC 5.8210 -6 m4 12 2
I z I z 1 I z 2 8.8410 6 m 4
2
4. 最大弯曲正应力
M B yC 30.5 MPa Iz M ( b d yC ) s c,max B 64.5 MPa Iz
dA 0 (b) F x 0 , s A M z 0, A ysdA M (c)
10
物理方面:
s ( y ) E ( y )
单辉祖:工程力学
s E
y
(a)
sdA 0 A
(b)
A ysdA M
yC y dA A 0 A
(c)
(a)(b)
A ydA 0
2
§1 引 言
弯曲应力与对称弯曲 本章内容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二篇第11章弯曲应力精品PPT课件
2. 应力计算
M M e 2.0 0 km N s
max
M Wz
10.18MPa
3. 变形计算
1 M
EI z 16m 6
EI z
M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3
§2 惯性矩与平行轴定理
静矩与惯性矩 简单截面惯性矩 平行轴定理 例题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4
静矩与惯性矩
静矩
Sz
ydA
Iz Ay2dA IzAy0a2dA
Iz A y 0 2 d A 2 a A y 0 d A A 2a
Iz0 Ay02dA Ay0dA0
Iz Iz0 Aa2
同理得: IyIy0Ab2
Cy0z0-形心直角坐标系 Oyz -任意直角坐标系
二者平行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7
例题
例 2-1 已知:F=15 kN, l=400 mm, b=120mm, d=20mm 试计算:截面 B-B 的最大拉应力st,max与压应力sc,max
中性轴与形心轴
中性轴-横截面受拉与受压区的分界线 形心轴-通过横截面形心的坐标轴
截面弯曲刚度与抗弯截面系数
弯曲刚度EI-代表梁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抗弯截面系数Wz-代表梁截面几何性质对弯曲强度 的影响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1
例题
例 1-1 梁用№18 工字钢制成,Me=20 kN•m, E=200 GPa。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2
§1 对称弯曲正应力
引言 弯曲试验与假设 对称弯曲正应力公式 例题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3
引言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s
弯曲切应力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第十二章弯曲应力
简支梁
在均布载荷或集中力作用下,简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呈线 性分布,最大正应力出现在梁的中性层上。
悬臂梁
在自由端受到集中力或均布载荷作用时,悬臂梁横截面上的 正应力呈非线性分布,最大正应力出现在固定端附近。
叠加原理在复杂载荷下梁正应力计算中应用
叠加原理
当梁受到多个载荷作用时,可以将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弯曲变形和正应力进行叠加,从而得到梁在复杂载 荷作用下的总弯曲变形和正应力。
提高构件的弯曲疲劳强度。
06 弯曲应力实验测定方法
电阻应变片法测量原理及操作步骤
测量原理
基于电阻应变效应,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值变化来推算 出试件应变,进而得到弯曲应力。
操作步骤
粘贴应变片、连接测量电路、加载试件、记录数据。
光弹性法测量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01
02
03
测量原理
利用某些透明材料在偏振 光场中受力产生应力双折 射现象,通过光弹性仪器 分析得到应力分布。
其他截面形状(圆形、工字形等)梁剪应力计算方法
圆形截面梁
对于圆形截面梁,可以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剪应力计算,或者将其等效为矩形截面进行 计算。
工字形截面梁
对于工字形截面梁,由于其截面形状复杂,一般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剪应力计算,如有限 元法等。
剪应力对梁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分析
对强度的影响
剪应力过大会导致梁截面发生剪切破坏 ,从而降低梁的承载能力。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第十二章弯 曲应力
contents
目录
• 弯曲应力基本概念与原理 • 梁弯曲时正应力计算与分析 • 梁弯曲时剪应力计算与分析 • 弯曲变形与位移计算 • 弯曲强度条件与校核方法 • 弯曲应力实验测定方法
01 弯曲应力基本概念与原理
在均布载荷或集中力作用下,简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呈线 性分布,最大正应力出现在梁的中性层上。
悬臂梁
在自由端受到集中力或均布载荷作用时,悬臂梁横截面上的 正应力呈非线性分布,最大正应力出现在固定端附近。
叠加原理在复杂载荷下梁正应力计算中应用
叠加原理
当梁受到多个载荷作用时,可以将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弯曲变形和正应力进行叠加,从而得到梁在复杂载 荷作用下的总弯曲变形和正应力。
提高构件的弯曲疲劳强度。
06 弯曲应力实验测定方法
电阻应变片法测量原理及操作步骤
测量原理
基于电阻应变效应,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值变化来推算 出试件应变,进而得到弯曲应力。
操作步骤
粘贴应变片、连接测量电路、加载试件、记录数据。
光弹性法测量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01
02
03
测量原理
利用某些透明材料在偏振 光场中受力产生应力双折 射现象,通过光弹性仪器 分析得到应力分布。
其他截面形状(圆形、工字形等)梁剪应力计算方法
圆形截面梁
对于圆形截面梁,可以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剪应力计算,或者将其等效为矩形截面进行 计算。
工字形截面梁
对于工字形截面梁,由于其截面形状复杂,一般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剪应力计算,如有限 元法等。
剪应力对梁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分析
对强度的影响
剪应力过大会导致梁截面发生剪切破坏 ,从而降低梁的承载能力。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第十二章弯 曲应力
contents
目录
• 弯曲应力基本概念与原理 • 梁弯曲时正应力计算与分析 • 梁弯曲时剪应力计算与分析 • 弯曲变形与位移计算 • 弯曲强度条件与校核方法 • 弯曲应力实验测定方法
01 弯曲应力基本概念与原理
工程力学课件 11弯曲应力共87页文档
解:先求Iy
z y dA
dAdydz
Iy
z2dA z2dzdy A
A
h
b
2bdy 2
h
2 h
2
z2dzbz332h
bh3 12
2
同理:
Iz
1 12
b3h
z
o
y
b
b
h
IyzAyzdA b 2b 2ydyh 2h 2zdzy22 2bz22 2h0
2
2
例11-2 已知:如图,求:Iy、Iz、 Iyz、 IP
ρ y
I Iz Iy
3、惯性积 z
乘积 yzdA 为微面积 dA 对于一对正交轴
y、z 两轴的惯性积。
I yz yzdA A
单位:m4
y dA z
ρ
y
特点:
1)同一图形对不同的正交轴的惯性积不同; 2)在一对正交轴中只要有一个坐标轴是图形的对称轴,则
Iyz = 0
例11-1 已知:如图,求:Iy、Iz 和 Iyz
y
A
(
y
2 C
2byC
b 2 )d A
I zC 2b S zC b 2 A
SzC AyC 0 Iy IyC a2A
Iz IzC b2A
Iy IyC a2A Iyz IyCzCabA
注意: C点必须为形心
IIC(ab)2A
§11-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Pure Bending):
1 D4
64
例11-2 已知:如图,求:Iy、Iz、 IP、Iyz
z
解:对圆形图形,取扇形微
面积,用极坐标表示
dArddr zrsin yrcos
z y dA
dAdydz
Iy
z2dA z2dzdy A
A
h
b
2bdy 2
h
2 h
2
z2dzbz332h
bh3 12
2
同理:
Iz
1 12
b3h
z
o
y
b
b
h
IyzAyzdA b 2b 2ydyh 2h 2zdzy22 2bz22 2h0
2
2
例11-2 已知:如图,求:Iy、Iz、 Iyz、 IP
ρ y
I Iz Iy
3、惯性积 z
乘积 yzdA 为微面积 dA 对于一对正交轴
y、z 两轴的惯性积。
I yz yzdA A
单位:m4
y dA z
ρ
y
特点:
1)同一图形对不同的正交轴的惯性积不同; 2)在一对正交轴中只要有一个坐标轴是图形的对称轴,则
Iyz = 0
例11-1 已知:如图,求:Iy、Iz 和 Iyz
y
A
(
y
2 C
2byC
b 2 )d A
I zC 2b S zC b 2 A
SzC AyC 0 Iy IyC a2A
Iz IzC b2A
Iy IyC a2A Iyz IyCzCabA
注意: C点必须为形心
IIC(ab)2A
§11-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Pure Bending):
1 D4
64
例11-2 已知:如图,求:Iy、Iz、 IP、Iyz
z
解:对圆形图形,取扇形微
面积,用极坐标表示
dArddr zrsin yrcos
工程力学第11章(弯曲应力)
解:梁的最大剪力、最大弯矩为
FSmax ql
ql 2 M max 2 Mmax ql 2 / 2 3ql 2 max 2 Wz bh / 6 bh2
max
3FSmax 3ql 2A 2bh
max l 2( ) max h
§11-5
一、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A1
y 2dA
I z1 I z 2 I zn
截面对轴的惯性矩等于该截面各部分对同一 轴的惯性矩之和。
I y I yi
i 1
n
I z I zi
i 1
n
· 型钢截面
可以查阅有关工程手册(型钢表)得到。
四、平行移轴定理
I y z 2dA
A
( zC a )2 dA
⑴ 确定危险截面:充分考虑弯矩、截面尺寸 、材料。
⑵ 当材料抗拉、抗压强度不同(如脆性材料)时,应分别进 行抗拉、抗压的强度计算。
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作用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 梁处于纯弯曲状态。
实验现象 (1)纵向线由直线变成曲线,且ab伸长、cd缩短。 (2)横向线仍为直线,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但相对 其原方位有一微小的偏转。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 形后的轴线,但绕截面的某一轴旋转一个小角度。
梁弯曲变形凸出一侧为拉应力 凹入一侧为压应力
二、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Fs 0
弯曲平面假设不成立
1 M ( x) M M ( x), ( x) EI
M y Iz
应用时肯定有误差,但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特别是对于细长梁,误差更小。
横力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
M y Iz
FSmax ql
ql 2 M max 2 Mmax ql 2 / 2 3ql 2 max 2 Wz bh / 6 bh2
max
3FSmax 3ql 2A 2bh
max l 2( ) max h
§11-5
一、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A1
y 2dA
I z1 I z 2 I zn
截面对轴的惯性矩等于该截面各部分对同一 轴的惯性矩之和。
I y I yi
i 1
n
I z I zi
i 1
n
· 型钢截面
可以查阅有关工程手册(型钢表)得到。
四、平行移轴定理
I y z 2dA
A
( zC a )2 dA
⑴ 确定危险截面:充分考虑弯矩、截面尺寸 、材料。
⑵ 当材料抗拉、抗压强度不同(如脆性材料)时,应分别进 行抗拉、抗压的强度计算。
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作用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 梁处于纯弯曲状态。
实验现象 (1)纵向线由直线变成曲线,且ab伸长、cd缩短。 (2)横向线仍为直线,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但相对 其原方位有一微小的偏转。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 形后的轴线,但绕截面的某一轴旋转一个小角度。
梁弯曲变形凸出一侧为拉应力 凹入一侧为压应力
二、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Fs 0
弯曲平面假设不成立
1 M ( x) M M ( x), ( x) EI
M y Iz
应用时肯定有误差,但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特别是对于细长梁,误差更小。
横力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
M y Iz
第11章材料力学弯曲应力练习题
mpa132804012301010118图示简支粱由no28工字钢制成在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下测得横截面c底边的纵向正应变30104试计算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已知钢的弹性模量e200gpaa1m
11—5(a) 试计算图示截面对水平形心轴z的惯性矩。
解: (1)确定形心轴位置
yC A2 C 60 Wz 4Wz
可得:
60 4Wz q 240Wz 2 a
1 2 qa 4
3、计算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 由弯矩图得:
M max 9 qa 2 32
1 2 qa 4
所以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
max
M max 9 240Wz 67.5MPa Wz 32Wz
FN 12103 2、计算应力; N MPa A 5 (40 x)
M
M 6 103 x MPa W 1 5 (40 x) 2 6
3、根据强度条件;
N M
12 103 6 103 x 100 5 (40 x) 1 5 (40 x) 2 6
2、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 最大弯矩在固定端。;
M max 7.5 103 103 6 max 176MPa 2 Wz 40 80
3、计算固定端k点处弯曲正应力;
M max yk 7.5 103 103 3012 k 132MPa 3 Iz 40 80
结论:
c=146.9mm
3
A截面的强度足够。
11—17 外伸梁承受载荷F作用,已知载荷F=20 kN,许用应力[σ]=160 MPa,许用切应力[τ] =90 MPa,试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 1、绘制剪力图、弯矩图;
11—5(a) 试计算图示截面对水平形心轴z的惯性矩。
解: (1)确定形心轴位置
yC A2 C 60 Wz 4Wz
可得:
60 4Wz q 240Wz 2 a
1 2 qa 4
3、计算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 由弯矩图得:
M max 9 qa 2 32
1 2 qa 4
所以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
max
M max 9 240Wz 67.5MPa Wz 32Wz
FN 12103 2、计算应力; N MPa A 5 (40 x)
M
M 6 103 x MPa W 1 5 (40 x) 2 6
3、根据强度条件;
N M
12 103 6 103 x 100 5 (40 x) 1 5 (40 x) 2 6
2、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 最大弯矩在固定端。;
M max 7.5 103 103 6 max 176MPa 2 Wz 40 80
3、计算固定端k点处弯曲正应力;
M max yk 7.5 103 103 3012 k 132MPa 3 Iz 40 80
结论:
c=146.9mm
3
A截面的强度足够。
11—17 外伸梁承受载荷F作用,已知载荷F=20 kN,许用应力[σ]=160 MPa,许用切应力[τ] =90 MPa,试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 1、绘制剪力图、弯矩图;
工程力学_第11章_弯曲应力-1
(
y)
FS
16 I z
b(h02 h2 ) 2 (h2 4 y2 )
max (0)
min
(
h) 2
7
3.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切应力比较
max
4l
h
max
若是分布载荷q作用下,则:
max
2l
h
max
当 l >> h 时,max >> max
8
1.实心与非薄壁截面梁
a与c 点处-单向应力
b 点处-纯剪切
9
2.薄壁截面梁
d
a 点处-纯剪切 c 与d 点处-单向应力
b 点处- 与 联合作用
10
1.梁的强度条件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材料单向应力许用应力
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材料纯剪切许用应力
2. 强度条件的应用
细长非薄壁梁 ( max max ) max [ ]
1
(1) 中性轴位置:中性轴过截面形心
(2)中性层曲率:
1 M
EI z
(Iz -惯性矩) (EI z - 截面弯曲刚度)
(3)正应力公式: ( y) My
Iz
max
M Wz
(Wz -抗弯截面系数)
2
(1)矩形截面惯性矩: IZ bh3 1264
WZ bh2 6
2、注重弯曲强度,兼顾腹板的剪切强度与稳定性
避免剪切破坏 与局部失稳
12
M ( x) [ ]-弯曲等强条件
W(x)
h( x) 6Fx
b[ ]
3FS( x) [ ] -剪切等强条件 h(x) 3F
2bh( x)
2b[ ]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ppt课件
a 为常数 等幅交变应力
不稳定的交变应力
max min 不是常量 a 为变化的
不等幅交变应力;
(1)对称循环: 火车轮轴横截面边缘上点的弯曲正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ω
A ωt
σ t
maxmin
m 0
a ma xmin
r 1
(2)非对称循环:
ωt
σ σm
t 静平衡位置
ma x min 0
具体过程如下:
(1)、原因
由于构件的形状变化、材料不均匀、表面加工质量等 原因,使得构件内某局部区域的应力偏高,形成高应 力区;
(2)、微观裂纹形成 构件长期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在最不利或较弱的晶
体,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形成滑移带,滑移带开裂形成 微观裂纹;
(3)、宏观裂纹 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
平均应力:
m
maxm
2
in
应力幅:
a
m
axm
2
in
循环特征:
r min , max
且 1r1
以上五个特征值中,只有二个是独立的。满足
max ma
minma
★具体描述一种交变应力,可用最大应力 max 和循环特性r, 或用平均应力 m 和应力幅值 a 。
2、几种典型的交变应力 稳定的交变应力: max min 均不变,
§11–1 概述 §11–2 交变应力的几个名词术语 §11–3 材料持久限及其测定
§11–4 构件持久限及其计算 §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1–6 持久极限曲线 §11–7 非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11–8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一、交变应力:构件内一点处的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不稳定的交变应力
max min 不是常量 a 为变化的
不等幅交变应力;
(1)对称循环: 火车轮轴横截面边缘上点的弯曲正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ω
A ωt
σ t
maxmin
m 0
a ma xmin
r 1
(2)非对称循环:
ωt
σ σm
t 静平衡位置
ma x min 0
具体过程如下:
(1)、原因
由于构件的形状变化、材料不均匀、表面加工质量等 原因,使得构件内某局部区域的应力偏高,形成高应 力区;
(2)、微观裂纹形成 构件长期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在最不利或较弱的晶
体,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形成滑移带,滑移带开裂形成 微观裂纹;
(3)、宏观裂纹 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
平均应力:
m
maxm
2
in
应力幅:
a
m
axm
2
in
循环特征:
r min , max
且 1r1
以上五个特征值中,只有二个是独立的。满足
max ma
minma
★具体描述一种交变应力,可用最大应力 max 和循环特性r, 或用平均应力 m 和应力幅值 a 。
2、几种典型的交变应力 稳定的交变应力: max min 均不变,
§11–1 概述 §11–2 交变应力的几个名词术语 §11–3 材料持久限及其测定
§11–4 构件持久限及其计算 §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1–6 持久极限曲线 §11–7 非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11–8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一、交变应力:构件内一点处的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工程力学—第十一章弯曲应力幻灯片PPT
即
Wz
Mmax
二、强度条件及其工程应用
➢ 确定承载能力 已知梁(杆)截面尺寸和许用应力时,确定
梁(杆)所能承受的许可载荷:
M m aW xz
二、强度条件及其工程应用
解题一般步骤
➢ 用静力学平衡条件求出外力;
➢ 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并确定
FQ
、 M 作用面以及它们
max max
的数值,以便确定可能危险面。
许用拉应力 t35 MPa,许用压应 c14M 0 Pa
力
。
二、强度条件及其工程应用
解(1)危险截面与危险点判断 梁的弯矩图如下所示,由图知截面D(最大正弯
矩)、截面B(最大负弯矩)两截面均为危险截面。
二、强度条件及其工程应用
由弯矩图及截面D、截面B的弯曲正应力分布图知截面D
的a点及截面B的d点处均受压;而截面D的b点及截面B的c点
1q2l 8
WZ
即
1q 4 2 0 .6 7 1 3 3 0 1 2 160 8
载荷q变为
q 4N 0 /m 3 4 .0 8 k 3 /m N 8
二、强度条件及其工程应用
应用实例3
图 a 所示圆截面轴AD,中段BC承受均布载荷作用。已知
载荷集度q=1000kN/m,许用应力= 14M 0 Pa ,试确
➢ 根据危险面上内力的实际方向,确定应力分布以及 max
的作用点,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确定可能的危
险点。
➢ 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区分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 选择合适的设计准则,解决不同类型的强度问题即强 度校核、截面形状与尺寸设计、确定许用荷载。
二、强度条件及其工程应用
应用实例1
一承受均布载荷的梁,其跨度为L=200mm,梁截面的直
材料力学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性质的学科。
而弯曲应力则是材料在受到弯曲作用时产生的应力。
弯曲应力的研究对于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弯曲应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弯曲应力是指在材料受到弯曲作用时,横截面上各点所受的应力状态。
在弯曲过程中,材料上部受拉应力,下部受压应力,而中性轴处则不受应力。
这种应力状态会导致材料产生弯曲变形,因此弯曲应力也被称为弯曲变形产生的应力。
其次,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理论推导得出。
对于简支梁的情况,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 = M c / I,其中σ为弯曲应力,M为弯矩,c为横截面上某一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为横截面惯性矩。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在受到一定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应力大小。
除了计算公式外,影响弯曲应力的因素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首先是材料的弯曲模量,不同材料的弯曲模量不同,会直接影响弯曲应力的大小。
其次是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横截面形状的不同会导致弯曲应力分布的不同,而横截面尺寸的大小也会对弯曲应力产生影响。
另外,外部加载的形式和大小也是影响弯曲应力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加载形式会导致不同的应力分布情况。
总的来说,材料力学弯曲应力是材料在受到弯曲作用时产生的应力,其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都是我们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弯曲应力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在受力时的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工程力学-9(2)弯曲应力
25
§9(2).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3. 全梁上最大正应力
M x Fx
0 x l
工 程 力 学
全梁上最大弯矩的大小为 M max Fl 40 kN m
max
M max ymax 40 103 90 103 11.1MPa 2 9 Iz 120 180 10 12
30
§9(2).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讨论:承载能力相同情况下,比较两种设计方案:
工 程 力 学
1 2 π 2 A实 πD 40 1256mm 2 4 4
A空
1 π 2 π D02 d 2 482 48 0.8 675mm 2 4 4
工 程 力 学
B
b
BH 3 bh3 Iz 12 12
C
z
HB hb Iy 12 12
3
3
y
BH 3 bh3 Wz 6H
21
§9(2).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惯性矩I与抗弯截面系数W的计算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工 程 力 学
z O C
dA
y yc a ,
平面假设:纯弯曲梁的横截面变形前后保持为平面且与轴线正交。
工 程 力 学
从对称截面A-A处将 杆件截开。 截开后的杆段,其结 构、受力和变形仍然是对 称的,所以杆段的对称面 同样保持平面。 无限分割下去,就可 以证明所有横截面都将保 持平面。
5
§9(2).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变形的几何关系
解:取x截面右段梁为研究对象。
工程力学 第十一章 弯曲应力2
ty
y 1 n' b
y m e1
d M F e x d A S ( ) z S y dx e e1 y d At 'bd x y ( d )d A
1
1
ty
1
t'
n
m
M x d M d M x
Iz
Iz
0
t ' t y
2
§11-4 对称弯曲切应力
S z ( ) yC [( h y )b ] [ h 1 ( h y )] 1[( h / 2) 2 y 2 ] 2 2 2 2 2
3 bh Iz 12
ty
t max
bh 3 FS 1.5t 2 bh
[(h / 2) y ]
2
2
§5-4
弯曲剪应力
M
max
中性轴不是对称轴 ( M )max
( M ) max
§11-5 梁的强度条件
一、正应力强度条件
危险截面: 等直梁: (A)通常:
M
max
(B)单对称轴梁(脆性材料):
( M )max ( M ) max
§11-5 梁的强度条件 例3 铸铁梁的受载情况以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铸铁材料的许用 拉应力 [ ] [ l ] [ t ] 40 MPa ,许用压应力[ ] [ y ] [ c ] 100 MPa 试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F 20 kN
0
d )d A
Fs S z ( ) ty I zb 2.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1' 1 Fs S z ( ) e1 1 d M t ' x d A y I zb d x I zb z
弯曲应力-材料力学
已知:弯矩M、横截面的惯性矩Iz、许用应力[]。求:判断不等号。
max
Mymax Iz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典型例题
例1 图示矩形截面梁,梁上载荷q=100kN/m,梁跨度l=6m,截面尺寸:
b=400mm,h=600mm,材料许用应力[]=100MPa,试判断该梁是否安全。
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表明,当跨度l与横截面高度h之比l/h>5(细长梁)时, 纯弯曲正应力公式对于横力弯曲近似成立。
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
max
M max ymax Iz
弯曲正应力适用范围 细长梁的纯弯曲或横力弯曲 横截面惯性积Iyz=0 弹性变形阶段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YA
2m
2m YB
B 2m
20 b
90
c
z
a
50
解:(3)求解正应力
My Iz
惯性矩
Iz
1 12
50 903
3.0375106 mm4
弯矩
M 10kN.m
典型例题
例1 求图示矩形截面梁指定截面上对应点的正内力。
10kN
1
A
YA
2m
2m YB
B 2m
20 b
90
c
z
a
50
解:(3)求解正应力
M max
1 8
ql 2
1 8
q
62
q
533.3kN/m
练习1
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如图,求 ① 1-1截面上1、2两点的正应力; ② 1-1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③ 全梁的最大正应力; ④ 已知E=200GPa,求1-1截面的曲率半径。
max
Mymax Iz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典型例题
例1 图示矩形截面梁,梁上载荷q=100kN/m,梁跨度l=6m,截面尺寸:
b=400mm,h=600mm,材料许用应力[]=100MPa,试判断该梁是否安全。
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表明,当跨度l与横截面高度h之比l/h>5(细长梁)时, 纯弯曲正应力公式对于横力弯曲近似成立。
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
max
M max ymax Iz
弯曲正应力适用范围 细长梁的纯弯曲或横力弯曲 横截面惯性积Iyz=0 弹性变形阶段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YA
2m
2m YB
B 2m
20 b
90
c
z
a
50
解:(3)求解正应力
My Iz
惯性矩
Iz
1 12
50 903
3.0375106 mm4
弯矩
M 10kN.m
典型例题
例1 求图示矩形截面梁指定截面上对应点的正内力。
10kN
1
A
YA
2m
2m YB
B 2m
20 b
90
c
z
a
50
解:(3)求解正应力
M max
1 8
ql 2
1 8
q
62
q
533.3kN/m
练习1
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如图,求 ① 1-1截面上1、2两点的正应力; ② 1-1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③ 全梁的最大正应力; ④ 已知E=200GPa,求1-1截面的曲率半径。
工程力学第11章(弯曲应力)PPT课件
19
(2)
My(F)0: AdA z 0
E yd A z E
A
yzdA E
A
I yz 0
I yz 0 y、z轴为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20
(3)
Mz(F)0: AdA yM
E yd A y E
A
y2dA
A
E
Iz M
1M
EIz
抗弯刚度:截面抵抗 弯曲变形的能力
21
纯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
A1+A2++An
y 2 d A y 2 d A y 2 d A
A 1
A 2
A 面各部分对同一轴 的惯性矩之和。
n
I y I yi i1
n
I z I zi i1
11
· 型钢截面 可以查阅有关工程手册(型钢表)得到。
12
四、平行移轴定理
实验现象 (1)纵向线由直线变成曲线,且ab伸长、cd缩短。 (2)横向线仍为直线,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但相对 其原方位有一微小的偏转。
15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形
后的轴线,但绕截面的某一轴旋转一个小角度。
中性层:在弯曲变形时梁中既 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 纤维
E y
1M
EIz
横截面上的弯矩 所求应力的点 距中性轴的垂直 距离
M y
Iz
横截面对于中性轴的惯性矩
上述公式适用于任何截面形式的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情形。
22
M y
Iz
M0:y0,0 y0,0
M0:y0,0 y0,0
梁弯曲变形凸出一侧为拉应力 凹入一侧为压应力
23
二、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王育平滕桂荣赵增辉赵增辉马静敏滕桂荣马静敏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第二章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拉伸压缩与剪切第三章第三章扭转扭转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弯曲内力弯曲内力弯曲内力弯曲内力第五章第五章弯曲应力弯曲应力第六章第六章弯曲变形弯曲变形第七章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第八章第八章组合变形组合变形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交变应力交变应力交变应力交变应力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压杆稳定压杆稳定压杆稳定压杆稳定第十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章动载荷动载荷动载荷动载荷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能量法能量法能量法能量法第十四章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附录附录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材料力学电子教案材料力学电子教案的运行环境的运行环境1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的运行环境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1. 硬件环境 ① 主机为586或更高档配置的微机; 主机为586或更高档配置的微机 或更高档配置的微机; ② 内存不低于128MB,建议256MB; 内存不低于128MB,建议256MB; ③ 硬盘有500MB以上的可用空间; 硬盘有500MB以上的可用空间 以上的可用空间; ④ Windows 2000(Windows XP)支持的彩色显示器和鼠标; XP)支持的彩色显示器和鼠标; ⑤ 光驱、声卡、音箱等多媒体配置。 光驱、声卡、音箱等多媒体配置。 2. 软件环境 ① 中文Windows 2000(Windows XP)、Office 2003版本; 中文Windows 2000( XP)、 2003版本 版本; ② 彩色显示不低于16位真彩色; 彩色显示不低于16位真彩色 位真彩色; ③ 公式编辑器版本3.0或以上; 公式编辑器版本3.0或以上 或以上; ④ Flash版本不低于5.0版本。 Flash版本不低于 版本 版本不低于5.0版本。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的运行环境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1. 硬件环境 ① 主机为586或更高档配置的微机; 主机为586或更高档配置的微机 或更高档配置的微机; ② 内存不低于128MB,建议256MB; 内存不低于128MB,建议256MB; ③ 硬盘有500MB以上的可用空间; 硬盘有500MB以上的可用空间 以上的可用空间; ④ Windows 2000(Windows XP)支持的彩色显示器和鼠标; XP)支持的彩色显示器和鼠标; ⑤ 光驱、声卡、音箱等多媒体配置。 光驱、声卡、音箱等多媒体配置。 2. 软件环境 ① 中文Windows 2000(Windows XP)、Office 2003版本; 中文Windows 2000( XP)、 2003版本 版本; ② 彩色显示不低于16位真彩色; 彩色显示不低于16位真彩色 位真彩色; ③ 公式编辑器版本3.0或以上; 公式编辑器版本3.0或以上 或以上; ④ Flash版本不低于5.0版本。 Flash版本不低于 版本 版本不低于5.0版本。
材料力学课件 弯曲应力(孙)
mm,钢的密度为: 7.8g/cm³ ,液体的密度为:1g/cm³,液面 高0.8m,外伸端长 1m,试求贮液罐的计算简图。 解: q — 均布力
L g A2L 2 g A g A g mg Vg A q 1 1 1 1 2 2 L L L
1 D 1g [R2 R2( sin )] 2 g 2
[例4-3] 计算1-1,2-2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20kN
1
20 kN m
2
10 kN m
解:
A
C
RA 50kN RB 10kN
B
0 .5 m
RA
1m
1
0 .5 m
D 2
11:
Q1 20 RA 10 0.5 25kN
1m
1m
RB
RB 101.5 25kN
M1 201.5 RA 0.5 10 0.5 0.25 6.25kN m
RB 1.5 101.5 0.75 20 6.25kN m
2 2 :自己算2 - 2截面的Q2和M 2 Q2 20 50 101.5 RB 10 0.5 15kN
M M ( x)
剪力方程 (equation of shearing force) 弯矩方程 (equation of bending moment)
Q Q( x) 的图线表示 M M ( x) 的图线表示
2.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
弯矩图
[例4-4] 求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力图。 P L 解:①求支反力 MO YO Q(x) x Q(x) M ( x) P
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 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的大小。
L g A2L 2 g A g A g mg Vg A q 1 1 1 1 2 2 L L L
1 D 1g [R2 R2( sin )] 2 g 2
[例4-3] 计算1-1,2-2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20kN
1
20 kN m
2
10 kN m
解:
A
C
RA 50kN RB 10kN
B
0 .5 m
RA
1m
1
0 .5 m
D 2
11:
Q1 20 RA 10 0.5 25kN
1m
1m
RB
RB 101.5 25kN
M1 201.5 RA 0.5 10 0.5 0.25 6.25kN m
RB 1.5 101.5 0.75 20 6.25kN m
2 2 :自己算2 - 2截面的Q2和M 2 Q2 20 50 101.5 RB 10 0.5 15kN
M M ( x)
剪力方程 (equation of shearing force) 弯矩方程 (equation of bending moment)
Q Q( x) 的图线表示 M M ( x) 的图线表示
2.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
弯矩图
[例4-4] 求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力图。 P L 解:①求支反力 MO YO Q(x) x Q(x) M ( x) P
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 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矩与极惯性矩的关系
∫ IP =
ρ 2dA
A
ρ2 = z2 + y2
∫ ∫ ∫ IP =
(z2 + y2 )dA =
A
z2dA +
A
y2dA
A
Ip = Iz + I y
2.惯性半径 截面对y、z轴的惯性半径
iy =
Iy A
iz =
Iz A
z
dA
ρ (y, z)
y O
三、惯性积
截面对y、z轴的惯性积
解:确定形心轴的位置,坐标系如图
zC
=
(0.14× 0.02)× 0.08 + (0.1× 0.02)× 0 (0.14× 0.02) + (0.1× 0.02)
= 0.0467m
截面对形心轴yC的惯性矩
I yC = I yC 1 + I yC 2 = [ 1 × 0.02× 0.143 + (0.08 − 0.0467)2 × 0.02× 0.14]+ 12 [ 1 × 0.1× 0.023 + 0.04672 × 0.02× 0.1] 12 = 12.12 × 10−6 m4
O2′ y
a′
b′
y
b′
2.物理关系
σ = Eε
ε
=
y
ρ
σ=E y ρ
σ cmax
σ tmax
横横截截面面上上点点的的正正应应 力力与与该该点点到到中中性性轴轴的的距距 离离成成正正比比
问题:
中中性性轴轴与与横横截截面面纵纵 向向对对称称轴轴垂垂直直,,但但位位置置 无无法法确确定定
中中性性层层曲曲率率半半径径ρρ
σ = M(x) y
Iz
横横力力弯弯曲曲
三、最大弯曲正应力
σ max
=
M Iz
ymax
Wz
=
Iz ymax
σ max
=
M Wz
WWzz::抗抗弯弯截截面面系系数数,,反反映映构构件件 抵抵抗抗弯弯曲曲破破坏坏的的能能力力。。
σ cmax σ tmax
矩形截面
Iz
=
bh3 12
ymax
=
h 2
Wz
一、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假假设设横横截截面面上上各各点点切切应应力力方方向向平平行行于于剪剪力力,,切切 应应力力沿沿截截面面宽宽度度均均匀匀分分布布。。
hy
z
τ ( y)
y b
z
y
dx b
σ右
dA y
∫ ∫ ∫ FN1 =
A* σ 右dA =
(M + dM ) y dA = (M + dM )
(y, z)
C ( yC , zC ) (b, a)
yC
(0, 0)
y
I y = I yC + a2 A
截截面面对对任任一一坐坐标标轴轴的的惯惯性性矩矩,,等等于于对对其其平平行行形形心心轴轴 的的惯惯性性矩矩加加上上截截面面面面积积与与两两轴轴间间距距离离平平方方之之乘乘积积。。
例:计算图示T 形截面对其形心轴yC 的惯性矩。
= 166m
例:宽度b = 6mm、δ= 2mm厚度的钢带环绕在直径D =
1400mm的带轮上,已知钢带的弹性模量为E = 200GPa。试求 钢带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与钢带承受的弯矩。
解:钢带的应力状态同弯曲,其轴线的曲率半径
ρ = D + δ = 1.4 + 2×10−3 = 0.701m
22 2
=
bh2 6
实心圆截面
Iz
=
π D4
64
ymax
=
D 2
Wz
=
πd3
32
空心圆截面
Iz
=
π
D4 (1 − α 4 )
64
ymax
=
D 2
Wz
=
π D3
32
(1 − α 4 )
例:图所示悬臂梁,承受的集中力偶M = 20kN·m作用。梁 采用No18工字钢,钢的弹性模量E = 200GPa。计算梁内的最大 弯曲正应力与梁轴的曲率半径。
一、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1.变形几何关系
纵变纵变向形向形线前线前弯原弯原成为成为弧平弧平线面线面,的,的且横且横上截上截半面半面部变部变分形分形缩后缩后短仍短仍,保,保下持下持半为半为部平部平分面分面 伸,伸,长垂长垂直直于于变变形形后后的的纵纵向向线线,,绕绕截截面面的的某某一一轴轴旋旋转转一一 个个角角度度
τy
=
FS Sz* bI z
R
O
z
y
y τy
τ min
R
最最大大切切应应力力在在中中性性轴轴上上
O C
τ
=
FS
S
* z
bI z
b = 2R
Iz
=
π
R4 4
Sz*
=
π R2
2
4R
3π
y
τ max
=
4 FS
3 π R2
=
4 3
FS A
z 4R
τ max 3π
四、薄壁环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假假设设横横截截面面上上切切应应力力的的 大大小小沿沿壁壁厚厚无无变变化化。。方方向向与与 圆圆周周相相切切
Sz*
=
FS
S
* z
bdx dx bIz bIz
τ = FS Sz*
bI z
b
最最外外缘缘处处切切应应力力等等于于零零
h
中中性性轴轴处处切切应应力力最最大大
2
C
h
z
τ max
y
τ max
=
3 2
FS bh
=
3 2
FS A
2 y
切切应应力力沿沿截截面面高高度度抛抛物物 线线分分布布
τ
=
FS
S
* z
bI z
2
横截面离中性轴最远距离
ymax
=
δ
2
=
2 × 10−3 2
= 1.0× 10−3 m
∴
σ max
=
E
ymax
ρ
=
200× 109 × 1× 10−3 0.701
=
285MPa
1= M
ρ EIz
∴ M = EIz = 200 ×109 × 6× 23 ×10−12 = 1.414N ⋅ m
ρ
12× 0.701
dA (y, z) y
截面对z轴的静矩
∫ Sz = A ydA = yC A
S y = zC A zC = 0
S y = zC A = 0
Sy = 0 zC = 0
y z
C ( yC , zC )
O
截截面面对对形形心心轴轴的的静静矩矩恒恒等等于于零零;;截截面面对对某某轴轴的的静静矩矩为为零零,, 则则该该轴轴过过截截面面形形心心。。
例:单臂液压机机架的横截面尺寸如图,计算该截面对形心 轴yC的惯性矩。
解:确定形心轴的位置,坐标系如图
zC
=
(0.86×1.4)× 0.7 + (−0.828×1.334)× (0.86×1.4) + (−0.828×1.334)
0.717
= 0.51m
截面对形心轴yC的惯性矩
I yC = I yC 1 + I yC 2 = [ 1 × 0.86×1.43 + 0.192 × 0.86×1.4] + 12 [−( 1 × 0.828×1.3343 + 0.2072 × 0.828×1.334)] 12 = 0.029m4
∫ I yz =
yzdA
A
z
z
dA (y, z) y
O
dA dA (−y, z) (y, z)
O
yy、、zz轴轴之之一一为为截截面面对对 称称轴轴,,则则 IIyyzz== 00 。。
y
四、常见截面的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1.矩形截面
∫ ∫ Iz =
y2dA =
A
h
2 −h
y2 (bdy)
=
bh3 12
∫τ A
dA
=
FS
∫Aσ dA⋅ y = M
z dA
σ τ
y
梁梁的的变变形形对对称称 于于纵纵向向对对称称面面
+
FS 图
对对称称弯弯曲曲 纯纯弯弯曲曲
对对称称纯纯弯弯曲曲
−
M图
+
z
一、截面的静矩与形心
截面对y轴的静矩
∫ Sy =
zdA
A
∫ zdA
zC =
A
A
O
∫ S y = A zdA = zC A
n
n
∑ ∑ S y = S yi = Ai zCi
i =1
i =1
n
n
∑ ∑ Sz = Szi = Ai yCi
i =1
i =1
组组合合截截面面的的静静矩矩等等于于截截面面各各部部分分对对同同一一轴轴静静矩矩的的代代数数和和。。
例:计算图示三角形截面对其底边重合的y 轴的静矩。
解:
∫ Sy =
zdA
y
=
E
ρ
A
y2dA
=
E
ρ
Iz
=
M
z x
y
z
dA σ
(y, z) y
1= M
ρ EIz
x
EEIIzz ::抗抗弯弯刚刚 度度,,构构件件抵抵抗抗弯弯曲曲 变变形形的的能能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