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4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引言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

它与古典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等相比,更强调公共性及可达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公共绿地设计公共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放松的场所。

设计时需考虑绿地的规模、布局和植物配置,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此外,公共绿地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三、公园与广场设计公园和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开放空间,具有休闲、娱乐和景观等多种功能。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以提升公园和广场的吸引力。

同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安全性,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入条件。

四、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街道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绿化配置,以营造独特的街道景观。

此外,应注重人性化设计,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五、滨水区设计滨水区是城市中极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具有生态、景观和休闲等多种功能。

设计时需考虑水体的保护、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以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应注重可达性和亲水性设计,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滨水区的魅力。

六、商业步行街设计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聚集人气、促进消费的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街区的空间布局、人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以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同时,应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入,提升步行街的吸引力。

七、社区开放空间设计社区开放空间是社区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场所,对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社区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入,增强社区认同感。

八、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校园开放空间是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休闲、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校园文化和教育特色的融入,提升校园开放空间的文化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领域中的关键议题。

城市景观规划是概括城市在宏观层面上的整体布局,而公共空间设计则是城市中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规划如何影响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和技术创新以及世界范围内成功的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

首先,城市景观规划对公共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是营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而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中广大市民的主要活动场所,必须与城市景观相互配合。

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规划,能够创造出开放、友好、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使市民们享受到优质的日常生活。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的分布、规模、形式等因素,以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例如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和户外活动等。

其次,公共空间设计有其独特的要素和技术创新。

公共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因此需要在功能性、可访问性、绿化景观以及地方特性上下功夫。

其中,功能性是指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

可访问性是指公共空间需要方便市民进入和使用,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和无障碍通道等。

绿化景观是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元素,能够提供美丽的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

而地方特性则是指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与城市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

最后,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成功的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可以借鉴。

例如,日本的公共空间设计注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小尺度的街区设计,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城市环境。

荷兰的景观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道路和水系管理,打造出宜居的城市环境。

新加坡则通过立体绿化和城市农业的发展,创造出绿荫遍布的城市景观。

这些案例表明了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行的经验。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现代都市环境的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以南京天泓山庄小区为例

基于现代都市环境的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以南京天泓山庄小区为例

计 , 人 类 需 要 , 为 动 植 物 需 要 , 高 产值 需 要 , 为 审 美 需 要 , 为 也 为 也 设计 的最 终 目标 是 整 体 优 化 。现 代 都 市 的 开 放 空 间 的景 观 设 计 绝 不 只 是建 筑 物 的配 景 或 背 景 。要 相 地 合 宜 , 得 体 , 自然 、 境 要 与 环
城市 景 观 设 计 是 以城 市 中 的 自然 要 素 与 人 工 要 素 的协 调 配
决 人 与人 , 构 与 功 能 , 局 与 过 程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自然 环 境 结 格 使 与周 围环 境 充 分 结 合 , 造 出 和谐 丰 富 的外 部 空 间 环 境 。 创
为 香 山 苑 、 山苑 、 山苑 、 山 苑 、 山苑 五 大 组 团 , 设 有 溪 谷 、 秀 竹 云 怡 并 浅 滩 、 道 、 幕 、 池 、 泉 等 构 成 中轴 景 观 , 布 在 中 心 花 园 、 水 水 水 喷 散 儿 童 游 戏场 、 榈 大 道 、 花 岛 、 栈 道 、 闲 凉 亭及 果岭 公 园 小 区 棕 桃 木 休 整体 环 境 较 佳 , 蜒 的水 系 贯穿 于各 个 组 团 内部 , 蜿 将雕 塑 、 亭 、 凉 堆 坡 、 盛 顿 棕 榈 、 巴棕 、 华 沙 布迪 椰 子 等 景 观 连 成 一 体 , 体 景 观尺 度 整 较 为 自然 , 居 住 者 创 造 了 一种 休 闲 、 乐 、 康 的 生 活 环 境 。 为 娱 健
形 成 统 一 的整 体 , 场 、 景 、 广 街 园林 绿 化 等 等 。景 观 设 计 就 是 要 解
观 设 计更 多 的要 求 和希 望 , 望更 多 更 好 的作 品 出现 。可 见 , 究 渴 研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低成本”策略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低成本”策略
观设计 。城市开放空 间设 计 的“ 低 成本 ” 突 出植 物 、 地 形、 自然水 体等 自然 景观材料 的应用[ 1 ] 。低 成本 途径 的理论 根源是 源于 城市 中生 活 的人 到底需 要 什 么样
的主体 一 人 的关 怀 。而城 市 中过 度 的人工 化设施 致使 城 市居 民对 自然 的 向往 表 现 的愈 来 愈 强 烈 , 景 观设 计 也 由配合建 筑 与规划 逐步 向从 景观 的 自身角 度 出发 建立 理念 , 并且将 其 落实 到城市 空 间的 时代 。 本 研究 讨论 城市 中 市 民更 为 钟 爱 的 开放 空 间形 式 ,
关键 词 : 风 景 园林 ; 低成 本 ; 城 市 开放 空 间 ; 自然 ; 生态; 展 望
中图分 类号 : TU9 8 6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4 ) 0 1 — 0 2 1 2 — 0 5
Co s t Ef f e c t i v e St r a t e g y o f La nd s c a p e De s i g n i n Ur b a n Op e n Sp a c e s
GU AN We i — f e ng,GA O Ni n g, W ANG Yo n g — c ha o
( xi a n Uni v e r s i t y o /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d Te c h n o l o gy, xi a n, )
Ab s t r a c t : Th e c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CES )i n 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 i n u r b a n o p e n s p a c e s a n d i t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广场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

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

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

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

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

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

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

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

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

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

节日时,可点缀花卉。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开放空间与绿化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开放空间与绿化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开放空间与绿化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是为了打造宜居、美观、舒适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开放空间和绿化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城市中的装饰,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开放空间和绿化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这些空间。

开放空间是城市中的公共区域,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河滨和运动场等。

这些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社交和娱乐的场所,让人们远离繁忙的工作生活,享受自然的美好。

开放空间还是人们进行户外运动和活动的理想场所,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身心的发展。

开放空间还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为城市增添了美感和文化氛围。

绿化设计是城市中的植物布置和景观构筑的设计,通过植物和园林景观的布置,使城市更加生态友好、美观和宜居。

绿化设计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净化环境和调节温度,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有益于舒缓压力和提供精神愉悦感。

绿化设计还能保护生态系统、防止土壤侵蚀和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合理规划和设计开放空间和绿化是非常重要的。

开放空间和绿化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

它们应该与城市的规划相融合,为城市提供美观、可持续和宜居的环境。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开放空间和绿化应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社交和健康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开放空间和绿化设计也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设计师可以选择本地的植物物种,提高绿化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他们还可以采用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的方法,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

科技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开放空间和绿化设计的效果。

例如,使用智能灯光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以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总之,开放空间和绿化设计在城市景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社交和健康的场所,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和文化氛围。

影响世界的十大景观设计书籍

影响世界的十大景观设计书籍

影响世界的十大景观设计书籍在景观设计领域,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影响世界的十大景观设计书籍,它们在理论、实践和历史方面为该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景观设计学:理论、实践与批判》作者:约翰·O·西蒙兹作为景观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角度深入探讨了景观设计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2. 《大地艺术》作者:查尔斯·摩尔摩尔是大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大地艺术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意和灵感。

3. 《生态设计:设计的未来之路》作者:比尔·希列尔这本书是希列尔的经典之作,他强调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生态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作者:理查德·P·多贝尔多贝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原则、功能和意义,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5. 《景观设计思想史》作者:约翰·D·梅尔这本书系统梳理了景观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背景和理论知识。

6. 《景观设计实践:从概念到建成》作者:詹姆斯·科纳科纳通过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从项目构思、方案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为初学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7. 《可持续景观设计:生态、文化与美学》作者:克雷格·萨姆森这本书聚焦于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多个方面,包括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美学价值,为设计师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启示。

8. 《艺术与景观设计》作者:托马斯·丘奇丘奇在这本书中探讨了艺术与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强调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创意。

9. 《景观设计师手册》作者:罗伯特·克里尔这本手册汇集了克里尔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涵盖了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工具。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析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析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析作者:周刚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7期摘要:现代景观已经不单单只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具有观赏功能的景观了,经过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景观承载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功能,并且,景观的意义也在进一步的丰富之中。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就恰好将景观的这个意义体现了出来。

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如何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进行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加大众化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公共开发空间;景观设计;整合本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主要从点、线和网等方面来进行,希望可以通过将点和线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功能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体。

1、景观的大众化景观是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产生的,原来是欣赏风景画,后来转变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在景观中纳入了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意义。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在美国的社会变革中,出现了西方景观学专业。

在以往的景观设计中,是以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为对象,这些设计的尺度比较小,并且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

直到爆发了第一次现代工业主义,加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扩大和增长,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了公园设计理念。

在这种公园设计理念中,将社会、政治、环境以及技术和美学等因素都综合融入进去了,并且最大的改变是服务对象开始变为多数人。

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公园就是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它也是第一个将服务对象变为大众的公园。

但是,这种公园只是建筑群下的绿洲,直到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的提出,才将公园的意义向外延伸。

城市开放空间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改变了那种服务贵族和特权阶级的特点,转为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说,城市景观的发展,是一场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过程,所以,在城市现代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也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2、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含义指的是在城市中室外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为人民提供一定的活动设施,这里的活动设施不应该包括基础设施,并且是各类公共活动的载体以及是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和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的全部内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

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1.1 景观“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 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

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

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

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

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城市设计:①是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

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建筑小品: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步行区: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

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副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

开敞空间: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抑,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封闭空间: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感强,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

明空间: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暗空间:室内空间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界,过渡空间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静态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动线上不通的空间。

动态空间:是由曲面、学、折面构成的,暗示方向,具有一定动向的空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都需要面对处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等的差异。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空间形式理论:(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城市景观设计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原理1.市点状景观设计——⼩型公园绿地缘起——何谓“⼝袋公园”⼝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城市中的各种⼩型绿地、⼩公园、街⼼花园、社区⼩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边常见的⼝袋公园。

在不同国家,⼝袋公园⼜被称为迷你公园、绿亩公园、袖珍公园、⼩型公园、贴⾝公园等,⾯积多在1 万平⽅⽶以下。

⼝袋公园:纽约佩雷公园公园占地390 平⽅⽶,为喧哗的都市提供了⼀个安静的城市绿洲。

园中谨慎地使⽤跌⽔、树阵⼴场空间、轻巧的园林⼩品和简单的空间组织。

公园的亮点是6 ⽶⾼的⽔幕墙瀑布,作为整个公园的背景。

瀑布制造出来的流⽔的声⾳,掩盖了城市的喧嚣,公园三⾯环墙,前⾯是开放式的⼊⼝,⾯对⼤街。

⼝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积⼩、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能见缝插针地⼤量出现在城市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袋公园对于⾼楼云集的城市⽽⾔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密度城市中⼼区⼈们对公园的需求。

它们是由⼀块空地或被遗忘的空间发展起来的。

国外许多⼝袋公园是社区组团、私⼈实体或基⾦会利⽤这些空间建成,为当地的邻⾥使⽤。

规模⼩,对于⼝袋公园的规模,学界⽬前没有明确界定。

根据经验,美国⼝袋公园占地多在800-8000㎡之间,参考我国公园设计规范对⾯积最⼩公园的规定,⼀般认为⼝袋公园的规模在400-10000 ㎡之间。

功能“少” 区别于综合公园的多功能,⼝袋公园的使⽤者主要从事的是简单⽽短暂的休憩活动,如饭后的散步、⼩坐或⼉童的游戏等。

功能“少”并不是功能单⼀,⽽是结合本地使⽤者的需求极具针对性。

⼈性化尺度⼝袋公园中使⽤者的活动多以⽇常、⾼频率的活动为主,这要求公园内各种设施要符合⼈们⽇常使⽤的尺度习惯。

同时,在⾼强度开发区中“见缝插针”的⼝袋公园,以⾃⾝更亲切的尺度去缓解⾼密度建设对⼈们所形成的压⼒是⾮常必要的。

多样化场所⼝袋公园多存在于⾼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区,承受⼤量的⼈流,因此需要尽可能设置多种功能相互⽀持来满⾜⼈们的各种使⽤需求。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摘要: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定义为“城市中向大众开放,为大多数民众服务的开敞空间体,是人类及其与自然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文化特色原则、绿色生态原则及集约节约的原则。

路桥行政中心绿轴设计总体上形成了“一轴一带四组团”空间结构,一轴即绿色景观轴,一带即蓝色滨水带,四组团即休闲游憩组团、公共活动组团、市民广场组团和办公花园组团。

路桥行政中心绿轴并没有采取传统意义的对称式处理,而是采用了以公园绿色作为基底,将建筑集中而又相对分散地布置其上的方式。

方案采用发散性的射线作为整体的基地要素,试图延续路桥这个活跃的商业城市“开放、大气、现代”的城市文脉特征。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绿色生态;集约节约;发散性;Abstract: The concept of urban open space is defined as “the city open to the public open space services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in the body, human and nature c 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exchange places.” Urban open spac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cultural features, green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intensive conservation. The overall green axis of bridg e and road administrative center takes sharp of the space structure of “one axis, one ribbon with four groups”,the one axis is the green landscape,the one ribbon is the blue riparian zone, the four groups are recreational groups, public events group, the public square group and office garden tour. Road and bridge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the green axis does not take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symmetric processing, instead of using a park green as a base, construction and relatively dispersed layout on the way. The program uses a divergent ray base elements as a whole, trying to continuation of the road and bridge this active commercial city “open atmosphere” of the urban context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urban open space; people-oriente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green ecology; intensive conservation; divergent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开放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要素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要素设计
谐 的景 观 响 曲 。
水 是 开 放 空 间景 观 构 成 的 重 要 因 素 。 有 了水 , 间 平 添 空 了几分诗情 画意 , 注入 了活力 , 丰富了层次 。水体 可以考虑静 止或是流动 : 静止的水面物体产生倒影 , 特别是夜 间照 明的倒
影, 在效 果上使空 间倍 加开 阔; 流动 的水有 流水与喷水 之分 , 流水可在视觉上保持空 间 的联 系 , 同时又能划 定空 间与空 间 的界限( 1 。而喷水则 丰富 了广 场空间层 次 , 图 ) 活跃 了广场 的气氛。由于动水不停地在喷发 、 流动 , 水分蒸发和飘散 的速 度 比静水快 得多 。因而 , 动水 周 围的降 温 、 湿润 效 果特别 明 显 , 合 铺 地 和 植 物 的 合 理 布 置 , 能 够 形 成 一 个 宜 人 温 润 的 结 就
图 1 江 滨 公 园 水 景
2绿 化 绿化是外部空 间所有 自然元素 中对开放空 间景观影 响最
向上 的视 野 要 大 得 多 。 而 且 人 在 行 走 的过 程 中 , 上 的 视 野 向 更为减少 , 人们总是注视着 眼前 的地 面 、 和物及建 筑底部 。 人 所 以 , 放 空 间 的 铺 装 设计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开 地面不仅 为人们提供 活动 的场所 , 而且对空 间的构成 有
福 建建 设科 技
20 . o5 0 7 N .
城市开放空 问景观要素设计
余 志红 ( 福建工 程学 院
[ 提
值。
福州
300 ) 5 0 7
要 ] 本文从 城市开放 空间设计研 究基础的角度论述 了几个主要 的景观要 素 , 对于开放 空 间的设计 具有一定 的参 考价 景观要 素
5动 态 景 观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 档次”的结果。
致剖析探究 ,总结 了现 阶段建设与改造我 国城 市公共开放空 间的景观对策。 1城市公共开放空问概念 . 林奇教授曾描述过公共开放空间的概 念 : “ 只要是任何
人可以在其间 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 间。开放空间可分
2 盲 目绿化 , “ . 3 大树进城”、 “ 草坪热” 绿色植 物也是丰富城市 公共空间景观 的重要方法。城市 绿化 要重视乔 木、灌木 、草本植物及各品种 组成 的生态循环
两类 :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 自然土地 ;另一 类则属于城市 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 民选择来从事个人 或团体 的活动。”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两方面 的特征 :
a公共可达性 ,即非少数人而是社会公众均可 以方便地 .
进 入 到达 :
b开放性 ,即空间的非封闭性 ,应和 周边环境 区域相融 .
片面 理 解 为宏 大 的气 派 或 用材 的豪 华考 究 。 “ 市广 场 城
化”、 “ 园林 宫廷化 ”、 “ 绿地观赏化 ”成 为时下城 市公 共 空间景观设计 的时髦 手法 。南 方某城市号称新建的广场仅 次
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充分吸收各个 国家优秀 的景观设计手 法 ,融入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设计 中不是简单 的模
面积草坪 ,重草轻树 ,重观 赏轻功能 ,不关注居民的实际功 能需求,都是 欠缺长远规划的景观设计。
24 . 欧式化,模仿风 现在许 多城市广场、市政府广场、街 心花 园等公共景观
空间,大量充斥着 罗马廊柱 、欧式建筑 。许 多正在建造 的住 宅小区,在广告语 中喜欢打 出 “ 欧式 典雅花 园”、 “ 中海 地 风情 ”的时髦语言 ,甚至宣传要将某地 建成东 方的 “ 枫丹 白

城市开放空间硬质景观设计初探——以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为例

城市开放空间硬质景观设计初探——以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为例

城市开放空间硬质景观设计初探———以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为例钟龙辉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空间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何在开放空间内构建人性化的硬质景观至关重要。

本文以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硬质景观的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问卷调查,探讨其中硬质景观所存在的问题,并就所提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城市硬质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硬质景观;空间;步行街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 (2008)11-180-02作 者: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发展中心;湖南,长沙,410121一、绪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城市的各种开放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开放空间的建设极大地优化了城市的空间构成,提高了城市的环境品质,扩展了市民的户外活动空间。

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是长沙市最具代表性开放空间,对它的研究为推进开放空间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起司门口,南到南门口,全长838米,街面宽23-26米,是一条最能代表“老长沙”的百年老街。

它由室外步行街、室内步行街和空中花园街组成。

室内外两条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富有湘楚文化特色,街内的绿化小品、水景、雕塑有机的结合,为市民提供多彩多姿的城市带状公园(图1)。

图1 图2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呈现出带状,空间上分为露天和封闭两种形式,文中针对其露天空间进行分析。

对场所的空间特征的分析突出“场所感”和“地域性”。

场所感的获得是地域性、空间尺度、景观、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人的舒适感对环境的认知、空间场所的可入性、人际交往等方面。

通过城市设计活动可以创造和增强潜在的场所感,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有助于提升场所感。

根据现场所作的民意调查,63%的被调查者认为黄兴南路商业街的生活气息浓郁,给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在被调查的人群中,75%的外地游客认为步行街的街头铜质小品有很强的地域和时间性,是街头比较出彩的地方,24%的被调查者希望将长沙传统商业老字号融入步行街(比如火宫殿,在坡子街的火宫殿内搭有戏台,上演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整体环境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在调查过程中,多次被游客提起)(图2),反映了人们对不同区域文化差异的期待。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的绘 画术 语 引 人 英 语 , 变 成 现 代 英 语 的 L n — 演 a d
sa e cp 一词 。该 词 被赋 予 了 “ 自然 风 光 的 一 景 或一
处景色 ” 的新 内涵 , 即由 当初 的对风景 画的欣 赏转为 对 现实 风景 的欣 赏 。1 世 纪 中叶 , 过地 理学 家 的 9 通
摘 要 : 景观 的发 展历程 到景观的发展 需 求 , 从 阐述 了为 市民创 造公 共 开放 空 间, 选取 点状 空 间 并
和 线性 空间构成 , 细介 绍 了城 市开放 空 问的景观 设计原 则及其整 合 , 详 对创 建更具 大众化 和符, 德语 L n sh f 在土 地规 划和 区域 规划 领域 a dc at
关 键 词 : 观 ; 共 开 放 空 间 ; 状 空 间 ; 性 空 间 ; 合 景 公 点 线 整
中图分类 号 : TU9 4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17 6 (0 0 0 —1 80 1 0 —4 1 2 1 )20 8 —4
La d c p sg n n e r t n o i u l e p c n sa eDe in a d I t g ai fC t P b i Op n S a e o y c
Ab t a t St r i g f o t v l p e tc u s n e nd o a ds a ,c n t u to fpu i pe p c s r c : a tn r m hede e o m n o r ea d d ma fl n c pe o s r c i n o blco n s a e
西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1 , 5 2 :18 9 0 0 2 ( ) 8 ~1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宏观、整体性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中,开放性公共空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定义、作用以及设计原则,并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定义和作用开放性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对公众开放的、无一定功能要求的空间,如公园、广场、步行街等。

它们不仅提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是城市社交、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存在,对城市和居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开放性公共空间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例如,公园的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

广场的设计可以打造城市的地标建筑,提升城市形象。

其次,开放性公共空间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

人们可以在公园里散步、游玩,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步行街上可以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市集,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最后,开放性公共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开放性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场所。

二、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功能和效果,设计师应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开放性公共空间应尊重和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

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应能够从中受益。

例如,为老人设置休息区和健身设施,为儿童设计游乐设施,为年轻人提供社交聚集地。

其次,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

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应得到舒适和便利的保障。

比如,在公园中设置休息座椅、湖泊和喷泉等景观;在步行街上设置防晒设施和遮雨棚。

另外,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例如,在公园中合理利用雨水,设置生态湿地;在广场上使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三、典型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开放性公共空间设计案例。

1. 中央公园中央公园位于某大城市的市中心,占地面积大约100公顷。

城市景观规划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开放性

城市景观规划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开放性

城市景观规划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开放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们休闲、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它的设计和开放性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开放性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多样化的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公园应该提供绿色植被、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以供人们放松身心和进行体育活动。

广场和街道应该提供宽敞的步行区域和休息区,以方便人们的交流和休憩。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无障碍设施和适合他们参与的活动。

其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相互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场所,它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空间和文化设施,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流。

例如,公园可以设置户外音乐台和舞台,举办音乐会和文化表演,吸引人们聚集在一起欣赏和参与。

广场可以设置休闲座椅和咖啡厅,为人们提供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第三,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例如,公园和绿地的设计应该注重植被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广场和街道的设计应该注重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和垃圾产生。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该注重可持续交通的规划和布局,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和交通拥堵。

最后,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方面。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和多元的,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和参与权。

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可以促进社会平等和民主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城市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 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 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
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 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城市广场的设置内容:
5.地域性原则。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 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 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 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 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 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 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 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1、广场要有足够的 铺装硬地供人活动, 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 广场面积25%比例的 绿化地,为人们遮挡 夏天烈日,丰富景观 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 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 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 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第五章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 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 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 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 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 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 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 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 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 市的开放空间。
人流聚散场地、地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地下机动车流、地下商业停车等 建筑位置及垂直交通位置、消防车道); 8.绿地系统规划(包括不同性质绿地如草地、自然林地、疏林草地、林下广场、 人工水体、自然水体、屋顶绿地等的组织); 9.种植设计(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 10.夜景灯光效果设计(包括设计意向、照明形式);
1. 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 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 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 3. 场地适宜性分析图。通过对场地内-外自然和人工要素的分析,标明各地块主 要特征以及建设适宜性; 4. 广场规划总平面表现图。图纸比例1/300-1/1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 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 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 5.广场与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广 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6. 景点分布及场地文脉分析图。标明主要景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原 型; 7.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间的位置和 范围,表示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规模;
目前,大致形成共识的观点如下: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 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具有集会、交 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功能,简而言之,广场具有展 示的功能。甚至在许多的影视娱乐节目都采用广场的概念,如“媒体广场”、 “娱乐广场”等都可以体现广场是一个展示某种“东西的地方”。
第一节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 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 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 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 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 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附录1: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1.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 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 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 式、后期管理办法;
3. 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 4. 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
5. 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 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 道路等级、路面质量;
6. 公共设施规模、分布; 7. 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 8.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 9. 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 10. 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 (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
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 城市格局(选址、 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 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 色(包、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
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 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 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 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 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 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
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 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 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 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 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 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 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 进行集会游行。
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 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 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 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 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 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 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 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 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 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1.生态环境原则。城市广场建设应从设计的阶段通盘考虑,结合规划地的 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到绿地安排,都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减少对自 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或通过规划手段恢复、改善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 2.适宜性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 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 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 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 3.人性化原则。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为 主体,体现“人性化”。可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 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使广场的设计进一步贴近人们的生活。 4.完整性原则。注重城市空间的完整、统一性。城市空间包括开放空间和 封闭空间(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完整性需要通过城市建筑的安排来实现。 开放空间及其体系是人们认识体验城市的主要窗口和领域。城市广场作为 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完整性,统一性。使 城市空间呈现连续性、流动性、层次性和凝聚性。
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 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 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 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 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 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 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 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 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 等。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根据地形特点和人类活动规 律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 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 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 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 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 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 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分类 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城市广场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城市广场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 城市广场进行了描述。 J.B.杰克逊1985年的观点是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 空间形式。 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备有意识地作为活 动焦点。 《人性场所》用大段文字来表述的观点是: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 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 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 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 是广场。以上观点大多指的是现代广场的含义。
附录2: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成果 (一) 规划设计说明书 1.方案特色(提炼为几句话,用黑体字强调); 2.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位置、用地规模、地形特色、现状建筑构筑物、周边 道路交通状况、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 3.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 4.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包括建设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构思); 5.用地布局(包括不同用地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6.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同空间 的景观设计); 7.道路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等级、道路编号表、地上机动车流、地上人流、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