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尔尼卡》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美术下册参赛教案一赏析《格尔尼卡》

******

单位:汤阴县瓦岗乡第一初级中学

赏析《格尔尼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课型】:欣赏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收集《格尔尼卡》相关资料;铅笔、剪刀、双面胶、黑白灰三种颜色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坐在安静宽敞的教室上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些地区正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灾祸,人都向往和平,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控诉战争!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画家-----毕加索

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

★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

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

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

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

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

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

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

媒体)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

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

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是一种通过二

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

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

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

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板书:

★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画是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感觉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这幅画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对于这副画,大家现在心里一定有很多问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位大师的作品吧!

(二)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师: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剧。

(三)内容分析

1、通过让大家更直观的去感受一下这幅画的氛围,让大家认真找一找里面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

★师:看完《格尔尼卡》,再配合上音乐,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

板书:

生: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

2、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内涵:

(1)马的表情怎样?代表什么?

—被刺伤,发出嘶鸣。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2)牛的表情是怎样?它代表什

么?

—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

暴和黑暗。

(3)抱孩子的母亲发出了怎样的

声音?表达了什么?

—发出哀鸣,表达死去孩子内心

的痛苦。

(4)灯——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

向四周。

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

光照之下。

(5)奔跑的女人——造成了什么气氛?

(惊慌失措、惊恐)

(6)跳

楼的人—

—向上呼

救。无

助。

(7)断臂

倒地的战士——死不瞑目。(手边的花的用意?——对死难者的哀悼)

(8)举灯

的女人—

—可以联想到什么?(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

由。)

3、教师补充:

通过我们的分析,大家知道它是反映了战争题材的一

幅画,在这画里,没有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死亡、恐怖和

呐喊。画的背景布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全画。而画家之所以这样来表现,也跟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5分钟)

出示多媒体,现在大家4人一组探讨这样几个问题,然后请几位同学上来当老师。(1)构图:饱满-画面上有什么?——(感觉到处都是奔跑的人、呼救的人、痛哭的人......场面非常混乱)以至于我们的眼睛不得不在画面上看来看去-为什么要这样画?

——突出战争带来的“动荡”和“不安”。

(2)造型:画中马头、牛头与平时所见有什么不同?

——破碎、夸张、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