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罗必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空置房造成的财富浪费)
结论:必须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主导、农民分享成果 的城镇化道路
23
谢谢
24
含义:轻视民生、轻视劳动者、轻视劳务
2
1992-2007:十五年来的变化
初次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部门收入(资本报酬)占比 提高了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收入(生产税净额)占比提高了5 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收入(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了8个百分 点 再分配格局亦发生很大变化:企业部门收入(资本报酬)占比 提高了4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收入(生产税净额)占比提高了6 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收入(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 点
8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地根”——占地扩张、廉价土地出让——招商 引资、追求GDP以扩大税基 “地根”与“银根”——“圈地造城”及土地融 资,获取“土地财政”与政府投资能力 “劳根”——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但同 时约束外来劳动力的进城迁徙
o 土地、资本、劳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 迹”的核心支撑
22
存在的疑问:小城镇占用土地?
全国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1470万hm2,人均占地182m2(国家 标准上限是150m2)。 1996-2007年,广东农村人口减少了1302万人,居民点用地却 增加1.67万hm2,人均用地增加41%(达187.8m2)。 广东的理论值推算:如果村庄土地整理系数为1.47,那么在 2030年将节省4.48万公顷的土地;系数为2.47,则将节省宅 基地7.52万公顷 不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土地浪费将更为严重(此外,还有农
四、政策建议
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主线的农村城镇化
必须实施有利于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的城镇化 以中心城镇为主线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成为我国阶 段性的战略选择 中心城镇具有“城市之末、乡村之首”的特点,在 城乡统筹背景下是城乡连结的纽带和结合部—— 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核 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平台
要验证的问题: 城市与农村——谁在城镇化进程中受益 ?谁更为受益? 现行的城镇化模式是不是更有利于城市 的城镇化?
12
若干假设
财政分权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推动地方 政府加速城市化进程 以圈地为特征的城市化,扩大城乡收入 差距 引发的问题:由于农民无法迁徙,使得 农民工季节性返乡造成农村住宅用地的非 集约化使用
– 以大城市(46个)为对象计算的城市化水平,前期每提高1个百分点 ,当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11个百分点 – 但是,以中小城镇(308个)为对象计算的城市化水平,前期每提高1 个百分点,当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10个百分点
• 从“城市化”进程中更多受益的是城市本身 • “城市偏好”、“大城市偏好”:一个战略性失误
14
• 城市化水平:分别用人口城市化( city1 )、土地 城市化(选取建成区面积,city2 )、建成区面积 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city3 )
15
计算结果 1、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土地城市化 (city2) 、城 乡收入差距,与财政分权存在着长期稳定关 系和长期的直接作用机制
16
2、土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 期稳定关系和长期的直接作用机制
城市与城市
农村与农村 农村与城市
证据——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城乡不平等(占62%),
其次是区域不平等(20%)
5
核心问题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伴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将导致农业与工业部门、 城市与农村区域的收入差距将逐步缩小,进而使得 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
1978年 城市化率(%) 城乡收入差距 17.92 1984年 23.01 1992年 27.63 2000年 30.42 2009年 46.6
二、分析思路与假设
地方经济增长实绩构成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 的重要依据。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形成的“ 财权上移”、“事权留置”,其财政缺口直 接导致地方政府进一步寻求两个方面的行为 努力,即:努力追求预算内财政收入和预算 外与非预算资金收入的增加。 前者刺激了以“工业园区”为标志的中国工 业化的迅速推进; 后者导致了以“城市经营”为特征的中国城 镇化的急剧扩张。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31% 20% 20% 29%
罗必良
11 8 9
7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一、问题的提出
“三低”现象
o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68.1%下降到2010 年的44.03% o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 的39.7% o 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收入中的比重2007年仅占企业运营 成本的10%弱
21
成本提升迫使大中城市进行
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这一 转型普遍表现出对低素质劳动 力的排挤并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目前大中城市的劳动力趋向总量饱和,
符合大中城市发展要求的高知识、高技 术类劳动力供给不足,而对于技能要求 不高的岗位又存在劳动供给过剩
就业门槛的升高、文化背景的摩擦以
及户籍制度的隔离,使数量巨大的进城 民工无法有效地融入城市社区,成为摆 动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群
5.09
2.36:1
4.62
1.71:1 2.33:1
2.79
2.79:1
16.18
3.33:1
-0.65
0.6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6
0.54
6
问题是:为什么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
城乡收入差距反而不断扩大?
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阶段城市化
战略普遍具有的大城市偏好的特征——或者说,现 行的城市化模式更有利于城市的城市化,在城镇化 进程中城市比农村更为受益
含义:向权力与资本倾斜——政府与企业处于强势
地位,民生受到忽视
3
结果: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 2010年,收入排在前20%的人平均收入和最低的 20%相比,两项之比在中国是10.7倍,而在美国是 8.4倍,俄罗斯4.5倍,印度4.9倍,日本仅3.4倍
4
关键是城乡差距—— o 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一直在扩大,从1978年前的1:2.36扩 大到了2009年的1:3.33。如果算上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这 个比例将在1:4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1)
13
三、计量分析与结果
本文用泰尔指数标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 泰尔指数(城乡收入差距):分别计算城、乡收入份 额与人口份额之比的自然对数, 然后再用城乡收入 份额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
Tt (
j 1 2
Pjt Pt
) ln[(
Pjt Pt
) /(
Z jt Zt
)]=( P ln[(P + (P2t Pt ) ln[(P2t Pt ) /( Z 2t Z t )] 1t P t) 1t P t ) / ( Z1t Z t )]
17
3、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农村住房总面积与 城乡收入差距、农村总收入、农村人口存 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和长期的直接作用机制
18
进一步的分析
广东证据:广东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将增 加2.4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将增加2.98个百分点——城 乡之间有0.5个点增幅的差异 • 全国证据:利用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 果表明——
19
“城市偏好”仅仅是一个战略性失误? 骨子里存在掠夺农民的“国家逻辑”—— 建国前30年:打土豪、分田地——动员农民革命:流血 建国后30年:工业化与剪刀差——动员农民生产:流汗 改革后30年: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员农民打工:流汗 ——动员农村土地:流根 天问: 为什么土地的农业经营属性与农民连接,而非农开发权却被 剥离? 为什么土地的生产属性与农民依存,而资本属性却被隔离? 为什么土地可以强制征地进城,而农民流动进城则被歧视性 管制?
9
进一步的讨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危机)从哪里来?
经济增长 分税制的激励 地方政府竞争 优惠条件 土地掠夺 廉价劳工 产能过剩 压缩消费 三无农民 农村凋零 内部隐 内需不足 患 资源浪费与 环境破坏 粮食安全问题
投资竞争
外部危机 出口依赖
结论:我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格局难以为继——以农业
萎缩、农民贫穷、农村凋零,以牺牲资源和未来机会为代价。
判断:政府的目标取向是土地城市化,而 不是农业人口的城市化 o 2000—2010年,全国的城市面积扩大了 50%,而城市人口只增加了26% o 二元结构并没有因为城市化快速推进而消 除,反而因为农村人口较少分享城市化发 展成果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