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比较
所 有 患 者 在 接 受 治 疗 护 理 后, 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 机 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05), 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 ( P< 0.05), 见表 1:
表 1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研究组 对照组 c /t P
4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9
·临床监护·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秦巧凤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 内科病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 年 7 月至 2016 年 4 月诊治的 64 例胃息肉患
关键词:胃息肉;心理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69.334
0 引言
胃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患者发病后在早期通常不会 出现明显的症状, 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腹痛、 腹胀及胃肠道不适等 [1]。目前, 在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主要是采取内镜切除治疗, 而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常会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 从而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就研 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具体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源自般资料选 取 2014 年 7 月 至 2016 年 4 月 期 间 来 我 院 诊 治 的 64 例胃息肉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 为研究组 (n=32 例) 与对照组 (n=32 例) 。研究组男 18 例, 女 14 例, 年龄为 26 至 67 岁, 平均年龄 (45.21±5.28) 岁, 其中有 15 例患者伴有浅表性胃炎、 3 例患者伴有糜烂性胃炎; 对照组 男 17 例, 女 15 例, 年龄为 24 至 68 岁, 平均年龄 (44.94±5.52) 岁, 其中有 17 例患者伴有浅表性胃炎、 2 例患者伴有糜烂性胃 炎; 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被证实为胃息肉患者, 排除伴有精 神障碍的患者, 伴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的患者。对比两组的 一般资料, 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比性强。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段家丽【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方法:抽选来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避免不良情况出现,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肠息肉;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变组织较小时,往往无明显症状,通常情况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可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等,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等,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等,若不进行及时处理,将影响患者预后[1-2]。

鉴于此,本文将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优质护理进行总结,详情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选来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畴34~44岁,年龄均值(37.65±2.15)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范畴35~45岁,年龄均值(38.52±2.62)岁,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两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 方法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疾病知识介绍、安排相关检测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为:(1)术前宣教: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文化程度,详情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问题,重点说明实施治疗的意义。

胃息肉围术期心理护理措施

胃息肉围术期心理护理措施

胃息肉围术期心理护理措施摘要:对胃息肉患者常规内镜下治疗时,大部分患者对内镜诊治存在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在治疗方法完善的前提下,通过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取得了患者的支持和配合,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传统的胃镜检查方法对病人喉部刺激大,手术摘除时间长,术前病人往往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术后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肌肉紧张分解代谢加快,甚至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但清醒镇静胃镜技术能够使患者在检查治疗中舒适、安静、病人痛苦明显减少。

清醒镇静胃镜技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在术中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内镜医师的诊疗,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术后要给患者做好健康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现将我科经清醒镇静胃镜技术行胃息肉电切除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于我科64例应用清醒镇静胃镜技术行胃息肉电切除的患者,其中男38 例,女26 例;年龄在24~ 70岁,平均54岁。

64例患者,中单发性息肉34 例,多发性息肉30 例,共有息肉104 枚,直径0.6 ~ 1.8cm。

息肉的分布情况:胃窦部35枚,幽门区22 枚,胃体部32 枚,胃底部15枚; 104枚息肉中带蒂息肉37枚,无蒂息肉67 枚。

病理分类:增生性息肉62枚,腺性息肉22枚,炎性息肉20枚。

1.2方法:术前准备:术前患者配合医生放置牙垫用胶布固定,护理人员给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准备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

手术采取左侧卧位,根据术前测得的患者体重,按计算剂量给患者缓慢注射芬太尼等镇静麻醉药物。

手术操作:注射麻药后,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呼吸平稳,呈嗜睡状态后开始手术,拟施行胃镜胃息肉电切除术,操作过程中先使用电凝使息肉蒂部发白,然后适当用力收紧圈套器,电切摘除,整个息肉切除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残蒂有无活动性出血,手术过程中主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情况。

胃息肉的护理

胃息肉的护理
控制盐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食品。
生活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过度焦虑、紧张, 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
解胃部不适。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 步、慢跑等,有助于促 进肠胃蠕动,缓解胃部
不适。
注意保暖
避免胃部受凉,尤其是 在冬季要注意保暖。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胃息
溃疡
恶变
胃息肉可能引发胃溃疡,导致腹痛、反酸 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 治疗等。
胃息肉可能发生恶变,转化为胃癌。对于 高度怀疑恶变的胃息肉,应尽早进行手术 治疗。
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定期复查
胃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 度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有助于 预防胃息肉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检查与筛查
01
02
03
定期胃镜检查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 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 处理胃息肉。
筛查策略
推广有效的筛查策略,提 高公众对胃息肉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健康档案建立
为个体建立健康档案,记 录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 息,以便追踪和管理。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 于降低胃息肉的发生风险 。
药物治疗
根据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 方案,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药 物。
心理支持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应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并发症的心理护理
01
02
03
04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为后续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作者:罗华王黎明王小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26期【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息肉的护理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要点和重要性。

方法:对128例经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胃息肉患者,在电子胃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或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与医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128例胃息肉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转外科手术。

结论:护理工作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中有重要意义,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护理体会本院消化内科在2011年3月-2012年10月对128例患者行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胃息肉患者128例,其中男88例,女40例,年龄22~65岁,平均(48.5±4.4)岁。

所有患者符合条件:术前病理排除恶性病变者,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病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内镜下治疗禁忌证患者。

部位:胃窦65例,胃体息肉38例,胃底25例;大小:其中息肉直径1~2 cm者106例,≥2 cm 者22例。

术前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确诊:17例诊断为腺瘤样息肉,64例确诊为增生性息肉,47例诊断为炎性息肉。

1.2 麻醉方法 108例患者选择无痛胃镜(静脉持续麻醉、心电监护),20例患者选择咽喉部局部麻醉。

手术方式:电凝76例,电切32例、黏膜切除术(EMR)20例。

1.3 护理方法1.3.1 心理护理焦虑是患者紧张情绪的一种心理反应,紧张和焦虑往往反映为某一些行为改变,护士应能及时发现这些改变,给予有效的关怀和帮助[1]。

由于患者对无痛胃镜、内镜下息肉治疗操作过程不了解,对麻醉、手术效果、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理;特别是老年人,总会多次作出治疗决定然后又放弃,充满对治疗的渴望,又饱含恐惧。

分析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分析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分析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6-08-31T14:28:50.2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作者:张黎黎[导读] 将心理护理应用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观察其护理作用。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应用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观察其护理作用。

方法: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中,抽取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前,其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针对胃息肉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作用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探究心理护理应用的作用,本研究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研究范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分析对象。

所有患者行胃息肉电凝电切术治疗。

经调查得知,合并浅表性胃炎、合并糜烂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合并萎缩性胃炎,分别有56例,10例5例以及9例。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5~49岁,平均年龄(36.5±2.5)岁;观察组,男14 例,女26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38.5±2.0)岁。

多样性心理护理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多样性心理护理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多样性心理护理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对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应用多样性心理护理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数量为243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和观察2组,分别为121例和122例。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和多样性心理护理法。

结果: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应用多样性心理护理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胃肠息肉切除术;多样性心理护理;不良心理情绪;并发症胃肠息肉本身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发生改变,促使胃肠息肉疾病发生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

在胃肠息肉疾病临床治疗中首选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方法,该种手术治疗方法本身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及治疗效果好等优势[1]。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术后极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中接受胃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的2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多样性心理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数量为243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和观察2组,分别12例。

对照组有121例,男女为38例和83例,年龄范畴为55-84(73.6±3.3)岁。

观察组有122例,中男女为39例和83例,年龄范畴为54-85(72.9±3.1)岁。

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本次研究活动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后进行,患者知情本次研究活动,并自愿加入进来。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大便色泽及次数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是否出现腹痛症状进行观察,并对腹部体征做好记录。

胃息肉护理诊断与措施

胃息肉护理诊断与措施

胃息肉护理诊断与措施胃息肉概述胃息肉是指胃粘膜上突起的良性肿瘤,它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

胃息肉的常见类型包括炎性息肉、息肉样腺瘤、错构瘤等。

胃息肉通常是无症状的,但一些大型息肉可能会引起胃腔狭窄或出血等并发症。

对于已经确诊为胃息肉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与措施护理诊断1. 饮食与液体摄入不足•护理诊断描述:由于胃息肉的存在,患者可能出现饮食和液体摄入不足的情况。

•相关因素:–恶心和呕吐症状。

–烧心和胃酸倒流。

–胃腔狭窄导致食物难以通过。

•期望结果:–患者的饮食和液体摄入量达到正常水平。

•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分次进食,每次饮食量不宜过多,以减轻胃的负担。

–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流质饮食、软食或半流质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

–鼓励患者多饮清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量。

2. 胃腔出血风险•护理诊断描述:胃息肉可能引起胃腔出血,患者存在出血风险。

•相关因素:–恶性息肉的存在。

–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

•期望结果:–减少或避免胃腔出血的发生。

•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黏膜出血迹象,如黑便或呕血。

–注意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避免给予患者可能导致胃腔出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如有必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如胃黏膜上皮修复剂或内镜下止血。

3. 情绪困扰•护理诊断描述:胃息肉的存在可能引起患者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相关因素:–对疾病的不了解和恐惧。

–对治疗过程的担忧。

•期望结果:–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

•护理措施:–向患者详细解释胃息肉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法,帮助其了解疾病。

–倾听患者的情绪抒发,提供情感支持。

–建议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总结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工作单位:223900 泗洪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王素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收稿日期:2018-07-06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王素娟 张小婷 张一帆摘要 总结60例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精心的心理护理及积极的肠道清洁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变化,观察便血及腹胀情况,并进行详细饮食、活动指导和康复措施的落实。

认为消化内镜下胃肠息肉治疗,采取术前术后的全方位护理措施,可避免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2-0040-02 胃肠息肉是指胃肠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凸起到腔内而形成的过度生长的组织。

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息肉无症状,但是少部分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症状,其中腺瘤性息肉是重要的癌前病变[1]。

经消化内镜下治疗是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广受患者欢迎,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切和氩离子凝固。

本研究总结本院60例实施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治疗的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消化科住院的60例胃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均伴有消化道症状,如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便血等;通过消化内镜检查为胃及十二指肠息肉22例,肠息肉38例;均有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单。

1.2 治疗方法 均行消化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切和氩离子凝固。

1.3 结果 本组60例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检查 患者住院后及时完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凝五项、传染病筛查、心电图等检查。

2.1.2 术前准备 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术前晚20时起禁食,术前4h起禁水。

护理心理课程心得体会(2篇)

护理心理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护理工作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护理,而是逐渐转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心理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护理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护理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护理心理的重要性1. 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心理课程让我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

2. 增强患者满意度护理心理课程让我明白,患者的满意度不仅仅来自于生理上的康复,更来自于心理上的满足。

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3. 促进护理团队和谐护理心理课程让我了解到,护理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通过学习护理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促进护理团队的和谐。

二、护理心理课程的主要内容1. 心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心理课程首先让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 护理心理学理论护理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应激、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适应等。

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 护理心理评估护理心理评估是护理心理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如何进行心理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4. 护理心理干预护理心理干预是护理心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5. 护理心理沟通护理心理沟通是护理心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沟通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三、护理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1. 提升自身心理素质通过学习护理心理课程,我认识到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在面对患者时,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为56例)与对照组(为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经过心理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息肉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情绪,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息肉;心理护理;电凝切除术胃息肉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之一,以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患者偶尔出现反酸,嗳气,同时伴有纳差和腹胀,胃镜检查显示为胃息肉和浅表性胃炎,病理为粘膜性炎或炎性、腺瘤性息肉[1]。

部分胃息肉有恶变可能,需要采用电凝切除术治疗。

由于患者担心癌变,情绪变化尤为复杂,造成治疗过程中发生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对电凝切除术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患者112例,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在26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37.7±6.4)岁;病程12天~120天,平均病程(38.7±6.6)天,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研究对象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治疗,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胃息肉患者术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情绪,甚至部分患者将会拒绝临床治疗。

根据不同的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详细为患者介绍胃息肉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心中的顾虑和想法,为患者排疑解难,有效降低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胃息肉病人的心理护理

胃息肉病人的心理护理

胃息肉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胃息肉病人行高频电疑术治疗时,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可以为病人接受治疗调整好心理状态,使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得以减轻,达到治疗中的最佳状态。

使病人配合顺利,减少并发症,高频电疑术得以精准的进行。

胃息肉:炎性息肉占80%,直径多在2cm以下,癌变率低。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特别是直径﹥2cm的广基息肉。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越来越扩泛地应用于临床。

采用非手术的微创内镜治疗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已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内镜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生存质量高,已为病人及家属所接受。

1 临床资料1.1 调查对象: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人148例,经内镜下取材,病理活检后,定性为良性肿瘤者。

上述病人均无禁忌症及癌变,采用富士EG-99WR电子胃镜、高频电凝器。

1.2 调查方法:对148例病人采取治疗前的询问与病人的回答、知情同意书的填写,观察病人在息肉高频电凝术中的表情及配合状态。

2 心理状态分析电子内镜的应用,给消化道息肉治疗常规带来了根本变化。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损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

多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对降低和控制癌前疾病与息肉治疗认识不足,特别对使用的手术方式感到陌生。

因此,多数病人是在家人陪护,在恐惧、焦虑、紧张、猜疑的心理状态下来医院进行治疗。

根据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如下:2.1 恐惧与焦虑:因内镜是侵入式检查和治疗,给病人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与不适。

在治疗之前病人焦虑不安,顾虑重重,多数人自述晚上失眠,怕在治疗操作过程中内镜给自己造成损伤和疼痛,怕操作人员技术不闲熟与动作粗暴。

2.2 紧张:多数病人进入检查室时,看着内镜,躺在检查床上,出现自主神经兴奋的反应。

如:心率增快,呼吸加速,周身颤抖,不能自控。

在受前面病人的影响,出现心理紧张和进入趋避冲突境界。

2.3 疑虑:部分病人在病理检查后,因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对疾病认识不足,怀疑自己病情严重,对治疗前、后、过程的顾虑,担心使身心受到损害。

胃息肉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胃息肉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胃息肉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胃息肉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

1护理中存在的问题1.1疼痛管理:胃息肉可能导致胃部不适或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患者可以采取一些自我护理措施来缓解疼痛,如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锻炼、按摩、热敷等来缓解疼痛。

因此,疼痛管理是胃息肉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1.2焦虑和压力:焦虑和压力是胃息肉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反应。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息肉的诊断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担忧和不安,因为患者可能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也不知道它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此外,胃息肉的治疗过程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压力,比如手术前后的准备和恢复过程、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等。

这些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患者感到沮丧、不安、无助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1.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胃息肉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胃息肉可能会影响胃的蠕动功能,使得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引起腹胀。

其次,胃息肉还可能影响胃酸的分泌,使得胃酸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胃息肉还可能压迫胃壁,导致胃壁受压,进一步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1.4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是很常见的。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预防。

注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早发现并发症征兆。

为了防止感染,要注意伤口的干净和干燥。

要经常让患者更换敷料,并对创面的恢复进行观察。

如果出现出血症状,要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

2胃息肉的护理措施2.1饮食调整: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的饮食计划,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内镜下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息肉的护理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要点和重要性。

方法:对128例经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胃息肉患者,在电子胃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或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与医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128例胃息肉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转外科手术。

结论:护理工作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中有重要意义,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护理体会本院消化内科在2011年3月-2012年10月对128例患者行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胃息肉患者128例,其中男88例,女40例,年龄22~65岁,平均(48.5±4.4)岁。

所有患者符合条件:术前病理排除恶性病变者,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病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内镜下治疗禁忌证患者。

部位:胃窦65例,胃体息肉38例,胃底25例;大小:其中息肉直径1~2 cm者106例,≥2 cm者22例。

术前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确诊:17例诊断为腺瘤样息肉,64例确诊为增生性息肉,47例诊断为炎性息肉。

1.2 麻醉方法108例患者选择无痛胃镜(静脉持续麻醉、心电监护),20例患者选择咽喉部局部麻醉。

手术方式:电凝76例,电切32例、黏膜切除术(EMR)20例。

1.3 护理方法1.3.1 心理护理焦虑是患者紧张情绪的一种心理反应,紧张和焦虑往往反映为某一些行为改变,护士应能及时发现这些改变,给予有效的关怀和帮助[1]。

由于患者对无痛胃镜、内镜下息肉治疗操作过程不了解,对麻醉、手术效果、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理;特别是老年人,总会多次作出治疗决定然后又放弃,充满对治疗的渴望,又饱含恐惧。

故护士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应首先应该让患者了解内镜下治疗的必要性,指出虽然有些息肉早期没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息肉发展,会引起一系列胃肠消化道的症状,特别可能出现癌变,再次告知一般胃息肉可首选内镜进行治疗。

心理护理在胃镜检查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在胃镜检查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心理 一社会” 模式发 展 , 人们更 多地认 识到心 理护理在 临床
医 疗 护 理 工 作 中起 到 了举 足轻 重 的 作 用 。 同 样 , 医 技 胃镜 在 检 查 中 心 理 护理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 且 很 重 要 , 直 接 影 响 到 而 它
心时应做深呼吸 , 症状会有所缓解 ; 如有大 量唾液时 , 让其 由 口角流出 , 不要咽下 以免误入气管 发生呛 咳。耐心 回答患者 提 出的疑问 , 然后按一般 胃镜检查治疗 常规进行用 物准备及 患者准备 , 对照组则按一般 胃镜检查 治疗 常规 准备 。
两 组 患 者 在 检 查治 疗 中 , 验 组 一 次 性 顺 利 完 成 检 查 治 实
能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 具有其它进 行 镜 下 治 疗 , 经 胃 镜 置 入 食 管 支 架 、 如 食 管 曲张 静 脉 结扎 、 胃息 肉摘 除 、 胃镜 下 局 部 止 血 、 理 标 本 的 病
实 验 组
11 8 1
7 75 8 2
1 25 1
1 25 1
9 9 9 3
9 6
11 一 般 资料 .
本 组 病 例 共 25 20例 , 10 男 2 0例 , 15 女 00
对 照 组
1 50 0
21 68
例 , 为 住 院及 门诊 患 者 , 且 无 胃镜 检 查 治 疗 禁 忌 证 , 识 均 并 意
早发现病变 , 高治疗 效果 。因此 , 提 胃镜 检查在 消化 内科 中 广泛采用 , 但在检查时 , 因镜管对 咽喉部及 消化道 内壁 刺激 , 给患者带来极大 的痛苦 , 出现 一系列 的心理 及生理 反应 。
导致全身肌紧张 , 头肌 痉挛 , 喉 以致 影 响 到 检 查 和 治 疗 是 否

经胃镜射频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经胃镜射频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擦 ,降低 出血概 率”,3 d 】 ~4 后可酌情 改为普食 。胃镜检查完 毕1 d ~2
[] 曹彬 , 2 陶峰 , 雪 霞. 程 无痛 内镜 下高 频 电联 合 微 波治 疗 胃 十二 指 肠息 肉的临 床分析 [ . J 现代消 化及 介入诊 疗, 0 , () 0 —0 . 】 2 91 2: 314 0 4 1
参考 文 献
改进护理工作的 目的。
5结 果 通 过 实施护 士术 前访 视和 术后 随访 工作 以来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在9 %以上,患者减轻了焦虑 ,恐惧与 8
不 良隋绪 ,增强 了微创 介入治疗 的信 心 ,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 。
6体 会 开展微创介入 治疗患者 的心理 护理能有 效降低紧张 、恐 惧 、焦虑 等 心理障碍 ,使患者感 到被尊重和 关心 ,在心理上获得 满足感与安全
【】 邱 爱 丽 , 1 吕玉娣 , 风 娇 .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的 心理 分 析 及护 理 卜 腰 对 策[ . 代临床 护理 , 0 , 4:76. J现 ] 2 5 () -8 0 3 6
[】 赵继 军. 痛护理 学 [ . . : 民军 医 出版 社, 0. 2 疼 M】 版 北京 人 2 2 2 0
肉切 除,方法 简便 、安全有效 ,不 留疤痕 ,适合广 发开展 。护理 人员 必须认真做 好术前的相 关准备 ,熟悉手术 的过程 并与医师密切配合 , 在术后对 患者 进行有效 的康复 指导 ,这些高质量 护理措施均有 助于手 术 的顺利 完成和治疗效果 的提升 。 综上所述 ,做 好胃镜射频治疗 胃十二指肠息 肉患者 围术 期各项护
疾 病 。术 前患者 行血 常规 、肝 功加五 项 、凝血 四项 、心 电图等 常规 检 查。患者及 家属签写手术 同意书 ,检查前 1晚上以易消化 的软食为 d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中的应用

其最亲 的人交到 医护人员 的手上 , 大大方便 了护理工作 的开展 ,
减少 了冲突的产 生 , 避免 了护理纠纷 的发生 。 3 . 2 . 2 有报道, 临床上 8 0 % 的护理纠纷是 由于沟通不 良或沟通 障 碍导致 的; 3 0 %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患者及家属不 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 8 3 . 3 %的护士对沟通方法基本不了 解; 3 3 . 3 %的护士认为对患 者及 家属 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
凝 电切术患 者进行 心理护理 , 收效 良好 ,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研 究对象为本院 2 0 1 0年 1 月 ~ 2 0 1 2年 1 2月 住 院 的 需 行 胃
息 肉电凝 电切术 患者 , 共5 0例 , 其 中合并 浅表性 胃炎 3 8例 , 合
并 糜烂 性 胃炎 6例 , 合并 消化 性溃 疡 3例 , 合并 萎缩 性 胃炎 3 例 。将患者 随机 分为 2组 , 对 照组 2 5例 , 其 中男 1 3例 , 女 1 2 例, 平 均年 龄 4 1岁 ; 治 疗组 2 5例 , 其 中男 1 2例 , 女 1 3例 , 平均 年龄 4 2岁 。2组年龄 、 性别 、 发病时间等一 般资料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具有 可比性 。
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 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 接 受心理护理。比较 2组治疗前后心理状 况积分。结果
关键词 : 胃息 肉 ; 电凝 电切 术 ; 心 理 护 理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心理状
对 胃息 肉患 者 实施 心 理 护 理 , 可 以降低 患者 的 紧张程 度 , 减轻 患者 的 心理 压 力 , 值 得 临床 推 广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5 — 0 0 3 3 — 0 3

探讨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探讨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探讨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5-12-24T16:04:01.1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作者:薛丽娟王珊珊贾淑艳杨慧敏侯凤枝吴乃芹[导读]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对胃息肉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163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胃息肉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对两组的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64.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2.00%),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胃息肉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胃息肉;临床护理;作用分析胃息肉是指局限性胃粘膜隆起突出入胃腔内,是一种公认的消化道癌前病变,主要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1]。

在对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心理干预在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让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2]。

为了对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特对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胃息肉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为(42.60±1.80)岁。

胃息肉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胃息肉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胃息肉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摘要:胃息肉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低不仅与息肉的形态、大小、治疗方法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所以做好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指导来稳定患者的情绪是让患者配合治疗的前提条件,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患者康复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成功的保障。

电子胃镜术属于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因为胃镜的镜身长、管径粗,很容易引发患者的恐惧感 [1]。

特别是胃镜插入经过咽部时,可以刺激激迷走神经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呕吐及恶心等不适症状,患者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心理及较差的耐受心理,手术过程中还会表现出痛苦挣扎,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

为了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紧张、痛苦心理及因不自觉躁动引发的机械性损伤。

现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术的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治疗的28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 54.3±11.5)岁。

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黑便、腹痛等;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已由内镜确诊,11例为多发性息肉,17例为单发性息肉;病理分型:高级别内瘤变( 5例)、增生性息肉(6例)、炎症性息肉(8例)、腺瘤性息肉(9例);发生部位:胃底(5颗)、胃体(6颗)、幽门(7颗)、胃窦(10颗)。

1.2方法使用电活检钳、圈套器、高频电凝器、电子胃镜(Olympus260)。

备齐止血夹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且下肢微屈,给予咽部局麻,松开其腰带及衣领,将活动义齿取下;进行胃镜常规检查来确定胃息肉的位置,依据息肉的大小来定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重量来计算利多卡因的实际用量,手术后将标本送回进行病理检查。

2 护理方法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检查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心理,了解他们的顾虑及真实想法,并给予关心、体贴,想患者家属及其本人耐心解释胃镜息肉切术除的必要性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向其讲解胃镜方面的手术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使他们意识到胃息肉属于癌前病变,需及早摘除;向患者介绍胃镜下息肉摘除的效果及方法;鼓励他们、消除焦虑、紧张、害怕心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他们以积极地心态接受治疗[3,4]。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01-12T14:04:50.97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作者:彭秀林[导读] 对胃息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高,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胃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12日至2017年8月13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息肉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

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加强心理干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将两组胃息肉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比对。

结果:观察组胃息肉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距较大(P<0.05)。

结论:对胃息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高,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关键词:胃息肉;心理护理;应用价值胃息肉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以嗳气、胃部不适、反酸、腹胀、纳差等为临床表现[1]。

胃息肉可能出现恶变,因此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将其切除,但患者出于对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的担忧[2],在治疗期间易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故此加强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胃息肉患者(收治时间:2016年8月12日至2017年8月13日)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34例患者。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1例、13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4岁,上限值为50岁,年龄平均值(41.86±2.63)岁。

合并疾病:萎缩性胃炎2例,消化性溃疡4例,浅表性溃疡20例,糜烂性胃炎8例。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0例、14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5岁,上限值为51岁,年龄平均值(41.90±2.7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息肉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临床对无痛胃镜下行胃息肉摘除术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现,经过术前及术后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够减轻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临床护理,疾病恢复较快,无并发症发生,均取得好的疗效。

胃息肉的出现是因为胃黏膜在局部范围内出现的良性病变,在临床症状表现中,有包括了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各项症状,因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息肉有癌化的可能,所以患者容易有焦躁不安的心理情绪[1]。

当前治疗胃息肉的重要方式就是胃镜下治疗,此项操作方式的特点是创伤面小、痛苦感不明显以及预后较快等,手术开展前后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复,文中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60例胃息肉患者做护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行内镜下摘除术的胃息肉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年龄36~68岁,平均(60±3.7)岁。

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状况及护理满意度。

1.2方法治疗组使用综合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

1.2.1术前护理手术开始之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往病史,将胃镜操作的禁忌症(严重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等)排除。

在做完相关检查工作后,将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
适症状告诉患者,并且告知患者这是正常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操作。

1.2.2术中配合为患者做咽喉部的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左侧卧位姿势,双腿微屈。

在进境的过程中,告知患者固定头部保持不动的姿势,并且仔细观察患者的各种临床反应,一旦出现任何不良情况需要及时的告知医师。

1.2.3术后护理息肉切除后,详细观察蒂部切面及周围情况,若出现残端切面渗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8mgP100ml)局部喷洒、再次电凝止血或应用内镜止血夹局部止血。

摘除后的息肉可吸住随内镜一同退出。

对患者的临床状况做不间断观察并登记在案,当患者的各项体征恢复正常之后,观察有否出现腹胀、腹痛和穿孔等并发症。

非急诊患者进行手术之后一般不需要住院,一般留院观察3~4h无不良反应就可出院回家。

患者出院之后需要依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进食不宜辛辣刺激。

在手术后的1~3个月时间内,切除后的息肉黏膜能够恢复正常。

患者在出院时要叮嘱其要进行一次胃镜复查。

1.3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100%,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6%,治疗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明显好于观察组,两组差异
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息肉多发于胃窦部,胃镜下治疗属于一种应激源,经常会让患者感觉内心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从而由心理变化引发生理变化。

焦虑心理情况出现的主要因数有:不了解内镜下治疗的各项过程;担心内镜下治疗的成功率;操作者的资格和熟练程度等。

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可以直接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以及手术执行之后的预后情况,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会造成手术过程中出现各项并发症,比如:胃穿孔出血和治疗的结果不如预计的效果等。

在胃息肉摘除术中,护理工作的意义显著:①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之下,能够更好的和医护人员配合,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因为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过程中以及手术治疗后的全面整体性服务操作,融洽了护患关系,能够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减轻焦虑感[3]。

②对患者进行充足的术前健康知识介绍,以及术后的饮食健康指导等,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化的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不但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全面,同时还要有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4]。

在对本次60例无痛胃镜下行胃息肉摘除术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现,经过术前及术后系统全面的精心护理,患者均能够减轻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临床护理,患者对胃镜治疗无畏惧心理,患
者恢复信心增强,疾病恢复较快,无并发症发生,均取得好的疗效。

该方法目前已成为胃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并且让患者掌握了有关医学知识,增强了保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褚晓静.内镜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2):2821.
[2]毛进娜,陈文,张瑞华.舒适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2,38﹙5﹚:376-377.
[3]宋秀,赵娜,殷君.浅谈新型护患关系下沟通技巧的应用[J].中华护士杂志,2010,20(6):117-118.
[4]黄小荣,陈敏芳,俞霞琴.大肠息肉高频电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20(5):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