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
中医文化中医治未病宣传培训
![中医文化中医治未病宣传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5f9f163dbe1e650e53ea991f.png)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忧患意识的记载甚多。如《周易·系辞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 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儒家代表孔子教诲人们“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礼义仁爱。孟 子也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等,都是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这里忧患意识已经成为“君子”自身道德修 养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发展的本质看,忧患意识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包括对待自然、对待社会、 对待人类自身,都可能产生忧患情绪。
“治未病”渊源
东汉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发展了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在《金匮 要略》中提出预防保健要重视“养慎”的思想,即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之意。《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 后病脉证第一》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不但指出了摄生养慎对未病前预 防保健的积极意义,还提出了预防保健的一些具体措施。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 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 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这样以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 不外散。
3.保持阴平阳密
《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阐 明了阴阳的平秘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 气也就随之耗竭。
第
治 未
二
病 ”
章
思 想
“治未病”思想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 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 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 阳秘这三方面。
中医文化中医治未病宣传培训课件PPT模板
![中医文化中医治未病宣传培训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c72d55d4afe04a1b071deea.png)
目 录
壹
“
治
未
病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
渊
源
贰
“
治
未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病
医中治
Zhi wei bing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未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第 二 章
“
治
未
病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 思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会失去对汉语学 习的兴 趣,甚 至还会 产生畏 惧心理 ,这些 学生与 其他学 生之间 的差距 也就越 来越大 。
思
想
叁
“ 治 未 病 ” 意 义
中医养生文化街区宣传内容
![中医养生文化街区宣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c257d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a.png)
中医养生文化街区宣传内容
中医养生文化街区是一个融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和现代社区建设的综合性区域。
以下是宣传内容:
1. 传统中医养生: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原理,强调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重视平衡身体的阴阳五行。
2. 中医养生方式:介绍中医养生的各种方法,例如针灸、推拿、艾灸等,强调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优势。
3. 中草药养生:介绍中草药的养生功效,包括中草药的分类、常用中草药和其养生效果。
4. 养生饮食:介绍中医对于饮食的重视,包括饮食的五味平衡、冷热平衡等。
5. 养生运动:介绍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推荐经络运动、太极拳等传统养生运动。
6. 中医养生调理:介绍中医养生的常见调理方法,例如穴位按摩、精油推拿等,帮助人们更好地调理身体。
7. 养生产品:介绍中医养生相关的产品,例如养生茶、健康食品、保健器材等,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产品。
8. 养生活动:宣传街区举办的养生活动,例如中医讲座、健康义诊、中医养生比赛等,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
9. 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介绍中医养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提倡中医养生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10. 视频展播:展示中医养生的相关视频,包括中医养生专家解说养生知识和案例分享。
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向社区居民传播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中医治未病养生
![中医治未病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41aa0bd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a.png)
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中医治未病 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公众对中医治未病养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仍需进一步 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同时,中医治未病养生行业也需要加强规范化和
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痰湿质
加强运动锻炼,多吃化痰利湿食物, 如薏米、红豆等。
常见体质调理方法
气郁质
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行气解郁食 物,如柑橘、玫瑰花等。
血瘀质
多做有氧运动,多吃活血化瘀食 物,如山楂、桃仁等。
特禀质
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免疫力。
PART 03
饮食养生法
食物性味归经理论
1 2
性味
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辛、甘、酸 、苦、咸五种味道,与人体脏腑经络和生理功能 密切相关。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 调整养生策略。
常见体质调理方法
平和质
保持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 ,适当锻炼。
气虚质
避免过度劳累,多吃益气 健脾食物,如黄芪、党参 等。
阳虚质
注意保暖,多吃温阳食物 ,如韭菜、生姜等。
常见体质调理方法
阴虚质
保持充足睡眠,多吃滋阴食物,如绿 豆、冬瓜等。
湿热质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多吃清热利湿食 物,如苦瓜、黄瓜等。
运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运动量适中
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 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和损伤。
循序渐进
运动强度和时间应逐渐增加, 不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
持之以恒
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取得良好 的养生效果。
中医小儿推拿,治未病压韵宣传
![中医小儿推拿,治未病压韵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492aa3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2.png)
中医小儿推拿,治未病压韵宣传摘要:一、中医小儿推拿简介二、治未病的概念三、小儿推拿治疗未病的重要性四、小儿推拿的常见穴位及手法五、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六、结论正文:中医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对小儿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推拿按摩,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未病是指尚未明显表现出症状的病理变化。
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尚未明显表现出来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小儿推拿治疗未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
其次,小儿推拿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小儿推拿的常见穴位及手法有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和手法:1.风池穴:位于颈部的两侧,与耳垂齐平。
手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按揉1-2分钟。
2.风府穴:位于颈部的正中,与风池穴相对。
手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按揉1-2分钟。
3.开天门:位于小儿头部,两眉之间。
手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按揉1-2分钟。
4.坎宫:位于小儿头部,两眉之上。
手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按揉1-2分钟。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小儿娇嫩的肌肤。
2.推拿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20分钟为宜。
3.推拿过程中,应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小儿着凉。
4.在推拿前,应洗净双手,确保卫生。
总之,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未病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提高小儿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未病宣传栏模板
![中医治未病宣传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101fc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4.png)
中医治未病宣传栏模板
【中医治未病宣传栏模板】
标题:中医治未病,健康从预防开始
宣传语:千万不要等病来才想到治疗,中医治未病,预防胜于治疗!
内容1:中医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在人体健
康状态尚未受到严重影响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调理。
内容2:中医治未病注重“气血平衡”,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
五行等要素的平衡,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内容3:中医治未病着重于个体化预防,强调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季节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内容4:中医治未病包括多种方法,如针灸、中药调理、食疗、气功等,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对人体健康进行综合调节。
内容5:中医治未病是提高人们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让个人
更加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主动采取措施进行保健,防患于未然。
结尾语:关注中医治未病,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一起追求全面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20d4c9b307e87101f6968b.png)
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养生保健手册(治未病中心整理编制)什么叫治未病“治未病”是早在两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其一脉相承,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探索消除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的因素,并顺应四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养饮食与情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
概括而言,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措施。
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发生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强身健体、固守正气、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止传变的主要途径,以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三、病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九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段,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被称为“三级分层预防法”,将预防思想及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整个阶段,与现在的三级预防有相似之处,便更突出了天人相应、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体化的辩证优势。
●平和质特征:正常的体质。
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
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
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阴虚质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1177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5.png)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为了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些中医药健康普及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一、中医药传统理论1.中医药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2.中医药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注重预防和调节身体养生,强调“以人为本”。
3.中医药通过观察病人的脸色、舌苔、脉象等,以及询问症状和生活方式等信息,综合分析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
二、中医药常用疗法1.中药疗法:中药是指自然植物、动物和矿物所制成的药物。
中药有温补、凉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2.针灸疗法:针灸是利用针刺穴位刺激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等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3.推拿疗法: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的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缓解疼痛等。
三、中医药养生保健1.饮食调节: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倡导合理膳食,饮食应以多样化、均衡营养为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2.足浴保健:足部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通过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保健身体。
3.气功养生:气功是利用调整呼吸、调节体位等方式来调整和调和人体气血的运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四、中医药应用和发展情况1.中医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被多个国家纳入国民健康保健系统。
2.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的综合医院逐渐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3.中医药的科技化、现代化发展迅猛,包括中药材种植、药物研发、中药提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总结: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疗法特点。
中医药不仅能治病,更重要的是能调节身体、预防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治未病科宣传资料5篇》
![《治未病科宣传资料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c6eea1168884868662d6bd.png)
《治未病科宣传资料5篇》第一篇:治未病科宣传资料引领健康的“治未病”理念健康是我们一切的基础。
中医药学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力量,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长期以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人们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强劲的保障实力。
近期获悉,×××××××为相应国家号召,全面提升中医御病、防病、却病能力,积极筹建了“治未病科”。
延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是国家扶持重点科室,是一个具有管理职能、辨识技能、临床功能,对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和解析并进行培训与教育的复合型科室。
面向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保健人群及热衷于传统医药养生人群,严格遵循“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和辩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个体进行科学、规范、系统干预的适宜性健康干预。
提升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保障水平,彰显了中华医药文化绿色养治理念和特色优势。
临床涵盖中医药调养、体质辨识体检、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与随访管理、健康宣教等内容,以时辰疗法、环境干预、认知干预、养生功法、音乐疗法等业务为科室研发方向。
目前开展:中药、针刺、拔罐、推拿、物理疗法等业务。
治未病科的建立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实现人民健康权益,是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推动了广大民众养生保健及就医模式的转变,是引领我们健康发展方向的积极举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认同,建设共同精神家园,是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重要行动。
为我们积极奉献中医方向的健康服务,是延安人民健康发展的福音与福祉。
×××××××治未病科宣202*年十月十五日第二篇:治未病科治未病科治未病科指的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6506a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6.png)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现代社会,了解和掌握中医药健康知识,对于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念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同时,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另外,中医药还注重辨证论治。
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常见的中医药养生方法1、饮食养生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医药认为,饮食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做到饮食均衡。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选择适宜的食物。
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应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等;夏季应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
2、起居养生起居有常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
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还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常见的中医运动养生方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这些运动动作舒缓,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呼吸和心态。
4、情志养生情志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会损伤脏腑,导致疾病。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
三、中医药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1、增强免疫力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未病先防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比如,通过体质辨识,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提前进行调理和干预,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3、既病防变当疾病已经发生时,中医药可以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疾病的传变和恶化。
四、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最新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
![最新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26e42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c.png)
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
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 教育则是以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 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治未病在现代的实践与应用
治未病理念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治未病理念也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相契合,因此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得到了广 泛应用。
通过推广治未病理念,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02
中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中医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总结词
中医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中医健康教育平台 。
详细描述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优势,建立中医健康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提供在线咨询、 健康教育课程、健康管理等服务,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中医健康教育的信息和帮助。
04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引导公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规律作息等。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增强身心健康,提高 幸福感。
03
中医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
总结词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是中医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提高公众对中医 养生保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编写相关科普读物、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 向公众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四季养生、饮食调理、运动养 生等。
中医治未病宣传片
![中医治未病宣传片](https://img.taocdn.com/s3/m/5540cce24afe04a1b071de1e.png)
未病
1.“未病”即“疾病未成”,是谓“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 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疾病前期。 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 2.“治未病”的具体内容也就包括了四个方面: 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是欲病就萌,防微杜渐; 三是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四是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3.中医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内经》提出了一个 “和”即“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 一是人体机能活动正常,以气血运行和畅为标志; 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 三是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 其本质是“和谐”,其内涵更加深刻、丰富。
1.未病先防:指在疾病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要 及早预防疾病的发生 2.既病防变:指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要防止 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3.病愈防复:指疾病痊愈或 稳定后要防止其变化
服务人群
一是关注健康的未病之人;
针对“未病”之人
二是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三是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四是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 五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六是大病或手术之后的康复者。
调理Leabharlann 1.体质调理: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血瘀质 痰湿质 湿热质 气郁质 特禀质 2.食疗与膏方: 3.四季养生与冬病夏治: 4.针灸、火罐与推拿按摩: 5.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
辨证论治
防治结合
整体观念: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
体质调和
综合疗法
调养精神:安心养神 四时调神 动形怡神 以心治神 节制情感 移情易性 合理饮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进食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保持适宜体重 清淡少盐的膳食 饮酒要限量 只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中医文化中医治未病宣传培训图文PPT课件
![中医文化中医治未病宣传培训图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5747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f.png)
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声 。雨越 下越大 ,一阵 赶着一 阵,像 细线一 样。雨 变得更 加猛烈 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对于四时不
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能够顺应“春夏养阳,春秋养阴”的法则,即春夏
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雨点像一颗颗黄豆,打在树叶上、地上、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响声。雨越下越大,一阵赶着一阵,像细线一样。雨变得更加猛烈了,瓢泼似的雨落下来像一片瀑布一样,花已经趴倒在地。
医中治
Zhi wei bing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声 。雨越 下越大 ,一阵 赶着一 阵,像 细线一 样。雨 变得更 加猛烈 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声 。雨越 下越大 ,一阵 赶着一 阵,像 细线一 样。雨 变得更 加猛烈 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 思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声 。雨越 下越大 ,一阵 赶着一 阵,像 细线一 样。雨 变得更 加猛烈 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中医治未病宣传栏
![中医治未病宣传栏](https://img.taocdn.com/s3/m/05ce5b735acfa1c7aa00cc89.png)
中医治未病中医讲“天地人三才”为一整体,“治未病”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思想,“治未病”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
二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发展。
根据五脏(五行)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从整体出发,预测原发脏的病变发展趋势,采取非针对“现脏病”的“隔二、隔三脏”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和传变。
中医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治未病”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能否防患于未然作为检验医生水平的试金石,并将其作为区分医生等级的标志。
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谓:“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灵柩·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
”《淮南子》对此做了进一步说明:“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到了后世,唐代孙思邈,形象地描述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也说:“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而《医宗金鉴》,则明确解释说:“上工,良医也;中工,常医也。
”以上说明,自古以来,中医就把“治未病”当作一项高超的医疗保健行为,非高明的医生而不能为。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熏蒸、气功、太极拳等形式。
“治未病”是一种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
“治未病”思想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构建的健康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理念,有助于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有助于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治未病宣传活动内容
![中医治未病宣传活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fa14a2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a.png)
中医治未病宣传活动内容
中医治未病宣传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中医理论介绍: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常用治疗方法,并重点阐述其对人体内脏功能、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作用。
2.“未病先防”理念普及:以“预防未病,健康先行”为主题,介绍
预防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并强调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传递积极的健康生活
态度。
3.体验中医养生:通过现场讲解和体验式的展示,让观众亲身感受中
医的养生之道,包括中药泡脚、中药熏蒸、拔火罐、小针灸等实用养生方法。
4.中医养生文化讲座:邀请中医养生专家和名医进行讲解,介绍中医
养生文化的奥义和养生方法,分享中医养生的实用技能和养生经验。
5.健康体检和免费咨询:提供免费的中医咨询和体检服务,为公众诊
断身体不适,提供培训和健康咨询服务,让公众深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意识。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db7641960590c69fc376f6.png)
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养生保健手册(治未病中心整理编制)什么叫治未病“治未病"是早在两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其一脉相承,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探索消除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的因素,并顺应四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养饮食与情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概括而言,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措施。
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发生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强身健体、固守正气、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止传变的主要途径,以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三、病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23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九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被称为“三级分层预防法",将预防思想及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整个阶段,与现在的三级预防有相似之处,便更突出了天人相应、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体化的辩证优势。
●平和质特征:正常的体质。
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54感冒。
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
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阴虚质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中医治未病--PPT课件全篇
![中医治未病--PPT课件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bb9bf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形态结构:体形肥 胖,腹部肥满松软
生理机能:皮肤油脂 较多,眼胞微浮,容
易困倦
体质辨识的内容
心理特点:温和 稳重
反应状态:对梅雨季 节、潮湿环境适应能 力差
“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题讲座
辨体要点
(1)腹部肥满松软 (2)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
爽快 (3)额部油脂分泌多 (4)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
《景岳全书》:“以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后天 薄弱者多夭。”
又云:“凡小儿之病,本不易察,但其为病之源,多有 所因。⋯⋯虽父母之气俱有所禀,但母气之应在近,父气之 应在远,或以一强一弱而偏得一人之气者,是皆不可不 察。”
“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题讲座
体质特征
形 体型:无特殊
体
特 或畸形 征 或先天缺陷
体质辨识 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
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 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 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 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什么是体质辨识
“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题讲座
辨体质状态 强弱胖瘦 年龄长幼 南北居处 奉养优劣等
体质辨识的内容
人体生命过程中
• 先天禀赋 • 后天获得的基
础
• 形态结构 • 心理状态 • 生理功能
综合的、相对稳 定的固有特质
“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题讲座
体质辨识的三个相关问题
偏颇体质
体
体质体质可分
质 辨
识
体病(证)相关 疾病易 感
体
辨体施膳
质
辨体施养
可
辨体施保
调
辨体施治
正常体质
治未病宣传资料
![治未病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a31b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0.png)
治未病宣传资料【治未病宣传资料】
1. 了解治未病理念
- 健康维护的新理念
- 以预防为主的全新健康观念
2. 治未病原理
- 通过调整内外平衡预防疾病
- 辨别身体亚健康状态,采取积极措施
3. 落实个人预防
-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
- 建立科学的锻炼方式
- 规律作息,提高睡眠质量
- 积极管理心理健康
4. 推广中医养生实践
- 食疗:合理搭配食物,调养身体
- 中药疗法:提高人体免疫力
- 中医推拿:促进气血流通
5. 健康生活方式
- 拒绝烟酒、毒品等不良嗜好
- 减少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
- 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
6. 定期健康检查
- 提前发现身体亚健康状态 - 早期发现潜在疾病风险 - 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 治未病服务机构
- 医院
- 社区卫生中心
- 健康管理机构。
中医治未病宣传知识内容
![中医治未病宣传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d3e9f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8.png)
中医治未病宣传知识内容
古老而卓有成效的中医学在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是强
调通过调整身体的平衡和促进自我修复,从而防止疾病发生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一些中医治未病的宣传知识内容。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合理的膳食结构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推
荐食用新鲜、有机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和油炸食物。
根据个人体质,合理搭配五味,避免偏食,并控制食量。
2. 按摩和穴位按压:中医蕴含丰富的按摩和穴位按压技巧,可促进身体的气血
流动,增强免疫力和代谢功能。
日常可尝试一些简单的按摩,如揉捏太阳穴、推拿手指,以放松身心。
3. 草药疗法:中医对草药有着丰富的认识和应用,许多中草药被用于治疗疾病
和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了解一些常用的草药,如黄芪、人参、枸杞等,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尝试使用。
4. 养生生活方式:中医注重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
间表、保持情绪的平衡和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将情绪与身体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议采取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瑜伽、冥想或散步。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旨在预防疾病,提高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实践中,我们
应当结合自身的体质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来促进健康。
同时,中医治未病也需要科学的支持和指导,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进行中医治未病宣传的时候,我们应当客观、准确地传达其理念和方法,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什么是高血压正常成人收缩压(高压)应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应小于80mmHg;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大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mmHg即可诊为高血压。
但仅一次高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须不同日三次测量血压超过正常标准,才可确诊。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病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有遗传因素存在。
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1、具有高血压病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
2、具有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素质还是很困难的。
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前瞻性研究也证明,在一个时期内体重增长快的个体,其血压增长也快。
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营养因素近年来有关膳食结构与血压调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而比较多的研究认为,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而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
吸烟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所以,在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戒烟。
疾病防治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4%常常无不适症状,故思想容易麻痹,而忽视科学治疗。
专家们认为,防治高血压病的一些观念应适当更新,并提出以下措施。
1、情绪稳定,应少怒对于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
因为人在紧张、激动、恐惧或者愤怒时,可出现心悸、气急及血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破裂中风致死,故高血压病为心身疾病,道理也就在此。
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如遇不满意的人和事时,应进行“冷处理”,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同时,患者应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培养高尚情操,豁达胸怀。
这些,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均很重要。
2、多运动,改晨练为午后练高血压病患者,应改晨练为午后练为好。
因为清晨,特别在冬春季节、天气较冷,人受寒冷空气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可加重高血压病病情。
早上6点钟至中午,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时间。
因为早晨醒后的血管功能障碍多于睡眠时,交感神经的兴奋灶也比较敏感,应激反应的应激激素和心率、血压均在晨间上升。
日本某医学院的统计分析也指出,早晨跑步、打高尔夫球或快速游泳等剧烈活动,是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
所以提倡高血压患者,在每天下午4~5点钟时,去户外进行缓慢运动,如步行、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或反复上下楼梯等。
这些活动,既比较安全,又有利于降压,且对健康有益。
3、减肥去脂,应少吃动物脂肪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对高血压病防治很重要。
除运动外,少吃肥腻、熏烤食品、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高胆固醇食物,就能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也对高血压病起防治作用。
4、应少食盐,忌咽酒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少饮酒类、咖啡等。
每天盐的用量应不超过6克。
5、适当娱乐,生活有节高血压患者,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应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应注意有节、有度,每次一般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1.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若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使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脑出血,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俗称中风。
脑出血病势凶猛,致死致残率极度高。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可出现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左心就会代偿性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压高,心脏负担大,心肌耗氧随之增加,且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此时心肌供氧减少,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养生保健高血压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果您患了高血压,千万不要着急。
只要能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注意保健,轻症可不治自愈,重症也会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缓慢起床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免在起床时因体位变化而引起头晕。
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
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合适。
饮水一杯漱口后饮一杯白开水,既可冲洗胃肠道,又可稀释血液,促进代谢,降低血压。
适当晨练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等),只宜做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
排便时避免用力高血压病人在排便时若用力过大,可诱发脑出血。
因此,有便秘习惯的病人,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也可适当用些缓泻药,以缓解排便困难。
早餐清淡早餐不可过饱,也不可不吃。
一杯牛奶(或豆浆),两个鸡蛋(或两片面包),外加清淡的小菜即可。
中午小睡午饭要丰盛些,有荤有素,但不宜过油腻,也不可过饱。
进餐后,要稍微活动一下,然后小睡一会儿(半小时—1小时)。
没有条件睡觉时,也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坐片刻,这样有利于降压。
晚餐宜少晚餐应吃易消化的食物,除米饭外,还应配些汤类。
晚间适当饮水,可避免夜间因血液粘稠而发生血栓。
娱乐有节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
坐位要适宜舒服,勿太疲劳。
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
下棋、打扑克、打麻将要限制时间,特别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
切记不要赌钱。
因为劣性娱乐会使血压升高。
睡前洗脚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饮食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高血压”,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三高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患者除了要结合医嘱的药物治疗,合理的日常饮食原则也是不容忽视。
合理、均衡、适量的饮食是健康的保证。
每天做到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再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饮食的营养及量的多少。
多吃新鲜食物,少吃零食;多在家中吃,少在外面吃;多吃温食,少吃冷食;多吃时令菜,少吃反季节菜;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要过量饮酒,冬季尽量少喝或不喝啤酒。
牢牢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一日三餐饮食原则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
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
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低盐日常饮食原则,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
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多吃高钾食物,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
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
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
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多吃补钙的食物,日常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多吃补铁的食物,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可多饮水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宜生喝。
茶叶内含茶多酚,且绿茶中的含量比红茶高,它可防止维生素C氧化,有助于维生素C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
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
因此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用药常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禁忌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将近一半的病人无什么症状,即使有也只是轻微头晕、头痛,不太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即使得了高血压,也很少有人重视,更谈不上规范治疗,长此以往出现了各种合并症。
专家建议,要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根据医嘱规范治疗,不能擅自“自诊自医”。
不宜单一用药。
除部分轻型病人外,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
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作用。
降压不宜过快。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
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不可时服时停。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
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而且还易引发意外。
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
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
忌睡觉前服药。
人在入睡之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忌不测血压就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
感觉较好时就少服些,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
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
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