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对策与教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较多,而外国人的死亡率比日本人高。
设 2)死亡原因
地震中九成以上的遇难者死于当天 6 点以前,即地震发生时当场死亡,许多人呼
划 院 吁对不同人群的死亡率以及遇难者的死亡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这些问题反映到
今后的防灾对策中。从遇难者死因分析来看,大部分是由于房屋倒塌及家具翻倒压埋
规 D 究 导致的死亡,其中 71%以上是死于窒息或挤压。大部分人认为遇难者的死因是由于挤 P 压所致,而统计数据表明直接死于身体被挤压的不足 12%,大部分的遇难者是由于震 市 U 研 后生存空间狭小限制了胸部与腹部的活动造成窒息而死亡的。不同于挤压死,窒息死
强烈地震直接袭击震中附近的大城市。由于不平整地形导致的聚集效应以及柔软地表
P 导致的放大效应的协同作用,震中地区形成了长达 20 千米,宽度 1 千米的“地震带”。 市 U 研 距离震源 6 千米以内的地区毁坏程度相当严重,而距离震源超过 6 千米的地区毁坏程
A 度明显减轻,距离震源 10 千米以上的地区破坏率只有百分之几。从山阳新干线高架桥 城 C 计 的断裂情况以及死亡及受灾人数的分布来看,灾情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旧河道,其
规 也出现了液化现象。而阪神地区的一些人工造陆填埋地区,其含有大量淤泥、黏土等
小颗粒,建筑群基础却没有发生液化现象,这说明小颗粒会对液化强度产生较大影响。
D 经过地基改良的地区没有发生液化现象,建筑物的损失也较小。 市 P 地震中大阪湾一带海底的超柔性黏土对堤岸等建筑物的位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U 这些堤岸在建设过程中,将海底的柔软性土壤换成压实花岗土,地震中该土壤发生了 城 A 严重的液化现象,成为护岸位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六甲山地区,以山系斜面为中 C 心,因岩石风化产生了滑坡,多处房屋被摧毁,多人因此丧生。六甲山系的南侧到东 国 侧开发的住宅区,住宅用地约有 5300 处受灾,生命线的埋设管道也遭受了破坏。 中
国 设 的调查,调查结果在 1:25000 地图中进行了标注。调查资料在震后分发到各相关部门, 为灾后重建对策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划 地震中淡路岛死亡 62 名,受伤 1252 人,住宅全坏 3303 户,半坏 4970 户,高峰 时避难人数达 7222 人,其中以北淡町的损失最为严重,其 63%的住宅全坏或半坏, 住宅的损坏率达 91%。建筑物特别是住宅的大量损坏,引发了修复、重建时期的很多 规 问题,如临时住宅的长期设置、社区的破坏、废弃物的处置、受灾者的心理问题、孤 D 独死及地区的经济活力低下等,这些都与住宅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 市 这次地震的强度并不是最高,但破坏力非常大,仅仅基于这次地震的强度以及统 P 计的损失数据,推算的损失参数不一定能正确推测其他的地震损失特征。2006 年 5 月, U 消防厅对受灾地区其余的建筑物重新调查,结果发现部分损坏的住宅栋数大幅增加。 城 A 2)受损原因 国 C 未达到现行建筑标准的建筑受损情况严重,其中以年久失修的老建筑最为突出。 中从年代上看,1981 年以前的建筑物损失严重,1981 年修订的新的抗震设计标准出台后 修建的建筑损失较小。长时间缺乏修缮、建筑质量不良的豆腐渣工程以及有缺陷的工 程是造成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仍没有充分的统计数据。 市中心狭小的出租房因为权力关系复杂,房主一般年事已高等原因长期缺乏维护,
的大部分人为心脏病患者以及肺炎患者,老年人也较多。
计 1.1.3 建筑物受损情况 1)受损概况 阪神大地震中损坏或烧毁的建筑物,住宅大约有 52 万栋,非住宅 5800 栋。行政
设 办公楼和学校等公共设施损失严重,全倒以及半倒的建筑物有 15%是公共设施。而有
些建筑未确认其安全状况就被当作避难所来使用。地震发生后由于医院、银行、广播
院 究 研 第二章 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对策与教训 计 1 初期紧急对策(震后 72 小时)
1.1 受灾状况的把握
设 1.1.1 地质灾害情况 划 院 1995 年 1 月 17 日清晨 5 时 46 分,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一带发生里氏 7.2 级地 规 D 究 震,被称为“阪神大地震”。阪神大地震是震中位于都市内陆断层附近的直下型强震,
的遇难者如果能获得 10 厘米的生存空间,都会大大提高生还的几率。
A 部分遇难者的死因源于火灾、精神打击、自闭等。地震中许多地区发生了火灾, 城 C 计 有相当数量的伤亡来自火灾的影响。火灾造成遇难者遗体无法找到,给统计工作造成
困难,因此,地震中的实际遇难人数可能高于公布的统计数字。地震中还出现医院中
院 究 所以地震中损失较大。城中心地区年久失修建筑较多,受灾情况也相对集中,而芦屋
市高收入阶层的房屋破坏却很严重,总的来说地震中建筑物受损情况与特定人群的集 中居住地域表现出一定关联性。地震中住宅金融公库(日本以提供长期低息住宅建筑
研 基金为目的的政府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建设的住房受到的破坏小,这再次表明了监管
国 设 处于人工呼吸的患者因停电导致氧气供给中止而死亡的案例;在淡路岛的洲本市,有 一家四口人因煤气管道泄露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划 3)受伤原因
阪神大地震造成约 8800 人重伤,35000 人轻伤,受伤人数达到 43800 人。地震发 生时由于伤员集中达到医院,还有一些轻伤者并未到医院就诊,实际受伤的人数可能
院
1.1.2 人员伤亡情况
究
1)伤亡人数
研
计 阪神大地震中死亡人数达到 6434 人,其中包括灾害发生后因疾病而死亡的人(即
“地震关联死”)。地震遇难者中高龄者、低收入者及外国人的比例较高。从震灾中死 亡人数的年龄分布来看,老年人特别是 80 岁以上老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二十几岁的
年轻人。死亡的人大部分在家中遇难,保Baidu Nhomakorabea战前木结构的房屋数量较多的地区死亡人
国 设 区为了保护住宅在台风中不受到破坏,常在屋顶铺土,从地震破坏情况看,这给房屋 构造带来了问题。采用木框架建造法、预制装配式的住宅受到的破坏较小。有人认为 划 是因为这些住宅比较新,但是严格的设计标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地震中土地液化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大阪市内的破坏大多是由于液化现象造 成,西宫市的百合野和仁川内可以看到因为滑坡遭到破坏的住宅区。 规 3)其他损失 D 地震中室内设备因为没有固定,出现倾倒和移动而被损坏,特别是水槽及配管等 市 卫生设备受到破坏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地震中由于设备受损,一些破坏轻微建筑物也 P 不能正常运营。如有些地区的蓄电池和自家用发电机虽然一切正常,却因冷却水不足 U 而无法运行和发挥作用。在近畿地区,约 5600 部电梯内发生了人员受伤事件、被关在 城 A 电梯中的事件有 156 起。由此看出需要重新确认新的抗震标准中相关对策的有效性, 国 C 并进行改进。 中地震中由于建筑物内部家具和物品的移动、倾倒、飞散及屋顶、天花板的掉落造 成人员受伤及避难困难。建筑物的外装饰材料剥落现象多发,并且多发生在不符合法 令和学会基准的建筑物中,这充分证明严格按照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 地震中在路上行走的人员伤亡较少,但是大部分是当场死亡,主要原因是地震时路旁
规 要高于前文提到的统计数字。有关伤员受伤原因的调查数据很少,根据现有的统计数 D 据,受伤原因主要包括家具倾倒、房屋倒塌、被掉落物砸中等。 市 P 在震后救援活动中,不少地方出现违反“生存者优先”基本原则的现象,结果由
于时间延误导致被救人员的生存率下降。地震发生后,很多人同时被埋,此时应当采
城 U 用“生还可能性高的人优先”的原则进行救援。在神户市消防队以及自卫队开展的救 A 援活动中,第一天救出的人员生还率约为 75%,到了第三天则降到了 15%左右。随着 国 C 时间的推移,被救人员的生存率在下降。
市 U 研 大门及运动场受到损坏。一般校园中的开敞空间在地震中均会作为避难场所使用,这 A 次地震由于发生的时间在授课时间之外,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被掩盖了。
城 C 计 震灾发生后在大阪大学鸣海教授等城市规划学会学者的提议下,以关西地区的城 市规划及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立即开展了对整个受灾地区建筑物损失
院
房屋的倒塌和掉落物所致。
究
1.1.4 火灾损失情况
研
计 1)火灾的发生
据统计,地震中共发生火灾 285 起,实际发生的火灾数可能高于这个数字。起火
点多分布在震级 6 级以上(特别是震级 7 级)的地区,和房屋破坏情况成正比。50%
以上的火灾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多小时内发生,其余的火灾在地震发生一个小时以后
铅笔状大楼柱子底部的破坏严重,而有缺陷的焊接使得这种破坏更为严重。地震中可
划 院 以看到柱子和房梁的接合部以及主要建筑材料遭到破坏,有研究指出这是由于钢材在
高速负荷下发生脆性破坏,这种现象在这次地震中首次被发现。
规 D 究 也可能是因为调查的案例不足,地震中基础直接破坏较少,但木桩基础(特别是 成品的支撑桩)破坏较多,主要是基础、基础梁、木破坏,液化现象、地面横向移动、 P 滑坡、特大地震力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
中4)二次死亡(地震关联死)
因地震中过度劳累、环境恶化导致健康恶化而病死、继发的内科疾病造成的死亡, 被认定为是“地震关联死”,可获得灾害抚恤金。阪神大地震中被认定是“地震关联死”
的死亡人数达到 900 人,实际的数据可能高于该统计数据。
院 究 因为“地震关联死”的认定标准尚不明确,所以在神户、尼崎、西宫等 6 个市设 研 置了认定委员会,根据医生、律师的判定来决定是否属于“地震关联死”。地震关联死
划 院 局等公共设施受到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营,给震后救援和修复带来困难;许多文物建筑
被毁,优美的街道景观也遭到破坏。其中,包括重要文化遗产“十五号馆”在内的 173
规 D 究 件国家级或县级文物遭到破坏。由于地震中瓦屋顶及花岗岩的矮篱笆在地震中易造成 危险,灾后重建过程中,这类传统建筑构造大范围消失了。学校设施中建筑物本身受 P 到的破坏较小,但由于设备或天花板受到损坏而危及使用者的安全。超过 30%的学校
市 U 研 火灾最多,其次是使用煤气和煤油的燃烧器具导致的火灾。 A 分析起火原因与时间的关系,地震后一小时内以电为火源、煤气为燃烧物的火灾
城 C 计 为主,地震后几小时及次日后发生的火灾多与用电有关,被称作“电气火灾”。这些火 灾大都是因为主人出外避难时住宅恢复送电,由于未切断电源导致起火,而由于家中
市 U 研 距离地震断层 6-7km 范围以内的木结构的建筑物损坏较严重,10km 以外的区域 A 受到的破坏则很小。以旧的建造方法建起来的建筑物易受到破坏,蚁害、木头腐烂等
城 C 计 老化现象加重了破坏的程度。地震中公寓与狭长的大杂院等及关西地区特有的“文化 住宅”(二战后多建于日本关西地区的木结构二层长栋公寓的俗称)损失严重,这些地
设 陆续出现。
到 1 月 19 日为止,235 起火灾中,有 94 起发生了蔓延扩大,蔓延的速度大约是
划 院 20~40m/h,和一般城市火灾的蔓延速度相比明显缓慢很多。导致大规模蔓延的火灾,
大部分发生在旧式木制住宅集中的区域,烧毁面积在 10000 平方米以上火灾则集中在
规 D 究 神户市长田区。 2)火灾的原因 P 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大部分原因不明,在已明确起火原因的火灾中,因电器引发的
中也包括已经回填的旧河道。这次地震从强度、最大加速度、速度来看,都不是最大, 但由于这种直接袭击大城市的地震首次发生,以往的抗震设计标准中几乎从没有考虑,
国 设 导致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救灾系统。 划 阪神大地震中,以城市中的人造陆地填埋地为中心出现了大范围的液化现象,建
筑物基础以及埋设的生命线管道受到很大破坏。一般认为含有大量砾石的土壤液化强 度会比较高,但这次地震中以神户端户岛为代表,在砾石成分较多的压实花岗土地区
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计 从各种建筑类型受到的损失情况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不符合现行《建筑基
准法》及实施细则的的建筑受到的损失较大。倒塌的建筑物多为整个建筑只有柱子支 撑、没有围墙壁以及墙体配置不好的建筑。部分符合现行标准的钢筋水泥建筑物,特
设 别是高层建筑出现了中间层倒塌的情况,原因尚不明确。在刚骨架建筑物中,细高的
设 2)死亡原因
地震中九成以上的遇难者死于当天 6 点以前,即地震发生时当场死亡,许多人呼
划 院 吁对不同人群的死亡率以及遇难者的死亡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这些问题反映到
今后的防灾对策中。从遇难者死因分析来看,大部分是由于房屋倒塌及家具翻倒压埋
规 D 究 导致的死亡,其中 71%以上是死于窒息或挤压。大部分人认为遇难者的死因是由于挤 P 压所致,而统计数据表明直接死于身体被挤压的不足 12%,大部分的遇难者是由于震 市 U 研 后生存空间狭小限制了胸部与腹部的活动造成窒息而死亡的。不同于挤压死,窒息死
强烈地震直接袭击震中附近的大城市。由于不平整地形导致的聚集效应以及柔软地表
P 导致的放大效应的协同作用,震中地区形成了长达 20 千米,宽度 1 千米的“地震带”。 市 U 研 距离震源 6 千米以内的地区毁坏程度相当严重,而距离震源超过 6 千米的地区毁坏程
A 度明显减轻,距离震源 10 千米以上的地区破坏率只有百分之几。从山阳新干线高架桥 城 C 计 的断裂情况以及死亡及受灾人数的分布来看,灾情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旧河道,其
规 也出现了液化现象。而阪神地区的一些人工造陆填埋地区,其含有大量淤泥、黏土等
小颗粒,建筑群基础却没有发生液化现象,这说明小颗粒会对液化强度产生较大影响。
D 经过地基改良的地区没有发生液化现象,建筑物的损失也较小。 市 P 地震中大阪湾一带海底的超柔性黏土对堤岸等建筑物的位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U 这些堤岸在建设过程中,将海底的柔软性土壤换成压实花岗土,地震中该土壤发生了 城 A 严重的液化现象,成为护岸位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六甲山地区,以山系斜面为中 C 心,因岩石风化产生了滑坡,多处房屋被摧毁,多人因此丧生。六甲山系的南侧到东 国 侧开发的住宅区,住宅用地约有 5300 处受灾,生命线的埋设管道也遭受了破坏。 中
国 设 的调查,调查结果在 1:25000 地图中进行了标注。调查资料在震后分发到各相关部门, 为灾后重建对策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划 地震中淡路岛死亡 62 名,受伤 1252 人,住宅全坏 3303 户,半坏 4970 户,高峰 时避难人数达 7222 人,其中以北淡町的损失最为严重,其 63%的住宅全坏或半坏, 住宅的损坏率达 91%。建筑物特别是住宅的大量损坏,引发了修复、重建时期的很多 规 问题,如临时住宅的长期设置、社区的破坏、废弃物的处置、受灾者的心理问题、孤 D 独死及地区的经济活力低下等,这些都与住宅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 市 这次地震的强度并不是最高,但破坏力非常大,仅仅基于这次地震的强度以及统 P 计的损失数据,推算的损失参数不一定能正确推测其他的地震损失特征。2006 年 5 月, U 消防厅对受灾地区其余的建筑物重新调查,结果发现部分损坏的住宅栋数大幅增加。 城 A 2)受损原因 国 C 未达到现行建筑标准的建筑受损情况严重,其中以年久失修的老建筑最为突出。 中从年代上看,1981 年以前的建筑物损失严重,1981 年修订的新的抗震设计标准出台后 修建的建筑损失较小。长时间缺乏修缮、建筑质量不良的豆腐渣工程以及有缺陷的工 程是造成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仍没有充分的统计数据。 市中心狭小的出租房因为权力关系复杂,房主一般年事已高等原因长期缺乏维护,
的大部分人为心脏病患者以及肺炎患者,老年人也较多。
计 1.1.3 建筑物受损情况 1)受损概况 阪神大地震中损坏或烧毁的建筑物,住宅大约有 52 万栋,非住宅 5800 栋。行政
设 办公楼和学校等公共设施损失严重,全倒以及半倒的建筑物有 15%是公共设施。而有
些建筑未确认其安全状况就被当作避难所来使用。地震发生后由于医院、银行、广播
院 究 研 第二章 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对策与教训 计 1 初期紧急对策(震后 72 小时)
1.1 受灾状况的把握
设 1.1.1 地质灾害情况 划 院 1995 年 1 月 17 日清晨 5 时 46 分,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一带发生里氏 7.2 级地 规 D 究 震,被称为“阪神大地震”。阪神大地震是震中位于都市内陆断层附近的直下型强震,
的遇难者如果能获得 10 厘米的生存空间,都会大大提高生还的几率。
A 部分遇难者的死因源于火灾、精神打击、自闭等。地震中许多地区发生了火灾, 城 C 计 有相当数量的伤亡来自火灾的影响。火灾造成遇难者遗体无法找到,给统计工作造成
困难,因此,地震中的实际遇难人数可能高于公布的统计数字。地震中还出现医院中
院 究 所以地震中损失较大。城中心地区年久失修建筑较多,受灾情况也相对集中,而芦屋
市高收入阶层的房屋破坏却很严重,总的来说地震中建筑物受损情况与特定人群的集 中居住地域表现出一定关联性。地震中住宅金融公库(日本以提供长期低息住宅建筑
研 基金为目的的政府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建设的住房受到的破坏小,这再次表明了监管
国 设 处于人工呼吸的患者因停电导致氧气供给中止而死亡的案例;在淡路岛的洲本市,有 一家四口人因煤气管道泄露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划 3)受伤原因
阪神大地震造成约 8800 人重伤,35000 人轻伤,受伤人数达到 43800 人。地震发 生时由于伤员集中达到医院,还有一些轻伤者并未到医院就诊,实际受伤的人数可能
院
1.1.2 人员伤亡情况
究
1)伤亡人数
研
计 阪神大地震中死亡人数达到 6434 人,其中包括灾害发生后因疾病而死亡的人(即
“地震关联死”)。地震遇难者中高龄者、低收入者及外国人的比例较高。从震灾中死 亡人数的年龄分布来看,老年人特别是 80 岁以上老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二十几岁的
年轻人。死亡的人大部分在家中遇难,保Baidu Nhomakorabea战前木结构的房屋数量较多的地区死亡人
国 设 区为了保护住宅在台风中不受到破坏,常在屋顶铺土,从地震破坏情况看,这给房屋 构造带来了问题。采用木框架建造法、预制装配式的住宅受到的破坏较小。有人认为 划 是因为这些住宅比较新,但是严格的设计标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地震中土地液化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大阪市内的破坏大多是由于液化现象造 成,西宫市的百合野和仁川内可以看到因为滑坡遭到破坏的住宅区。 规 3)其他损失 D 地震中室内设备因为没有固定,出现倾倒和移动而被损坏,特别是水槽及配管等 市 卫生设备受到破坏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地震中由于设备受损,一些破坏轻微建筑物也 P 不能正常运营。如有些地区的蓄电池和自家用发电机虽然一切正常,却因冷却水不足 U 而无法运行和发挥作用。在近畿地区,约 5600 部电梯内发生了人员受伤事件、被关在 城 A 电梯中的事件有 156 起。由此看出需要重新确认新的抗震标准中相关对策的有效性, 国 C 并进行改进。 中地震中由于建筑物内部家具和物品的移动、倾倒、飞散及屋顶、天花板的掉落造 成人员受伤及避难困难。建筑物的外装饰材料剥落现象多发,并且多发生在不符合法 令和学会基准的建筑物中,这充分证明严格按照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 地震中在路上行走的人员伤亡较少,但是大部分是当场死亡,主要原因是地震时路旁
规 要高于前文提到的统计数字。有关伤员受伤原因的调查数据很少,根据现有的统计数 D 据,受伤原因主要包括家具倾倒、房屋倒塌、被掉落物砸中等。 市 P 在震后救援活动中,不少地方出现违反“生存者优先”基本原则的现象,结果由
于时间延误导致被救人员的生存率下降。地震发生后,很多人同时被埋,此时应当采
城 U 用“生还可能性高的人优先”的原则进行救援。在神户市消防队以及自卫队开展的救 A 援活动中,第一天救出的人员生还率约为 75%,到了第三天则降到了 15%左右。随着 国 C 时间的推移,被救人员的生存率在下降。
市 U 研 大门及运动场受到损坏。一般校园中的开敞空间在地震中均会作为避难场所使用,这 A 次地震由于发生的时间在授课时间之外,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被掩盖了。
城 C 计 震灾发生后在大阪大学鸣海教授等城市规划学会学者的提议下,以关西地区的城 市规划及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立即开展了对整个受灾地区建筑物损失
院
房屋的倒塌和掉落物所致。
究
1.1.4 火灾损失情况
研
计 1)火灾的发生
据统计,地震中共发生火灾 285 起,实际发生的火灾数可能高于这个数字。起火
点多分布在震级 6 级以上(特别是震级 7 级)的地区,和房屋破坏情况成正比。50%
以上的火灾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多小时内发生,其余的火灾在地震发生一个小时以后
铅笔状大楼柱子底部的破坏严重,而有缺陷的焊接使得这种破坏更为严重。地震中可
划 院 以看到柱子和房梁的接合部以及主要建筑材料遭到破坏,有研究指出这是由于钢材在
高速负荷下发生脆性破坏,这种现象在这次地震中首次被发现。
规 D 究 也可能是因为调查的案例不足,地震中基础直接破坏较少,但木桩基础(特别是 成品的支撑桩)破坏较多,主要是基础、基础梁、木破坏,液化现象、地面横向移动、 P 滑坡、特大地震力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
中4)二次死亡(地震关联死)
因地震中过度劳累、环境恶化导致健康恶化而病死、继发的内科疾病造成的死亡, 被认定为是“地震关联死”,可获得灾害抚恤金。阪神大地震中被认定是“地震关联死”
的死亡人数达到 900 人,实际的数据可能高于该统计数据。
院 究 因为“地震关联死”的认定标准尚不明确,所以在神户、尼崎、西宫等 6 个市设 研 置了认定委员会,根据医生、律师的判定来决定是否属于“地震关联死”。地震关联死
划 院 局等公共设施受到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营,给震后救援和修复带来困难;许多文物建筑
被毁,优美的街道景观也遭到破坏。其中,包括重要文化遗产“十五号馆”在内的 173
规 D 究 件国家级或县级文物遭到破坏。由于地震中瓦屋顶及花岗岩的矮篱笆在地震中易造成 危险,灾后重建过程中,这类传统建筑构造大范围消失了。学校设施中建筑物本身受 P 到的破坏较小,但由于设备或天花板受到损坏而危及使用者的安全。超过 30%的学校
市 U 研 火灾最多,其次是使用煤气和煤油的燃烧器具导致的火灾。 A 分析起火原因与时间的关系,地震后一小时内以电为火源、煤气为燃烧物的火灾
城 C 计 为主,地震后几小时及次日后发生的火灾多与用电有关,被称作“电气火灾”。这些火 灾大都是因为主人出外避难时住宅恢复送电,由于未切断电源导致起火,而由于家中
市 U 研 距离地震断层 6-7km 范围以内的木结构的建筑物损坏较严重,10km 以外的区域 A 受到的破坏则很小。以旧的建造方法建起来的建筑物易受到破坏,蚁害、木头腐烂等
城 C 计 老化现象加重了破坏的程度。地震中公寓与狭长的大杂院等及关西地区特有的“文化 住宅”(二战后多建于日本关西地区的木结构二层长栋公寓的俗称)损失严重,这些地
设 陆续出现。
到 1 月 19 日为止,235 起火灾中,有 94 起发生了蔓延扩大,蔓延的速度大约是
划 院 20~40m/h,和一般城市火灾的蔓延速度相比明显缓慢很多。导致大规模蔓延的火灾,
大部分发生在旧式木制住宅集中的区域,烧毁面积在 10000 平方米以上火灾则集中在
规 D 究 神户市长田区。 2)火灾的原因 P 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大部分原因不明,在已明确起火原因的火灾中,因电器引发的
中也包括已经回填的旧河道。这次地震从强度、最大加速度、速度来看,都不是最大, 但由于这种直接袭击大城市的地震首次发生,以往的抗震设计标准中几乎从没有考虑,
国 设 导致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救灾系统。 划 阪神大地震中,以城市中的人造陆地填埋地为中心出现了大范围的液化现象,建
筑物基础以及埋设的生命线管道受到很大破坏。一般认为含有大量砾石的土壤液化强 度会比较高,但这次地震中以神户端户岛为代表,在砾石成分较多的压实花岗土地区
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计 从各种建筑类型受到的损失情况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不符合现行《建筑基
准法》及实施细则的的建筑受到的损失较大。倒塌的建筑物多为整个建筑只有柱子支 撑、没有围墙壁以及墙体配置不好的建筑。部分符合现行标准的钢筋水泥建筑物,特
设 别是高层建筑出现了中间层倒塌的情况,原因尚不明确。在刚骨架建筑物中,细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