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基本制度与职业病定义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9faf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0.png)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工伤防治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体雇员,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及临时工人。
第三章工伤保险的基本要求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章保险责任的确定第四条企业应当为其员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员工的工伤报销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第五章工伤保险的计划和监督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员工的工伤保险计划,并经工会或员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六章工伤事故的处理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必须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予以处理。
第七章工伤保险的理赔第七条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按照程序申请工伤保险理赔。
第八章工伤保险的福利第八条员工在享受工伤保险期间,享有医疗费用、伤残补助、丧葬费等福利待遇。
第九章工伤保险的监督和检查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伤保险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执行,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是工伤保险管理制度的模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在制定和执行制度过程中,建议关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更新,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需要与工会或员工代表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模版(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劳动者因工受伤的权益,规范工伤保险的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伤保险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劳动者,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公司应当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并向劳动者提供相应的保险。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工伤保险,是指为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受伤并导致伤残、死亡或者其他损害,提供医疗、康复、抚恤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6591a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8.png)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由政府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权益,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和经济赔偿等保障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保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工伤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权益,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和经济赔偿等保障措施。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 参保范围:工伤保险制度适用于所有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劳动者,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劳动者。
2. 缴费方式: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费率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保险责任:工伤保险制度对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一定期限内的工伤津贴进行支付。
4. 索赔程序: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核,以便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
5. 医疗服务:工伤保险制度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紧急救治、住院治疗、康复治疗等,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康复。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减轻劳动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工伤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一方面,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工伤事故的预防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劳动者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应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提高其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由政府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权益。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99cbb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d.png)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伤残、死亡和医疗费用等损失。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保险金发放标准以及申请流程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它的目标是对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进行赔偿,提供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帮助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
二、适用范围工伤保险制度适用于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形式的就业单位。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都可以申请工伤保险赔偿。
三、保险金发放标准1. 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制度将支付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等。
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2. 工伤津贴:对于因工伤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或暂时丧失的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将支付工伤津贴。
工伤津贴的标准一般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伤残程度来确定的。
3. 伤残赔偿金:对于因工伤造成的劳动能力永久丧失或部分丧失的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将支付伤残赔偿金。
伤残赔偿金的计算一般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伤残程度和工龄等因素来确定的。
4. 生活护理费:对于因工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将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的标准一般是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来确定的。
四、申请流程1. 报告事故: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2. 办理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并协助劳动者办理工伤认定手续。
3. 提交申请材料:劳动者需要准备相关申请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医疗证明、工资证明等,并按要求提交给当地劳动保障部门。
4. 审核和赔付: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赔付。
总结: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
第九章工伤保险
![第九章工伤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b8e27bccff00bed5b8f31d0a.png)
(三)工伤保险费用筹集
筹集原则
1、企业或雇主缴费、个人不缴费的原则 2、按行业或企业的风险程度征收、调整
保险费的原则
筹集方式
1、当年平衡式(工业化国家多采用) 2、阶段平衡式(发展中国家多采用)
18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 1、差别费率(多数国家采用) 2、浮动费率 3、统一费率(1/3国家采用)
3种不能认定或视同 为工伤的情形
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 管理伤亡的;
醉酒导致伤亡的; 自残或者自杀的。
34
案例2:
2004年6月,某市煤气公司新来的职工小李,由 于急于下班而不按流程操作,没有关严阀门导致 煤气爆炸事故,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小李也在爆炸中受重伤,并要求公司申请认定工 伤。煤气公司方面认为,公司每周开安全例会, 都反复强调这些安全常识。但小李由于急于下班 而没有关严阀门导致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 不应该认定为工伤。最后由小李的家属向当地劳 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
9
(3)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
19世纪末,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国家 普遍认同了“职业危险原则”和“无过失补 偿原则”,将此原则应用于工业伤害领域, 即雇主无过失责任制的开始。
标志:1884年德国制定了《工人灾害赔偿 法》,在世界上最早建立了工伤社会保险制 度。
分两种情况: 1、雇主直接承担赔偿责任 2、雇主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
3
2、什么是职业病?
广义上:所有因工作环境危害造成 的疾病都属于职业病。 狭义上:指在工伤保险中所称的职 业病,即法定的职业病,通常指 因工作环境危害的、通过国家法 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法定职业病类 型。
4
3、工伤保险的概念
又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
《社会保障学》第9章 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学》第9章 工伤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baa88c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e.png)
Part 6
9.6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 改革和发展
9.6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我 国 工 伤 保 险 制 度 经 历 了 如 下 几 个 阶 段 : 1.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阶段 2.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阶段(1996-2003) 3.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阶段(2004-2010) 4. 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实施阶段(2011至今)
9.2.3工伤社会保险阶段
具 体 而 言 , 工 伤 社 会 保 险 通 过 立 法 颁 布 , 强 制 实 施 , 要 求 用 人 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履行职责和义务;
通 过 统 一 费 率 或 差 别 费 率 , 设 立 基 金 , 统 筹 使 用 , 建 立 风 险 分 散机制;
长 期 待 遇 与 短 期 待 遇 相 结 合 , 保 险 与 补 偿 相 结 合 ; 政 府 行 为 , 注 重 社 会 效 益 , 实 行 工 伤 补 偿 和 工 伤 预 防 、 职 业 康
Part 5
9.5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
9.5.1 工伤预防
工 伤 预 防 的 概 念 工伤预防(Work-related injury prevention)是指采取积极 的措施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 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 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9.4.3 劳动能力鉴定
一般需要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由医疗卫生专家提出鉴定结论。 虽然非因工是从其他途径获取补偿,但它同样也需要进行劳动能 力鉴定。
国际上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有两种评价体系,一种是劳动能力测试, 另一种是致残程度测试。国际上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有两种评价体 系,一种是劳动能力测试,另一种是致残程度测试。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ba5e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6.png)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职业病导致的伤残、死亡及其相关费用的支付。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工伤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通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共同缴费,为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时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治。
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适合范围和参保条件工伤保险制度适合于所有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全职、兼职、暂时工等。
参保条件主要包括年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等方面的规定。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险费和待遇标准工伤保险费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缴费比例由国家规定。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葬津贴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不同等级的伤残和死亡情况有不同的待遇标准。
四、工伤保险制度的申报和受理流程当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时,需要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将相关材料提交给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机构会进行审核和受理,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支付相应的保险待遇。
五、工伤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工伤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由社会保险机构和相关部门负责。
他们负责保障工伤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
六、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工伤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
例如,提高保险待遇标准、扩大参保范围、完善管理体制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总结: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它为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时提供了经济补偿和医疗救治。
通过参保和缴费,劳动者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社会保险机构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制度的公平公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2c96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c.png)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权益和福利。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保险的定义和范围工伤保险是指由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比例向社会保险基金缴纳保险费,用于支付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护理费用、残疾赔偿金、丧葬补助金等费用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况: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的意外伤害;2. 在工作过程中突发的急性病发作;3. 因工作引起的职业病。
二、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和参保方式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是所有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
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将劳动者的工资总额作为基数,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工伤保险的权益和福利1. 医疗费用补偿:工伤保险制度可以为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偿,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费等。
2. 康复费用补偿:对于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残疾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可以提供康复费用的补偿,包括康复训练费用、康复器械费用等。
3. 护理费用补偿:对于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可以提供护理费用的补偿,包括雇佣护理人员的费用等。
4. 残疾赔偿金:对于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者残疾的,工伤保险制度可以提供残疾赔偿金,用于补偿劳动者的损失。
5. 丧葬补助金:对于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者死亡的,工伤保险制度可以提供丧葬补助金,用于支持家属的丧葬费用。
四、工伤保险的申领和审核流程1. 工伤保险的申领:当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需要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填写相关的工伤保险申请表。
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事故证明等材料。
2. 工伤保险的审核:用人单位会将劳动者的工伤保险申请提交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审核。
2024年职业病定义与范畴(三篇)
![2024年职业病定义与范畴(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1dea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8.png)
2024年职业病定义与范畴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而且是使人类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作为代价。
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健康素质,防止发生职业病,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追溯国内外历史,最早发现的职业病都与采石开矿和冶炼生产有关。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生产或工作环境中使人类产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因而职业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二、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生产性毒物。
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
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
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劳动法中的工伤保险制度解读与申请流程
![劳动法中的工伤保险制度解读与申请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3298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5.png)
劳动法中的工伤保险制度解读与申请流程工伤保险是劳动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补贴。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解读,并详细介绍申请工伤保险的流程。
一、工伤保险的定义与适用范围工伤保险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劳动者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用于赔偿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导致的医疗费用、伤残赔偿和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补贴。
工伤保险适用于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各类劳动者。
同时,工伤保险还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时,导致劳动者受伤的情况。
二、工伤保险的权益与保障内容1. 医疗费用补偿:工伤保险将为工伤和职业病导致的医疗费用提供全额或部分的报销,包括治疗费、住院费、手术费等。
2. 伤残赔偿金:对于工伤导致的伤残,工伤保险将根据相关标准,给予受伤劳动者一定金额的赔偿。
3. 生活补贴:在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长期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工伤保险将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用于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三、工伤保险的申请流程1. 案件报告: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应尽快向所在单位报告工伤,并填写工伤事故报告表,详细描述发生的事故经过和受伤情况。
2. 申请认定:用人单位应将工伤事故报告交给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协助劳动者进行工伤认定的申请。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根据相关规定和证据,进行工伤认定。
3. 医疗诊断和评估:劳动者应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安排的医疗诊断和评估工作。
医疗诊断结论将作为工伤认定的重要依据。
4. 工伤认定结果: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对工伤事故进行认定,并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
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申请权益鉴定,确保工伤保险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5. 医疗费用报销和赔偿:工伤认定后,劳动者可向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医疗费用报销和伤残赔偿的申请。
总结:工伤保险作为劳动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职业病可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职业病可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https://img.taocdn.com/s3/m/177f46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4.png)
职业病可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业病是指由于从事或接触特定职业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人的权益,我国实施了工伤保险制度,并将职业病列为工伤范畴,职业病患者可以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什么是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由雇主按规定向职工缴纳的一种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是一项为了保护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所引发的伤害而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旨在对受伤职工提供医疗费用、工伤赔偿、康复费用和生活补助等待遇,以减轻职工因工伤所导致的损失。
二、职业病的定义及特点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作业过程中的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慢性病或其他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病潜伏期长:职业病患者在受到有害因素侵害后,多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2. 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职业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密切相关,与工作时间长短和工作强度也有一定关系。
3. 病程迁延、病情逐渐加重:职业病患者的病程常常较长,并且病情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4. 难以治愈、易于复发:很多职业病患者尽管接受了治疗,但病情仍然无法完全康复,且容易复发。
三、工伤保险对职业病的保障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患者可以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费用报销:职业病患者可以享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应医疗费用报销,包括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等。
2. 工伤津贴:职业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从事工作时,可以按规定享受工伤津贴。
工伤津贴的金额和支付期限根据工伤保险相关规定进行确定。
3. 工伤康复费用补助:职业病患者在康复期间,可以享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康复费用补助,包括康复治疗费用、康复器具费用等。
4. 伤残赔偿:职业病患者若因职业病导致残疾,可以按照残疾程度获得相应的伤残赔偿金。
5. 死亡赔偿:若职业病患者因职业病导致死亡,其家属可以按照死亡赔偿标准获得相应的赔偿金。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65131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6.png)
工伤保险制度引言概述:工伤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它的目的是为工人提供经济和医疗支持,匡助他们恢复健康并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1.1 确定保险责任范围工伤保险制度明确了哪些工伤事故可以被保险,以及哪些伤害可以得到赔偿。
它将工伤事故定义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包括身体伤害和职业病。
同时,工伤保险制度还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和丧失劳动能力赔偿金等。
1.2 缴费和资金来源工伤保险制度采用了社会化的缴费方式,雇主和劳动者共同缴纳保险费用。
雇主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工资总额的一部份作为保险费用缴纳给社会保险机构。
劳动者的保险费用则由雇主代缴。
此外,政府也会提供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工伤保险基金的补充。
1.3 维护劳动者权益工伤保险制度强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它规定了雇主必须购买工伤保险的义务,并明确了工伤保险金的支付程序和标准。
同时,工伤保险制度还规定了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的权益,包括申请赔偿、接受医疗和康复治疗等。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2.1 保障劳动者权益工伤保险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种保障机制,当他们在工作中受伤时,可以获得经济和医疗支持。
这有助于减轻劳动者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2.2 促进安全生产工伤保险制度的存在促使雇主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因为雇主需要为工伤保险缴费,他们会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来预防事故,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3 促进社会稳定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当劳动者受伤后可以得到合理的赔偿和医疗救治时,他们会感到受到社会的关心和保护,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满情绪的产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问题与挑战3.1 赔偿标准不统一工伤保险制度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赔偿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fff0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9.png)
工伤保险制度引言概述: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时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工伤保险制度的定义工伤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时的医疗、康复、抚恤和生活保障。
1.2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工伤保险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全员参保原则:所有劳动者都应参加工伤保险,无论其工作性质、用工形式和劳动合同类型。
- 统一管理原则:工伤保险由国家统一管理,确保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 公平公正原则:保险金的发放应公平公正,根据工伤程度和受伤后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和补偿。
- 预防为主原则:工伤保险制度强调预防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等措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1.3 工伤认定和赔偿标准工伤保险制度对工伤的认定和赔偿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工伤认定需要经过医疗机构鉴定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保工伤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赔偿标准根据工伤程度和受伤后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丧失劳动能力补助金等。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参保和缴费方式2.1 参保范围和对象工伤保险制度适用于所有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等。
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参加工伤保险,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障。
2.2 缴费方式和比例工伤保险的费率由国家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一般情况下,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不向劳动者收取保险费。
2.3 保险金的支付和管理工伤保险金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规定向社会保险基金缴纳费用。
工伤保险金的支付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确保保险金及时支付到位。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3.1 监督机构和职责工伤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他们负责监督用人单位的参保和缴费情况,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职业病赔偿与工伤赔偿
![职业病赔偿与工伤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f958e5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f.png)
职业病赔偿与工伤赔偿
职业病赔偿和工伤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职业病赔偿是指因长期接触或从事特定职业而导致的疾病,属于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损伤的范畴。
职业病赔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补偿劳动者因工作而导致的身体健康损害。
职业病赔偿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申报和认定的,需要劳动者提供相关证据和医学鉴定来证明自己患有职业病,并通过相关程序进行申请赔偿。
与职业病赔偿不同,工伤赔偿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劳动者因意外事故或因工作原因而造成的身体伤害或健康问题。
工伤赔偿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申报和认定的,同样需要劳动者提供相关证据和医学鉴定来证明自己的伤害与工作相关,并通过相关程序进行申请赔偿。
总体而言,职业病赔偿和工伤赔偿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但是两者的赔偿标准、申请程序和认定依据略有不同。
在申请赔偿时,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和医学鉴定来支持自己的申请。
同时,为了避免出现纠纷和争议,劳动者应及时向雇主或保险机构报告自己的病情或伤害,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最后,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以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以增加自己的保障和赔偿范围。
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与职业病的区别
![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与职业病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94561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a.png)
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与职业病的区别工伤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的一项重要保险制度。
意外伤害和职业病都是劳动者可能面临的风险,但它们在概念、起因、诊断和赔偿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概念的区别工伤保险意外伤害是指在劳动者从事工作的过程中,因突发的、与工作有关的事件导致的身体伤害,包括工作场所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的急性发作等。
而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特定工作环境下,长时间接触特定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例如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导致中毒或通过工作引起的肌肉骨骼疾病等。
二、起因的区别意外伤害通常是突发事件的结果,不可预测和避免,如工作中的机械伤害、交通事故等。
而职业病的起因是长期的特定工作环境下持续接触特定致病因素导致的,这些病因具有累积性和潜伏期。
三、诊断的区别意外伤害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通常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便能迅速确定。
但职业病的诊断则相对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病史调查、职业暴露史、体检和相关的专业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确认。
职业病的诊断时间可能会更长,因为它包括了一段累积致病因素的潜伏期。
四、赔偿的区别意外伤害通常由事故性保险来赔付,涵盖医疗费用、伤残津贴、康复费用、死亡赔偿金等。
而职业病是通过社会保险体系中的工伤保险来赔付,除了医疗费用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工资补偿、伤残津贴、死亡赔偿金等。
工伤保险还可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等服务。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与职业病在概念、起因、诊断和赔偿方式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意外伤害通常是突发事件导致的,诊断相对简单,由事故性保险进行赔付。
而职业病是长期特定工作环境下持续接触特定致病因素导致的,诊断相对复杂,由工伤保险体系赔付,并提供相应的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等服务。
这些保险制度的存在有效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服务支持,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劳动者健康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e8fc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4.png)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引言工伤保险作为一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保障。
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了解和遵守工伤保险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工伤保险的定义工伤保险是指在工作的过程中,因意外事故、职业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劳动者受到事故伤害、患病或者死亡的,由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基金共同出资,按照一定金额提供给劳动者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缓解劳动者因事故伤害、患病或死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工伤保险适用于下列人员:1.在用人单位工作,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或者法定代表人与劳动者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的劳动者;2.经雇佣单位批准在其控制下工作的劳动者;3.从事工作,依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资和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员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向社会保险基金缴纳工伤保险费。
员工的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工伤保险的事故认定和待遇支付对于发生的工伤事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尽快进行认定。
对于已经认定的工伤事故,应当根据规定向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待遇。
具体的待遇标准由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制定。
工伤保险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规范工伤保险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财务管理制度工伤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项基金,应当设置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财务管理制度应当规定工伤保险缴纳比例、基数计算、缴费期限、资金使用及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管理制度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工伤保险管理和监督。
同时,还应当制定保密制度、考核制度、违规处罚制度等,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48f7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3.png)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为劳动者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而导致的伤残、死亡和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权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保险的定义和目的工伤保险是指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为劳动者提供一定范围内的保险保障,以应对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所导致的风险。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医疗救助、伤残赔偿和丧葬补助等福利待遇,帮助劳动者渡过困难时期,恢复工作能力或者提供生活保障。
二、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和参保对象工伤保险适用于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员。
具体的参保对象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工人、农民工、雇员、学生、实习生等。
三、工伤保险的保障内容1. 医疗救助:工伤保险制度提供劳动者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所需的医疗救助。
劳动者在受伤后可以享受免费或者部分自付的医疗费用报销,包括住院治疗、手术费用、药品费用等。
2. 伤残赔偿:对于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导致的伤残,工伤保险制度提供一定的伤残赔偿金。
根据伤残程度和工资水平等因素,劳动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金,以补偿其因伤残而导致的生活能力减退。
3. 丧葬补助:工伤保险制度还提供丧葬补助金,用于支付劳动者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而导致的丧葬费用。
这样可以减轻劳动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工伤保险的费率和缴费方式工伤保险的费率一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风险程度和工资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需要按照规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目前,工伤保险费的缴费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另一种是按照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或者利润的一定比例缴费。
具体的缴费方式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五、工伤保险的申报和理赔流程当劳动者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时,需要及时向所在单位或者相关部门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工伤与职业病的区别
![工伤与职业病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522ed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4.png)
工伤与职业病的区别工伤与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不同类型的伤害。
虽然它们都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但它们在定义、特点和赔偿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突发意外事件导致的身体伤害。
这些意外事件可能是机械设备故障、工具操作不当、事故等。
工伤通常是突如其来的,导致劳动者短期内受伤或失去劳动能力。
工伤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和受伤后立即发作的特点。
而职业病则是由长期从事某种特定工种或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所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通常是慢性病,由于劳动者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工作强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身体器官功能异常或器质性损伤。
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聋等。
职业病的特点是发病时间长、隐匿性强,病程较长,因此劳动者在感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
其次,工伤与职业病在赔偿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工伤赔偿一般是由企业为其员工购买的工伤保险来承担,当劳动者发生工伤时,可通过工伤保险来领取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以及伤残补偿等。
而职业病的赔偿则相对较为复杂,因为职业病往往是由劳动者长时间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所致,同时也与个人的体质、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职业病赔偿中,涉及了相关部门对工作环境的监督管理、对劳动者体检查找职业病原因以及对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协商等环节。
最后,工伤和职业病的预防也有所不同。
工伤的预防主要通过安全教育、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安全设备的使用等方式来降低工伤风险。
而职业病的预防则强调长期性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措施,如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综上所述,工伤和职业病虽然都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但其定义、特点和赔偿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良情况,保护自身权益。
社会保障学,第八章,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学,第八章,工伤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77d818a165ce0508763213b2.png)
第八章
工伤保险
第二节 中国的工伤保险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4、工伤认定
第四十四条
(3)职业病诊断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修订版) 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 公布本行政区域内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名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修订版) 第四十五条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
◆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版)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
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 料。 ◆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版)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 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 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4、工伤认定
(2)工伤认定程序
◆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版) 第十九条(第二款)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 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版)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 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 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 职业病目录
第八章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f6c74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e.png)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时的权益和福利。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保险的定义和目的工伤保险是指由雇主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的一种社会保险费,用于支付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劳动者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伤残津贴、丧葬费等。
其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轻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经济负担。
二、工伤保险的适合范围和参保对象工伤保险适合于所有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全日制员工、暂时工、劳务派遣工、实习生等。
同时,个体经营者和灵便就业人员也可以自愿参加工伤保险。
三、工伤保险的权益和福利1. 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发生工伤或者职业病时,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等。
2. 康复费用:对于因工伤或者职业病导致的伤残,工伤保险制度提供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匡助伤残人员恢复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3. 伤残津贴:对于因工伤或者职业病导致的伤残,工伤保险制度提供一定比例的伤残津贴,用于补偿劳动者因伤残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4. 生活补贴:对于因工伤或者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者死亡,工伤保险制度提供一定比例的丧葬费和生活补贴,用于匡助家属度过难点时期。
四、工伤保险的缴费和报销雇主作为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总额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者职业病后,需要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过审核后,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制度提供的各项福利和待遇。
五、工伤保险的管理和监督工伤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和福利的发放。
同时,雇主也有责任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及时报告和处理工伤事故。
六、工伤保险的发展和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工伤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革。
例如,一些地区将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进行整合,形成综合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
(二)个人不缴费原则:全部由雇主缴纳
(三)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统筹基金
(四)集中管理原则:NPO管理
(五)保障与赔偿相结合的原则
(六)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七)区别因公受伤与非因公原则
(八)一次性补偿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待遇高
(九)确定受伤害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 原则
(2)法律授权由工伤保险部门单独实施职 业安全和卫生制度。
(3)由政府专门来实施。
(五)我国的工伤预防
1、改革前的工伤预防(1951——20世纪初 90年代初)
(1)工伤保险属单纯的“事后补偿”型,完全 没有涉及工伤预防
(2)工伤预防工作由劳动安全监察部门负 责
劳动保护三大工程:《工厂安全生产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工人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2004.1.1施行 ⑴总则 ⑵基金 ⑶工伤鉴定 ⑷劳动者能力鉴定 ⑸待遇 ⑹监督与管理 ⑺法律责任 ⑻附则
§12.4 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
一、工伤预防:
– (一)针对“职业康复性”问题:危险辨识→ 安全措施
– (二)针对“安全生产”的问题:职业安全卫 生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三)针对“职业病”问题
2、范围的扩大:学徒工,新增职业病种
(三)破坏(1966-1976)企业自保 (四)恢复与重建(1978-1984) 二、改革 (一)背景:1984国企改革 (二)原制度存在的问题
1、实施范围较窄,全民企业执行,集体企业 参照
2、企业保险难以分散劳动风险 3、待遇标准偏低 4、工伤认定、评残标准、医疗终结标准和劳
三:性质(补偿+保障) 1、强制性(工伤的不可逆转性) 2、社会性(普遍性):历史最悠久,
实施范围最广。 3、互济性(统筹) 4、福利性 5、补偿性(赔偿性)
§12.2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 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职业伤害增加 工伤保险是雇主责任保险,遵循职业危
害原则与规责原则。 德国:1884《工伤保险法》;1885:
(2)雇主责任保险类型
()建立 1951-1957
1、1951.2.25《劳动保障条例》,工伤保 险(1953年修订)
2、1957.2.23《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 处理办法的规定》职业病
(二)调整(1957-1966)
1、待遇调整:对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做出不安 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
工伤保险同业工会为工伤保险的经办机构。
二 、形成与发展:
(一 )雇主保险责任制
1:含义
2:类型(发展):自保 司投保 征收保障基金
向商业保险公
3:弊病
(二)工伤社会保险
1:一战前:欧洲:统筹共担(职业病纳入)
2:二战后:完善与发展:受保人不缴费
3:目前:三种类型
(1)使用集中公共基金的社会保险类型
动鉴定制度不健全 5、工伤保险缺乏强制性 6、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三)改革的必要性:
(四)改革:
1、1988劳动研究改革方案,形成了工伤保险 改革框架
2、1989-1995试点推进 3、1996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4、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2、改革试点期的工伤预防:(1989)以工 伤保险促进工作预防。
(1)运用工伤保险基金反调手段,促进企 业安全生产。
(2)在工伤保险基金中设专项用于事故预 防、事故预防费、科宣费、奖金
3、改革后的工伤预防:工伤保险与工作预防 相结合(1996、2004)
(1)各地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提取一定比 例,用于工伤预防工作。
工伤保险基本制度和职业病定义
§12.1 工伤保险概述:(职业伤害保险)
一:概念
(一)工伤:(安全生产)
1、雇佣事故(工业事故与上下班事故)
2、雇佣伤害(伤害+职业病)
(二)职业病
1、广义
2、法定职业病
(三)工伤保险
1、定义
2、工伤保险的三大标准:工伤预防、工伤救治补偿、
工伤康复。
二:原则
(2)工伤保险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监督人员 是必然趋势。
二、职业康复
(一)概念:
1、工伤康复:
2、主要内容: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
康复、社会康复。
(二)发展历史:
1、早期的发展阶段:家庭互助
2、公共服务阶段:政府+社保+医疗机构
3、私立机构介入并发展阶段
4、协会阶段:职业康复
(三) ILO的工伤康复
1、ILO:1925(3)→1934(10)→1964 (15)→1980(29)
2、一些国家 3、中国职业病名单
(四)针对“工伤保险”问题:(劳动立法 +工人补偿立法)
1、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
2、工伤预防工作的机构(两类)
(1)工伤保险部门的安全检查机构与劳动 部门安全检查机构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