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研究
以可持续发展观保护和开发河南地方文化资源策略浅探
以可持续发展观保护和开发河南地方文化资源策略浅探【摘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解决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辩证处理好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入手,从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人才支持等方面,对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关注文化产业和资源开发本身的可持续性问题。
离开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应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结构优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辩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
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来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放在首位。
许多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且相对比较脆弱,一旦过度开发或遭到破坏将不可再生或很难再生,所以,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必须将保护与开发割裂开来,而是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策略,明确开发的基础是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进一步的开发,当暂时不可兼顾时,先做好保护工作,再求后续开发。
大量实践证明,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甚至消逝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动的保护导致过分闲置所致。
要避免杀鸡取卵式的过度开发和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二、长远打算,科学制定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
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
由于缺乏全局观念,生态环境监控不力,造成了文化产业的盲目开发,一部分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严重。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国文化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升级。
本文主要探析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其中,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城市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孟津、焦作、商丘、漯河等地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黄河文明、商周文明、汉唐文化、宋代文化等,其中,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岳阳楼等文化景点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此外,河南省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豫灯、豫菜、豫绣等。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和开发,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文化旅游开发。
河南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优势,打造了众多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河南古都之旅、河南武林之旅等。
通过引进、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企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益成熟,特别是在设计、广告、影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河南省共有55家文化创意企业列入国家文化创意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河南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互联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和挖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同时,通过建立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拓展了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未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必将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论河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
力点 。 [ ” ]
有旅游资源单位 3 0 982个 ,其 中人文旅游资源的
单 位 2 2 53 3个 。 除此 之外 ,河南 还 是 客 家 人 迁 居
前 的祖居地 ,是 中国 15 0个 姓 氏的发 祥 地 ,河 南 0
13 中国政府和理论界 的认识 .
我国 “ 十五 ” 计划 中第 一 次使 用 “ 化 产 业 ” 文
9月 1 0日 ,文化 部 印发 了 《 文化 部关 于加 快 文化 产 本 。企 业从 社会 上获 取一定 的资源 ,在 内部 建 立一 业 发展 的指 导 意见 》 ,意见 在 关 于 文 化产 业 的产权 种 组织 体系 ,把 资源 生产成 产 品或 服务 ,奉 献 于社
配置 与企业 组织 两个 方 面都作 了深 刻 的论 述 。在 文 会 ,并 通过 市场体 系 与其他 企业 组织 的产 品进行 交 化 产业 的产 权方 面 ,文化 部 明确提 出鼓 励 非公 有 资 换 。同时 ,一批社 会成 员依 赖这 个企 业 生存 ,整个
一
12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 .
在从 18 9 0年 以来 的 3 0多年 里 ,文化 产 业在 全 球 范围 内迅速发 展 ,在各 国 的国民 经济 中所 占的 比
种游 手好 闲 、败坏 人心 智 的恶 习 ,文 化 消费 只是
贵族 或 富商 的特权 ,真正把 文 化娱乐 当做一 个 经济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长,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人 民 的收入水 平 迅速 提高 , 文化 2 . 优 秀 多样 的历 史文化 为文化 产 业 发展 提 供 了 消费 市场 日渐 扩 大 , 人 民 的文 化 消 费支 出也 逐 年 增 丰 富的 资 源 河 南省是 全 国重要 的历 史文 化 资 源大 加 , 这就 为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 了庞大 的消费市场 。 ( 二) 河 南省 文化产 业发 展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省, 文化 资 源不 仅 品种 丰 富 而 且 各 具 特 色 。 既 有灿 烂 的历史 文 化 , 又 有一 定实 力 的现 代 文化 ; 既 有 丰厚 1 . 思 想观 念 落后 目前 , 河 南 省 的文 化 产 业 发 的革命 文化 , 又有 特 色鲜 明 的 民俗 文 化 , 显示 出无 可 展 虽然 具有 了一 定 的规模 , 但是 从 发展 观 念上 看 , 同
摘
要: 河南省作为全 国的一个历 史文化 资 源大省 , 应 大力发 展 文化产 业 , 这 不仅 有利 于促进 河南经 济结构 的调
整, 还 有利 于河南产业结构的升级 , 可以 实现经济的健康 、 协调 和可持 续发展 。河 南省政 府为推动 文化产业发展 提
供 了政 策上 的 大 力 支持 , 今后应该在降低行政 垄断、 实 现 产 权 多样 化 、 建 立 多元 化 的 文 化 投 融 资 体 制 、 做 好 文 化 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6 0 6 0 . 2 0 1 3 . 0 7 . 0 0 3
河 南省 文化 产 业发 展 现 状 和对 策研 究
穆 亚 哲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人才流失严重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战略对策进行系统研究,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河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发现并解决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关乎全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研究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河南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对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研究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可以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均衡。
研究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为制定更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河南省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正文2.1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茅。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仍然过于单一,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历史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
数 据 来 源 :河 南 省 统 计年 鉴》 《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是 一 个 包 括 区域 经 济 增 长 、 构 升 级 、 术 创 新 、 结 技 社会 进 步 、 们 福 利提 高 等在 内 的 的更 广 泛 、 深 刻 的 过 程 。在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人 更 诸 要 素 中 . 化 与 自然 资 源 、 态 环 境 、 史 基 础 等 要 素 一 起 , 不 可 或 文 生 历 是 缺 的 基 础 要 素 . 以其 乘 数 效 应 渗 透 于 劳 动 力 、 金 、 术 、 场 等 牵 动 又 资 技 市 性 要 素 与 制 度 性 要 素之 中 , 为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强 大 驱 动 力 。 成 区 域 经 济 理 论 中 的 不 平 和 发 展 理 论 、 增 长理 论 和 中 心 外 围都 可应 极 用 于 文 化 历 史 资 源开 发 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研 究 。运 用 不 平 衡 理 论 可 把 地 区 文 化 历 史 资 源 丰 富 的相 关 产 业 作 为 主 导 产 业 , 用 主 导 产 业 的关 利 联 效 应 带 动 区 域 其他 产 业 和整 体 经 济 的发 展 。运 用 极 增 长 理 论 可 把 文 化 产 业 培 育 称 经 济 增 长 极 , 过 增 长 极 的极 化 和 扩 散 效 应 , 动 周 边 地 区 通 带 和 其 它 产 业 发 展 。运 用 中 心外 围理 论 可 把 文 化 历 史 资 源 的 空 间 聚 集 区域 作为中心 , 外围发展。 向
摘 要 :文 化 历 史 资 源 开发 是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 新 增 长 点 , 够推 动 区域 经 济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能 因而 具 有 重要 的 历 史和 现 实 意 义。 河 南 是 文 化 历 史 资 源 大 省 , 文 以 国 内 外相 关理 论 研 究为 基 础 , 经 济 增 长 、 业增 加 、 与 社 会 发 展 三 个 方 面 具 体研 究 河 南文 化 历 史资 源对 经 济发 展 的促 进 。 本 从 就 人 关 键 词 :河 南 ;文化 历 史 ;资 源 开发 ;经 济 发 展
河南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若干思考
作者机构: 课题组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57-6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 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优势
摘要: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的明显、独特和重要的优势。
文化产业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河南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方面进行探析,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事实、数据来论证如何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基于4P和SWOT的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基于4P和SWOT的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河南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古代先后有20多位帝王在此定都,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首先介绍了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总结了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4P和SWOT角度探讨了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得出对未来河南整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对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4P和SWOT分析中发现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面临很多威胁,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扬长避短,最终实现河南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使河南由文化旅游大省转变为河南文化旅游强省,使旅游业成为河南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标签: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4P;SWOT1 引言1.1 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也是我国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区。
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虽然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创新与发展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河南仅仅只算是一个文化旅游大省而并未发展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强省。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最重要的原因是旅游开发观念落后、政府监管投资不力。
尤其是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的三权合一,严重阻碍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很多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水平低,惨淡经营。
其次是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缺乏创意,挖掘深度不够。
很多文化旅游景点都是简单的历史重现和模仿,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导致很多高级的文化旅游景点无人问津,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河南省文化资源转化的现状及对策
企 业导 报
2 0 1 4 年第 0 4期
河南省文化资源转化 的现状及对策
口 任 书娟
( 黄淮学院国际学 院, 河南驻 马店 4 6 3 0 0 0 )
摘
要: 文化 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 的核心要素 , 但是文化资源丰富不代表文化产业发 达, 文化 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 问题 ,
如何把握 文化 资源的特征 、 品质和价值 。 将 文化 资源转化 为产业 资源, 对文化产业的发展 至关重要。虽然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规 模、 体 系建设等 方面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 , 但 是仍 然存在许 多制约文化 产业发展的瓶颈 问题 。因此, 要建立健全立法和政策 引导 , 构
建 文化 产 业人 才机 制 , 建立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调机制 , 探 索 文化 资 源 向 文化 产 业 的转 化 机 制 , 才能推 动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的
又快 又好 发 展 , 实现 “ 文化 强省 ” 战略 。
关键词: 文化 资源转化 ; 河 南省 ; 文化产业
一
、
河 南文化资源转化的意义
高。 文 化市 场 主 体 不 断 发 展,优 势 行 业 初 步 显 现 。全 面 完 成 出 发行 、 电影制作 发行放映 、 电视 剧 制 作 机 构 、 国有 文 艺 院 团 ( 三) 文化 资源 的产业化 , 能 提 高 文 化 对 国 民 经 济 的 贡 献 版 、 率 。文 化产 业发 展 是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迫 切 需 要 。文 化产 业 等领域 的改革任务。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河 南 日报报 业集 团、 中
推进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研究
Ab ta t s r c :He a r vn e i a bgp o i c f u tr l o rs r u c sw t d a t e o r m e o re n a ce t u tr , o v - n n P o i c i r vn e o l a u i s c u t m t r e i a v n a d tu i r s u c so in l u e c n e  ̄o h g s n c ne t in s 0 td n n a oa l 0iy tp ei n r y fr d c l r n u t a i k a d b sc c n i o fla i g d v l me t p r 0 ,a d f v r b e p l .I r l a c mia i ome u t a i d s i l n a i o d t n o e p n e eo l ul r l n i p n
s et e H nnPo neso dt esae" f xeet dbadpoet m ea f r t cag sav t eo c tr 姗 m 。 ea rv c hu k  ̄ t e o cl n r r c , a eo hnei da a f u ua i i l a gs e l a n n js k n tO t n g l l
p mo n om nc t r u im e o r e i l . h r fr , n o e n n h u d p a ela ig rl , mp a iec tr o r i t gf r o u u a t rs r s u c si s l l o s mp e T e eo e He a g v r me tes o ly t e d n oe e h z u u e n l h s l
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对策分析
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的发展战略之后, 河南省的文化 产业既面临着宝贵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新时 期, 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 认识河南省文化产业 发展所面临的有利环境
因素和不利环境 因素, 努力把河南省 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
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产业, 被公认为2世纪全球经济 1
一
长, 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柱产
体化时代的 “ 朝阳产业” “ 或 黄金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 。
业之一。 当前, 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内
部和外部的环境, 其中既有一些有利的环境因素, 也有一些 不利的环境因素。
产业优势,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更好地满足全省人
民日 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 .
重的, 既有机遇, 也有挑战。 一方面, 有利于河南省加强与
世界各 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展示中原 文化的国际形象, 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供深厚的文 化基础; 另一方面, 也对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 定 的冲击。 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对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 .亿元, 6 22 占全市G P D 的比重 为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约为13 4元, 23 %; 6 0L 占全市 GP D 的比重为9 %; .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 2 亿元, 6 54 占
全省G P D 的比重为5 %; . 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4 0 6 4 亿元, 占 全省G P D 的比重达6 %。 . 还有一些地方在紧追不合, 1 其中不
这种现代信息传播工具的控制, 控制着文化内容的传输, 将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作者:申浩宇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29期河南省通过优化内部经济环境,出台外部资金吸引政策、人才引入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吸引高层次人才以及更多外部资金,为其区域经济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河南省作为中部五省之一,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南在资源、交通、人口、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突出优势,为推动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一、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一)资源优势:资源丰富,可再生资源发展基础扎实首先,资源储备规模庞大且种类丰富。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等;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比如全国第二的耕地面积,河流众多等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少林寺、老君山、龙门石窟等。
庞大的资源规模为河南经济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也为河南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其次,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迅猛增长。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于自身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制定了一批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初具规模并且日趋成熟,为“十三五”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51万千瓦,成为河南省第二大电源及新增装机的增量主体。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6.1%、88.0%,分列全国第七位、第十一位。
地热供暖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1.8倍。
新增农林生物质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建成兰考、长垣、新蔡三个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年提纯生物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
最后,新能源产业基础逐步稳固。
随着安阳、许昌等多个风机光伏装备制造基地的竣工,风电产业链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储能产业加速崛起,平高、许继等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快速增长。
郑州、新乡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形成了较稳固的供应链。
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的概要:
1. 历史文化遗址:河南省拥有众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黄河流域的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等;中原地区的洛阳龙门石窟、郑州嵩山少林寺等。
这些遗址展示了河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的重要地位。
2. 文化古迹建筑:河南省有许多古代建筑物,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图、黄河大堤、银城砖塔等;洛阳的白马寺、孔子庙等;安阳的殷墟、太行山中的云岗石窟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
3. 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河南省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豫剧、河南民间曲艺、陶瓷制作、刺绣等。
河南的民俗文化也非常独特,如太极拳、舞狮、舞龙等传统活动。
4. 历史人文名人:河南省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孔子、郭沫若、陆游等。
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河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文化节庆活动:河南省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龙舟竞赛、中秋节的赏月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河南的文化传统。
总结来说,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古迹建筑、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历史人文名人以及文化节庆活动等。
这些文化资源反映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文化传统,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视阈下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的文艺演 出业等, 并且以此 为主导的文化资
源产 业 化组 织 也 日渐成 熟 。 ( 四) 文化 资源产 业 化链 条 初步 拉 长
其 原 因主 要 是郑 州 市文 化 资源产 业 化 在文化强市背景下 , 郑州市文化产业有 等是郑州市近年来初具规模 的文化资源产 瓶颈 。 如金 水 文化 创 意 园是 河南 省 首个 了长 足 的发 展 , 文化 资 源产 业 化 程度 有 了很 业 化平 台。 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 , 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 大 的提 高 , 具体 体 现在 : 一 是 文 化 资 源 产业 化 的 发展 规 模持 续 扩 大 ; 二是 文 化 资源 产 业 个 以时 尚创 意设计 为主 导 的创 意 产 业 园 区 ; 郑 州动 漫 产业 基 地 以信 息技 术 、 服 务外 包 、 单 位 数 不断 增长 ,吸 纳就 业 能 力不 断 增 强 ,
文化广 角 。
建设 中原经济 区视 阈下 区域 文化 资源产 业化 问题研 究
— —
以郑州市为例
◎文/ 张婕 江 若琰
随着《 国务 院关于支 持河南省加 快建
电影服 务业 , 文 化 休 闲 娱 乐业 , 网络 文 化 服 动 郑州 市文 化资 源产业 化发 展 的企 业集 团也
设 中原经 济区的指 导意见》 的出台 , 发力 中 务业 , 新 闻出版业 , 以“ 山、 河、 古、 拳、 根” 为 在成 长 过程 中 ,而 文化 产业 园区 的开发和 建
政 策体 系。 重沉 淀 的 历史 文 化资 源得 不 到产 业 化 释放 。 活, 抱残 守缺 、 各 自为 政等 问题 突 出 , 难 以形 成发 展 合 力。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
养旅游品牌 , 将旅游业培育成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河南
旅游业面临着千载难逢 的发展机遇 。
2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 ①古文化旅游资源 丰富 , 文化品位高。河南是 中华
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之一 。 华夏 50 0 0年文明史上 , 先 后有 2 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全国八大古都河南省有 0
开发建设 资金不足 ,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 对河南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性思考 1创新观念 , . 抓住 机遇 , 促进发展。 改革 开放 以来 , 在旅游 发展过程 中 , 有的省份能很 好地抓住机遇 、 利用机遇 , 而有的省份则只能望 “ 机”兴 叹。 早在 2 O世纪 8 O年代 , 云南 、 海南 、 河南这 “ 三南”的
头, 没有文化品位。 少林功夫名扬海内外 , 很多外 国人却
不知道少林寺就在河南 。
其 四。 省有 7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 国家级文 全 个 5处 物保护单 位 , 下文物居全 国第一 , 上文物居全 国第 地 地 二, 馆藏 文物达 10万件 , 占全 国 18 被史 学家誉为 3 约 /, “ 中国历史 自然博物馆”。其中 , 河南博物 院, 荟萃了 中 原文物精 品 , 是我国鲜有的几个 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 馆; 禅宗祖庭少林寺 , 少林功夫名扬 四海 ; 佛教释源 白马 寺 , 学文化博大精 深 ; 佛 佛教造 像龙 门石窟 , 规模 宏大 ,
然而 , 将近二十年过去 了, 云南 、 海南旅游保持 了 良好 发
骨文 ; 博大精深 的《 易经 》、 充满哲理 的《 道德经 》 及中国
展势 头 , 走在全 国的前列 , 河南却 相对落后 了。究其原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述评
“ 文化河南” , 突出传承和创新 ; 立足 “ 老家河南” ,
效 ;立 足 “ 厚重 河 南 ” , 突 出做大 和做 强 。
为一种过程 ,客观上又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展 突出保护和利用 ;立足 “ 务实河南 ” , 突 出为 民和实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视角
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的建议
保护利用的视 角。有 专家建议从几个方面进行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 传承创新 :传承 中华思想文化 的优秀价值传统 ;保 中唯一 明确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 。加强华夏 护和利用全球 华人根亲文化资源 ;发挥 中原丰厚 的 历史文 明传承创新研究 ,有利于为中原经济区建设 文化遗产优势 ,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 提供理论支撑 ,有助 于推进华夏历史文 明的现代转 化产业群建设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把华夏历史文 型 ,有助 于提 升 中原文 化精 神 。 明传承创新与加快城 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紧密结合起
来。
《 中共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
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明确
传承创新的视 角。有学者认为 :要依托 中原文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
化 优 势 资 源 ,挖 掘具 有 中原 特 质 的文 化 内涵 ,做 好 统一的方针 ,建设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对于河 传 承 和 创 新 两 篇 大文 章 。有 学 者认 为 :华 夏 历史 文 南而言 ,在理论层面 ,要解决为什么在 中原经济区
理 、共 同的魂 牵 梦 绕 的祖 籍地 。这 是 我 们建 设 共 有 增强文化 自觉与 自信 ;形成有效文化传承体系 ;打 精 神 家 园 的精 神 基 础 ,是 我们 团结 统 一 的基 础 ,也 造 强势 文 化 品牌 ;加 快 文 化 体 制 改革 ,做 大 做 强 文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及战略选择
业, 被公认 为 2 l 世纪的“ 朝 阳产业” , 已成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 和 支 柱产 业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具 有 以下 重 要 意 义 。
1 . 经 济 意义
文化 资源 , 种类繁多 , 且 分布广泛 , 如 洛阳的牡丹 、 龙 门石 窟 、
白马 寺 , 开封的菊花 、 龙亭 、 清 明上 河 园 、 天波杨 府 、 包公祠 , 登封的嵩山 、 少 林 寺 等景 点驰 名 中 外 。 现 有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j 处— — 登 封 “ 天地之 中” 历史建筑群 、 洛 阳 龙 门石 窟 和 安 阳殷 墟; 有全 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1 8 9 处 1 9 8项 , 省 级 重 点 文 物
3 . 文 化 意 义
( 一) 文 化 产 业 的 含 义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必 须 准 确理 解 文 化 产 业 的含 义 。 所 谓 文 化
产业 , 是指 以文化产 品和文化活 动为主体对 象 , 从事生 产经 营、 开发建设 和管理服 务的行业 。 它包括提供文化产 品( 如图 书、 音像制 品等 ) 、 文化传 播服务 ( 如广播 电视 、 文艺 表演等 ) 和文化休 闲娱乐 ( 如浏览景 区服务 、 休 闲健身娱乐活动等 ) 的 活动 , 这 是文化产业 的主体 ; 同时 , 还包 括与文化产 品 、 文化 传播 服务 、 文化休 闲娱 乐活动 有直接关 联的用 品 、 设备 的生 产 和 销 售 活 动 以及 相 关 文 化 产 品 ( 如工 艺品等 ) 的 生 产 和 销
能的 , 发展文化产业更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
二、 河南 省 文化产 业发 展优 势
( 一) 历 史 文 化 资 源优 势 河 南 省 地 处 中原 , 历 史 上 长 期 居 于 中 国 的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中心 , 是 中华 文 化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勤 劳 智 慧 的河 南 人 民在 长 期 的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创 造 出 了丰 厚 的 物 质 文 化 与 精 神 文
河南省特色文化资源的新出路
河南省特色文化资源的新出路【摘要】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黄河中下游为腹地,向外辐射,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地区之一,其文化影响深远。
河南省作为其核心,拥有许多特色的文化,如何将这些特色文化转化成经济力量成为河南省政府工作的重点。
本文从品牌的角度入手,将文化与品牌相结合,为特色文化的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河南特色文化特色品牌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整个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拥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文化资源。
河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独玉文化、少林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资源。
从2005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以来,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来进行发展,于2009年7月又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政府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一、河南省发展特色文化的现状近年来,河南省利用本土的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的打造了颇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如很难卫视的《梨园春》、少林寺的《禅宗大典》、开封的大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为弘扬河南本土的戏剧及武术文化做出了接触的贡献。
除此之外,政府还开放了河南省博物院、洛阳民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一大批的文化场馆,免费对大众开放,这些是河南特色文化的传播的重要载体。
从2011年开始,河南省政府再全省相继开发了30个特色文化产业村,积极的发展经济,既宣传了文化又发展了经济,为农村创收开辟了新的道路。
到目前为止,全省公共图书馆150个,群众文化馆达200多个,文化站2000多个,说明政府对文化的作用认知的非常清楚,并且积极的发展特色文化,希望能够发挥这些文化自愿的潜能和价值。
二、发展特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整个河南省拥有超过18种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资源存在分布广,形态多,难以集中开发这样一种现状,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丰厚的内涵和价值,因此各个地区的开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处于分散经营、规模小的阶段,并没有产生核心的竞争力。
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研究
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研究作者:王露瑶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4年第06期基金项目:202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42400410372)作者简介:王露瑶(1992—),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区域旅游与旅游教育。
摘要:地处乡村地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兼顾文物安全、文化传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将大型古遗址保护利用融入所在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发展过程中采用“村遗一体”的发展模式,在进行考古遗址展示与保护的同时,改善了乡村地区的区域环境,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应注重增强文旅融合深度、提升保护利用能级、传承贾湖农耕文明、提升村遗互动水平,以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乡村振兴;路径优化;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华文明的物化载体,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还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创建考古遗址公园涉及农业和农耕文明,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文化资源。
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采用了“村遗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考古遗址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进行考古遗址展示与保护的同时,改善了乡村地区的区域环境,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的实施。
一、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概况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前期聚落遗址,距今9 000~7 500年,占地約5.5万平方米。
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3年至2023年,共进行了9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数量多、品类盛、制作精美、内涵丰富。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对于河南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坚定不移地建设文化产业强省。
在我国的区域格局中,河南以文化资源丰厚著称。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河南是文物大省、戏曲大省,也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省。
河南的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对于河南发展文化产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也是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
创新决定全局,创新决定未来。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提高河南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加快文化产业强省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大中求强”的整体思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要通过文化创新,努力探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种多样的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因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改革推动之路大改革才有大活力,大创新才有大发展。
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深入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破除束缚、强化动力、释放活力。
2005年,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我们确定了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综合试点城市,正式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在试点的示范带动下,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事实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会有大发展。
不改革,就不会有活力;不改革,路子就会越走越窄。
今年,全省上下将进一步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走结构调整之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紧迫而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集约化程度,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对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从而实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由扩大规模数量为主的模式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模式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研究摘要:河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对于增强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河南省存在的文化资源,然后对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思考,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优势;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会大幅度提高,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也会随之增大。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
2005年河南省人均GDP达到11346元,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到2008年已突破2000美元大关。
从2005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已达到30%。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文化消费潜力很大,文化产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河南省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河南省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既有丰厚的革命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几种文化交相辉映,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1、古代文化。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3世纪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在河南。
河南省是全国的文物大省,地上文物保有量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保有量居全国第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全国有八大古都,河南省就占了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红色文化。
河南革命史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二七大罢工”、万里长征路经之地、淮海战役战场等等都展示着河南革命文化的璀璨光芒。
建国以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成为全民族优秀的时代精神;史来贺、常香玉、任长霞、李连成、赵明恩、王宏斌、张荣锁、吴玲等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典型。
3、戏曲文化。
河南省的戏剧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和蒲剧、坠剧、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不仅在舞台上久演不衰,而且被拍成电影、电视,在全国广为流传。
河南省戏剧界涌现出了很多艺术大家,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牛得草等,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海连池、胡希华等,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毛爱莲等。
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第一名。
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大型舞剧《风中少林》、《河洛风》、大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都已经公演,反响超群。
河南省的杂技艺术可谓世界知名,尤其是濮阳、郑州、漯河杂技团,常年坚持在美国、英国、东南亚演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中原人文精神。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成为各种思想观念、学术流派的交汇地,道教、儒教均发源于此。
深厚的文化渊源、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培育了弥足珍贵的人文精神和品格。
河南人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勤劳善良、淳厚节俭、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不怕困难、爱国爱家、竭诚奉献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5、现代文化。
河南省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河南日报》发行量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大河报》进入“全球日报发行百强”,《漫画月刊》被誉为“中国漫坛第一刊”。
河南电视台播出的《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栏目在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
河南报业集团、河南新闻出版集团以及河南省电影总公司、中原国际文化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发展壮大起来。
河南艺术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批高起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河南省的文化综合品位和实力。
三、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几点思考1、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为经济发展优势。
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19367.28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4.3%、56.6%、29.1%。
显而易见第二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仍占据第一位臵。
全省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仍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较弱。
这标志着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行政区划代替了文化区划、资源管理者变成了资源拥有者、开发项目缺乏统一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是开发者在文化产品资源的开发上片面追求数量效应,造成文化产品品位低下、质量低劣。
三是一些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忽视了文化真正的品质,成为一种短期的经济效应,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利用。
3、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方向。
实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经济文化并重、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观念,致力构建和谐河南。
二是开发利用河南省的文化资源,必须注重与当代社会的结合,重要的是如何做到古为今用,使之为当代社会服务。
三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落实到文化消费需要的文化产品上,精炼文化资源的产品功能、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
四、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建议1、营造优良文化发展环境,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兼并、购买、联合已成为新的潮流。
可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兼并联合规模较小的文化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有机结合,为形成文化产业规模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2、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可设立像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那样的“文化园区”。
比如构筑以郑州、洛阳、开封为中心的郑、汴、洛精品文化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具有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努力把郑州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发挥郑州对全省及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
同时,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各省辖市为中心的文化产业群,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区块,向基地化方向发展。
建设覆盖全省的文化服务网络,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提升文化竞争力。
3、实施项目品牌带动,加大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的力度。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区块和文化旅游路线。
比如充分利用河南省古代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现代文化等资源优势,构建一批以历史文化名城游、红色文化游、民风民俗文化游、现代工农业文化游等为主题的一批新的文化旅游线路,并提升品位和档次,建成世界级品牌。
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拉长文化旅游的产业链条,带动交通、餐饮、旅馆、商业、娱乐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
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
比如整合已有的武术、杂技等精品对外展演项目,精心策划,形成名品,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确保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在发展中促进资源保护。
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河南省文化消费水平。
通过舆论引导、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等渠道,培养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费观念,从而促进河南省的文化消费。
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人民群众潜在文化需求转化为现实文化需求,以达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目的。
如大力开展青年人喜爱的文化活动,开发群众喜爱的现代体育休闲项目,繁荣书法、绘画、摄影、工艺品等艺术品市场,用创新的文化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5、依托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世界级、国家级名牌农产品。
要深度挖掘农业的旅游功能,走出过去单一的生产功能,形成产销衔接的区域农产品会展服务链。
宣传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绿色文化。
政府部门还要为农产品的营销搭建良好的平台,举办诸如“苹果节”、“桃花节”等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节”促销宣传活动,使农业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6、创新人才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
高等院校和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培养文化创意、动漫、网络、电子出版等新兴技术人才和生产销售人才,尤其是策划、经营管理人才。
积极培育河南省文化人才市场,促进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吸引省外优秀文化人才到河南发展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1] 丁晨.洛阳文化资源优势分析及文化产业转化[J].市场论坛,2010(2).[2] 朱耀先.河南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2010(11).[3] 刘慧娟.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