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混合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遗传-蚁群融合算法在离散型优化中的研究及实现
1 . 2 蚁 群 算 法 的优 缺 点
蚁群 算法 ( A n t C o l o n y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 是 由 意 大 利 学 者 M. D o r i g o等 提 出 .近 几 年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随 机 优 化
方法 。
蚁 群 算 法 是 模 拟蚂 蚁 群 寻 觅 食 物 过 程 .通 过 每 次
三
中的优缺点 .并采 用 C # 语 言实现通过遗传一 蚁群融合
算 法 进 行 离 散 型数 学 模 型 的 优 化 计 算 .然 后 对 油 田增 产 措 施 方 案 优 化 的实 例 进 行 对 比分 析 .证 明 融 合 算 法
参 考 文 献
/
[ 1 】 陈 国良, 王熙法 , 庄镇泵等. 遗传算 法及其应用. 北京 : 北 京
衍进化 。 每次淘 汰不 满意解 , 逐步求 出满意解 。遗传算
法具有快速全局搜索 能力 . 前期收敛速度快 . 最 终 解 比
及 复杂程 度的提高 .单一算法 的计算结 果往 往不够优
化 .而 且 每种 算 法 的 局 限 性 均 会 由 于 应 用 复 杂 程 度 的 提 高 而 面 临时 间 效 率 及 优 化 性 能 的双 重 挑 战 。 基 于此 . 本 文研 究 思 想 就 是 充 分 发 挥 遗 传 算 法 的 快 速 全 局 搜 索
1 遗传 一 蚁群 算 法 融合 思 想
1 . 1 遗 传 算 法 的优 缺 点
遗传 算法 ( G e n e t i c A l g o i r t h m) 是 1 9 7 5年 美 国密 执
蚂蚁爬过后积 累下的信 息素 .使最短路径 的信 息素越 来越浓 . 最终形成一条最优路径。 它具有分布 、 并行 、 全 局收敛能力 . 后期收敛速度快 , 运算 速度快 的特点 。
基于蚁群信息素的混合遗传算法
是其个体适应度值和所处子空间的信息素 的函 数 . 体规模 为 , k代 中个 体 U的适 应 度 值 群 第
为 Id ( ) , 体 “ 处 子空 间 的上 一代 中标 n k )个 所 定 的信 息素 表示 为 P k一1 , h( ) 则个 体 被选 中
的概率 为 :
用双 重选择 算 子 、 于“ 交优 势” 想 的 交叉 算子 和 自适应 变异 算 子 的混 合 遗传 基 杂 思 算法. 实验表 明 , 用该 算 法的分 类 系统 的分 类准 确 率、 法运行 时 间、 法收 敛性 采 算 算
等方 面性 能均有 明显提 高.
【 关键词】遗传算法; 信息素 ; 杂交优势; 数据分类
取 自均 匀分解 的子空 间 , 得算 法 可 在解 空 间 中 使
以分类 问题 为例 , 定义 域为 [o hg ] 设 1 i . w, h 将 定义 域均 匀地 分解 为 个 子 空 间 E ,=12 i ,,
…
,
则 子 区域 的区 间长度 为 :
均匀 地搜 索 最 优 点 , 而在 一定 程 度 上 克 服 “ 从 早
其 中 : 为个体 所处 子 区域 残 留信 息 素 的相 对重 要程 度 , 为个体适 应度 值 的相对重 要程 度.
P 1 c ( d( ) , 中, h( )= J I 1 ) 其 n C 为根据 问题而 设定的正的常数 ,(n 为个体 ld 的适应 度 f Id) n 值.
1 蚁群信 息素在遗传算 法 中的使用
0 引 言
遗传 算法 改 进 的一 个 重 要 方 向是 将 其 他 智 能启 发算 法 的思想 策 略融合 到遗 传 算 法 中 , 编 对
码方 式 、 制 参 数 的确 定 、 择 方 式 和交 叉 机 理 控 选 1 1 遗传 算 法解 空 间的划分 .
多种群蚁群遗传算法在车间调度中的研究应用
T eR sac n p eS o ce uig h eerha d A pi t fMut l n o y gn t loi m Mut o jci h pS h d l c o i Co i t n i v n
a o tms o ligtepout nshd l gpolms i pp r rsn lpeAn C l y G nt xdAgrh fr h l-bet e l rh rs vn rd ci c eui rbe . 8 ae eet Mut l t oo - e ei Mie lo tm eMut ojci gi f o h o n n p a i n c i ot i v
21 02年
第 1 期 1
S IN E&T C N L G N O MA IN CE C E H O O YI F R TO
0,-  ̄ 教前沿 。 4
科技信息
多种群蚁群遗传算法在车间调度中的研究应用
董 向鹏 ( 岛科技大 学信 息科 学技术 学 院 山东 青
青岛
266 ) 6 0 1
【 bt c] n Cl y l rh n ee tnAgotma o i iot i tna otmt y l a ow oe u adeet e A s atA t o n g i mad nr i l rh ew o c pmz i gr ,e e s to w rl n f i r o A ot G ao e i r t b n i ao l i h a p f h l fcv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融合研究
第l 6期
2 1 6月 0 0年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0 No 1 J n 0 0 11 .6 u e2 1
17 —8 5 2 1 )6 4 1 —4 6 11 1 ( 00 1—0 70
S in e T c n l g n gn ei g ce c e h o o y a d En i e rn
D r o等最早 提 出的 , 群 算 法 主要 是 通 过 蚂 蚁 oi g 蚁 群体 之 间 的 信 息 传 递 而 达 到 寻 优 的 目 的 。其 优
点是:
① 其原 理是 一种正 反馈机 制 , 过信 息 素 的不 通 断更新 达 到最终 收敛 于最 优路径 上 ;
成 一个初始 种群 , 后 模拟 遗 传 选 择 和 自然 淘 汰 的 然
而蚁群算法是通过信息素的累积和 更新来收敛 于最优 路径 , 具有分 布、 并行、 局 收敛 能力 , 全 但是搜 索初期信 息素 匮乏 , 导致 算法速度慢。通 过将 两种 算法进行 融合 , 克服两种算法各 自的缺 陷, 优势 互补 , 成一种 时 间效 率和求解效 率都 比较好 的启 形
发 式 算 法 。 并通 过 仿 真计 算 , 明融 合 算 法 的 性 能优 于 遗传 算 法和 蚁 群 算 法 。 表
成为 提高算 法优 化性 能 的一 个重 要 且 有 效 的途 径 ,
③ 具有 可扩展 性 , 以与其他 算法相 结合 。 可
其 缺 点是 : 系 统 中 的反 馈 信 息 利 用 不 够 , 对 当
求解 到一定 范 围时往 往 做 大量 无 为 的冗余 迭代 , 求
精确解 效率 低 。 蚁 群算 法 ( n o n pi i t n 是 近几 年逐 A t l yO t z i ) Co m ao 渐 发展起 来 的 随机 优 化 方 法 , 是 意 大 利 学 者 M. 它
蚁群混合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a 叶弑 21 第 4 第 期 0 年 2卷 4 1
E e to i c. T c . p . 5.2 1 lc r nc S i& e h /A r 1 00
蚁 群 混 合 遗 传 算 法 的 研 究 及 应 用
柏 建 普 ,吴
摘 要
强
04 1 ) 10 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内蒙古 包头
为 解 决 组 卷 过 程 中在 一 定 约 束条 件 下存 在 的 多 目标 优 化 问题 ,结 合 蚁群 算 法 和 遗 传 算 法各 自的 优 点 和 它
们融合的基础 ,提 出了一种蚁群算法融合到遗传 算法的策略 :在组卷的前阶段 利用遗传算 法群体性 全局搜 索能 力,快
速 形 成 初 始 解 ,在 满足 终 止遗 传 算 法 的条 件 后 ,将 遗 传 算 法调 度 的较 优 解 转化 为蚁 群 算 法 所 需要 的初 期 信 息 素 ,然 后
Ke wo ds a tc ln g rt ms; g n t lo i ms; h b d ag rtms ts a e e eain y r n oo y a oih l e ei ag rt c h y r lo i i h ; e tp p rg n rto
sr td c n i o s t i p p rp o o e u ig a n oo y ag rt m n ot e g n t lo t m n t e b ss o h ti e o d t n , hs a e rp ssf sn n a tc ln lo h i t h e ei ag r h o h ai ft e c i i c i
人工智能07蚁群算法及其应用
Q Δτ ij Lgb , 若边 ij 是当前最优解的一部分 0, 否则
——精英蚂蚁在边 ij上增加的信息素量; ——精英蚂蚁个数; Lgb ——当前全局最优解路径长度。
蚁群算法的提出
• 算法的提出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一种用来在图中 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 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 论文“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 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 最早用于解决著名的旅行商问题(TSP ,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人工蚁群 VS 自然蚁群
蚁群算法的特征
• • • •
•
蚁群算法采用了分布式正反馈并行计算机制, 易于与其他方法结合, 并 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1)其原理是一种正反馈机制或称增强型学习系统;它通过信息素 的不断更新达到最终收敛于近似最优路径上; (2)它是一种通用型随机优化方法;但人工蚂蚁决不是对实际蚂蚁 的一种简单模拟,它融进了人类的智能; (3)它是一种分布式的优化方法;不仅适合目前的串行计算机,而 且适合未来的并行计算机; (4)它是一种全局优化的方法;不仅可用于求解单目标优化问题, 而且可用于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 (5)它是一种启发式算法;计算复杂性为 O(NC*m*n2),其中NC 是迭 代次数,m 是蚂蚁数目,n 是目的节点数目。
关于 min , max 的取值,没有确定的方法,有的 书例子中取为0.01,10;有的书提出一个在最大 值给定的情况下计算最小值的公式。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结合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结合遗传算法1、基本思想2、算法原理3、代码实现4、结果截图5、总结1·基本思想吸取两个算法的优点,优缺互补,克服两个算法的缺点,利⽤了遗传算法的快速时间效率,优于蚂蚁算法的时间效率。
并且求解精度效率优于遗传算法。
这样就提⾼了两个算法结合的算法时间效率和求解精度。
2、算法原理这个算法的原理是先利⽤遗传算法的快速性、全局收敛性和随机性求出结果,结果产⽣有关问题的初始信息素分布,遗传算法执⾏完在运⽤蚁群算法,在⼀定初始信息素分布的情况下,充分利⽤蚁群算法并⾏性、正反馈性、求解精度效率⾼的特点。
3、代码实现%mainclear;clc;%%%%%%%%%%%%%%%输⼊参数%%%%%%%%N=50; %%城市的个数M=100; %%种群的个数ITER=500; %%迭代次数%C_old=C;m=2; %%适应值归⼀化淘汰加速指数Pc=0.8; %%交叉概率Pmutation=0.05; %%变异概率%%⽣成城市的坐标pos=randn(N,2);%%⽣成城市之间距离矩阵D=zeros(N,N);for i=1:Nfor j=i+1:Ndis=(pos(i,1)-pos(j,1)).^2+(pos(i,2)-pos(j,2)).^2;D(i,j)=dis^(0.5);D(j,i)=D(i,j);endend%%⽣成初始群体popm=zeros(M,N);for i=1:Mpopm(i,:)=randperm(N);%随机排列,⽐如[2 4 5 6 1 3]end%%随机选择⼀个种群R=popm(1,:);figure(1);scatter(pos(:,1),pos(:,2),'rx');%画出所有城市坐标axis([-3 3 -3 3]);figure(2);plot_route(pos,R); %%画出初始种群对应各城市之间的连线axis([-3 3 -3 3]);%%初始化种群及其适应函数fitness=zeros(M,1);len=zeros(M,1);for i=1:M%计算每个染⾊体对应的总长度len(i,1)=myLength(D,popm(i,:));endmaxlen=max(len);%最⼤回路minlen=min(len);%最⼩回路fitness=fit(len,m,maxlen,minlen);rr=find(len==minlen);%找到最⼩值的下标,赋值为rrR=popm(rr(1,1),:);%提取该染⾊体,赋值为Rfor i=1:Nfprintf('%d ',R(i));%把R顺序打印出来endfprintf('\n');fitness=fitness/sum(fitness);distance_min=zeros(ITER+1,1); %%各次迭代的最⼩的种群的路径总长nn=M;iter=0;while iter<=ITERfprintf('迭代第%d次\n',iter);%%选择操作p=fitness./sum(fitness);q=cumsum(p);%累加for i=1:(M-1)len_1(i,1)=myLength(D,popm(i,:));r=rand;tmp=find(r<=q);popm_sel(i,:)=popm(tmp(1),:);end[fmax,indmax]=max(fitness);%求当代最佳个体popm_sel(M,:)=popm(indmax,:);%%交叉操作nnper=randperm(M);% A=popm_sel(nnper(1),:);% B=popm_sel(nnper(2),:);%%for i=1:M*Pc*0.5A=popm_sel(nnper(i),:);B=popm_sel(nnper(i+1),:);[A,B]=cross(A,B);% popm_sel(nnper(1),:)=A;% popm_sel(nnper(2),:)=B;popm_sel(nnper(i),:)=A;popm_sel(nnper(i+1),:)=B;end%%变异操作for i=1:Mpick=rand;while pick==0pick=rand;endif pick<=Pmutationpopm_sel(i,:)=Mutation(popm_sel(i,:));endend%%求适应度函数NN=size(popm_sel,1);len=zeros(NN,1);for i=1:NNlen(i,1)=myLength(D,popm_sel(i,:));endmaxlen=max(len);minlen=min(len);distance_min(iter+1,1)=minlen;fitness=fit(len,m,maxlen,minlen);rr=find(len==minlen);fprintf('minlen=%d\n',minlen);R=popm_sel(rr(1,1),:);for i=1:Nfprintf('%d ',R(i));endfprintf('\n');popm=[];popm=popm_sel;iter=iter+1;%pause(1);end%end of whilefigure(3)plot_route(pos,R);axis([-3 3 -3 3]);figure(4)plot(distance_min);%交叉操作函数 cross.mfunction [A,B]=cross(A,B)L=length(A);if L<10W=L;elseif ((L/10)-floor(L/10))>=rand&&L>10W=ceil(L/10)+8;elseW=floor(L/10)+8;end%%W为需要交叉的位数p=unidrnd(L-W+1);%随机产⽣⼀个交叉位置%fprintf('p=%d ',p);%交叉位置for i=1:Wx=find(A==B(1,p+i-1));y=find(B==A(1,p+i-1));[A(1,p+i-1),B(1,p+i-1)]=exchange(A(1,p+i-1),B(1,p+i-1));[A(1,x),B(1,y)]=exchange(A(1,x),B(1,y));endend%连点画图函数 plot_route.mfunction plot_route(a,R)scatter(a(:,1),a(:,2),'rx');hold on;plot([a(R(1),1),a(R(length(R)),1)],[a(R(1),2),a(R(length(R)),2)]);hold on;for i=2:length(R)x0=a(R(i-1),1);y0=a(R(i-1),2);x1=a(R(i),1);y1=a(R(i),2);xx=[x0,x1];yy=[y0,y1];plot(xx,yy);hold on;endend%染⾊体的路程代价函数 mylength.mfunction len=myLength(D,p)%p是⼀个排列[N,NN]=size(D);len=D(p(1,N),p(1,1));for i=1:(N-1)len=len+D(p(1,i),p(1,i+1));endend%变异函数 Mutation.mfunction a=Mutation(A)index1=0;index2=0;nnper=randperm(size(A,2));index1=nnper(1);index2=nnper(2);%fprintf('index1=%d ',index1);%fprintf('index2=%d ',index2);temp=0;temp=A(index1);A(index1)=A(index2);A(index2)=temp;a=A;end%适应度函数fit.m,每次迭代都要计算每个染⾊体在本种群内部的优先级别,类似归⼀化参数。
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
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都属于启发式算法的范畴,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
蚁群算法以模拟蚁群觅食行为为基础,通过信息素和启发式规则指导蚂蚁解空间;而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进化过程,利用交叉和变异运算生成新的个体,并适应性地选择个体进行下一代的繁衍。
两者在解决问题时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将两种算法相结合,形成混合算法,可以克服各自的缺点,实现更有效的求解。
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能力,但其速度较慢,且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而遗传算法能够在过程中较快地收敛到局部最优解,但有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无法跳出。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同时利用蚁群算法的全局和遗传算法的局部特性。
混合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蚁群算法作为全局策略,用于生成一组较优的解,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在这组解中进行局部优化,以寻找最优解。
整个混合算法的流程如下:1.初始化蚁群相关参数和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包括蚁群大小、信息素更新速率、遗传算法的种群大小、交叉和变异的概率等;2.使用蚁群算法生成一组初始解,并计算每个解的适应度;3.利用遗传算法从初始解中选择适应度较高的一部分个体,作为种群;4.对种群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下一代个体;5.计算下一代个体的适应度;6.如果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指定迭代次数或找到满意解),则输出结果;否则,返回第3步,继续优化。
在混合算法中,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优选策略(Elitism):将蚁群算法生成的一组解合并到遗传算法的种群中,在遗传算法的选择过程中保留一些蚁群算法生成的优秀个体,以避免遗传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
2.信息素启发式规则:将蚁群算法的信息素启发式规则应用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中,以指导交叉和变异过程中的方向,增加遗传算法的全局能力。
毕业论文:蚁群算法的研究应用(定稿)-精品【范本模板】
第一章绪论1。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受社会性昆虫行为的启发,计算机工作者通过对社会性昆虫的模拟产生了一系列对于传统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法,这些研究就是群体智能的研究。
群体智能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自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引起了多个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以及经济社会生物等交叉学科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中的群体(Swarm)指的是“一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或者间接通信(通过改变局部环境)的主体,这组主体能够合作进行分布问题求解,群体智能指的是无智能或者仅具有相对简单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更高智能行为的特性;其中的个体并非绝对的无智能或只具有简单智能,而是与群体表现出来的智能相对而言的。
当一群个体相互合作或竞争时,一些以前不存在于任何单独个体的智慧和行为会很快出现。
群体智能的提出由来已久,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在自然界中,有的生物依靠其个体的智慧得以生存,有的生物却能依靠群体的力量获得优势。
在这些群体生物中,单个个体没有很高的智能,但个体之间可以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完成复杂的任务,表现出比较高的智能。
它们具有高度的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表现出非线性、涌现的系统特征。
群体中相互合作的个体是分布式的,这样更能够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工作状态;没有中心的控制与数据,这样的系统更具有鲁棒性,不会由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个体的故障而影响整个问题的求解。
可以不通过个体之间直接通信而是通过非直接通信进行合作,这样的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充性。
由于系统中个体的增加而增加的系统的通信开销在这里十分小.系统中每个个体的能力十分简单,这样每个个体的执行时间比较短,并且实现也比较简单,具有简单性。
因为具有这些优点,虽说群集智能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可以预言群集智能的研究代表了以后计算机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计算方法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当前存在的一些群体智能算法有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群集智能,蚁群算法,粒子群算等等。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融合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算法初始化信息素的过程为遗传算法求解最优解 的阶段 , 因此必须对求解的目标问题进行染色体 编码 , 考虑此染色体结果需要转化成蚁群算法的 初始信息素 , 本文将待选的线路排序 , 将每一条 排好序的待选线路作为染色体的一个基因 。 基因 的编码采用十进制的方式 , 即待选的走廊数均作 为一个基因位 , 基因的数值大小则表示走廊架设 的回路数 , 这样编码为转化成初始信息素提供方 便 , 而且各走廊架设的线路数与基因位也一一对 应 [8] 。 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 (2) 式 中 , 为 目 标 函 数 的 染 色 体 编 码 ;n 为 待 选 线 路的数量 ; i 为输电线路走廊架设的线路回数 ; 为走廊待选回路数的最大值 。 2.2 适应度函数 遗传算法将求解问题表示为染色体位串空 间 , 为了执行适者生存的原则 , 必须对个体位串 的适应性进行评价 。 本文以求解架设线路的最小 费 用 为 目 标 函 数 , 因 此 将 目 标 函 数f 与 适 应 值 函 数g 做相应的调整 [6] : (3) 在求解适应值函数时 , 将约束条件应用惩罚 因子加以处理 , 即当染色体满足目标函数的约束 条件时,直接按目标函数代入上述公式计算染色体 的适应值 ; 当染色体不满足约束条件的限制 , 则 引入相应的惩罚因子 , 从而目标函数则转变成含 惩罚函数的目标函数 。 2.3 遗传操作 遗传操 作 是 遗 传 算 法 保 留 优 良 个 体 、 淘 汰 缺 陷个体 、 保持特种多样性的最重要操作 , 它包括 选择 、 交叉 、 变异操作 。 为了更好地保留种群中的优良个体 , 在选择 前 , 先对所有的个体根据适应值排序 , 选择一定比 例的个体直接遗传到下一代 , 然后对其他的个体利 用基于转盘赌的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择操作 。 对于选 定的两个个体位串 , 随机选择多个交叉点 , 构成交 叉点集合 , 采用多点交叉方式进行交叉操作 。 变异 是为了保持特种的多样性 , 但是变异的概率不能太 大 , 否则容易变成随机算法 , 因而对不同的算例采 用不同的变异概率 , 随机选择变异的个体 , 然后随 机选择变异的基因,从而维持个体的多样性[9]。 电网规 划 编 码 采 用 实 值 形 式 , 因 此 , 变 异 也 采用实值变异 , 即 : (4) 式 中 , ± 表 示 以 等 概 率 取 “ + ” 号 或 “ —” 号 ,
遗传算法调整蚁群算法参数模型研究
蚁群 算 法组合 参数 的选择提供 了一种可行 方案 。
关键 词 : 遗传 算 法; 蚁群算 法; 参数选择 ; 参数调 整 ;探 索;开 发 中图法分 类号 : P 8 T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072 2 1) 03 9—4 10 .04(0 1 1—4 00
M o e f n o o y ag rtm a a tr p i iain b s d o e ei l o i m d l t ln l o i o a c h p r mee so t z t a e n g n tcag rt m o h
i sa l h db aa cn x l r t n a de p o tt nc p b l i s f n l n l o i m , a dt ea t a a ee s r ov du i g g n — s t b i e yb ln i ge p o a i l i i a a i t a t o o y ag rt e s o n x ao ie o c h n n r m t r es l e sn e e h p a
Ab t a t Asa lr e o a a t rs a e a d c rea i n b t e a a ee s o n o o y a g r h sr c : a g f r me e p c n o r lt ewe n p m tr fa tc l n lo i m, i i i c l t e em i e t e p o r t t sd f u t o d t r n h i o t lo p i mb n t no p r m ee s t iht e n o o ya g r h f r p i l e f r n e ma c i ai f a a t r hwh c t l n l o i m t o wi h a c t o o ma r o ma c .Th r a e o lt e h o e ia p e eh sy t oc mp e et e r t l t h t c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融合研究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融合研究赵义武;牛庆银;王宪成【摘要】遗传算法具有快速全局搜索能力,但对于系统中的反馈信息却没有利用,往往导致无为的冗余迭代,求解效率不高.而蚁群算法是通过信息素的累积和更新来收敛于最优路径,具有分布、并行、全局收敛能力,但是搜索初期信息素匮乏,导致算法速度慢.通过将两种算法进行融合,克服两种算法各自的缺陷,优势互补,形成一种时间效率和求解效率都比较好的启发式算法.并通过仿真计算,表明融合算法的性能优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0(010)016【总页数】4页(P4017-4020)【关键词】遗传算法;蚁群算法;融合;优化【作者】赵义武;牛庆银;王宪成【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数学室,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数学室,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机械系,北京,1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8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问题范围的拓宽,问题的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大,单一算法的优化结果往往不够理想,而算法理论研究的落后也导致了单一算法性能改进程度的局限性,同时每一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陷,都会面临时间性能和优化性能的双重挑战。
所以,如何合理结合各种算法的优点来构造新算法,使其兼具时间性能和优化性能就非常有实际意义。
基于这种现状,算法融合的思想成为提高算法优化性能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其出发点就是使各种单一算法相互取长补短,产生更好的优化效率。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约翰·荷兰德(John Holland)教授于1975年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据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和孟德尔(Mondel)遗传学说[1,2],它首先随机生成一个初始种群,然后模拟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不断进化生成新的种群,并根据预定的目标适应度函数对种群个体进行评价,按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引导进化过程向着最优逼近,同时以全局并行搜索方式来搜索优化群体中的最优个体,以求得满足要求的最优解[3,4]。
投资组合优化中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
投资组合优化中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投资组合优化是金融领域一项重要的决策问题,其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佳的投资组合,使得在给定的投资目标下,获得最高的收益并降低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成为了两种常用的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是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来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不断地演化当前的解,直到找到一个最优解。
在投资组合优化中,遗传算法可以用来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权重。
蚁群算法则是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来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信息素的种植和蚂蚁的移动,逐步寻找到最佳路径。
在投资组合优化中,蚁群算法可以用来寻找最佳的投资组合权重。
遗传算法在投资组合优化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初始化种群、适应度评估和进化操作。
在初始化种群阶段,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初始解。
在适应度评估阶段,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函数,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在进化操作阶段,根据适应度选择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产生新的个体,并更新种群。
通过多次迭代,逐渐优化解,直到达到预定的停止条件。
遗传算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而不仅仅是局部最优解。
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问题领域。
然而,遗传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计算复杂度较高等。
与遗传算法不同,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来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蚁群算法中,蚂蚁会释放信息素,并通过觅食的路径上的信息素量来选择下一步的行动。
较多的信息素表示更多的蚂蚁选择该路径,进而形成更多的信息素。
这样,在蚁群算法的迭代过程中,信息素权重会逐渐增加,蚂蚁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信息素浓度的路径。
蚁群算法的应用可以分为初始化信息素、蚂蚁路径选择、信息素更新三个主要步骤。
在初始化信息素阶段,为每条路径的边分配初始信息素浓度。
在蚂蚁路径选择阶段,每只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和启发式规则选择下一步的路径。
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融合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1 概 述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性鉴别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 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等多个研究领域,具 有 十 分 广泛 的应 用 前景 , 多年来 一直 是 一个研 究 热 点 。国 内外关于人脸检测和人脸跟踪的方法多种 多样 ,并且不断 有 新 的研 究成 果 出现 ,文献 [ 1 - 2 ] 描述 了近 年来 人脸 识别 的主
计算机 光盘 软件 与 应用
本刊约稿 C o m p u t e r C D S o f t w a r e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2 0 1 3 年第 O 4期
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 融合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成 阳 ,韩林 2
( 1 . 国防科 学技术 大学计算机学 院,长 沙 4 1 0 0 7 3 ;2 . 武警天津总队第六支 队,天津 3 0 0 4 0 2 )
要 方法 和进 展 。
3 遗传 算 法与蚁 群 算法的 衔接
按照基本蚁群算法【 5 】 ,p 是一个常量,若P 过大会使未
搜 索 过 的路径 被选 择 的概 率减 小 ,将 影 响全局 最优 解 的搜
索;而P 过小, 又 会影响算法的收敛速度。为此对P 作出调 整。 在算法初期P 较大可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当算法停滞不 前时减t b p ,即减小信息素对蚁群的影响, 增大蚁群对解空 间的搜索 ,以摆脱局部最优解的约束。
蚁群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蚁群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模拟蚂蚁寻求食物路径的群智能算法。
它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蚁群的自组织行为。
该算法已应用于求解多种优化问题,包括旅行商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
本文将对蚁群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蚁群算法的原理蚁群算法模拟了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
在蚁群中,每只蚂蚁只能看见其它蚂蚁留下的信息素,而不能直接观察到食物的位置。
当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它返回巢穴并留下一些信息素。
其它蚂蚁能够感知到这些信息素,并会朝着有更多信息素的方向前进。
这种通过信息素来引导蚂蚁集体行动的行为被称为“自组织行为”。
蚁群算法模拟了蚂蚁的行为,并借助信息素来引导解空间中的搜索。
蚁群算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初始化信息素矩阵和蚂蚁的位置。
2. 每只蚂蚁根据信息素和启发式信息选择一个位置,并向其移动。
3. 当所有蚂蚁完成移动后,更新全局最优路径。
4. 更新信息素矩阵,使信息素浓度与路径长度呈反比例关系。
5. 重复步骤2-4,直到达到终止条件。
二、蚁群算法的应用1. 旅行商问题旅行商问题是一种著名的组合优化问题。
给定 n 个城市和其间的距离,要求找出一条最短路径,使得每个城市都被恰好经过一次。
这是一个 NP 难问题,目前不存在快速求解方法。
蚁群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旅行商问题。
该算法使用蚂蚁移动的路径来表示旅行商的路径,通过信息素来引导蚂蚁选择路径。
在一定数量的迭代次数后,蚁群算法能够找到近似最优解。
2. 车辆路径问题车辆路径问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何安排车辆进行配送,从而最大化效益、最小化成本。
传统的运筹学方法通常采用贪心或者遗传算法等算法进行求解,但这些算法都存在着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
蚁群算法具有搜索速度快、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因此在车辆路径问题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蚁群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离散配送的成本,提高配送质量和效率。
3. 其他应用除了上述两个领域,蚁群算法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调度、机器学习、智能优化、信号处理等领域。
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融合及其在有时问窗的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f rVe il o t g r b e wi me W ido o hc e R u i P o lm t Ti n w n h
杨 鸣 亮 李 蓓 智 周 亚 勤
( 东华大学机械 工程学院, 上海 2 12 ) 06 0
摘 要
针 对基 本 蚁 群 算 法 搜 索 时间 长 、 陷入 局 部 最 优 的 缺 点 , 出 了一 种 蚁 群 算 法 和 遗 传 算 法 相 融合 的 混合 算 法 。 算 法 利 易 提 该 用 遗 传 算 法全 局 快 速 收 敛 的 优 点 , 遗 传 算法 融 入 到蚁 群 算 法 的 每 一 次 迭 代 中 , 将 以加 快 算 法 的 收 敛速 度 , 高求 解 效 率 。 实 提 例 运 行 结 果 验 证 了算 法 的 有 效性 。 关 键 词 : 群 算法 , 蚁 遗传 算 法 , 合 , 时间 窗的 车 辆路 径 问题 融 有
大 批 启 发 式 算 法 , Clr 如 ak和 Wr h 提 出 的 节 约 法 圆 Gi t和 i t g , lt l e
Mi r 出 的 扫 描 法 圈, r met S mc i L v 提 出 的 基 于选 l 提 l e B a l和 i h— e i
[ , , E L ] 车辆 到 达 客 户 i 的时 间为 s 在时 间 窗 约 束 条 件 下 , 。 , 必
g v n t e t h aii ft i ag r h ie o ts i t e v l t o hs lo i m. f y dy t K y r s a t c ln lo i m, e e i ag r h c mb n t nv hce r uig p o lm t i n o e wo d :n oo y ag r h g n t lo i m.o ia i .e i l o t r be wi t t c t o n h me wid w
融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动态网格任务调度算法研究
Ho efi en s o i rs r e i s eduig w f ci tu e fgr d e ou c sgrd ch l pr blm tatwi n o e h l l be ome ocu o h su , t u i ta t al c a f s ft e tdyal ho gh n r dion i diti td srbue an p a elc m pu i t e e ar a y s d ar o t ng, r e m n ophsia e ts ch dul g r h , tbe u e ofte e f t r o h it t d a k s e c i ago i m bu ca s h n w ea ues f n t t e gr h i d,ma i n e ar o t dy n de t ec ss y t su ew gorhms t ole e al i t o s v n w pr e ss ch s t c duig oblm ,u a he s he l pr em NP s uryef n obl ec i ,fi t — ci ts e en ch dul g alorhms, s r e h t r gen i nd r s r l a i de so ,p al a d i g i n t r ou c e e o e et a e ouce al y oc t on ciins ar l el n diti t d S sr bued an O on. Ke wodsgr t kge t go i m , tc o y al i y r : i as , nei al rt d c h an oln gorhm , s ch dul g, n t t ks e a i dy am i it gr t n c ne ai on
蚁群算法毕业论文
蚁群算法毕业论文蚁群算法毕业论文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和智能算法的发展日新月异。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模拟生物群体行为的优化算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
本篇论文将探讨蚁群算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蚁群算法的原理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算法。
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信息素的沉积和蒸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集成,从而找到最优的路径。
蚁群算法利用这种信息素机制,通过模拟蚂蚁的觅食行为来求解优化问题。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
正向反馈是指蚂蚁在觅食过程中,发现食物后释放信息素,吸引其他蚂蚁前往。
负向反馈是指蚂蚁在觅食过程中,经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会逐渐蒸发,从而减少后续蚂蚁选择该路径的概率。
二、蚁群算法的应用蚁群算法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用之一是在旅行商问题(TSP)中的应用。
旅行商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一组城市中,找到一条最短路径,使得旅行商能够经过每个城市且只经过一次,最后回到起点城市。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觅食行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NP难问题。
除了旅行商问题,蚁群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网络优化等领域。
在图像处理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匹配等任务。
在机器学习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优化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
在网络优化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的性能。
三、蚁群算法的发展方向尽管蚁群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蚁群算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其次,蚁群算法对参数的选择比较敏感,需要经验调整。
此外,蚁群算法在处理动态环境下的问题时,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蚁群算法。
例如,基于混沌理论的蚁群算法、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融合等。
这些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蚁群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
此外,蚁群算法还可以与其他智能算法相结合,形成混合算法。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融合优化研究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融合优化研究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是两种常用的优化算法,它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每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进行融合,以期望得到更好的优化结果。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逐步搜索最优解。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适应性好的优点,但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着搜索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蚂蚁在搜索食物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协作行为,来寻找最优解。
蚁群算法具有并行搜索、自适应性强的特点,但它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搜索精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综合利用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优点,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两种算法进行融合。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蚁群算法作为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算子,用来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精度。
具体而言,遗传算法首先通过遗传操作生成一组个体,并通过适应度评估函数对这些个体进行排序。
然后,选择一部分较优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新的个体。
接下来,利用蚁群算法对新生成的个体进行局部搜索,以求得更优解。
最后,将蚁群算法得到的局部最优解与遗传算法得到的全局最优解进行比较,选择更优解作为下一代的种群。
另一种常见的融合方法是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进行交替迭代。
具体而言,遗传算法首先生成一组个体,并通过适应度评估函数对这些个体进行排序。
然后,选择一部分较优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新的个体。
接下来,利用蚁群算法对新生成的个体进行局部搜索,以求得更优解。
然后,将蚁群算法得到的局部最优解与遗传算法得到的全局最优解进行比较,选择更优解作为下一代的种群。
如此交替迭代,直到达到停止条件。
通过融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可以充分发挥两种算法的优点,同时弥补各自的缺点。
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可以帮助蚁群算法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提高搜索精度。
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综述
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
路径规划是指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安全、有效路径。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模拟自然界蚁群觅食行为的智能优化算法,因其出色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鲁棒性,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分析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适用性。
接着,详细梳理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以及复杂动态环境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本文还将讨论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优化策略,如参数调整、算法融合等。
总结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二、蚁群算法基本原理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蚂蚁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由意大利学者Marco Dorigo等人在1991年首次提出。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通过信息素(pheromone)的释放和跟随来进行路径选择,最终找到从蚁穴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
在算法中,每个蚂蚁都被视为一个智能体,能够在搜索空间中独立探索和选择路径。
蚁群算法的核心在于信息素的更新和挥发机制。
蚂蚁在选择路径时,会倾向于选择信息素浓度较高的路径,因为这意味着这条路径更可能是通向食物源的有效路径。
同时,蚂蚁在行走过程中会释放信息素,使得走过的路径上信息素浓度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素会逐渐挥发,这是为了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中,蚁群算法可以被用来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或近似最优路径。
将搜索空间映射为二维或三维的网格,每个网格节点代表一个可能的移动位置,而路径则由一系列节点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67
平均区分度 0 369
0 382
0 354
0 374
0 390
多知识点
试题总数量 105
112
81
120
125
掌握程序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综合应用 总计数量
表 2 掌握程度基本信息 题型
选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填空
判断
简答
205
201
194
52
234
194
162
61
191
163
98
67
29
51
11
69
4
3
2) 用蚂蚁算法求 解出新的可行解, 并将其保 存
下来。
a)将已访问节点列表设置为 NULL, 初始化蚂蚁
未访问节点列表使其成为全集, 然后初始化允许访问
节点列表。
b) 确定蚂蚁路径 的起点, 已访问节 点列表、未 访问结点列表以及允许访问节点列表, 利用下一个结
点的选择策略选择结点。
c)修改已访问节点列表、未访问结点列表以及允 许访问节点列表, 重新计算边的易访问度。
f) 。
3) 将蚂蚁搜寻得到的路径种群保存下来。
4) 比较所有的可行解, 输出最优解。
2 实验与分析
题的具体情况如 表 1所 示, 试题 的掌握程 度如表 2
所示。
表 1 试题库中的基本信息
参数
选择
填空
题型 判断
简答
应用
平均每章
试题数量
51
47
31
22
19
平均难度 0 402
0 421
0 398
0 491
协议 算法及仿真
2011年第 24卷第 4期 E lectron ic Sc i& T ech /A pr 15, 2010
蚁群混合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柏建普, 吴 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 学院, 内 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 为解决组卷过程中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存在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结合蚁群算法和 遗传算法各 自的优点 和它 们融合的基础, 提出了一种蚁群算法融合 到遗传算法的策略: 在组卷的前阶段利用遗传算 法群体性 全局搜索能 力, 快 速形成初始解, 在满足终止遗传算法的条 件后, 将 遗传算法调度的较优解转化为蚁群算法 所需要的 初期信息素, 然后 利用蚁群算法所具有的 正反馈、高效等特点快速形成试卷最优解。实践结果证明此算法改善 了试卷的质 量以及系 统的 运行效率, 生成的试卷符合要求 , 达到预 期的结果。 关键词 蚁群算法 ; 遗传算 法; 混合 算法; 组 卷问题 中图分类号 TP30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7- 7820( 2011) 04- 020- 04
( 2) 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的选 取应该与需要解 决的问题相 结 合, 根据目 标函数来 决定, 本 文中的适 应度函数 F 定义 为 F = F , M easure 其 FM easure 为 评 估 聚 类 算 法 的
图 2 适应度函数流程图
( 3)选择算子。 用锦标赛选择的方法, 根据适应度函数选取要进 行交叉的个体, 然后在锦标赛选择法中, 随机从种群 中挑选预定数目的个体, 从这些个体中选择出具有较 好适应度的个体做为父个体, 这个过程要重复进行, 直到完成所有的父个体选择。
( 1)
x = x + N ( 0,
)
( 2)
其中, N ( 0, )是均值是 0; 标准差是 , 它是 独 立高斯随机数向量。
通过以上描 述, 在混合算 法的后阶 段用蚁群 算 法, 根据 T SP 问题 [ 14] 求解的方法, 流程如下:
1) 将进化种群的信息转化成 蚂蚁出行的信息 素 浓度矩阵。
www d ian zik e ji o rg
21
协议 算法及仿真
柏 建普, 等 : 蚁群混 合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 4) 交叉算子。 利用均匀交叉的方法 [ 11- 13] , 将每个点都作为潜
在的交叉点, 其破坏性能促进对解空间的搜索, 能搜
索到其他交叉方法不能搜索到的模式。其过程是首先
随机产生与父辈个体编码等长的二进制交叉模板串,
d) 判断蚂蚁的未访问结点列 表是不是为 NULL,
若不是, 转到步骤 b); 若是, 则转入步骤 e)。
e)回到出发点, 利用信息素局部的更新策略更新 各节点信息素浓度, 转到步骤 a)。
f) 评估当前蚂蚁通过的路径, 更新为最优路径。
g)判断能否达到 的蚂蚁外出觅食 的次数, 若 不 能, 则次数加 1, 转 到步骤 a), 若能, 则转到步 骤
服遗传算法在搜索到一定阶段时最优解的搜索效率低
以及蚁群算法初始信息素匾乏的问题。
1 3 算法融合的基本环节及其步骤 根据混合算法的思想, 寻找两种算法的最佳结合
点是关键所在。为此提出以下策略用以确保两种算法
的融合在最佳时期。如图 1所示, 设置其最小遗传迭 代次数 ( tb 时刻 )和最大遗传迭代次数 ( tc 时刻 ), 然 后在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统计子代群体的进化率, 以 及设置子代群体的最小进化率。最后在设置迭代次数
R esearch on and A pp lication of Ant Colony A lgorithm s Hybrid G enetic A lgorithm s
Ba i Jianpu, W u Q iang ( Schoo l of In form at ion Engin eering, InnerM ongo lia Techno logy U n iversity, Baotou 014010, Ch 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 rob lem of mu lti ob jective op tmi ization in test p ap er generat ion und er some re stricted cond itions, th is p ap er p roposes fus ing an ant co lony a lgorithm in to the gen et ic algorithm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 tages of th e an t co lony a 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r fu sion: u sing the global search ing capab ility of the gen et ic algorithm at the early stage of test paper generation, transform ing the op tmi al solu tion schedu led by th e genetic algorithm in to in it ial pheromone th e ant colony need s, and then qu ick ly form ing optmi al so lu tion to th e test pap er by tak ing advan tage of the fact that the an t colony algorithm has the pos 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h igh effic ien cy. App lication show s th at th is a lgorithm mi proves the qu ality of the test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s and the generated paper meets the requ irem en t w ith d es ired effect ach ieved. K eywords ant co lony a lgorithm s; gen et ic algorithm s; hybrid algorithms; test paper gen eration
遗传算法 [ 1] ( G enetic A lgorithm s, GA ) 是一种 模 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搜索方法, 具有广泛的 适用性。它作为一种实用、高效、鲁棒性较强的优化 技术, 发展迅速, 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引起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这表现出它具有较强的解决 问题能力。但是遗传算法也有收敛速度比较慢, 对系 统中的反馈信息利用不够, 当求解到一定范围时, 会 产生大量的冗余迭代, 使求解精确效率降低。
的范围内, 如果连续 N 代的子代群体的进化率都 小 于最小进化率, 证明这时遗传算法的优化速度较低, 可以终止遗传算法的过程, 进入蚁群算法。
依据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融合的基本思想, 设计 混合算法的操作过程为:
( 1) 染色体的选择、编码以及初始种群的生成。
染色体 用蚁群 算法中 的参数 , , , 0, Q, 这样能利 用 遗传 算 法确 定蚁 群 算法 的 最优 参 数 组 合 [ 9] 。由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具有精度高、搜索空 间大、易引入特定领域的启发性信息等优点, 所以在 混合算法中可以采用十进制实数编码。初始化种群根 据预设的数量采用随机方式产生。
强等共同 的 特点。广 泛 地 用 于智 能 离 散 系 统工 程 优化, 根据两者各自的优缺点, 本文将这两个算法融 合, 使其优势互补, 提高混合算法的优化性能。
1 蚁群混合遗传算法在组卷问题中的融合
1 1 算法融合的可行性 遗传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尤其是当交
叉概率较大时, 可以产生大量的新个体, 提高了全局 搜索范围。蚁群算法用信息正反馈原理并加入启发式 的搜索思想, 具有了局部搜索能力强和收敛速度快等 优点。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具有互补性, 它们可有机 融合 [ 6- 7] 在一起, 用来克服缺点, 发挥优点。 1 2 算法融合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