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国企的十宗罪
国企4大罪恶
--
就今天的新闻,这个祸国殃民的国企应该立刻私有化!开放市场!
现在油价是8块了,美国只有6.3.全国人民喜迎涨价!!!!
这个祸国殃民的国企应该立刻私有化!开放市场!
我们要振兴中国,而不是振兴美国,立刻私有化!!!解散国资委!
国企4大罪恶
第一,利用公共资源,垄断经营,压迫民营企业生存
第二,铁饭碗,高福利,高工资,造成社会不公。
第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太差。
第四,全民的积累,全民的财富,赚钱归国企员工,亏损由财政补贴。
呼两巨头断供重庆涪陵民营加油站抢占市场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行政性垄断问题是改革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容易形成行政性垄断现象,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限制了市场竞争,影响了经济效率。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性垄断是指国有企业由于特殊的行政地位和权力而形成的市场垄断现象,这种垄断不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或经济实力,而是依赖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和干预。
行政性垄断不仅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效率性,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手段来限制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制。
要想破除行政性垄断,首先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所垄断的领域,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竞争力。
还需要通过法治化的手段来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和法律体系,明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义务,规范政府和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管,从而有效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
只有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手段,才能有效地限制行政性垄断,释放市场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需要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负责人责任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反垄断法律法规,加大对行政性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从而有效地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还需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和政策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权利,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市场环境。
企业经营者应防范的十宗罪
企业经营者应防范的十宗罪一、虚报注册资本罪《公司法》对注册公司的资本设有门槛。
不同门槛对应某个领域的准入证。
比如,一家经营性互联网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
如果在注册过程中欺骗了主管部门(比如让注册代理公司垫资),就会涉嫌此罪。
量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创立公司时,创始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所谓的“规避”,例如找代理公司垫资后撤回垫资款、利用“熟人”或“关系”办理假验资、或者是验资完成后将资金撤出等。
有些人往往觉得将资金放在公司账户“太麻烦”或者“不太合算”,往往又抱有“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心态,觉得法不责众。
但如果要责罚,也是随时的事情。
二、虚假出资罪这个罪名和虚报注册资本罪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虚假注册资本罪欺骗的是登记主管部门,而虚假出资罪欺骗的是其他股东或债权人。
量刑: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抽逃出资罪跟虚假出资罪相关,在公司成立后,如果你是公司发起人或股东,除非是经其他股东同意的正常退股,不能把入股的资金、房子、技术专利等转走,否则就涉嫌将注册资金抽逃。
量刑: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如果你是一家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可能会涉嫌此罪。
量刑: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五、私分国有资产罪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则涉嫌此罪。
1990年代有国有企业领导人以国有资金为员工买保险,被判获此罪。
量刑: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给职工超额发放奖金,私设小金库等都会涉嫌此罪。
)六、集资诈骗罪如果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向不特定的社会人群募集资金,你就有可能涉嫌集资诈骗罪。
由于借款对象的“特定”与“不特定”难以界定,造成了此类犯罪与民间借贷行为界线模糊。
量刑:起点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陈有西称,这是民企的专属罪名。
实际上最高可到死刑。
国企职场黑暗文案
国企职场黑暗文案1. 某国企内部存在着权力任性、任人唯亲的职业晋升机制,优秀的普通员工往往被普遍忽视。
2. 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规经济活动,以实现个人私利。
3. 国企内部存在着挪用公司资金、虚报利润等财务违规行为,违反了财务诚信的底线。
4. 部分国企领导通过掌控采购流程,存在着以高价收购低价物资的腐败行为。
5. 存在着某些国企高管与腐败分子勾结,通过收受回扣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
6. 在国企招聘中,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某些人事内定的倾向较为明显。
7. 国企内部晋升评定存在着非公平竞争现象,一些员工凭借关系网才能得到晋升的机会。
8. 部分国企领导滥用职权,对下属进行性别歧视或劳动权益的侵害。
9. 国企内部潜规则盛行,一些女性员工可能面临被高层剥夺晋升机会的局面。
10. 存在着某些国企高管利用职务之便,对下属进行性骚扰或性侵犯的行为。
11. 国企内部的工作压力大,部分员工面临着过劳死、抑郁症等职业病的风险。
12. 在国企内部,有些工作岗位缺乏明确的晋升通道,员工感到职业发展困境。
13. 领导在国企内部存在恶意排挤、雇佣裙带关系的行为,使得一些优秀员工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
14. 国企内部存在以权谋私、腐败现象普遍,导致企业效益严重受损。
15. 部分国企领导滥权垄断公司资源,对于下属及普通员工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
16. 国企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职场霸凌问题,一些员工长期遭受恶意攻击和辱骂。
17. 部分国企存在高管与供应商勾结的情况,导致公司采购成本过高,损害了公司利益。
18. 国企内部晋升普遍存在谎报业绩、打压竞争对手等不正当手段,导致潜力员工无法获得公正发展机会。
19. 在国企内部,一些员工为了迎合上级要求,不惜出轨职业道德底线,从而导致企业形象和声誉严重受损。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在产权、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行政性垄断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性垄断问题的产生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享有绝对垄断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并未得到有效削弱,反而呈现出新的行政性垄断特征。
2.权力寻租。
由于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具有垄断地位,一些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在管理、资金分配等方面容易形成权力寻租的现象。
这种行政性垄断不仅损害了企业效益,也阻碍了市场公平竞争。
3.监管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手段滞后,导致国有企业滥用行政权力,形成行政性垄断。
4.市场环境不完善。
在一些行业领域,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过多,导致国有企业形成行政性垄断,市场环境不完善。
1.促进经济发展。
行政性垄断会导致市场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对其他市场主体形成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2.提高经济效益。
行政性垄断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高,降低了企业效益,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处理行政性垄断问题,可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改革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中行政性垄断的监管力度。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清理规范行政许可制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推动市场环境的改善。
2.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国有企业市场准入进行约束,消除行政性垄断。
对于国有企业市场准入进行严格审核,不得形成新的垄断现象。
3.加强反垄断执法。
加大对行政性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国有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被垄断的《反垄断法》
被垄断的《反垄断法》作者:潘灯来源:《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9年第07期对于汽车司机而言,油门和刹车都是缺一不可的。
对市场的管理者而言,竞争与垄断同样需要进行权衡。
颇受争议的中国《反垄断法》就要走完它实施的第一个年头了。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原本公认“只反民企不反国企”的半部《反垄断法》,居然开始“咬人”了。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被禁止;发改委依照《反垄断法》对包括国企在内的航空业企业展开调查;圣奥董事长刘婧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刑拘,让众多认为违反《反垄断法》不会遭致刑事责任的人大跌眼镜;最近,又传出《反垄断法》应该管管没有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两拓合并”的议论。
……与其说《反垄断法》开始咬人了,还不如说《反垄断法》开始试错。
《反垄断法》是个舶来品,企业界不知道该怎样来遵守这个法律,法律的执行部门对于在哪种尺度内来实施这个法律也甚不明朗。
如何在业界的可接受度和公众的宽容度之间、个体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之间、保护国内企业和吸引外国投资之间、法律的文义表述和立法的价值目标之间来寻找到平衡点,不断地善意试错,这本是一种值得颂嘉的行政行为,然而得不到公众理解的善意试错,在法律条文的保守和封闭面前显得异常脆弱,动辄遭受到非议。
一部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接受舆论的检讨,本是值得提倡的好现象。
但是,如果其执行都需要舆论的推动,那就不是好事情了。
如若舆论是基于不理性或是断章取义,沦落到了“舆论绑架”的地步,这便是莫大的悲哀。
可口可乐一案中,不同利益集团的业界、学界和媒界都发表了议论。
无论言之有无,无论是否懂得反垄断的基本常识,总之大家都说了话表了态。
这样的“舆论绑架”,非但会使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者无所适从,更使民众对严肃的法律制度不再怀敬畏之心而抱以不公平公正的怀疑。
诚然,《反垄断法》应该成为普遍适用的法律。
但是,如果只应该追求条文上的“形式正义”,而不去考虑《反垄断法》的立法本意,不去探究其执行中应恪守的“实质正义”,《反垄断法》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质疑。
国企“垄断”真相 《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
国企“垄断”真相《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2年第7期编者按:近些年来,对于国企的争论似乎没有停止过。
支持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有企业更是抗衡西方资本列强和跨国企业的主力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盾牌。
反对者则认为,国有企业垄断着大量优质资源,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且国有企业的低效和浪费,损失了社会福祉,也是造成腐败和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之一。
其实,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回避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判断及分析,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国有企业的前途和未来。
下面刊登的是《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的署名文章,对国有企业的垄断真相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的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
“对所谓国企‘垄断’的指责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客观的。
”在接受《暸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一位国企高管说,“无论是国有企业真实的垄断规模,还是垄断后所起的作用,都存在许多误解,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有的甚至是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刻意扭曲与有意忽视。
”“十一五”期间,中国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实现了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的跨越。
而前一段时间里,有一种声音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完全归因于国企的垄断地位,并进而将深化国企改革等同于打破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性部门的主导地位,让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让国企统统私有化,等等。
在真正了解国有企业的专家眼中,这种观点是有偏颇的,是一种误导。
国企存在的范围不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对任何问题的分析,如果脱离了科学、客观的逻辑,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所谓‘国有企业垄断论’并不符合实际。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国企中,完全垄断型的企业很少。
即使在一些普遍被认为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并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真正占有垄断优势。
中特——国企垄断问题讨论
分类及改革对策
B类国企:涉及领域包括竞争性企业 特点:公司制和股份制、政策扶持 悖论:一方面是国家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企业降低盈利影响财政收支。 另一方面,默认国企的盈利性目标,又会对民营经济造成隐性限制。
B1:不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基础供给的产业
B2:涉及国家利益的基本原材料供给产业
分类及改革对策
大家对反垄断的看法
新闻事件:2014年8月,中国政府对奥迪、克莱斯勒、奔驰、微软、高通
等多家跨国企业发起密集反垄断调查。国家发改委称,已查明奥迪及克莱斯
勒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处罚。 网民“加州在线”说,“无论中企外企,只要涉及垄断暴利,都该查。 但垄断只有外企才有吗?何时能查查“水电油气”及移动等国企的垄断暴利? “水电煤气油价能约谈一下吗?汽车贵可以不买,水电煤气可不能不 用。”网民“雨过又是天晴”说。 网民“五湖钓月”说,反垄断为何不向盐业、电信、电力、石油开 刀?咸盐从1.3元涨到2.5元; 当初承诺三峡大坝建成全民用电8分钱, 如今却是0.55元;国内的汽油比出口国外的还高很多……凡此种种,如 果不靠垄断能做到吗?
垄断的基本概念
自然垄断 指因产业发展的自然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状态。 如自来水、天然气、供热、供电,一个城市只能有 一个主体,多了就会造成资源浪费。这就是典型的自 然垄断。 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垄断,即企业通过自己的 努力,占有主要市场份额,获得市场支配地位, 如美国的微软。
竞争性垄断
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因制度规则上的市场准入障碍而形成的垄断。 主要集中在石油、盐业、电信、铁路、银行等领域。
箱“操作”而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做大做强,形成垄断,效率低下,严重妨 碍了解决中国大约80%工人就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 分 析:站在经济学角度---完全竞争假设和经济人假设 目标是企业通过竞争获取最大利益,政府不应参与 有道理,但忽视国家制度,片面
另一种特殊形式的腐败:国企垄断行业高收入
另一种特殊形式的腐败:国企垄断行业高收入
柏墉
【期刊名称】《经济导刊》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日前会同财政厅、审计厅开始了对全省国有企业工资收入的监督检查,深圳市政府之前也已提出,今年将调控部分国有企业中层人员薪酬过高的情况。
这表明,广东省将率先对国企垄断行业高收入“动刀”。
而不久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广东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缺乏规范和有效约束,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
许多国企薪酬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有的企业虽然账面年年亏损,员工收入却节节攀升,并高于其他行业企业数倍。
【总页数】1页(P85)
【作者】柏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与建议 [J], 王涛
2.浅谈垄断行业中国企职工高收入问题——以石油天然气行业为例 [J], 孙保龙;宋波
3.基于市场化改革深化的我国垄断行业高收入调节分析 [J], 李振军
4.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垄断行业“福利腐败”众生相 [J], 王春
5.行业收入差距及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实现路径——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 [J], 邱兆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企改革六大陷阱及应对分析
国企改革六大陷阱及应对分析国企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产权重组、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的。
虽然国企的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企中存在的六大陷阱,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分析。
一、内外因素不协调的陷阱国企通常面临政策、市场、管理等多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进度受阻。
此外,国企还受到市场对国企的态度和预期的影响,一旦市场预期不良,可能会导致国企难以进行。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政策解读和沟通,在国企过程中及时发布政策,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
(2)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了解市场对国企的态度和预期,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预期。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陷阱一些国企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薄弱可能导致效果不明显。
此外,国企过程中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也可能导致难以进行。
针对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完善国企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2)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推动。
三、利益调整不当的陷阱国企涉及到大量的利益调整,而利益的调整可能影响到多方面的利益相关方,一些利益相关方可能会反对并产生阻力。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解释的意义和目标,争取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
(2)制定合理的利益补偿政策,确保被调整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四、员工心理困扰的陷阱国企往往涉及到人员的裁员、福利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员工的担忧和不稳定心理,从而影响的进行。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积极引导员工的思想,向员工解释的必要性和目标,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
(2)制定完善的人事安置方案,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五、缺乏有效竞争机制的陷阱国企的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一些国企在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国企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建立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国企。
剑指垄断——国企背后的伤痛
剑指垄断——国企背后的伤痛对“电信垄断”的质疑已告一段落,银行业高利润任然让人们愤然,最近又出现了“两桶油与民营油企争利”。
这一系列的热议表明,垄断已经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更多的人开始反思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
国企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独有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只不过存在多少的区别。
只要社会存在,就有公共领域,只要有公共领域就有公共安全、共同利益,国企就是国家用来维护、保证公共安全、国计民生的工具。
这就是国企存在的合法性。
当然,对于我国而言,国企的存在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社会主义中国,从理论上讲,国企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国企的存在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当然,在我国,人们对国企的诟病也是一清二楚。
人人所有,意味着不归任何人所有。
这种产权的不清晰导致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监督不力,没有人把国企的盈亏当成自家事,没有人愿意职责国企的“头头”,只要他们不犯“政治错误”;其次就是缺乏激励,对于国企的负责人来说,经营企业与其说是做生意不如说是谋求仕途,对“领导”负责比对“企业利润”负责更重要;还有就是缺乏竞争,不用担心出现亏损、不用担心产品卖不出去。
一句话概括一下,叫做“政企不分”。
由于这些诟病的存在导致我国国企在80、90年代奄奄一息,资不抵债。
于是,到21实际大力改革。
改革的主题无非就是激励国企的管理者安心做生意,将“竞争”引入到国企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国企的“股份制”改造。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由于缺乏监督,盲目追逐利润,进而导致投资失利。
近年来,央企海外亏损问题频传,如中航油燃油套期保值巨亏5.5亿美元、去年中铁建在沙特项目预亏41亿元等。
二是国企日渐出现与民争利的现象。
由于大型国企多是垄断性企业,出现频繁提价、乱收费等现象往往人们无可奈何。
盲目投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与民争利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这两样都和“国有企业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是背道而驰的。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垄断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垄断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国有企业垄断应该被废除。
首先,国有企业垄断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垄断行业中,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和资源垄断来压制竞争对手,这不仅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阻碍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竞争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国有企业垄断阻碍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国有企业垄断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质量不高。
在垄断市场中,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压力,往往会缺乏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
而竞争市场中的私营企业则会不断追求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正如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竞争是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手段”,废除国有企业垄断将有利于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国有企业垄断会导致政府权力过大和腐败问题。
在垄断行业中,国有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政府关系获取特权和资源,从而滋生腐败现象。
废除国有企业垄断将有利于减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勾结和腐败问题,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垄断应该被废除,这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减少腐败问题。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说,“竞争是自由社会的生命线”,废除国有企业垄断将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方观点,国有企业垄断不应该被废除。
首先,国有企业垄断在某些行业中是必要的。
在一些关键行业,如能源、交通、通信等,国有企业垄断可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如果这些行业完全由私营企业控制,可能会导致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因此,国有企业垄断在这些行业中是必要的。
其次,国有企业垄断可以确保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国有企业垄断可以确保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避免出现利益输送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正如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所说,“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废除国有企业垄断可能会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再谈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再谈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石良平
【期刊名称】《沪港经济》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8月2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公布了“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前10强的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3家石化企业、3家金融企业、2家电讯企业、1家电力企业、1家钢铁企业.看了这张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一点也无法让人兴奋起来,因为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排位靠前的企业,是清一色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清一色的资源垄断性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都有很高的进入壁垒,行政保护色彩浓,国际化程度低.这样的企业很难让人相信它们本身具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总页数】1页(P42)
【作者】石良平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再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J], 张学清;
2.再谈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 [J], 刘胜军;邓丽娜
3.再谈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J], 欧穗灵
4.再谈战后美国垄断财团新发展问题 [J], 刘传炎
5.再谈战后美国垄断财团新发展问题 [J], 刘传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企,“垄断”的帽子不能瞎戴
国企,“垄断”的帽子不能瞎戴
宗寒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争议二:国企全靠垄断发展吗?rn关注度:☆☆☆☆☆☆rn争议焦点:有专家认为,国有企业靠着国家资源获得的垄断地位是应该受到批判的,"国企垄断"、"垄断获利"、"打破垄断"等论调时常响起。
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并不都是垄断性企业,国有企业与垄断并没有直接联系。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宗寒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不能瞎吃专家教你科学摄入膳食纤维
2.红帽子企业的救赎——易戴不易摘的“红帽子”——佛山会计师事务所产权纠纷调查
3.垄断与反垄断的经济意义探讨——以戴比尔斯公司的销售策略为例
4.垄断国企的福利不能与效益挂钩
5.不能把反垄断等同于反国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有企业垄断对经济发展的弊端
国企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改革三十年,借助国家调控和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繁荣,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时至今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有经济却成为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抑制民营经济发展,影响国内金融有序发展的主因,其关键在于,在当下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所带来的既得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现在具体论述其垄断的弊端,一,垄断企业与我国的金融体系二,国企垄断抑制创新,不利于公平竞争三,其垄断本身有助于加剧国进民退四,不利于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五,成为我国获取自由市场经济地位的阻碍一,一是我国金融行业其本身就是垄断的,它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息息相关,虽然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管理和安全,但其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上的所为并不让人满意。
二是垄断企业借助于其垄断地位在榨取大量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获取大量利润,同时借助与政策等优势从银行获取大量的贷款和资源,这挤压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民营经济创造巨大税收和就业岗位相比,具有垄断地位的国企所利用资源的效率是地下的和不负责任的。
二,由于垄断企业和国有企业具有经营优势,在资金、人才等领域对民营企业形成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压抑”。
在企业经营上,大型垄断企业都有维持固定市场和技术的惰性和惯性,由于其本身已经掌握大量利润,所以其在创新主动性上远远滞后于民营企业,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资源政策打压拥有新型技术对其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的民营企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中央企业“国进民退”,是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中一个被频频提及的现象。
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随着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它在瞬间被放大了,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国有企业,巨大的财政采购由于倾向性明显,并不能改变民营企业的困境,其中,在航空、钢铁和煤炭领域,近一年来都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国进民退”案例。
如航空,本来是国有企业绝对垄断的领域,2005年,民航总局放开了市场准入,出现了一批民营航空公司,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弱小的民营航空死的死(东星航空),卖的卖(鹰联航空),普遍限于困境,市场竞争程度出现了倒退。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垄断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垄断。
中国的国有垄断企业,已经在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消费者权益、国际竞争与交流等诸多方面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一定危害。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
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
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
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2006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
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重点。
标签:国有企业;垄断;危害;反垄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党和我国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这个文件中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
我国的垄断企业,基本上是以国有垄断企业为主。
国有垄断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形成和现状(一)国有垄断企业的形成按照传统理论,社会主义是没有垄断的,但实际上我国存在着垄断。
当前我国存在的垄断现象主要是行政垄断。
另外,许多基础设施产业如电信、电力、民航、铁路,在引入竞争后,依然以自然垄断为理由,以政府原有法律、政策为护身符,继续限制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利益,它们也属于行政垄断。
中国国有企业垄断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按照传统的公有制理论,我国的公有制只能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求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具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竞争力上的优势。
石油、电力、运输等基础领域都属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必须实行国家所有。
对国企垄断行为亦应重罚
对国企垄断行为亦应重罚
魏文彪
【期刊名称】《江淮法治》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中国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首张罚单——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六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53亿元人民币。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
【总页数】1页(P22)
【作者】魏文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企因伪造劳动合同被重罚
2.我国成品油市场国企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3.对垄断行为施以重罚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4.茅台、五粮液被重罚国企重大决策不能缺少合法性论证
5.欧盟重罚西门子等11跨国企业7.5亿欧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性国企因其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治理结构不科学、官僚主义严重而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打倒。
具体地说,垄断国企犯有如下十宗罪:
一、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是通过竞争性的私人企业而民富国强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靠国有垄断而实现了现代化的,相反,斯大林和希特勒虽然通过政府控制经济实现了暂时性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他们的“现代化”如过眼云烟,很快灰飞烟灭。
法国、意大利的国企曾经比较强大,如今他们的国有经济被控制在十分有限的范围之内。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对一些私人企业进行了暂时的“国有化”,但是他们的理念十分清晰——只是在危机中加强政府的作用,危机过后政府将从微观经济中退出,绝不搞“国有化”的社会主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有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与其他国家清一色的私人企业(私有股份制企业)榜上有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将成为中国走上现代化歧途(畸形现代化)的象征。
二、支撑了集权与人治,破坏了法治。
国有是专制的经济基础,政府对于经济资源的牢固控制极大地维护了传统政治体制;政府与国企的经济瓜葛、国企内部的个人独裁、垄断国企以“共和国长子”自居而无法无天,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法治,强化了人治。
事实上,现代法治是建立在财产私有的基础上的,所谓私人茅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而“国有”强大的国家一定没有法治。
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形成官僚市场经济、权力市场经济。
凡是国有主导的市场经济,必定是公权力肆意扩张的市场经济,也是特权泛滥的市场经济,这样的市场经济必然遭到民众的怨恨。
四、造成了严重的腐败。
国际组织曾经对154个国家进行调查,结论是国有经济比重越大的国家越腐败。
的确,特权垄断造成了当下中国不断打破记录的腐败额,中石化一盏灯156万(网民称2000万),装修大楼4亿多,中石化原老总陈同海受贿近两亿,他平均每天消费4万多元。
五、形成了分配不公,扩大了贫富差距。
垄断国企的职工占全国职工的8%,但其工资总额占全国的65%。
国有垄断的金融、银行只给大企业、跨国公司贷款,不给中小企业、个人、农民融资,造成了企业的两极分化——肥得流油的垄断国企与朝不保夕的私企并存,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亿万富翁的权贵与身无分文的无产阶级并存。
六、妨碍了老百姓致富。
垄断国企对私人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垄断银行只给权贵融资,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恶化的经营环境,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个体户的数量都急剧减少,特别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国进民退”,担负着全国70%就业任务的民企风雨飘摇,城市工人、农民工的工资与就业越来越陷入困境,普通老百姓致富无望。
七、催生了既得利益集团,阻碍了改革。
垄断国企大多由高干子弟所把持,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国家被“分利集团化”;既得利益阻挠改革,分利集团营造分赃与庇护的腐败王国,他们强奸民意,挟持政府,不断固化与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
譬如中石油、中石化凭借垄断每年各有500亿~1500亿的巨额利润,但是他们每年还向中央政府各自强行索取了50亿~100亿元的“补贴”,而全国几千万人的低保也才拿了100余亿,前几年只
有几十亿元。
而在俄罗斯,法律规定只要石油价格超过每桶25美元,那么石油利润的65%~90%归政府财政。
由此,俄罗斯财政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石油对于俄罗斯人民近几年民生的极大改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是,中国的石油交给了三个利益集团,石油利益和价格的垄断不但不能有助于改善民生,反而恶化了民生。
八、导致了经济低效率。
据美国《财富》杂志:尽管中石油、中石化在2009年世界500强中名列前茅,但他们的效率只有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
另据测算,中国垄断的电力、电信等公司的资本利润率只有世界同类同规模企业的1/5~1/20。
九、形成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巨大浪费。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国有投资失误率为30%。
其实,浪费何止30%,许多专家估计:全国一轰而上的开发区、工业园、汽车、钢铁、电视机、医药生产等等,国有浪费率60%以上。
诚然,私人投资也有浪费,但其浪费主要表现为对于市场供需均衡点的把握不准确,一旦私人企业家发现即将供大于求时他决不会再投资,因此其浪费是有限的,是探索市场均衡点的必要代价;可是国有投资就不一样了,明明知道全国已经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了,地方领导人出于GDP、政绩、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还要上项目、上工程,因此国有浪费成为无底洞。
十、扼杀了民族创新能力。
垄断的国企没有必要没有动力创新,弱小的民营企业没有资金没有能力创新,由此形成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中国虽然经济规模庞大,但无非是国际打工崽;无核心技术、无品牌、无名牌;产业结构低级化,产品低端化。
中国的高新技术专利80%是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申请的,中国的专利中86%属于外形设计、商标专利,很少发明专利,在发明专利中,90%属于小打小闹的个人发明。
中国99%的国有企业没有专利。
事实证明,所谓国企是为了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乃弥天大谎。
美国几乎没有国企,其石油、电信、电力、铁路、航空甚至监狱管理都私有化了,也没见其国家利益受到了损害,恰恰相反,其国家利益、民众利益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美国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也比中国小得多。
其实,国家的职责不是参与企业经营和微观经济活动,而是保卫私人产权、制定经济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譬如制定有关石油税收、电信保密、保护公众利益的法律并且强制执行之。
中国式的垄断国企不仅无助于经济现代化和民生福祉,而且败坏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损害了社会正义,破坏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没有国企,中国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