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报告论文
一、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验证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网络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并通过编程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二、引言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家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验证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三、实验背景与目的1. 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实时性差等问题。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为环境监测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2. 实验目的(1)验证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2)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优势。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设备(1)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嵌入式设备:Arduino开发板、ESP8266WiFi模块等。
(3)网络通信模块:4G模块、以太网模块等。
(4)其他设备:电源、连接线等。
2. 实验步骤(1)搭建物联网系统硬件平台,包括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网络通信模块等。
(2)编写嵌入式设备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
(3)编写数据传输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器。
(4)编写服务器端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存储、处理和分析。
(5)使用可视化工具展示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搭建的物联网系统,成功实现了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物联网实验报告实验1
物联网实验报告实验1一、实验目的本次物联网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远程控制。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微控制器:如 Arduino 或 STM32 开发板。
3、无线通信模块:如 WiFi 模块、蓝牙模块或 Zigbee 模块。
4、执行器:如电机、LED 灯等。
5、电源供应:电池或电源适配器。
6、电脑及相关开发软件。
三、实验原理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感知物理世界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和编码,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或其他终端设备,最终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监测和控制。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传感器模块与微控制器的相应引脚连接,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为微控制器和传感器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将无线通信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设置好通信参数。
2、软件编程在开发软件中编写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程序,设置采集频率和数据格式。
编写微控制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程序,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发送。
编写云服务器端或接收终端的程序,用于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数据。
3、系统调试上传程序到微控制器,观察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是否正常。
通过云服务器或接收终端查看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调试,直至系统稳定运行。
4、功能测试改变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观察传感器数据的变化和传输情况。
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发送指令,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如点亮 LED 灯或驱动电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传感器数据采集结果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与实际环境温度变化基本相符。
物联网个人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智能交互的巨大网络。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2. 掌握CC2530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3. 学会通过编程实现LED灯闪烁;4. 了解ZigBee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5.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实验器材1. CC2530实验节点;2. SmartRF04EB仿真器;3. PC机;4. IAR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5.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6. USB串口驱动;7. 串口调试助手。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开发环境:下载并安装IAR Embedded WorkBench,配置好开发环境。
2. 编写LED灯闪烁程序:在IAR中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LED灯的点亮与熄灭。
3. 烧写程序: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编写的程序烧写到CC2530实验节点中。
4. 连接设备:将CC2530实验节点与SmartRF04EB仿真器连接,并通过USB线连接到PC机。
5. 串口调试: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接收字符串,验证程序是否正常运行。
6. 验证实验结果:观察LED灯的闪烁效果,确认实验成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过程中,按照上述步骤操作,成功实现了LED灯的闪烁。
具体分析如下:1. 程序编写: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控制CC2530实验节点的I/O口,实现LED灯的点亮与熄灭。
程序中使用了延时函数,使LED灯闪烁具有规律性。
2. 烧写程序: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程序烧写到CC2530实验节点中,确保程序在设备上正常运行。
3. 串口调试: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接收字符串,验证程序是否正常运行。
物联网概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技术架构、核心组件及其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 Raspberry Pi 3- NodeMCU模块- 温湿度传感器(DHT11)- LED灯- USB线- 电源适配器2. 软件环境:- Raspberry Pi操作系统(如Raspbian)- NodeMCU固件- MQTT协议客户端(如MQTT.js)三、实验内容1. 搭建物联网硬件平台(1)将NodeMCU模块连接到Raspberry Pi的GPIO接口。
(2)将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3)将LED灯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4)为Raspberry Pi安装NodeMCU固件。
2. 编程实现物联网功能(1)编写NodeMCU代码,读取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
(2)使用MQTT协议客户端将读取到的数据发送到MQTT服务器。
(3)编写客户端代码,订阅MQTT服务器上的数据,并控制LED灯的亮灭。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或湿度超过设定阈值时,LED灯会亮起,提示用户注意。
(2)客户端可以实时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NodeMCU模块插入Raspberry Pi的GPIO接口。
(2)将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3)将LED灯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2. 安装NodeMCU固件(1)在Raspberry Pi上安装Raspbian操作系统。
(2)下载NodeMCU固件。
(3)使用`nvm`工具安装NodeMCU固件。
3. 编写NodeMCU代码(1)编写代码读取温湿度传感器数据。
(2)使用MQTT协议客户端将数据发送到MQTT服务器。
物联网导论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操作,包括ZigBee组网、数据采集和RFID技术等,为后续物联网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CC2530开发平台、SmartRF04EB仿真器、PC机、LED灯、ZigBee模块、RFID模块、USB串口驱动、串口调试助手等。
2. 软件环境:IAR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SmartRF Flash Programmer、ZigBee工具包等。
三、实验内容1. ZigBee组网实验(1)搭建实验平台:将CC2530开发平台、ZigBee模块、LED灯等硬件连接到PC 机。
(2)配置ZigBee网络:使用ZigBee工具包配置ZigBee网络参数,如网络ID、PAN ID、设备地址等。
(3)编写程序:在IAR环境中编写ZigBee通信程序,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4)编译与烧写: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hex文件烧写到CC2530芯片中。
(5)调试与验证: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数据传输情况,确保节点间通信正常。
2. 数据采集实验(1)搭建实验平台:将CC2530开发平台、传感器、ZigBee模块等硬件连接到PC 机。
(2)编写程序:在IAR环境中编写数据采集程序,读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ZigBee 模块发送到PC机。
(3)编译与烧写: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hex文件烧写到CC2530芯片中。
(4)调试与验证: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传感器数据,确保数据采集功能正常。
3. RFID实验(1)搭建实验平台:将CC2530开发平台、RFID模块、标签等硬件连接到PC机。
(2)编写程序:在IAR环境中编写RFID识别程序,实现标签数据的读取。
(3)编译与烧写: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hex文件烧写到CC2530芯片中。
物联网应用实验报告
物联网应用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展示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和实际效果。
2. 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将传感器、设备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和数据交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智能家居领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来展示物联网在家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传感器应用我们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通过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对家庭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例如,当室内温度过高时,系统会自动开启空调,保持室内环境舒适。
3.2 控制设备我们将照明、空调、窗帘等家庭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平台,实现了远程控制和智能化调节。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语音指令来控制各种设备的开关和工作模式,实现了智能家居的概念。
3.3 安防监控我们在实验中设置了摄像头和门磁等安防设备,实现了对家庭安全的监控和报警功能。
当有陌生人靠近家门时,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并将实时画面发送到用户手机,提高了家庭的安全性。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的测试和观察,我们发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物联网平台的连接,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家庭环境数据,远程控制各种设备,并实现智能化的安防监控,大大提高了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和优势,同时也体验到了物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智能化生活方式。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相信物联网将在更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祝所有人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物联网方案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2. 熟悉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3. 学习使用物联网开发平台和工具;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系统设计本实验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主控设备:树莓派(Raspberry Pi);(2)传感器设备: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3)执行设备:继电器、LED灯;(4)通信设备:ESP8266模块。
系统架构如下:主控设备(树莓派)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数据控制执行设备,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2. 硬件连接(1)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连接到树莓派的GPIO接口;(2)将继电器、LED灯连接到树莓派的GPIO接口;(3)将ESP8266模块连接到树莓派的GPIO接口,用于无线通信。
3. 软件开发(1)使用Python编写树莓派主控设备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和执行设备控制;(2)使用Arduino编写传感器和执行设备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和执行控制;(3)使用ESP8266WiFiManager库配置ESP8266模块,实现无线通信。
4. 数据交互(1)树莓派主控设备通过串口与传感器设备通信,获取温湿度、光照数据;(2)树莓派主控设备根据数据控制执行设备,实现LED灯的亮灭和继电器的通断;(3)树莓派主控设备通过ESP8266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按照系统设计要求,连接传感器、执行设备和通信设备;2. 编写代码:使用Python编写树莓派主控设备程序,使用Arduino编写传感器和执行设备程序,使用ESP8266WiFiManager库配置ESP8266模块;3. 系统测试:测试传感器数据采集、执行设备控制和无线通信功能;4. 调试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
物联网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 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3. 熟悉物联网系统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1. 物联网感知层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传感器网络,实现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和传输。
(1)实验原理: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单总线通信协议将数据传输到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
(2)实验步骤:1)搭建传感器网络,包括DS18B20传感器、单总线通信模块、单片机等;2)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和通信;3)使用上位机软件(如LabVIEW)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实时显示。
2. 物联网网络层实验: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1)实验原理: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
(2)实验步骤:1)搭建ZigBee网络,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节点;2)编写节点程序,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接收;3)测试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通信距离等。
3. 物联网应用层实验:开发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实验原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
(2)实验步骤:1)选择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2)搭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3)编写控制器程序,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4)测试系统性能,如设备响应速度、数据准确性等。
物联网综合实验报告
物联网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背景物联网是随着物理设备、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的互联互通而产生的网络。
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数据的采集和交互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学习和掌握物联网的原理与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Raspberry Pi:用作物联网系统的中心控制器;2. Arduino开发板:用作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控制;3.DHT11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4.LED灯:用于远程控制;5.电阻、面包板和杜邦线等。
三、实验步骤1.搭建物联网系统:a. 将Raspberry Pi和Arduino通过USB线连接起来;b. 接线:将DHT11传感器的三个引脚分别连接到Arduino的3.3V电源、数字引脚2和GND;c. 在Arduino上编写代码,使其能够读取DHT11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Raspberry Pi;d. 在Raspberry Pi上编写代码,接收Arduino发送的数据,并将其存储或显示出来。
2.实现远程控制:a. 在Arduino上接入一个LED灯,连接到数字引脚3;b. 在Raspberry Pi上编写代码,通过物联网系统向Arduino发送控制指令,控制LED灯的开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物联网系统,成功实现了对DHT11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将其显示在Raspberry Pi上。
我们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温湿度数据,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 通过物联网系统,成功实现了对LED灯的远程控制。
通过在Raspberry Pi上发出指令,我们可以控制LED灯的开关状态。
五、实验总结与感想1.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家居自动化、工业监控、智能农业等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并掌握了搭建简单物联网系统的方法。
2.物联网的核心是互联互通,通过传感器和设备的连接与交互,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物联网控制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51单片机和WiFi模块在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3. 学习利用C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和APP开发;4. 了解PCB设计、物联网协议的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与反馈机制;5.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51单片机和WiFi模块实现对智能花盆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硬件部分: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管理;2. 软件部分:C语言编程、APP开发;3. 数据处理与反馈机制:物联网协议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设计(1)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土壤的温湿度;(2)执行器:灌溉系统,根据土壤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灌溉;(3)电源管理: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2. 软件编程(1)C语言编程:编写51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反馈;(2)APP开发:开发手机APP,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智能花盆。
3. PCB设计设计PCB板,将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管理、51单片机和WiFi模块等硬件连接在一起。
4. 物联网协议的应用采用MQTT协议,实现数据在WiFi模块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
5. 数据处理与反馈机制根据采集到的土壤温湿度数据,通过算法计算灌溉方案,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管理、51单片机和WiFi模块等硬件连接在一起,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2. 软件编程(1)编写51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反馈;(2)开发手机APP,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智能花盆。
3. PCB设计设计PCB板,将硬件连接在一起。
4. 物联网协议的应用采用MQTT协议,实现数据在WiFi模块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
5. 数据处理与反馈机制根据采集到的土壤温湿度数据,通过算法计算灌溉方案,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部分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管理、51单片机和WiFi模块等硬件连接正常,系统运行稳定。
物联网应用开发仿真实验报告
物联网应用开发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物联网应用开发仿真实验旨在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开发,掌握物联网系统的搭建、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控制等关键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应用的开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软件和硬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Arduino IDE、Python 3x、MQTT 客户端工具3、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4、微控制器:Arduino Uno5、网络模块:ESP8266 WiFi 模块6、服务器:云服务器(用于搭建 MQTT 服务器)三、实验原理1、物联网体系架构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传感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常见的网络技术包括 WiFi、蓝牙、Zigbee 等。
应用层: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各种具体的应用功能,如智能控制、远程监测等。
2、 MQTT 协议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发布/订阅协议,适用于物联网场景中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其特点包括低开销、低带宽要求、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等。
3、 Arduino 开发Arduino 是一款开源的电子原型平台,具有简单易学、硬件丰富等优点。
通过编写 Arduino 代码,可以实现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控制。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连接到 Arduino Uno 开发板的相应引脚。
将 ESP8266 WiFi 模块与 Arduino Uno 进行连接,实现网络通信功能。
2、 Arduino 编程编写 Arduino 代码,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 ESP8266 WiFi 模块发送到 MQTT 服务器。
3、云服务器配置在云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 MQTT 服务器。
初识物联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物联网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物联网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熟悉物联网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技术。
4. 了解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实验内容1. 物联网硬件设备实验(1)设备选择本次实验选择了ESP8266开发板作为主要硬件设备。
ESP8266是一款集成了Wi-Fi功能的低功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价比和丰富的功能,适合初学者进行物联网实验。
(2)硬件连接将ESP8266开发板与电脑连接,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进行调试。
通过调试助手,可以查看ESP8266的运行状态、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
(3)实验步骤1. 编写测试代码,使ESP8266连接到Wi-Fi网络。
2. 使用MQTT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
3. 使用DHT11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并通过MQTT协议上传至服务器。
2. 物联网通信协议实验(1)协议选择本次实验选择了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协议作为物联网通信协议。
MQTT是一种轻量级、低带宽占用的通信协议,适用于物联网场景。
(2)实验步骤1. 使用MQTT客户端库,连接到MQTT服务器。
2. 向服务器发送消息,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消息。
3. 使用Paho MQTT客户端库,在ESP8266上实现MQTT客户端功能。
3. 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1)数据处理技术本次实验使用了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
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报告物联网实验报告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交互的物理设备和对象,可以收集、传输和处理数据,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物联网的应用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潜在的风险。
二、实验设备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和环境:1. Raspberry Pi:一款小型的单板电脑,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和控制。
2. 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收集环境数据。
3. 云平台:使用开源的物联网云平台,用于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4. 无线网络:通过Wi-Fi连接Raspberry Pi和云平台。
三、实验过程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连接到Raspberry Pi的GPIO接口,确保连接正确。
2. 系统配置:在Raspberry Pi上安装操作系统,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
3. 编程开发:使用Python编写程序,读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云平台。
4. 云平台配置:创建设备和数据流,将Raspberry Pi的数据与云平台进行对接。
5. 数据分析:通过云平台提供的分析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将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与Raspberry Pi连接,并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在云平台上,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到环境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并通过图表和曲线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同时,云平台还提供了数据分析的功能,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决策。
五、讨论与分析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和效率。
然而,物联网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强对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保障。
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物联网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设备传感器节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微控制器:采用了_____型号的微控制器,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
通信模块:_____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
网关设备:_____网关,连接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
2、软件平台开发环境:使用了_____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和调试。
操作系统:_____操作系统,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运行环境。
数据库:_____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三、实验内容1、传感器数据采集首先,将各种传感器与微控制器进行连接,并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
通过不断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和参数,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传感器的精度不够、数据噪声较大等。
通过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滤波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2、数据传输与通信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网关设备。
在通信过程中,设置了合适的通信协议和参数,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但是,由于环境干扰和信号衰减等因素,数据传输出现了丢包和延迟的情况。
通过优化通信参数和增加信号强度,改善了数据传输的性能。
3、网关与服务器连接网关设备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在服务器端,搭建了相应的服务程序,接收和处理来自网关的数据。
在连接过程中,遇到了网络配置和防火墙设置等问题。
通过仔细检查网络设置和调整服务器的参数,成功实现了网关与服务器的稳定连接。
4、数据存储与分析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绘制图表和统计分析,获取了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数据和趋势,进一步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四、实验结果1、数据采集准确性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与标准仪器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物联网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物联网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熟悉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控制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1. 感知层:负责将物理世界的信息采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智能终端等设备。
2.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等。
3. 应用层:负责对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软件等。
本实验以智能家居系统为例,通过实现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等设备,来验证物联网控制原理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设备与工具1. 实验设备:CC2530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灯光控制模块、空调控制模块、USB转串口模块、PC机。
2. 实验工具:IAR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调试助手、Keil软件。
四、实验步骤1. 安装IAR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和Keil软件,配置开发环境。
2. 编写CC2530单片机程序,实现与温湿度传感器、灯光控制模块、空调控制模块的通信。
3. 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指令,实现灯光控制模块和空调控制模块的远程控制。
4. 在PC机上编写上位机程序,实现与CC2530单片机的通信,对家中的灯光、空调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5.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对家中的灯光、空调等设备的远程控制。
在PC机上运行上位机程序,可以实时获取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可以根据设定的阈值自动控制灯光和空调的开关。
2. 实验分析(1)在感知层,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反映室内环境,为灯光和空调的自动控制提供依据。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学习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云平台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二、实验内容1. 物联网系统搭建(1)硬件设备: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信模块(如ZigBee模块、LoRa模块等)、控制模块(如Arduino、ESP8266等)、PC机、电源等。
(2)软件环境:物联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等)、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Keil等)。
(3)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PC机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软件配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相关参数。
3.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模块的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4. 测试:将控制模块的代码烧录到控制模块中,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1)实验目的: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实验步骤:1. 采集传感器数据:使用控制模块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阈值判断等。
3. 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如实时曲线、图表等。
3. 通信模块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掌握通信模块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通信模块配置:配置通信模块的相关参数,如频率、波特率、地址等。
2. 数据传输:使用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
3. 数据接收:在物联网平台上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4. 云平台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掌握云平台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创建项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项目参数。
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技术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并积极开展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参与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提高自身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2. 掌握物联网硬件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3. 掌握物联网软件系统的开发与部署;4.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物联网硬件设备的使用与调试(1)传感器节点:实验中使用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过编程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2)智能终端:实验中使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开发APP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控制。
(3)通信模块:实验中使用了WiFi、蓝牙等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 物联网软件系统的开发与部署(1)嵌入式系统:通过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编写嵌入式程序,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
(2)云平台:利用云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
(3)移动应用开发:使用移动开发框架,如Android Studio或Xcode,开发移动应用,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控制。
3. 物联网项目实践(1)智能家居: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空调控制等功能。
(2)智慧农业:设计并实现一个智慧农业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实现对灌溉、施肥等操作的智能化控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搭建实验平台,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
2. 硬件设备调试:对传感器节点、智能终端、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 软件系统开发: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嵌入式程序、云平台API调用程序、移动应用等。
4. 项目实践:根据项目需求,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功能。
物联网作品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验证其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物联网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3. 验证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设备:- 微控制器:STM32F103C8T6- 无线通信模块:CC2530- 环境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执行器:继电器、智能插座- 其他:电源模块、面包板、连接线等2. 软件平台:- 开发环境:IAR Embedded WorkBench- 系统协议:Zigbee- 云平台:阿里云物联网平台3. 实验步骤:1. 硬件搭建:按照电路图连接各个硬件模块,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软件编程:利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编写STM32主控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通信、控制执行器等功能。
3. 系统调试: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各个模块正常运行。
4. 云平台配置: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设备信息、数据模板等。
5. 系统测试:将设备连接至云平台,验证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搭建:实验过程中,成功搭建了基于STM32和CC2530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环境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通信、控制执行器等功能。
2. 软件编程:通过IAR Embedded WorkBench编写程序,实现了以下功能:- 采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数据;- 通过Zigbee协议将数据传输至协调器;- 控制继电器和智能插座,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
3. 系统调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成功调试了各个模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 云平台配置: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上,成功创建了智能家居项目,并将设备连接至云平台。
物联_小学_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物联网技术基础实验实验班级:五年级一班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信息技术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相连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网络的互联互通。
本次实验主要围绕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操作进行。
三、实验材料1. 物联网实验平台:包括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
2. 连接线缆:用于连接实验平台中的各个模块。
3. 电源:为实验平台提供电力。
4. 电脑:用于控制实验平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平台: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连接到实验平台上,确保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2. 编写控制程序: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的逻辑。
3. 连接电脑:将实验平台与电脑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畅通。
4. 上传程序:将编写的控制程序上传到实验平台,使其开始运行。
5.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6.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电脑,进行实时显示和分析。
7.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联网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的逻辑。
在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并能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2. 结果分析:(1)实验验证了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2)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激发了创新意识。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报告物联网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1 确定物联网实验的目标和重要性1.2 介绍实验所涉及的设备和工具1.3 确定实验流程和步骤2.系统设计与实施2.1 系统结构设计2.1.1 描述物联网系统的高层结构2.1.2 介绍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1.3 说明所选用的协议和通信技术2.2 设备选型与配置2.2.1 列出所选用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2.2.2 详细描述设备的技术规格和功能2.2.3 说明设备的配置和连接方式2.3 系统实施2.3.1 描述系统搭建的过程2.3.2 说明所使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 2.3.3 讨论系统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2.4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2.4.1 描述测试环境的设置和测试方法2.4.2 列出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2.4.3 讨论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案3.数据处理与应用3.1 数据采集与传输3.1.1 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3.1.2 说明数据传输的方式和协议3.1.3 讨论数据传输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保障措施3.2 数据处理与分析3.2.1 描述数据处理的流程和算法3.2.2 详细说明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3.2.3 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3.3 应用场景与案例3.3.1 描述物联网系统在特定应用场景中的应用方式 3.3.2 介绍实际案例和应用效果3.3.3 探讨物联网系统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4.实验结论与总结4.1 简要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4.2 对实验目标和设计进行评价和反思4.3 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附件:1.实验数据表格2.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源代码3.实验现场照片4.其他相关资料和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通过互联网连接物理设备和物体的网络系统。
2.传感器:能够检测、测量和传输物理量的装置。
3.协议:通信中规定的一套通信规则和步骤。
4.数据采集:收集和记录物理环境或设备状态的过程。
5.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或设备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实验实验一基础实验1.1 串口调试组件实验1.1.1 实验目的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编写的代码进行调试,前面介绍了通过LED 进行调试的方法,该实验主要是介绍串口调试的方式。
本实验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读者学会串口调试编写的代码。
1.1.2 实验原理串口调试的语句格式为, ADBG( x, args…), 其中x为调试级别。
我们在Makefile中定义一个默认级别,在写代码的时候只有x不小于Makefile中定义的默认级别时,该语句才能被输出到串口,args…为打印的内容,具体的格式和c语言中printf相同。
ADBG(….) 语句实际上是通过CC2430的串口Uart0输出打印语句的。
1.1.3 实验步骤1. 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同时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上去2. 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3. 打开串口助手(串口助手在光盘中的目录为 $(光盘目录)\辅助工具\串口助手),波特率设置为9600,其中串口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点击【打开串口】。
4. 打开Cygwin开发环境5. 在Cygwin界面中执行cd apps/Demos/Basic/ SerialDebug,进入到串口调试实验目录下。
6. 在串口调试代码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进行编译和烧录。
7. 烧录成功后,实验现象为串口有内容输出,输出内容如下图。
1.1.4 继续实验通过级别控制,使得某些调试语句没有被输出到串口修改方案:如实验原理说讲ADBG( x, args…),x是调试级别,当x小于makefile文件定义的默认级别时,此ADBG语句将不被执行。
所以可以做如下修改:…………#define DBG_LEV 3000#define RPG_LEV 2000…………ADBG(DBG_LEV, "\r\n\r\nDEMO of Serial Debug\r\n", 'x');ADBG(DBG_LEV, "1. This is a string, and this is char '%c'\r\n", 'x');ADBG(DBG_LEV, "2. NUM1: HEX=0x%x, DEC=%d\r\n", (int)(num1), (int)(num1));ADBG(RPG_LEV, "2. NUM2: HEX=0x%lx, DEC=%ld\r\n", (uint32_t)(num2), (uint32_t)(num2)); ADBG(RPG_LEV, "3. FLOAT: %f\r\n", float1);…………这样,第4句和第5句就不会输出。
输出内容如下图所示:1.1.5 碰到的问题第一次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起来时,电脑会无法识别此USB设备。
这样就不能把程序烧录到基站和节点当中。
需要先在PC机上安装此USB设备的驱动程序。
具体操作是在设备管理器当中,双击图标有感叹号的设备,点击更新驱动程序,路径为:F:\实验室软件\物联网\驱动程序。
1.1.6 心得体会本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比较简单,代码也浅显易懂。
主要通过此实验学习了如何通过串口对程序进行调试,这个调试功能是分级别调试的,只有调用处的调试级别不小于makefile中定义的调试级别的时候才会被输出到串口。
1.2 串口组件通信实验1.2.1 实验目的能够掌握CC2530中的串口的通讯功能,包括串口的发送功能和接受功能以及串口波特率设置功能。
为今后的综合实验打下基础。
1.2.2 实验原理平台提供了串口通信模块组件PlatformSerialC,该组件提供了三个接口:StdControl、UartStream以及CC2530UartControl,其中,StdControl用于控制串口通信模块的开关,UartStream提供了串口收发功能;CC2530UartControl 接口用于设置串口通信得到波特率。
其中UartStream的实现,实际上是在串口层做了一个缓冲,每次将发送缓冲器的数据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往串口发送,最终达到串口的连续传输。
1.2.3 实验步骤1. 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2. 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3. 打开串口助手(串口助手在光盘中的目录为 $(光盘目录)\辅助工具\串口助手),波特率设置为9600,其中串口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点击【打开串口】。
4. 打开Cygwin开发环境5. 在Cygwin界面中执行cd apps/Demos/Basic/ SerialIO,进入到串口通讯实验目录下。
6. 在串口通讯代码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进行编译和烧录。
7. 烧录成功后,实验现象为串口有内容输出。
8. 根据串口输出的提示进行操作,串口提示为按下键盘【1】,基站的蓝灯会闪烁一下,按下键盘【2】,基站的黄灯会闪烁一下。
如果是其它按键,串口会提示“Error key”,如下图。
1.2.4 继续实验实现一个串口实验,在串口助手中实现回显的功能。
修改方案:在task void lightLED() 函数当中,当 m_echo_buf==’1’和m_echo_buf==’2’时其各自的ADBG语句后面都多加一句 post showMenuTask();task void lightLED(){if(m_echo_buf=='1'){LED_BLUE_TOGGLE; /* 切换蓝色LED灯 */ADBG(DBG_LEV, "You choose to toggle BLUE LED\r\n");post showMenuTask();}else if (m_echo_buf == '2'){LED_YELLOW_TOGGLE; /* 切换黄色LED灯 */ADBG(DBG_LEV, "You choose to toggle YELLOW LED\r\n");post showMenuTask();}else{ADBG(DBG_LEV, "Error Key %c\r\n", m_echo_buf);post showMenuTask();}}调试结果:1.2.5 碰到的问题此实验相对比较容易,基本无碰上什么问题。
1.2.6 心得体会此实验的代码看起来是挺容易读懂的,但是在编程实现上缺没有那么容易。
TinyOS系统事先已经将串口的发送和接受功能封装成接口来让我们调用,为我们使用串口的功能提供的极大的便利。
这是nesC的一大优势。
提供各式各样的内部组件也为我们做物联网的开发应用节省了许多编程上的时间。
1.3 Flash组件读写实验1.3.1 实验目的掌握CC2530芯片Flash的读写操作,同时为后面的综合实验做准备。
1.3.2 实验原理Flash存储器具有非易失的特点,即其存储的数据掉电后不会丢失。
因此常用来存储一些设备参数等。
Flash存储器的组织结构为:每页2KB,共64页(CC2530-F128)。
Flash存储器的写入有别于RAM、EEPROM等其他存储介质,写Flash时,每bit可以由1变为0而不能由0变为1,必须分页擦除后才能恢复全“1”。
因此,需要修改某页中的部分字节时,需要将本页中用到的所有数据读出到RAM空间中修改,然后擦除本页,再将RAM中的数据写入。
CC2530中使用Flash控制器来处理Flash读写和擦除。
使用DMA传输和CPU 直接访问SFR都可以配合Flash控制器完成写Flash等操作。
DMA写Flash:需要写入的数据应存于XDATA空间,其首地址作为DMA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固定为FWDATA,触发事件为FLASH。
当FCTL.WRITE置“1”时触发DMA,传输长度应为4的整数倍,否则需要补充;选择字节传输,传输模式为单次模式,选择高优先级。
1.3.3 实验步骤1. 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2. 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3. 打开串口助手4. 打开Cygwin开发环境5. 在Cygwin开发环境中执行cd apps/Demos/Basic/Flash6. 在Flash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进行软件的编译和烧录7. 烧录成功后,串口有内容输出,具体如下图1.3.4 继续实验自己定义一个结构体,并且将结构体的内容写入到0x1fff8,并且在写完后将结构体的数据读取出来通原始数据进行比较。
修改方案:将数组ieee2 改为结构体,在结构体里面定义一个数组。
struct Super{uint8_t num[8];} ;uint8_t ieee[8] = {0};uint8_t ieee1[8] = {7,2,4,11,21,3,92,1} ;task void initTask(){uint8_t i;struct Super super;for (i=0; i<8; i++){super.num[i] = ieee1[i] ;}ADBG(DBG_LEV, "read now \n");call HalFlash.erase((uint8_t*)0x1fff8);for (i=0; i < 8; i+=4){call HalFlash.write((uint8_t*)(0x1FFF8+i), (&super.num+i), 4);}call HalFlash.read(ieee, (uint8_t *)0x1FFF8, 8);ADBG(DBG_LEV, "read ok.\n");for (i=0; i < sizeof(ieee); ++i){ADBG(DBG_LEV, "super.num[%d]=%d\n", (int)i, (int)ieee[i]);}}调试结果:1.3.5 碰到的问题在做继续实验的时候,原本想,像对数组初始化那样直接给结构体里面的数组赋初值,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
在定义结构体类型的时候不能给结构体内定义的数组赋初值,在定义好结构体变量后,也不能直接给该结构体变量的数组变量赋初值。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对机构体变量的数组变量挨个赋值。
1.3.6 心得体会这次实验学习了Flash存储器读写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了实验来验证对Flash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实现。
这次实验相对比较容易,就是在做继续实验的时候对nesC的结构体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深而卡了一小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