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湿地调研概况:一、目的与意义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盐城湿地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1. 实地考察:根据盐城湿地分布情况,选择代表性湿地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湿地类型、植被组成、水体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2. 数据分析:搜集并分析盐城湿地相关的统计数据、研究报告以及专家意见,为调研报告提供科学依据。

3. 调研总结:综合分析以上内容,提出对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三、盐城湿地现状分析1. 湿地类型:盐城地区主要湿地类型包括盐碱地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

2. 植被组成:盐城湿地植被种类丰富,包括芦苇、蒲草、黄菰等常见湿地植物种类。

3. 水体状况:盐城湿地水体多以河流、湖泊为主,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四、盐城湿地问题分析1. 人为干扰:盐城湿地受到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 水污染问题:由于农业化肥、工业废水等污染源的存在,部分湿地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3. 湿地退化:湿地内部水体流动性下降,盐碱化现象逐渐加重,湿地植被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

五、盐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议1.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根据湿地类型和分布情况,制定具体的湿地保护规划,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保护区域。

2. 健全湿地管理机制: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湿地的监测和执法力度。

3. 加强环境治理措施:采取措施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加强湿地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湿地的水质安全。

4. 湿地恢复与修复:对湿地退化较严重的地区,进行湿地恢复和修复工作,增加湿地植被覆盖,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六、结论盐城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作者:王凯红赵永强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07期摘要:盐城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物种丰富,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是盐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1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盐城沿海湿地的现状,分析了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的人为原因,结合盐城沿海湿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湿地开发中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实践途径,保持适度原则,珍惜稀缺资源,切实保护湿地资源。

关键词:沿海湿地;现状分析;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49收稿日期:2020-03-18作者简介:王凯红(1971-),女,本科,中级。

研究方向:湿地研究和动物保护。

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根据《湿地公约》得来的。

湿地的范围很广,其不仅包含天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也包括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所形成的地带。

其中,滨海湿地是自然界中最有环境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处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是自然结合的合成体。

同时,该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因此也是最有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滨海湿地处于陆地与海洋共同的区域,这一区域涵盖了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大大地促进了湿地动植物的生长。

滨海湿地作为沿海地区发展的自然复合体,受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影响,产生了显著的演替现象。

滨海湿地涵盖着特殊的植被、水文和土壤条件,这使得其具有更高的自然生产力和演替速率。

同时,这些特殊的条件使其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和控制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以滩涂围垦为主要方式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由自然状态转变为人工状态,且更替范围不断扩大,更替速度不断加快,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坏境。

因此,加强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时空演变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成因与生态恢复对策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成因与生态恢复对策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成因与生态恢复对策常曼;金昌南;林伟波;冒士凤【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我国滨海湿地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并逐渐出现部分退化、消亡.概括盐城滨海湿地退化的现状,分析滨海湿地退化的多重因素,如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滨海湿地围垦、水产养殖、水环境污染、滨海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人为因素;探讨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总结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基底修复技术、水动力修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土壤恢复技术.【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8)001【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盐城;滨海湿地;退化成因;生态恢复技术【作者】常曼;金昌南;林伟波;冒士凤【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宁海县五山林场,浙江宁波315600;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70 引言滨海湿地是介于海洋与陆地的生态缓冲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最具综合价值、最富生物多样性和最高生产力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控制海岸侵蚀、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1].我国滨海湿地面积广大,约为5.93×106 hm2[2].有研究显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近岸环境污染、滩涂围垦等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较大面积的滨海湿地资源正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并逐渐退化,甚至消亡[3].目前,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问题已引起全球性的广泛关注.欧美国家在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上起步较早,相关典型案例较多,如加拿大的Fundy湾生态恢复工程[4],美国的Jamaica湾[5]、Delaware湾湿地生态恢复工程[6],比利时的Schelde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工程[7]等.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已意识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价值,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强化了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如完善湿地法制法规、建设湿地保护区、开展湿地退化评估与生态补偿工作、实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等,相关案例如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恢复[8]、崇明东滩湿地修复[9]、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10]等,但我国湿地修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加强.江苏滨海湿地处于杭州湾以北,占全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4,其中盐城滨海湿地面积最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5.盐城滨海湿地内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丹顶鹤、麋鹿等湿地珍稀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中国最大滨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我国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11],被称为“湿地之都”.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动力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盐城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近海生物生境恶化、生物栖息地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导致盐城滨海湿地不断退化的主因,探讨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问题十分必要,可为我国未来滨海湿地的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盐城滨海湿地概况及退化现状1.1 滨海湿地的定义及分类滨海湿地处于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带,受人类、海洋、生物活动及地质作用的交互影响,为复杂、动态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目前,滨海湿地尚没有一个被国内外湿地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沿海岸线分布的湿地,滨海浅水区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到陆域中受海洋影响的过饱和低地的区域[12].陆健健[13]参照《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及各国湿地定义,并结合我国湿地实际情况,定义我国滨海湿地为海平面以下6 m至大潮高潮位之上与外流江河流域相连的微咸水和淡浅水湖泊、沼泽以及相应的河段间的区域,分为潮上带淡水湿地、潮间带滩涂湿地、潮下带近海湿地、河口沙洲离岛湿地等4个子系统.滨海湿地的脆弱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其类型的多样性.陆健健[13]兼顾底质和植被特征,进行了定量界定,将滨海湿地分为基岩质滨海湿地、淤泥质(河口)滨海湿地、生物礁滨海湿地、藻床滨海湿地、滩涂湿地、泥沙质滩涂湿地、岩基海岸湿地、离岛湿地、河口沙洲湿地、潮上带淡水湿地等10种类型.1.2 盐城滨海湿地概况盐城滨海湿地(32°34′N~34°28′N,119°48′E~120°56′E)位于江苏中部沿海,北起与连云港市交界的灌河口,南至与南通市接壤的新港闸,以射阳河为界,北为侵蚀性海岸,南为淤长型淤泥质海岸,分属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与东台5县(区、市).盐城滨海湿地即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雨水丰沛,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介于13~15 ℃之间,平均降水量900~1 100 mm.有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迁徙越冬种群,是我国沿海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共有高等植物559种,鸟类394种,哺乳类31种,两栖爬行类34种,鱼类284种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等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这里不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更为丹顶鹤等珍禽提供了关键的迁徙与栖息地.芦苇、互花米草、盐地碱蓬分布广泛,是盐城滨海湿地植物的优势种,对当地湿地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14-15].1.3 盐城滨海湿地退化现状盐城滨海湿地面积约为4 500 km2,占江苏滨海湿地总面积的70%左右.近年来,人类的持续开发利用活动特别是大面积滩涂围垦,是导致盐城滨海湿地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2005年开始实施的江苏908专项调查结果,盐城海岸线总长378.885 km(见表1),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度的43%,滩涂面积1 262 km2,占全省滩涂面积的40%左右[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盐城沿海滩涂进行了大规模的滩涂围垦,据遥感卫星显示,1951—2009年,共围垦滩涂1 607.3 km2,2010—2014年新增围垦面积222.8 km2,如图1所示.20世纪80年代后,盐城的天然湿地面积在减少,如碱蓬群落、芦苇群落、獐茅群落、潮间带泥滩等;而人工湿地面积在增加,如鱼塘、农田等.表1 盐城沿海各县(区、市)海岸线变化情况Table 1 Coastalline change situation of Yancheng counties(districts and cities)区域908专项调查海岸线长度/km20世纪80年代调查海岸线长度/km长度变化/km向海洋推进平均距离/km响水县32.60043.144-10.544-0.51滨海县49.30844.2445.064-0.39射阳县99.309109.575-10.266-0.09大丰区143.006204.449-61.4431.71东台市53.662180.614-126.9521.46合计378.885582.026-203.141图1 盐城沿海滩涂围垦区域分布Fig.1 Reclamation area distribution of Yancheng coastal beach2 盐城滨海湿地退化成因分析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滨海湿地资源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在遭受破坏并逐渐退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境呈破碎化,原来的湿地生态系统与自然平衡机制不复存在,使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形势越来越严峻.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滨海湿地围垦、水产养殖、水环境污染、滨海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1) 滨海湿地围垦.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大规模围垦湿地不仅可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还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据统计,1951—2014年,盐城滨海湿地共围垦1 830.1 km2,开发利用呈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之势.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养殖业、工业、城市建设、港口建设、旅游娱乐等,其中养殖用海面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业用海.大规模湿地围垦除了造成湿地面积萎缩、纳潮量变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外,还会破坏生物生境,使动植物栖息地不断丧失,严重影响到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大规模围垦湿地造成的湿地面积剧减,已成为滨海湿地保护面临的最大威胁.(2) 水产养殖.近年来,沿岸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水产养殖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压缩滨海湿地空间.1980—2008年间,盐城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其中一半以上均变成了水产养殖区域[17].水产养殖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海水富营养化,造成湿地环境污染.同时养殖区面积的不断增加,会使滨海湿地景观体系发生变化,景观类型趋于单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滨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因此,水产养殖是滨海湿地退化成因之一. (3) 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是当前滨海湿地环境损害及生境丧失的主因之一,污染源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及海水养殖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废水.陆源污染物不断流入近岸海域,重金属在沉积物中逐步积累,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平衡,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湿地造成了严重污染[18].《2017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陆源入海排污状况显示,全省61条入海河流水质95.6%劣于地表水第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CODCr、氨氮、总磷、石油类,邻近海域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海上苏东”战略的实施,盐城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响水、滨海、射阳等地化工产业成为了当地支柱产业,这些都促使盐城滨海湿地的水环境恶化,湿地受损[12].因此,水环境污染是滨海湿地退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4) 滨海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随着滨海地区人口不断聚集,生产力不断发展,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不合理性和过度性,主要表现在海洋捕捞强度大且方式不合理,芦苇、碱蓬、水草等植被过度收割,偷猎等.过度捕捞使鱼虾蟹等水产品产量急剧减少,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特别是有“软体黄金”之称的鳗鲡苗;对芦苇、碱蓬、水草的过量采收,造成植被面积大幅减少,也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地;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依然存在偷猎现象,比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因此,人们对湿地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改变了滨海湿地自然演变规律,会造成湿地面积的减少和破坏,影响滨海生物的栖息、索饵、繁殖,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12].(5)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退化的成因之一.研究表明,江苏沿海在水文及气候特征等方面与互花米草原产地美国东海岸相近,互花米草是高耐盐碱植物,对总磷、氨氮等净化效果良好.但互花米草引入盐城滨海湿地后迅速繁殖,抢占潮滩,本区原来的优势种如白茅、盐蒿等已逐渐被其取代.互花米草的疯长,抢占了大面积滩涂,使文蛤、泥螺等贝类的生存空间缩减、生境恶化、产量减少,同时也破坏了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栖息环境.由此可见,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盐城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并严重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18-19].(6) 海岸侵蚀.海岸侵蚀是全球海岸带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特殊地质灾害,也是引起滨海湿地损失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根据海岸侵蚀类型,该湿地主要分为3个区域(如图2所示):灌河口—射阳河口岸段为侵蚀后退型;射阳河口—斗龙港口岸段为蚀淤过渡型,北部侵蚀,南部淤长,且过渡点逐渐南移;斗龙港口—弶港岸段为淤长型海岸[20].海岸侵蚀使岸线后退,滩涂下蚀,滨海湿地环境完全向深海环境转变,直接导致滨海湿地蚀退消失,面积减少,生境破坏,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危害[21].虽然盐城滨海湿地只有小部分面积位于侵蚀后退区,受到海岸侵蚀的影响,但海岸侵蚀仍是其损失退化的影响因素.(7)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极地冰川不断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滨海湿地作为海陆过渡地带,是承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主要、最前沿的缓冲带.近50年来,我国海平面平均以1.0~3.0 mm/a的速率上升,且速度正逐年加快,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将会达到4~6 mm/a,由于沿海地面沉降,上升速度还会增大[22].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滨海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并向陆地退化,光滩被淹没甚至消失,草滩不断萎缩甚至可能退化为光滩[23].Nicholls等[24]预测,到2080年,全球滨海湿地因海平面上升,面积将减少约22%.因此,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图2 盐城滨海湿地海岸线分段类型Fig.2 Subsection types of coastal line of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3 盐城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3.1 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确定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目标是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必要前提.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态、生物及工程技术保护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并逐步恢复现有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在对滨海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时,不仅要关注生物、植被及土壤的恢复,还需关注水文条件的恢复.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会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因此,盐城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目标主要包括:① 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湿地基底不稳定就不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与发展,海岸侵蚀、大规模围垦都会改变滨海湿地的基底类型.② 恢复湿地良好的生境.主要包括湿地的水动力条件、水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及土壤环境.③ 恢复湿地丰富的生物资源状况.增加物种组成与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生物群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与生产力.④ 实现湿地景观的恢复.还原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增加自然景观面积,提高视觉和美学享受.⑤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5].3.2 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目前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主要针对滨海湿地的四要素,即基底、水动力、植被和土壤来进行的,并以此将其划分为4大类(表2),针对滨海湿地各区域退化的不同主导因素和功能受损的具体表现,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多种修复方式.表2 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技术Table 2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coastal wetlands主要修复技术适用类型典型案例基底修复技术用于基底修复,以达到维护或修复基底的稳定性,改造湿地的地形地貌的作用美国Jamaica湾、崇明东滩湿地修复工程水动力修复技术用于水动力修复,以达到水体交换的动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加拿大Fundy湾、美国Delaware湾、比利时Schelde河口、长江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技术用于植被恢复,以逐渐恢复并形成本地湿地植被丛群,达到控制水土流失、防浪固沙的作用美国Jamaica湾、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土壤恢复技术用于土壤恢复,以达到控制土壤污染及恢复土壤功能的目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1) 基底修复技术.滨海湿地基底是在上游挟沙和海洋潮汐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当上游来沙量减少或潮汐侵蚀力加强时,基底可能会被损坏,不利于植被生长[25].滨海湿地的基底修复是通过工程措施,维护或修复基底的稳定性,改造湿地的地形、地貌,以达到湿地保护或恢复的目的.可以利用受损基底附近采取河道开挖、航道疏浚产生的弃土为原料,采取原位吹填的方式进行基底修复[26];对于坡度较大、受自然侵蚀较严重的湿地边缘,可以采用土工护坡结构加种植植被的方法来消减风浪、稳固基底、保护岸滩;对于淤长型海岸的湿地边缘,可以利用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及清淤技术,维护湿地基底的稳定性[27].(2) 水动力修复技术.在海洋潮汐驱动下的水动力过程,决定了动物、植物区系及土壤特征,是湿地恢复的关键.在水动力作用下,滨海湿地与周边水体发生周期性的物质交换,达到动态平衡;同时大量鱼类、底栖动物等滨海生物随潮汐进出湿地,在这里栖息、索饵、繁殖,促成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28].当前,水动力修复主要是通过修建引水渠、抬高水位、改造地形等工程措施,在不影响基底稳定性的前提下,利用生态补水技术、湿地水文连通技术、蓄水防渗技术等引导潮汐进出湿地,确保系统内部形成周期性的淹水与落干过程,最终达到修复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在水动力修复过程中,必须兼顾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如污水处理、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等[29].(3) 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退化湿地修复的主要技术之一,对控制水土流失、防浪固沙有很大作用,而植物物种的选择是其关键点,一般应选择退化前原有的湿地植被物种或当地的优势种.常用的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有播种、外来植被移栽、原位植被移栽等植物引种方式.其中,播种法成本最低,成活率也最差;原位植被移栽法(利用湿地边缘原生的植物和基底,在目标区域堆构形成植物岛丘)成本最高,但具有可保留本地基底微生物和底栖动物的优势,多用于恢复滨海湿地植被受损严重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植被恢复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自然演替”作用,在湿地局部区域进行斑块状植物引种时,可利用自然演替作用,逐渐恢复并形成本地湿地植被丛群[28].(4) 土壤恢复技术.退化湿地的土壤恢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和生态手段达到控制土壤污染及恢复土壤功能的目的.针对土壤肥力修复问题,滨海湿地多为盐渍土,可使用盐碱改良剂进行土壤肥力修复,如沸石、石膏、磷石膏及其他化学制剂等.针对土壤污染控制及处理问题,可以借助生物手段修复污染土壤,如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有机物、高等植物清除营养盐、生物消除重金属污染物等;还可以通过设置隔离带,从生态层面上控制外源污染物.以上方式均可实现土壤恢复的目的[29].4 小结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受到人为干扰和自然侵蚀的双重影响,滨海湿地开始不断退化,其退化成因及生态恢复研究,对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然与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滨海湿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引起了湿地不断向陆地退化,大规模围垦造成了湿地面积锐减,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环境污染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改变了湿地自然演替的空间格局,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湿地不同区域表现出的退化主导因素会有一定差别,分区评估湿地退化状况、识别主导因素、诊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的具体表现,是明确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先决条件,而确定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目标是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必要前提.因此,针对盐城滨海湿地不同区域所适用的生态恢复技术不完全一致,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多种修复方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谷东起,赵晓涛,夏东兴.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J].海洋学报,2003,25(1):78-85.[2] 吕宪国.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3.[3] 魏忠平,范俊岗,潘文利,等.辽宁滨海湿地研究现状、问题对策与展望[C]//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湖泊湿地与绿色发展——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2015年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72-75. [4] BEAUCHARD O, JACOBS S, COX T J S, et al. A new technique for tidal habitatrestoration: evaluation of its hydrological potential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1,37(11): 1849-1858.[5] CHAPMAN M G, UNDERWOOD A J.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armoured” shorelines to improve their value as habitat[J]. Jo 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011, 400(1): 302-313.[6] TEAL J M, WEISHAR 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management in Delaware Bay salt marsh restoratio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5,25(3): 304-314.[7] MARIS T, COX T, TEMMERMAN S, et al. Tuning the tide: creating ec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idal marsh development in a flood control area[J]. Hydrobiologia, 2007, 588(1): 31-43.[8] 任葳,王安东,冯光海,等.基于水位控制的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恢复及其短期效应[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4):4-8.[9] 曹牧,蒋劭妍,陈婷媛,等.崇明东滩自然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特征对比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6):113-120.[10] 陈亚瞿,施利燕,全为民.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J].渔业现代化,2007(2):35-39.[11] 王敬华,何大巍,张策,等.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7(3):60-63.[12] 邱虎.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13] 陆健健.中国滨海湿地的分类[J].环境导报,1996(1):1-2.[14] 陈洪全,张华兵.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生态修复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6(4):43-49.[15] 吕士成,孙明,邓锦东,等.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1):11-13.[16] 盛建明,罗锋.江苏海涂围垦关键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7] 欧维新,杨桂山,于兴修,等.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3):76-83.[18] 周云轩,田波,黄颖,等.我国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0):1157-1166.[19] 姚志刚,陈玉清,袁芳,等.江苏省滨海湿地现状、问题及保护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4):10-14.[20] 谷东起,付军,闫文文,等.盐城滨海湿地退化评估及分区诊断[J].湿地科学,2012,10(1):1-7.[21] 张晓龙.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演变及退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22] 赵真真.基于自然美的滨海湿地二元修复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23] 易思,谭金凯,李梦雅,等.长江口海平面上升预测及其对滨海湿地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7,13(6):598-605.[24] NICHOLLS R J, HOOZEMANS F M J, MARCHAND M. Increasing flood risk and wetland losses due to global sea-level rise: regional and global analyse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999, 9(S1): 69-87.[25] MARIOTTI G, FAGHERAZZI S. Critical width of tidal flats triggers marsh collapse in the absence of sea-level ris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3, 110(14): 5353-5356.[26] 郑江鹏,花卫华,崔彩霞,等.基于GIS的江苏海洋滩涂环境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7(3):88-92.[27] 张永泽,王烜.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1,21(2):309-314.[28] 陈雪初,高如峰,黄晓琛,等.欧美国家盐沼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观点、技术手段与工程实践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3):467-472.[29] 李晶,雷茵茹,崔丽娟,等.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现状及研究进展[J].林业资源管理,2018(2):24-28,137.。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1)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1)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盐城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旅游度假区。

当前,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状况不错,但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和提升品质。

本文从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和拓展策略两个方面展开,以期为盐城旅游度假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1. 优势资源盐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素有“滨海明珠、人间仙境”之称。

其周边海、湖、山、河等生态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海、陆、空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同时,盐城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大云寺、仪征古城、扬州木渎古镇等,这些都为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基础设施随着盐城市的城市化建设,其基础设施愈发完善,旅游度假区内的交通、住宿、商业等设施日益完善。

例如,盐城港拓建成为国家一级港口,成为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盐城北站开通后,大大缩短了盐城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时间;盐都广场、盐城商场等大型商业、娱乐广场相继建成,各式各样的主题乐园、度假酒店、海洋公园也开始落户盐城旅游度假区。

3. 旅游产业发展盐城市近年来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大力投资,推动了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和繁荣。

如推进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强化旅游品牌建设,举办各种旅游活动等,全面提高了盐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品质。

同时,市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旅游企业,鼓励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开发旅游市场。

二、盐城旅游度假区的拓展策略1. 提高旅游品质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盐城旅游度假区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旅游品质。

可以通过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旅游设施等方式来达成目标。

同时,还可以举办更多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加。

2. 发挥特色文化盐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其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强化文化旅游的推广和发展。

可以开展历史文化展览、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充分展示盐城的文化魅力,让游客在体验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文化。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
盐城湿地调研报告
盐城湿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是
中国东部最大的湿地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盐城湿地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保护情况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就盐城湿地的自然环境而言,它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毗邻黄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湿地内有大宗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水质清澈,水草丰茂,生态环境优美。

其次,盐城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湿地内栖息着各种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包括东方白鹳、白眉鹤、湿地黑鹳等。

这些珍稀的鸟类在盐城湿地内繁衍生息,为湿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湿地保护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湿地的水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其次,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湿地草地被过度开垦,导致湿地的面积减小,生态多样性下降。

最后,盐城湿地的游客管理也是一个问题,游客进入盐城湿地后,往往缺乏自觉的保护意识,导致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湿地水源的保护,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确保湿地水质的清洁。

其次,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严禁过度开垦湿地草地,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最后,加强对游客的管理与教育,
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制定相关规定,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之,盐城湿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湿地保护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相信可以保护好盐城湿地,让这片湿地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保护盐城黄海湿地的措施

保护盐城黄海湿地的措施

保护盐城黄海湿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
1. 强化执法检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坚决查处破坏遗产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发挥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作用,建立黄海湿地保护执法协作机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黄海湿地等违法行为。

2. 严格控制开发:加强红线管控,严格控制涉及遗产地的项目审批,从源头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

各相关地区要科学划定湿地生态红线,确保黄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退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3. 规划引领:组织编制黄海湿地保护规划,明确黄海湿地保护的区域范围、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保护重点、保障措施、保护投入和利用方式。

4. 提升管理水平:建立以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黄海湿地监测管理系统,组建遗产地专业管理队伍,设置遗产地保护界标,提高遗产地实时监控能力。

5. 生态修复: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湿地保护修复。

采取退渔还湿、水体治理、植被恢复和动植物保护等措施,因地制宜修复湿地,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6. 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国外湿地保护先进经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

7.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实践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上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盐城黄海湿地的保护工作。

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诸多生态功能,例如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滨海湿地还是一处重要的资源库,能够提供人类诸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和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滨海湿地遭受着人类活动的侵蚀和破坏。

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地拆除和填土一些湿地面临被拆除和填土的危险,以满足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这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工业和污染物排放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工业和污染物排放也越来越多,这些物质会进入湿地生态系统,对其中的生物和水质产生影响,极大地改变了湿地的生态平衡。

3. 城市化和旅游开发一些滨海湿地被用于城市化和旅游开发,这也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为城市化和旅游开发会使得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也会加大。

二、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们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帮助减少污染物,防止洪水的发生,维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等。

此外,湿地还能为人类提供食物、材料和生态系统服务。

滨海湿地的保护不仅对当地居民有益,也对全球居民有益。

湿地中的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和固定大量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碳汇。

如果我们保护好滨海湿地,就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三、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为了保护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以确保企业和居民遵守环保法规。

对于那些违规的企业和居民,政府需要严惩不贷。

2. 尽量避免湿地的拆除和填土湿地的拆除和填土是极端有害的行为,应该尽量避免。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以鼓励环保企业的发展,同时限制拆除和填土的行为。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探析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探析
上 ,对 点 一面 开发 模 式 进 行 探 讨 ,以 及 延 伸 其 具 体 的 开 发 战 略 与 开 发 措 施 , 以 促 使 设 计 出 的 开
发 模 式 能 够适 应 当前 的 生 态旅 游 资 源 现 状 和 生 态旅 游 开 发 政 策 ; 同 时 ,在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的
摘 要 : 以 江 苏 盐城 海 滨 湿 地 为 研 究 对 象 ,在 分 析 海 滨 湿 地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的 基 本 状 况 和 开 发 现 状 及 缺 陷的 基 础 上 ,从 生 态旅 游 资 源 开发 模 式 的 角 度 出发 ,提 出以 点 带 面 的 开 发 模 式 。 在 此 基 础
地 、海 岸 滩 涂 、湖 泊 湿 地 、河 流 湿 地 、河 口湿 地 以
游 资源 的开发也进入 了关键的时期 。近年来 ,不少
学 者 尝 试 着 从 开 发 模 式 的 角 度 ,对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进 行 了 研 究 和 总 结 ,并 在 一 些 方 面 取 得 了 一 定 进 展 。模 式 上 主要 集 中在 宏 观 层 面 上 ,而 如 何 在 微 观 方 面 进 行 某 一 特 定 地 区 并 结 合 某 一 类 特 定 类
游 资 源 既 是 湿 地 资 源 的 有 效 选 择 ,也 是 湿 地 地 区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同 时 ,生 态 旅 游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专 项 旅 游 ,它 强 调 以
自然为基础 ,重视生态环境保 护 、环境教育和社 区 保护 ,是一种 可持续 的旅 游形式 “ 。伴 随着 生态 旅游在 国 内的 兴起 ,如何 针 对 现有 的生 态旅 游 资

盐城黄海湿地发展现状

盐城黄海湿地发展现状

盐城黄海湿地发展现状
盐城黄海湿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多年来,盐城黄海湿地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与保护。

首先,盐城市政府非常重视黄海湿地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修复和建设。

通过进行植被修复、湿地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措施,黄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盐城市重要的自然旅游景点。

其次,盐城市政府鼓励发展湿地旅游,将黄海湿地打造成为了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湿地资源,并通过建设步道、观景平台、游船等设施,提供给游客更好的观赏和体验湿地生态的机会。

此外,盐城市政府也在发展湿地保育研究与科普教育工作上下了一番功夫。

建立了专门的湿地保护机构和科研团队,开展湿地生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同时,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湿地生态知识普及活动,并向公众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在盐城黄海湿地的发展中,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建立了湿地保护区,划定了核心区和缓冲区,对盐城黄海湿地内的濒危物种进行了重点保护。

同时,加强湿地生态的监测和管理,严禁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盐城黄海湿地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措施,湿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保护,成为盐城市的重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希望在未来,盐城黄海湿地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成为更多人认识和保护湿地的典范。

盐城地区沿海大开发之滩涂利用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以东台弶港为例

盐城地区沿海大开发之滩涂利用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以东台弶港为例

2014年07期总第746期盐城地区沿海大开发之滩涂利用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以东台弶港为例姻杨景陆周宇星刘景然葛志鹏葛逸汝南京审计学院摘要: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江苏省沿海大开发战略的研究重点。

但是沿海滩涂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对滩涂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选择弶港滩涂地区为探究对象,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中期的实地调查,后期对相关负责人的访问,整理汇总了本地区滩涂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以期优化沿海滩涂资源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沿海开发;滩涂利用;可持续利用;盐城东台一、滩涂资源开发已取得的成就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为了东台滩涂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一些成就,表现在:(1)目前已经引进了众多国内外先进企业,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了东台,其中神华集团、鲁能集团陆上海上风力发电已初具规模,中粮沼气发电正在推进,中石油乙醇燃料已中试成功,东台沿海地区形成了“风光气醇”互补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2)在东台,世界健康糖源甜菊糖业已经出品,海产品深加工规模已经呈现。

政府通过引进这些国内外的先进企业以及他们的技术,加快了沿海地区的开发速度,使得盐城沿海地区走“技术型工业发展道路”得以顺利进行。

(3)政府为了吸引先进企业和人才,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税费减免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让更多的先进企业与人才带着他们先进的技术参与到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

(4)盐城市政府还利用国家以及省内的专项拨款,加强沿海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电网系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帮助先进机器进入开发区并成功运行工作。

二、滩涂资源利用仍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滩涂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沿海滩涂是一个负责的海陆生态系统,在实地的考察与后期的资料分析中我们仍然发现沿海滩涂资源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庞大的资金需求仍无法满足。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一、引言盐城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盐城湿地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级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湿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湿地干扰和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保护湿地资源、利用资源优势和持续发展经济的目标,有必要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盐城湿地资源特点1. 生物多样性丰富:盐城湿地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动物资源,包括水草、鸟类、鱼类等。

这些生物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还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生态环境优美:盐城湿地的自然景观独特,水域、草地、林地等不同的生态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和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社会文化价值:盐城湿地还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如蕴含着丰富的渔耕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地方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提升当地的旅游吸引力。

三、盐城湿地保护利用现状尽管盐城湿地资源丰富,但其保护利用存在一些问题:1. 资源浪费:一些地方单位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粗放,存在浪费和盲目开发的问题,导致湿地资源的恶化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2. 污染严重:一些水产养殖和工业企业对湿地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湿地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3. 监管不到位:由于湿地资源的特殊性和分散性,导致监管和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对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强化监管和管理:加大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探索建立湿地资源监管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加强对湿地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3. 建设湿地保护示范区:选取盐城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建设湿地保护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利用经验的传播和复制,提高当地人民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保护意愿。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盐城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拥有丰富的沿海湿地资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盐城沿海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湿地资源,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的现状分析表明,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城市扩展、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退化和垦殖,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污染了湿地水体。

盐城沿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壤保持等。

湿地的退化和污染破坏了这些生态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为了保护盐城沿海湿地,需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和政策。

制定具体的湿地保护规划和政策,明确湿地的保护目标和措施,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湿地保护的法制化水平。

2.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湿地巡查和监测,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 限制土地利用变化和湿地垦殖。

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限制湿地的变化和垦殖,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控制污染物排放。

加强对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提高水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减少对湿地水体的污染。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变化规律,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盐城沿海湿地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加强湿地保护管理、限制土地利用变化和湿地垦殖、控制污染物排放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盐城沿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盐城市沿海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盐城市沿海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态 旅 游 的广 阔 客 源 市 场 。
至苏南地区 的南北大 贯通 。此外,苏通大桥 的通车使盐城 市 加入 了上海市 2小时经济圈,这些都促进 了盐城市与长三 角 都市圈之间 的交通联系 ,使 盐城市具有融入长江三角洲 的区 位优 势和 交通优势 。
3 . 4 威胁 分析 ( T)
( 1 )可持续发展的威胁 。湿地素有 “ 地球之 肾”的美誉 , 但是近年 来,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 ,湿地 的生态环境不断 退化 。首先 ,一些缺乏合理规划 的围垦和砍伐 不仅 造成 了严
3 . 2 劣 势分 析 ( w)
( 1 )基础设施薄弱 。沿海 开发的资金需求量大 ,地方政 府 的财力有 限,个体 开发者又无力承担 ,导致沿海基础设施 建设明显滞后于沿海开 发的要求,而一些新垦区还几乎处于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1 1 【 作者简介 】陈文玲 ( 1 9 8 9 一) ,女 ,江 苏盐城人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研 究生,研 究方 向为 生态旅 游规 划与设计 ;严贤春 ,男,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教授 ,硕 士生导 师。
..
2 0 2. .
2 . 2 沿海生态旅游研究
沿海生态旅 游一词是沿海旅游 和生态旅游 的有机 结合, 它既有生态 旅游 的 内涵又有 自身的特 点 。 目前理论界对 沿海 生态旅游 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 一的结论 ,但是究其 内涵和特
点 已达 成 了 4 点共 识 : ( i ) 以沿 海 旅 游 资 源 为 基 础 ,具 有 沿
海地带 的地 域性特点 :( 2 )以观赏、体验丰 富的沿海 资源 为
旅游 内容 ;( 3 )旅游活动 中遵循可 持续发展 的理念 ;( 4 )强

盐城黄海湿地发展现状

盐城黄海湿地发展现状

盐城黄海湿地发展现状盐城黄海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处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南洋陵江口以东、南洋陵口以西,面积约7000多公顷,是江苏省最大的内陆湿地区之一。

湿地由南洋陵江和庙港两个水系组成,是盐城市的重要江河生态景观。

盐城黄海湿地地处黄海湾的交界,东临大洋,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年均气温在15-17摄氏度之间,是湿地特有的气候环境。

湿地内水生态资源丰富,有多种鱼类、鸟类和植物。

其中,鸟类资源很丰富,有国家级保护鸟类48种,占全国国家级保护鸟类的1/10,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

此外,湿地还生长着丰富的海岸植被,如芦苇、碱蓬等,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

盐城黄海湿地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盐城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制定了《盐城黄海湿地保护与开发规划》,并将湿地列为市级重点保护对象和景观名片。

其次,沿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湿地的开发提供了机遇。

盐城市利用湿地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湿地旅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然而,湿地旅游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景区开发过度、游客扰乱鸟类繁殖等,需要加强管理与保护。

目前,盐城黄海湿地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湿地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已连续20多年在这里进行保护与监测工作。

湿地保护区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加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盐城市还通过加强科研与宣传,提高了公众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意识。

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湿地的景观质量。

然而,盐城黄海湿地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得湿地资源的保护面临一定困难。

其次,游客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不文明行为。

此外,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需要解决,如如何平衡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满足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

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划

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划
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种候鸟越冬 、 迁徙和繁殖地 , “ 有 鸟类王国 , 物 种基因库 ,天然博物馆”之美誉. 大丰麇鹿 自 然保
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重返大 自然麇鹿 自然保护区. 19 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9 95 97年 晋升为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 4 8 2 辐射沙洲 由一系列呈辐射状 延伸的水 7m. 8 h 下沙脊组成 , 北起射阳河 口, 南至长江口. 沙脊群
文章编 号:0 15 3 2 0 0 —2 50 10 .1 2( 0 7) 20 1—6
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划
李加 林 ,龚小虹
( 宁波大学 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研究 中心 ,浙江 宁波 3 5 1 ) 12 1
摘 要 :海 洋旅 游 与 生态旅 游相 结合 的 沿海 湿地 生 态旅 游是 当代 旅 游业发 展 的重要 方 向 ,本 文在 分析 盐城 湿地 生 态旅 游 资源特征 基础上 ,提 出盐城 湿地 生 态旅 游 开发 的 4个创 意 ,即建设 盐城 国 家海 洋湿地 生态公 园;建设射 阳河一 新 洋港荷 兰式 国家低 地 生 态公 园 ;创 建 中 国海盐 文化博
合及专项特色旅游市场的开发.
1 盐城 生态 旅 游 资 源 的 组成
11 以滩涂 湿地 为主 的沿海旅 游资 源 .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 、 亚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陆边缘最大的海
收稿 1期 :2 0 .21. 5 1 0 61.8 宁波 大学学 报 ( 理工 版 )网址 :hp/ x . ueu n t :3bn . . t/ b dc 基金 项 目:浙江 省 自然 科学基 金( 5 53 ) 江 省社科联 基 金(5 1) Y 00 2;浙 0 Z 2. 作者 简介 :李 加林 ( 93 ) 17 一 ,男 ,浙 江 台州人 ,博士 后/ 副教授 ,主要 研 究方向 :海 岸带环 境演 变与 资源 开发. — i nn20 @ 13cr Ema: bj0 1 6 . n l o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样本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样本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文管1002班施广明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也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

特此为了跟好的了解盐城的旅游资源我们对盐城的旅游资源作出了较深刻的研究和较彻底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利用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盐城旅游资源的现状调查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

辖两市5 县2 区,面积1.5 万平方公里,人口815 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总的来说盐城的旅游资源能够归纳为三色文化:“银文化,绿文化,红文化”银文化——盐文化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4 年(公元前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2100 多年历史。

盐城生来产盐。

在古代,淮河在盐城北部出海,西周时这里被称为淮夷之地。

汉代以前,有人在淮河南北的海边煮海水为盐。

淮地有南北,盐城与扬州、南通等在淮南,这些地方产的盐,称淮南盐。

千年的盐文化让古人给盐城留下了无比迷人的盐景——运盐的河道,集散码头,盐官府衙遗址,盐商住宅,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议事厅,制卤的卤池、盘铁、盐灶、盐锅、盐……绿文化——滩涂文化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东部沿海45 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

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红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盐城是中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盐城湿地景观的天然壮美和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盐城湿地景观占江苏全省湿地总面积的50%,拥有多样的物种,其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备受推崇。

如何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应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工作,保障自然环境建设。

湿地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脆弱。

盐城湿地作为江苏省湿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其生态系统特别是鸟类栖息地可持续生存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要加强湿地保护,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推广盐城湿地的旅游品牌。

盐城市可以结合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开展深度体验式旅游。

比如,以盐城湿地游为切入点,开展湿地生态考察、湿地美食品尝、湿地文化体验等项目。

同时,盐城市还可以打造湿地旅游文化产品,如湿地文化节、摄影大赛等,为游客提供新鲜、深度、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从而提高盐城湿地的市场吸引力。

再次,可通过科技手段探究盐城湿地资源的潜力,开展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湿地保护利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盐城市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深入研究盐城湿地的生态环境,发掘湿地资源的较深层次潜力,推动湿地产业的综合性科技创新,为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最后,应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整个盐城湿地的旅游体验。

发展旅游业需要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这些设施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服务业现代化,提供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公共服务。

这将大幅提高客户旅游的感受度,从而提高盐城湿地旅游的吸引力和客户满意度。

总之,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盐城市应该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深入探索湿地资源的潜力,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手段,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盐城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这些湿地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沿海湿地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保护压力。

本文将对盐城沿海湿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1.湿地类型丰富盐城沿海湿地包括滩涂湿地、盐田湿地、红树林湿地等多种类型。

滩涂湿地是盐城沿海湿地的主要类型,面积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

盐田湿地则是盐城独有的湿地类型,也是当地重要的生态景观。

2.生物多样性丰富盐城沿海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同时还是许多候鸟的迁徙通道。

在盐城沿海湿地中,可以找到各类鸟类、鱼类、贝类等生物,其中部分种类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濒危物种名录。

3.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沿海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滩涂开垦、船只进出、污染等方面。

这些行为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湿地生物栖息地的退化和破坏。

二、盐城沿海湿地保护措施1.加强立法保护加强盐城沿海湿地的立法保护,制定相关的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

要完善湿地保护的监管体制,切实保护湿地资源不受破坏。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盐城沿海湿地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开展湿地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湿地的氛围。

3.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在湿地保护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让湿地保护者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从而达到强化湿地保护的目的。

4.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盐城沿海湿地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破坏情况。

在发现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时,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湿地资源的继续破坏。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计划和项目,争取国际资金的支持。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湿地保护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盐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湿地资源,已经成为了中国湿地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

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尤其在持续发展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盐城湿地资源优势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东临黄海,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最为知名的是临近滨海县的大洋湾湿地,被誉为“东方的亚马逊”,是大洋湾生态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之一。

盐城还有金湖县的盐河口湿地、建湖县的东长河湿地等,湿地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盐城湿地资源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这为湿地旅游、生态农业、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盐城因其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加上湿地保护得力,生态环境良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不仅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盐城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因此加强湿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对湿地的保护可以有效维持其生态平衡和稳定性,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渔业养殖等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路径为了实现盐城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湿地的科学保护与治理。

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和保护政策,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有效减少湿地遭受到的人为破坏和污染,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李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10期盐城市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是生态保护,基础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龙头是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依托是生态旅游市场。

通过拓展游客渠道,完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最终实现滨海盐城生态湿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述。

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盐城坐落在我国的江苏省,虽然具备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但是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关于盐城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测评和环境监控手段依然处于空白,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没有全面客观地评估生态旅游资源,使得盐城的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充分的、有效的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本文力图通过总结盐城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盐城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目前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提出相关有效的对策,坚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好湿地自然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旅游资源创造地方经济效益。

(一)盐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现状生态旅游的概念是在一九八二年首次被提出的,回归大自然和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的理念。

做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是要拥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存在亚洲太平洋西岸最完好的淤泥质海岸湿地便分布在江苏盐城,滩涂面积可达四十五点五万平方米。

沿途海岸线总长度达到五百八十二千米,拥有鱼类二百八十一种、鸟类三百七十九种、哺乳动物四十七种、各类植物四百九十种。

目前獐、獾、麋鹿、金雕、黑鹳、丹顶鹤等多达六十七种珍稀禽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一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

另外沼泽、芦苇地、沼河道滩涂、河流潮汐滩涂等多种类型的栖息地都分布在盐城,这种珍稀动物、草原、森林、大海、蓝天共同构成的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为盐城的生态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同时盐城的沿海湿地原始的滩涂风光和地貌的特殊加之丰富的物种资源使盐城拥有较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现存的生态旅游评估系统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希望有更合理的生态评价系统分析出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资源的思路和措施,最终能够促进盐城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和顺利的发展。

(二)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湿地保护可以通过湿地旅游这一有效途径来实现,国外针对湿地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较早,在加拿大的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和一九九五年西班牙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就已经提出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并且已经得到非政府以及政府机构的旅游者的重视和认可。

江苏盐城市政府在两千零六年把盐城定位成海滨湿地旅游城市,大力发展湿地旅游的政策战略也在此时被提出。

当前盐城市东部作为亚洲大陆边缘、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湿地已经被世界列入了重点保护区域,盐城市政府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盐城国家生态公园,目前湿地保护区内已经建有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和野生麋鹿保护区,盐城已经成为以多种动物共存、以麋鹿为主的海滨特色生态保护公园。

另外为了有效保护丹顶鹤等珍稀禽类还特设了丹顶鹤保护区,为丹顶鹤等珍稀禽类提供了良好的原始栖息场所的同时,也逐步完善了盐城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观光并且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三)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刺激人们旅游兴起的产业,在城市旅游已然没有新的亮点时,生态旅游是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必经之路。

自从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提出到开始大力的建设和提倡,人们对于生态旅游一词从陌生到熟知和推崇,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生态湿地旅游树立了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促进了珍惜和保护湿地与生态旅游的双重发展。

江苏盐城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部分利益主体在政府部门的控制之外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湿地的建设过程中关于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重于保护,其中围荡造田和围湖造田等不当行为造成了大面积湿地消失,更是对湿地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例如,湿地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丧失。

其次,由于丰富的海滨湿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目前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领域是新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混乱状态,盐城真正自己湿地独有的生态特色并没有形成,盐城应该把怎样才能树立自身的湿地品牌以及形成品牌效应作为今后生态湿地旅游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最后,已经开发的湿地区域出现了扩大化和片面化的景观,这种四处开花的经典选取方法不仅破坏了原始大量湿地经管的破坏,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也不理想。

(一)依据生态旅游潜力优势构建和布置开发格局以已有的海滨湿地旅游资源潜力优势为依据,以呈现栖息地湿地多样化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为目的,构建和布置“点、线、面”形式的开发格局,建立海滨盐城生态湿地的模式和格局基础。

盐城生态旅游应该围绕以麋鹿和国家珍禽两个景区为中心,以沿海滩涂分布格局为基础呈现带状分布的特点,沿重点景区为开发轴线,整体呈带状分布的三个集中旅游功能区:首先,以植物景观为主的芦苇地、丹顶鹤为主的候鸟区、盐文化和盐产品为核心内容的丹顶鹤保护区为开发中心之一,带动森林公园射阳林场、菊香园洋马十里和射阳盐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完成丹顶鹤旅游区域的建设和开发;其次,做好麋鹿保护区域的布置,此区域以麋鹿文化和水浒文化为旅游文化内涵,并且让大丰草堰镇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和大丰港旅游区等旅游资源得以整合,最终促进麋鹿综合生态旅游区的完善和构建;最后,完善布置以中华鲟保护区和东沙岛为核心的综合海滨度假旅游区,该区域以海滨文化为核心,以狭长的滩涂带动弶港镇渔港以及森林公园东台林场等区域的建设。

通过以上三个功能区互相补充形成各有特色的景观与沿海滩涂联结的网络状生态旅游格局。

(二)打造属于盐城特色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盐城的海滨文化、沿海民俗风情、森林生态景观、田园生态景观、海滨湿地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资源都是盐城打造滨海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利用现有资源的优势,挖掘内涵丰富的海滨生态旅游主题。

在观光旅游类产品的开发时,可以说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小型参与自然生态的活动。

可以以东沙为主体向外辐射,例如划定指定海域进行鱼贝捕捞、生态性质的科考和生态性质的探险活动都可以被当作生态旅游体验产品来推广。

另外丰富的海滨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也可以在海滨特色生态环境下开发出来,由于湿地特殊的地貌和环境具有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的价值,这样有利于科技类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生态文化类旅游产品也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要充分挖掘盐城地区民俗海洋文化和盐业文化,创造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特色生态文化类旅游产品。

(三)积极拓展旅游客源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域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奉行大区域的经营理念,牢牢把握海滨生态资源产品的异质特点,通过合理区域旅游系统的建立,最终建立市场的营销共享。

各城市同处于一个区域系统内要做好旅游产品的组合搭配,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群,群内产品要进行优势互补,这样可以将品牌形象以最大的力度托出。

具体可以与文化部门合作创作旅游歌曲和影视作品,还可以举办盐城麋鹿、丹顶鹤文化节以及生态湿地盐城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媒体和网络等多种营销手段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通过拓展新客源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湿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敏感性和复杂性是海滨湿地生态环境固有的特点,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开发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产品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只有将优化、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在完成旅游欣赏活动机会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实现生态湿地的滋养和永恒保护,合理开发和挖掘潜力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湿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立法建设,通过增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湿地保护法制观念;其次,以旅游活动和生态学规律统一规划景区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不同的湿地拥有不同的承载力和不同的功能分区在设计和规划建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保护,不能采取一刀切措施;再次,加强生态湿地环境监控,以及完善环境的评价制度和体系,加强其余内大丰港、斗龙港、新洋港和射阳港的环境监控,在保证湿地开发的稳定情况下,尽量减少开发给生态湿地动植物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要调整、构建、恢复生态湿地的严重退化区域,通过重新设计的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促进湿地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五)逐步完善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旅游环境质量旅游产业内部结构要逐步优化,旅游产业合理发展目标要正确树立,通过配套旅游设施的完善逐步提升旅游外部硬件的支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并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完善和拓宽融资体系和渠道,积极促进旅游业的投入和发展,盐城拥有水产养殖基地、农业生产地、林场、盐场囊括传统产业和行业,当地政府部门以及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产业联动发展战略,以旅游业为核心动力促进传统农林牧副渔融合发展、整合发展,在旅游业的影响和带动下,相关产业凭借自身的优点和特色与旅游业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另外,要重视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社区的承上启下作用,以社区为联结点建立社区参与开发的创新模式,才能最终实现社区活动和旅游活动和谐关系的区域经济和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

湿地生态旅游既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同时也是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动植物物种和湿地景观与一体的旅游模式。

湿地生态旅游的出现既是区域资源的有效优化也是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盐城生态湿地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也同时具备相对理想的区位优势,但是在开发过程中难免遭到部分利益主体的破坏,因此目前的生态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快湿地保护和旅游开法的立法建设,并且加强对湿地以及各个港口的环境监测,只有合理、科学的开发生态湿地资源才能尽可能给栖息地的动植物带来最低的影响。

另外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和加强地域合作以及开发合理的、新的旅游特色产品,通过拓展游客渠道,完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最终实现滨海盐城生态湿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