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历史人物介绍

合集下载

曾国藩——历史人物

曾国藩——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家书》一书收录了曾氏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按内容大抵可分为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章。

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感觉,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有再上演“走兔死,狡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
薄冰,如临深渊。

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国藩复杂的内心世界,该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曾国藩

曾国藩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 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 杨一役,完满无缺。
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 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 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 “曾文正家书及书札......, 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 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 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
唐浩明,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湖南衡阳人, 1946年生,先后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华中师范学院, 后入岳麓书社工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重磅发布,唐浩明以8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 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湘乡派”是近代古文 流派之一,因其代表人物曾 国藩为湖南湘乡人而得名。 湘乡派继承并发展了清代桐 城派古文,扩大了桐城派的 影响。于桐城派标榜的义理、 考据、辞章之外,又加“经 济”一条,使文章内容更加 面向社会现实。为文少禁忌, 奇偶并用,舒展雄厚。
清代姚鼐所编 各类文章总集
曾国藩编选《经史百 家杂钞》,补充了姚 鼐《古文辞类纂》摒 弃经史的缺陷
曾国荃 左宗棠 胡林翼 彭玉麟 李鸿章 刘坤一 罗泽南 李续宾
两江总督,一等伯爵,湘军重要将领 闽浙总督,楚军首领,二等恪靖侯 湖北巡抚,湘军重要将领 两江总督,湘军重要将领 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侯,淮军首领 两江总督,湘军重要将领 湘军将领 湘军将领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 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 运动就此失败。曾国藩、 曾国荃以及湘军的声望此 时达到顶点。
左宗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梁启超: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 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 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 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 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 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 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 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 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曾国藩讲解

曾国藩讲解
1曾国藩谈论洋务的地方很多,而最集中、最典型者则 莫过于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同幕僚宾友的一段谈话 《手书日记》载:“与幕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夷]务。 手书日记》载:“与幕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 余以为欲制[ 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 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 ,艳[ 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 [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 处着眼。 2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 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 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由此可见,所谓洋务, 是由夷务一词转换来的,实际上不仅指外交事务而言, 也不仅指造船制炮等西方科学技术,而是包含着如何 对待和处理外国侵略问题的全部政策与策略。 3曾国藩所谈的上述各点,亦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思想, 而是整个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
南 北 征 战 时 期 的 特 点 : 一 是 危 急
教 公 慰 文 , 事 亲 之 则 , , 道 大 而 宦 , 为 对 情 也 减 家 蓬 不 少 中 勃 免 了 琐 。 好 。 事 升 为 之 官 人 问 以 师 讯 后 之 , 家 讥 进 书 。 德 , 第 修 多 三 业 谈 是 之 部 报 说 中 喜
三河战役是早期湘军主力与太平军主力的一次大对决,
曾国藩让湘军名震天下,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同时,湘军也使曾国藩从儒到戎的完美过度。曾国藩用 他的理学思想给湘军注入了灵魂。 在治军方面,曾国藩认为兵不贵多而贵在精 湘军最初只是由湖南人组成的地方武装,在外作战多年 后,绝大多数仍为湘人。曾国藩这样做把湘军内部矛盾 降到最低。使军队团结在一起 曾国藩不是统兵的人才,但是他是统帅之才。善于处理 将领之间的关系,使得湘军战斗力剧增 湘军愿意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一方面是出于爱国情怀, 但一重要因素还是他们认为跟随曾国藩能摆脱贫苦生活。 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化成了对曾国藩的忠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4课文注释:曾国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4课文注释:曾国藩

课文注释: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累迁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工、刑、吏等部侍郎。

他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太平军起义爆发后,他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

后来,湘军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主力,他也因此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成为晚清首位握有军政实权的封疆大吏,并最终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受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此后,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

他驻营徐州,因师久无功,被李鸿章接替,回任两江总督。

不久,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由“中兴名臣”变成“卖国贼”。

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也是晚清洋务事业的开创者和实践者。

他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他先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后又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他还在江南制造局内设置翻译机构,令中国科学家徐寿主持翻译馆事务,还接受容闳的建议,派遣中国幼童赴美留学。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1872年,病死于南京。

赠太傅,谥文正。

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今人又编有《曾国藩全集》。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曾国潘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一、位高轿低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

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

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

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二、“不要钱,不怕死”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历史人物曾国藩

历史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 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 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 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 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 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 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 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 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 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1.《治学论道之经》 2.《持家教子之术》 3.《疆场竞斗之计》 4.《处世交友之道》 5.《修身养性之诀》
•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 •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 •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久不衰 • “一生爱钱”之谜
曾国藩故居
•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 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 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 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 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 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 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 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 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 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
•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 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 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 吉士。
•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1月21日,接 帮办湖南团练旨。 • 1861年(咸丰十一年)51岁,9月5日, 湘军攻陷安庆。12月,在安庆创办内 军械所。 • 1870年(同治九年),60岁,6月,天 津教案发生,奉命前往处理。 •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3月12 日,在两江总督府逝世,追赠太傅, 谥文正。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

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

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

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

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

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

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

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

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

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1811年-1875年)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史书记载极为丰富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曾国藩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领导的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以严密的组织、精确的计划和灵活的战术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他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军事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对于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曾国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主政湖南、湖北期间,通过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进行官员考试,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以理服人”的治理理念,通过理性讲述和说服来实现统治的目的。

其政治手法非常灵活多样,取法于西方和中国传统,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可观的成效。

他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也被后来的政治家所吸收和借鉴。

第三,曾国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他创建了“士官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军事科学的人才。

同时,他还创建了讲学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曾国藩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权威和集权,对于民主制度和平等原则的认同较低。

他在军事上的严厉措施和镇压手段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此外,他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中,采取了一系列以屠杀为主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了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历史人物曾国藩

历史人物曾国藩
我看近现代历史人物—
目录
• • • • • • • 1人物介绍 2成就贡献 3名言语录 4人物轶事 5遗嘱、家训 6历史地位 7历史评价
曾国藩个人介绍
曾国藩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 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 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 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 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 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因此 曾国藩从小熟读经书,博学多闻。后来入仕为 官,官至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曾国藩历史地位
1近代化的开拓者 2网罗培育使用人才高手 3持家教子的成功者
近代化的开拓者
• 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 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 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 • 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开阔眼界 • 安排第一批留美幼童 • 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
网络培育人才高手
•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 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 和作用最大的幕府,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 华为招揽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上书 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 例如:李鸿章、左宗棠、等谋略军需人才, 也有李善兰等一流学者和科学家
持家教子最大成功者
•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 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 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 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 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象曾纪泽、曾广均 、曾约农、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 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明,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 湘军威震天下。由此,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 后人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历史人物曾国藩

历史人物曾国藩

政治理念
• 曾国藩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 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 主张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 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 用,兵力与兵法
文学成就
•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 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 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 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 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 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 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 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 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 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 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 《日记》、《奏议》、《家书》、《家 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 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 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 》、《五箴》等著作。
思想学术
• 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 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 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 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 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 ,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 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 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 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 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 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 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近代历史人物曾国藩课件

近代历史人物曾国藩课件

曾国藩的文化活动
1
文化教育事业的成就
曾国藩致力于文化教育,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如《岳麓山诗史》等。
2
曾国藩对书法、诗文的研究
曾国藩十分擅长书法和诗文,他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3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功不可没,对维护民族精神文化也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曾国藩的家族与后代
家族和家风的特点
曾国藩家族和家风特别重视家教和文化传承,注重家族间的合作和良好关系。
后代的职业和成就
曾氏家族后代承袭了家中人才辈出的优良传统,有的成为学者和教授,有的走上了政治和企 业方面的道路。
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曾氏家族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多方面,无论是在政治、历史和文化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
结束语
征讨太平天国的经历
曾国藩是太平天国战争中杰出 的一员,他通过多次大规模的 战役和战术让太平天国势力大 受削弱。
对清朝军队的改革
曾国藩提出以兵制兵的思想, 强调严格训练,深入实践,最 终为清朝军队的改革开辟了一 条新路。
曾国藩军事思想的特 点
曾国藩在军事行动中注意讲究 战术的配合和灵活变化,注重 区分敌我和把握战局。
1 曾国藩对中国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曾国藩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他的事迹时至今日仍引人深思。
2 曾国藩精神的倡导与传承
曾国藩倡导励志向上、自我超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3 未来对曾国藩的研究展望
曾国藩的思想、著作和成就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和传承的。
曾国藩思想
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曾国藩崇尚儒家思想, 并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 调内圣外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介绍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介绍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趁机组建 了湘军,并亲自 领导了镇压起义
的行动
改革与洋务运动
改革与洋务运动
1
除了政治功绩,曾国藩还是一位改革者和洋务 运动的推动者
2
他认识到清朝的腐败和落后,主张学习西方技
术和文化,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措施
3
他重视军事、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发展,积极 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具有丰富思想和卓越 才能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力和贡献不仅仅局 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 展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 影响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 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他还 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和处世智慧的人。他的家 书、日记和言行录等文献 中,记录了他对于人生、 处世、教育等方面的深刻
思考和见解
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曾国藩也非常重视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品德、 注重实践、贯通中西、倡 导自学"为核心
他还提倡贯通中西,认为 只有将中西文化融合才能 更好地培养人才
12
+
34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培养品德,即"以德为先",
同时注重实践,强调"知行 合一"
此外,他倡导自学,认为 只有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
能不断自我提升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对于曾国藩的评价,除了前面提到的功绩和争 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有人认为曾国 藩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 时,也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和现代化改革,展现 出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他在维护 封建统治的同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于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

关于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关于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轶事典故审鸡蛋案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

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

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

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

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

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家营造的。

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潢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所刻薄。

新屋建成的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南京做皇帝。

那天,看热闹的人很多,站在大门口的一个乡民见大门很高很宽,就希奇地问:这张大门怎么要开这么宽?一位对曾府心怀不满的徒弟就说:门宽好出丧么!师傅听了,觉得这个良心不能丧,就马上把不吉的话断过来:是的,门宽好出丧,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

乡里的习俗,对房屋上梁的赞语灵一半,而咒语是全灵的。

曾府的人听得上梁的赞语是要到京里做皇帝;对大门的赞语是:万年死一双,非常高兴,马上把匠工师傅连同徒弟伢子都召进堂屋里,用上乘的酒、茶,盛情地招待了一番。

历史人物曾国藩

历史人物曾国藩

保故 大 曾 护居 影 国 单巳 响 藩 位被 的 是 。列 历 我 为史国 全人近 国物代 重,史 点曾上 文国有 物藩重
曾国藩故居全貌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 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 府,坐落在位于湖南省娄 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 富托村,是典型的沿中轴 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 群体,始建于1865年。整 个建筑包括门前的半月塘、 门楼、八本堂主楼、三座 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 鳥鹤楼、棋亭、存朴亭等, 占地面积4万多平米,建 筑面积1万平米。富厚堂 是全国保存无几的〝乡间 侯府〞。
曾国藩是著名的政治家。 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 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提 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危急之时,需用德器 兼备之人,倡廉政之风, 行礼治之仁政。他要求〝 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 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 争的冲击,他一方面十分 痛恨西方人的侵略,另一 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பைடு நூலகம்科学技术。
曾国藩出生于地主家庭,自 幼勤奋好学,六岁入塾读书, 八岁读八股文、诵五经。曾 先后在湘中秀才、举人,后 至京会试,几经落第,最后 成功,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 道光皇帝拔置第二名。他既 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 介儒生,依靠自己的刻苦努 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 了功名,踏上了仕途。
曾国藩在官场上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他升官最快, 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 官至二品。他做官最稳, 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 三代君王,历时34年,维 持了苟延殘喘的清政府统 治。他的政绩卓越,实现 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杇〞的大事业。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
出生于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 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清朝战 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书法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 一,官至一品,升至两江总督、直 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 勇侯,谥曰文正。评论家评论:如 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 代历史上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 第一人,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 和影响。毛泽东说:〝予于近人, 独服曾文正〞,表达了对巳故乡人 推崇之情。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 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曾国藩【东梦人物志

曾国藩【东梦人物志

曾国藩【东梦人物志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六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着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步入仕途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

七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

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思想,文学成就及后人评价
•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 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 卫之道。 •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 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曾国藩
•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 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 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 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 出生地:湖南长沙府湘乡县
• 出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 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 在家识字读 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 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 三人遂成好友。 •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 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 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 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 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 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 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 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 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 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 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 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
•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 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 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 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 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 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 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 •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 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 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 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 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 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 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 《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 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 曾国藩。
•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 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 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 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 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 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所著有《求 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 《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 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 《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 道》、《五箴》等著作。
• 曾国藩根据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的特点,采用了“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 画河圈围”的对策,但最终全部失败。后来,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 里防线”,企图借此天堑消灭捻军。 • 一天,曾国藩从《商水县地图》上看到曾庄、曾楼村的村名,随修书差 人送至商水城西曾庄,邀了几个老翁赴周口议事。议事间,曾庄来人知道是 曾国藩的用意是与他们认宗。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能有这么威武的同族亲 近人,曾庄人还愁什么光不能沾到呢,于是他们齐跪在地拜见曾国藩。 • 1867年(同治六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 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 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 1868年(同治七年)58岁 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 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 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 拉氏与同治皇帝。 • 1871年(同治十年)61岁 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 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抵上海。 •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 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 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 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 选送事宜”。 • 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 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 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 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 人欧阳氏合葬。

•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 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 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 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 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弟曾国葆病死于雨 花台湘军大营。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 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 所不知矣!” • 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太平天国至此被彻底失败。 • 1865年(同治四年)55岁 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 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 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 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 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 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 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 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 1866年(同治五年)湘军总领曾国藩奉令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 权身份,督师剿捻。曾国藩根据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的特点,采用了“重 点防务、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的对策,但最终全部失败。后来,他在周口西
内忧 •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 • 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 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 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 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 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 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 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 此中佼佼者。• •••源自••• •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 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 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 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 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 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 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 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 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四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 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 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 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 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五年)45岁 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 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 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六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 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