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摘要

本文在充分了解问题背景和参考资料前提下,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进行设计,从而制定软着陆各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最后运用协方差分析法对所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针对问题一,我们首先根据近月点、月心和着陆点在同一经度平面的特点,以此

平面为基础建立月心坐标系,将空间位置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然后在嫦娥三号

θ=,软着陆的主减速段建立动力学模型,求得主减速段末端位置到近月点的极角7.53

再结合地理和几何知识确定出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位置为19.51,36.59

W N,距月球表面15km;根据远月点和近月点的对称关系,易得远月点位置为160.49,36.59

E S,距月

球表面100km。最后,运用牛顿定律求得嫦娥三号在近月点速度大小为1.6725/

km s,

其方向垂直于纵坐标轴水平向右;同理可得在远月点速度大小为1.6334/

km s,其方向垂直于纵坐标轴水平向左。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确定嫦娥三号软着陆的始末状态,初步确定软着陆轨道主要由主减速段的抛物线轨迹和后面各阶段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轨迹两部分组成。然后对软着陆轨道进行离散化,以最少燃料消耗为目标函数,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和优化模型。接着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轨道设计的仿真计算,得到月心距、极角、径向速度和横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这四个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对软着陆轨道进行详细刻画。最后结合问题一得到的结果和以上四个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制定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针对问题三:要求对问题二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首先由协方差分析法原理确定影响误差主要有: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通过计算向月飞行轨道误差的协方差迭代方程、检验其显著性与分析敏感性结果可知,需要对问题二所设计的轨道和控制策略进行中途修正和改进。

文章的最后,对三个问题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非线性规划最优控制策略遗传算法协方差分析

一、问题重述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嫦娥三号在软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

m s,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

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嫦娥三号的预定软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其软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软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软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软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你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

(1)确定软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你们设计的软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二、问题分析

2.1问题一分析

问题一要求确定软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首先我们根据近月点、着陆点与月心组成的平面过19.51W将月球平均分成两半,以此平面为基础,建立月心坐标系,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得到嫦娥三号在近月点与远月点的速度的大小。根据在引力场中的动力学方程,建立嫦娥三号在月球引力场中软着陆动力学模型,最后结合几何知识求解得到远月点、近月点的具体位置。

2.2问题二分析

问题二要求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由题设和附件所给的图可知,嫦娥三号的轨道主要由抛物线轨迹和垂直月球表面的直线轨迹合成,所以可在问题一所建立的月心坐标系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求出主减速段的抛物线轨迹方程,进而考虑将着陆轨道离散化,以燃料消耗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出嫦娥三号运行的月心距、极角、径向速度和横向速度这四个运行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对着陆轨道进行更详细的刻画。最后,结合问题一的结果和上述分析结果,来对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进行制定。

2.3问题三分析

问题三要求对问题二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首先分析影响嫦娥三号运行轨迹的影响误差主要是: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考虑利用协方差分析法计算这两个误差的协方差迭代方程,最后再检验其显著性和敏感性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对问题二所设计的轨道和控制策略进行中途修正和改进。

三、模型假设

1.假设太阳和地球的第3天体引力摄动忽略不计;

2. 由于月球的形状扁率为1/96

3.7256,假设月球近似球形,质量均匀分布;

3. 假设月球自转速度与非球形摄动忽略不计;

4. 假设嫦娥三号在一个平面内运动,不考虑侧向运动。

四、符号说明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5.1.1模型准备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是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产生。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即:

122M M F G r

=, 其中F 为两物体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即万有引力,12M M 、为两物体的质量,查阅资料[1]知11226.6710G N m kg -=⨯⋅⋅,r 为两物体间的距离。

5.1.2嫦娥三号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建立

求解嫦娥三号在近月点与远月点的速度,主要考虑软着陆过程的主减速段。当嫦娥三号在月球引力场运动时,嫦娥三号的尺寸远小于其重心和月球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因此视嫦娥三号为质点。

已知条件告诉我们,嫦娥三号在近月点15公里处以抛物线下降,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嫦娥三号在近月点15公里处下抛的临界条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