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史论及史学研究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社会特征的理解,因此体现了对文明史观的考查。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因此①正确;屈原在治国上追求“美政”, 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因此②错;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 其政治体制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③错;雅典民主制的重 要条件是城邦制度,也与“小国寡民”相关,④正确。 [答案] C
A.是新中国第一个征婚启事,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B.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民众冲破保守的思想观念走向开放 C.符合西方人的认知标准,是西方自由民主的体现 D.手段新颖,择偶标准时尚,有创意,胆子大,很新潮
[思路点拨] 这则启事的出现使西方认识到,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不 仅是政策的变化,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与进步。这则启事让世界感到 了中国的进步,引起了轰动效应,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虽有一定合理性, 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这则启事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的巨变,并非仅仅 好奇而已;启事与西方民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择偶标准问题, 排除D项。 [答案] B
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1981年1月8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刊登四川永川县(今重庆永川 区)丁乃钧的征婚启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征婚启事。新华社用英文电稿, 转发了这则启事,丁乃钧因此成了世界各大通讯社报道的对象,立即就在全 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你认为下列选项哪一个是这则启事引起世 界轰动的原因( )
1D
6C 本题属于史学研究论证题。题干中的家蚕是考 古遗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排除D证明当时 可能已有人工养蚕的现象,C正确。从家蚕的发现 并不能证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排除B,也不 能证明丝织业的地位问题,排除A。
7B 材料的大意是记载历史要记录经世之大略以使 后人能得其失之枢机以效法,从中可以得知历史研 究应该与现实相联系,学以致用,故B正确。
5.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认为, 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
系。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
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
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 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C.整体史观 B.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思路点拨] 由“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密切联系整体的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 构历史过程的信息资料。 1.史料的分类 (1)一般可分为: ①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 文物等。 ②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③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 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④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2)另一种分法: ①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 分文献史料。 ②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2.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史学探究的第一步,对于给出正确的结论作用很大 ,基本的过程包括:
(1)提出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只有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够为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提供方向和目的。 (2)史料的搜集:主要包括利用工具书、追踪搜集(与问题关联的史料)、
2.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如果说唯物史观以
社会形态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
1.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
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 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 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等。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
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 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
[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李大钊史学观点的理解。 理解题干材料,可知李大钊以社会生活的视 角关注历史的发展,主要体现应为社会史观。 2A 阿隆是批判的历史哲学家,上述观点体现 了他历史没有任何必然性,有的只是可能性 的东西的观点,B是属于西方史学所谓的科学 的历史时期C错误是因为和阿隆的观点相反D 错误,阿隆正是把理解放在首位。
平时阅读搜集、调查采访、利用互联网等。
(3)史料的整理:史料的整理主要是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按资 料性质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按专题性质整理等形式。
(4)史料的鉴别: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
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 别。
(2011年高考安徽卷)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
(2011年高考浙江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C.①④ B.①③④ D.③④ ③罗马法的基础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小国寡民”的历史概念,进而考查对农业文明时
11B依据材料信息查找诏令古代帝王皇太后或 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可知道应该从史 书中去查找,即从史部中去查阅。 12A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 的影响随着相对论的传播,由此可见西方近代 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故选 A
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 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1年高考安徽卷)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 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思路点拨]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为知识性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的形成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B项错;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 难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争夺,而非科技发明,C项错;D项表述 正确。 [答案] D
史观史论及史学研究 主题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
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
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观已从
单一走向多元,在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史观(或称革命史观)基础上, 又出现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亦称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 史观、生态观等五种新史观。这些新的史观,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 架性认识。
2.历史认识
历史认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历史研究者存在着阶级阶层、国家民族等的差 异,对于其得出的历史认识有很大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研究方法,运用计量史学得出的结论,与 运用比较史学得出的结论就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运
用革命史观进行研究就会给予较高的评价,而给予洋务运动较低的评价;
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012海南单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 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 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A
4.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 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 所有问题。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
位,那么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的。 全球史观最早是欧美史学家摈弃欧洲中心论的产物,希望用“世界的欧
洲”代替“欧洲的世界”,全球史观的出现推动了世界史学的发展,对于反
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史学具有积极意义。
(2010年高考海南卷)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 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
但是运用现代史观,则会给太平天国运动较低的评价,而对洋务运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给予较多认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占有更多的史料,正确地甄别史料的真 伪则能获得较高史学成果,否则就会形成相反的结果,唐代史学理论家刘 知几所说的“史才、史学、史识”一个也不能少。 4.时代的局限性:时代局限性是不可能突破的,就像我们生活在当下21 世纪,我们既不能复古,也不可能回到19世纪,或是超前进入22世纪;同 时,一个时代有其特有的时代环境,推动着历史的进程。评价历史人物一 定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下,而不能以现在环境下的所思所想过分地苛 责古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生产关系推动生产 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原 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阻碍。这时,生产关系 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 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2)阶级斗争理论 ①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相应的对立阶级。 ②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 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 于经济基础。
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和“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可知两位历史学家均强调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C项正确;A、B
、D三项显然与题干中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C
3.现代史观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 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 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
遇过的事的纪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
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释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思路点拨] 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人们对历史的认 识也在不断地变化,这是“曾经遭遇的事的解喻”时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B、D三项也是原因,但C项更符合题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