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原理、方法和过程,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layout 设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熟悉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了解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选址和 layout 设计;(2)能够分析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安全生产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垃圾填埋场设计教材作为主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4.实验设备:配置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特别是填埋场的运作原理和环境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填埋场的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了解相关环保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填埋场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化版的填埋场模型,展示其对填埋场运作原理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认识到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教学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弃物基本概念:介绍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环境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弃物管理概述”2. 填埋场运作原理:讲解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3.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及防治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4. 填埋场设计与模型制作:学习填埋场设计原则,分组设计简化版填埋场模型。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5. 环保法规与废弃物处理: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相关法规,探讨法规对填埋场的影响。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概念、组成及运作原理;2. 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3. 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政策在垃圾处理方面的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提高环保意识;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垃圾处理问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2.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达成课程目标,实现学习成果的分解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基础知识: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组成及运作原理,垃圾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2. 垃圾分类与处理:垃圾的分类方法,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3.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对土壤、水源、大气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节“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
4.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垃圾填埋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案例,了解垃圾处理现状和问题。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填埋场设计报告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填埋场设计报告固废污染控制工程是现今社会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负责处理和控制各种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处理。
填埋场设计作为固废污染控制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减少固废对环境的危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本文将针对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填埋场设计报告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填埋场是一种将固体废物安全、卫生地堆积在地下经过处理和控制后的场所。
基本上,填埋场是一种用来处理人类生产的所有可回收废物以及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固体废物的设施。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用途,填埋场可以分为普通垃圾填埋场、危险垃圾填埋场、特殊废物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等等。
2. 填埋场设计的重要性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首先,填埋场不仅有着处理和储存废物的功能,同时还要控制固废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避免对周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填埋场的设计需要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样才能保证填埋场的长期运行和使用。
最后,填埋场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填埋场设计的要素和流程填埋场设计的主要要素包括填埋场选址、设计参数的选择、填埋场构筑物的设计、雷达监控设施的设置等。
具体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填埋场选址。
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和用途,避免填埋场与水源、敏感区域和靠近人口的区域存在交集。
(2)设计填埋场参数。
填埋场参数包括了填埋深度、填埋方式、供氧方式、液体过滤系统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适时调整。
(3)设计填埋场构筑物。
填埋场构筑物包括了防渗层、排气管道、垃圾场门等。
构筑物的设计必须满足堆积排放物的需求,同时确保其稳定和安全性。
(4)设置雷达监控系统。
为满足监控需求,需设置雷达监控设施,为对填埋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4. 填埋场设计的运营与管理填埋场的设计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优化。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及填埋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如何评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废处理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问题的紧迫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需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介绍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章2. 固废处理原理:讲解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章3.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
- 教材章节: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4. 环保法规与政策:解读我国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 教材章节: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章5. 固废处理技术改进:探讨现有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介绍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Content前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2.3项目设计要求 (8)3、填埋场的选址 (8)3.1场址禁设地区 (8)3.2选址条件 (9)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4.1防渗工程 (12)4.2水平防渗 (12)4.3垂直防渗 (16)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8、封场工程 (24)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附图 (27)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土建工程、防渗系统等关键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垃圾处理政策及垃圾填埋场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垃圾填埋场平面图和剖面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与环境保护学科实践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的作用与意义-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程2. 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 填埋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 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填埋场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排放3. 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 填埋场设计流程与规范- 填埋场土建工程设计要点- 填埋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4.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项目与方法- 填埋场运营与管理要点-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5. 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 垃圾处理政策概述- 填埋场相关法规与标准- 政策对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影响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上)第三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下)第四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第五课时: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第六课时: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相关知识。
固废垃圾填埋场课设
固废垃圾填埋场课设固废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
它是将垃圾运输到指定的地点,通过控制填埋过程来达到垃圾减量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固废垃圾填埋场通常由垃圾填埋区、沉降区、封闭区和控制区组成。
垃圾填埋区是固废垃圾填埋场的核心区域,用于垃圾的堆放和填埋。
在填埋过程中,垃圾被连续堆放在指定的区域内,并定期进行压实处理。
填埋区的厚度和密度需要根据垃圾的种类和填埋场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填埋效果和稳定性。
沉降区是用来处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的区域。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气体,同时垃圾中的水分也会渗出,形成废水。
沉降区通过设置管道和设备来收集和处理这些废气和废水,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封闭区是为了防止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气体和液体外溢而设置的区域。
封闭区通常由防渗膜、排水系统和覆土等组成,可以有效地阻止气体和液体的外溢,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
控制区是用来监控和管理整个填埋场的区域。
控制区通常设有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填埋场的气体、水质和周边环境的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填埋场的问题,保证填埋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固废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填埋场地,考虑地质和地下水等因素,以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需要制定科学的填埋方案,合理安排填埋区、沉降区、封闭区和控制区的布局,确保填埋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管和维护,以确保垃圾处理的效果和环境的安全。
固废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确建设和管理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因此,在进行固废垃圾填埋场课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为实现垃圾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填埋场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填埋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课程设计填埋场的基本知识,包括填埋场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环保要求等。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填埋场的定义和分类;b.掌握填埋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c.理解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d.熟悉填埋场的环保要求和监管政策。
2.技能目标:a.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填埋场设计;b.能够评估填埋场的环保效果和运营效率;c.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填埋场设计和运营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b.使学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对环境的重要性;c.激发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2.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3.填埋场的环保要求和监管政策;4.填埋场设计和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一课时: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第二课时: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第三课时:填埋场的环保要求和监管政策第四课时:填埋场设计和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环保要求等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填埋场设计和运营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3.讨论法:学生讨论填埋场的环保效果和运营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4.实验法:如有条件,可安排学生参观填埋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报告、案例等;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如有条件,可安排实地参观填埋场。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体废物课程设计填埋场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基础作业和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课程设计填埋场知识的掌握程度;4.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1.选址和计算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 1km (参照德国标准) 以外或者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者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
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再也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 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者最大洪泛区之外,或者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者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
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 1m 的沼泽区之外。
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
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 10-8m/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其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对垃圾填埋场的了解和相关技术的掌握,对于推进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介绍、运行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理和处理技术,并能够掌握相关工具和方法,为未来从事环保工作或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1.1 填埋场定义和分类1.2 填埋场建设与管理1.3 填埋场环境污染问题2. 垃圾填埋过程2.1 垃圾填埋原理2.2 垃圾堆积与压实2.3 水分控制与渗滤液收集2.4 垃圾气体处理与利用3. 垃圾填埋场技术手段3.1 覆盖层材料与设施3.2 渗滤液处理设备3.3 垃圾气体收集与利用技术3.4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4. 实践操作环节4.1 填埋场现场参观4.2 填埋场操作模拟演练5. 综合案例分析5.1 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5.2 现有填埋场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三、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手段等内容。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到实际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参观和实地操作,让学生深刻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理和具体操作过程。
3. 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等方式,研究垃圾填埋场的案例和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1. 课堂作业: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组织学生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实地操作,并根据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3. 综合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垃圾填埋场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综合报告,并通过口头答辩形式进行评估。
五、课程设计教材和参考书目1. 《环境工程概论》,王世明等著2.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王丽等著3.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张晓光等著4. 《垃圾填埋场管理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六、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理和处理技术,为未来从事环保工作或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书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描述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解释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分析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气体排放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学仪器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和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其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其对垃圾处理方法提出创新性建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
3.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气体排放等。
•导言: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垃圾填埋场的功能和分类。
•第二部分: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第三部分: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用于探讨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垃圾填埋场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处理问题的实际情况。
4.实验法:通过实验方法和科学仪器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的垃圾填埋场教材,提供基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垃圾填埋场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固废课程设计山谷填埋场
固废课程设计山谷填埋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山谷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山谷填埋场的结构、工作流程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关于山谷填埋场的政策法规及相应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山谷填埋场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山谷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山谷填埋场处理方案,为固体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对山谷填埋场技术持开放态度,积极学习新知识。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固体废物处理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山谷填埋场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山谷填埋场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固体废物的分类、山谷填埋场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2. 山谷填埋场结构与工作流程:详细讲解山谷填埋场的结构、布局及其工作流程,分析山谷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3. 山谷填埋场环境评价与政策法规:介绍我国关于山谷填埋场的政策法规,分析山谷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环境评价。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三节“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山谷填埋场案例,使学生了解山谷填埋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固废填埋场的课程设计
固废填埋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固废填埋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固废填埋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关于固废填埋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固废填埋场资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处理固体废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未知,积极创新。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具体分解为以下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固废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环境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分析固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关于减少固废填埋场污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汇报。
4.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固废填埋场基础知识:- 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特点。
- 固废填埋场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固废填埋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原则及结构组成。
- 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3. 固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填埋场对地下水质、土壤和大气的影响。
- 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4. 我国固废填埋场相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关于固废处理的政策及法规介绍。
- 固废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相关规定。
5.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第一课时:固废填埋场基础知识及分类。
- 第二课时:固废填埋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三课时:固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环境影响,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管理的认识和态度。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掌握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流程;c.认识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技能目标:a.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垃圾填埋场及其适用场景;b.能够评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效益和 drawbacks;c.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处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b.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的意识;c.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管理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分类及各类填埋场的特点。
2.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讲解垃圾填埋场的工作流程、设备及其功能。
3.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垃圾填埋场的防治措施:介绍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5.固体废物管理:讨论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技术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垃圾填埋场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2.讨论法:学生就固体废物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环境影响。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以拓展知识面。
固废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固废填埋场的作用、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固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3. 学生能了解我国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废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2.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掌握固废填埋场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法;3. 学生具备初步设计固废填埋场及其配套设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通过学习固废填埋场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合作,对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处理概述:介绍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处理方法,重点讲解固废填埋场的概念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2. 固废填埋场类型及工作原理:讲解不同类型的固废填埋场及其工作原理,以实际案例展示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行。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废填埋场设计与运行。
3. 固废填埋场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固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介绍相应的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废填埋场环境影响及防治。
4. 固废处理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解读我国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探讨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废处理政策法规与产业发展。
5. 固废填埋场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固废填埋场案例,分析其选址、设计、运行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问题。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填埋场设计报告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填埋场
设计报告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中,填埋场设计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填埋场是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处理固废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填埋场设计报告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以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填埋场主要由填埋体、底部防渗层和覆盖层组成。
填埋体是放置垃圾的空间,底部防渗层可以阻止垃圾渗漏,覆盖层可以减少气味和环境污染。
在设计填埋场时,需要根据垃圾类型、垃圾总量、垃圾生成量和处理周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
同时,需要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地下水质量等方面,科学制定出填埋场的位置、尺寸和结构。
底部防渗层是填埋场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底部防渗层能够防止垃圾渗漏,减少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底部防渗层的材料选择和加固措施决定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覆盖层可以减少气味和环境污染,也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垃圾中,降低填埋场的环境影响。
在设计覆盖层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稳定性、耐腐蚀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除了填埋体、底部防渗层和覆盖层外,填埋场设计还要考虑垃圾收集和运输、垃圾处理和环保监管等方面。
要有效地避免填埋场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措施。
填埋场设计是固废污染控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未来,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填埋场的设计也将越来越注重生态合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题:垃圾填埋场一、概述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固废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建设和管理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固废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管理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或进行相关研究的学生做好铺垫。
二、课程设计目标1. 了解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垃圾填埋场的规划与设计方法;3. 理解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管理措施;4. 掌握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和监测方法。
三、课程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1.1 垃圾填埋场的概念与分类1.2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2. 垃圾填埋场规划与设计2.1 城市固废处理规划与布局设计2.2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与场地准备3.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及管理3.1 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的影响3.2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4. 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与监测4.1 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流程4.2 垃圾填埋场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手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讲授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垃圾填埋场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实地调研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对垃圾填埋场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将包括课堂表现、实习报告、设计论文以及期末考核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的案例资料、实地调研所需的设备和场地,以及相关的专业教材和学术期刊等。
七、总结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固废处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垃圾填埋场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前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2.3项目设计要求 (8)3、填埋场的选址 (8)3.1场址禁设地区 (8)3.2选址条件 (9)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4.1防渗工程 (12)4.2水平防渗 (12)4.3垂直防渗 (16)5. 渗滤液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18)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与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如此 (23)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8、封场工程 (24)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附图 (27)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某某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与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址和计算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 (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
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
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 的沼泽区之外。
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
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 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达到,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选址的程序(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地址的选定与所需容积目前该城市人口70万,人口增长率%,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0年,覆土与垃圾压实之比为1:5,填埋高度为10m ,地上3m ,地下7m ,取W 为0.6kg/d*人,垃圾增长速率%。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西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所需的场地体积为:第n 年人口=70*(1+)n单位:万第n 年人均垃圾量=*(1+n*365,单位:kg()r 1DWP365V +⨯⨯==垃圾压实密度每年垃圾产生量式中:W-垃圾产生率(kg∕d人);P-城市人口;D-压实后垃圾的密度,取1000(kg∕m3);r-覆土与垃圾之比。
每年所需的场地面积为:V A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后的20年中,垃圾的累积产量为万吨,平均日产垃圾量约为700T/d,根据本地垃圾成分和所选用压实设备,垃圾填埋压实密度按 t/m3计,覆土量比例按20%计算,累计覆土总量万m3,总填埋量为万m3。
填埋场预计填埋深度8-10m,取10m填埋用地面积为A=V/H=*104/10=612650m2填埋工艺流程设计见说明书附录填埋单元设计:填埋作业单元:每一个工作日作业完成时形成的填埋体基本单位。
每天的垃圾填埋压实后进行日覆盖,覆盖后形成一个填埋单元。
例如设计垃圾填埋场的日处理量为700t/d,则考虑设计填埋单元为:长×宽×高=××3.0m(考虑机械作业要求)。
其中:填埋垃圾量为:()×()×()=703m3覆土量为:考虑覆土为0.37m×(×+×+×)+^2*(20+14+3)*4=137m3覆土比例为:137/700=20%。
填埋单元的形成过程:推土机将运来的垃圾在规定的地域平面内堆成0.5m厚的薄层,用压实机压实。
然后再铺垃圾,再压实(用压实机压实前,可用推土机预压实),直到堆到设计高度2.63m时,再覆盖0.37m厚土壤压实。
2.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填埋区基底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规范》规定,场底地基是具有承载能力的自然土层或经过碾压、夯实的平稳层,且不应因填埋垃圾的沉陷而使场底变形、断裂,场底基础表面经碾压后,方可在其上贴铺人工衬里。
场底应有纵、横向坡度。
纵横坡度宜在2%以上,以利于渗滤液的导流。
实际设计建设中,长宽一般为300~400m 或更大,如按2%坡度进行设计,则场区两端高差在6~8m 或更多。
受地下水埋深土方平衡及整体设计的影响,场区两端高差过大会造成较大的困难。
根据北京填埋场(安定、北神树)建设经验,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底纵向主要坡度为1%~%时可以保证渗滤液排顺畅[5]。
为确保填埋场安全,考虑到填埋场土体条件较差,需要对其整形,坑底及周围进行平整,取土同时作为坑四壁局部填土、每日覆盖用土和最终覆盖用土。
填埋区底部按设计高程完成基底工程以后,底部要求平整,以利于防渗膜的铺设。
填埋场的防渗系统填埋场防渗系统,不仅要能防止渗滤液渗出污染地下水,还要防止地下水涌入填埋场。
场底防渗系统主要有水平防渗系统和垂直防渗系统两种类型。
水平防渗系统是在填埋区底部及周围铺设低渗透性材料制作的衬层系统。
垂直防渗系统将密封层建在填埋场的四周,主要利用填埋场基础下方存在的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将垂直密封层构筑在其上,以达到将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控制在填埋场之内的目的,同时也有阻止周围地下水流入填埋场的功能。
防渗层的建设方法多种多样,采用何种工艺方法建设防渗层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不管使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最终达到的目的是渗透系数K f 小于规定标准,我国要求K f 小于10-9m/s 。
[5]同时要考虑: 1)使用寿命。
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封场后要求的防渗层的寿命,以及本身的可靠性。
2)与填埋场的相容性。
选用的材料不能被填埋物侵蚀,由于渗滤液的性质不稳定,所以选择的材料要适应渗滤液的各种性质,如抗酸、抗碱等。
3)场地条件及气候条件。
4)建设费用。
防渗材料的选择既要达到防渗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合理,厚的土工膜具有更好的防渗性能,但必将提高建设费用。
防渗材料防身材料多种多样,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两类:黏土与人工合成材料。
黏土除天然黏土外,还有改良土(如改良膨润土等);人工合成材料种类很多,如高密度聚氯乙烯(HDPE )、低密度聚氯乙烯(LDPE )、聚氯乙烯(PVC)膜等,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填埋场最常用的是高密度聚氯乙烯(HDPE )膜。
实际上,大部分填埋场所选用的防渗层材料均是黏土和HDPE 膜。
1、黏土粘土是土衬层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具有低渗透特性。
填埋场黏土衬层分为两类:自然黏土衬层与人工压实粘土衬层。
自然黏土衬层是具有低渗透率、富含粘土的自然形成物,其渗透率应小于或等于cm 10110176--⨯⇒⨯。
一般来说,天然粘土层和岩石层是否均一以及是否具有较低的渗透率,是很难检测验证的,仅仅使用自然黏土衬层作为填埋场防渗层是不可靠的。
2、人工合成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 )膜是人工合成材料中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防渗材料,它能有效阻止渗滤液的渗漏。
美国环保署于1982年停止单独使用黏土作为有害废弃物处理场的防渗材料,并规定所有填埋场必须有一层防渗衬垫,在填埋场封场后,也必须采用防渗层进行封场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
[7]HDPE 膜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抗环境应力开裂和良好的弹性,随着厚度增加(一般范围在-2.5mm ),其断裂点强度、屈服点强度、抗撕裂强度、抗穿刺强度逐渐增加。
垃圾填埋场一般采用-2.5mm厚的HDPE膜作衬垫层。
[7]材料类型渗透系数K(m/s)对库容的影响抗穿刺能力应用范围HDPE膜1×(10-13-10-14)较小较差整个基底层防渗压实黏土1×(10-6-10-7)较大较好场底防渗防渗系统构造防渗层组成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1、单层HDPE膜防渗层2、压实粘土防渗层3、双层HDPE膜(中间含HDPE网格)与压实粘土构成的复合防渗层4、双层HDPE膜与压实粘土构成的复合防渗层5、HDPE膜与压实粘土构成的复合防渗层6、双层HDPE膜(中间含HDPE网格)防渗层单层HDPE膜防渗层结构简单、施工容易、投资较省,但是其防渗安全性差,一旦HDPE膜某处受损,下面的自然土层渗透系数大,垃圾渗滤液很容易通过HDPE膜的破损处渗出,使整个防渗层失去防渗作用,这种防渗层目前也很少采用。
复合防渗层结构复杂,施工也较难,投资相对较高,但其防渗安全性很高。
因为即使单层HDPE膜发生破损,但很快渗滤液会遇到另一层HDPE膜或者压实粘土层,阻止渗滤液继续渗漏,整个防渗层仍能有效发挥防渗作用。
复合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示意图复合衬里(库区边坡)系统示意图单层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示意图单层衬里(库区边坡)系统示意图场地防渗系统法案的选定在本设计中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可以知道:土壤渗透系数为×10-4 m/s,故k=×10-2>10-5cm/s属于渗漏性场地。
场区地下水位较低,离地面仅0.8m,此填埋场没有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也无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因此也属于渗透性场地,故不宜采用垂直防渗系统,而采用水平防渗系统。
由于度量粘土衬层渗透性的主要指标是渗透系数,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可知道,天然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7cm/s并且要2米厚的粘土。
因原始资料中并未给出当地土层中天然粘土的渗透系数,对比以上所介绍的三种防渗材料性能并考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故排除了用天然材料作衬垫层的方案,而选择了人工合成防渗膜。
在人工合成防渗膜中选用了性能较优,国内外使用经验较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
根据原始资料可知该填埋场土壤渗透系数为×10-4m/s大于10-5cm/s,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埋深0.8m,即地下水位较高,场区地质条件不好,因此选择了双层衬层防渗系统。
双层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示意图3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垃圾渗滤液是指超过垃圾所覆盖土层饱和蓄水量和表面蒸发潜力的雨水进入填埋场地后,沥经垃圾层和所覆盖土层而产生的污水。
渗滤液还包括垃圾自身所含的水分、垃圾分解所产生的水及浸入的地下水。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