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会展业蓬勃发展,使得会展学历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但是伴随着会展教育规模的扩展,高校所培养的会展人才无法满足会展市场需求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针对这样的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应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85-02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举办各层次的会展培训班。表面上看,会展教育规模快速壮大,但实际上,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不了会展市场岗位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如何正确培养会展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学校已将近60所。这些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最多。从开设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上看,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尤其是能够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系统课程的普通本科高校更是少之

又少,而这些高校的会展教育又大多数是从旅游学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二、对比国内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会展专业主要设置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播学院、外语学院等学院。一般挂靠在公共管理类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以及艺术门类的“会展艺术与技术”。具体可以分为五大类:考证培训类的会展专业、教育部目录中试点办学的会展专业、艺术类(会展策划与设计方向)、非艺术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非艺术类(会展旅游型)。

(二)国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的高校会展教育主要分为学位教育和资格认证培训。学位教育一般注重理论培养,一般不要求学生具有从业经验;而资格认证培训主要针对业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同样重在理论的研究和提升,同时还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承担中低层职业培训,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教育形成互补。

国外会展专业方向设置主要是按其所开办的基础而进行设置,而且主要以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为主,其他则以其所隶属的开办学院为设立方向。例如,美国高校基本上是在宾馆管理、旅游管理、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商务管理、艺术的基础上设置大型活动管理或会展管理专业。而德国会展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工商管理、展览管理、

会议管理、大型活动管理、展示设计与搭建等五大模块,而且在第一模块(工商管理)的课程就明确了学科归属。

国外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所涉及的范围广泛,但为了加强教学的有效性,逐步都采取了模块式的课程设计,其中交替型、递进型、叠加型这三种模块式课程设置受到广泛好评。

(三)国内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从专业设置上看,国外会展专业方向的设置主要以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为主,而国内的会展专业方向主要挂靠在公共管理类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以及挂靠在艺术门类的“会展艺术与技术”。

从课程设置上看,国外会展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强调模块化设置,主要可分为交替型模块式、递进型模块式、叠加型模块的三种模块式课程设置。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系统的模块式课程设置,而且很多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够规范,没有统一标准。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看,国外会展专业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中非常重视实践环节,但是国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更着重于理论课程,而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还不够重视。三、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会展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我国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核心课程设置不明显,定位方向不明确,这很可能造成培养的人才名不符实。其次,我国会展人才培养过于注重理论培养而忽视了实

践环节。出色的会展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环节的薄弱将导致我国培养的会展人才市场适应力差,毕业生不能很快地投入到工作中。第三,我国现有的会展人才培养存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的管理和考核机制等问题。最后,我国当前的会展人才培养缺乏科学的政策导向,这将可能导致会展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

四、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途径

首先,要建立宏观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确立政府在会展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树立会展人才培养的全局观念。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明确高等院校应按原有学科特点和会展人才需求类型开设高校会展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发挥特长,严格审核会展专业设置,防止专业设置跟风。

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块式课程设置,落实校企合作的模式,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用前半学期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后半学期去社会进行实践的交替模块,同时学校也要落实好校企合作的模式,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在学分设置比例上偏重实践环节,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第三,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会展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促使其积累实践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实践教学对师资的要求。

最后,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会展市场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该走设置交叉课程、多学科渗透、注重社会实践、复合型培养模式的路子。在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设置都要结合其市场人才的需求。同时,注重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课程开设,引导学生在实践课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俞华,朱立文.会展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曾亚强,张义.会展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陈天培,王东强.应用型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职教论坛,2008,(9).

[4]何彪.会展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j].中国会展,2005,(3).

[5]黄锋.高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3):39.

[责任编辑:陈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