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40b0b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6.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和主题。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发展。
3、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4、学习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及其成因。
(2)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难点(1)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2)欣赏莎士比亚独特的戏剧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段爱情故事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成就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3、剧情梳理(1)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请小组代表分享概括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4、人物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性格特点。
例如,罗密欧勇敢、热情,但有时冲动;朱丽叶美丽、善良、坚定。
(2)探讨其他重要人物,如朱丽叶的父亲、罗密欧的朋友等,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以及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
5、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反映的主题,如家族仇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等。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达的对爱情、自由、平等的追求。
6、戏剧语言欣赏(1)选取剧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品味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朗读和表演来感受语言的情感和力量。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和语言。
(2)强调作品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8、布置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如《哈姆雷特》《奥赛罗》等,拓展阅读视野。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895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b.png)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使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意大利两个家族——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之间的仇恨,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年轻恋人的爱情悲剧。
2. 主要人物:罗密欧、朱丽叶、Mercutio、帕里斯、Nurse 等。
3. 课文重点: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探讨爱情与家族仇恨之间的冲突。
4. 课文难点: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手法,欣赏课文的修辞特点和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熟悉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族仇恨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影响,以及爱情与家族仇恨之间的冲突。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 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版或译文版。
2. 参考资料:有关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相关研究。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搜索相关背景资料、论文和讨论,丰富教学内容。
高二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范文
![高二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c3a2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8.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3.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爱情观念。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评价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2.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分析。
3.爱情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对爱情观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莎士比亚作品,激发兴趣。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词、短语和句型。
3.课堂讨论(1)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
(2)讨论爱情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
4.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深入理解爱情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
3.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1)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课文欣赏(1)欣赏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和段落。
(2)讨论其艺术价值。
3.课堂写作(1)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课堂讨论(1)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经典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9a5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2.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内涵1.2 教学内容作品概述: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茂丘西奥等剧情解析:恋爱冲突、家族仇恨、悲剧结局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莎士比亚的诗歌和对话分析戏剧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探讨悲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2.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十四行诗、抒情诗等对话分析:人物语言、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戏剧结构:开场白、幕间休息、高潮、结局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网探讨悲剧产生的原因及人物责任3.2 教学内容罗密欧:勇敢、痴情、冲动、悲剧性朱丽叶:温柔、坚定、忠诚、悲剧性帕里斯:真诚、善良、有责任感茂丘西奥:机智、幽默、反叛第四章:剧情解析4.1 教学目标理解剧情的发展脉络和戏剧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原因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示4.2 教学内容恋爱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家族仇恨: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纷争悲剧结局:双胞胎的死亡和家族和解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5.2 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作品中的爱情观、家族观、社会观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演绎剧情片段写作拓展:以作品为灵感,创作相关故事或诗歌第六章:莎士比亚时代背景与文化影响6.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艺复兴思想探讨剧中涉及的婚姻、家族、爱情观念的社会意义6.2 教学内容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文艺复兴思想:人文主义、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社会观念:婚姻、家族关系、阶级与地位第七章: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7.1 教学目标识别并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相应的修辞技巧7.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戏剧独白、对白、旁白的表现力语言风格:诗意、哲理、幽默、讽刺第八章:比较研究8.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和悲剧形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比较能力8.2 教学内容比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主题的悲剧分析不同文化中的家族冲突和爱情故事讨论比较的结果及其对作品解读的影响第九章:现代演绎与改编9.1 教学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演绎与改编分析现代改编对原著的继承与发展探讨改编对现代观众的启示和影响9.2 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不同形式的改编作品分析改编中的创新元素:如性别转换、文化背景改变等观众反馈与评论:分析观众对改编作品的接受程度和评价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0.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程反思:讨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期末评估:问卷调查或小型论文,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批判性思维与文本解读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https://img.taocdn.com/s3/m/51b119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一、教案名称: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的情节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学生能够领悟到爱情的力量和命运的无常。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第一幕的情节内容。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观。
2. 领悟爱情与命运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剧本第一幕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以及剧本的背景。
2. 学生朗读第一幕的台词,理解情节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性格特点。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观的理解。
5.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领悟爱情与命运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继续预习剧本后续章节的内容。
2. 写一篇关于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观的文章。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分析剧本内容,以及是否能够领悟爱情与命运的关系。
九、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看其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观的理解程度。
十、教学时间:本教案计划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
十一、教学资源:1. 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的相关内容。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剧本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
十二、教学方法:1. 朗读法:学生朗读剧本台词,理解情节内容。
2.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观的理解。
3. 讲授法: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
十三、教学内容:1. 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的情节内容。
2. 分析并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性格特点。
十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剧本背景和作者。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4638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3.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戏剧中的关键人物及其角色。
3. 分析和诠释戏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对话。
4. 培养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5.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和解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主题。
2. 理解并分析关键人物及其角色。
3. 分析和诠释戏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对话。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讨论其中的情节和主题,为后续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做铺垫。
2. 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该剧的背景和情节梗概。
重点介绍主要人物,如罗密欧、朱丽叶、墨提夫人等,并对他们的角色进行简要分析。
3. 分析情节和对话分成小组,让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不同情节和对话。
每个小组选定一段对话或情节进行诠释,包括场景、人物、情感等方面的分析,并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4. 探究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该剧的主题和表达的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
5. 提高戏剧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安排学生观看该剧的影视版或舞台剧,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
之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可以选择剧中的经典台词或情节进行再现。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可以进行自由创编。
6. 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收获。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观察学生对剧本情节和对话的分析和诠释。
3. 学生展示的表演和创造力评估。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莎士比亚的作品,拓展他们对戏剧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1. 需要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42e8adbceb19e8b8f6bac5.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难点】1、主题和语言。
2、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导语1:人物出场《开场诗》: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导语2: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每个国家都在会议间隙播放一部影片作为文化交流。
周总理带去的影片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随行的工作人员对如何介绍这部中国色彩十分浓郁的影片感到很为难,在放映前周总理亲自作了解说,他说:“今天,我给诸位带来的是一部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么《罗》是一部什么样的戏剧呢?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地加以探讨。
[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
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
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
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
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
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
苏教必修5《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5《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ad302b2f60ddccdb38a001.png)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请学生解释黑体字的意思,进而 把握剧情梗概。 2、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第二 幕第二场,请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 括它的内容。 学生发言,明确:阳台相会或月 夜 阳 台 幽 会 等 。 (训 练 学 生 概 括 能 力) 四.涵泳朗读,研习文本 (一) 找出文中精彩的人物独白 或对白,加以赏析 小组交流、讨论,发言,教师相 机引导,品味诗化语言。 如: 1、 朱 丽 叶 就 是 太 阳 ! 起 来 吧 , 美丽的太阳! (把朱丽叶 比作“太 阳”,表达 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至高无上的地 位。“太阳”在西方文学文化中象征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 加以分析。
如:当罗密欧要对着皎洁的月光 起誓时,朱丽叶说:“啊!不要指着 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我一定 会相信你的。”对热恋中的情人来说, 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万物也是不可 靠的,值得信赖的只是对方的自身。 冷静的逻辑学家会说,自身凭着自身 起誓,这是个可笑的悖论。这恰好说 明:世界上有逻辑学家管不着的地 方,那就是热恋中的情人,他们讲的 话常常是无逻辑颠三倒四的。情感的 高峰从来是不容理性和逻辑插足的。
实用案例
教学设想: 一.走 进 文 本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特别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 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课堂教学情 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 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本课的设计 便以此为据,从开始的“重回现场”, 到整体感知、朗读研习、探究阅读, 皆在努力创设与文本相契合、与学生 情感体悟相契合的情境,以期激发学 生内在阅读的需要,激活学生主动探 索的兴味,进而品味语言、分析人 物、理解情感,深入领悟本课所蕴含 的人文精神内涵。 二 .“亲 历 ”舞 台 。戏 剧 是 表 演 的艺术,离开舞台就没有戏剧。戏剧 教学,若能让学生将作品搬上舞台表 演,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鉴于一课 时课堂教学的局限,故而本课设计突 出了“涵泳朗读”的环节,以读促 学,以读代演,通过个别读、分角色 读、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样式,通过教 读、析读、品读、听读及说读等不同 的朗读活动,以期让学生在朗读中去 “亲历”舞台,让戏剧作品“立起来” “动起来”,获得舞台感。而涵泳朗读 也 恰 恰 凸 显 了 “ 语 文 味 ”, 是 一 节 语 文课所不可或缺的。此外,课前安排 观看影片,课后安排课本剧的编排, 让学生进一步接触了舞台,增强了对 戏剧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 表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诗化的 语言。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感 情,理解文章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重回现场 投影“维罗纳”及“罗密欧与朱 丽叶约会的阳台”的两张图片,解 说:维罗纳是意大利美丽而又古老的 城市之一。它之所以有名,源于莎士 比亚的名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而 这里正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自 然也就成了世界男女膜拜的爱情胜 地。这就是朱丽叶的家,一幢建于13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5be2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
2. 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
3. 品味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戏剧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
2. 感悟爱情与责任的冲突,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3. 教师讲解课文第一幕,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第二课时:1.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幕,教师讲解重点情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原因。
3. 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1. 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幕,教师讲解重点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学生举例分析并练习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第四课时:1. 学生自读课文第四幕,教师讲解重点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玫瑰花、毒药等。
3.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爱情与责任的冲突。
第五课时:1. 学生自读课文第五幕,教师讲解重点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总结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戏剧特色,举例说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学设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531f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b.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家族的仇恨背景。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剧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和情节;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3. 探索剧本的主题和象征意义;4. 提高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剧本分析2.1 第一幕:介绍故事背景和人物学习第一幕的剧情介绍和人物关系,关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初次相遇。
通过分析剧本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2 第二幕:探讨爱情的发展学习第二幕中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发展,关注他们的交流和情感变化。
通过分析剧本中的抒情诗歌,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2.3 第三幕:家族仇恨的爆发学习第三幕中家族仇恨的激化,关注罗密欧和朱丽叶面对困境的应对方式。
通过分析剧本中的冲突场面,理解人物在仇恨和爱情之间的挣扎。
2.4 第四幕:悲剧的收尾学习第四幕中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结局,关注他们的死亡对家族仇恨的影响。
通过分析剧本中的死亡场景,思考悲剧的根源和意义。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爱情与仇恨的冲突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与仇恨的冲突,分析这种冲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爱情和仇恨的看法。
3.2 个人与家族的抉择探讨罗密欧和朱丽叶在个人与家族之间的抉择,分析他们的决定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在家族压力下的困境。
3.3 命运与自由意志探讨剧本中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命运和自由意志的理解。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剧本改编分组进行剧本改编,选择一场戏进行现代化改编,关注人物关系和冲突的变化。
通过表演,展示改编后的剧本效果。
4.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深入扮演,关注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47ea3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c.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讲述了两家世仇的年轻恋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2. 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情节梳理2.1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简要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历程,包括他们的相识、相恋、结婚和悲剧结局。
重点分析两人爱情的特点,如激情、忠诚、勇敢等。
2.2 两家世仇的背景阐述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世仇,分析这场世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的影响。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罗密欧分析罗密欧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爱情观和命运。
重点探讨他勇敢追求爱情、不畏家族仇恨的精神。
3.2 朱丽叶分析朱丽叶的人物形象,包括她的性格特点、爱情观和命运。
重点探讨她坚定维护爱情、勇敢面对家族压力的精神。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爱情与命运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与命运的矛盾关系,分析作品对爱情和命运的描绘。
4.2 家族与个人探讨家族纷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作品中对家族与个人关系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活动5.1 朗读与讨论组织学生朗读《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进行分组讨论。
5.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3 写作练习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莎士比亚的诗意语言探讨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的诗意语言,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对表达人物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2 戏剧结构与舞台指示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结构和舞台指示,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舞台表演的影响。
第七章:比较研究7.1 与其他莎士比亚作品的比较将《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其他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比较,如《哈姆雷特》、《奥赛罗》等,探讨其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的异同。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92e7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3.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剧情,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爱情、家族、命运等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文,了解剧情发展、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
2. 人物分析:分析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提鲍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剧情解析:解读剧本中的经典片段,如阳台情节、舞会情节等,探讨作品中的爱情、家族、命运等主题。
4. 文学鉴赏: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赏析剧本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剧情,阐述作品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剧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表演法: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剧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命运走向以及作品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表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台词记忆、情感表达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作者莎士比亚及作品背景,整体感知剧情。
2. 第3-4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剧情中的爱情、家族、命运等主题。
3. 第5-6课时:赏析剧本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剧情。
5. 第9-10课时:总结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文本。
2. 参考书目:莎士比亚作品集、《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3. 网络资源: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片、舞台剧视频资料。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ea7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作品背景及人物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
2. 掌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及性格特点。
3. 分析作品中的悲剧因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作品背景及人物关系的掌握。
2. 悲剧因素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莎士比亚语言的理解与把握。
2. 对悲剧因素的深度挖掘。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莎士比亚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关资料,如作家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熟读人物对话。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可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人物关系梳理(15分钟)3.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罗密欧的勇敢、朱丽叶的善良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举例说明。
4. 作品悲剧因素探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因素,如家族仇恨、命运捉弄等。
学生分享观点,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人物关系梳理和悲剧因素探讨,为本期课程做铺垫。
2. 深入分析悲剧因素(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因素,如社会背景、人文主义等。
学生分享观点,展开讨论。
3. 作品鉴赏与评价(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台词,分析其语言特点,如诗意、幽默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包括对作品背景及人物关系的掌握、悲剧因素的分析等。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dc3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9.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以及其时代背景。
2. 掌握剧情大意,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3.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知识。
2. 剧情大意的理解。
3.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莎士比亚语言的理解。
2. 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
2. 学生阅读材料:《罗密欧与朱丽叶》。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引导学生对该剧产生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理解剧情大意,注意主要人物的出现。
三、讨论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及其在剧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理解剧情大意,注意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
三、讨论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剧情大意和人物性格特点。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案基本信息章节名称:第六章角色分析与扮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剧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f888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9.png)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掌握剧本的戏剧冲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戏剧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剧本的戏剧冲突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戏剧语言的鉴赏和分析。
2.剧本结构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
2.播放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故事梗概与人物分析1.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
2.分析罗密欧、朱丽叶、茂丘西奥、泰博特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讨论人物之间的爱情、亲情、友情关系。
第三课时:戏剧冲突与主题思想1.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如家族矛盾、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2.探讨剧本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亲情、友情、人性、命运等。
3.引导学生思考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课时:戏剧语言与艺术特色1.分析剧本中的戏剧语言,如诗意的独白、生动的对话。
2.讲解剧本的艺术特色,如对比、夸张、象征等手法。
3.引导学生欣赏剧本中的精彩片段。
第五课时:戏剧表演与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2.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表演心得和观后感。
3.教师对表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演技巧。
2.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如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相关评论等。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2.学生在戏剧表演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戏剧语言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戏剧表演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
2.相关电影、电视剧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备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李娟
教学目标:
1.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了解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
2.欣赏戏剧情节、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3.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戏剧语言
2.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教学手段:
1.诵读法、品读法
2.多媒体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积累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欣赏戏剧剧情、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存放着一部1623年版的著作,而书是用铁链拴在一张高高的桌子上的,人们只能站着阅读,尽管如此,这本书仍被人们翻烂了。
这翻烂了的书便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确,这是一部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爱情剧。
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经典爱情戏剧的辉煌选段吧!
二、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的剧作有《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等。
他同时也是公认的欧洲三大诗人(莎士比亚、歌德、但丁)之一,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诗化的语言。
三、整体感知: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594到1597年。
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本文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这一场简称“阳台会”,它描写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
这场戏历来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以至后来人们习惯地将最美好的爱情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
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会面前的独白;二是两人的对白;三是奶妈呼唤,两人分手,请同学给课文划分层次。
(一)开头到“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二)承上到“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
(三)承上到结束
四、文本研习
1.整体阅读剧本,体会每一层次分别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1)相思和仰慕
(2)互吐衷肠,坚定忠贞
(3)惆怅不舍
2.仔细研读文本,找出能突出体现主人公感情的语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要指出来。
(1)相思和仰慕:
例:1.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比喻)
2. 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拟人)
3.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夸张,比喻)
4. 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5. 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
(还体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格,视姓名、身份为草芥)
(2)互吐衷肠,坚定忠贞:
例:1.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为了爱,不怕任何困难和危险)
2. 我不会操舟驾舵,可是倘使你在辽远辽远的海滨,我也会冒着风波寻访你这颗珍宝。
(坚定执着)(比喻)
3.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
4. 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害怕感情变化无常,患得患失)
5. 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6. 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比喻)
(3) 惆怅不舍:
例:1. 恋爱的人去赴他情人的约会,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儿童;可是当他和情人分别的时候,却像上学去一般满脸懊丧。
2. 我希望我会发出呼鹰的声音,招这只鹰儿回来。
我不能高声说话,否则我要让我的喊声传进厄科的洞穴,让她的无形的喉咙因为反复叫喊着我的罗密欧的名字而变成嘶哑。
3. 那是我的灵魂在叫喊着我的名字
4. 可是我就好比一个淘气的女孩子,像放松一个囚犯似的让她心爱的鸟儿暂时跳
出她的掌心,又用一根丝线把它拉了回来,爱的私心使她不愿意给它自由。
五、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上经典对白,体会人物的感情。
六、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了解了本剧的剧情,朗读了剧中的精彩的对白和独白,体味了人物感情的变化,并感受了男女主人公超越世俗仇恨的对幸福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文中使用的是诗化的语言,希望大家多多诵读,仔细体会。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长亭送别》语言都具有诗化的美。
但两个文本毕竟来自不同的国家,东西方文化天然存在的差异,必定有所体现。
今天,我们就以这两个作品为例,来比较一下东西方文化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
二、总结《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表情达意的方式:
把十四行诗与剧情揉为一体,营造出诗意的氛围:美丽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朦胧的夜色、温暖的晨曦……散发出春天一样芬芳的气息;多处运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赞美讴歌爱情;语句直白大胆,句式长短变化,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
三、总结《长亭送别》中表情达意的方式:
《长亭送别》中用情景交融的手段,渲染烘托剧中人物的感情;运用典故、引用、对偶、重叠、儿化等手段,使感情表达含蓄而又优雅
四、比较两者的差异:
1.风格上:
东:感情表达含蓄而又优雅。
西:语句直白大胆,表现炽烈的爱情追求。
2、景与情的关系上:
东:借景抒情,景在幕前,人物的感情隐在幕后。
作者往往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意象,把人物悲欢离合的感情融入其中,但含而不露,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体悟的空间。
西:景、情、人同时登台。
景物往往用来或直接比喻,或直接比较而对人物进行烘托,表达直白而富有激情。
3、选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东:情景交融,渲染烘托,还运用典故、引用、对偶、重叠,反复,等等。
西:比喻、拟人、象征,对比,排比等等。
例:《长亭送别》: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希望你快去;可是我就好比一个淘气的女孩子,像放松一个囚犯似的让她心爱的鸟儿暂时跳出她的掌心,又用一根丝线把它拉了回来,爱的私心使她不愿意给它自由。
分析:同样是表现留恋难舍,但一个含蓄,一个直白;一个借景抒情,一个借用比喻,两者表达不同。
五、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子来比较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