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育人理念
文化研究热深化了人们对文化 育人功能的认识
文化的育人功能
• 导向功能
一、文化育人理念
文化研究热深化了人们对文化 育人功能的认识
文化的育人功能
• 导向功能 • 凝聚功能
一、文化育人理念
文化研究热深化了人们对文化 育人功能的认识
文化的育人功能
• 导向功能 • 凝聚功能 • 陶冶功能
三、整体构建理念
学校精神的培育
核心是价值观, 核心是价值观,具体体现在
• 学校标志物(校史、校训、校 学校标志物(校史、校训、 校歌、校徽、校服、 标、校歌、校徽、校服、校园 老建筑、校长、校友…… ……) 老建筑、校长、校友……) • 校园环境 • 校园文化活动 • 大学人(师生)组织 大学人(师生)
通过学校标志物、 通过学校标志物、校园环境和 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呈现学ຫໍສະໝຸດ Baidu 校园文化活动构建、 核心价值观
三、整体构建理念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独特的文化氛围、校风(班风、 独特的文化氛围、校风(班风、学 教风) 风、教风) 制度环境(行为规范、奖惩制度) 制度环境(行为规范、奖惩制度) 物质环境
• 自然环境 • 景观环境 • 教学教育设施 • 网络环境 • 人文气息
一、文化育人理念
隐性课程理论给我们的启发
隐性课程的特征: 隐性课程的特征:
• 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存于班级、学校中隐含性、 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存于班级、学校中隐含性、 自然性的影响。 自然性的影响。 • 隐性课程是非计划、无意识和不明确的影响。 隐性课程是非计划、无意识和不明确的影响。 • 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外的非学术的影响, 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外的非学术的影响, 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 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情感和意志等 方面的影响上。 方面的影响上。 • 隐性课程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却是一种潜移 隐性课程虽不能立竿见影, 默化的影响,具有“累积性” 迟效性” 默化的影响,具有“累积性”、“迟效性”、 稳定性或持久性” “稳定性或持久性”。
三、整体构建理念
校园文化活动组织
大型综合性活动 大型综合性活动 综合性 学术科技活动 文娱体育活动 政治教育活动 道德体验活动
四、协调发展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自身的协调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的 协调 重视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 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 引进校外文化资源 向社会辐射校园文化, 向社会辐射校园文化,塑造学 校形象
二、以人为本理念
一切为了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育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 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化认同——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 文化认同 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 —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从而促进教师和干 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部自身发展
台灣校園文化的實徵研究
學校願景 教師效能 家長參與 學生行為 學生行為 學生學習表現 校園 文化 校長領導 校長領導 行政人員 學校儀式與活動 學習環境與課程
校園文化─象徵性活動、共同的規範、 校園文化─象徵性活動、共同的規範、共同價 值觀
台湾「校園文化白皮書」(2002) 台湾「校園文化白皮書」(2002)中的 」(2002 校園文化六大指標: 校園文化六大指標:
校訓-強調人格特質、古訓等,或配合學校 強調人格特質 人格特 或配合學 背景有其代表字眼; 背景有其代表字眼; 強調具有代表性的 校人物, 具有代表性的學 人標-強調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人物,如創校 出校友等; 校長、傑出校友等; 包含校園 築與景 是立校的基礎 地標-包含校園建築與景觀,是立校的基礎 更具有「教材化」的作用; 設施,更具有「教材化」的作用; 有特色的事標最能讓 事(活動)標-有特色的事標最能讓受教者 園產生連結,也可以突顯該校意像, 顯該校意像 與校園產生連結,也可以突顯該校意像,例 畢業典 如畢業典禮、校慶等; 鐘聲聲標-不只作為上下課報時之用, 課報時之用 鐘聲聲標-不只作為上下課報時之用,更可 配合在特殊場 情境發揮作用; 發揮作用 配合在特殊場合、情境發揮作用; 其他-如匠心獨運的校園特色及介紹媒才等 其他-如匠心獨運的校園特色及介紹 獨運的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万美容
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什么) 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什么)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 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 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 和。(湖北,杨新起等) 校园(学校)精神及其载体——环境(组织、 制度、物质环境)和校园活动。 在廣義上是指校園中教師、學生及職員的生 廣義上是指校園中教師 上是指校 生及職員的生 職員 活方式之總 狹義上意 上意謂 堂教學過 活方式之總和,在狹義上意謂著課堂教學過 程以外的校園生活的存在方式(台湾, 程以外的校園生活的存在方式(台湾,程振 響)
高度尊重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师生员工 充分认识师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信学生人人都具有创新的能力 正确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依靠师生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 充分开发师生身后的资源
正确引导师生
文化的多元化与教育的主导性相结合 用文化的方式引导校园文化 尽量减少世俗文化特别是庸俗文化对师 生的影响 帮助学生克服能力缺陷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基本理念
文化育人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 整体构建理念 协调发展理念
一、文化育人理念
校园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确证了校园 文化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 兴起于学生的自发行动 • 发端于台湾校园歌曲 • 发展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推动 发展于政府部门、 • 定位于教育(德育)思想转变、教育 定位于教育(德育)思想转变、 德育) (德育)改革进程中
一、文化育人理念
文化研究热深化了人们对文化育人 功能的认识
文化的育人功能
当苍蝇掉 到咖啡 里…
• 导向功能 • 凝聚功能 • 陶冶功能 • 激励功能 • 规范约束功能
一、文化育人理念
一、文化育人理念
隐性课程理论给我们的启发
隐性课程的含义: 隐性课程的含义:
•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环境里 有意或无意中经由团体活动和社会关 系习得的“显性课程”所未包含, 系习得的“显性课程”所未包含,或 者是不同,甚至相反的认识、规范、 者是不同,甚至相反的认识、规范、 价值和态度。 价值和态度。
一、文化育人理念
隐性课程理论给我们的启发 隐性课程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隐性课程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 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和 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 智力发展的因素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 行教育和管理的两种基本途径(课程) 行教育和管理的两种基本途径(课程) •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重要的隐性教育途 课程)之一,应该纳入学校教学、 径(课程)之一,应该纳入学校教学、 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