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7页
六年级下册 语文表里的生物 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如生物的特征、分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生物特征。
(2)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
4. 探究活动: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信息,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特征。
5. 总结反馈:课堂结束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生物特征图,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3. 完成探究任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点】1.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找怀表》,激发阅读兴趣1.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找怀表》的故事,请大家认真听,想一想,农夫和其他孩子是怎样找怀表的?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能找到怀表?预设1:文中农夫和其他孩子是盲目地几乎把马厩翻遍了也没有找到怀表,小男孩进去之后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怀表。
预设2:农夫和其他的孩子没有方向乱翻,小男孩善于思考,根据怀表能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的特点,循着声音找到了怀表。
2.组织交流: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预设:做事之前要先思考,三思而后行,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过渡:为什么怀表会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呢?我们今天学习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表里的生物》。
教师板书课题:16.表里的生物(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善于思考,同时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读故事,理清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勾勾画画,梳理文章内容。
2.集体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大意。
(1)文章的时间线索明晰,我们按文中出现的顺序交流一下勾画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围绕课题说一说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什么事?预设1:文中出现的第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小时候”,在这个时间点上“我”很疑惑: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教师引导:请同学快速浏览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是什么原因让“我”有这样的疑问?不难得出结论:儿时的生活环境和“我”当时对于声音的认识,引发了“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的好奇和疑问。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下《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生字,重点理解“和谐、神秘、唯恐、洪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4.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科学探索的精神,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描写语言、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科学探索的精神;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教学过程】一、畅说科学,忆主题1.围绕单元内容,通过游戏抢答有关已学课文的问题。
(1)你从《学弈》中懂得了什么道理(2)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给你什么启发2.复习单元主题,齐读单元篇章页。
3.借助宣传视频,了解“科学3分钟”活动,产生探究兴趣。
引导:其实这是一个演讲活动。
你们觉得科学方面的事情用3分钟时间说得清楚吗“你与科学的距离只有3分钟"是什么意思呢也许学完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理“小事例”,明观点(一)一理内容,了解“观点与结论"1.聊聊课题,提出疑惑或见解。
(1)由“手表”认识“怀表",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持续探讨:如果让你在课题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2.默读课文,梳理内容并解说。
取出《语文作业本》,完成练习题中的观点和结论部分,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观点、经历、结论)3.达成共识,明确观点与结论。
作者的观点是: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板书)得出的结论是:父亲的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板书)(二)二理小事,发现“事例与方法”过渡:对于观点和结论,大家的意见都很一致。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6《表里的生物》优质教案
《表里的生物》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脆、拦”等8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机器、钟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懂得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条件。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脆、拦”等8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机器、钟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懂得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歌曲展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预设:你的童年有趣吗?会唱的同学来唱一唱。
2.你们喜欢大自然的声音吗?预设:模仿蟋蟀、老虎、小狗等生物的叫声。
3.谈话导入:手表会发出声音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那是什么发出来的呢?预设:表里会有生物吗?4.课题解读。
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
你知道机械手表的工作原理吗?预设:机械表的动力来源是外部手工上发条,或者全自动机械表是通过振臂甩动手腕带动表中的偏心块旋转上发条,最终卷曲的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齿轮的动能,进行工作的,各齿轮间的传动比配置好,达到秒针的每秒一跳,分针、时针原理也一样,最终完成计时功能。
二、认读生字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机器钟楼洪亮街心盲人坚硬清脆单调请求加速齿轮玻璃唯恐丑恶恐怖证实蟋蟀2.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内容感知(一)默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吧!(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1)读一读:按照课文段落进行顺序读文。
(2)画一画:在你认为的关键词下面画线。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再读课文概括,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小时候的“我”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3课《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3课《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蝎、蟋、蟀、蝈”4个字。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学生发言交流。
)(二)教师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生物的声音。
(如狮子、百灵、鹅、鹦鹉等。
)(展示课件第三屏)讨论:出了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有。
如海浪、风、石块撞击等。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课后生字(带词)。
(三)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展示课件第四屏)(四)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自学情况:1.首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
“表里的生物”及特别之处: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 (展示课件第五屏)(师生参与讨论。
)2.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
文中的我“最初”的观点是什么?(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5.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5.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15《表里的生物》优质课创新教案【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教学难点】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生看图回答。
16《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6《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如“hedonism"“大喜过望”“有气无力"等。
2. 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童年时对钟表的喜爱之情。
学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钟表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读儿童散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对语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钟表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语句感受作者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走进课堂,就看到讲台上的那块小表,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说起表,你们会想到哪些和表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交流) 有人说过: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时钟,我们很难感知时间在怎样流逝;如果时间里少了表,我们就很难看到时间在我们身边是怎样行走的。
有个名叫冯至的诗人也这样写过:“我永远感激自己无拘无束的童年/在绿树下的土地上/流连忘返的时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冯至的一篇写童年时与表有关的故事的文章——《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在“我”的童年里,从哪件事开始,“我"才知道钟表里住着的是死物而不是活物?(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和提炼。
)3. 再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后再次质疑。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4.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课文解决大家的疑问,重点品读课文2~1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受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16自然段,结合语句谈谈你对“我”的印象。
(预设:对钟表的痴迷和喜爱,思维活跃但也很简单,把父亲的表想当然地当成最神秘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加批注。
(指导学生批注)2.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语句谈出自己的认识。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视角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文章通过质朴的叙述,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充满了童真和趣味。
首先,从内容上看,课文主要围绕“我"对父亲表里的生物的好奇和猜测展开。
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因此,当他听到父亲的表发出“滴答”的声音时,便认为表里一定有一个生物。
这种好奇和猜测,既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点,也体现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其次,从人物塑造上看,课文通过对“我"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形象。
例如,“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多次尝试打开表盖探究其中的秘密;当父亲告诉“我"表里有个小蝎子时,“我”虽然感到害怕,但更多的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此外,课文还通过父亲的角色,展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没有直接否定“我"的猜测,而是通过让“我”看表里的世界,告诉“我"真相,既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又让“我"学到了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既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又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最后,从教育意义上看,《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童年的乐趣和纯真,还引导他们学会用好奇的眼光去探索世界,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
同时,课文也提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通过质朴的叙述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和成长的力量。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
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以生物主题为教学内容,运用表里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生物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以及在语文学习中运用。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生物多样性;2.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位置对生物分布的影响;3.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有很多种类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态角色。
在本课中,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物多样性。
让学生打开课本的生字表,进入到生物一栏,让学生列举出所有的生物名称,并让学生分组,找出同一类的生物名称。
然后,让学生思考:有哪些生物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常见?这些生物都有什么共同点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课件、图片等多种方式,展示各种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
生物分布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生物?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在本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成为小小的生物探险家,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生物,了解不同地理位置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河流、湖泊、山林等地,寻找其中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回到学校后,让学生将所找到的生物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不同地理位置对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生物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生物类文章,并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阅读《小兔子的困惑》时,让学生通过生物知识分析为什么小兔子觉得鸟巢不舒服;在阅读《筛子的故事》时,让学生想象一下生命在流动。
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PBL(问题驱动学习)教学法:将问题作为本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多样性和分布规律;2.观察法:通过观察河流、湖泊、山林等地的生物,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生物多样性和分布;3.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并将不同环境下的生物进行比较、整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通用20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通用20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秒:秒表、秒针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拨:拨号、拨弄、拨打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怖:恐怖、阴森可怖(二)正音字:琴弦(xián)清脆(cuì)立即(jí)玻璃(li)蝉(chán)(三)多音字: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四)近(反)义词:立即--马上呈现--显现增加--减少拒绝--接受(五)生词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四、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动物表里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2.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能较好地观察、分析并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结构特点等;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尊重生物,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动物的表里结构及其功能;2.了解肢体的工作原理以及内脏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1.对动物的形态结构、内脏器官的名称和作用进行全面理解;2.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结构的异同,推知其习性和生长发育。
教学方法1.观察法2.比较法3.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想并说出上课学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如:蚂蚁、蜜蜂和海马等。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动物的表里结构及其功能,引出对动物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3.出示蟋蟀和老鼠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它们是否有相同之处,进一步激发对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动物的表里结构及其功能1.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普知识普及。
如:人的耳朵可以听声音,眼睛可以看到外面的事物等。
介绍动物的肢体结构及其作用,启发学生思考生物的表里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学习动物内脏器官,了解其名称和作用,并掌握相关概念。
第三步:巩固练习1.翻开课本,完成相关习题,帮助孩子深挖课程内涵,并大胆发问有关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第四步:课堂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对一些生疏的概念或问题进行澄清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改进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关注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比较和思考有关生物结构和功能的问题,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思考角度,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2.进一步介绍动物的分类和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探讨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生存和繁衍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3《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3《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对生物的认知过程为线索,揭示了人类对生物的探究历程,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也有所了解。
但六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探究过程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人类对生物的探究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人类对生物的探究历程。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模型,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内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5个字,会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看看他在小时候是如何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蝎(xiē)子钵(bō)子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点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3.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会写“诞、澡”等11个字,会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并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谬误。
同学们,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唤起学生对真理这个话题的兴趣)(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简单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叶永烈探讨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诞(dàn)生锲(qiè)而不舍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诞”“澡”“械”“域”“锲”,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诞”右部是“延”,不要写成“廷”;“澡”是三点水旁;“械”“域”不要忘写倒数第二笔短撇;“锲”右上部是“丰”和“刀”,不要写成“丰”和“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
(标题本身就是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学习第2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指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这里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到“!”的“拉直”。
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
)3.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有同一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第13课《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初中部编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4.13《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纲目引路,圈画浏览相关信息,自主完成内容的梳理,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我”探究的缘起、过程。
2.交流人物印象,结合圈画的文中相应语段,赏析人物形象,朗读品味遣词用句的生动性;品味人物内心活动的词句,在朗读和品味中感受副词和连词对体现人物心理的表现力。
3.体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究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交流人物印象,结合圈画的文中相应语段,赏析人物形象,朗读品味遣词用句的生动性;品味人物内心活动的词句,在朗读和品味中感受副词和连词对体现人物心理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品味人物内心活动的词句,在朗读和品味中感受副词和连词对体现人物心理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小组合作、对话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自主预习,阅读文本)【课前准备】1.单元导学课解决本单元字词2.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熟悉内容【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教师活动:1.导语:鸟儿飞翔、花开花落、风起浪涌、云卷云舒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是否引发你的思考?——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究的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引出课题学生活动:1. 生欣赏图片2.通过教师的导语初步把握本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由教师的导语使学生初步把握本文的主旨二、自主学习梳理内容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文中小冯至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猜测?对于疑问和猜测进行了哪些探索?2.引领学生补充纲目3.出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填写完整学生活动:1.根据出示问题,结合预习初读,在文中圈画相关语句,清晰文章事件的脉络。
2.生交流补充纲目内容3.概括本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学会借助纲目梳理、清晰行文思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探究合作赏析人物教师活动1.在这个有趣的事件讲述中“我”是一个鲜明、可感的形象,你认为小冯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你从文中哪些语段中看出?请圈画相关句段,针对人物特征做赏析批注。
第16课《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6课《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下第16课《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内容浅显而有趣的课文,讲述了童年的“我"基于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只有活的生物才会发出声音,猜想父亲的表里是不是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强烈的好奇心,终于打动了父亲,他打开了表盖,“我"仔细地观察,亲眼看见表里有一个长着小尾巴的东西在不停地摆来摆去,这样的发现,进一步坚定了“我”的猜想和判断。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作罢,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恳求父亲把他的表盖打开给我看,希望得到进一步的确证。
终于有一回,父亲再次把表盖打开了给我看,并亲口告诉“我”,表里有一个小蝎子,一动就要蜇人。
父亲的话显然是在唬人的,目的是不希望“我"再动他心爱的表。
可是天真的“我”却信以为真,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没有错,父亲的表里确实有一个活的生物,是一只蝎子!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这是本单元篇章页的主题句。
这个主题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发现”,一个是“好奇而又爱思考"。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中的“我”,在童年时期发现了父亲的表里有一个生物,如果从常识和事实的角度看,这个“发现"根本就不是什么科学发现,而是童年的无知和幼稚。
那么,“我”的这个“发现",是否还有意义呢?是否体现了科学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的这个“发现",是基于好奇和爱思考的。
也正因为从小就有好奇而又爱思考的可贵品质,冯至才有成年后的成就。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课文第一自然段,“我”最初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就是基于“我”有限生活经验中的一系列事例得出的,所以这并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有根据的判断。
“我"发现父亲的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如果从事实和常识的角度看,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科学发现,那么,这样的发现还有没有意义呢?有或者没有,得出这样两种观点,也需要依据文中具体的事例来展开思辨,加以说明。
部编六下语文《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表里的生物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结合预学单和《作业本》,会写“脆”“怖”“蟋”等8个生字,重点书写“蟋”“蟀”等易错字。
(二)利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梳理文中“我”形成观点的论证过程,并完成《作业本》第三题,借助图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和文中的“我”有相似经历的趣事,感受童年时代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和想象。
二、教学准备预学单,课件,磁性板贴。
三、教学过程(一)预学反馈,整体感知梳理经历1.利用学习单,交流字词的预学情况。
反馈预学,聚焦易写错词语“蟋蟀”“清脆”,在《作业本》第一题的空格内写一遍。
强化练读易读错词语“蝎子”“钵子”“蜇人”。
2.利用预学单,交流整体感知的预学情况。
(1)呈现预学单,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学生预学成果,比较发现,教师点拨。
①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几种答案都有最初的观点和最终的结论。
②教师点拨。
我们发现同学通过抓关键句找到了作者的最初观点和最终的结论,但是对于中间探究的过程(画波浪线的部分)大家有一些分歧,那我们就来探究小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
3.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探究的过程。
(1)个体学习,提取信息。
学生在书上圈画“我”如何从最初的观点得到最终结论的关键词句。
(2)展示对比,归纳提炼。
同屏展示学生的圈画的结果,聚焦共同圈画的两个方面。
(相机板书:疑问和猜想)(3)合作学习,完成导图。
(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步骤)①交流:提炼一致内容②填写:抓关键词句③练说:连起来说探究过程图示样式(4)展现学习成果,交流发现。
①聚焦第二个猜测,容易产生分歧。
预设一:表里有活的生物。
预设二:有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②点拨。
把同学的发现做一个整合提炼,就是“表里有蝎子,会蜇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贴,在黑板上共同完成导图。
③组内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导图。
(二)借助导图,分析过程探寻逻辑1.探究推测证据,感受思维过程。
2024年统编版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表里面的生物是什么。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十八、教学资源更新
1.资源库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物模型、图书资料等。
2.网络资源利用:利用网络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案例。
十九、教学成果展示
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科学小论文、观察日记、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2.通过展览、汇报会等形式,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家校社会三方的互动。
-探索表里的生物世界,激发科学兴趣
教学难点:
-表里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
八、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方法反思: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可以安排额外的辅导或者练习。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更多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十三、教学反馈与改进
1.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及他们对课堂活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