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儿童观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儿童观比较研究
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
让•皮亚怒jean piaget , 1896 —1980 )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于1955 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成熟。即是指机体的成长,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在教学理论中,皮亚杰也认为发展在教学之前,儿童必须先有成熟发展,教学才会对儿童有促进作用;(2)物理环境。这种经验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即对物体物理属性的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经验即指对物体的数量以及对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认识;(3)社会影响。虽然皮亚杰承认个体认知的发展受到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影响,但他更偏重与个体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基本不研究;(4)平衡化过程,即指内在的调节,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以促进个体认知的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对上述三种因素的定向调节。从皮亚杰对影响认知发展因素的分析来看,他既重视内因的作用,即指成熟与平衡化过程,也不忽视外因的作用,即指物理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时他也重视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心理产生的量和质的发展变化,这正是皮亚杰的最高明之处。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
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动作是感知的源泉、思维的基础动作的本质
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即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种说法称它为主体间性。而适应的本质在于有机体取得与环境的平衡。他还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即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儿童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
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临床观察法” ,它贯穿着研究者与儿童之间的会谈或谈话。皮亚杰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从自己的孩子诞生之日起,就对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对幼儿园的儿童和其他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重点研究儿童的各种动作与人、物、情境的关系,从而成就了他以后的诸多理论与著作。
二、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
维果茨基( lev vygotsky ,1896-1934 )是苏联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是“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维果茨基虽然一生短暂,但著述甚多,在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系统地陈述他的观点。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创立了著名的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被公认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维果茨基毕生研究心理发展问题,重点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与发展,强调人类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强调语言、实践
活动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并重视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提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通过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思想。
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之
下,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对高级心理机能起中介作用的工具—语言、符号,以语言为中介,在各种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其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低级心理机能——社会交往、语言的作用——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1 )社会环境,它包括社会文化和周围环境两个方面。社会文化即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如语言和符号等,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周围环境则指的是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成人有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儿童正是通过这样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获取文化,得以发展。(2)强调语言的作用。(3)强调教育的作用。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他认为教育对心理的发展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提出了“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等重要的教育理论。
维果茨基主张内化说,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就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其内化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人们通过
掌握精神生产工具各种符号,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维果茨基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个体化是发展的标志。
维果茨基在他的教学发展观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这一概念,这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如果给儿童提供某种帮助和支持,他们就会完成任务的一种状态,它表明儿童现实发展水平(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在发展水平(在教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及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进,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以前潜在的发展水平就变成了新一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在教学的帮助下,向更高一级的潜在发展水平发展,从而使儿童的认知智力水平不断地向前发展提高。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展,但前提是,儿童的发展必须达到最近发展区,这样教学才会促进发展,因此,维果茨基又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概念,即是指儿童学习某一项技能都有一个最佳的年龄,如果脱离了这一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都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学要以而用的成熟与发展为前提,建立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基础之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之前。同时,维果茨基还提出了许多促进儿童发展与有效教学方式,如:尽量组织、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是促进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提倡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与认知学徒制等教学形式。
三、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儿童观的比较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对儿童的发展理论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仔细比较起来,两人在以下九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两者的研究呈现出一种互补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更有助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 研究的视角与哲学基础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观研究中有着机体主义、生物学的取向强调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调节的作用和个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