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答案]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可编辑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答案]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746d47daef5ef7bb0d3c5e.png)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答案]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高压电工设备的绝缘应能承受各种高电压的作用,包括交流和直流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以下是由阳光网小编整理关于高电压技术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在末端开路的情况下,波发生反射后,导线上的电压会__提高一倍____。
2、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极化数称为___空间落雷装订线密度________。
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空间电荷_____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4、先导放电与其它放电的典型不同点是出现了_梯级先导__________。
5、波阻抗为Z的线路末端接负载电阻R,且R=Z,当入射波U0入侵到末端时,折射系数α=_____1______。
6、Z1、Z2两不同波阻抗的长线相连于A点,行波在A点将发生反射,反射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__-1≤β≤1 ______。
7、当导线受到雷击出现冲击电晕以后,它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将 _____增大___。
8、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主要指标是雷击跳闸率和_耐雷水平__________。
9、电源容量越小,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___越大_____。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值下,击穿电压存在___极小_____值。
二、单项选择题1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A、碰撞游离B、表面游离C、光游离D、电荷畸变电场12、波在线路上传播,当末端短路时,以下关于反射描述正确的是__A____。
A、电流为0,电压增大一倍B、电压为0,电流增大一倍C、电流不变,电压增大一倍D、电压不变,电流增大一倍13、极化时间最短的是A、电子式极化B、离子式极化C、偶极子极化D、空间电荷极化14、雷电流通过避雷器阀片电阻时,产生的压降称为A、额定电压B、冲击放电电压C、残压D、灭弧电压15、GIS变电所的特点之一是A、绝缘的伏秒特性陡峭B、波阻抗较高C、与避雷器的电气距离较大D、绝缘没有自恢复能力16、保护设备S1的伏秒特性V1t与被保护设备S2的伏秒特性V2t合理的配合是A、V1t始终高于V2tB、V1t始终低于V2tC、V1t先高于V2t,后低于V2tD、V1t先低于V2t,后高于V2t17、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量时,采用移相法可以消除的干扰。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本课后习题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第一章作业1-1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 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 4) 50% 冲击放电电压;( 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 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 50% 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 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
.精品文档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 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 个。
.精品文档1-5 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 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1《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1.碰撞游离方式碰撞游离方式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光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热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金属表面游离方式 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扩散 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 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周泽存)课后作业与解答】t>p11,1-1 解答: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此为电子式极化或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再为零,此为离子位移极化。
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显示出极性,这称为偶极子极化。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这就是空间电荷极化。
1-6解答:由于介质夹层极化,通常电气设备含多层介质,直流充电时由于空间电荷极化作用,电荷在介质夹层界面上堆积,初始状态时电容电荷与最终状态时不一致;接地放电时由于设备电容较大且设备的绝缘电阻也较大则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较大导致不同介质所带电荷量差别大,绝缘电阻大导致流过的电流小,界面上电荷的释放靠电流完成),放电速度较慢故放电时间要长达5~10min。
补充:1、画出电介质的等效电路(非简化的)及其向量图,说明电路中各元件的含义,指出介质损失角。
图1-4-2中,rlk为泄漏电阻;ilk为泄漏电流;cg为介质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电容;ig为流过cg的电流;cp为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容;rp为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等效电阻;ip为流过rp-cp支路的电流,可以分为有功分量ipr和无功分量ipc。
jg为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容性的;jlk为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阻性的;jp为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
度,它由无功部分jpc和有功部分jpr组成。
容性电流jc与总电容电流密度向量j之间的夹角为?,称为介质损耗角。
介质损耗角简称介损角?,为电介质电流的相角领先电压相角的余角,功率因素角?的余角,其正切tg?称为介质损耗因素,常用%表示,为总的有功电流密度与总无功电流密度之比。
高频电子技术王卫东第三版 课后题答案

要参数分别是 , .
(10)不考虑晶体管 的作用,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的输入导纳 = ,输出导纳 = .
(11)单级单调谐放大器的通频带 B=
/,
矩形系数 =9.95.
(12)随着级数的增加,多级单调谐放大器(各级的参
数相同)的增益变大,通频带变窄,矩形系数变小,选
择性变好.
(13)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是 Y 参数中
(2)所谓谐振是指 LC 谐振回路的总电抗 X(串联回路)
或总电纳 B(并联回路)为 0.
(3)设 为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当工作频
率 f< 时,串联谐振回路呈电容性;当工作频率 f>
时,串联谐振回路呈电感性;当工作频率 f= 时,串联
谐振回路呈电阻性.当工作频率 f< 时,并联谐振回
路呈电感性;当工作频率 f> 时,并联谐振回路呈电
率放大器的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效率和输出功率.
(2)高频功放通常工作于丙类状态,因此其晶体管是
非线性器件,常用静态特性曲线方法进行分析.对高
频功放通常用图解法进行分析,常用的曲线除晶体管
输入特性曲线外,还有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
线.
(3)若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余弦波,则
其集电极电流是尖顶余弦脉冲,基极电流是尖顶余弦
Gilbert 相乘器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它相比于
具有设计负反馈电阻的 Gilbert 相乘器改进之处在于
温度稳定性好.二象限变跨导模拟相乘器的电路结构
实际上是一个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器芯片 MC1596 的那本电路是一个具有
射级负反馈的双平衡 Gilbert 相乘器电路;BG314 的内
(t)= cosΩt 同时作用于非线性元器件时,根据 幂级数分析法分析可知流过非线性元件的电流所含 有的频率成分有 p ,qΩ 及其组合频率分量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一章作⏹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作业■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屮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 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左•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了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了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而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J■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口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了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了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岀电了是维持气休放电的必雯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川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汴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了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川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屮,电子碰撞电离系数a =11cm-1o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而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冃。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忖为n(l— e(xd =e}M =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冃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卜•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03、£ =30/7^ l + -y= =30xlxlx I 后丿对半径为1mm的导线( 03 'E =30xlxlx 1+• ‘ •=5&5(kV/cm)答:半径1cm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半径1mm Y线起晕场强为58.5kV/cm1-10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课后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第二章气体放电理论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C- C.热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A.自持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C--C.热游离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D.大雨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硅橡胶20)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21)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1)带电质点不同: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金属为自由电子。
2)数量级不同: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3)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2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eαd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eαd -1)个新电子,则( eαd -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αd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高电压试验(清华大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和(5-29)进行求解。
5.3 解答如下: 由公式得最大负荷电容 C2m = 0.0663μs2 / L =0.001326μF。
5.2 解答如下:
因
Tf
= 3.24 (Rd + R f )C1C2 C1 + C2
= 1.2 ×10−6
(1)
Tt = 0.693(Rd + Rt )(C1 + C2 ) = 50 ×10−6
(2)
将参数带入(1),(2)式,得 Rf=103.7Ω,Rt=3179.5Ω。
效率η = C1
Rt =88.1%。
为 3W=1500kVA,W=500kVA。 I1H=I2H=I3H=W/U=1A。 ②低压绕组容量为整个变压器容量。 I1L=3W/U1L=1500kVA/10kV=150A; I2L=2W/U1L=1000kVA/10kV=100A; I3L=W/U1L=500kVA/10kV=50A; ③激磁绕组容量为下一级变压器容量,电压与低压绕组电压相等。 I1K=2W/U1L=1000kVA/10kV=100A; I1K=W/U2L=500kVA/10kV=50A; ④竖立套管对地电压: UA1=500kV; UA2=1000kV; UA3=1500kV;
Ud 2 fCU d
所以 C =
Id 2 fSUd
=
10 ×10−3 2 × 50 × 0.03×100 ×103
= 3.333×10−9 (F ) = 3333( pF )
高 压 硅 堆 0.5s 过 载 电 流 峰 值 ISM 为 额 定 电 流 平 均 值 的 20 ~ 50 倍 左 右 , 即 R/Rx=0.05~0.02,取值为 0.05,得 R=0.05Rx=0.05×10MΩ=500kΩ。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作业■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屮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 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左•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了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了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而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J■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口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了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了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岀电了是维持气休放电的必雯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川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汴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了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川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屮,电子碰撞电离系数a =11cm-1o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而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冃。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忖为n(l— e(xd =e}M =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冃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卜•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03、£ =30/7^ l + -y= =30xlxlx I 后丿对半径为1mm的导线( 03 'E =30xlxlx 1+• ‘ •=5&5(kV/cm)答:半径1cm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半径1mm Y线起晕场强为58.5kV/cm1-10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机组容量大;输电容量大,距离长;电网电压达到750KV的特高压;高压绝缘和系统过电压的问题愈显突出。
2.高电压技术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1)高压绝缘及高压试验方法(2)系统过电压的产生及防护第1章高电压绝缘1.电介质的电气性能有哪些?答:电介质的电气性能包括极化,电导,损耗,击穿。
2.固体介质击穿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固体介质击穿类型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电击穿:击穿电压很高,过程快,与设备的温度无关;热击穿:击穿过程较长,击穿电压不高,与环境温度和介质自身品质有关;电化学击穿:设备运行时间很长,在电、热、化学的作用下,绝缘性能已经较差,可能在不高的电压下击穿。
3.什么是绝缘子的污闪?防止污闪的措施有哪些?答:污秽的绝缘子在毛毛雨或大雾时发生的闪络,称为污闪。
防止污闪的措施有:定期清扫绝缘子;在绝缘子表面上涂一层憎水性的防尘材料;增加绝缘子片数或使用防污绝缘子。
第2章高电压下的绝缘评估及试验方法1.表征绝缘劣化程度的特征量有哪些?答:耐电强度,机械强度,绝缘电阻,介质损失角正切,泄漏电流等2.绝缘缺陷分哪两类?答:绝缘缺陷分为:集中性和分布性两大类。
3.绝缘的预防性试验分哪两类?答:非破坏性(绝缘特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两类。
4.电介质的等值电路中,各个支路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纯电容支路代表无损极化,电容支路代表有损极化,纯电阻支路代表电导支路。
5.测量绝缘电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被试品的电源及对外连接线应折除,并作好安全措施2)对被试品充分放电3)兆欧表的转速保持120转/ 分4)指针稳定后读数5)对于大电容量试品,应先取连接线,后停表。
6)测试后对被试品放电7)记录当时的温度和湿度。
6.试比较几种基本试验方法对不同设备以及不同的绝缘缺陷的有效性和灵敏性。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反映集中性和分布性的缺陷,适用任何设备;测量泄漏电流能更灵敏地反应测绝缘电阻所发现的缺陷;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能发现绝缘整体普遍劣化及大面积受潮。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第一章作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一章作⏹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第一章电力系统绝缘配合1、解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和绝缘水平的定义答: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是指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最终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电气设备能承受的各种试验电压值,如短时工频试验电压,长时工频试验电压,雷电冲击试验电压及各种操作冲击电压2、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什么答: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应该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压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后,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3、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答:根据机械负荷确定绝缘子的型式后绝缘子片数的确定应满足: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雾闪;在操作电压下不发生湿闪;具有一定的雷电冲击耐受强度,保证一定的耐雷水平。
具体做法:按工作电压下所需的泄露距离初步确定绝缘子串的片数,然后按照操作过电压和耐雷水平进行验算和调整。
4、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否应该与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为什么答:输电线路绝缘与变电站中电气设备之间不存在绝缘水平相配合问题。
通常,线路绝缘水平远高于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从输电线路传入变电站的过电压由变电站母线上的避雷器限制,而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的。
第二章内部过电压1、有哪几种形式的工频过电压答:主要有空载长线路的电感-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致使健全相电压升高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以及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等。
2、电源的等值电抗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可以加剧电容效应,相当于把线路拉长。
电源容量愈小,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愈大,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也愈大。
3、线路末端加装并联电抗器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在超高压电网中,常用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并联电抗器接于线路末端,使末端电压下降。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周泽存)课后作业与解答】t>p11,1-1 解答: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此为电子式极化或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再为零,此为离子位移极化。
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显示出极性,这称为偶极子极化。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这就是空间电荷极化。
1-6解答:由于介质夹层极化,通常电气设备含多层介质,直流充电时由于空间电荷极化作用,电荷在介质夹层界面上堆积,初始状态时电容电荷与最终状态时不一致;接地放电时由于设备电容较大且设备的绝缘电阻也较大则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较大导致不同介质所带电荷量差别大,绝缘电阻大导致流过的电流小,界面上电荷的释放靠电流完成),放电速度较慢故放电时间要长达5~10min。
补充:1、画出电介质的等效电路(非简化的)及其向量图,说明电路中各元件的含义,指出介质损失角。
图1-4-2中,rlk为泄漏电阻;ilk为泄漏电流;cg为介质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电容;ig为流过cg的电流;cp为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容;rp为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等效电阻;ip为流过rp-cp支路的电流,可以分为有功分量ipr和无功分量ipc。
jg为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容性的;jlk为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阻性的;jp为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
度,它由无功部分jpc和有功部分jpr组成。
容性电流jc与总电容电流密度向量j之间的夹角为?,称为介质损耗角。
介质损耗角简称介损角?,为电介质电流的相角领先电压相角的余角,功率因素角?的余角,其正切tg?称为介质损耗因素,常用%表示,为总的有功电流密度与总无功电流密度之比。
高电压技术_1到8章_课后习题答案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 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1或γde α=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第三版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5)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硅橡胶 B.电瓷 C.玻璃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300 E0 100(kV/cm ) 1 d 30 10
放置厚度为d1的屏障时(令d为未放屏障时的间隙距离,E1为油中 的电场强度,E2为屏障中的电场强度)
r1E1 r 2 E2
U E1 (d d1 ) E2 d1
联立解得油中的电场强度为 E1
U
d1 d d1 r1 r1 r2 300 d1=3mm时, E1 105.26(kV/cm ) 20.3 / 4 (3 0.3) / 2 E1 E0 5.26 0.0526 此时油中电场强度提高的倍数为 E0 100
5-2 当习图-4中的球隙F击穿时,试验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所接的电压 表PV的读数为若干? 答:查附录球隙放电电压表 可知图中球隙F放电电压峰 值为79.5kV,此电压为变压器 高压侧交流电压峰值, 所以变压器初级绕组电压表 读数
79.5 / 2 U 400 224.9(V) 100
0.3 Ec 30 11 1 58.5(kV/cm ) 0.11
1-11 试运用所学的气体放电理论,解释下列物理现象: (1)大气的湿度增大时,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增高,而绝缘子表 面的闪络电压下降; (2)压缩气体的电气强度远较常压下的气体为高; (3)沿面闪络电压显著地低于纯气隙的击穿电压。 答:(1)大气湿度增大时,大气中的水分子增多,自由电子易于 被水分子俘获形成负离子,从而使放电过程受到抑制,所以击穿 电压增高;而大气湿度增大时,绝缘子表面容易形成水膜,使绝 缘子表面积污层受潮,泄漏电流增大,容易造成湿闪或污闪,绝 缘子表面闪络电压下降; (2)气压很大时电子的自由行程变小,两次碰撞之间从电场获得 的动能减小,电子的碰撞电离过程减弱,所以击穿电压升高,气 体的电气强度也高; (3)沿面闪络电压显著地低于纯气隙的击穿电压是因为沿固体介 质表面的电场与纯气隙间的电场相比发生了畸变,造成电场畸变 的原因有:1.固体介质与电极表面接触不良,存在小缝隙;2.固体 介质表面由于潮气形成水膜,水膜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积 聚在沿面靠近电极的两端;3.固体介质表面电阻不均匀和表面的粗半径1cm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半径1mm导线起晕场强为 58.5kV/cm 1-10 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答:户外绝缘子在污秽状态下发生的沿面闪络称为绝缘子的污闪。 绝缘子的污闪是一个受到电、热、化学、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的复杂过程,通常可分为积污、受潮、干区形成、局部电弧的出 现和发展等四个阶段。防止绝缘子发生污闪的措施主要有:(1) 调整爬距(增大泄露距离)(2)定期或不定期清扫;(3)涂料; (4)半导体釉绝缘子;(5)新型合成绝缘子。
p 101.3 1 2.9 2.9 755 0.954 t 760 273 33
108 U U 0 U 0 113.2(kV) 0.954 U
由于δ处于0.95~1.05之间
答:该气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击穿电压值为113.2kV。
2-5 某110kV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应有的工频耐压水平(有效值)为 260kV,如该设备将安装到海拔3000m的地方运行,问出厂时 (工厂位于平原地区)的试验电压影增大到多少?P39 解:出厂时的试验电压值: 1 1
U1
U1 C2 U 2 C1
,可得
U
R1
C1
U1
C2 3000 U 40 103 C1 C2 4200 3000
R2
C2
U2
50 / 3 16.67(kV )
12 3 所以C1上的电荷 Q1 C1U1 4200 10 50 / 3 10 70( C )
na ed e111 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 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
0.3 0.3 Ec 30m 1 30 11 1 39(kV/cm ) r 1 1
300 d1=10mm时, E1 120(kV/cm ) 21 / 4 (3 1) / 2
此时油中电场强度提高的倍数为
E1 E0 120 100 0.2 E0 100
第四章作业
4-1 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那些绝缘缺陷?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实验 项目的异同。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绝缘总体状态不佳;绝缘 整体受潮或局部严重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缺陷等。测量绝缘电阻 和测量泄露电流试验项目的相同点:两者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测量泄漏电流可使用较高的电压(10kV及以上),并且可一观 察泄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因此能比测量绝缘电阻更有效地发现 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U K aU p 325(kV)
1.1 H 10
4
260
1.1 3000 10
4
260
答:出厂试验电压值应增大到325kV。
2-6 为避免额定电压有效值为1000kV的试验变压器的高压引出端发生 电晕放电,在套管上部安装一球形屏蔽极。设空气的电气强度 E0=30kV/cm,试决定该球形电极应有的直径。P40 解:球形电极应有的直径为:
3-3 某设备对地电容C=3200pF,工频下的tgδ=0.01,如果所施加的 工频电压等于32kV,求: (1)该设备绝缘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和所消耗的有功功率各为多少? (2)如果该设备的绝缘用并联等值电路来表示,则其中电阻值R为若 干? (3)如果用串联等值电路表示,则其中的电容值Cs和电阻值r各位若 干? 解:(1)该设备所吸收的有功功率为
第二章作业
2-1试用经验公式估算极间距离d=2cm的均匀电场气隙在标准大气 条件下的平均击穿场强Eb。P32 解:d=2cm的均匀电场气隙平均击穿场强为 答: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平均击穿场强为29.26kV/cm
Eb 24.55 6.66 / d 24.55 1 6.66 1 / 2 29.26(kV/cm )
(3)在绝缘的串联等值电路和并联等值电路中,等值电容近似相 等,即Cs=Cp=C=3200pF。 因此,对串联等值电路,由 tg Cs r 可得串联等值电阻
tg 0.01 r 9.95(k) 12 Cs 314 3200 10
3-6 一充油的均匀电场间隙距离为30mm,极间施加工频电压300kV。 若在极间放置一个屏障,其厚度分别为3mm和10mm,求油中的电场 强度各比没有屏障时提高多少倍?(设油的εr1=2,屏障的εr2=4) 解:没有屏障时油中的电场强度为
C2上的电荷
Q2 C2U 2 C2 (U U1 ) 3000 1012 (40 50 / 3) 103 70( C )
(2)稳态时,因为作用电压U为直流,所以C1和C2可视为开路, 流过绝缘的电导电流由总电阻决定,即
U 40 103 80 I 106 11.43( A) 6 R1 R2 (1400 2100) 10 7
2-3在线路设计时已确定某线路的相邻导线间气隙应能耐受峰值为 ±1800kV的雷电冲击电压,试利用经验公式近似估计线间距离至少 应为若干?P36 解:导线间的气隙可以用棒-棒气隙近似表示 对正极性雷电冲击:
U 50% 75 5.6d d (1800 75) / 5.6 308(cm)
此时C1上的电压与R1上的电压相等,即
U1 R1I 1400 106 (80 / 7) 106 16(kV )
C1上的电荷 Q1 C1U1 4200 1012 16 103 67.2(C ) C2上的电荷
Q2 C2U 2 3000 1012 (40 16) 103 72(C )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 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 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 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 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 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 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 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 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 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D 2R 2
U g max Ec
2 1000 2 94.2(cm) 30
答:该球形电极应有的直径为94.2cm。
第三章作业
3-1 某双层介质绝缘结构,第一、二层的电容和电阻分别为: C1=4200pF,R1=1400MΩ;C2=3000pF、R2=2100MΩ。当加上 40kV直流电压时,试求: (1)当t=0合闸初瞬,C1、C2上各有多少电荷? (2)到达稳态后,C1、C2上各有多少电荷?绝缘的电导电流为多大? 解:(1)绝缘结构的等值电路如图所示: t=0合闸初瞬时,电压按电容反比分配 即
P U 2Ctg (32 103 ) 2 314 3200 1012 0.01 10.3( W)
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为
Q P 10.3 1030Var 1.03kVar tg 0.01
(2)在绝缘的并联等值电路中,有
tg IR U / R 1 1 1 R 99.5(M) 12 I C UC RC Ctg 314 3200 10 0.01
第一章作业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 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 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 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 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 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 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 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