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四大名著《红楼梦》阅读重点梳理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技巧和思想观点等角度,整理和归纳《红楼梦》的知识点。
一、故事情节1.故事背景: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联姻和家族的兴衰。
2.人物命运: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境遇的变迁。
3.家族矛盾:贾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贾母、贾政、贾芸等人的权力争斗。
4.梦幻情节:宝玉多次梦见金陵十二钗,从而预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5.春秋大梦:宝玉在荣府和贾府两个世界间出现做梦现象,揭示了他对现实和梦幻的思考和矛盾。
二、人物形象1.贾宝玉:男主角,贾府的嫡长子,与林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2.林黛玉:女主角,贾宝玉的表妹,有超凡的才情和敏感的心灵。
3.薛宝钗:贾府的另一位表妹,聪明善良,与贾宝玉结下姐弟之情。
4.贾母:贾府的家族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权威的地位。
5.贾政:贾府的家族长辈,权力之争的主角之一,对贾宝玉刻意包办未来。
6.王熙凤:贾府的嫂子,乖巧聪明,但也机智狡黠。
7.薛姨妈:薛宝钗的母亲,贤良淑德,尽心尽力地为女儿找到好归宿。
8.史湘云:贾府的侄女,温婉聪慧,是宝玉多年来的知己和红颜知己。
三、文学技巧1.对白技巧:表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点和互动关系。
2.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3.易容技巧:曹雪芹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透露,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
四、思想观点1.反映社会风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偏颇。
2.批判权贵之风:通过贾家人的堕落和纨绔子弟的表现,暗示了权贵集团的腐败。
4.对爱情的探讨: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性,分析了人性的真实、善良、复杂和矛盾。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
”说的是(薛宝钗)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
虽怒时而假设笑,即嗔时而有情”。
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
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假设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到达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顺和顺,空云似贵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拟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高中《红楼梦》考试重点总结

高中《红楼梦》考试重点总结《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高中课程中,红楼梦常常作为必修读物出现,并且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以下是高中《红楼梦》考试的重点总结:1. 作者与作品背景-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但因其未能完成,所以只有120回本。
- 文中设定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通过这些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缺陷。
2. 主要人物与角色- 贾宝玉:作为男主角,贾宝玉是贾家族的石头公子,被认为是作者自身的影子。
- 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聪明伶俐,有才情,但命运多舛,个性哀怨。
- 薛宝钗:贾宝玉的妻子,性格温柔善良,是贾宝玉的好朋友。
- 王熙凤:贾府的大奶奶,贾宝玉的姑姑,精明强干,势力庞大。
3. 主题与思想- 封建礼教:作品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教观念,包括妇女地位低下、婚姻制度不公等。
- 命运与爱情:作品中描绘了人们的命运多舛,爱情的复杂与痛苦。
- 虚幻与现实:通过梦幻般的描写和世界的虚实交错,探讨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纠结。
4. 重要情节与描写- 贾宝玉与黛玉的感情纠葛:两人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是作品中重要的情节之一。
- 贾府的兴衰:通过贾府的兴衰变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
- 宝黛之病:黛玉的身体一直不好,最终因忧愁而死,反映了作品中的悲剧主题。
以上是高中《红楼梦》考试的重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同时,还请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阅读原著,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背景。
名著《红楼梦》导读及考点梳理

名著《红楼梦》导读及考点梳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对《红楼梦》进行简要导读,并梳理其中的考点。
导读: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间百态。
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爱情、家庭、权力等多个主题,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精彩的人物形象。
考点梳理:
1. 作者与作品: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本书是他一生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2.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命运是小说的重
要组成部分。
3. 主题与意义:《红楼梦》通过描绘家族的兴衰和人间百态,
探讨了人性、爱情、家庭、权力等主题。
它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4. 文学价值:《红楼梦》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不仅在描
写技巧和创作手法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也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5. 影响力:《红楼梦》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喜爱。
总结: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思考的伟大作品。
它不
仅是一部文学经典,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题的思考与反思。
通
过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的启迪。
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

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知识梳理作者:曹雪芹,高鹗清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贾宝玉(前世“神瑛侍者”):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
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性格: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尊重女性,追求真挚爱情,具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鄙视功名。
1、晴雯撕扇:尊重女性,平等意识2、共读西厢:追求真挚爱情,反对封建礼教3、宝玉诉肺腑:对爱情执著,用心良苦4、宝玉出家:叛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性格: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封建道德叛逆者,心思细腻,多愁善感,气量小,爱使小性子,才思敏捷。
1、黛玉含酸:气量小,爱使小性子2、黛玉葬花:才思敏捷,多愁善感3、赠帕题诗:才思敏捷多愁善感4、黛玉焚稿断痴情:追求真挚的爱情5、含恨离世:追求真挚的爱情6、香菱学诗:才思敏捷,才华横溢7、凹晶馆联诗: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性格:宽厚豁达,大度随和,才智高,沉静淡薄,圆滑,八面玲珑,灵活机智,博览群书,恪守封建道德1、元春省亲猜灯谜:八面玲珑,灵活机智2、看戏点菜,斥责金钏糊涂(金钏被逼自杀,她为安慰王夫人说金钏糊涂),嫁祸黛玉(撞见小红与坠儿约会她放重脚步说:颦儿哪里藏)天资聪明,深谙处世之道,明哲保身。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1. 作者及作品背景:考生需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和历史
意义。
2. 小说的写作手法:考生需了解《红楼梦》采用的描绘手法和叙述结构,如架构体、
双层叙事、回忆体和对话体等。
3. 小说的主要人物和角色关系:考生需要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4. 情节梳理:考生需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事件,如贾宝玉入贾府、宝玉与黛玉的相
知相爱、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等。
5. 主题和意义:考生需要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如富贵与清贫、虚幻与现实、
爱情与婚姻等。
6.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考生需了解《红楼梦》所表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如对
人物形象的描写、风景的描绘、诗词歌赋的运用等。
7. 名句赏析:考生需熟悉《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并能解读其含义和艺术价值。
8. 哲理和人生智慧:考生需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尊重人性、珍惜
生命、执着追求等。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艺术性的名著,考生要通过对该作品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准备好相应的考点,提高语文素养和解读能力。
红楼梦重点笔记

红楼梦的重点笔记如下:
1. 薄命司的一副对联“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含着书中主要人物如林黛玉、贾宝玉等的命运。
2. 宝黛初见,二人对视,如“万两黄金”般的姻缘已伏下多处暗标。
3. 宝玉方才被贾环非议贾政已将他吓得“心下害怕”,但又隐而不露,更加表现了他的性格和谨慎的性格。
4. 元春省亲时安排大家学戏,突出表现了她在深宫中的特殊身份。
5. “通灵宝玉”丢了以后,和主人的心都跳一个不停,反映出它与主人之间的不解之缘。
6. “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贾宝玉却是那么看重姐妹和弟兄,愿同他们一起大观园共度青春时光。
7. 林黛玉一席话直揭要害,“就许与赵姨娘造成一宗心愿”提醒了宝玉一直以来都未曾解开的症结。
此外,《红楼梦》还有元春灯谜、贾母居处、黛玉葬花、黛玉吟诗、宝钗扑蝶、湘云醉眠等众多精彩情节,都很值得回味。
以上是红楼梦的部分重点笔记,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阅读原著或相关研究文献。
2020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

2020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名著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分享到名著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 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中考名著《红楼梦》考点归纳

中考名著《红楼梦》考点归纳
中考名著《红楼梦》考点归纳
文体:古典小说
作者概况: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自幼在锦衣玉食中长大,后因家族经历重大变故,经历了许多挫折,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主要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主题思想:充分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人物性格: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才情出类拔萃。
薛宝钗:怡情大方,乐观宽厚、才华横溢。
精彩章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艺术特色: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汇总,高分必备!

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汇总,高分必备!四大名著是初中语文的必考知识点,今天唯唯给大家整理了《红楼梦》知识点,建议收藏!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主要内容《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贾宝玉:率性单纯,温和善良,没有功利心,富有同情心,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林黛玉:敏感细心,易伤感,天真率直,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薛宝钗:稳重随和,多才多识,雄心勃勃,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史湘云:心直口快,快人快语,乐观豪爽,才情超逸,诗思敏捷。
贾探春:情趣高雅,才识不凡,精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妙玉:禀性极其高洁、怪癖,才情不凡。
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性格随和、平淡,心慈面软。
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下面是对《红楼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1. 作者:《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曹雪芹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在《红楼梦》中展现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2. 内容概述:《红楼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文学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核心,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家族兴衰和人性的种种变化。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众多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3. 人物形象:《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曹雪芹通过这些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
4. 情节发展:《红楼梦》的情节发展错综复杂,充满了悬疑、荒诞和戏剧性。
小说中的事件和矛盾层出不穷,读者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
5. 主题思想:《红楼梦》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包含了对人生、家族和社会的思考和抨击。
它也探讨了美、爱情、生老病死等人生的大问题。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富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作品,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红楼梦中考知识点总结

红楼梦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小说作者及创作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原名《石头记》,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他是清代官僚和文学家,后因家族衰败,自幼就在社会上得到严重的挫折,最后导致家族衰败和大大影响了他的成才之路。
他创作《红楼梦》被认为是借助了个人的从严实验材料,而借此来作品创造了一部家族史诗。
二、小说内容概要《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主线,以贾府一家为中心,讲述了贾府的兴盛与衰败。
小说通过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同时,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与人性的种种弱点联系在一块,以此来讽刺封建社会。
三、名词解释1.贾宝玉:贾府的公子,因为宦官王熙凤的制作情宝而生下,被封伪出媳妇思淑,长大后被送到荣府婚配。
由于文思极高,才智出众,颇受宠爱,受大家瞩目。
2.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贾府中西湖边的香雪姑娘,但因为都有先祖生辱过性命中了葉带枪的厉嘴。
有一回一向骄傲的黛玉开始知道自己女婿詹舵因与凤姐的中道不光会事,版主好将妻子狼狈。
3.薛宝钗:薛宝钗是曹雪芹《红楼梦》的一个女性角色,是薛姨妈的二女儿,在贾府所作。
4.贾母:贾宝玉的奶奶,张家的大小,有好说穴青瓷裙,满面圆珠头,手执长丝鞋,趺凳魟笑吟颜托日晓。
5.贾政:贾母的儿子,贾宝玉的叔父。
好说穴把宝玉私? 衡みMC同文会话,尽长鞧文章偿得。
八、红楼梦精彩语录"得知你的婆婆是什么样红楼梦""知道,女人无法知道他是你的唯一" Madame Guiang九、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朮和民族精神的中国文化遗产。
十、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世界小说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珍品。
十一、红楼梦的影响与价值《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极高智慧和价值感的文化名著。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含习题及答案)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含习题
及答案)
知识点1: 《红楼梦》作者及背景
- 作者: 曹雪芹
- 创作背景: 18世纪中国清代
知识点2: 小说概述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 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权力斗争和现实社会的虚伪。
- 主要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知识点3: 《红楼梦》的意境和主题
- 作品追求"痛并快乐着"的审美境界,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虚儿。
- 以悲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知识点4: 《红楼梦》的结构和风格
- 结构:分为120回。
前80回为正文,后40回为脂批。
- 风格:以对话和描写为主,交织了诗词、文言文和白话文。
题1:
1.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 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能列举出其他三部吗?
- 回答: 其他三部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题答案
1. 曹雪芹
2.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以上是《红楼梦》必考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阅读重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导读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一、小说背景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全名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经程伟元辑定为《红楼梦》。
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
二、主要人物
1.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书中的第一主角,是贾府的宝玉公子,表面上是贾府的继承人,实则为史氏纯谏之子。
2. 贾母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是家族中的长辈,她是贾家的权威代表,对家族事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林黛玉
林黛玉是书中又一女主角,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的亲戚。
她有一种特殊的文学情怀,对书画音乐等艺术颇有心得,是贾府中的文学才女。
三、情节梗概
1. 贾宝玉入宫
在小说中,贾宝玉被选入宫做宦官。
这个情节表现了当时贵族家庭为了获取更多权利和地位的残酷现实。
2.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整个小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两人一见钟情,但却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3. 贾政与贾母之间的争斗
贾政和贾母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和争斗。
贾政作为家族中的男性,往往会与贾母产生分歧。
四、主题思想
1. 家族兴衰
家族兴衰是整个小说的主题之一。
在小说中,贾府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荣耀和衰败,通过贾府家族的变迁,作者反映了清代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衰落。
2. 命运论
《红楼梦》中对命运的揭示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书中的人物命运交织,在命运面前,人们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轨迹。
五、名句赏析
1.。
《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

《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
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3、王熙凤初次出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4、宝黛相会(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
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
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5、探微恙互看金玉(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
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红楼梦》中考知识点

《红楼梦》中考知识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考语文中常考的文学名著之一。
下面为大家梳理一些《红楼梦》中考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红楼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续写。
曹雪芹出生于清朝的一个富贵世家,但后来家道中落。
他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故,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基础。
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广阔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以及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二、主要人物1、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衔玉而生。
他叛逆、追求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
他尊重女性,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与林黛玉真心相爱,但最终未能走到一起。
2、林黛玉敏感、聪明、善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诗。
她与贾宝玉志同道合,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爱情以悲剧收场。
3、薛宝钗容貌美丽,端庄大方,恪守封建妇德。
聪明理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也有些圆滑世故。
最终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但并未得到真正的幸福。
4、王熙凤精明能干,泼辣狠毒,是贾府的管家奶奶。
善于权谋,弄权敛财,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5、贾母贾府的最高权威,慈祥而有威严。
6、其他人物如晴雯,性格刚烈,反抗压迫;袭人,温柔和顺,尽职尽责等。
三、故事情节1、木石前盟指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与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之间的缘分。
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为报恩,随神瑛侍者下凡,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
2、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宝玉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暗示了书中众多女子的命运。
3、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展现了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和泼辣手段。
4、元妃省亲描写了贾府的奢华和荣耀,也暗示了贾府的盛极而衰。
5、黛玉葬花林黛玉看到落花满地,感怀自己的身世,于是手提花锄,锦囊收艳骨,表现出她的多愁善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四大名著《红楼梦》阅读重点梳理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内容梗概-神话缘起《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演说荣国府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
据冷子兴演说,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
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
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娶了妻(李纨),生了子(贾兰),一病就死了;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贾宝玉。
人人都以为贾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贾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欢他,对他管教甚严,因为都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
十二钗聚首金陵十二钗36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
黛玉小贾宝玉一岁。
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贾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
贾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贾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一天,贾宝玉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
警幻命仙女演奏新制《红楼梦》套曲十四支,其收尾一支名《飞鸟各投林》,词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然而贾宝玉仍不解,警幻更将妹妹可卿许配与他,二人难分难解,入迷津而惊醒。
大观园纪事元春被选为贵妃,荣国府愈加贵盛,为之建造大观园,迎接省亲,家人团圆,极天伦之乐。
贾宝玉长到十二三岁,在外结交秦钟、蒋玉函,在内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丫鬟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等之间,亲昵且敬爱她们,极尽小心谨慎,深恐违逆她们的心意,所爱的女儿多,自己身心劳倦,而忧患也与日俱增。
一次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原籍(苏州)去,贾宝玉便唬傻了,闹得满宅惊慌,直到紫鹃说明缘由才好了。
在探春倡议下,大观园女儿共结海棠诗社,贾宝玉同姐妹们开办海棠诗会、菊花诗会。
薛宝琴、邢岫烟进贾府,众人雪中争联即景诗,大观园盛极一时。
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刘姥姥游园、栊翠庵品茶、元宵夜宴、探春理家、怡红院夜宴等情事皆极尽风雅。
荣国府虽煊赫,然而人口众多,事务繁杂,主仆上下,贪图享乐的多,操持家业的少,其生活标准和排场又不能节俭,所以外面的架子虽勉强支撑,而内部已在加速朽坏了。
家族末世颓运将至,变故增多。
贾宝玉在繁华富贵中,也屡屡遭遇无常,先有秦可卿病逝、秦钟夭逝,自身又中了赵姨娘、马道婆的法术,差点死去;接着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惨遭抄检,而所爱的丫鬟晴雯又被逐出,随即病殁;林黛玉重开桃花社,也是无疾而终。
悲凉气氛弥漫公府,然而呼吸而领会到的,唯有贾宝玉和十二钗而已。
晴雯夭逝那天,贾宝玉出去给她上祭,却扑了个空,回身进大观园找黛玉,偏又不在房中,再到蘅芜院中,也是人去楼空,仍往潇湘馆,偏黛玉尚未回。
正不知何往,却被贾政叫去听讲巾帼英雄林四娘的故事,奉命做了一首《姽婳词》。
大悲剧结局《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
至后四十回,贾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
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贾宝玉完婚。
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
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
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贾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
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
元春先薨,贾赦因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
贾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癞头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
梦醒后发奋读书。
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宝钗已有身孕,而贾宝玉应试后走失。
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毗陵驿。
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贾宝玉。
贾政忙问,贾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
贾政再问,贾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
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
后人见了这本小说,亦题诗一绝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主要人物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
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
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
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
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
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
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
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
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
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
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
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
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
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