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各种形态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 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 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 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 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 系判断。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 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 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 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 断层,而仅为断裂。
判断方 法
从形态上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背斜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的位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构造地 貌
侵蚀后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 、高原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3.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01
1 海沟不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 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地貌)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组成。

让学生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和矿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1.2 教学内容:地壳的概念和范围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元素地壳中主要元素和矿物的种类及其分布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物质组成的图像和数据。

分组讨论地壳中不同元素和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1.4 教学活动:观看地壳物质组成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矿物或元素,介绍其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互动问答。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循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地壳物质循环中的主要环节。

2.2 教学内容: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岩石的风化、侵蚀、沉积、变质、熔融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为例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地壳物质循环中的不同环节。

2.4 教学活动:观看地壳物质循环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壳物质循环的环节,介绍其过程和作用。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互动问答。

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

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类型和形成机制。

3.2 教学内容: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机制: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图像和数据。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类型和形成机制。

3.4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表面形态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地球表面形态的类型,介绍其特征和形成机制。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互动问答。

第四章: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地壳的构造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特点。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一、知识梳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存在形式:①气态:如天然气;②液态:如石油和天然汞;③固态: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①岩石岩⎩⎪⎨⎪⎧形成:炽热的岩浆冷凝而形成分类⎩⎪⎨⎪⎧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如流纹岩、玄 武岩等②沉积岩⎩⎪⎪⎨⎪⎪⎧形成: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物,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存在化石类型⎩⎪⎨⎪⎧砾岩:以小砾石为主砂岩:以砂粒为主页岩: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石灰岩:由化学沉积形成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岩石原先的构造、矿物成分等发生 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举例⎩⎪⎨⎪⎧大理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板岩←页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特别提示] 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的三个关注点(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二者同时作用于地表。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风化作用
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 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 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影响因素
1.气候: 寒冷或干燥地区——物理风化为主 炎热潮湿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较强 2.地形: 坡度较大地区——物理风化为主 地势平坦地区——化学风化为主,生物风华影响较大 3.岩石特性: 花岗岩较容易风化 易溶岩石容易风化 岩石疏松容易风化 构造破碎带岩石容易风化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温度、压力变化下导致 片麻岩、大理 大理岩是优良 原先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 岩、石英岩、 的建材;石英 形成的岩石 板岩 岩作工业用材
例1.右边一组 图表示某一地区沉 积岩和化石的生成 过程,回答问题: 1)按时代从古到今的顺序,四幅图正确的排序是 3-1-4-2 ,理由 是 沉积岩层由少到多 各地层的生物由低级到高级进化 。 2)为什么岩石会是分层次的?
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
2)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 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 火成岩2、沉积岩3 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 沉积岩2、沉积岩1 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 火成岩2、沉积岩1 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方法: 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 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 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 形成早于该岩浆岩。

一轮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轮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解析:地壳元素成分识记考查.答案:A
(2)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 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解析:考查变质岩特征.答案:D
(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解析:考查喀什特地貌岩石组成, 是石灰岩受到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答案:D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课前演练】了解高考考查方向,找出自身不足 例1 (2010 · 上海卷)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 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回答(1)~(3) (1)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 B.硅、铝 C.铝、钠 D.铁、镁
3、岩石
岩浆岩 (2) 分类: 沉积岩 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岩浆岩的成因
岩浆
压 力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
凝固
岩浆岩
侵入型:花岗岩
喷出型:玄武岩
花岗岩(granite)
玄武岩(basalt)
无孔隙,致密
孔隙大,疏松
比较:两种岩石在结构上的差别
岩浆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 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 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 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 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 形成的岩石。 喷出岩(火山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侵入岩:花岗岩
铁4.75%
钙3.45%
钠2.74% 钾2.47% 镁2.00% 氢0.76% 其他1.20%
2、矿物——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1)概念: 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 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 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5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5 含答案

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地质构造的类型(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表形态的成因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图:板块运动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响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A级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褶皱断层造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貌 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C 级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定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存在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存在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地壳的物质组成PPT精品课件

地壳的物质组成PPT精品课件
(2)c处从成因类型看属于__________岩,判 断依据是_________。除此特征以外,该类岩石 一般还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___岩,它是已生 成的岩石在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若d原来 含有珊瑚化石则其受岩浆活动影响,会形成 __________岩。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 高山削低
D.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作用 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解析:(1)由海变陆是地壳上升运动的结果, 属内力作用。(2)喜马拉雅山脉在抬升过程中受外
考点3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地质构
造类2型.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地质
(1)导致喜马拉雅山区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 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流水作用
(2)导致喜马拉雅山最高峰只有8 844.43米的 主要原因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3)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发展演变说明了( )
A.内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 觉
B.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的趋势都是使地表 变得高低不平
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49 __________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
被5○0________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51________
状态。板块运动是○ 52________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板块运动形成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是:
6.变质岩:已形成的岩石在 ○ 22 __________、 2○3 __________ 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花岗 岩变质形成2○4__________、石灰岩变质形成○ 25__________、页岩 变质形成○ 26__________。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球外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岩石圈的构成及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

2. 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侵蚀、沉积、变质。

地球外部物质循环: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3. 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地震、火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的过程,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2. 教学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物质循环的机制,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岩石、地质构造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第二课时: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球外部物质循环)3. 第三课时: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4. 第四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答疑解惑,布置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质事件为例,讲解物质循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循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探讨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作用。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H2O、CO2 红外线
1、吸收具有选择性 2、太阳辐射不是对 流层大气增热的直
多云的白天气温
___,是因为云层 ____减少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
1、波长较__短__的蓝紫 光最易被散射。
2、晴朗的天空呈 蔚蓝色
接热源。
地面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概念: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成因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岩浆活动)
常见岩石
玄武岩、花 岗岩等
沉积岩 变质岩
各种岩石的碎屑物质经外 砾岩、砂岩、
力作用而成
页岩、石灰
(外力作用)

各种岩石经变质作用而成 大理岩、板
(变质作用)

风、流水、等外 力作用将岩石碎 屑物由高处搬运 到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全部的水气、杂质

低纬__1_7_~_1_8_k_m_-
2、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地_面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选择性)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选择性)
上层大气 O3
紫外线
云层 最显著 空气分子或微小颗粒 颗粒较大的尘埃





大气的温室效应

辐 射



射 地
大气削弱
大 气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射收

地面增
射向地面 地面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中学地理学问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中学地理学问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留意岩石转换过程中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二、地球表面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详细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外力作用与地貌流水作用侵蚀: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作用沉积:泥沙积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凹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风力作用沉积:风沙积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积累等三、大气环境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臭氧汲取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汲取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卫力因素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卫力因素

4.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 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
(B)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 B.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形谷 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 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形谷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化作用和风力 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化作用和风力 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大西洋
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 并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 并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并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①、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②、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两陆块相撞--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褶皱山脉 两陆块相撞
地堑 地堑形成盆地和山谷 地堑形成盆地和山谷
断 层
断层面
地 垒
地垒
地 堑
地堑
图示
断层线
成因
岩石受力破裂, 岩石受力破裂,并 沿破裂面有明显相 沿破裂面有明显相 对移动( 对移动(即发生错 位)的断裂构造叫 断层 断层面—陡崖 断层面 陡崖
两条断层之间的 岩块相对上升, 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的岩块相对 下降, 下降,相对上升 的岩块叫地垒。 的岩块叫地垒。 山地—块状山 山地 块状山 庐山、 庐山、泰山
广东地理) (08广东地理) 广东地理 5.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图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教学目标:1. 了解地壳的基本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2. 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和矿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教学内容:1. 地壳的概念与厚度2.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元素3. 地壳中的主要元素和矿物4.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规律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了解地壳的概念和厚度。

2. 利用显微镜观察地壳岩石和矿物的样本,识别其主要特征。

3.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2. 掌握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 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与过程2.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3.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作用与地壳物质循环4. 地壳物质循环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和图解,了解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分析地壳物质循环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探讨其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 掌握地球表面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2.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貌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海岸等3. 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机制: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4. 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活动:1. 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主要地貌类型,探讨其成因。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3. 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

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震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掌握地壳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3.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成因。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氧 49.13%
释疑解惑 (1)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 种。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 和方解石等,其中,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 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 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 (2)火成岩与火山岩是两个在字面上相类似的 概念,但其含义不同。火成岩是指由岩浆活 动形成的岩石,其含义与岩浆岩相同;火山 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成,是伴随着火山 活动而发生的,其含义与喷出岩相同。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动力——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 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对地表的 影响 相互关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风化,侵蚀, 部,主要是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太阳能

风 移动沙丘 风 静止沙丘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表,以内 削高填低, 力作用为 使地表趋于 主 平坦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类型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地 壳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解 释 学 说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
①板块张裂 ( ) -裂谷或海洋 运 (生长边界) 陆陆相撞-- 动 板块 板块运动 巨大的褶皱山脉 ②板块碰撞 留 构造 与地貌 下 海沟(大洋板块) ( ) 学说 的 陆洋相撞 ( 消亡边界 ) 岛弧、海岸山脉 痕
A
1 2 1
B
2
岩层年龄:1﹤2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内、外力作用 张力、侵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答案:A
【跟踪练】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岩石圈 B.水圈
)
C.大气圈
【答案】D
D.生物圈
【提取信息】①地球的外部圈层含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等,内部圈层含地壳、地幔和地核;②生物圈在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改造中起着重要作用,最为活跃。
【思路整理】提取信息,理解题意→区分地球的内
部和外部圈层。
(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 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 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 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相 大陆板块 撞( 与大 相 陆板 形成巨大的山脉 向 块相 移 撞 动)
板块相对移动方 向 板块张裂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的类型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拉张型 、红海、 、分离型边界 大西洋中 ) 脊
大陆板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 块 板块相 位置较低,便俯冲 与 太平洋西部 撞( 到大陆板块之下, 大 岛弧、安 消亡边界(挤压型 这里往往形成海沟( 相 洋 第斯山脉 、汇聚型边界 向 它是海洋中最深的 ) 板 、台湾山 地方);大陆板块受 移 脉等 块 动) 挤上拱,隆起形成 相 岛屿和海岸山脉 撞
(3)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 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 若箭头太多、太复杂的话,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 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 判断沉积岩。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
例 2.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回答(1)~(3)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

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物质组成(a)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物有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天然汞)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2)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按照成因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例题体验1】把下列物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石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A.②→⑤→①→④B.②→④→⑥→①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

根据题意,结合地壳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组成地壳,可得②→④→①→⑥。

答案:C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c)(高频考点)注: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等的总称。

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

[2]括号内为变质岩变质前的岩石名称。

【理解提升】岩浆岩既可在地表形成也可在地下形成,沉积岩主要在地表形成,变质岩主要在地下形成。

在地质作用下,沉积岩可存在于地下,变质岩也可存在于地表。

【例题体验2】某中学背山面河。

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

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

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据此回答(1)~(2)题:(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④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存在气孔构造,应该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_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_地球表面形态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分析该地多火山的原因,必须明确火山一般分布在
板块的 消亡 边界。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根据经纬度、等高线等信息知此板块为 大陆 板块(美洲板块)
此处等深线 为2000~ 3000m,且 地形变化大, 等深线密集, 应为大洋块 与大陆块边 界处— ____
4.(2014·山东高考)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 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 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读图完成(1)~(2)题。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温馨提示 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时,需要“两看”、“两关注” “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注意与经纬度相结 合);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及附近宏观地形(如地中海、红海、 新西兰南北二岛、冰岛等)。 “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 岛、中南半岛所在的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 海沟、岛弧、海岸山
高原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
红海、大西洋 高原
亚纳海沟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图示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1页,共26页。
0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2页,共26页。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其他
氢 地壳中主要元素所占百分比

氧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热能
机械能
(3)影响: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个地方岩石圈逐渐地消亡。
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 在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
第22页,共26页。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活动
A
B
2
C
D D
1
Hale Waihona Puke D3BC
4
第23页,共26页。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 已生成的沉积岩 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 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高温融化) 岩浆
岩浆岩
A
D
B CD
沉积岩
B
C
岩浆
D
变质岩
第26页,共26页。
第13页,共26页。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流玄纹武岩岩
第14页,共26页。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15页,共26页。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ppt课件演示文稿

地壳的物质组成ppt课件演示文稿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 . 矿 物 是 具 有 确 定 ① __________ 、 ② ________ 的单质或者③ __________ ,是化学元 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④________。有用矿物在自 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⑤__________。 2.矿物的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为:⑥ ________(如天然气)、⑦________(如石油)和固 态。绝大多数矿物都是以⑧__________形式存在 的。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⑨__________。 3.岩石按成因分类,可以分为⑩ __________ 、 ⑪ __________ 、 ⑫ __________ 。
6 __________和 ○ 77 __________超过了岩 3.岩层受到的强大 7 ○ 78 __________。其中断裂两 石的强度,岩石就会断裂错位,称为○ 79 __________的叫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 侧岩块有○ 80 __________,常形成○ 81 __________,相对下降的岩块, 块称为○ 82__________,常形成○ 83__________。 称为○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及地球表 面形态
考纲点击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的成因类型及 主要特点。 2.理解并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基础——三大岩石的相互 转化过程。 3.知道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内力作用与外 力作用两种。 4.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 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情分析 1.侧重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各种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2.多以地壳物质循环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壳 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外 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侧重考查各种地质构造的成因、对地貌的 影响及其实践意义。 4.多以地质剖面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壳运 动特点、地质构造类型和地貌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
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吐鲁
番盆地等,沿断
层线常发育成沟
谷,有时有泉、
湖泊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 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图:
续表:
侵入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 力作用下,沿着地 壳薄弱地带侵入地 壳上部,冷却凝固
而成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花岗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 用下,被风化成碎 屑物质,再经风、 流水等搬运后沉积 起来,经过压紧固 结作用而形成的岩

具层理 构造,含 有化石
石灰岩 页岩 砂岩 砾岩
原有岩石在岩浆活 动、地壳运动产生 的高温高压作用下, 使原来的成分、性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第一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概念。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 3.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从形 态上 判 从岩层 断 的新老 方 关系上 法 图示
褶皱
背斜
向斜
岩层中间向上 岩层中间向下
拱起
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 较老,两翼岩
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 较新,两翼岩
层较老
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 并沿断裂面有 明显的相对位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在地质循环中,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 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例 1】 (2009 年江苏)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 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对应学生用书第 29~31 页)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分类 岩浆岩
喷出岩
形成
特点
岩浆在地下巨 大压力作用下, 沿着地壳薄弱 地带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而成
有流纹或 气孔构造
常见岩石
玄武岩 流纹岩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有用成 分举例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生长边界
海岭 大陆裂谷
消 亡 边 界
碰撞边界
大陆板块 与
大陆板块
实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
高大山脉 高原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续表:
俯 冲 边 界
续表:
未侵蚀
常形成
常形成谷地或盆 大断层,常形成
地貌
山岭

裂谷或陡崖,如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 硬不易被侵蚀,
常形成山岭
东非大裂谷。断 层一侧上升的岩 块,常成为块状 山地或高地,如
构 造 地 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华山、庐山、泰 山、峨眉山万佛 顶等,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2)利用背斜构造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 井应在向斜构造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产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 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质发生改变
片理构造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花岗岩是坚固、美 观的建筑材料;多 种金属矿是工业生
产的原料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 和化工原料,钾盐 是化工原料;煤、 石油是当前世界最
重要的能源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铁矿是钢铁工业重
要原料
化石的地质意义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化石不同,而且具有不可逆性。 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一是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二是能够帮助推测古地理环境。
(1)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 球表面各种形态
思路点拨:第(1)题,由题意读图可判定①代表沉积作用,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昆 仑玉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选D。第(2)题,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长期的外力沉积作用而形 成。因此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答案为(1)D,(2)A。
俯冲 角小
俯冲 角大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海岸山脉 海沟
岛弧 海沟
安第斯山脉 秘鲁、智利
海沟
太平洋西 部的海沟、
岛弧链
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的交界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