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新局面1共2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28ec6725c52cc58bd6be61.png)
• 第三、革命形势——城乡不平衡
•
32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到1930年初,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 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 约10万人。重要的根据地有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 湘鄂赣、湘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 •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 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
11/6/2014
7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实行的“不抵抗”政策在 处理“济南惨案”中已露出端倪。 而日军在以后 全面侵华中的残暴野蛮行径在“济南惨案”中也已暴露无遗。
11/6/2014
8
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12月29日凌晨, 东北易帜
月 日 凌 晨 , 张 学 良 等 联 名 通 电
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 土地革命 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 关键词:十年内战 • 关键人物:蒋介石(第一节),毛泽东(第二节)
3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本章聚焦:国民党 蒋介石
1927-1937 官僚资本形成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陈果夫
15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南京国民政府所代表的,既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的 利益,也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大资产 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国民党所实行的就是代 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 军事独裁统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e6a4525844769eae009ede6.png)
2、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成果
从1928年10月至1930年 5 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 主义》等文章,阐述了共产党 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 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的辨证关系 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标 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
1、1927年后三次“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 导
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 误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明
2、 王 明 “左” 倾 错 误 在 苏 区 的 影 响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为了镇压人
最后,实行文化专制
民和消灭异其己次力,量为了镇压再人次民,和推行主保义甲,剥夺人民的言
,国民党建立消了灭庞异己力量,制国度民,党以控论制和人出版自由。
大的军队。建立了庞大的特民务,系禁统止革命活
——军统 和中统动。。
国 民 党 的 军 队
保长印
军
3、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到1930 年初,共产党领导 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 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 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 10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 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 的主要战略阵地。
红 军 在 渡 河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1.反”围剿”作战
从1930——1932年 底,蒋介石集中兵力 ,向中央根据地发动 了四次围剿,但先后 都失败了。对其他革 命根据地的围剿战争 也相继失败。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9273fa6f8e9951e79b89271f.png)
毛泽东说过: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 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 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 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当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开明的民主政治,外无独 立的民族尊严,不但没有议会可以利用,而且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 合法权益。由此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 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其一种特征。
方法
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 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 即群众路线方法。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国共合作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国共合作的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国共合作的原因
1
1.共产党认识上的觉悟,也就是单靠个人是不 行的。需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2.国民党是较革命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 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 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2
国共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对于今日而言,这条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 重大的启示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我们 难免会有碰壁,有失误,所以就应该发扬这种用于 探索的精神。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情和形势的 前提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调查和研究, 更要善于总结经验,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另 外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意,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 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步伐,推进人民富裕,增进社 会和谐,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科学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2页PPT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2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3f6425f46527d3250ce021.png)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Ø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实行“党外合作”。
Ø1923年6月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 决定。 Ø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Your Logo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黄埔军校的建立
而 且 要 知 道 要 向 什 么 人 放 。 ”
彭湃
赤山约农会旧址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 国共合作的形成 2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 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林祥谦
施洋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Ø 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 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Ø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 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Ø 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 必要的条件。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出新面貌.
第一,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 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 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ecacfa2ac850ad02de80416b.png)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ab2ad45e53a580217fcfe71.png)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斗争失败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失败原因
1.领导不先进(根本) 2.思想不科学 3.软弱地称西方人为“洋兄弟”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派形成
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 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 原因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派形成
目的 首领 指导思想 办事机构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
工业 军事 教育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工业:客观上促进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成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文化:传播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社会: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4. 顽固派的阻挠。
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1948.9.12-11.2 1948.11.6-1949.1.10 1948.11.29-1949.1.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48年12月30日 1949年元旦 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3日 1949年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bb7879b84ae45c3b358cc6.png)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第三讲2.+(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xs)
![第三讲2.+(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xs)](https://img.taocdn.com/s3/m/620ff3d276eeaeaad1f330f6.png)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 无成就。” ——《孙中山选集》 这时,他开始意识到“要学习俄国的 方法、组织和训练”,“以俄为师”的 观念逐步形成。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 • •
•
1923年1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联合国际革命力量” 标志孙中山联俄联共方针确立。 1923、8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孙中山派 “孙中山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 事、政治和党务,并洽谈苏联援助问题。 团长:蒋介石
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1.1924年-1927年
2.1927年-1937年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阶段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阶段
3.1937年-1945年
4.1945年-1949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世界政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俄国无 产阶级突破 了帝国主义 链条上的薄 弱环节,取 得 “十月革 命” 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孙中山(1866—1925)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 就需要新的血液。”
——《宋庆龄选集》
必要性:
① 从战略和策略上考虑,作为战略(全局)问题, 进行革命,要分清敌、我、友。 ② 中国工人人数太少,到五四时才200万。
③ 共产党的人数太少,
④ 从政治影响上看,共产党不及国民党。
可能性:
•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国民党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中国近代史纲要_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_中国革命的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5f15b9018e9951e79b8927d8.png)
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 革命性质: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民
主主义革命。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中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 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 第一,中国中产党一经成立,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 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确 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 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主持下 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 成。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实现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 开
• 大会的召开时间:1924年 广州 孙中山。 • 中心议题: 改组国民党,审议通过了《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主要成果: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纽 带。) • 大会的意义:①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国民革命兴起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 民族主义: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 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旧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满清 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
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 由周恩来继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 黄埔军校学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
革命推向全国。 2. 北伐的主要对象: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9a68c2a4dd3383c4bb4cd211.png)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 了革命前进的步伐。 • 1924年工人运动、农 民运动开始复兴,创 办了黄埔军校。 •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 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 的高潮。进行了胜利 的广州战争,1926年 开始了胜利的北伐战 争。
黄埔军校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黄埔军校
•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立。 • 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 由周恩来继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 黄埔军校学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 革命推向全国。 2. 北伐的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
的革命运动。
这次革命声势之 浩大、发动群众 之广泛、斗争之 激烈,在中国近 代历史上是前所 未有的。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一个高潮。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艺术设计八班 王雪丽
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二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三次武装起义 胜利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 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 治口号下进行,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第二,大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广泛 的群众运动。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第三节
新版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课件.ppt
![新版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e82b56a98271fe900ef924.png)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国共合作的力量,形成革命的大团结。
第二,北伐战争是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正义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顺应民心,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第三,北伐胜利同苏联政府的支持也分不开。 第四,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
第五,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矛盾的存在,也是北 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 革命时期的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
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
精选
5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毛泽东:“没有独立、自
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
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
精选
21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 他们是徐向前(一期)、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林彪(四期) 和陈毅(武汉分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 校,他们是陈赓(一期)、许光达(五期炮科)和 罗瑞卿(武汉分校)。周恩来、陶铸(五期)、刘 志丹(四期)和左权(一期)等,也在黄埔军校工 作或学习过。)
治联盟; 第二,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
精选
13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从中国共产党来看:中国工人阶级需要强 大的同盟军。
中共一大决议:“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 系。”
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议决 案》。(党外合作)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 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8a933b3583c4bb4cf7ecd141.png)
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旧由军阀掌握政 权,……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 因为军阀无不欢迎外资以供其军资与浪费,国际帝 国主义在相当的限制以内,也都乐于全力借给军阀, 一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一是可以延 长中国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为消 费国家,永远为他们的市场。在这样状况之下的中 国实业家受外资竞争,协定关税,地方扰乱,官场 诛求,四面八方的压迫,简直没有发展的希 望。”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田仔骂田公》: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仔 做到死,田公着厝食白米,做个颠倒饿,懒 个颠倒好!是你不知想,不是命唔么,农夫 呀!起来!农夫呀!勿憨!地是天作,天还天公! 你无份我无份!有来耕有米食,无来耕,就 请歇!”
为彻底背叛自己出身地主的阶级,彭湃决心革命先 从家里开始。彭湃以来看戏召集农民到他家来,农 民蜂涌而来,彭湃拿着一大堆旧契走上台,举起手 中的旧契激动地说:“这些是田公剥削人家的工具, 田不是彭家的,更不是我彭湃的,这些是农民兄弟 劳动的成果,这一切被地主强占了,使农民困苦, 我们要彻底除掉,”说罢当场烧毁,宣布分家所得 的田地归耕农所有, 台下几千农民沸腾了,感叹说: “彭湃出身大地主,为革命能舍弃一切,我们还有 什么顾忌呢?”
孙中山
我以前有那么 多朋友,怎么 她最令我心动?
1、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与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条件: 1、打倒列强,除军阀——共同愿望。 2、中共在二七惨案中的认识。 3、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与孙中山的转变。 4、共产国际的促进。
彭 湃 烈 士 铜 像
一九二二年六月,他到苦难深重的农民中去了。所谓 “万事开头难”,六月中旬的一天,他满怀热情到赤 山的农村去作宣传,到了一个村子,主动、热情地和 农民打招呼、叙家常,那些饱受欺压的农民见他身穿 洁白西装,头戴白通帽,脚着皮鞋,打着领带,以为 是来收租的官差,怕恐躲之不及,他们推说:“先生 呀,我们不空闲呀!“当彭湃跟他们讲革命道理,农民 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是有钱人,吃饱了没事和 我们聊还是饿不了,但我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与你聊天, 就连红薯也没得吃了。听你讲道理,还不如省下时间 多干点活儿。”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d9e210076a20029bd642df4.png)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35f00f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2.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70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革命道路探索的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政权:畸形政治 1928年后国民党派系林立: 改组派(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标榜“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 西山会议派(以邹鲁、谢持为首) 胡派(以胡汉民、古应芬、邓泽如为首) 再造派(太子派,以孙科为首,认为国民党患了“疯瘫的病症”,“党的生路,只
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 70
(2)武装斗争的第一次实践——八一南昌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 / 70
起义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成立,前往南昌领导起义。
7月27日,成立参谋团(刘伯承为团长),任命贺龙任起义军总 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有再造” )
4/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革命道路探索的背景 ——政治统治只能依赖于“特殊组织”
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蒋介石政治权力军事化的体现,涉及军事、政治、外交、党务、人事
2、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特务组织,直接听命于蒋介石本人。戴、毛
5/ 70
不回答这个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
24 /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理论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初步形成
1928年10月—1930年5月毛泽东的四篇理论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
顾顺章(中共特科行动处处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d7717961af1ffc4ffe47ac56.png)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难点问题: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二、三十年代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实质:中国国民党法定为最高训政者,实行一党专政。
2、实行特务组织和封建法西斯制 度
(1)为了消灭人民和异己力量,建立庞大了庞大的 军队 (1929年,全国军队200万人)。
中央军(嫡系)→黄埔军人为骨干 地方军(杂牌)→各地军阀武装
民团和保安队(非正规)→保卫地方治安
(2)、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国 民党政权法西斯化
(选自《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第123页)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
一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至叛党 向忠发
3、革命运动较冷清
工会成员 城市工人斗争: 进攻转入防御, 多是经济斗争,胜利极少; 300万 3万
农民斗争: 此起彼落,处于散漫而不集中的状态,
(二)武装革命斗争的开端:
1、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中共 党内的右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 方向。 →→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内容
A、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B、确定了武装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
方针; C、毛泽东在会议上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 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不用枪杆子,必须 拿起枪杆子”,整个世界只有枪杆子才能改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