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技能的形成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6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0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6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0
9
第一节 技能与技能学习
(三) 技能学习及其特点 1. 技能学习的含义(识记) 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 过程。 2.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 ①技能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 双向构建的 过程。 ②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10
第二节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一)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运动、操作与动作 2.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 (2) 施米特的图示理论 (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动作的定向 (2)动作的模仿 (3)动作的整合 (4)动作的熟练 2.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 (1)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2)躯体运动的发展 3.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知识经验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明州学院
第六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技能与技能学习 第二节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考核要求
(一)技能与技能学习 • 1.技能的含义(识记) • 2.技能与知识的关系(理解) • 3.动作技能的含义(识记) • 4.动作技能的分类(了解) • 5.智力技能的含义(识记) • 6.智力技能的分类(了解) • 7.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识记) • 8.技能学习含义(识记) • 9.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 (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 1.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理解) • 2.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理解) • 3.施米特的图示理论(理解) • 4. 闭合回路理论与图示理论的比较(理解) • 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识记) • 6.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理解) • 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识记) • 8.运动教育的含义(识记) • 9.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理解) • 10.莱本的运动分析理论(了解) • 11.动作技能的训练(应用) • 12.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理解) • 13.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应用) (三)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 1.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 1.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 2.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 3.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应用) • 4.皮亚杰的智慧发展阶段论(理解) • 5.运算的含义(识记) • 6.内化的含义(识记) • 7.表征的含义(识记) • 8.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理解) • 9.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理解) • 10.幼儿表征的发展过程与幼儿智力技能形成过 程的关系(理解) • 11.模仿和游戏在幼儿智力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理解)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背!!!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维度,操作技能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按肌肉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精细程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
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断续性操作 技能
3.按动作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开放性
操作技能
第一节 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呵护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 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 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外 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 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 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背!!!
(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操作对象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 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机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印象, 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为其动作结构必须从 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 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 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二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二

试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A)。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C)。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B),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D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C )。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试题:第2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①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4、图式:是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最初的图式来源遗传。

5、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

6、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7、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2、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三章学习理论★1、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字体:大中小2014-12-01 10:09:00公告:[课题名称]第六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运动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2、明确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掌握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教学重点]重点: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难点:运用规律指导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教学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1、内容导入:复习旧知识: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层?2、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哪些?运动技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揭示内容1.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从穿衣、写字、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到操纵机床、飞机等器械的复杂的活动,都包含着运动技能。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可认为是形成了运动技能。

在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运动技能是有组织的、协调的动作系列而不是任意的动作的组合运动技能与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有所不同,它是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及其要求组织起来,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

(2)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动。

这意味着运动技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教育尤其是体育在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类:(1)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细微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穿珠子、使用剪刀等;粗放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跑步、跳跃等。

运动技能的形成生理学本质和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生理学本质和形成过程
第十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江西师范大学 陈栋
运动技能的定义
运动技能: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 效的完成专门技术动作的能力,是 在大脑皮质主导下按照一定的技术 要求完成的肌肉活动。
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是在 本能的和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更为复杂的反射活动。
运动技能三个特征
本体感受性的 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强化条件刺激。 链锁的 反射成串,前一动作的结束为后一动作的开始。 复杂的 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内脏活动中枢联合参与。
运动技能
形成的生理学本质,实际上就是建立起复杂的、链锁的、 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开始学习 熟悉掌握
有机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01
泛化阶段
02
分化阶段
03
巩固阶段
04
阶自动化段
泛化现象
对技术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对其内在的 规律,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新动作练习
引起的一系列新的刺激,通过各种感受器上传到 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有关中枢产生兴奋。
大脑皮质有关 中枢的兴奋与
抑制
泛化现象具体表现
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及错误动作多; 动作不连贯节奏混乱等。
分化阶段
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日趋分化和完善。
多余动作 逐步消除肌肉得 到松分化 阶段错误动作会 得到纠正
形成动力 定型
顺利连贯 地完成技 术动作
但这种动力定型还不够稳定,遇到新的事情,或 者较强的干扰时,错误动作可能还会重新出现。
巩固和自动化阶段
大脑皮质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都更加精确和集中。
肌肉活动时 来自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中枢兴奋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神经系统、肌肉系统、认知系统以及环境的互动。

以下是对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简述。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起点,包括感知和理解运动动作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运动动作,了解并识别运动的目标、要素和模式。

个体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信息,逐渐建立起运动的概念和认知。

2.意识阶段:意识阶段是运动技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体验,逐渐形成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意识和理解。

个体开始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来改进技能的执行,认识到运动技能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

这一阶段个体需要充分的重复练习和反馈,以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自动化阶段:自动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阶段,个体能够通过无意识的自动执行运动技能,不需要过多的意识控制。

技能的执行能力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个体可以更多地关注情境和战术等更高级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运动技能已经内化为习惯性的行为模式,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自如地应对。

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运动技能上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个体的天赋、体格、动机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有些运动技能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才能达到高水平,而有些运动技能可能更容易形成和发展。

此外,适当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总之,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感知和执行能力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互动。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练习,个体可以逐步地掌握和改进运动技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行为,以达到高水平的运动表现。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技能2.心智技能3.操作技能4.练习曲线5.高原现象6.心理练习二、填空题1.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____、____和____。

2.技能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

3.关于操作技能学习的理论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

4.在练习过所要学习的操作技能后,要想知道操作技能是否已习得,需要通过____测验或____测验来判断。

5.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____和增补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的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和____。

6.操作技能按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

7.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

8.操作技能除具有一般的技能特点外,还具有动作的____、____、____等特点。

9.心智技能具有如下特点: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

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2.操作技能学习与认知学习的关系是( )。

A.互不影响B.操作技能是前提C.认知学习是前提D.经常交织在一起3.下列不属于操作技能的例子是( )。

A.婴儿叫“mama”B.在教练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唱歌4。

连续地操作技能的例子是( )。

A.打开收音机B.抄书C.实弹射击D.跑动跳远5.开放的操作技能的例子是( )。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6.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球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 )。

A.整体练习B.部分练习C.随机练习D.区组练习7.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其中增补反馈是( )。

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我今天很累”D.老师告诉学生,“双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四、判断题1.习惯论把复杂的操作技能看成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形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1.
2. 3. ① ②
心理健康:就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低于70表明智商有问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学教学
第一章、概述
1.
2.
① ② ③ ④
3.
① ② ③ ④ ⑤
研究对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 心理规律,也就是研究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 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凭主观癔想下结论) 系统性原则(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完整的系统) 理论联合实际原则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 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行为研究法(将研究结果直接作用与被研究者,再利用被研究者的行为来修改研究 方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
6.
一、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 程,该策略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试图回忆、位 置效应、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 二、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包括记忆和理解的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 知识结构。有列提纲和画关系图等策略) 四、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 视和控制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监控策略)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在不利的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
– 在形成与使用过程中有了大量的过度学习; – 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小脑等低级中枢,其可能
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 许多连续的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比较简单。
• 动作技能的迁移
指已掌握的技能对掌握新的技能起促进或妨碍作用。 正迁移:
对于那些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进行练习、而此后又不马上 操作的一些技能学习来说,过度学习更为有效。
(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 –集中练习—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某 种动作技能为止。 –分散练习—把练习分成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 适当的休息时间。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 –整体练习—把要学习的动作技能作为一个整体重复加 以训练的形式。 –部分练习--把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成同时或按先 后次序出现的若干部分,每次进行其中一部分的训练 ,最后获得完整的动作技能。 –模拟练习、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
双侧性迁移 :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的另一侧。 语言-动作迁移:在动作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动作技能有积极影
响。
动作-动作迁移:已学会的一种动作帮助和促进对另一种动作的学习。
正迁移发生的情况: 不同技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不同技能之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
– 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如,一个会
的提高上。 –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三
种形式—
•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 •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慢后快;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期现象: –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练习到一定时期会 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在练习中期出现,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一段接近水平的 线段。 –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而且并 非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 –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现象的一个最重 要的原因。

第6章 强化技能

第6章   强化技能

第6章强化技能1.基本理论1.1概念强化是指一种学习理论即“任何有利于机体反映概率增加的事例”,后被广大教育者广泛运用教学之中,形成了强化的技能。

强化技能包含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方面。

正强化是指运用表扬、奖励、肯定、鼓励等手段发掘学生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的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负强化是指教师用批评、处罚等方式除去某些不利影响,并帮助其正确反映的出现.。

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对方法。

一般以正强化为主、以负强化为辅。

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强化不可滥,负强化不可无。

运用之妙,在于适当,符合实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适度强化的技能,来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以抑制或消退不良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般而言,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负强化运用的较少,而教师艺术地运用正强化技能,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用,从而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强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称为强化”。

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调不可缺少的关键。

强化的理论基础,早先源于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理论。

现代又源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的信息强化理论。

所谓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强化一般是在强化物的刺激下,遵循一定的强化程序和原则。

强化是指能增强应率的效果。

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1.2强化技能的功能(作用):在学校里,正确运用强化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运用强化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时,应注意针对所要引起的不同行为结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法。

使用连续强化时,个体的行为及行为倾向建立的比较快,但消退也快,使用间隔强化则相反,个体的行为及行为倾向建立慢,消退也慢。

一般说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及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应该多采用连续强化的方法,而对于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注重的是这种行为习惯的保持,所以应对与这种习惯有关的行为采用间隔强化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不定比与不定间隔的强化,因为在使用这种强化的情况下,虽然行为与行为倾向建立缓慢,但其消退也缓慢,最有利于行为习惯的最终养成。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4.操作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 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 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 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 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 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3.操作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 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 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 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 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 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 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 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 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操作模仿
再现—动作方式 或行为模式
形成定型的、一体 化的动作
品质 差
有一定 稳定性 灵活稳 定准确
结构 差
趋于分 化协调 连贯流 畅高度 协调
控制 视觉
视觉到 动觉 动觉增 强
效能 差
疲劳感 降低 轻快感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高度的完善化和 自动化
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 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特点: 主要是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相关信息与要求, 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与要求。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案(第18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五章技能的形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技能的概念、特点。

2.理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5阶段3.理解动作技能的特点、分类、阶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高原现象。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就是在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掌握改行业的技能,成为专家。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是什么?(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其中,智力动作方式就是指的心智技能,这是发生在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动作,是内在的,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如解数学题、写作等。

肢体动作方式就是指动作技能,这是外部的,可观察到,如骑车、写字、折纸等。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本能是人们不用学就会的动作方式,例如吮吸、抓握、咀嚼、打喷嚏等。

技能则是后天学会的,会随着练习而逐渐熟练,如骑车、写字、打羽毛球。

在技能学习中,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练习是技能熟练的必经之路。

2.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前面讲过,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选题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

示范 C。

练习 D。

反馈2。

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

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

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3。

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

A.心理练习 B。

整体练习 C。

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A。

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

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5。

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A。

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6.绘画属于()。

A。

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

认识策略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

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C。

对象具有观念性 D。

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

图示 B.坐标 C。

遗忘曲线 D。

练习曲线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

阅读 B。

写字 C。

解应用题 D。

笔算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

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C.对象具有观念性 D。

结构上具有简缩性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

概念 C。

规则 D.高级规则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

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

操作整合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

A.操作模仿 B。

操作熟练 C。

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_________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2.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成为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4.对活动起定向作用A.知识B.能力C.技能D.智力()5.吹啦弹唱属于技能A.认知B.心智C.操作D.评价()6. 操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7. 操作技能从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8.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A.初始阶段B.中间阶段C.结束阶段D.全过程()9. 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_________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10. 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客观性C.观念性D.展开性()11. 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展开性C.内潜性D.客观性()12. 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_________A.简缩性B.外显性C.内潜性D.感念性()13. 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_________的范畴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4. 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_为基础。

A.认知B.知识C.智力D.练习()15.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_________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16. 在心智活动的研究上,最早进行心智活动系统研究的是_________A.兰达B.赫钦斯C.加里培林D.库恩()17. 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_________A.听觉控制B.视觉控制C.触觉控制D.动觉控制()18.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_________,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

教育心理学错题集(1-7)

教育心理学错题集(1-7)

第一章C 1、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B2、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ACDE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

A.敬业精神B.职业素养C.专业知识D.专业技能E.教学风格[解析]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第二章C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0-2):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2-7):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7-12):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A 14.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 )。

A.4-5岁B.5-6岁C.6-7岁D.7-8岁A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里特征、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自我评价。

A.自我认识B.自我意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B ()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B问题解决C自我意识D行动过程B 24.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年年年年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心理C.学生心理D.学习心理4.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A.桌椅B.课堂气氛C.照明D.课本5.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6.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3.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少年期指( )。

岁~6、7岁、12岁~14、15岁、7岁~11、12岁、15岁~25岁6.一个男孩认为又高又细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这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样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时考虑到杯子的形状.这个男孩的认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是()。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比纳—西蒙智力量表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二、判断题1.关键期的概念最早由舒尔茨提出来。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考查内容:(一)技能及其作用1.技能及其特点2.技能的类型3.技能的作用(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技能的选项是( )A.吃饭 B.刷牙C.舒展身体 D.化妆的指导书2.操作技能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客观性 B.外显性C.展开性 D.复杂性3.关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区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4.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B.学习应循序渐进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D.先要有准备动作5.要培养心智技能首先要做的是(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 D.原型反思6.在最初的心智技能形成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5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冯忠良 B.潘菽C.加里培林 D.兰达7.在研究前人成果及结合实践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的心理学家是( ) A.潘菽 B.加里培林C.瑟斯顿 D.冯忠良8.按照操作的控制机制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B.闭合型操作技能和开放型操作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D.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9.属于开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A.足球 B.舞蹈 C.体操 D.气功10.下面属于断续性操作技能的是( )A.跳舞 B.摔跤 C.开车 D.射箭11.不是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是( )A.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 B.关键特征C.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D.旧知识的积累数量12.冯忠良把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的阶段是( )A.定向一练习一巩固一确定 B.调整一定向一确定一应用C.定向一模仿一整合一熟练 D.模仿一调整一熟练一应用13.学习广播体操时,把连续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老师一步步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 ) A.整合阶段 B.定向阶段C.模仿阶段 D.熟练阶段14.关于操作技能训练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B.尽可能多的练习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5.关于操作技能的熟练阶段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完善化 B.自动化C.系统化 D.概括化16.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A.练习 B.示范C.联系 D.言语指导17.在心智活动的研究上,最早提倡心理模拟法的心理学家是( )A.兰达 B.赫钦斯C.加里培林 D.库恩18.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B.发现法C.讲解法 D.示范法19.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 )A.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B.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C.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D.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20.不属于冯忠良经过长期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而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的是( )A.原型定向阶段 B.活动定向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内化阶段21.属于徒手型操作技能的是( )A.芭蕾舞 B.骑自行车C.击剑 D.溜冰22.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的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A.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有效感 B.既要形成目标意象,又要形成目标期望C.能陈述动作技能的规则 D.对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形成目标意象23.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的阶段有( )①内部言语动作阶段②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③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④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⑤动作的定向阶段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24.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A.闭合型操作技能,开放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连续型操作技能C.细微型操作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徒手型操作技能25.不是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是( )A.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B.动作对象的观念性C.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D.动作内容的丰富性26.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即(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 D.原型控制27.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 )A.操作的熟练 B.操作的整合C.操作的模仿 D.操作的定向28.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

该阶段学员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即(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 D.原型控制29.不属于技能的是( )A.走路 B.骑自行车C.做梦 D.订计划30.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31.在研究心智活动方面,最初使用心理模拟法的苏联心理学家是( )A.兰达 B.加涅 C.斯金纳 D.华生32.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不包括(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33.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执行的内潜性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34.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是在( )A.原型内化阶段 B.原型定向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35.学员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为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是在( ) ,A.原型内化阶段 B.原型定向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36.打字属于( )A.连续性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C.断续性操作技能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37.闭合性操作技能( )A.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赖机体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进行运动,对外界环境中的反馈信息的依赖程度比较低B.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据外界反馈信息进行活动,即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来调整、控制并作出适当动作C.这类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D.这类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38( )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基础。

A.定向 B.模仿C.熟练 D.整合39.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在练习方式上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可分为( )A.模拟练习 B.实际练习C.心理练习 D.包括以上三项二、辨析题1.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没有什么区别。

2.技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三、简答题1.简述冯忠良的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2.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包含的阶段。

3.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 A属于本能活动,C属于随意行为,D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是活动。

技能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且是经过学习或联系才会的,不是本能行为,也不是随意行为。

2.D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3.C 【解析】操作技能的动作不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能合并。

4.A 【解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教授过多的动作学生会记不住,效果很差。

5.B 【解析】心智技能的培养,第一步是原型定向。

6.C 【解析】识记性知识。

7.D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有关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将五个阶段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8.B 【解析】按操作的控制机制不同可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和开放型操作技能。

9.A 【解析】开放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据外界反馈信息进行活动,即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来调整、控制并作出适当动作。

如:足球。

10.D 【解析】断续性操作技能,构成技能的各个动作,彼此之间可以独立,如:射击、打字。

11.D 【解析】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是: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关键特征、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

12.C 【解析】冯忠良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这四个阶段。

13.C 【解析】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14.B 【解析】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5.D 【解析】识记性知识。

16.A 【解析】因为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

17.A 【解析】识记性知识。

18.A 【解析】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19.D 【解析】以上三者都是可能。

20.B 【解析】冯忠良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这四个阶段。

21.A 【解析】徒手型操作技能,无需器械,仅通过身体协调来完成,如:太极拳。

22.B 【解析】识记性知识。

23.A 【解析】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声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4.D 【解析】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可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25.D 【解析】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言语是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的)。

26.C 【解析】主要考查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实验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概念。

本题是原型内化的概念;原型操作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27.A 【解析】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28.A 【解析】同26题。

29.C 【解析】技能就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做梦只是人的自然生理反应。

30.C 【解析】理解性知识。

31.A 【解析】记忆性知识。

32.D 【解析】不包括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33.D 【解析】以上三项都是正确的。

34.C 【解析】记忆性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