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总结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室性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室性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室性心律失常考点总结1.室性早搏(PVCs):室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心室的早期冲动,其QRS波形宽大畸形,P波消失,ST段和T波方向与QRS波方向相反。

其特点有:-早搏时间点:室性早搏常在正常的窦性心律中出现,其QRS波形早于窦性心搏。

-心电图表现:QRS波形宽大畸形,P波消失,ST段和T波方向与QRS 波方向相反。

-合并异常:室性早搏常伴随着代偿暂停,即早搏后的第1个窦性心搏的RR间期较长。

-短阵室性早搏:很少连续出现3次或更多次的室性早搏,称为“短阵室性早搏”。

-单源性和多源性:室性早搏常呈二、三联律,即在几个不同的心室异位灶中发生。

多源性室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形不同。

2.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心动过速是指由心室异位灶触发的激动在心室内迅速传播及发生心室率增快。

其特点有:-心动过速的QRS波形:QRS波形宽大畸形,常>0.12s。

-心室率:心室率通常>120次/分。

-心电图图像:VT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连续出现,变异度大,呈多样性波形。

-触发机制:VT的触发机制包括单源性室性搏动和多源性室性搏动。

-复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快而不规则的VT称为复杂室性心动过速,常伴有心电轴偏移和Q-T间期延长。

3.室颤(VF):室颤是指心室由多源的快速、无规则的、非同步激动所致的扑动状态,无有效的心搏,无心输出。

其特点有:-心室率:心室颤动波形不规则,无规律,频率高达300~600次/分。

-心电图表现:室颤的心电图特点是QRS波消失,呈细小而快速的心动过细颤动波。

-危及生命:室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液不流动,导致心搏骤停。

4.鉴别诊断:在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与其他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和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等。

-与室上性早搏鉴别:室上性早搏的QRS波形正常,P波可见。

-与窦性心动过速鉴别:窦性心动过速的形态规整,相对较快,P波正常可见。

-与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QRS波形有宽窄差异,但基本形态一致,而室性心律失常的QRS波形在基本形态上存在多样性。

各种心率失常的记忆技巧

各种心率失常的记忆技巧

各种心率失常的记忆技巧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下面我将以几种常见的心率失常为例,为您展示记忆技巧。

1. 房颤:房颤是一种心率失常,心房会不规则地颤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我们可以用“房颤狂舞”来记忆。

想象一下,心房像是在狂舞,不受控制地扭动着,这样的形象会更加深刻。

2. 室速:室速是一种心率过快的现象,心室会快速而有规律地收缩。

我们可以用“室速闪电”来记忆。

想象一下,心室像是被电击一样快速收缩,如同闪电般迅猛,这样的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记忆。

3.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心脏节奏不正常。

我们可以用“阻滞路口”来记忆。

想象一下,心脏的传导系统像是一条道路,出现了阻塞的路口,导致信息传导受阻,这样的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记忆。

4.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率过慢,心脏的收缩频率不够快。

我们可以用“心慢如蜗牛”来记忆。

想象一下,心脏像是一只蜗牛一样慢慢地收缩,这样的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记忆。

5. 早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的收缩周期之外突然发生一次早期收缩。

我们可以用“心跳突击”来记忆。

想象一下,心脏在正常的节奏之外突然跳动一次,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突击,这样的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记忆。

希望以上记忆技巧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记住各种心率失常。

记住,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内科学】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内科学】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内科学】心律失常考点总结●概述●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病因●心律失常的分类●冲动形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被动型异位心律●逸博及逸博心律●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冲动传导异常●干扰及干扰性房室分离●心脏传导阻滞●折返性心律●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冲动形成异常与冲动传导异常并存●人工心脏起搏参与的心律●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折返形成与维持的三个必备条件是折返环路、单向传导阻滞和缓慢传导●心率失常的诊断●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长时间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起搏器或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以及是否出现功能障碍等●运动试验●食管心电生理检查●常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诱发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测定●房室与室内阻滞●心动过速●不明原因晕厥●三维电生理标测及导航系统●基因检测●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 P 波在Ⅰ 、Ⅱ、aVF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PR 间期为0.12 ~0.20 秒●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100~150次/min)●无症状不治疗,有症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则改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窦房结是慢离子通道,Ca2+内流,Ⅳ类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 60 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无症状不治疗,有症状安装起搏器●窦性停搏●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窦房传导阻滞●可分为三度●二度窦房阻滞分为两型●莫氏Ⅰ 型即文氏阻滞,表现为 PP 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 PP 间期,该长 pp 间期短于基本 PP 间期的两倍●莫氏Ⅱ 型阻滞时,长 PP 间期为基本 PP 间期的整倍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P'波,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与窦房阻滞●窦房阻滞与房室阻滞并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治疗●对于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应接受起搏器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P波提前发生,形态改变(起搏点不在窦房结)●PR>120ms●代偿间歇不完全,可有QRS脱落●aVL 导联提前出现的房性 P 波与前面的 T 波部分融合,Ⅲ导联提前出现的房性 P 波与前面的 T 波完全融合,导致 T波高耸●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房性心动过速●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心房率150~200次/min●P波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包括●通常有 3 种或以上形态各异的 P 波,PR 间期各不相同●心房率 100 ~ 130 次/分●大多数 P 波能下传心室,但部分 P 波因过早发生而受阻,心室率不规则●治疗●病因与诱因治疗●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心房扑动●病因●临床表现●房扑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进展为心房颤动,但亦可持续数个月或数年●房扑病人也可产生心房血栓,进而引起体循环栓塞,与房颤相比概率低●心房扑动因传导比例不同,心室率呈倍数关系变化●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间距相同的有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为F波●QRS波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可增宽●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直流电复律是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按压劲动脉窦或Vasalva动作能减慢心室率●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病因●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肌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其次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预激综合征●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见于正常人●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指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中青年●分类(周年)●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周,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周,无法自行终止●长久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有转复可能●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无转复可能●临床表现●心室率超过 150 次/分,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达 25%或更多●房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性甚大●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f波●频率:350~600次/min●心室率极不规则100~160次/min●QRS波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可增宽●治疗●抗凝治疗●房颤持续不超过 24 小时,复律前无需作抗凝治疗。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

相信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也很是困扰,那么中公教育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一、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频率60次/分。

二、心电图波段对应意义P波代表心房除极(心房病变,一般P波异常)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心室病变,一般QRS波群异常)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心室病变,一般T波异常)PR间期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ST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成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到完全复极的时间三、期前收缩1.房性期前收缩:(1)P波提前出现(2)常选用维拉帕米、阻滞剂2.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1)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反(2)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3)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3.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4.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四、颤动1.心房颤动(房颤):(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QRS波群正常;(2)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同房快速记忆)(3)脉搏短绌2.心室颤动(室颤):(1)QRS波群和T波消失;(2)非同步电复律治疗;(3)临床上最严重的心律失常;(4)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死亡的原因;(5)脉搏、心音消失摸不到五、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1.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RR间期缩短。

2.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ST T与主波方向相反,多见于冠心病。

六、心律失常护理重点1.胺碘酮心外毒性最严重的是:肺纤维化。

2.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

3.心律失常发作时避免左侧卧位。

4.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

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心律失常治疗原则1.无症状——观察2.有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药物治疗3.有症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电复律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一、窦性心动过速(一)病因见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

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二)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超过100次/分,一般小于180次/分。

(三)治疗针对病因,去除诱因,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慢心率。

二、窦性心动过缓(一)病因多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病理状态见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二)心电图检查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低于60次/分,一般在40~59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三)治疗针对病因,去除诱因。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若因心动过缓引起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如头晕等,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必要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期前收缩一、房性期前收缩(一)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甲亢等是常见的病因。

部分患者见于心脏正常者。

也可出现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二)心电图检查1.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其后代偿不完全间歇。

(三)治疗通常无需治疗。

有明显症状或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

劝导患者戒烟、戒酒与咖啡。

治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二、室性期前收缩(一)病因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发生。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

(二)临床表现可感到心悸,频发时可诱发心绞痛与低血压。

临床执业医师-心律失常干货总结下

临床执业医师-心律失常干货总结下

心律失常干货总结,考试不失常!(下)上一章讲到窦性和房性心率失常,大家都掌握了吗?今天继续最后两招的讲解,将这上下两章融汇贯通,多加练习,即可获得奇效,成为一届识心达人!话不多说,开始操练吧!第三招:室性失常即心室肌出现问题,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异常而P波多正常。

(2)室性心动过速: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②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超过0.12 秒。

③确诊: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④心室率:100-250 次/分。

如图1。

图1治疗:持续性室速无论有无症状,均应积极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非持续性均须治疗。

终止室速发作的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脑低灌注的症状,应立即进行直流同步电转复。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功能正常),或索他洛尔。

(LVEF < 30%)禁用索他洛尔。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首选苯妥英钠。

(3)室颤:如图2。

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非同步电除颤。

图2第四招:房室传导阻滞(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每个心房冲动都传导至心室,P-R 间期>0.20秒;②无QRS 波脱落,每个P波后均伴随QRS波(助记:每天固定两点迟到)。

(2)二度Ⅰ型传导阻滞:PR 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QRS波脱漏。

(助记:周一迟到2分钟,周二迟到3分钟,直到周五索性不上班)。

(3)二度Ⅱ型传导阻滞:①PR 间期恒定不变;②部分P 波后无QRS 波群。

(助记:每天都迟到5分钟,偶尔一天不上班)。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跳心房,心室跳心室;②心房率>心室率,心室率40-60 次/分;③QRS波群正常或宽大畸形。

(助记:离职前夕,放飞自我)。

治疗: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二度l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不太慢者,无需特殊治疗。

阿托品可提高心室率,适合阻滞位于房室结的患者;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但不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避免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考试总结

心律失常考试总结

心律失常考试总结01心电图特点02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考试重点:1.窦性心律失常2.房性及交界性心律失常3.室性心律失常4.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特征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②窦性停搏、窦房阻滞③常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交替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是否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包括黑蒙、晕厥和心肌缺血。

(1)无症状者不必治疗,仅需定期随诊观察。

(2)有症状者应首先治疗相关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药物治疗效果差,通常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

房性及交界性心律失常(1)房性期前收缩(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心房扑动及颤动房性早搏汇集心电图特征1.P波提前出现2.P-R间期>0.12s3.QRS波群形态正常4.代偿间歇不完全;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正常人治疗:病因治疗,戒除或减少烟、酒、咖啡无症状时不需治疗有症状者,可选用镇静药、阻滞剂关于房早错误的是A.P波提前发生B.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C.QRS波群形态大致正常D.完全代偿间歇E.不完全代偿间歇『正确答案』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考点汇集病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折返机制为最常见发生机制)心电图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②QRS波形态与时限多正常,伴差异传导时异常③逆行性P波④起始突然临床特点心动过速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有心悸、头晕、焦虑不安,甚至晕厥第一心音恒定,心律绝对规则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考点汇集急性发作期:1.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2.药物:静脉腺苷,β受体阻断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伊布利特洋地黄是伴心功能不全的首选3.直流电复律:血流障碍者立即电复律已使用洋地黄者除外预防复发:导管消融术可根治心动过速男,45岁,有高血压史。

因阵发性心悸2天来诊,体检:血压120/70 mmHg,心率1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

心律失常知识点总结

心律失常知识点总结

心律失常知识点总结1. 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情况。

心律失常可能是由心脏本身的问题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药物或外部刺激引起。

2. 心律失常的分类2.1 根据心率速度分类•心动过速:心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100次/分钟)•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6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率不规则,间歇性变化2.2 根据心律类型分类•室上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脏上部(房室结、心房等)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等2.3 根据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分类•阵发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间短暂,通常自行恢复•持续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干预治疗3. 心律失常的病因心律失常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包括: - 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损伤可导致心律失常 -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组织受损可导致心律失常-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 心脏瓣膜病:瓣膜异常可导致心腔扩张、充盈异常,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高血钾或低血钾:血钾异常可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引发心律失常 - 药物或毒物:某些药物和毒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可卡因等)可引起心律失常4. 心律失常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症状包括: - 心悸:心跳感觉明显,有规律或不规律 - 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排血不足,导致胃肠道症状 - 晕厥: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 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引起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肌缺血时出现 - 疲劳、乏力: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代谢障碍5.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检查5.1 临床检查•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体格检查: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等的检查•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的检查5.2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心律失常诊断工具,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心率失常重要知识点总结

心率失常重要知识点总结

心率失常重要知识点总结1. 心率失常的类型心率失常按照心律不良产生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即传导性心律失常和自律性心律失常。

传导性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心脏激动传导受阻或者传导速度异常,最常见的传导性心律失常有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早搏等。

而自律性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异常,导致心脏搏动节律异常,最常见的自律性心律失常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2. 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的心律失常,一般指心率大于100次/分钟。

心动过速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比如心律失常、贫血、心脏病、甲亢等。

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肌氧耗量,加重心脏负担,严重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3.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的心律失常,一般指心率小于60次/分钟。

心动过缓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比如心律失常、心脏病、药物副作用等。

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血液循环不畅,严重者可能导致晕厥、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4.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不齐有房颤、心室颤动等,心律不齐会导致心脏输出不稳定,增加心脏负荷,严重者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5. 心率失常的诊断心率失常的诊断一般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手段进行,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心率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可以进行Holter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检查、负荷试验等特殊检查。

6. 心率失常的治疗心率失常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消融术等手术治疗。

7. 心率失常的预防预防心率失常的关键在于预防心脏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等方面。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定期体检、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规范用药等方式来预防心率失常的发生。

心率失常知识点总结

心率失常知识点总结

心率失常知识点总结一、心率失常的定义心率失常是指心脏的搏动发生异常,表现为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为正常范围,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心率高于10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速。

异常的心率可能会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心率失常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二、心率失常的分类根据心率的速度和规律性,心率失常可分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三种类型。

1.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小于60次/分钟。

心动过缓可能是生理性的,如运动员在休息状态下心率较慢;同时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窦房结功能不良、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动过缓会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梗和心绞痛。

2. 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指心率高于正常范围,一般超过100次/分钟。

心动过速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

心动过速会加速心脏负荷,可能导致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发生规律性改变,包括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引起。

心律失常的类型繁多,临床上需要通过心电图和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明确诊断。

三、心率失常的病因心率失常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脏本身的疾病、其他器官系统疾病以及药物因素等。

常见的心率失常病因包括:1. 心脏本身疾病心脏病变是最常见的心率失常病因,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搏动功能,导致心率不规则或增快。

2. 其他器官系统疾病一些器官系统疾病也会导致心率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肺部疾病等。

这些疾病通过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对心脏的影响,导致心率失常的发生。

3.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也可能引起心率失常,如抗心律不整药、抗抑郁药、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或者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知识点总结笔记

心律失常知识点总结笔记

心律失常知识点总结笔记一、总论1.心电图读秒●横小格-----0.04S/格●竖小格------0.1mv/格2.心电图读图●3.快速性心律失常处理原则●没有症状不治疗●有了症状才治疗●血压低我电击●血压正常我用药●只有偶发●首选●观察●最佳●射频消融4.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Ⅰ类阻断Na离子阻断效果:C>A>B●ⅠA减慢0期上升速度,延长APD●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ⅠB缩短APD,不减慢速度●美西律●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轻微延长APD,显著减慢V●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莫雷西嗪●Ⅱ类阻断β受体●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Ⅲ类阻断K通道●胺碘酮●索他洛尔●Ⅳ类阻断慢Ca通道●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二、心律失常分类及发病机制1.机制●折返是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2.分类●3.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ECG●心率大多在100~150之间●RR>2格●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去除诱发因素●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ECG●心率<60次●治疗●无症状不治疗●药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长久●起搏器●窦性停搏●窦性静止,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ECG●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正常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临表●停博>三秒且无逸搏发生时,病人可出现黑懵,短暂意识丧失,严重者可出现Ada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治疗●同病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减退●ECG●各种窦性异常心率可出现(快,慢)●临表●心脑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黑朦,乏力●严重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治疗●无症状不治疗●有症状起搏器4.房性心律失常●房早●起源于窦房结外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ECG●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0.12s●QRS波群呈室上性(正常形态)●不完全代偿间歇●临表●主要表现为心悸,部分病人有胸闷,乏力症状,自觉停跳感,有些病人无任何症状●治疗●通常无需治疗●有明显症状时●β受体阻滞剂●CCB(非二氢吡啶类)●普罗帕酮●胺碘酮●戒烟戒酒戒咖啡●房扑●病因●器质性心脏病●ECG●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间距相同的有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为F波房颤f波振幅间距不相同,无规律●扑动波之间等电线消失室上速等电线存在●F波频率在250~350之间●治疗●减慢心室率药物●β受体阻滞剂●CCB●洋地黄●转复房扑药物●Ⅰa●奎尼丁●Ⅰc●普罗帕酮●Ⅲ类药物●胺碘酮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等器质性心脏病可用●直流电复律●最有效的方法终止房扑●★★★房颤●病因●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肌病●甲亢●缩窄性心包炎●预激综合征●孤立性/特发性房颤●发生在无结构性病变的中青年●分类●首诊房颤●首次确诊(出现或发作)●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能自行停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病人有转复愿望●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中止后又复发●ECG●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率极不规则,100~160,RR间期长短不一心室率绝对规则:室上速 100~160:快房颤<60:慢房颤●临表●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减少25%以上●S4消失●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风险大●栓子来源于左心房●脑栓塞发生率高●混合血栓需抗凝●S1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搏短绌●脉率<心率●合并二狭时●杂音舒张晚期消失●房颤心室率变为慢而规则(30~60),提示可能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导致房颤继发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的原因—————洋地黄中毒●治疗●口诀●转复窦律用两酮普罗帕酮+胺碘酮●转复窦律一天过房颤<24h复律前不需要抗凝●前三后四要抗凝抗凝三周-----复律-------抗凝四周●抗凝首选华法林●华法林123华法林监测INR在2~3内正常值为1●抗凝●合并瓣膜病——---直接抗凝●合并非瓣膜病--------CHA2DS2-VASc评分>2才需要抗凝●转复窦性心律●药物转复●Ⅰa●不用,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Ⅰc●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Ⅲ类●胺碘酮首选,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电复律●血压低●药物复律无效●导管消融●根治性治疗●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CCB●洋地黄5.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室上速●机制●折返机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少见,引起预激综合征●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临表●突发突止●阵发性心悸●S1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ECG●心率150~250次/分,(心律)节律规则,RR<2格,期间有等电线●QRS 正常●逆行P波常埋藏于QRS波内●治疗●血压低,我电击●直流电复律●血压正常●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先右再左,双侧同时按摩达咩(上西天)●瓦氏动作●咽刺激诱导恶心●将面部浸没于冰水中●药物治疗终止发作●腺苷●无效选择维拉帕米●根治性(预防性)治疗●导管消融术●预激综合征●●病因●房室结旁路kent束●ECG●窦性PR间期<0.12s●某些导联QRS>0.12s●QRS波群起始粗钝(δ波:心室预激波),终末部正常●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分型●依据●QRS波群形态●A型●胸导联QRS波群向上●B型●V1导联QRS波群向下●诊断●心电生理检查●治疗●无症状无需治疗●血压低●电复律●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禁用药物●洋地黄●CCB(非二氢吡啶类)●β受体阻滞剂●根治首选●导管消融旁路6.室性心律失常●室早●最常见的心律失常●ECG●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之间无P波●完全代偿间歇●治疗●血压低●电复律●血压稳定●无器质性病变●症状轻●不治疗●症状严重●首选利多卡因●有器质性病变●合并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梗●首选胺碘酮●次选β受体阻滞剂●避免用ⅠA类●室速●连续三个室早●病因●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为冠心病●ECG●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分●QRS波形态畸形,时隔>0.12s●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是室速的特征7.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分类●一度传导阻滞●传导延迟●二度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传导中断●三度传导阻滞●传到完全中断●ECG●一度传导阻滞●PR间期>0.20s●P波后均有一个QRS波●二度传导阻滞●二度传导阻滞Ⅰ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延长>0.20s,但增量逐渐减小,直至脱漏一个QRS波●PP间期恒定(窦房结)●RR间期减小,包含受阻P波内的RR间期<正常2倍PP间期●房室传导比例为3:2或5:4●二度传导阻滞Ⅱ型●PR间期恒定●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房室分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室率减慢●心室起搏位于交界区●40~60●心室逸搏●20~40●临表●一度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第一心音强度减弱●二度传导阻滞Ⅰ型●第一心音强度逐渐减弱●二度传导阻滞Ⅱ型●第一心音强度恒定●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第一心音强度强弱经常变化●可闻及大炮音(响亮亢进的第一心音)●治疗●一度和二度1型心率不太慢时可不治疗●二度2型和三度●药物●阻滞位于房室结●阿托品●任何部位都可●异丙肾上腺素急性心梗禁用。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严,偶于查体时被发现,轻者可无任何不适,管表现之一。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激动起源异常(一) 、窦性心律失常1 窦性心动过速(1) 窦性心动过缓(2) 窦性心律不齐(3) 窦性停搏(4) 、异位心律2);房性、交界性、室性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 )。

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房性、交界性、室性)((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

心律激动传导异常二)(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2) 房室传导阻滞(3)) (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4) 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

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病理性因素(二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4 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阿霉素中毒等。

,铅、汞)中毒、食物中毒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6 、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7 、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8 理机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到达希氏束后传导,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

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房室结, 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心律失常相关知识总结

心律失常相关知识总结

心律失常相关知识总结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和非窦性心律失常两类。

1. 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是维持心脏节律的重要部位,产生的心电信号沿着心脏传导系统传输,引起心肌收缩。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自律性异常,产生的心电信号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可分为以下类型: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心率低于60次/分钟。

常见于老年人、体态肥胖、心脏功能减退等人群,轻度病例不需要治疗,重度病例可考虑安装起搏器。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的节律不规则,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心脏病等人群。

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基础病、使用心率控制药物等。

非窦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除窦房结以外其他部位产生的心电信号引起的心律失常。

非窦性心律失常包括:
2.1 早搏
早搏是指非窦性节律突然产生,引起心室提前兴奋,导致心跳不规则。

轻微早搏多不需要治疗,重度病例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

漏搏是指心脏周期性地漏掉一个或多个搏动,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人群。

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基础病、使用心脏兴奋剂等。

2.3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肌肉极速而无序地收缩,导致心室频繁跳动,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

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心率、抗凝、心脏复律等。

总之,心律失常需要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等,同时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烟酒、注意饮食、增加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一)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2、异位心律(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

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1)窦房传导阻滞(2)房内传导阻滞(3)房室传导阻滞(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一)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

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

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的正常电生理特性。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部位的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的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的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的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的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

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的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④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血钙升高);⑤代谢异常(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 pH值降低、血氧分压降低);⑥体温升高;⑦机械性刺激(如导管检查)⑧药物影响。

2、触发激动触发激动由后除极引起,后除极牌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

早期后除极发生于动作电位复极过程(1~3相)中,尤其2相平台期。

由于早期后除极紧跟前面的动作电位并由其引起,故又称第二次超射。

早期后除极所引起的期前激动将产生与前一激动联律间期相对固定的早搏,这种情况常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

早期后除极的发生可能与除极时K+通透性下降有关。

延迟后除极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完成后发生的短暂性、振荡性除极活动,也是由于前面的动作电位引起。

延迟后除极可以是阈下刺激,但当其增大到足以使膜电位到达阈电位时,即可产生紧随后除极的触发激动。

延迟后除极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细胞内Ca2+大量增加有关。

无论早期后除极还是延迟后除极,因为如果没有前面的动作电位,后面的触发活动也不会出现,所以称此激动为触发激动。

触发激动常见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低血钾、高血钙或洋地黄中毒时。

二、激动传导异常心脏激动的传导异常分传导障碍和折返激动两大类。

传导障碍是指激动沿传导系统传导的速度减慢(传导延迟)或传导中断(传导阻滞).其发生的基本原理有三:①组织处于不应期;②递减性传导;③不均匀传导。

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激动沿一条途径传出,又循另一条途径返回原处,再次激动心脏的现象。

单次折返引起早搏,连续折返导致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

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①激动下传的途径中必须有传导速率和不应期不相同的两条通道,二者相连成环。

②上述两条通道中一个存在单向阻滞。

③上述环路中任何一点的不应期要短于激动环行运动的周期。

Hoffman和Rosen又将折返进一步分为随机折返和顺序折返两大类,随机折返常见于房颤或室颤;而顺序折返可引起大多数心律失常。

这两种折返的主要区别在于随机折返的环路大小和部位随时间不断发生改变,而顺序折返的环路和部位则相对固定。

三、激动起源和传导均异常一并行心律并行心律是指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起搏点,形成两个固定心律,由于异位起搏点周围存在保护性传人阻滞,故其激动不受窦房结激动的影响。

并行心律须靠心电图进行诊断, 其心电图特征是:(1)两种心律各有其固定节律,即异位节律点引起的 QRS波群之间距离存在一个最大公约数,此公约数便是异位节律点的自明期。

(2)两种心律各有其固定的QRS形态。

(3)两种心律的激动相遇时可以呈现融合波。

(4)保护性阻滞的存在,即异位心律不受窦性激动的干扰。

保护性阻滞是产生并行心律的关键,但目前对保护性阻滞产生的原因仍未完全阐明。

心律失常诊断: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其他疾病诊断一样,要分三个步骤进行,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特殊检查。

只有这样才能对心律失常的病因、性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弄清楚,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一、问诊除了解一般病史外,重点应询问下列两方面的内容。

1、心律失常发作时的情况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心律失常的发作往往不能被医生见到,尤其心律失常呈间歇性发生时,因此,向患者或知情者(包括目击者)详细问诊是非常必要的。

问诊不仅要了解发作的诱因、次数、频度、历时。

缓解方式或进程外,更重要的要问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感觉、血压、心律(率)及有无心悸、头晕J黑、晕厥、抽搐、气短、呼吸困难等情况。

2、针对病因的问诊虽然多数心律失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也有不少情况发生于其他系统疾病,甚至见于“健康”人,因此,问诊时除了注意询问心血管系统症状外,还应注意了解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症状,尤其注意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感染、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服药情况。

二、体格检查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体格检查应注意三点:1、心律失常的频度与特征主要通过心脏听诊完成。

虽然多数心律失常须靠心电图检查来确定性质,但一些简单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通过听诊基本可确立诊断。

2、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如心脏扩大、器质性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等。

3、其他系统异常表现如注意患者有无甲状腺肿大、肺动脉高压、贫血、感染等体征。

三、特殊检查对心律失常的定性诊断,心电图无疑是最简单而可靠的方法,但它只能记录一段很短时间内的心律(率)情况,对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诊断带来困难。

动态心电图则在这方面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它可连续记录患者24-48 h内的心律(率)变化,对患者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诊断均有重要意义,但动态心电图也存在一定缺点,如价格较贵、不能实时显示以及受导联数目少的影响,不如常规心电图定位准确等。

心电监护则综合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优点,既能动态观察,又能实时显示,尤其他所具备的报警和自动记录等功能,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方便。

近年在临床应用的心室膜电位、心率变异分析、食管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方法主要对患者预后或心律失常危险度的判断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有所帮助。

心律失常鉴别诊断:一、快速性心律失常(一)早搏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是指在正常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生的一种心跳,也常称之为期前或期外收缩。

根据引起早搏的异位兴奋点所在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房性、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房性次之。

有时同一人的早搏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我们称之为多源性或多灶性。

早搏可以偶然发生,也可以有规律发生,每间隔1、2、3……个正常心跳出现一个早搏,我们分别称之为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等。

三个或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出现便称为心动过速。

早搏虽然很常见,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很难避免发生,但大多数情况是无害的,即所谓“功能性”或“良性”,仅少数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前兆。

发生早搏时患者可无任何感觉,也可表现为心医(突然的心脏“下沉”感或咽部顶塞感,偶有“干咳”表现者,这与早搏时心脏收缩顺序改变刺激气管有关L如不频繁,很少引起头晕、黑、晕厥等血流动力学改变。

查体时除了原发心脏病的表现外,早搏的体征主要是听诊时规律心跳中突然提前发生的心音,伴艄一心音亢进,其后常伴随一比较长的代偿间歇,因早搏时心脏排血减少而使脉搏触不到,即脉间歇。

早搏时患者的主诉以及查体的体征虽然对判断是否早搏很有意义,但若区别其来源则须借助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

1、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是指异位兴奋点位于心房的早搏,其心电图特征是:①提前出现的异形外P(P)波;②P-R间期≥0.12秒;③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但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可以表现为异常形态,或因激动在房室交界区被阻滞而表现为 P波后无 QRS波群(房性早搏未下传)④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常呈不完全性。

典型房性早搏通过心电图不难确定,但存在室内差异传导时应注意与室性早搏鉴别,鉴别点可以概括如下:(1)QRS波形:室内差异性传导(简称差传)的QRS波群常呈RBBB(右束支阻滞)图形,即①Vl 导联QRS波群呈三相波形(rSR、rsR或rsi)者多为差传,呈单相(R)或双相(qR、RS或QR)者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可能性大②V1导联 QRS波群起始向量经常变化或与正常 QRS起始向量相同者差传可能性大,起始向量固定不变且与正常QRS起始向量不同者室早可能性大。

③早搏的QRS波形不固定者差传可能性大,形态固定者室早可能性大(多源性室早除夕)。

(2)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差传的QRS波前一定有P波,而室早的 QRS波前无 P或P波。

(3)心动周期长短:一般心搏的不应期长短与前一个心动周期长短成正比,即长心动周期后的早搏容易出现差异传导,而室性早搏则无此规律。

(4)配对间期:差传的配对间期常不固定,而室早的配对间期常较固定,但据此判断有时出现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