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育在培养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d6c7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2.png)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而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塑造等方面进行论述。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时期,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美育能够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美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学习音乐能够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心,表演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舞蹈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等等。
通过美育的教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
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不仅需拥有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
而美育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欣赏一幅优美的油画、一首动人的音乐,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进而增强自己的艺术情趣和人文视野。
美育还能够通过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美育的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的人才。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塑造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美育能够通过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通过舞蹈、话剧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b370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e.png)
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当代教育中,美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美感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就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其作用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美育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传统的教育中,主要注重学生的数理化知识,而忽视了对艺术和美感的培养。
而美育课程的引入,则可以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其次,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一个人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美育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敏锐地感受美的存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洞察力。
再次,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通过美育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对于事物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的想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美育在塑造学生个性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艺术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自我认知,培养出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人文精神。
二、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美育在当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和创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
通过艺术表演、作品展示等形式,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可感。
再次,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商。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共鸣,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82f95f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7.png)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摘要】儒家人文精神对美育的影响在塑造个体的品格和修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美育,人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化育之道是儒家人文精神的传承,通过实践化育之道,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孝顺、礼仪等美德,提升自身修养。
在现代社会,儒家人文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将美育与化育之道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提升整体素质。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总结与展望,可以为实现个体和社会的美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美育,品格,化育之道,传承,影响,塑造,实践方式,现代社会,结合方式,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人文精神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尊重他人、宽容包容、推崇孝道、注重教育等。
通过这些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在塑造中国人的品格与道德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底线和价值取向。
儒家人文精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涵。
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儒家人文精神,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国民素质贡献力量。
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例子
![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a003b2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a.png)
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例子一、美育对学生的实际影响1. 美育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艺术情感,并且更加敏锐地观察和理解美的表现形式。
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美的显现,更要求他们能够主动去感知美,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锻炼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美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观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在感性的层面上感悟到人文精神,并且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得到启发,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教育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学校美育教育的例子1. 音乐课上的声乐培训在音乐课上,学校开设了声乐培训课程,让学生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学习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并且学习唱歌时的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模仿专业歌手的演唱方式,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声乐表现力,培养了审美情感。
2. 美术课上的素描训练美术课程中开设了素描训练课程,学生通过观察静物进行写生,培养了对形体结构的感知能力,并且在绘画中锻炼了观察细节的能力。
素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了审美情感。
3. 语文课上的诗歌朗诵语文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朗诵各种诗歌作品,让他们通过声音的韵律表达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诵活动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诗歌之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的诵读,让他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感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了人文素养。
三、美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学校的美育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并且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f11f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1.png)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美育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在大学教育阶段,美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1.1 培养审美情感美育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和美学理论,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接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形式的艺术,大学生能够增强自己对美的感悟和理解,丰富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1.2 培养创造力艺术和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大学生通过学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形式的艺术,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自主思考和独立创作能力的发展。
1.3 促进人文精神艺术和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深入学习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大学生能够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出包容、博爱、开放的人文情怀,形成健全的人文素养。
1.4 促进全面发展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大学生通过参加文学艺术活动、音乐会、美术展等活动,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表达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2.1 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美育的作用尤为重要。
通过美育的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起包容、博爱、开放的人文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增强创新能力美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和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有更多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理念。
2.3 提高自我修养美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通过艺术和文化教育,大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养成良好的文化品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2.4 促进全面素质发展美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e34b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8.png)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美育教育是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高校中,美育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教育的定义、作用以及在高校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美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享受,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艺术作品的鉴赏、创作以及表演等活动,通过感官的感知训练,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美育教育也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实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是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学习绘画、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其次是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乐器演奏和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再者是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可以通过学习舞蹈技巧、舞蹈表演和编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最后是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可以通过表演技巧、剧目排演和舞台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校中的美育教育还可以借助一些实践项目,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深入学习。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览、音乐会、舞蹈比赛、戏剧表演等各类文艺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在校园中建立丰富的美术馆、音乐厅、舞蹈教室、剧场等艺术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观赏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浅议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浅议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92e2ef3f9ec3d5bbfc0a74e5.png)
浅议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美术课程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
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终极关怀”。
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喚起智慧和美感”。
(二)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
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三)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
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
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浅析美育在培养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美育在培养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153f87a0116c175f0e48dc.png)
【 关键词】 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 课程的人文性质 人文性 健全人格
《 美术新课程标 准》 一部分前言的第一 ——课程性质 第 与价值中明确指出: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 主要 途径 , 九年 义务 教 育 阶段全 体学 生 必修 的艺术课 程 , 实 是 在 施素 质教 育 的过 程 中具有 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我 试 图在 理 解 “ 人 文” 的基础 , 结 合 自己多 年 的美 术 教 育教 学 实践 经验 谈谈 将 对小 学美 术新 教 材 中体 现 的 人 义 性 的认 识 及 培 养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 展 学生 健全 人格 的 具体 做法 。 发
浅 析 美 育 在 培 养 人 文精 神 中 的重 要 作 用
盐城 市 第一 小学 宋 卉
【 要】 1 摘 2 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 , 更重视人的发展。现代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 色彩 , 并将教 育教 学活动放 在 一种人 文 背景 中加 以理 解 , 力从 中发掘人 文 内涵。本 文将 结合 自己对 美术新课 程 标 准的理 解 出发 , 努 谈谈 对现代 美 术新教材 中所 体现 的人 文性的认 识及 在小 学美术 新教材 的教 育教 学活 动 中如何 培 养 学生 的人 文素 养的 具体做 法:一 、 认 识 美术教 育 中的人文性 质 ; 、 二 了解 美术教 育 中的人 文体现 ; 实施 美术教 育 中的人 文培养 ; 、 美术教 育 中的人 文教育 ; 三、 四 发展
文特性 。 l 我 国古代 对“ 文” 、 人 的定 义
在我国古代, 人义” 易》 “ 是《 学名词, 易 ・ 《 贲象》 中指{ : l 文 j 明以止 , 文也 。 观乎 天 文 , 察 时度 ; 人 以 观乎 人 文 , 化成 天下 。 以 可见 , 中国传 统 文化 中 , 人 文 ” “ 文 ” 在 “ 与 天 相埘 , 罩 的 “ 这 观乎 人 文 , 成 天下 ” 有 规 范 家 庭 、 会 、 以化 带 礼 网家 各 种 人 际关 系 的 伦 理 概念 。因 此 , 国古 代的 人 义 教 育是 以 伦理 道 德 的 教 育 为 中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53b99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0.png)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在当代社会,人文素养日益成为大学生必备综合素质之一,而美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就美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行美育教育提出建议。
美育教育是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教育是对艺术与人类文化的理解、欣赏和理解发展的深入探究,吸取人类创作实践的丰盛和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艺术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文化修养,这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意义重大。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认识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特点。
在美育教育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和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通过艺术展示文化的演变和对人类世界的理解,从而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呈现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美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和人文精神,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超越直观经验,理解不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自己的独到见解。
最后,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人在了解自身所处社会、地域和民族造成的文化不同性,同时掌握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懂得用文化的智慧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美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创新的美学思想,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在文化交流中体现出自己的国际视野。
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美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实行美育教育的对策为了有效地将美育教育应用到大学人文素养教育当中,以下对策建议供教师参考:(一)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应该在美育课程中重点关注多元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艺术创作中的多元文化信息,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二)增强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趣味和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和思维模式。
浅谈美育教育在当代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教育在当代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c434ba04a1b0717fd5dd68.png)
浅谈美育教育在当代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作者:王玲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3期摘要:当代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着各种现实问题。
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需要全面正确的培养,美育教育的跟进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引导学生走出美的误区,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与人文素质的提升。
“中华美育精神”的提出成为美育的核心命题。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丰富的今天的审美教育可以汲取和挖掘的资源。
关键词:美育人文素质审美价值观一、当代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尽管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但是在人文素质上有些当代学生忽略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真善美的价值观取向上出现了不少偏差。
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当代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困惑、行为道德失范等问题。
首先,当代学生对理想道德品质的认识水平普遍较高,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规范的遵循与理解趋于消极,尤其在公共道德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执行不一的矛盾现象。
其次,当代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比较笼统,在审美方面比较欠缺,尤其是出身基层的学生,往往在人文素质培养上显示出可塑性较差、潜能有限的表象,全面健康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再次,由于独生子女心理上的自我挣扎与矛盾,当代学生面对压力没有积极的宣泄出口,课余生活极为单调甚至消极,缺乏对美的追求,生存意义、人文关怀等都抛之脑后,严重缺乏对人文传统的传承与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
而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美育教育的缺乏导致当代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扭曲。
[1]二、美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实施,是对学生道德品德、心理素养、智力水平以及审美能力的综合发展,而美育是直接针对于心理结构这种人类的“内在文明”,所以美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巨大。
[2]第一,美育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有力补充。
美育的意义与价值作文
![美育的意义与价值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8271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1.png)
美育的意义与价值作文美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活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作为高中生,我们对美育的意义与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
首先,美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启发人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活动,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这样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更能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独特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其次,美育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艺术是一种体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的标志。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和精神追求。
这种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学习,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
同时,艺术作为一种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方式,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提升我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怀。
再次,美育有助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兴趣和才能。
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个体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追求。
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美育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接触艺术,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提升个人修养、激发创造力,并培养人文情怀。
为了更好地发挥美育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与艺术家、文化机构的合作,丰富美育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美育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代有责任感、创新力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美育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美育活动,注重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从而提升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呼吁社会和教育机构加大对美育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和机会,让美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e071f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7.png)
论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他们是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全面发展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美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美育是一种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技能的教育方式。
大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的同时,会被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所感染和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专业素养。
他们可以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形式,了解不同的艺术思想和历史,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这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美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对于艺术方面的培养,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表演来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非常重要。
此外,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加完善的综合能力。
再次,美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美育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通过接触和学习艺术作品,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还会通过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来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心的公民。
最后,美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为现代社会中压力较大的群体,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而美育教育可以提供一个情感宣泄和放松的途径。
通过学习和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大学生可以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沮丧,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一下美育的作用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一下美育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fdb4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f.png)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美育的作用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使其在审美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智力上的提高,从而达到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美育的意义1. 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美育可以加强个体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能力,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增强内心世界的美感和追求美的愿望。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观察、欣赏和理解美丽的事物,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提高审美水平美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增强对美的鉴别能力,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美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感,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表达,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美育的作用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活动的科学。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审美的本质、审美的规律和审美的功能等。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美育的作用。
1. 美学概论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本质和规律,它探讨的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以及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生活和各种艺术作品。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形式、美的内涵和美的功能等。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美的描写、分析和阐释等。
2. 具体作品具体作品是指各种具体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和再表现,是人们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具体作品呈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展示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美育的作用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美育的作用和意义。
智育和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智育和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dcc47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8.png)
智育和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智育和美育是人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在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别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对个体进行塑造。
智育是指对智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进行培养和提高的教育。
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综合素质:智育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各种能力和技能,包
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素质。
2. 增强适应能力:智育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
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3. 提高竞争力:智育可以增强个体的竞争力,帮助其在职场和
社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而美育则是指对审美和情感等进行培养和提高的教育。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人文素质:美育可以培养个体对人文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提高其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 增强审美能力:美育可以增强个体的审美能力,使其更好地
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形式。
3. 提高情感素质:美育可以提高个体的情感素质,培养其对生
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因此,智育和美育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造就出一个全面、健康、有文化的人格。
探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美育作用
![探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美育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7f58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b.png)
探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美育作用美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美。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
通过美育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美,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美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与自然、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温和、善良、理性和创造性的态度。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具有善于体验和表达美的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具备更高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美育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也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责任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及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具备更高的社会情怀和社会担当,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
一方面,由于社会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较大,导致人文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美育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术成绩为标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美育的学习和实践。
为了充分发挥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对美育的投入和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和实践机会。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45a6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4.png)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愈加高。
作为大学生的育人模式之一,美育在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
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美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方面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
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其次,美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各种艺
术形式的美中,大学生可以体验到美丽和优雅,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观赏能力。
再者,美育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学习和体验各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大学生
会逐渐形成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艺术形式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内涵,进一
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美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艺术教育可以使大学
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欲望和冲动,不仅可以提高其道德层次和道德格局,还可以使
其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再者,美育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艺术教育可以引
导大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社会人际关系有更深层次了解,从而使其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
美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精
![美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精](https://img.taocdn.com/s3/m/ca5e59d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f.png)
·47·教学教改美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 人文精神构建形式研究——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 文/迟 丹(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国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将深化美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在于有效提升高校人才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知识求真、人性向善、人格纯美的高尚情操。
因此,对于美育教育的体现形式、渗透方法,以及在人文精神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开展深入分析,并将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体系化,为进一步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同时通过对包装设计的行为解读,深入阐述美育教育构架。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人文精神;包装设计0 引 言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教育方针,“美育”这个被各种文化学科光芒掩盖了多年的教育理念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可见,美育教育,在对于个人的培养方面完全超脱出了技能的层面,它所注重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状态。
我国的美育思想奠基虽已逾百年,但一个理念的实现,是需要在一个强大的社会背景下才能得以践行的。
当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了人文精神深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需求时,对相应人才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渗透成为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涵的关键,也进一步为实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前沿阵地,对美育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效果更具有代表意义。
早在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就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八种方式中就提到了“渗透美育,挖掘科学中的艺术价值”[1]。
并于2005年,又进一步提出了整体推进的“三结合”措施:“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2]。
可见,美育教育早已在教育界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被作为了提升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71de7db84254b35eefd3418.png)
去看待和 把握 、 认识 和理解 美术 教育在学 校整 体人文素质 教育
美 术教 育作 为培 养 人文 素质 最直 接 的学科 ,对 学 生树 立 中的功用价值 , 包括 对观 察能力 、 记忆 能力、 象能 力、 想 思维 能 完整 的人 生 观 、价值 观 ,陶 冶并 内化 人格 起 着十 分重 要 的作 力、 创造能 力的培养 ; 对人 的情 操 、 品格、 性、 个 价值 判断、 新 创 用 。学校 是进 行 美育 的重 要环 境 ,美 术在 学校 实施 素质 教 育 意识 的形 成及 作用 。 因为美 术及美术 教 育体现 的不 仅是人 的动
a e y i po t t p r i2 e i g p c mpl t p l s ph of 1 f v r m r an a t 1 s tt n u a o e e hi o o y i e, v ue nd ul v ti g i si al a c ti a n n de
2 美 术 教 育 的 教 化 意 义
由量 变 的积 累和 积淀 ,逐 步 向质 的扩 散和 开放性 转移 ,使 学
近 年来 , 学校 中的人 文 教育、 素质 教育 已成 为人类 社会 发
丰子恺 先 生在 《 育艺 术论 》 的序 曲中说 : “ 教 艺术 教育 生 的成长 划入 开放 的 教育情 境 中 。 人 它 地传 递 人文 素质 信 息 :学会 做人 、学 会做 事 、学 会合 作 、学 展 的一个 重要 视 点。 文素 质 的培养 源 自历史 的积淀 , 是独 会 学 习。这 也是 今天 的 学生 顺应 现代 经 济社 会快 节奏 发 展 的 立、民主、自由, 也是 自尊 、 开放、 是的集合 。 求 人们 需要合理 地 具体 要求 ,走 向社会 、服务 社会 的基 本 条件 。
浅谈高校美术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谈高校美术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48d4af9f90f76c661371a66.png)
与人文素质并列起来, 不仅是缘于美术本体 的原 还因为它对于人的个性 , 创造性思维和 性和隐性的独特价值。 因此 , 在美术教育中对其与 位性价值 , 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 对人全面发展的综合心智、 情 人文素质的有机联系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现在, 在大学师范教育 中注重更多地去传递 态、 涵养等方面的关照, 这种关照首先来 自 于我们 而从美术功能的平面上说 , 人文素质的信息 : “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 学会 充满生命的情景之 中,
人的心灵感受。丰子恺在《教育艺术论> 曲》 ( 的序 ……艺术教育是很广大很广泛的一种人 世界” 的整体生命过程 。 , 同时 学生学会生存、 敢于 中说过“ 如前所述 , 各系校的制度规程和学科细则 创新和精神双赢 的价值理念以及生活品质才会得 文教育。
是美术教育, 它的多义性呈现的是人类进入“ 生活
7 7
维普资讯
昌吉学院学报
正是通过艺术 自身所特有的意味、 就是不再把它看作是-1单纯教授美术知识 、 1 技 代意义和价值。 内容 , 使我们了解和认识了美术与生活之间 能的技术课程 。 而将其定性为“ 具有人文性质”即 形式、 , 从而获得了美术的感受以及审美 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程。这是 新 的有机联系 , 同时力 图去建设在学校教育过 对美术学科性质认识的质的飞跃。突出了美术课 经验和创造能力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全面平衡和全面发展的 程对美术教育的人文特征, 更关注学生的生活态 程中“ 、 、 这个构造的远程性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度, 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 向, 从而更有 智能构造 , 利于塑造学生正确 的人生观, 陶冶情操 、 完善人 促进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完善。教育一旦把文明通 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来 , 由量变的积累和 格。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 , 这一定性将对美术教 过学校 、 逐步向质的扩散和开放性转移 , 就必然把学 育 目标的确立、 程 内容 的选择 、 课 教学方法 的运 积淀, 大课堂”指向一个开 , 用, 起到统领功用 , 并对改变重技巧 、 轻文化的倾 生的成长划入一个全新的“ 放的教育情境中。 向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入其国 , 其教也 , 可 近百年来 , 尤其是近几年来 , 大学中的人文教 知也 , 其为人也 , 温柔敦厚 , 诗教也 ; 疏通知远 , 书 育 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点。人 来 教也 ; 广博易 良, 乐教也; 絮静精微 , 易教也; 恭俭 文素质 的培养来 自于一种历史的积淀 , 自于一 庄敬, 礼教也 ; 比事 , 属辞 春秋教也” 。孔子指出了 种文人的趄造——它是独立 , 民主 , 自由, 也是 自 诗 (诗经 》、 《 《 )书( 尚书》 、 易(周易》、 《 )乐、 《 )礼(春 尊 , , 开放 求是的集合。 美术的核心是情感 , 它存在的前提是个体 的 秋 》对人的综合素质养成的作用。 ) 鉴于此 , 美术教 育是通过各个方面来陶冶人的性情的。它对于人 生命以感觉性象征语言对流动的或向往的生命情 与科学技术的终极 目 标和归宿不同, 美 的精神建设和人格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大唐理论 感的追寻。 印证着人生命 家张彦远在他的《 历代名画记》 序论中开宗名义地 术教育更关注对人道精神 的传递 , 讲美术可与六 籍同功 , 就是与大的经典有 同样的 过程中的欢跃 , 当科学技术布满每一条高速公路 , 功劳, 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是“ 明劝戒 , 著升沉 ” 知识经济 已初见端倪时, 其存在 的意义和作用就 “ 成教化 , 助人伦” , 等 这就是说美术是德育和智育 更紧要了 。 的辅助工具或者说是辅助方式 。美育在社会上起 由于 当代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综合取 向, 美 -N R 的 F 到了陶冶情操和心灵的作用 。这时 , 它上升为善 , 术 I I E A T] 已经 被 理 解 为 视 觉 艺 术 Ⅵ uA R )如果我们把美术看成是一种进 在中国来说 , 善就是至美为善 。 人们常谈人文和文 ( s IA T 。 化, 这个概念最早缘 自于易经 ,观乎人文以化成 入社会 、 “ 市场的流通商品 , 所有的人都应有消费权 天下”文化就是 以文明化之 。 , 故反思, 长期以来的 利 的话 , 那么, 大学生就更应该具备这种消费的能 传统艺术教育 , 可从其得 出: 六艺” 以“ 教育为要 , 力——要努力提高 自 身的艺术涵养利人文索质。 奉行“ 德成而上 , 艺成而下” 的思想 , 为后人留下了 以美术的本质意义来说 ,人文素质的问题 ” “ 恰恰 “ 的教育浮现于上层社会及文人墨迹之中 ; 艺” 二 是 人对 自身重视 的问题 , 它归入全面发展的“ 完 是以“ 为主要特征的美术教育 , 技” 它侧重于实用 形 ” 概念之中。中庸》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日: 多道 性和物质性 , 沉落于社会工匠之中, 亦留下许多实 并行而不相悖。无论是学生学习期间或是今后生 证。前者倾 向提升道德 , 陶冶性情 , 多为才子佳人 活而言 , 它都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帮助 。 这样一 娱乐遣兴 , 抒情展意之用 , 而后者基本是 以严格的 来 , 自然也就涉及到我们如何合理 的去看待和把 师徒传授制来完成的呈严密封闭状态下的劳作 。 握, 认识和理解美术教育在大学的整体人文素质 现在概括起来看 : 缺少实证精神和态度的中国艺 教育功用里的语言价值了。这些语言因素是十分 术及其教育 , 呈现出东方文化“ 的特点, 玄” 同时又 ��
论美育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论美育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2801e0998fcc22bcd10d11.png)
2 世纪 的今 天 , 美教育 问题 已成为 全球共 同关 注的课题 。 1 审 社会 要发
展, 发展就需要人才 , 高素质的人才来 自哪里? 质的人才 只能来 自学 高素
校教 育 , 因为学校就是培 养和生产高素质人才 的摇篮 , 而人在这个世界 上, 除了生存和发展 , 重要 的是要完善 自己, 更 因为人不能像动物一样的 活着 , 或者不能只成为经济动物 、 治动物 以及能运用符号 的动物 , 重 政 更 要的是要不 断发展 、 不断超越 、 不断 优化 自我 , 提升素质和境界 , 达到全 面发展 , 为更加 “ 善、 成 完 完整的人 ”而美育能克服人的异化状态和功利 性, 使人们养成 高尚纯洁的 习惯, 超越利 害 , 融合人我 , 从而保持一种健 康、 平静的心态 。 尤其 是在 人类面临战 争的相互残杀 , 或者在 “ 物质愈发
意 义上 的人的教育 。 l 2 世纪的社会进步 与文明发展 , 教育 只有面 向现代
中, 应重视 审美教育, 加强对医学生的美育教育 , 使医学 生在学 习专业 知 识的 同时 , 培养他们 的审美能力和鉴 另真 、 、 善 美的能力 , 从而达到 自身
同情 心和 充满 爱心 的人 , 不仅能 关心人 的 肉体保护 问题 , 且应该 懂 而 得人 的精 神保护 , 就像 疾病 重在预 防而 不是 治疗 。 们培养 的医学 生 我
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 这样虽然重视 了医学生的理解 、 概括、 抽象等能 力因 素和逻辑思维能 力的培 养 , 但忽视 了开发医学生 的情 感 、 态度意志兴趣
化、 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 , 而且美育的根本 问题 , 就是要培养完美人 格, 全面提升人文素质 。 医学院校 是培养各类医疗卫生 专业 人才和管理 人才 的摇篮 , 而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一 品德 , 即我们所说的 医德、 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育在培养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更重视人的发展。
现代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美术教育教学应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
本文将结合自己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出发,谈谈对现代美术新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在小学美术新教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一、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质;二、了解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体现;三、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四、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人文性健全人格人文素养《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试图在理解“人文”的基础上,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小学美术新教材中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关于人文,人们平时谈的已经很多,但是不是他们都了解人文的内涵?是不是美术教师都很清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呢?美术课的教育教学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价值呢?我认为必须首先认识人文的内涵及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特性。
??1、我国古代对“人文”的定义??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
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2、西方古代对“人文”的解释??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
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理论,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
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
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
??二、了解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体现??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
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它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联。
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
??2、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案例2:记得在《鸟语花香》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听一听这是什么鸟?看一看这是什么花?以此激发学生想象。
此时,我趁“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潜能。
“我们家乡有哪些花和鸟?”、“你看见过哪些独特的花和鸟?”、“你最想成为什么花,什么鸟?”、“如果你是花,你是鸟,你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从花和鸟的生活习性、色彩、特征等方面不断拓展、不断创新,产生了动手设计制作的欲望。
此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似乎已胸有成竹,迫不及待地在创造自己的“花”和“鸟”;而有些同学则在座位上交头接耳、互相探讨设计制作的方案;更有甚者,茅塞顿开,灵感一触而蹴。
在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花和鸟、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望。
在剪剪、贴贴、画画等独特的美术创作表现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戴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头饰,和着《春天在哪里》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欢声笑语,展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不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学习最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吗? ??3、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反映,通过美术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案例3:在《童年的手印》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畅言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乐事、趣事、傻事。
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都轻松愉快地在泥巴上压上了自己的手印,有的同学还在泥巴上用铅笔画了起来,我问他们在画什么呀?他们十分神秘地告诉我:在画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希望将来能如愿以偿。
当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再现。
??4、体现在美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案例4:在《彩球滚滚》的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废纸满天飞,环境受污染的录像。
学生马上对此情此景发表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废纸是一种污染,那里的人不爱护环境,随地乱扔纸屑,使得废纸满天飞,环境变差了,一点也不美了!学生内在的人文情感一触就发,通过将一张张废纸运用新颖、独特的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纸球(有的用水彩笔、油画棒将纸球涂上颜色;有的用彩纸装饰纸球;有的将纸球放在调好的颜料中滚动一下,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纸球等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露。
并在轻松愉快的打“保龄球”,彩球拼画等游戏活动中不仅明确了环保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创造乐趣,更主要的是学生在美术文化的学习中,内心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地表现,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展现,并使其心灵深处扎入了强烈的人文意识,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健全的人格得到了多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三、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1、创设情境,激发人文情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文化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能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两者相互依存。
??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美的情境,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的形象(教师仪表大方得体)、美的语言(适合学生心理,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美的作品(名家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优秀习作)、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
在上《蝶儿飞飞》一课时,我播放了精美的蝴蝶标本图案,优美的《梁祝》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当我展示了各种蝴蝶的图案,演示了蝴蝶的制作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勤动脑、多动手,就能创造生活中的美。
当我播放了一段《台湾蝴蝶甲天下》的录像后,让其感受祖国妈妈日夜盼望着台湾的回归,从而激发学生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妈妈怀抱的人文情感。
??2、活动激趣,体验人文情感??新的美术课程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它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时间短,行为思维较发达。
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地模糊学科界线,以跨学科、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营造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体验美术文化的人文情趣。
例如:在上《踢踢腿、弯弯腰》一课时,先让学生随着《健康歌》的旋律,即兴展示轻快优美的舞姿,在跳一跳、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发展。
??3、自主学习,发展人文素养??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断体验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上《小小食品店》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组员自行安排各项工作。
学生们热情高涨,自主性地了解各种食品的形状、颜色特征;探究性地讨论如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吸引“顾客”的光临;合作性地一起完成“食品”的加工和改造。
课堂上各个小组的学生积极主动、互相帮助,并且不断地听到学生们发出的吆喝声,像模像样地做起了食品店的“老板”……在自主性地了解过程中,探究性地讨论过程中,合作性的制作过程中及参与社会性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美好,朋友、伙伴的友情、亲情的珍贵和“商品交易”时竞争的激烈,不仅使学生对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毅力、意志、个性等人文素养得到了全面、丰富的发展,也为其今后的成长道路指明了正确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目标。
??四、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当代社会,人们对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开始予以积极的反思,在科学中也开始注意渗入人文精神。
早几年,我国有一本畅销的科学史著作《科学的历程》,正是因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的结合才获得巨大的成功,人们在阅读中,不仅对科学发展的史实了然于心,而且还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的震撼。
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美术文化课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有几名学生在观看文园中的《南浔名人长廊》。
当他们看到中国讽刺漫画先驱者――钱病鹤的简历时,好奇地跑来问我们:“老师,讽刺漫画和我们看的漫画书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当时,我们耐心地跟他们谈了讽刺漫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并结合钱病鹤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向他们讲述了讽刺漫画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及对人们思想的抨击教育。
学生们听了倍受启发,并向我们提议今后在校报、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领域开辟一个教育同学认真学习、好好做人的漫画天地。
这时,我们也倍受启发:怎样利用家乡南浔丰厚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呢?从此,我们制定计划、目标,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摄影、绘画等各种形式逐步在综合探究式美术教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