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言语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言语

思维发展的理论

学前儿童的思维

言语的概述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思维发展阶段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3) 同化和顺应

认知结构的同化:利用已有图式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即: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解释这个新刺激,这就是同化。

特点:认知结构未发生改变,但仍然是主动的

有时会出现曲解

认识结构的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理解外界信息过程。

特点:认知结构会发生改变。

3.智力的发展

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思维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这一阶段可分为六个子阶段。

第一子阶段(0—1个月)是反射活动阶段。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

(一)学前儿童的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

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学前儿童对时间概念的掌握哪些特点

1学前儿童对时间顺序的概念.明显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5-6岁对一日之内的三个较大的事件,早上、中午和晚上已有正确的认识)

2.学前儿童丢一日时间的延伸(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低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3.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

4.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5.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

6.幼儿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7.幼儿逐渐将时间因素和空间幼儿因素分开

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

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判断根据客观化

判断论据明确化

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个结论。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抽象概括性差: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和经验的事物相联系。

逻辑性差:学前儿童思维方式与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之间的一致程度较低,常常不会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按照给定的逻辑前提去推理判断,而是以自己的“逻辑”去思考。

自觉性差: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不能服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以至于思维过程时常离开推论的前提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学前儿童的概括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故往往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出现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个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在幼儿身上是常见的。这种无逻辑的推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类概念”。

(三)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其简单且典型的形式是三段论。

研究表明,儿童的演绎推理能力基本可以分为四种水平:自由联想型,重复前提型,实际理由型和命题演绎型。

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少能达到命题演绎水平。

(四)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推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