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016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及重点.doc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看法、属性与基本因素。
(一)教育的看法教育:教育是在必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悉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即“德育” 。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是在必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差异于其余事物现象的根本特点。
教育的社会属性。
( 1)永久性( 2)历史性( 3)继承性( 4)阶级性( 5)长远性( 6)相对独立性( 7)生产性(8)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因素教育者: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踊跃)与负向(悲观)功能(三)教育功能作用表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三教育的发源(一)神话发源说中国的朱熹:教育目的就是表现神或许天的意志。
(二)生物发源说法 -利托尔诺和英 -沛·西能。
以为教育是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
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发源的学说,他的提出标记在教育发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掌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之间质的差异。
(三)心剪发源说美国孟禄。
以为教育发源于平时生活中小孩对成人的无心识模拟。
把人类存心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心识模拟,赞同致使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四)劳动发源说马克思主义以为教育发源于人类所独有的生产劳动。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生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拥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相连。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经典实验: ——主要揭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14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泛化与分化: (1)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 (2)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3)必须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才能形
成分化。
18
模仿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子过程
子过程
活动
注意 保持 复制 动机
突出任务的相关特征,把复杂任务分成细小的部分,使用能 力高的榜样以及演示出榜样行为有效性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复述要学习的信息,以视觉和象征的形式进行编码,把新学 的材料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可以提高保持的效果
将复制的行为与个体的认知(心理)表征相对照。反馈能够 帮助纠正行为的不足。
可以说: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 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三)特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 是凭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而实现的
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体
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情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 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无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以 活动也感到烦恼。
12
这一学说的借鉴意义: 1、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
确立“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 功之母”的观念。 2、要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 “学业成就感”。 3、注意练习在巩固学习效果中的作 用。
大家好
1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一、学习的本质意义 (一)广义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
(山香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以下不是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是( D )。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规则学习D.言语信息学习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 B )。
A.苛勒B.斯金纳c.布鲁纳D.奥苏伯尔3.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C )。
A.学会新知识B.发现学习的规律c.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建立认知结构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 A )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观察学习C.认知学习D.认知同化5.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 B )。
A.感受器B.感觉登记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6.苛勒通过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所提出的学习理论属( B )。
A.联结学习理论B.认知学习理论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D.社会建构论8.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 C )、社会性和情境性A.主观性B.客观性C.主动性D.主体性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B )。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1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ll.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D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2.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c.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1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B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语言联结学习1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C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15.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 C )学习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1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D )。
山香2016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一>广义的学习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3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二狭义的学习1、狭义学习的含义: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时,以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33〔1学生学习的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学生学习的特点:①以系统地掌握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④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的分类〔一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
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山香教育理论提纲归纳精简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
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隋唐时期的教育;三教并重;科举选士;六学二馆组成中央官学主干.宋元明清时的教育:程朱理学产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依据;书院盛行;明代八股文成为科考格式;1905年光绪废除科举。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
成的条件反应要比获得这个反应困难得多。
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幵最终消失。 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绊形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2).泛化: 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斱式做出反应。
(3).辨别:
对相似但丌同的刺激做出丌同的反应。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对持久的变化。
2、特性:(1)行为戒行为潜能的变化。
(2)变化是习得的。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例题:1、学习是指人和劢物在生 活过程中,凭借 产生的行
为戒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答案:绊验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例题:2、在下列现象中,属亍学习的 是( )
A、小孩到一定年龄后变声
B、恐高症
(2).逃避条件作用不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
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
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
会摆脱痛苦的。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
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4).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此刺激时丌得丌暂
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惩罚丌是负强化,强化无论正负,都可增加行为发生 的概率,而惩罚则是抑制行为的发生。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这四个概念的辨别: 正强化:行为+好刺激→行为↑
负强化:行为-厌恶刺激→行为↑
消退:行为+无强化→行为↓
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
加。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方面内容: • 客观条件指接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 主观条件指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 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 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 作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斯金纳吧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 的随意反应。 • 他把凡是能增强行为出现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强化物。
•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 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 凡是能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二、学习的分类 (一)按学习主体分
1、动物的学习 2、人类学习 3、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结果分
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 表现为陈述观念的能力。 2、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3、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 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4、动作技能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纵能力。 5、态度 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 选择倾向。
(四)按学习的意识水平划分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五)我国学者的分类 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 学习。
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 (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
2016山香教师招聘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新增考点教育心理学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它拥有独特的研究课题。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从研究层面看包括①客观描述主体心理活动的现象;②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规律;③为促进主体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及主体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方法指导。
从研究领域看,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教育社会心理。
研究内容: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组成。
其中学生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无论哪种差异,都影响着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都成了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范畴。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
而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个性与共性。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表现: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超齐全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超齐全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
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性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镇静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镇静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体式格局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研究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研究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XXX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心理是客观理想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理想的主观映象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汗青背景古希腊时期,XXX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3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3)第二节认知派理论一、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点1、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的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建构认知的结构。
2、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3、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依赖于它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时,学习手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知识点:1、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认知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
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到hi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及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们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3、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态度。
和方法。
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有以下好处:A、可以是学科更容易理解。
B、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
C、从结构中获得基本概念和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和应用。
D\、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E、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3)教师注意以下几点:A、教师必须全面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B、应根据中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世纪的教学活动过程。
C、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4、简评: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转变。
缺陷:他在论述儿童的生长时忽视了社会方面的因素,他过于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以致混淆了学生的发现学习和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之间的差异,他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但有些学科的基本结构是不清晰的。
2016年山东省教师招聘山香版第二部分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
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
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
3。
系列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
5。
辨别学习。
6。
概念学习.7。
原理学习。
8。
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2016山香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多单选,填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钟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2。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完整版)山香心理学知识点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
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有“生命中枢”之称的是延髓。
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是大脑左半球,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是大脑右半球。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额叶组织活动顶叶调节感觉枕叶视觉颞叶听觉脑脊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周围神经高级中枢低级中枢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山香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多单选,填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容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钟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容的载体、教学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容的呈现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法、教学组织形式。
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
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2.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一)广义的学习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3)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二)狭义的学习1、狭义学习的含义: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时,以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33(1)学生学习的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学生学习的特点:①以系统地掌握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④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的分类(一)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
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复杂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智慧技能指向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内部。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加涅提出三类态度:(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情感;(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热爱国家等。
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奥苏贝尔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两(五)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来自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技能的学习:来自活动主体所做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3)行为规范的学习:来自主体和客体间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第二节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学习理论主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一)冯特的内省法和元素主义19世纪晚期,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理论主要特点有:(1)还原论(或要素主义)(2)内省法(二)针对冯特的内省法和元素主义的的两种反对意见:又经过格思里、赫尔等的发展,不同意冯特用以发现这些元素的内省法。
(1)唯一可以被观察、并用以科学研究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
(2)他们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S —R,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
2、格式塔学派:与行为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他们集中批评冯特的要素主义,认为他看不到人类经验的真实面貌,他们强调经验的整体性,主张研究内部过程和人的经验。
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在与格式塔学派进行论战中,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吸收认知派的思想,出现了折衷倾向的学习理论,其中典型代表是:早期的托尔曼和后来的班杜拉。
1、托尔曼,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者”,他强调:(1)行为的目的性和整体性:动物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的,不是胡乱尝试错误。
(2)中介变量:从刺激到做出反应,这之间需要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动物需要形成对某个情境的预期,把某些事情当成最终事件的信号线索。
(3)潜伏学习:他认为不能完全以外显的行为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有时学习并不直接反映在学习中,只是导致学习者对某个情境的理解。
2、班杜拉:基本沿用了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同时又吸收了许多认知学习理论的思想。
(1)他提出行为是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行为三者交互决定的。
(2)他提出“观察学习”的理论,强调对行为的自我调节和认知过程等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出现(一)认知学派1、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还原论等弊端日益暴露,而认知学派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同时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兴起,认知学派的影响越来越大。
2、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两种倾向:(1)认知结构理论: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就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丰富、改造的过程。
它的形成也是受到了皮亚杰思想的影响。
(2)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它主要是受到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贮等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
(二)人本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一派即人本主义思想,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
其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罗杰斯等。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的思想为基础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论的基础——客观主义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信息加工论,都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把事物的意义,看成是独立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事物的认知就是单项的刺激或欣喜地接受过程,是从事物到心理的过程;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
2、建构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1)建构主义认为,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
(2)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信息要被人理解,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一个过程。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3)所以说,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头脑中的一个过程,而是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经验。
3、建构主义的意义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界日益受人关注,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有人对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做了这样的概括:(1)不完整:过于空泛,过于脆弱;(2)惰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3)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
第三节联结派/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主义):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S-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S-R间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中,个体。
①本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②过程:尝试与错误,③条件:外在强化;④结果:习惯性反应。
(一)动物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作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
(二)学习的联结说1、学习联结: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这一点上,人(能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结)和动物的学习规律是共通的。
2、“试误说”: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在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三)学习规律1、准备律——体现学习的动机原则: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
2、练习律: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应用律);经常不用则会减弱、遗忘(失用律)。
3、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规律: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
(四)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的评价1、桑代克的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2、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
他以试误论概况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抹杀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他热衷于发现普遍适用的学习规律,但这些规律实际上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
3、理论的主要缺陷教育启示:(1)允许犯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进行学习;(2)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3)加强适当的练习;(4)任何学习要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巴甫洛夫开创性的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学家广泛接受,因此,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1、动物实验:狗通过刺激,条件刺激反射。
原来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成了一种条件刺激,例如,“狗分泌唾液”成了“摇铃”引起的条件反应,这就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如:狗天生会分泌唾液(2)无条件反应: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如: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3)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如:试验中的铃声,摇铃时,狗知道要喂食(4)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A获得/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①两者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②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B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却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例如:在上课时,如果有学生捣乱,教师不理睬,这属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的过程①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
②刺激分化——对事物差异的反应: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