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制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法制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3-07-12T10:48:29.48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陈国庆[导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陈国庆

摘要: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课堂中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法制教育;语文;课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对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谈法制的重要性

学生年幼无知,对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缺少成人的保护下会发生许多以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加之缺少应有的法律意识,极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的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二、合理运用教材,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学校教育也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应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生存能力,而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既不能把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1.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年龄小,对坏人识别能力不透,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两个口语交际中《当陌生人来敲门》、《会求救》是很好的安全教育的课例,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懂得独处时,如果有人来敲门,应冷静分析,通过听声音、细致观察,对来人有充分的了解,决定自己该怎么做,怎么说,千万不可鲁莽,也不可武断。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这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选文形象逼真的再现了原、被告双反激烈的法庭辩论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的法律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反的法庭申辩和辩论为审判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在他们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这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养成不能不说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不过初中语文教材像《威尼斯商人》这样直接表现法律的课文并不多。但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如《变色龙》一课,引导学生质疑:“奥楚篾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法制进程呢?还有像学习《孔乙己》一文,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它当时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

2.挖掘课程资源,让“法制”服务于“教学”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那么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

(1)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因其枯燥、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例如知道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时,可以从中体会起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还可抓住几句具体条文,让学生体会揣摩“应当、不得、鼓励”等词的含义用法。

(2)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为了改变学生在记叙文中运用渲染,铺排、虚构的写作习惯,而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用是不妥当的,找律师朋友找来一些诉状、辩词、判决书等法律文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叙事要客观、准确、明了、简洁、平实,由于有了对比,学生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说法》标题,体会中央电视台的这个栏目深受学生喜爱,他的成功除了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外,还得益于每期有一个好标题,这是想学生传达作文拟题技巧的好办法。我让学生每天定时观看,同时搜集新颖,别致,深刻、醒目的标题,并按不同角度分类,从中体会拟题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书名等来拟题的《贪官现形记》《富爸爸,穷爸爸》;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拟题的,如《谁为我作证?》中的反问,《变脸》中的双关等等;有利用逆向思维、出乎意料来拟题的,如《危险的保险箱》、《小偷告失主》一反常态,引人注意。看的学生高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