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精心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

合集下载

(完整word)心理学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推荐文档

(完整word)心理学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推荐文档

第二编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一)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感觉的分类(多选):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分类(多选);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单)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治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治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治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互相作用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吧知觉的对象优先从北京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治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有各种不同部分组成,单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3.知觉的理解性(治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是,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者经验解释他,并用语言词吧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任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北京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理重点整理(修改后)

心理重点整理(修改后)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心理和行为)的科学a.个体心理: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与人格b.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2研究.对象c.个体意识与无意思d.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定义: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1:心理过程3 基本任务(研究任务,基本问题):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Ps:环境是心理发展的条件,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原因a.(自然)观察法:b.心理观测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4.研究方法c.相关法:指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d.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e.个案法: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分析5.心理学流派(极可能是简答题)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冯特詹姆士(美)华生(美)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弗洛伊德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是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a.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b.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c.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Ps: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就是观察法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Ps: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2.延脑:位于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3.小脑:主要作用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4.交感神经: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的活动。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学校⼼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第2章学校⼼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2.1 复习笔记⼀、国外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西⽅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这是国外⼼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初期或孕育期,处于⼼理测量和⼼理诊断的⽔平。

2.第⼆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是学校⼼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童年期,处于⼼理咨询和⼼理辅导的⽔平。

3.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今,这⼀阶段是学校⼼理健康教育的繁荣期,处于综合的学校⼼理健康教育活动⽔平。

(⼆)西⽅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从⼴泛意义上说,西⽅学校⼼理健康教育的产⽣与兴起主要受益于⼼理卫⽣、⼼理测量和职业辅导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及推动。

1.⼼理卫⽣运动的推动现代⼼理卫⽣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

1792年,法国⼈⽪内尔提出废除对精神病⼈的约束被看作是提倡⼼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2.⼼理测量运动的影响(1)⾼尔顿的贡献⾼尔顿⾸先倡导测验运动,他是应⽤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由联想法的先驱。

(2)卡特尔的贡献美国⼼理学家卡特尔⾸创了“⼼理测验”这个术语。

(3)⽐奈的贡献20世纪初,⽐奈与西蒙合作,发表了⽐奈—西蒙量表,并提出了智⼒测验的标准。

⽐奈的贡献在于使⽤⼼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变成现实,因⽽成为现代⼼理测量的先驱者。

(4)桑代克的贡献桑代克等⼈,利⽤⼼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

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1)早期⼼理辅导1894年,美国旧⾦⼭加州⼯艺学校在梅瑞⾥的领导下,开展职业辅导⼯作。

内容有个⼈分析、个别咨询、就业辅导及跟踪研究等,这是早期⼼理辅导的萌芽。

(2)职业的⼼理辅导①1907年,戴维斯任密歇根⼤瑞城中学校长时,推⾏职业与品德辅导⼯作,在学校开展每周⼀次的⼼理辅导课,以帮助塑造学⽣的个性和防⽌问题的发⽣;②⼤卫等以不同⽅式提供⼼理辅导服务,帮助学⽣寻找职业,了解⾃⼰最适合的职业,依据个体差异进⾏职业选择等;③1908年,代表⼈物帕森斯在波⼠顿创办了职业局,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职业辅导活动。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心理学每章节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每章节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每章节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灵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心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启蒙时期、心理学的建立和形成期、实验心理学的兴起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

在现代,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实验法可以控制变量,验证因果关系;调查法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群特征;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行为,获得真实数据;案例研究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案例,得出特定结论。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互为补充,有助于全面了解心理学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感知是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知觉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意义的理解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心理学盲点等。

感知与知觉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个体对外界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并随时能够回忆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包括条件反射、继承、认知学习等;记忆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等。

学习与记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关键环节,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

第五章:情感与情绪情感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感受,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反应。

情感包括爱、恨、悲伤、快乐等;情绪包括愤怒、快乐、悲伤、焦虑等。

情感和情绪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人类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动机与需要动机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目的,需要是指个体为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进行行动的动机。

动机的类型包括生理动机、心理动机、社会动机等;需要的分类包括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社会需要等。

动机和需要是人类行为和行动的重要驱动力,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目标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姚本先版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名词、简答、辩析、论述

姚本先版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名词、简答、辩析、论述

姚本先版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名词、简答、辩析、论述:心理学、认知发展、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需要、动机、情绪、意志、学习动机、人格、气质、性格、智力、能力、教师角色、心理健康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

4、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5、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6、在全人口中,智力低常的人与智力超常的人数基本相等。

7、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8、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9、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基本上是匀速直线前进的。

10、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11、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12、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13、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4、创造性是天生的,主要靠学生的悟性,很难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培养。

15、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16、不论什么气质的人,遇到高兴的事,都会情绪高涨;遇到不愉快的事总会情绪低落。

17、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因此应尽量少搞竞赛。

18、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19、有个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因拾金不昧而受到表扬,就向妈妈要了一元钱交给老师,以获得老师的表扬。

这说明,这个同学不诚实。

20、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

心理学重点总结

心理学重点总结

心理学重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并解释人的行为动机和模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应用。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思维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进行信息加工和思考的能力。

情感是人类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行为是人类对于外界刺激作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应。

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涵盖了多个分支学科,包括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实验心理学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人类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的思维和知觉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思维和情感等方面。

感知是指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学习是人类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是人类保存和回忆信息的过程,思维是人类进行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情感是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案例研究。

实验是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来获取信息的方法,调查是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方法,案例研究是对个别个体或小组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其中,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的学科,咨询心理学是帮助人类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学习和教育过程,组织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管理行为。

六、心理学的发展与挑战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造成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症状。

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六、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对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word版本

《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word版本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包括:①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灵感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③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

3、心理学基本观点:①心里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记过。

③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a.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b.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c.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4、心理学的理论取向:①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②行为主义理论取向③任职理论取向④人本主义理论取向⑤现象学理论取向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岗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

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6、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7、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得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心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③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认知理论1、意识是心理反应的高级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个体的意识有三个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

2、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做梦,口误,笔误。

3、睡眠的5阶段:①睡眠开始,昏昏欲睡②浅睡阶段,开始正式睡眠③④阶段为深睡阶段,不易叫醒,脑电波形有变化所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⑤快速眼动阶段,睡眠者的眼球呈现快速跳动的现象。

4、注意是指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心理健康
1.健康的涵义
(1)健康与疾病
表1-1对疾病的认识
(2)健康的定义
表1-2健康的定义
(3)健康的标准
表1-3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的涵义
(1)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表1-4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本质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意义相同。

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究维护、增强心理健康的原则、措施及各种活动。

从这个角度上说,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2)心理健康的定义
表1-5心理健康的定义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评价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准则。

(1)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分析
表1-6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

《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

《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姚本先版重点总结一、导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改变行为的方法与途径。

本篇文章将总结姚本先版心理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考、判断等。

其中,注意是人类感知外界信息的关键过程。

人们的注意可以集中在某个刺激上,也可以分散在多个刺激上。

记忆是指个体储存、保留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至关重要。

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当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关注内心的心理过程。

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奖赏或惩罚时,该行为将受到强化或抑制。

通过建立强化和惩罚机制,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于学习、行为调节和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变化和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

不同阶段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提供。

同时,了解人类发展规律也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社会规范的规定。

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他人的认同和集体智慧的影响。

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产生影响。

通过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可以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六、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个体差异、特质和行为模式。

人的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人格特质对于个体的行为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原理,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高自我认知,并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七、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方法。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

第12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含义(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是指导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种规定、制度、政策、法规和法律的总和,包括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工作的学校与机构的具体规定、来自各种专业协会的各种规定、来自各级政府的管理文件和来自立法机构的法律文件。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特点①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用以衡量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作出判断的依据。

②它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提出的,是依据其自身的利益需要及价值观确定的,具有鲜明的制约性。

③它将随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组织的变更而变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类型表12-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类型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意义表1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意义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内容表1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内容考点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表12-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考点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含义(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概念①督导的含义督导是指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实践咨询技巧,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

②心理督导的含义心理督导是由一个高资历的专业人员(学校心理咨询员、心理治疗师)对同专业内下级或初级人员所提供的一种干预。

③美国的督导制度表12-5 督导员在不同的专业体系中扮演的角色④督导中的角色表12-6 督导中的角色。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的有关资料,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4、测验法采用专门的测验工具对被试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二、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来源不同,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3、感觉的规律包括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等。

(二)知觉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三)记忆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

4、遗忘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四)思维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过程(名解)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如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等等。

而认识、情感、意志又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而构成人的整个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其活动结构和发生机制来看,它具有人类的共同性,都受共同规律的制约。

但会受到个体差异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动态)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也常常反映着个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同样对于幻想中彩票这一事件中,有的人感知敏锐,思维深刻,想象丰富;有的人感知迟缓、思维浅显、想象贫乏。

(稳态)心理状态是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

但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在一定的时限内出现的某种相对持续的状态,他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也不同于个性心理特点那样持久、稳定,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的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过渡态)2.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辨析、简答)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被称为“自然的王冠”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则是人生存的周围环境,即人的现实社会生活条件。

例子狼孩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是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人对现实的反应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人对意识性方面。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1.心理学的基本原则(简答)(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精心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编辑整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精心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一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精心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包括:①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灵感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③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

3、心理学基本观点:①心里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记过。

③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a。

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b。

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c.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d。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4、心理学的理论取向:①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②行为主义理论取向③任职理论取向④人本主义理论取向⑤现象学理论取向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岗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

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6、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7、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得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心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③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章认知理论1、意识是心理反应的高级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个体的意识有三个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

2、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做梦,口误,笔误。

3、睡眠的5阶段:①睡眠开始,昏昏欲睡②浅睡阶段,开始正式睡眠③④阶段为深睡阶段,不易叫醒,脑电波形有变化所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⑤快速眼动阶段,睡眠者的眼球呈现快速跳动的现象。

4、注意是指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

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要反映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选择对象的同时,对别的事物的影响加以抑制不予理会,以保证对所选对象做出清晰的反映.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6、注意的种类:①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引起人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特点:刺激的强度,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刺激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并在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任务的认识;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个体的意志努力;对活动的精心组织)③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7、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②注意的稳定性,也成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③注意的分配指个体的额心理活动同事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一心二用。

④注意的转移.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8、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9、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受阀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受阀限和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10、感觉种类: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受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11、人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人类的听觉觉有音高,音响,音色三种特性.12、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和感觉的关系:①知觉和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他们同属于感性认识层次。

②知觉和感觉是相互联系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③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印象中的事物的个别属性,是整体中的个别,是被联系联结起来的个别,而不是孤立感觉的机械总和。

④感觉和知觉有事存在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印象的反映;感觉多适用于对事物的初次认识,知觉多适用于对事物的再次认识;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独立工作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13、知觉的特征:①只觉得意义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选择性④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只觉得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形状大小颜色)14、知觉的种类: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①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②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和③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的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是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连续位移,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15、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直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和面积大小错觉。

16、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①编码是记忆活动的第一环节,又称为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②储存是记忆的中间环节,也称为保持.与保持相对的是遗忘,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完全丧失,而是保持的信息不能再使用的时候顺利地提取出来.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③提取是记忆活动的最后一环节,形式有两种再认和回忆。

再认就是以前记忆的重新内容出现能够辨识。

回忆是大脑中的记忆的内容再现。

信息提取是否成功取决两个条件,信息的保持是否巩固;提取信息的线索是否适当。

17、记忆的分类:①根据记忆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②根据记忆方式,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18、记忆的品质:①记忆的敏捷性,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

②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③记忆的准确性,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

④记忆的准备性,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19、记忆活动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①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消失后,信息在感觉通道中的短暂保留,时间约为0.25~2秒。

②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大约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既接受来自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③长时记忆信息保存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容量极大,基本上没限制。

采用语义的形式编码,有时也以感觉形象的形式编码。

20、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艾宾浩斯。

21、遗忘机制,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资料对识记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者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学习材料的难易,性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巩固程度等等条件制约。

22、遗忘影响因素:①材料性质,抽象比形象容易遗忘,无意义的比有意义的容易忘.②材料的大小长度,长度越大,越容易忘。

③与心理状态有关,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不容易忘,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材料。

④学习程度,学的重复次数多,越不遗忘。

23、记忆的策略: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明测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

24、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

25、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①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

分析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综合是将事物的结构要素或者个别的属性、特征联合成一个整体.②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以确定他们之间的差异。

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不同,将事物归于不同类别。

③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把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区。

④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

26、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活动所凭借的工具: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②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特点,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③分解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27、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独创性。

28、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的一个解决方案。

2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表征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评价结果。

30、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动机和情绪,对问题情景的直觉,定势(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原型启发3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

3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①思维的流畅性②思维的变通性③思维的独创性④思维的敏感性33、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既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抽象概括性。

34、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35、想象的种类按期有无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梦是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一种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想象活动.有意想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生活愿望想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36、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黏合,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一起;夸张;人格化;典型化。

第四章行为动力理论1、需要是由个体生理上火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的种类:①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②分解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