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读片CT课件
合集下载
《正常胸部ct读》课件
![《正常胸部ct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fc18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6.png)
THANK YOU
支气管
观察支气管是否通畅,有无狭 窄、扩张等异常现象。
纵隔和胸膜
观察纵隔和胸膜有无异常增厚 、结节等病变,以及病变的位
置、形态等情况。
图像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将胸部CT图像与之前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 观察肺部结构和病变的变化情况。
分层观察
将胸部CT图像分为不同的层次,逐层观察肺 部结构和病变的细节。
定量分析
肿块或结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是覆盖在胸壁内面和肺表面 的薄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两 部分。壁胸膜覆盖在胸壁内面和 膈上面,脏胸膜覆盖在肺表面。
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潜在腔隙 ,内有少量的浆液润滑,使得呼
吸时两层胸膜可以相互滑动。
在CT上,正常的胸膜表现为光滑 、连续,没有异常的增厚或粘连
。
03
正常胸部CT影像表现
《正常胸部CT读片》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胸部CT扫描基础 • 正常胸部解剖结构 • 正常胸部CT影像表现 • 胸部CT读片技巧 • 病例分析
01
胸部CT扫描基础
CT扫描原理
01
02
03
横断面成像
CT通过X射线束对胸部进 行多角度扫描,获取多个 层面的图像。
计算机重建
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 计算机进行重建,生成三 维图像。
胸壁的骨骼主要是肋骨和胸椎 ,它们共同支撑着胸腔,并保 护胸腔内的脏器。
肺和支气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肺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 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则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等。
支气管是连接气管和肺泡之间的管道,分为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较细长,右支 气管较短粗。
《胸部ct阅片》ppt课件
![《胸部ct阅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8d935631b765ce050814ce.png)
29
4R/L、5、6组淋巴结
图22-4R、6组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32
Sub-carinal Para-esophageal
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 内下叶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伸 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延伸至下叶上界。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如何描述病变
从CT上看
肺叶及肺段
肺段
右肺
上叶 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 S4:外段 S5:内段 下叶 S6:背段 S7:内基底段 S8:前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左肺
上叶 S1+2:尖后段 S3:前段
S4:舌叶上段 S5:舌叶下段 下叶 S6:背段 S7+8:前内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25
3区:血管前(3A)与气管后(3P)淋巴结, 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
2626
3A/P组淋巴结
27
Lower Para-tracheal
4R ( L )区:右(左)侧下气 管旁。上界:主动脉弓上缘, 下界:右(左)上叶支气管。
Sub-aortic Para-aortic
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 弓下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 肺动脉外侧,并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6区 .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无 名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1.
7. 隆突下 8. 食道旁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主动脉淋巴结: 10. 肺门 5. 主动脉下(包括奇静
4R/L、5、6组淋巴结
图22-4R、6组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32
Sub-carinal Para-esophageal
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 内下叶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伸 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延伸至下叶上界。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如何描述病变
从CT上看
肺叶及肺段
肺段
右肺
上叶 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 S4:外段 S5:内段 下叶 S6:背段 S7:内基底段 S8:前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左肺
上叶 S1+2:尖后段 S3:前段
S4:舌叶上段 S5:舌叶下段 下叶 S6:背段 S7+8:前内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25
3区:血管前(3A)与气管后(3P)淋巴结, 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
2626
3A/P组淋巴结
27
Lower Para-tracheal
4R ( L )区:右(左)侧下气 管旁。上界:主动脉弓上缘, 下界:右(左)上叶支气管。
Sub-aortic Para-aortic
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 弓下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 肺动脉外侧,并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6区 .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无 名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1.
7. 隆突下 8. 食道旁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主动脉淋巴结: 10. 肺门 5. 主动脉下(包括奇静
最新CT读片--基础篇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CT读片--基础篇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36f6a127d3240c8547ef02.png)
病例分析与经验教训
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肿物约 4cm×5cm,位于颈右侧,随吞咽活动,表面光滑,质 硬,边界清楚,无触痛,与周围组织粘连,右颈后部可 触及2大小不等的淋巴结,X线提示肿物内有钙化灶,B 超提示实质性肿块,甲状腺放射线核素扫描示冷结节, 碘吸收率3小时7.6%,24h11.3%, T31.3µg/dl, T436µg/dl,Hb110g/L,WBC3.9×109/L,N0.7。以甲状腺 癌及轻度甲行根治术。切除右侧甲状腺及峡部,并清扫 同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结核,颈部淋巴结 慢性炎症。出院后继续抗痨治疗1年多,随访3年正常
扫描参数 窗参数
读片顺序--图像基本信息
左右标示
比例尺
读片顺序--图像基本信息
面积 CT值
读片顺序--图像基本信息
长度 大小
病变观察—多窗位
病变观察—多期相
病变观察—双侧对比
病变观察—新旧对比
2014-05-28
2014-06-09
病变观察—后处理技术
VR (容积再现) MPR(多平面重组) CPR (曲面重建) 薄层重建(拆薄)
MIP (最大密度投影) MIN-IP (最小密度投影) VE (仿真内窥镜)
5mm重建
MPR
64排128层优势
❖ CTA ❖ 灌注成像
待续
图片展示
普外科病例
张祝林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
诊治要点 甲状腺疾病的分类:①缺碘及功能不良②功
能性③炎性④肿瘤⑤先天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检查①局部肿瘤检查②BMR测定
病例分析与经验教训
初步诊断:慢性乳腺炎(右侧),乳腺管囊 性扩张症?
给予抗炎、理疗等治疗1月后好转不明显,在 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流出干酪样稀薄脓血性液体。 病理诊断为:乳腺结核(右侧)
《CT读片胸部》课件
![《CT读片胸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28b1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d.png)
常见的胸部CT病变
肺癌
T图像上的特点。
肺结核
讨论肺结核在CT扫描中的显现。
典型的胸部CT病例分析
肺癌病例分析
肺炎病例分析
详细解读一例肺癌患者的CT图像, 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分析一例肺炎患者的CT图像,解 释不同类型肺炎的CT表现。
肺结核病例分析
探讨一例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 讲解诊断和治疗的要点。
结论和要点
总结本课件所介绍的胸部CT读片相关知识,强调解读技巧和临床应用。
1
扫描参数设置
2
选择适当的扫描层厚和间隔,优化图像
质量。
3
扫描准备
患者安排、饮食禁忌等准备工作。
图像重建
将原始数据重建为具有解剖结构的图像。
CT读片胸部的解读要点
1 正常解剖
了解胸部器官的解剖结构 和正常变异。
2 病变鉴别
学会判断肿块、结节和炎 症等常见病变。
3 测量和评价
掌握测量肺实质、内胸径 和支气管等指标的方法和 意义。
《CT读片胸部》PPT课件
欢迎来到《CT读片胸部》PPT课件!我们将通过精彩图片和详细解读,带你领 略胸部CT扫描的精彩世界。
CT读片胸部的目的
了解胸部CT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掌握其临床意义和价值。
CT扫描原理
介绍胸部CT扫描的基本原理,如X射线的产生、扫描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CT读片胸部的步骤
CT读片胸部PPT课件
![CT读片胸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f593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b.png)
2023/11/21
21
2 气管分杈层面
2023/11/21
22
3 中间支气管层面
2023/11/21
23
4 下叶支气管起始层面
2023/11/21
24
5 基底段支气管起始层面
2023/11/21
25
6 基底段支气管末端层面
2023/11/21
26
其它
肺小叶 胸膜 膈肌
2023/11/21
肺气肿 肺大泡
2023/11/21
55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腔异常扩张伴管壁慢性炎症。
• 条管状 环状
• 囊状
2023/11/21
56
胸腔积液:少量;包裹性;中量;大量。
膈角外移
胸腔背侧月芽形 水样密度区
局限性,胸膜增 厚
相临肺组织受 压萎缩
肺组织受压完 全萎缩
2023/11/21
57
气胸
气胸-液气胸 液气界面 平面 ▪•气气少 气胸胸量胸--:-胸胸大中膜腔量量粘腹肺连侧位压带弧于缩形外至密围肺度带门减状低区
27
肺小叶
2023/11/21
28
间隔增厚 间隔结节,小叶核增 大
2023/11/21
29
胸膜壁层及脏层返折
2023/11/21
30
胸膜增厚,胸膜斑
2023/11/21
31
膈肌
2023/11/21
32
▪ 膈角 ▪ 主动脉裂孔 ▪ 食管裂孔
2023/11/21
33
肺部的基本病变表现
▪ 肺不张 ▪ 肺实变 ▪ 肿块与结节 ▪ 空洞与空腔 ▪ 肺间质异常 ▪ 纤维化 ▪ 钙化
1 气管分叉看尖段,左后右前分两边。
《CT读片胸部》课件
![《CT读片胸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0c18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c.png)
公共卫生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肺部疾病的认知和预防
意识。
健康宣教
普及胸部CT影像知识
向公众普及胸部CT影像的基本知识 和检查目的,提高公众对胸部CT影 像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健康素养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肺部健康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 力。
倡导健康行为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 烟、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降低肺 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肺纹理清晰
肺纹理是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 等组成的结构,在正常胸部CT影像中 ,肺纹理清晰,无增粗或模糊。
正常胸部CT影像的解剖结构
胸膜
胸膜是覆盖在肺和胸壁表面的薄 膜,在正常胸部CT影像中,胸膜
光滑,无增厚或粘连。
支气管
支气管是输送空气到肺部的管道, 在正常胸部CT影像中,支气管通 畅,无狭窄或扩张。
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
异常胸部CT影像的鉴别诊断
感染与肿瘤的鉴别
原发与转移瘤的鉴别
根据病变形态、边缘、强化方式等特点进 行鉴别。
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等特点进行鉴 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病变的鉴别
根据病变生长方式、强化方式、病变周围 浸润等特点进行鉴别。
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强化方式等 特点进行鉴别。
避免职业暴露
对于从事可能暴露于有害物质职业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 护,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控制策略
科学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病变,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和放疗等。
规范管理
对已确诊的肺部疾病患者进行 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复查,确 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苗接种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肺部疾病的认知和预防
意识。
健康宣教
普及胸部CT影像知识
向公众普及胸部CT影像的基本知识 和检查目的,提高公众对胸部CT影 像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健康素养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肺部健康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 力。
倡导健康行为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 烟、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降低肺 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肺纹理清晰
肺纹理是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 等组成的结构,在正常胸部CT影像中 ,肺纹理清晰,无增粗或模糊。
正常胸部CT影像的解剖结构
胸膜
胸膜是覆盖在肺和胸壁表面的薄 膜,在正常胸部CT影像中,胸膜
光滑,无增厚或粘连。
支气管
支气管是输送空气到肺部的管道, 在正常胸部CT影像中,支气管通 畅,无狭窄或扩张。
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
异常胸部CT影像的鉴别诊断
感染与肿瘤的鉴别
原发与转移瘤的鉴别
根据病变形态、边缘、强化方式等特点进 行鉴别。
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等特点进行鉴 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病变的鉴别
根据病变生长方式、强化方式、病变周围 浸润等特点进行鉴别。
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强化方式等 特点进行鉴别。
避免职业暴露
对于从事可能暴露于有害物质职业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 护,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控制策略
科学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病变,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和放疗等。
规范管理
对已确诊的肺部疾病患者进行 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复查,确 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苗接种
《胸部CT读片》课件
![《胸部CT读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e80d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0.png)
胸腺和纵隔的 疾病
研究胸部CT在胸腺肿 瘤、纵隔炎症、纵隔 肿物等疾病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 重要观察点。
胸部CT读片技巧
1
CT影像密度的评价
了解胸部CT图像中不同组织的密度表现,
模式识别
2
以及如何识别脂肪、液体、血管和骨骼 等不同密度的结构。
通过观察胸部CT图像的特征模式,掌握
诊断常见疾和 禁忌症
常见的胸部CT扫描适应症包 括肺部感染、肿瘤筛查和结 构异常。禁忌症包括孕妇、 严重呼吸困难或危重病患者。
胸部CT扫描的常见参数
扫描参数包括切片厚度、间 隔和扫描范围。选择适当的 参数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并 减少辐射剂量。
胸部CT影像学解剖
胸部CT图片的阅读方法
胸部CT图片的要素
胸部CT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
了解胸部CT图片的基本解读方法, 包括确定图像的方向、选择合适 的窗宽窗位以及注意关键结构的 定位。
学习识别胸部CT中的解剖结构要 素,包括肺叶、支气管、动脉和 静脉,以便进行准确的影像诊断。
了解不同胸部CT扫描部位的解剖 结构,包括肺、心脏、胸腔和纵 隔,以便于对比正常和异常情况。
胸部CT读片
胸部CT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胸部疾病和解剖结构。本课 程将介绍胸部CT扫描的基础知识、影像学解剖、常见疾病解读以及读片技巧。
胸部CT扫描基础知识
什么是胸部CT扫描?
胸部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使用X射线和 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 以评估肺部和胸腔的疾病。
和速度。
3
识别CT的伪影和艺术性图像
学习如何鉴别胸部CT图像中的伪影和艺
术性图像,以避免错误的解读和诊断。
注意事项
常见病CTMRI读片ppt课件
![常见病CTMRI读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d0f1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c.png)
胰腺癌的CT/MRI表现为胰腺实质性占位, 可伴随胰管扩张和淋巴结转移,有助于胰 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新型影像技术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探索新型影像技术在常见 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影像技术进行融合,可更全面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 临床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CHAPTER
03
常见病CT/MRI表现
肺部疾病
肺炎
CT/MRI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可见 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
肺癌
CT/MRI显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 缘不光滑,有时可见毛刺征或分叶 征。
肺气肿
CT/MRI显示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 理稀疏。
骨骼系统疾病
骨折
CT/MRI显示骨骼断裂,断 端移位。
详细描述
肺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可有分叶征和毛刺征。 增强扫描时,肿瘤组织可明显强化。MRI上,肺癌可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病例二:骨肿瘤的CT/MRI表现
总结词
骨肿瘤的CT/MRI表现有助于明确肿瘤性质和范围,为治疗提 供依据。
详细描述
骨肿瘤
CT/MRI显示骨质破坏或异 常增生,有时可见软组织 肿块。
椎间盘突出
MRI显示椎间盘膨出或突 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消化系统疾病
肝癌
CT/MRI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卫星结节
。
胃癌
CT/MRI显示胃壁增厚,黏膜不 规整,有时可见淋巴结转移。
肠梗阻
CT/MRI显示肠管扩张、积气积 液。
MRI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读片指南-PPT课件
![医学影像读片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18f27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0.png)
(五)、图像参数和图像阅读
重要的CT图像参数
了解CT扫描的重要参数
了解MRI影像的重要参数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MRI扫描序列各有作用
MRI主要分析信号特征
谢谢大家!
CTA与MRA的选择
CTA的图像质量略好
三、影像学诊断的原则
(一)、影像诊断原则
(二)、读片的步骤
胸片观察步骤
骨关节的分析步骤
骨骼的观察步骤
上腹部MRI
脾脏MRI
步骤三:发现异常
步骤四:异常征象的观察
病变的位置和分布结核、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病变的数目多发:转移多;病变的形状斑片影、结节影或者块影;病变的边缘形态锐利、光滑:良性病变的密度:骨?临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诊断、治疗注意器官功能的变化:
影像学诊断三角探索法
仔细构建的鉴别诊断表
准确分析影像表现
结合影像表现、鉴别诊断表及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寻得最近似的诊断
步骤五:务必结合临床
异病同影;同病异影;
(三)、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四)、期望值与现实
肯定诊断:否定诊断:可能有假阴性(病程或者检查方法的缺陷)可能性诊断:建议其他检查、随访、治疗性试验等。
CT值
窗口技术 窗宽(Window Width,W): 图像上16个 灰阶内包含的CT值范围 (越大显示的组织结构越丰富) 窗位(Window Level,L):窗的中心位 置(一般以所观察组织的CT值为窗 位)
同样的窗宽,窗位不同,其包括的CT值范围不同。
螺旋CT扫描方式特点
扫描床连续移动,连续扫描和数据采集,无漏扫速度快,减少运动影响,可多期扫描球管旋转,X线束轨迹呈螺旋状容积扫描,利于重建,空间分辨率高扫描参数:KV、MA、层厚、螺距 【Pitch=S(mm)/[D (mm)/N]】MSCT透视定位更准确,提高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统一计量单位,称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公式: CT值= μM μW μW α α 为分度因数(scaling factor),Hu的分度因数为1000,水的衰减系数为1,空气的衰减系数为0.0013,近似于0,故水的CT值为0,而空气的CT值为-1000。
重要的CT图像参数
了解CT扫描的重要参数
了解MRI影像的重要参数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MRI扫描序列各有作用
MRI主要分析信号特征
谢谢大家!
CTA与MRA的选择
CTA的图像质量略好
三、影像学诊断的原则
(一)、影像诊断原则
(二)、读片的步骤
胸片观察步骤
骨关节的分析步骤
骨骼的观察步骤
上腹部MRI
脾脏MRI
步骤三:发现异常
步骤四:异常征象的观察
病变的位置和分布结核、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病变的数目多发:转移多;病变的形状斑片影、结节影或者块影;病变的边缘形态锐利、光滑:良性病变的密度:骨?临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诊断、治疗注意器官功能的变化:
影像学诊断三角探索法
仔细构建的鉴别诊断表
准确分析影像表现
结合影像表现、鉴别诊断表及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寻得最近似的诊断
步骤五:务必结合临床
异病同影;同病异影;
(三)、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四)、期望值与现实
肯定诊断:否定诊断:可能有假阴性(病程或者检查方法的缺陷)可能性诊断:建议其他检查、随访、治疗性试验等。
CT值
窗口技术 窗宽(Window Width,W): 图像上16个 灰阶内包含的CT值范围 (越大显示的组织结构越丰富) 窗位(Window Level,L):窗的中心位 置(一般以所观察组织的CT值为窗 位)
同样的窗宽,窗位不同,其包括的CT值范围不同。
螺旋CT扫描方式特点
扫描床连续移动,连续扫描和数据采集,无漏扫速度快,减少运动影响,可多期扫描球管旋转,X线束轨迹呈螺旋状容积扫描,利于重建,空间分辨率高扫描参数:KV、MA、层厚、螺距 【Pitch=S(mm)/[D (mm)/N]】MSCT透视定位更准确,提高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统一计量单位,称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公式: CT值= μM μW μW α α 为分度因数(scaling factor),Hu的分度因数为1000,水的衰减系数为1,空气的衰减系数为0.0013,近似于0,故水的CT值为0,而空气的CT值为-1000。
放射科读片PPT参考课件
![放射科读片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167e151e79b8969022635.png)
骨巨细胞瘤的X线改变对本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主 要表现为侵及骨骺的溶骨性病灶,具有偏心性、膨胀性, 边缘无硬化,也无反应性新骨生成,病变部骨皮质变薄, 呈肥皂泡样改变。伴有病理性骨折,系溶骨破坏所致,通 常无移位。
23
鉴别诊断
X线检查应注意与骨囊肿、血管瘤、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
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上述各病均可引起短骨囊状
32
影像诊断
1.中央型肺癌:表现为靠近肺门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 可有毛刺或分叶;肿瘤转移至肺门或纵膈淋巴腺,可出现 肺门增大、气管分叉角度异常;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时, 形成反“S”征;不完全阻塞时可出现局限性肺气肿。体层 摄片可见支气管管壁增厚、狭窄、中断或腔内肿物。
2.周围型肺癌:局限性小斑片、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边 缘可呈分叶状,常有毛刺,可有肺门淋巴腺肿大;癌性空 洞(壁厚、偏心、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继发感染时可 有液平)。
36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
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 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 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 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 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
20
X线
①偏心型:发生于长骨的多为此型,病灶偏于骨 干的一侧,呈吹气臌样膨出至骨外,内有骨性间隔, 似蜂窝状。
②中心型:呈溶骨性囊状透明影,最大直径可达 10cm。囊内含有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呈多房状, 向横的方向扩张。
③位于扁骨时,病灶呈囊状膨胀。位于脊柱者除 呈囊状膨胀外还可跨越椎间盘,侵入邻近椎体。
31
肺外症状
由于肺癌所产生的某些特殊活性物质(包括激素、抗原、 酶等),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多种肺外症状,常可出现在其 他症状之前,并且可随肿瘤的消长而消退或出现,临床上 以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较多见。
23
鉴别诊断
X线检查应注意与骨囊肿、血管瘤、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
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上述各病均可引起短骨囊状
32
影像诊断
1.中央型肺癌:表现为靠近肺门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 可有毛刺或分叶;肿瘤转移至肺门或纵膈淋巴腺,可出现 肺门增大、气管分叉角度异常;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时, 形成反“S”征;不完全阻塞时可出现局限性肺气肿。体层 摄片可见支气管管壁增厚、狭窄、中断或腔内肿物。
2.周围型肺癌:局限性小斑片、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边 缘可呈分叶状,常有毛刺,可有肺门淋巴腺肿大;癌性空 洞(壁厚、偏心、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继发感染时可 有液平)。
36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
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 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 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 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 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
20
X线
①偏心型:发生于长骨的多为此型,病灶偏于骨 干的一侧,呈吹气臌样膨出至骨外,内有骨性间隔, 似蜂窝状。
②中心型:呈溶骨性囊状透明影,最大直径可达 10cm。囊内含有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呈多房状, 向横的方向扩张。
③位于扁骨时,病灶呈囊状膨胀。位于脊柱者除 呈囊状膨胀外还可跨越椎间盘,侵入邻近椎体。
31
肺外症状
由于肺癌所产生的某些特殊活性物质(包括激素、抗原、 酶等),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多种肺外症状,常可出现在其 他症状之前,并且可随肿瘤的消长而消退或出现,临床上 以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较多见。
诊断学X线常见影像学读片课件
![诊断学X线常见影像学读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ffbb6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1.png)
食管癌
• 3、胃溃疡(gastric ulcer)
• ①龛影。周围粘膜水肿,形成粘膜水肿带: 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
• ②粘膜皱襞均匀性纠集。
• ③功能性改变:痉挛、分泌增加、胃动力 改变。
胃 小 弯 溃 疡
• 4、胃癌(gastric carcinoma)
• 【影像学表现】①充盈缺损,多见于蕈伞 型癌;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见于蕈伞 型癌和侵润型癌;③龛影,见于溃疡型癌, 出现半月综合症;④粘膜皱襞破坏、消失 或中断,粘膜下肿瘤浸润可使粘膜异常粗 大。⑤癌瘤区蠕动消失。
食 道 静 脉 曲 张
轻度食道静脉曲张
食 道 胃 底 静 脉 曲 张
• 2、食道癌(esophageal carcinoma)
• 【影像学表现】钡剂造影检查:①粘膜 破坏,表现为粘膜皱襞的中断、消失,代 之以杂乱不规则的影像;②管腔狭窄、扩 张;③腔内充盈缺损,是增生型癌的主要 表现;④不规则龛影,见于溃疡型癌,可 见一长形龛影,其长径与食管的纵轴一致。 周围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⑤受累食管段 局限性管壁僵硬。
中 心 型 肺 癌
七、心脏增大
• ①二尖瓣型 • ②主动脉型 • ③普遍增大型
管 影 像 解 剖 示 意 图
后 前 位 正 常
心
脏
大
血
后
前
管 的 投
影
位 正 常 心 脏
大
血
• ①二尖瓣型 后前位,心影呈梨形,心腰
丰满或弧形突出,左心缘下段圆钝,心尖 上翘,右心缘下段较膨隆,主动脉球较小。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等。
一、正常胸部正位片
• 1.肺 • 2.纵隔 • 3.胸膜 • 4.膈肌 • 5.胸廓
《CT读片基础篇》课件
![《CT读片基础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6126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png)
CT技术的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图像清晰等。
CT技术的局限性
对于某些部位的检查存在盲区,如肺部和胃肠道等。
CT设备原理
CT设备主要由X线发生装置、探测器 、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重建,形成CT图像。
X线发生装置产生X线,探测器接收透 过人体组织的X线,并将其转换为电 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将这些信号采集 并传输给计算机系统。
常见病变图像识别
肺部结节
掌握如何识别肺部结节, 了解不同类型结节的特征 及恶性概率。
肝脏占位
熟悉肝脏占位的影像表现 ,掌握良恶性占位的鉴别 要点。
骨肿瘤
了解骨肿瘤的CT表现,掌 握骨肿瘤的分类及恶性程 度评估。
图像误判与纠正
误判原因分析
分析常见的误判原因,如经验不 足、观察不仔细等。
误判纠正方法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高 诊断准确性。
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遵循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扫描质 量和安全性。
保护患者隐私
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遵守医 疗伦理规范。
密切关注患者反应
在扫描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 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
应。
读片实践与案例分析
掌握如何通过重新观察、请教同行 等方式纠正误判。
案例分享与讨论
分享实际案例,通过讨论提高图像 解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病例分析
CHAPTER
病例选择与展示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例,覆 盖不同部位和病变类型,以便学 习者能够全面了解CT读片的实际 应用。
病例展示
无创、无痛、无辐射、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图像清晰等。
CT技术的局限性
对于某些部位的检查存在盲区,如肺部和胃肠道等。
CT设备原理
CT设备主要由X线发生装置、探测器 、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重建,形成CT图像。
X线发生装置产生X线,探测器接收透 过人体组织的X线,并将其转换为电 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将这些信号采集 并传输给计算机系统。
常见病变图像识别
肺部结节
掌握如何识别肺部结节, 了解不同类型结节的特征 及恶性概率。
肝脏占位
熟悉肝脏占位的影像表现 ,掌握良恶性占位的鉴别 要点。
骨肿瘤
了解骨肿瘤的CT表现,掌 握骨肿瘤的分类及恶性程 度评估。
图像误判与纠正
误判原因分析
分析常见的误判原因,如经验不 足、观察不仔细等。
误判纠正方法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高 诊断准确性。
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遵循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扫描质 量和安全性。
保护患者隐私
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遵守医 疗伦理规范。
密切关注患者反应
在扫描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 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
应。
读片实践与案例分析
掌握如何通过重新观察、请教同行 等方式纠正误判。
案例分享与讨论
分享实际案例,通过讨论提高图像 解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病例分析
CHAPTER
病例选择与展示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例,覆 盖不同部位和病变类型,以便学 习者能够全面了解CT读片的实际 应用。
病例展示
头颅CT及MRI读片知识ppt课件
![头颅CT及MRI读片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4462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骨窗和软组织窗的观察
骨窗
主要用于观察颅骨、颞骨、枕骨等骨 性结构,观察骨折、骨质增生、颅内 钙化等病变。
软组织窗
主要用于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 软组织结构,观察脑水肿、脑出血、 脑梗死等病变。
常见病变的识别
脑出血
脑梗死
颅内肿瘤
颅骨骨折
CT表现为高密度影,周 围脑组织受压,脑室受
累变形。
CT表现为低密度影,病 灶部位脑组织肿胀,脑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医学影像数据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 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头颅CT及MRI读片 知识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头颅CT及MRI基础知识 • 头颅CT读片技巧 • 头颅MRI读片技巧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头颅CT及MRI基础知识
头颅CT简介
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X射线扫描头部, 生成脑组织的二维图像。
灌注加权像(PWI)
用于评估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 。
磁敏感加权像(SWI)
用于显示微出血灶和静脉血管结构,对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有重要价值。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脑出血的诊断
总结词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CT和MRI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CT表现通常为高密度影,而MRI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和位置。在诊 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准 确的诊断。
01
02
03
诊断准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还可由蛛网膜下腔播散:
原发脑室内病灶直接侵犯邻近脑脊液池。 原发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脊液种植。 脑室内病灶通过路氏孔突入桥小脑角池、鞍上池。
临床表现
(1)脑积水与颅内压增高。
脑积水成因:①包括脑肿瘤的所在位置直接梗阻 脑脊液循环所致梗阻性脑积水;②脑脊液的生成与 吸收紊乱造成的交通性脑积水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颅增大和前囱张力增 高,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成人则可表现为 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可出现阵发 性昏迷。
4、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孔区,呈“胡椒-盐”征像。
病例二
病史:男性,50岁,间歇性头痛、头晕伴 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一月余。
请诊断及分析?
病理:右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首先是定位
右侧脑室后角区? 右侧丘脑?
侧脑室好发肿瘤:脑膜瘤、室管膜瘤、星 形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转移瘤、 室管膜下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 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等 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 瘤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可以位于侧脑室任何 部位。
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4×2.5×2cm,表面呈细乳突状。
HE染色,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未发现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立方或 上皮形态,细胞包浆丰富,红染;核卵圆形,核大深染;间质血管 丰富,扩张充血,瘤细胞以假复层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结缔组织 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
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示:S-100(+)、CK:(+)、CFAP:(-)、 CEA:(-)
CT检查
肿瘤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 三角区居多。 平扫时呈等或略高密度, 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分叶状,可见病理性钙化。 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 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由于其分泌过多脑脊液, 故可在未发生阻塞或阻塞远端的脑室系统发生交 通性脑积水,表现甚为特殊
MRI检查
T1:呈等或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 信号高。
请诊断及分析?
病理:脉络丛乳头状瘤
手术记录
插管全麻,仰卧位,四钉头架固定,手术区常规消毒铺单。取枕 项部后正中切口,切口上端自枕外粗隆向右延长4cm,切开皮肤至 颅骨,切开颅骨,见硬膜张力较高,剪开硬膜,见一肿瘤位于硬 膜下脑干右侧,边界清楚,鱼肉样,色鲜红,血供丰富。沿肿瘤 边界分离,肿瘤包裹右侧椎动脉,蒂部位于四脑室右侧侧孔处, 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参与供血,面听神经及后组颅神经 被推挤至肿瘤前方。离断肿瘤血供,分块全切肿瘤。
鉴别诊断
1、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肿瘤轮廓光整,病灶多 呈类圆形,多为等密度及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及 CPP高,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
2、神经鞘瘤:以听神经瘤多见,肿瘤多见囊变成分,呈 不均匀强化,发现同侧内听道扩大有助于诊断。
3、室管膜瘤:儿童好发于幕下四脑室,成人好发于侧脑 室(囊变多见),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及出血征象, 强化不如脉络丛乳头状瘤明显。
右侧丘脑:淋巴瘤,胶质瘤等
定位
定位于右侧脑室三角区,向前累及基底节区,右侧脑室后脚扩大呈 “杯口样”改变,右侧脑室后脚脉络丛未见显示。
定性:脑膜瘤可能性大
依据:
1、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 发于三角区。
2、病变在CT上呈稍高密度,MRT1WI呈稍低 密度,T2WI病变呈高信号,DWI像上病灶大部 分区域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明显 强化,中心见斑片状无强化区。无囊变。瘤周有 轻-中度脑水肿。
3、病灶较大,形态不规则,并向围围脑实质 生长,境界欠清楚。
鉴别诊断
主要与淋巴瘤、胶质瘤、脉络丛乳头 状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相鉴别。
小结
脑膜瘤主要源自蛛网膜的帽细胞,特别是那些形成蛛网膜 绒毛的细胞,绝大多数脑膜瘤附着于硬脑膜。脑室内脑膜 瘤则起源于脉络丛基质的蛛网膜或纤维细胞团,属少见的 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2. 5%~6. 3% 发生于侧脑室内的脑膜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 0.5%~5%。它起源于脑室内的脉络丛基质,以侧脑室 三角区最多见,左侧略多于右侧。好发于30~60岁,女 性多于男性。 【影像学表现】 1.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少数为类圆形。 2.CT平扫为较均匀略高密度灶,钙化较常见,约为50%, 境界较清楚,瘤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区。 3.平扫T1WI肿瘤多数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 等、稍高信号。 4.增强后大多数肿瘤呈均匀强化(富血供肿瘤),少数 可因为肿瘤发生坏死囊变而呈不均匀强化。MR上见不到 脑膜尾征。 【鉴别诊断】
瘤组织呈红色,表面颗粒状,有绒毛,亦有人称之为桑椹状。切面 粗糙,质地较脆,可见囊变和出血坏死、钙化。
显微镜下可见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核构成指样乳头状 结构。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主要见于10岁以前,男性 多于女性,本病发病率较低,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1%-2%。
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在儿童多见于侧脑室而在成人 多位于第四脑室。肿瘤在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发生后颅凹的脉 络丛乳头状瘤除可见于第四脑室内外,亦可见于桥脑小脑角区,第 三脑室者较少见。由于脉络丛组织的胚胎残余异位发展,使得肿瘤 偶见发生于大脑凸面。
脉络丛组织由特异性的脑室神经上皮分化而来,有作者认为是某段 脑室壁的室管膜细胞衍化形成,其主要的功能为分泌脑脊液。
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 泌脑脊液的特性。
WHO分级I 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见于脑室系统及桥小 脑角区等处。肿瘤多呈实质性,一般体积不大,结节样生长,和周 围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
放射科周例行阅片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放射科、 李志娟
病例一
病史:女性,58岁,患者因咯血3天,烦躁不安 8小时入院。5-6年前出现间歇性咯血,近一月两 次咯血。
体查:烦躁不安,查体不合作,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四肢肌张力正常,检查不配合, 腱反射(++),双侧Babingski征(+),Kernig征 (+)。指鼻实验、快复轮替实验、跟-膝-胫实 验、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征不合作。
(2)局限性神经统损害
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因肿瘤所在部位而 异。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 征;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表现为双眼上视困难; 发生于于后颅凹者表现为走路不稳、眼球震额及 共济运动障碍等。个别位于侧脑室者可表现为头 部包块。
本病临床上可见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 肿瘤多位于脑室内,有的可移动,故有些病人表 现为头疼突然加剧、缓解。少数有强迫头位
T2: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而肿瘤轮廓不 规则,呈菜花状,有些可见囊变、钙化。
瘤周水肿无或较轻,占位效应视病灶大小而定。
肿瘤有显著的对比增强,可发现沿脑脊液种植转 移的病灶,表现为脑室壁及椎管内蛛网膜多发结 节样强化灶。
脑积水明显、脑脊液因回路阻塞而进入脑组织时, 可导致明显脑水肿,侧脑室三角区显著。